(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语文教育民族化是现今流行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个流派认为语文是民族精神的 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语文教育的过程应是维持民族精神和寻求民族文化根本 的过程,希望通过民族化的语文教育,承续国统、光大国粹,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古 代优秀的诗文作品是体现民族精神、承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民族化的语文教育 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让学生学习古诗文经典,学习古诗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背诵。 背诵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方法,尤其在古诗文学习中有其他学习方法无法比较的优 势。背诵与朗读、记忆的关系密切,朗读是背诵的外在形式,记忆则是背诵的内在核心, 记忆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方法,所以背诵也有规律和方法可寻。笔者希望,语文教师能够 重视背诵教学,对学生进行方法引导,提高背诵效率,让学生喜爱背诵,喜爱古诗文。 基于古诗文背诵的重要性,笔者针对高中生古诗文背诵的实际情况,运用学习心理 学和记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影响古诗文背诵的非智力因素,归纳、整合了 包括整体记忆法、场景画面记忆法在内的十七种背诵方法,并补充了教师在教学中指导 学生巩固复习的原则和手段,从而将古诗文背诵教学系统化、理论化,希望本文论述内 容能在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背诵教学;策略性指导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b l n g i l a g ee d u c a t i o nn a t i o n a l i t y ”i so n ek 遗do fn 0 _ w a d a y sp o p u 妇e d u c a t i o n i d e a t h i ss c h o o lt h o u g l l tt h a tt h el 柚里皿a 2 ei st h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c a m e r i s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c u l t u r eb a s i s ,t h el 柚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 sp r o c e s ss h o u l db em a i n t a i n st h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a l l d s e e k st h en a t i o n a lc l i l t i l f eb a s i cp f o c e s s ,t h eh o p et h f o u g l ln a t i o n a l i t y i sl 卸g i l a 寥e d u c a t i o n , i l l l l e r i t st l l ec o u n t r ys e r i e s ,t h eb r i l l i a n tn a t i o n a le s s e n c e r e a l i z e s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sr e v i v a l a n c i e n tt i m e st l l eo u t s t a n d i n gp r o s ew o r kw a sm a n i f e s t st h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 ,t h el o a db e a r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c t l l t u f ci m p o r t a n tc a r r i e r t h e r e f o r en a t i o n a l i t y sl 勰g u a g ee d u c a t i o ni m p o n 柚t ,0 n t h eo n eh 卸dw a sl e t st h es t u d e n ts t u d yt h e 柚c i e n tp r o s ed a s s i c s ,s t u d i e dt h e 卸c i e n tp r o s e b e s tm e t h o di sr e c i t e sm a s s i v e l y r e c i t e si st h e1 a n g i l a g es t u d yb e s tm e t h o d ,e s p e c i a l l yh a st h es u p e t i 嘶t yw h i c hi nt h e a n c i e n tp o e t r yl i t e r a t u r ec u s t o mo t h e rs t u d ym e t h o di su n a b l et oc o m p a r e r e c i t e sw i t hr e a d s a l o u d t h em e m o 珂r e l a t i o n st ob ed o s e ,r c a d sa l o u dt l l ee x t e m a lf o 彻w h i c hi sr e c i t e s ,t h e m e m o r yi st l l ei n t r i n s i cc o f ew h i c hf e c i t ,t h em e m o r yh a si t si n t f i n s i cm l e 姐dt h em e t h o d 。 t h e r e f b r er c c i t e si sa l s oo r d e d ya n dt h em e t h o dm a vs e e k t h ea u t h o rh o p e dt h a tt h el 柚g l l a 固e t e a c h e rc a i lt a k es e r i o u s l yt 0r e c i t et h et e a c h i n g ,c 枷e s0 nt h em e t h o dg i i i d a n c et 0t h es t u d e n t c n h a n c e sr e c i t e st h ee 行j c i e n c y l e t st h es t u d e n tl i k er e c i t e s ,l i k e st h ea n c i e n tp r o s c t h ei m p o n a n c ew h i c hr e c i t e sb a s e do nt h ea n c i e n tp r o s e ,t h e 卸t h o rt h ea c t l l a ls i t u a t i o n w h i c hr e c i t e si l lv i 蹦,o ft h eh i g l l s c h 0 0 ls t u d e n t锄c i e n tp r o s e , 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s t u d v p s y c h o l o g y 如dt h em e m o 巧p s y c h o l o g yc 0 1 1 r e l a t i o nt h e o r i e s ,t h e s e l e c t i v ea n a l y s i sh 觞 a f f e c t e dt h en o n i n t e l l i g e n c ef a c t o rw h i c ht h e 柚c i e n tp r o s er e c i t e s ,t h ei n d u c t i o n t h e c o n f o m l i t vi n c l u d i n gt h eo v e r a l lm n e m o n i cs y s t e m ,t h es c e n ep ic t u r em n e m o n i cs v s t e m1 7 k i n d sr e c i t e dt h em e t h o d ,a n dh a ds u p p l e m e n t e dt c a c h e rp r i n c i p l ew h i c ha n dm e m o dt h e c o a c hp u p i l sr e v i e w sc o n s o l i d a t e di nt l l et e a c h i n g ,t h u sr e c i t e st h e 柚c i e n tp r o s et h et e a c h i n g s v s t e m a t i z a t i o n ,t ot l l e o r i z e ,h o p e dt h a tt h i sa n i d ee l a b o r a t e st h ec o n t e n tt ob ea b l et op l a yi n t l l et e a c h i n gi n s t m c t s 柚dp r o f i t s 仃0 mt l l er o l e 1 i 叠yw o r d :t e a c h i n go fr e c i t ep o e t r yd u r i n gh i g hs c h 0 0 1 ;8 t r a t e g i cg u i d a n c e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面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盘哗日期:2 咝堡互嚣坚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姓 日 期:2 垃旦8 聋量g j 了目 始“旆敛哮幽飞 指导教师签名:! : 日 期:蔓璺旦壁玺旦,7f 3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邀翅彗蚴局型螳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中国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有着丰厚的文化财富,而优秀的古代诗文 作品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是学好这门课程的最佳方式。背诵是一种有目的的 特意的记忆,是一种有效的储藏手段,它既包括对语言形式( 如文字的形状、读音,语 言的排列组合、节奏等语言的外在形式) 的识记,也包括在感悟、理解、鉴赏基础上的 语言意义( 如文字的意义、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等语言的内在意义) 的识记。背诵也是 古代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语言学习离不开背诵,尤其是古诗 文,背不到一定数量的精品,是无法灵活掌握和运用的。 但是现在的中学生讨厌背诵,在不得不背的情况下,背诵的效率低,效果差是很 普遍的现象,尤其是较长篇幅的文言文,其背诵的不尽人意表现得最为明显。这点笔者 深有体会,在教育实习时,讲了一篇古文归去来兮辞,在要求背诵时,下面哗然一 片,表现出明显的厌烦情绪。在批阅期中考试试卷时,笔者发现背诵题严重两极分化, 有一部分竟然是空白卷。走上教师岗位后,同样要面对学生古诗文背诵难的问题,因此, 笔者选择了“高中生古诗文背诵策略 进行研究。 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已经认识到古诗文背诵对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在背诵方法上 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他们的背诵方法主要是从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古诗 文背诵有相当的作用,值得教学新手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系统。 在对学生知识学习和思想熏陶上,我国研究者明确提出古诗文对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素 养熏陶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古诗文的魅力所在,提倡回归传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古诗文背诵的现状和在背 诵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方法策略上遇到的困难,从学习心理学和记忆心理学角度出发提 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希望能对古诗文教学上有所帮助。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古诗文背诵的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学问渊博的专家学者都曾背诵过大量名 著。汉代才女蔡文姬,年轻时背诵下其父作品四百多篇,使父亲作品不至失传;才高命 舛的曹植,十多岁就能诵读诗论辞赋十万余言,成为建安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唐代大 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诗界的“诗圣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 马光,五六岁能熟背论语、孟子,七岁熟读左传,终写出了资治通鉴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小学毕业时,左传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为他后来从事数 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巴金能够背诵古文观止,他认为背诵 大量古典文学精华是作学问的扎实基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无数成功人士的实践 说明了一个问题:古诗文背诵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明如下: ( 一) 有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言语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语感,从理论上讲,“是对言语( 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 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 悟的能力,它不仅仅局限于对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而且是同时包含着感知、理解、 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就心理因素说,语感是从感知开始的,整个过程包 括有关的表象、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感、思维等复杂的心理因素。就组成 要素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准确而又 灵敏的感受能力;语义感是对词语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敏感;语法感是对语法现象敏 感;语用感是对特定语境中的语言运用的敏感。罾通俗地讲,语感就是对言语的“感觉, “是一种悟性,一种对语言全方位的自觉理解能力 ,“是个体在语言实践中能够自然 而迅速地辨出语言的正、误、善、恶的敏感力 固,“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 通,一读就懂的功能 0 良好的语感作为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中学语文 教学应重视对语感的培养,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 吕淑湘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 日常生活中到处是培养现代语感的环境,但古诗文的语感从何而来呢? 那就是背 诵。背诵是一项目的最明确、要求程度最高的“有意识记”活动。背诵时,识记材料成 为活动的对象,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识记的材料就容易被清晰地 感知、深刻地理解,并把它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中, o 唐1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王松泉,王柏勋,王静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第5 0 5 1 页 国语文学习编辑郝。语文教学争鸣录【m 1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第8 0 页 回董菊初,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概说f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第8 0 页 江明问题与对策l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1 2 页 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m 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2 年第“一6 5 页 。吕淑湘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语文学习,1 9 8 5 ( 1 )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种识记材料就能巩固地留在记忆中,这种记忆能力对人的思维能力训练、语感培养起 着重要作用,而且通过背诵储备下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雄厚资本, 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坚实基础,储备信息越多,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另外,背诵的 过程也是形成良好语感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声音信息比文字符号更具有可感性。 背诵课文,是心眼口耳四种器官的协同活动,有助于培养语感。叶圣陶说“语文学科不 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须在心和眼之外,加用口和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 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就是说,背诵需要眼观、耳辨、口诵、心记,于培养语感最为有 益。 通过背诵,“对于讨究所觉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 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这种“可贵的境界 就是“语感 ,这种“境界 一旦形成,写作文就有了方法。 要提高写作能力,有良好的语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积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言语材 料。庄子逍遥游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翼也无力。 我们可以模仿其言语说“语之积也不厚,则其作文章也无力 。字词是言 语的基本单位,言语是文章的存在形式,好的文章是由好的言语表现出来的。一篇有文 采的文章好比一幢坚固漂亮的建筑,真挚的情感是架子,丰富的词语是砖瓦,有了架子, 楼才能起高度,有了砖瓦,才能将架子包含于其中而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可见,语言是 情感的载体,言语贫瘠,写出的文章自然苍白无力。清代学者刘大樾在论文偶记里 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表面看文章的“神气 是由声调表现的,但声调是用字词本身标记的,所以实际上文章 “神气由字词句章支撑,字词是写成文章、写好文章最基础的材料。 通过背诵,能够培养语感,积累言语材料,对写作文大有益处,尤其是背诵经典名 篇。中国古代诗文作品是经过历史筛选的,许多诗文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 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熟读背诵这些经千锤百炼而脍炙人口的名旬名篇,可逐步积 累言语材料,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并且,名篇佳作中也都运用了 一些写作技巧,背诵这些文章就将这些写作技巧的范式整体地贮存在大脑中,这种写作 范式积累多了,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作文中,使文章节奏紧凑有条理,而且有时在一定 的写作场合,背诵下来的东西还会开启写作灵感。另外,自身的语言风格也会受背诵影 响。古诗文的风格,或缠绵温柔,或沉郁顿挫,或清新自然,或雄伟厚重,或豪放洒脱, 或婉约含蓄,多背多积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背诵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古人已有深刻体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诗也会吟。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写到“尔欲作五古七古,须熟读五古七古 各数十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 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 。叶圣陶,朱自清精读举隅指导序言【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第2 页 。叶圣陶,朱自清精读举隅指导序言【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第2 页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熟读背诵是一种内化过程, 将文章精髓融入到个人写作之中。现当代的许多专家学者也有着深厚的古诗文背诵基 础。老作家巴金先生曾这样介绍他的切身体会:“我背诵得较熟悉的几部书,中间有一 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 也就慢慢体会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我有两百多篇东西储存在脑子 里,虽然我对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 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 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谈起一文中回忆了他诵读 古文后的感受:“头脑里甚至筋肉里都浸润着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文 字造句的姿态,等你下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著名作家 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 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 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炼句的奥妙。 由这些名人们的切身 经验总结看来,成功的作家学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勤勉刻苦,背诵了大量的古诗文 精华,不仅仅背诵,而且理解了,而且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并在实践之中运用和创新, 可见背诵对写作大有益处。 另外,作文中还可以直接引用古诗文里的句子来增加文章的文采,比如直接引用诗 句来作为修饰语或表达哲学思想,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又与众不同。例如“语文是李 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也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的淡泊,语文是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无限 惆怅,也是他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 苏轼口中娓娓道来,充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语文是李清照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 许多愁的无限感慨;语文是自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l 的无奈。” 这个例子中每个中心语前都用了一句诗作为修饰,更加巧妙地表达了意思,给人一种 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 二) 有利于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要想透彻理解、熟练掌握,都需要反复练习强化才能完成。 王冶秋在读鲁迅的阿q 正传的随笔中写道:“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疼;第二遍, 才咂出点不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 的为人;第四遍,有鄙弃转变为同情: 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溉代文是在现代汉语口语的基础上写作而成的,在阅读时比 较容易理解,但想抓住文章的精髓,仍需反复阅读,正如王冶秋读阿q 正传,每遍 都能读出新意,每遍都是加深理解。古诗文阅读更需如此了,因为古诗文是在古汉语口 钟叔河曾国藩教子书【m 】海口:海南出版社,1 9 9 4 年第2 7 页 。巴金巴金散文选( 上卷)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第4 页 朱光潜艺义杂谈【m 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第6 8 页 固梁实秋梁实秋文学回忆录f m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9 年第9 5 页 高依平品味语文f j l h t t p :l i i b a i d u c o l l l b 8 d f d 2 c o c 6 b d 西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 第五册) 【m 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第7 6 页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其深邃的思想,丰富 的内涵,充沛的情感,幽远的意境,都是以高纯度的、极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语言环 境已距今久远,不易理解了。如果只是泛泛地读一遍或听老师讲一遍,很难深入到作品 的内蕴中,把握文章的本质,洞察作者的情怀,尤其是那些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吉 讽今、写得含蓄隐讳的作品,就更难掌握了。 首先,古诗文背诵有利于对作品章句意义的理解。以杜甫的登高为例,其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称此联“十四字 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 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短短十四个 字,包含了多种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只有熟读成诵,才能进入情境,淋漓尽致地感悟诗 人登高时的愁情离绪,与古人产生共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说的就 是熟读对作品理解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背诵是熟读的推动力,熟读是背诵的过程。 我国传统教学中,先生强制学生先背书,背得熟练了,只要稍微点拨就明白了,这就是 背诵的好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那些深入记忆的古诗文会不断地 得到新的诠释,得到新的领悟,最终由知识转化为智慧。举个饼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杨振宁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记得似乎是 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 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经 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哪复记东西 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 懂的诗句。 所以说,背诵有助于对诗词内涵的深层次解读,有的诗句值得用一生去品 味。 背的古诗文多了,积累的知识就多了,触类旁通,对类似诗文的分析,迎刃而解。 比如,记住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那么学习他的赤壁赋就可长驱直入; 记住了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可知“人比黄花瘦 和“满地黄花堆积,僬 悴损 相同中的不同了。以此类推,解答高考中的古诗文分析题还有什么难呢? 另外,古诗文的内涵还包括传统的民族文化,背诵它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和筛选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文是宝 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即通常所说 的古诗文反映的思想文化内容,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诸多美好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当今社 会仍具有非凡的价值,所以朱绍禹先生说:“古诗文中的这类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最有价值的材料。 固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在历史进程中产生巨大的力量,“表现和 高考智多星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 2 年第1 2 3 页 圆【宋】苏轼送安敦落第诗 国孙屯权中学生古典诗词5 0 0 篇序【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5 年第3 页 国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1 1 页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一直是我国古代诗文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我国古诗 文中的很多篇章是表现爱国情操的,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刻画了蔺相如热爱国家、 机智勇敢、不畏强秦的英雄形象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 廉颇忠心卫国、勇于改过的精神。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直抒其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爱国激情,把国家的命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杜甫的 蜀相缅怀诸葛亮的英雄贤才,有感于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忠心,表达了自 己在安史之乱未定之际,感时伤世,为国担忧的痛苦。 古诗文也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精神蕴藏在民族群体之中,是民族 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掌也。 ( 齐桓晋文之事) 表现的是仁爱思想。他的“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 鱼我所欲也) 讲的是重义轻利思想。 而韩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师说) 则体现尊师重道思想。古诗文中的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还有诚信、勤俭、好学、谦和等多方面,都能够通过背诵更好地领悟。 ( 三) 有利于进行审美熏陶 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在提出美育概念时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 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 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圆这句话告诉我们,审美意在使主体 的精神得到升华、重组和塑造,形成完美的人格,这也正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 一。入选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历代优秀作品,其中包含众多美的因素,朱 绍禹先生说:“古诗文充满了美育内涵,它是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的丰富材料库和演练 场 。 古诗文的美比比皆是。 自然景物之美。自然界蕴藏着最纯净的美,古人们早已发觉这一点并将其带入到文 学作品中,像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一 种天然的美。而且古代许多写景的作品包含着作者的感情,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 或借景抒情,品味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给人以美的感受。如杜甫蜀相中“映阶碧 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表面看是景物描写,实际上反衬对丞相的深深缅怀和崇敬。 人情生活之美。很多古代作品表现了普通人生活和交往中蕴藏的美,这种美更能让 人感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巅 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杜甫的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虽然饮食粗糙,但与邻人对饮的快乐不减分毫。 人物形象、心灵之美。人物形象之美、心灵之美遍布于古诗文之中,尤其是传记 专门描写人物,其中凝聚着作者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加工,使人在品读人物形象美的同时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1 1 页 圆【德】魔勒美育书简【m 1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 9 8 4 年第1 0 8 页 国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第2 1 4 页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感悟心灵之美,自身受到教育和启迪。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李 贺小传可以感受人物自身的品格美、坚韧美。又如杨炯的从军行反映初唐士人蓬 勃向上的精神,陶渊明的饮酒体现作者远离浊世,回归自然的人生旨趣和怡然自得 的心情。 上述是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来的美感,其实古诗文语言形式本身就是一种美一 一音乐的美。著名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说:“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 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 是语言的音乐美。 古诗文的“音乐美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来表现:丰富的词汇、多种 修辞方法、灵活多变的句式、讲究的韵律,多样的语言风格等。无论是沉郁顿挫韵、豪 迈奔放的、还是冲淡自然的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吟哦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例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 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句句押韵。杜牧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 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旬式多变。 又如苏轼的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字两两押韵,诵读时又都是二二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 之嫠妇。”两句结构一致,节拍一致,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 以上概述了古诗文中包含的各种美的因素,背诵是达成这种美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背诵时需要多次接触文本,背诵得越熟练,理解得就越透彻,受到的感染教育就越深刻, 个人性情得到陶冶。可以说,“背诵优秀诗文的过程,是接受优秀文化和审美熏陶的过 程,是学生将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融入心田、内化为自己生命一部分的过程。 管古 诗文背诵,能充实心灵,提高人生境界,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人, 在任何条件下,保持和坚守心灵的一块净土。这也正符合课标中要求的“加强诗文的诵 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固 ( 四) 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维持脑活动 良好的记忆力是成功人士必备的条件之一,记忆力的好坏除受先天智力因素影响外, 还与后天的训练密切相关。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能背诵多篇经典,但是他最开始 的记忆力并不是特别好,甚至比别的孩子背的还要慢,但是他不放弃,经常把自己关在 屋子里,孜孜不倦地背诵,直到熟练为止,可见记忆力是可以通过不懈的锻炼得来的。 人的大脑是用进废退的,许多科学家和学识渊博的人在一生中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 不停地发展自己在多种领域研究的知识,一直到老年,他们的大脑仍有旺盛的精力。爱 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创造才能的人物之一,他一直从事他的理论工作直到七十七岁 去世前。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罗素有杰出的记忆力,他在九十五 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 第一册)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舳年第4 6 1 页 宙卫丽君背诵在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川甘肃教育,2 0 0 6 1 ( a ) 第3 0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9 页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岁时,仍以惊人的速度从事写作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 伯纳在九十四岁时,思想就像三十岁那样敏锐和有洞察力大量事实证明,要想维持 脑活力,就必须去使用它,充分地使用它,而不用担心用得太多太久,罗赛尔说:“你 记得越多,你将发现新事物越容易记 。 背诵能够提高记忆力,是因为:第一,欲达到背诵的目的需反复诵读,用心记忆, 从而使大脑得到经常的使用,不断磨炼;第二,要提高背诵效率,还须讲究方法,研习 技艺,这就更有利于记忆力的发展和促进。 古诗文背诵,从现实功利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能 增加考试的分数;从个人能力的发展角度来讲,古诗文背诵既能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文 学素养,又能促进大脑活动,提高记忆力。可以说,古诗文背诵有着“一举多得 的好 处,何乐而不为之呢? 中学时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时期,抓紧时间背诵经典诗文,积 累知识,促进记忆发展,终身受益。 上面陈述了古诗文背诵几点突出的意义,实际上它的价值远不止这些,细微之处的 体会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古诗文背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国【英】彼得罗赛尔大脑的功能与潜力【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昭年第1 0 1 页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古诗文背诵的重要性及背诵现状 ( 一) 古诗文背诵的重要性 1 9 9 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 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体系。2 0 0 0 年3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语文教材,其中古诗文比重大大增 加,这次变革是在反思当代语文教育实践现状的背景下提出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 回归传统的愿望。 2 0 0 1 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明确提出了语文的性质和特点,课程设置和实施 方面有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国学”得到了继承和发扬。2 3 年4 月出版了普通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 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 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 受鉴赏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留在必修课程 目标阅读与鉴赏方面的第八条明确“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 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可以说,古代优秀诗文是承载上述精神 最好的范本,而将这些优秀诗文理解并背诵下来,成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是完成上述 目标最有效的途径,课标也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一 的要求。 在新课标理念和求同存异思想指导下,国内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新教材,古诗文 占有重要地位,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 0 0 4 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 材为例,必修为五册,每册四单元,共二十单元教学内容,其中文言文五个单元,诗词 三个单元,合计占整个教材内容的4 0 ,包括文言文二十篇,诗词2 2 首,其中要求全 文背诵或部分背诵的篇数约占总量的5 5 ,超过半数,可见教材编写者对古诗文背诵的 重视。而且有些重点高中,即使教材没有要求,教师也会要求背诵,甚至还有额外的背 诵任务。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地位仍然不容忽视。笔者对2 0 0 3 _ - 2 0 0 7 年全国及各省 区的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试题部分进行了简要分析,客观题试卷部分包含有文言文阅读 理解,主要出题点为实词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省略旬、语句包含的思想内容和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第2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 】b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第6 页 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第8 页 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第8 页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章内容分析几个方面,占9 1 2 分。主观题部分包括有文言文翻译( 8 1 0 分) 、诗词阅 读赏析( 5 7 分) 和补写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4 8 分) ,两部分合计约为3 0 3 3 分。 2 0 0 6 年的福建试卷古诗文占3 6 分,2 0 0 7 年江西、湖南、山东、宁夏试卷古诗文分值上 升,达到3 4 3 6 分,而通篇主观试题的上海试卷的古诗文部分甚至高达4 0 、4 2 分。语 文高考试卷作文6 0 分,其他部分为9 0 分,其中古诗文分值就占到3 0 一4 0 9 6 ,上海地区 的接近5 0 ,比例如此之高,可见出题者对古诗文的关注。在试题中,与古诗文背诵直 接相关的是名句名篇补写,约4 6 分,在一分压干人的残酷竞争面前,这种“自给 的分数丢之可惜,失之可悲。而其他试题要想回答得准确、完整、完美,也有赖于较高 的古诗文阅读水平,良好的语感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用老百姓的话说要“肚里有 货 ,这个“货”是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转化的结果,而古诗文的积累和转化最有效 的办法就是背诵,也可以说这方面试题的作答受背诵的间接影响。 因此,背诵古诗文是必要且重要的。 ( 二) 高中古诗文背诵现状 高中古诗文背诵现状如何? 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于条件限制,仅对东北师 大附中高二组5 0 名学生做了书面的抽样调查,尽管抽样单一,但基本反应出高中古诗 文背诵的现状,与笔者在实习时发现的问题相一致。 1 问卷调查的内容( 调查问卷详细情况参见附录) ( 1 ) 你对古诗文背诵是否感兴趣。 ( 2 ) 你背诵古诗文的原因。 ( 3 ) 对背诵方法你是否了解。 ( 4 ) 如果了解背诵方法,你在背诵时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 5 ) 你认为古诗文背诵对人生成长发展是否有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 6 )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对古诗文背诵的感受。 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1 ) 你对古诗文背诵是否感兴趣 选项a 很有兴趣b 有一定兴趣c 完全没有兴趣 人数2 人2 9 人1 9 人 所占比例4 5 8 3 8 这个表格说明了学生对古诗文背诵并非毫无兴趣,选择a 和b 项的学生占总数的 6 2 ,但是很有兴趣的较少,只有4 ,有一定兴趣的较多,占5 8 ,完全没有兴趣的 学生占3 8 ,比例也很高了。在问及学生原因时,选择有兴趣的学生主要是感受到古诗 文的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认为对个人写作能力和修养的提高有帮助。对古诗文背 诵毫无兴趣的学生则认为古诗文枯燥无聊,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没有用处,他们背诵单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纯是为了应对考试,应付教师。 ( 2 ) 你背诵古诗文的原因 选项a 文章语言b 内容富有c 为提高能力d 为高考考 优美意味增长知识试需要 人数1 3 人1 3 人 1 2 人3 6 人 所占比例 2 62 62 47 2 这道题学生一般都选择了多种答案,认为古诗文语言优美和内容有意味的各有2 6 ,认为能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的占了2 4 ,而选择为高考考试需要的占了7 2 ,比例 相当的高,尤其是那些对古诗文背诵毫无兴趣的学生基本是单纯地选择了这一项。 ( 3 ) 对背诵方法你是否有了解 选项 a 有一定的背诵方法b 没有方法,机械背c 不清楚 人数 2 0 人1 7 人1 3 人 所占比例 4 03 42 6 这个表格说明了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背诵方法不了解,选择机械背诵和不清楚自己是 否会运用背诵方法的学生占到总数的6 0 。 ( 4 ) 如果了解背诵方法,你在背诵时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选项a 整体b 文章c 场景画d 关键e 韵律f 其他 记忆法 层次法面联想法词法背诵法 人数7 人1 6 人1 5 人8 人1 3 人1 0 人 所占比例 1 4 3 2 3 0 1 6 2 6 2 0 在列举的几种方法中,基本上学生都有使用,即使是在上一题中选择没有方法或不 清楚的学生,在这道题中也做出了选择,说明用怎样的背诵方法背诵完全是学生的不自 觉行为,并不清楚是否属于背诵方法。在选择其他项的学生中除有一人说出“理解背诵 外,其余都说是死记硬背,并没有创新的方法提出。 ( 5 ) 你认为古诗文背诵对人生成长发展是否有意义 选项a 意义很大b 有一定意义c 毫无意义 人数1 1 人2 9 人1 0 人 所占比例 2 25 82 0 这个表格的数据说明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意义有一定认识,认为意义很大的有2 2 ,认为有一定意义的有5 8 ,认为毫无意义的只有2 0 。学生回答古诗文背诵的意 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提高文学修养、深化知识内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励意志和 陶冶情操等,说明学生对古诗文背诵意义的了解还是较为全面的,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认 为其意义仅在于考试。 ( 6 )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对古诗文背诵的感受 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是中心思想不外乎以下几种:喜 欢古诗文,但是讨厌强制的背诵,希望能够自主选择背诵篇目;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后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很容易忘记;不得不背,感觉枯燥乏味,毫无兴趣;无奈之中包含着享受和快乐。 通过对上述数据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分析,笔者对高中生古诗文背诵现状的看法是: 第一,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有一定兴趣,但是其程度不足以消除背诵时的厌烦情绪,有 部分学生甚至完全没有兴趣。“古诗文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学生思想中 普遍存在的疑问,这个问题的存在是培养学生古诗文背诵的兴趣和热情的最大障碍,使 学生很难形成内在的阅读动力;第二,学生对背诵古诗文的意义有所了解,但是难以贯 彻始终,背诵的目的不明确,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