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第 页 1 摘摘 要要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创新力、凝聚力和传播力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竞争力、传创力和感召力的整合表达,它是文化在创造生存 过程中既改变自己又改变他者的实在影响,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诉求,是民 族文化的积淀。文化软实力本于价值观内容的文化的认同力,认同凝聚人心,认 同产生吸引。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作为生产要素,以文化商品的生产、销售、消费、 服务为主体的产业形式,被誉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它由核心产业、 外围产业以及提供相关设备的边缘产业组成,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开放性系统。作 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乘数效应,正日益引起国内外的 普遍关注,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区域文化产业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促进。文化 软实力为发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营造文化氛围、提供人才支撑、提供创新思维, 民族区域文化产业激发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提升文化的共识力与凝聚力、拓 展文化的辐射力与竞争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掌握区域竞争主 动权的必由之路。 围绕着文化产业创造的巨额财富及其无限的增值潜力,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 在新世纪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打造具有“高技术”和“高文化”双重特征的文化 产业群。受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激发,我国许多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时, 不仅发展有形文化景观,也注重开发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知识产业和知识经济、 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尤其是在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兴文化产业及文 化服务领域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为了切实推动湘西州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牢 牢把握住改革是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灵魂这个最基 本的原则和道理,以发展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在准确把握现状的基础上,强调文 化传承和创新,依托“文化旅游、民族艺体、红色影视”三大支柱,实施“品牌、 人才、科技”三大战略,抓住“新农村建设、西部开发、文化强省”三大契机, 形成“差异化、数字化、规模化”三大亮点,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提升 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实现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通过文化产业发 展促进湘西州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湘西州的文化软实力。 主题词:湘西州,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提升策略 abstract 第 页 2 abstract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means that a country or nations culture has innovation, cohes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power and hence comes integration of expression of a culture of competitiveness, create strength and emotional appeal. it is the really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survival in the creation of both the change him and himself,is a country or regions cultural aspirations and is culture accumulation .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roots in cultural identity of values of the content, identity concentrates on the will of people and identity produces attraction. cultural industry is industries form which takes the culture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takes the cultural goods production, sale,consumption, and service as the main body.it is known as “sunrise industry” and “green industry”.it is consists of the core industries, and external industry and the provision of related equipment the edge of industry ,which is a complex open system. as the new patterns of creating the wealth of contemporary human society and the resulting multiplier effect,it has been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s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the national region cultural industry both complement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promote together.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constructs culture feature for the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provides personnel suppor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stimulates cultural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promotes cultural consensus and cohesion forces, expands cultural radi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develop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is the only way to grasp the initiative in regional competition. around the great fortune creating by cultural industry and its infinite wealth of value-added potential,a lo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re engaging in a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o build the culture industry group with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and “high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al industry, a lot of cities in china not only develop the visible cultural landscape, but als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develop the creativity industry and the creativity economy, the knowledge industry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 when they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especially in some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and the big added value emerging culture industry and the cultural service domain ,it forms the strong development momentu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oft power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western hun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draw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we must firmly hold that the most basic principle and theory which the reform is the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soft power and the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soft power.we should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on the basis of sccurately grasp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should emphasize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backing three pillars of “the cultural traveling, the national arts body, the red film and television”, implementing three strategies of “brand, talent, science and abstract 第 页 3 technology”, seizing three timing opportunity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province, forming three bright spots of “difference, digitized, large-scale” ,and with zhangjiajie, huaihua three cities together to build the 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s,which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economic and culture, enhance the cultural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achieving ecology establishing state, culture prosperousing state, industry stronging state,and futher so as to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promote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in western hunan autonomous and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western culture. key words:the western hunan;cultural soft power; cultural industry; promotion strategy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2010 年 5 月 29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2010 年 5 月 29 日 导师签名: 时间:2010 年 5 月 29 日 绪论 第 页 4 绪论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1探索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湘西州) 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如何通过发达的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 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培育民族地区经济新 的增长点,以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探索有效利用湘西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基本途径。发展民族区域文化 产业是发展民族地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湘西州区域文化产 业现有发展战略没有明确的市场分析和市场定位,没有突出的产业优势,发展思 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区域特色不明显,通过研究寻找对策。 3探索通过文化的产业化打造湘西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途径。通过精品旅 游文化开发,带动文化娱乐业、广告会展业、红色影视业、民族传统体育、民族 艺术舞蹈、民族手工艺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所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打造“神秘湘西”文化产业集团品牌,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文化产业区域圈,把 新的文化理念扩散到更为广阔的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通过延伸、交叉和拓展, 提升区域竞争力。 4探索通过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实现湘西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发展要 吃文化饭”、“文化要吃市场饭”,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把湘 西州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寻求培育和提升湘西州文化软实力的具 体方法与途径: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提升科技含量,实施人才战略;凸显湘西特色,打造强势品牌。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为提升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揭示文化软实 力与文化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在湘西州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有助于促进现有文 化软实力理论、文化产业理论的深化;运用民族文化元素来聚集资金、发展区域 经济,再用聚集来的资金、通过产业化的形式创新性地发展文化,从而实现文化 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以提升区域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及民族地区的文化软实 力。 2为发展湘西州文化产业,提升“魅力湘西”形象提供可行建议:由于文化 不仅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还是一个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精神支柱,因此,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还具 有无限深远的民族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越界、调 绪论 第 页 5 整和重组,是实现湘西州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有关湘西州文化产业问题的 认识和提出的具体措施,既可为地方政府制定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 要依据,也可为各级政府在解决相关现实问题时提供参考。 3为破解民族地区“三农”问题提供有效途径: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分 析,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不断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文化产业是一个庞 大的产业群,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文化资源,注重对文化产 业产品的挖掘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断引导新的市场需求,能为经济的发展展 示广阔的增长空间。湘西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通过研究如何有效地发展文化产 业可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4为湘西州百姓寻找新的就业岗位提供可能空间:民族文化是湘西州真正的 优势资源,并且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能真正实现“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的生态目标。通过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带 动影视、图书、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投入少、产出高、增幅大、带动力 强的目标,为社会广泛吸纳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可能的空间。 二、研究内容与难点 (一)研究内容 1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通过发展区域文化产业提升区域文化 软实力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研究; 2对湘西州文化软实力发展进行 swot 分析,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 湘西州发展文化产业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二)研究难点 1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数据统计还比较原始,对现有成果的 梳理和归纳有一定难度,且已有研究过于宏观而缺少应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 成果对现实的参考价值不足。 2 对湘西州文化软实力现状进行科学的 swot 矩阵分析;对文化软实力提升 策略的科学性和普遍实用性进行检验。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国内与国外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提 升文化软实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的异同,找出共 同的规律,借鉴成功的经验,以期减少湘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本。 2社会调查法:包括对湘西州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实地 走访调查;城乡群众对文化产业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潜在发展空间的问卷调查; 对湘西州文化产业办等相关部门主要决策者规划意识的专项调查等。 绪论 第 页 6 3学科交叉法:吸收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产业经济 学等诸多学科的学术营养,在多学科理论的融合之中,展示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 研究的丰富内涵和多维视角。 4swot 分析法:剖析与湘西州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即:优势因素 (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遇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 (threats)。 (二)研究思路 提升湘西州文化软实力,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 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践行党的十七大关于 发展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精神要求,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发展需要,以建 立起与硬实力相匹配的发展战略目标。 湘西州经济文化互动处于上升期,需要用科学的协调谋求深度融合。在深刻 把握发展软实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牢牢抓住硬实力与软实力协调发展这条主线, 以破解发展软实力的思想障碍为前提,破解发展软实力的重难点为突破口,破解 发展软实力的体制约束为关键,以增强发展软实力的造血功能为动力,创新发展 软实力的制度设计为保障,不断推动湘西州软实力科学发展,努力形成硬实力与 软实力并架齐驱的战略发展格局。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很多,本文主要研究从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不断增强 文化对区域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引导力、感召力,努力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 化为产业优势,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为切入点,通 过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准确把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策略。不断优化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挖掘特色文化,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重点文化企业,打 造出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文化品牌,奠定湘西州文化产业地位,促进文化产业的 快速持续发展,以提升“魅力湘西”的文化软实力。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约瑟夫奈 1990 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将国家 的综合国力划分为两种,即硬实力和软实力,这种提法立刻引起普遍关注。约瑟 夫奈所著的硬权力与软权力、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马特 拉所著的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弗雷泽所著的软实力: 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等著作和文章陆续问世,引起了许 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实力的重中之重。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人瓦尔特本雅明的机 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以英 绪论 第 页 7 国伯明翰学派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和美国文化学派与经济理论是 20 世纪有关文化产 业的最重要的理论流派。哈贝马斯扭转了批判理论的“大拒绝”态度和悲观主义; 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学者认为,文化工业产品具有同质性和可预见性。以英国伯 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学院派,对文化产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能 动性和解放力量进行了探讨,认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是实现人类自身全面发展必不 可少的条件之一。西方学者费斯克把文化经济作为区别于金融经济的特殊现象给 予经济学解释,主要是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文化产业理论;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教授赫伯特甘斯在大众文化和高级文化里将文化分为高雅文化、中上 层文化和中下层文化三种;约翰费克斯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产品的材料化,而 精英文化是文化产品的经典化,文化产业是“第五产业”。 (二)国内研究现状 软实力概念提出不久,中国学者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探讨。王沪宁在复旦学 报1993 年第 3 期上发表了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这是我国学者第 一次就软实力问题发表看法。贾春峰被誉为国内“文化力研究之父”、“文 化力研究第一人”。他在 1993 年 10 月发表了加强市场经济中“文化力”的研 究一文,提出“21 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 唐代兴在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中剖析了文化软实力的要素构成、精神结构和 动力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是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较早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机构, 该机构的基本结论是:文化产业应该是当代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事 关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国家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发挥后发优势 的必要条件。文化部分别于 1999 年和 2002 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组 建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以推动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以战略 性、前瞻性的科学理论有效地指导文化产业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产品与服务是 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内容;与精英文化创作和传播方式不同, 文化产业将工业化的方式和手段运用于对大众文化的传播。该基地对文化产业理 论研究,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创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国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 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较有影响的学者及其观点是:董树生在论我国文化产 业的战略地位、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中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和动力,是中国 21 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孙安民在文化产 业理论与实践中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和区域文化市场建设进行了点面结 合的立体透视;彭岚嘉等在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中对西部文化产 业应着力发展的重点门类进行了探讨;郭建宁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与建设共有精 神家园中论述了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构建现代化、生 活化、社会化、教育化、网络化的路径。 绪论 第 页 8 党和政府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和人民福祉的立场,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 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十六大报告里指出:“发展文 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 途径”,因此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整 体实力和竞争力”,规划了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蓝图,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发展 我国经济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国策”的地位。2003 年 8 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我国文化产 业发展战略。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包括游戏产业在内的信息文化产业 的定位,争取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完善法规,提供合理的法律框架,搭建广阔 的市场平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 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产 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并将这一任务和 目标当成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的方面。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我 们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大多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 侧重于文化产业的运营目标,而忽视了从软实力的高度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大多流于抽象的和共性的研究,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研究欠缺。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势在必行、迫 在眉睫,原因有二:一方面,文化产业为保护和提升民族地区社会生态、人文生 态、自然生态和内心生态提供了新契机和新途径;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是一种 文化凝聚力和精神传播力,有利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湘西州位于“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大型工业受到地理位置劣势 的制约;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古朴奇异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日益增长的 文化消费市场,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却成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蓄水池”。 因此,以湘西州为例进行文化软实力提升途径的实证研究,不仅对湘西州而言是 “扬长避短”的战略选择,对广大西部地区也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于湘西州文化产业,龙颂江、冷志明对如何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进行了研 究,王毅、吕白羽、覃智勇等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湘西州 委宣传部委托省社科院编制2010-2020 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省社科院成立了 以周小毛和陈潇为顾问,贺培育为组长的规划课题组,规划将立足湘西州,并跳 出湘西,把湘西州文化产业发展放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考虑;将开阔思维,将文 化资源优势转变成为产品、产业优势;将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寻找文化产业发 展的新突破口。湘西州文化局党组班子就 2010 年湘西州文化产业提出了“整合资 源、深化改革、内联外引、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 绪论 第 页 9 举措,实现文化产业的提速和规模发展。主要措施是突出“三大项目”,精心培 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一是以湘西州大剧院、文艺职校为骨干,以剧目创作为基 础,整合全州艺术院团资源,组建湘西演艺集团。二是以省民族歌舞团为基地, 重点抓好大型民族歌舞“五色土”的创作和演出。三是以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为 依托,抓好文化旅游演出项目,重点突出抓好省民族歌舞团与张家界武陵源魅力 湘西合作演出项目;搞好“寻梦凤凰、魅力凤凰”两台旅游晚会的营销和节目提 质。 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 第 页 10 第一章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 第一节 软实力与硬实力 实力是指创造生存的力量,简称为生存创造力,它既可能是刚性的,也可能 是柔性的。前者即硬实力,后者即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是由前美国哈佛高校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 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著文提出来的,他于 1990 年在软实力一文 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涵盖资源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 等硬实力,而且还要将软实力包括在内。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构成国家的综合国 力,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基础,也是硬实力的动力。1999 年, 约瑟夫奈在软实力的挑战(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一文中对其作出了 较为完整的定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 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 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 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 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它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须扩展那些传统 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12004 年 3 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 胜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中对“软实力”予 以了更为简洁、准确的再定义:“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 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 人的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 2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 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 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 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 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 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 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在这七项内容中,文化影响力是国家 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 joseph nye,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j time,february 22,1999,p21. josephsnye,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2004,p25. 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 第 页 11 的最重要指标。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强调:“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 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 播能力。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软实力相对 于硬实力而言有三个特征:一是非强制性,二是非量化性,三是非即时性。 区域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概念在区域竞争与发展层面上的应用与延伸,是指 一个地区通过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动员和发挥心智能量的作用来达到区域的社 会和经济目标的能力, 是建立在区域文化、 政府公共服务 (服务制度和服务行为) 、 人力素质(居民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区域政府公信力、区域社会凝聚力、 特色文化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吸引力等力量的总合。在区域竞争中, 这种软的力量能够吸引区域外的生产与消费要素,协调本区域社会经济系统 的运作,提升本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品位,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 提高区域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其中经济实 力是基础,军事实力是后盾,科技实力是先导;通俗的说硬实力就是指是指看得 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 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同一竞争主体所具有的现实 力量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硬实力促进 软实力,软实力提升硬实力;软实力是影响,硬实力是支配。它们不是简单的加 减关系,而是互为动态发展前提,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软实力的 提升离不开强大硬实力,软实力资源需要以硬实力资源为载体,没有一定的硬实 力做支撑,无论是国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国家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的产生还是以民 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凝聚力的增强,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硬实力的发展 可以推动软实力的提升;提升硬实力离不开软实力的增强。因为任何硬实力的产 生都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它的创造主体自觉自为的创造结果,是通过软实力在 一定程度上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和共同追求的结果。硬实力可以为软实力的发展 创造条件,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的物化的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的文化 的延伸。 第二节 文化软实力与区域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作为软实力构成要素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而得到社会性 确立,是始于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 主张后,这个概念得到广泛的社会传播。文化软实力,是指文化本身所弘扬出来 的那种创造生存的力量,简称为文化创造力。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地方的文化创造力、公民文化权益保障力以及文化的影 响力等,主要包括:文化的领导力(发展文化注意力、新兴媒体驾驭力、人力资 源整合力、文化权益保障力)、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力(科学理论动员力、共同理 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 第 页 12 想凝聚力、民族精神鼓动力、社会科学推动力)、文明风尚引领力(文化生活感 染力、和谐文化支撑力、道德模范感召力、宣传工作亲和力、科学素质促进力)、 传统文化生命力(全民认同力、资源活化力、遗产挖掘保护力)、文化创新力(解 放生产力、增强吸引力、拓展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等。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是指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和商品化方式所进行的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交换和传播。其外延涉及文学艺术、影视 音像、科学研究、新闻出版、信息咨询、设计策划等,涵盖了文化财产、文化设 备和传媒载体三个方面。 3 就行业范围而言,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 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 文艺表演、 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区服务、 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的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 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 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构成文化 产业的补充。 4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体,是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在文化 日益走向世界一体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超级利润产 业,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朝阳产业”、“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可分为本体文化产业、交叉文化产业、外延性文化产业三大类。 区域文化产业是指在文化体系较为系统并且具有相对独特性的地域,从事文 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企事业的总称,即区域文化象征体与区域经济意识的 结合;区域经济结构与区域文化实际运作系统的结合;区域经济实体与区域文化 资源的结合;区域经济体制与区域文化价值评价体系的结合。在内涵上,它是区 域文化在现实生活与经济领域中的价值实现;在外延上,它则是区域社会经济产 业体系中的一个新型产业群。现代社会中经济与文化的联系更加紧密,呈现出彼 此依存、和谐共进的发展态势。文化广泛地渗透于生活、管理、营销、服务等经 济生活的一切领域,影响并制约着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方向、结构与水平,随着人 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商品中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已成 为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的一种品牌标志性产业。 民族区域文化产业是指利用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资源和纯朴多样的 民风民俗资源这一特殊的优势,运用非均衡发展战略选定民族文化资源相对集中, 基础相对良好或某项文化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靠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来实现正 常的经营秩序,靠遵循价值规律来进行市场调,通过整合区域内的人力、财力、技 术、管理及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靠名、特、优产品繁荣文化产业市场,靠准确 王立亭.文化产业发展走势和时代特征n.光明日报,2003-09-15.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国统字200424 号. 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 第 页 13 把握群众消费心理来实现产品的流通,并在流通中实现价值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文化企业以及相 关支撑机构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互惠共生性、竞争协同性、根植性、知识资源互 补性、组织的开放性等创新特征,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和 社会化协作,通过协同创新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文化产业 集群的核心产业主要包括图书出版、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音像、广告、艺术 演出等。文化产业的外围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旅游业、体育娱乐业、会展业和网络 传媒业等。文化产业集群的相关支撑机构包括了为使文化产业集群获得可持续发 展所需的各类外部配套机构的总和。 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分析最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是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按 照波特的这一模型,影响文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要素主要包括了文化需求状况 系统、文化企业战略系统、政府行为系统、生产要素系统和相关辅助产业系统等。 其中政府行为和机遇因素共同组成软环境竞争力模块,生产要素系统和相关辅助 产业系统共同组成了基础竞争力模块,需求状况系统和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共同组 成核心竞争力模块。 第三节 民族区域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 一、民族区域文化产业能激发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当今世界,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和先进的民主制 度成为世界上文化软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目前控制了世界 75%的电视节目和 60% 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今天,全球的信息大部分被美国掌握并向全球推 广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观作为维护其世界霸权的软力量。其他国家,如英国、日 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硬实力做后盾,文化软实力取得了巨大成就。 5 民 族区域文化产业与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相互交融,逐步走向专业化、标准化、 批量化和联合化,用知识引导各个领域的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为提升文化软实 力提供强大的生命力。在民族区域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管理者不断推动文化产品 服务的集约化、信息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化科学的经营机制,不断培育新 的市场竞争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善于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区域实情,整 合区域资源,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从而创造出最大、最有效的价值, 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创造力。 二、民族区域文化产业能提升文化的共识力与凝聚力 共识力与凝聚力是指民族地区文化企业通过组织行为,使区域成员对组织目 徐秉鹏发展文化软实力可行性探微j消费导刊,2009(01) 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 第 页 14 标和决策消除分歧、达成共识的能力,从而保障区域成员思想统一、行动同步, 使大量的灰色“潜规则”转化成量化、透明的“显规则”,凝聚人心,共同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灵魂,发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建设,树立科学的核心价值体系,端正各族人们的文化观念,促进人们的文化思 维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凝聚力。发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能够充分挖掘区域特色 文化资源,使资源能得到有效利用,并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其与经济、 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交融进程不断加深加快,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文化软实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民族区域文化产业能拓展文化的辐射力与竞争力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树立全 球性的眼光。经济全球化最吸引人注目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经济越出国别、 区域的界限而对外扩张,这种经济扩张的过程也就是文化扩张的过程。经济与文 化的依存性和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6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纷繁复杂,但是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所特有的优势文化资源,合理整合这些资源, 形成一条产业链,创造出有特色、有吸引力、有价值的文化产品。积极把民族文 化产品推向区域外市场,拓展民族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创建区域性的文 化品牌。 第四节 文化软实力是发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一、文化软实力为发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营造文化氛围 文化软实力,凝聚了一个区域的传统、风俗、人文、艺术等各种文化成分, 这种主题文化能够被更多人所接受和青睐,体现为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积淀和丰 厚,能够激荡起市民的文化自豪感;体现为一个城市包容、吸纳多元文化的广度 与深度,能够促进该城市多元文化的构成;体现为一个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备 与完善,能够提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足够空间;也体现为一个城市文化产业的数 量与品质,能够显现初步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体现为一个城市全面厚实的文化 产业创新基础,其横向和纵向广泛渗透的结果,直接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力和辐射 力,为发展文化产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将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资金、商 品、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凝聚再流动、再增值,从而提增强了所在区域的经 济集散功能。 方世南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需确立全球性事视野a思想理论教育,2009(01). 第一章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 第 页 15 二、文化软实力为发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构筑人才支撑 知识经济是一个高度人性化的时代,它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 资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知识的生产及其 传播的开支约占每年 gdp 的 20,而其中 60的工人几乎都是知识型工人。 7发展 民族区域文化产业同样需要很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只有提高劳动力的整体 科学文化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出有知识、有理想、有创造力的人才, 才能开创适合国情的、有创造性的文化产业机制,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文化服 务产品,才能进一步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结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在达到这种 效果后,民族区域文化产业浓厚的吸引力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达到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真正把民族区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三、文化软实力为发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提供创新思维 “成功来自于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是创新。”这是财富杂志 在总结分析全球企业成功的经验时提出的。创新思维是企业的力量之源,也是发 展民族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之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是一个创新 型的产业,文化创新是发展文化的本质,也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要想提升文 化软实力,就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 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新体制,转化运行机制,由“办文化”转化为“管文化”。有 效处理好文化产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制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卷
- 2025年英语专四阅读理解模拟试题 原版文章与真题风格
- 玩具生产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王安石详解课件
-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玉露养殖知识培训总结
- 玉米大豆种植培训课件
- 玉米健康养生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度豪华轿车4S店保养维修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矿山采石场场地及配套设施租赁与维护管理合同
- 土地增值税清算培训课件
- 2025年稳定币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医院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 PDCA循环在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 2026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生物(人教版)-限时强化练答案解析
- 2025年人资部长面试题及答案
-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复习课》课件
- 2025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患者期望与实际效果-洞察及研究
- 风力发电税务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