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图书分类号图书分类号 g641 g641 密级密级 非密非密 udcudc 注注 1 1 378 378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中中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国企业诚信问题研究 study of chinese enterprise integrity problem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陈陈 思思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王文寅王文寅 教授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 法学硕士法学硕士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132013 年年 4 4 月月 20 20 日日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2013 2013 年年 6 6 月月 4 4 日日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日期_年年_月月_日日 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 史彦虎史彦虎 李晓瑜李晓瑜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 史彦虎史彦虎 20132013 年年 6 6 月月 8 8 日日 注注 1 1:注明: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udc的分类的分类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大力发展,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状 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层次都得到相应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 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成熟,社会方方面面都处在变革之中,部分企 业和商家在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出现动摇,产生失信行为,严重危害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破坏了市场的良性运作,延缓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速度。因此,在新时代的 进程中,我们更应该正确处理企业的诚信与利益追求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 国家稳步迈过转型期。 本文首先从中西方诚信思想的异同入手,概述我国古代传统企业诚信思想的运用情 况,并以我国明清时代较为出名的晋商和徽商为例,对传统企业诚信观做出简要说明; 其次描述当前我国企业的诚信缺失现状,了解企业存在的诚信问题,分析企业失信可能 带来的恶劣影响及危害,在认真剖析促使企业出现失信行为的客观因素的同时,深刻的 探析造成企业失信的主观因素,分析群体心理、从众心理以及冒险心理对企业和商家的 影响;最后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状,从政府、法律、诚信教育、市场监管和社会引导, 以及重新定位诚信思想几个方面提出解决企业诚信问题的建议和方案。 关键词:社会转型,企业诚信,诚信建设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our country are developing greatly, everything appears a kind of prosperous state, our life of material level and spiritual culture is growing accordingly. however, our country lives in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immature enough, all aspects are changing, some businessmen are shaking during the stage of system construction, appearing dishonest behavior, blocking the business developing, the market benign operation and speed of building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seriously. then, in the process of a new era, we must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of business integrity and interest pursuit, establishing the correct values, ensuring the country crossed the transition steadily.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ity thought, describ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ity thought in chinese ancient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and taking shanxi businessmen and anhui businessmen who were famous in the era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r example, making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integrity concept. second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honest situation of our companies, knowing the problems exist in companies, analyzing the bad influence and harm that dishonest companies may led, on the time of finding the objective factors which making our business appear dishonest behavior, seriously analyzing of the subjective factors, searching the influence of group psychology, herd mentality, and adventure psychological may bring to businessmen, and, at last, finding ways to solve the enterprises dishonest problems from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government, law,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relocation credit concept. key words: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redibil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enterprise, integrity construction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i 目目 录录 1 1绪论绪论 1.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1 1.2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2 2 1.2.11.2.1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研究综述2 2 1.2.2 1.2.2 国外研究综述国外研究综述3 3 1.3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4 4 1.4 1.4 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5 5 1.4.1 1.4.1 写作思路写作思路5 5 1.4.2 1.4.2 创新之处创新之处6 6 1.5 1.5 小结小结6 6 2 2中西中西诚信思想诚信思想比较比较 2.1 2.1 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对“诚信”的定义传统文化对“诚信”的定义8 8 2.1.12.1.1 中国传统文化对“诚信”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对“诚信”的界定8 8 2.1.22.1.2 中国传统企业诚信思想的运用及发展情况中国传统企业诚信思想的运用及发展情况9 9 2.2 2.2 中西诚信思想的异同中西诚信思想的异同1111 2.2.1 2.2.1 西方西方文化文化对“诚信”的界定对“诚信”的界定1111 2.2.2.22.2 中西方思想中“诚信”内涵的异同点分析中西方思想中“诚信”内涵的异同点分析1212 3 3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中中国企业诚信国企业诚信缺失缺失现状及问题分析现状及问题分析 3.13.1 中中国社会国社会转型转型所带来的转变所带来的转变1515 3.2 3.2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中国企业诚信诚信缺失的表现缺失的表现1 16 6 3.2.13.2.1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1717 3.2.23.2.2 投放虚假广告投放虚假广告1717 3.2.33.2.3 账务不透明、 逃税漏税账务不透明、 逃税漏税1818 3.3.3 3 企业失信的危害企业失信的危害1919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ii 3.3.3 3.1 .1 企业失信对企业自身的影响企业失信对企业自身的影响1919 3.3.3 3.2 .2 企业失信对社会企业失信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秩序的影响2020 3.3.3 3.3 .3 企业失信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失信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2121 4 4企业失信的原因分析企业失信的原因分析 4.14.1 造成企业人员失信的造成企业人员失信的心理心理因素因素2222 4.4.1.11.1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2222 4.1.2 4.1.2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2424 4.1.3 4.1.3 冒险心理冒险心理2525 4.4.2 2 政府政府监管不到位监管不到位2727 4.4.3 3 法律的约束力较低法律的约束力较低2828 4.4.4 4 社会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冲突转型时期价值观冲突2929 5 5企业诚信企业诚信建设建设的措施的措施 5.15.1 树立树立符合时代符合时代要求的诚信要求的诚信观观3131 5.2 5.2 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3 33 3 5.35.3 加强企业诚信教育加强企业诚信教育3 34 4 5.45.4 健全健全诚信诚信法律机制法律机制3 35 5 5.55.5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完善社会监督体系3636 结论结论383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393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4343 致谢致谢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迅猛发展,物资日渐充盈,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 增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西方外来文化也不断冲击本土人民的思想,让 人们的观念发生转变,如此一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必须随时代的 变化而变化,而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也步入了社会转型与发展时期。但是,当 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同步、西方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并行时,人们不仅无法快速有效地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而且很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忽视甚至抛弃我国优良传 统思想,一切以“利”为先,让利益成为自己不断追逐的唯一的目标,无视人之所以为 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格。 在华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以礼仪之邦的形象示人,推崇儒家的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崇尚“舍生取义” 、 “明礼诚信” ,一如孟子告子 上中曾提到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也” ,足见正直公义、诚信待人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分量。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虽然仍在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不断推进,但是在尚处于转型的 国家与社会中,不少弊病也一同暴露。人们重新定位了“鱼”和“熊掌”的概念,将利 益作为终极目标,甚至认为遵守传统诚信思想会阻碍对最大利益的追求,因此当利益这 只“熊掌”和诚信这条“鱼”产生冲突时, “舍鱼而取熊掌”也成为了人们的必然选择。 当然,马斯洛需求理论阐述的很清楚,生存需求是人存在于世的基本需求,物资原 本就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而人们对其的不断追求本也无可厚非,但是随着经济 发展,国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诸多改善,人们越来越看重利益带来的好处,在保证了正 常的生活之后对利益的渴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很多企业和商家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受 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在心理和价值观上产生了误区,重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诚信带 来的长远利益,认为对诚信的一味遵循不再能满足社会需要,重诺守信只会减少企业的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2 利润,于是商家为了获得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社会风气或多或 少受到了影响,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本文就是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存在的诚信问题,阐述商家失信对企业本身 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探寻企业产生不诚信行为的各种原因,考虑企业应当如何正 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重塑商家的信誉形象,减少不正之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 运作。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中,学者对“诚信”二字的探究并不罕见,但由于在我国古代 儒家学术中,诚信只是作为“义”字大背景下的一部分出现,所以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 学术讨论。而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幅度的强调了利益 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扩大了利益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利益”二字, 在这种大环境下,部分商家偏激地认为利益和诚信之间出现了矛盾,一味的遵循社会诚 信法则会影响自身对最大利益的追求,当这种思想出现扩大趋势并对整个社会秩序产生 影响时,很多学者都开始对此现象进行探究,着眼于社会市场秩序中利益追求与诚信道 德之间的关系,力求从多种角度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探寻解决方式。 具体来说,我国学术界对商业伦理和企业诚信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 2001 年之后才开始初具规模,而在之前只有少数学者对其有所研究。1996 年,翁君奕在经 济学家上发表过一篇企业信誉体系的动态博弈分析 ,分析因为整个社会中信息不 对称导致商家害怕错漏信息而出现信誉问题;1999 年,王小龙发表了对商业道德的一 种经济学分析一文,从商业道德的角度对整个经济领域进行了研究。在此之后,更多 学者开始了对诚信问题的探讨,其中,张维迎教授的研究最为系统。2001 年,张维迎教 授曾在产权、政府与信誉中做出假定。假设人是一种理性的存在,即人不会犯系统 性的错误,那么错误就集中出现在制度安排上。但是当利益群体的意志与社会要求产生 冲突时,人们就很难坚持原则,导致企业普遍缺乏信誉,因此,产权才是协调利益和信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3 誉的关键。除此之外,张维迎教授还曾在信任、信息与法律 、 企业与企业家的精神: 契约的理论等书中阐述了其他影响商家诚信的因素,比如信息的流通与获取、法律的 健全程度以及企业在交易中的角色定位等,这些条件都能对企业的诚信度产生影响。总 之,结合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理论来看,我国的学术理论也已经较为系统的剖析了企业的 诚信的相关问题。 1.2.2 国外研究综述 西方对诚信思想的研究比较早。马克思就曾经从宏观方面着手探究,剖析诚信和信 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在商品经济中,信用关系的存在能在一定程 度上保证债务人及时支付货币,使生产有序进行,但是,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又是商家的 终极目标,所以对信用关系的过度依赖又会让企业盲目乐观进而产生过剩,也就是说, 一方面“诚信”的存在可以打破对生产的束缚,但另一方面, “诚信”所引发的盲目扩 大生产又必然会导致生产的过剩。同时,在近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 嘉图等人对诚信问题也都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在亚当斯密看来,货币在流通的运作过 程中只是一种死的资财,并不能由自身直接创造新的资本,而银行以信用为中介为工商 业活动提供资本,这只是将死的资产放到获得流通的环节中,资本的创造需要资产之外 其他因素的加入。对于这一观点,大卫李嘉图也呈现认同的态度。他认为,信用的存 在只是方便资本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或者从一个人的手中转移到另外一个 人手中,这一过程或者行为只是改变了资本的用途,并没有增加资本。在他看来,信用 如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它的存在具有两面性,但是无论如何,信用并不能直接增加 资本,而是作为转移资本的中介和手段罢了。 在当代,西方学者提出了更多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对“诚信”的认知。有的学者 将“诚信”应用到管理体制中,认为诚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同时还衍伸出了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等一系列观点。经济学家科斯是最早注 意到企业与诚信之间关系的学者之一,他用现代契约论的观点阐述二者之间的联系。在 他看来,企业是现代社会契约体系中的一个点,稳定和发达的契约体系能保证企业的良 性运作,而社会诚信就是维护这种契约体系的关键之所在。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诺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4 斯也指出,要建立并维持一个有效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相匹配的产权和法律制度 相辅佐外,作为市场主体的人还需要具有诚实、正直、公平、正义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便更好地操作市场。亚当斯密也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也说到, “自爱、自律、 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 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 1。 ”同时,美国著名思想家福山在信任 社会美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指出,诚信这种社会美德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十 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在他的大裂变人类本性和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他也 提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方面条件对比以前都变得优渥,但社会道德反 而退步了,他在书中曾试图用社会资本的流失来解释技术进步与道德沦丧这一悖论,强 调一些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如诚实、信任、责任和互惠等品质,对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 秩序和良好的自由民主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总的来说,西方各界对诚信的探讨多是建立在契约论的基础之上,主张用更多法律 意义上的约束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这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展开的研究相比有着很大的 不同。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步完善中,在这样的大环境的 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已迈向了新的台阶,人们的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但是,对物资的 过度要求也使得人们开始对利益进行盲目追求,商家也越来越渴望用低成本换来高产 出,使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化。为了能够减少投入成本,企业中虚假之风逐渐盛行,越来 越多的企业和商家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蒙蔽消费者,使消费者深受其害。基于此,近 年来社会上要求企业诚信的呼声越来越高。 本文就是基于企业中出现的失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中西方文化中诚信的内涵,探 寻自古以来中西方对诚信问题的看法及异同点,再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从中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出发,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大发展之后我国基于诚信问题出现的 多元价值观,正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讨论企业失信行为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 1 亚当斯密.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m.1997 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7 页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5 家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并从外部环境、商家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商家出现失信行为的 原因,最后根据文章中所分析的原因逐条对应,找到重塑企业诚信形象的措施。 本文的写作主要是以查找文献的方式开展。笔者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主要研读了 马列主义著作、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等作品,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专家学 者对诚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同时采用 cnki、万方、维普等网络媒体数据库进行 期刊、论文数据查询,并通过不同的关键词进行组合,查找当前其他学者对本领域的相 关研究。最后查看筛选相关文献,并仔细阅读分析,整理思路。笔者还通过百度、谷歌 等搜索引擎对网络进行搜索,查找当前中国社会发生的相关的案例作为事实依据,并从 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作为工具参考书。 1.4 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1.4.1 写作思路 本文总共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 首先简单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叙述本文以诚信问题为核心研究内容的目的,然后查找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各类文献 对诚信问题的研究情况,并基于此构思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是研究在中西方文化里各学者对诚信问题的认识。首先从我国传统儒家 学术中找到对“诚信”二字的界定,然后辅助以实例,了解中国传统企业诚信思想在我 国的运用及发展情况;然后再从西方学术文献中探究诚信思想的内涵,分析中西文化中 “诚信”思想的异同。 第三章研究的是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现状。由于在新形势的影响下, “诚信”二字也 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传统的涵义不再能完全满足现代的需求, 所以在第二章的铺垫之后, 这一章节首先介绍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具体情况,分析造成企业失信的背景,其次叙 述当前中国企业存在的诚信问题,并分析企业失信可能给企业自身、社会市场秩序,以 及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主要研究的是造成企业失信的原因。本章节是从商家的心理因素、多元的社 会价值观和舆论导向、政府部分体制改革不彻底,以及法律不健全这四个因素具体分析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6 企业产生不诚信行为的原因。 第五章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重塑企业的诚信形象。本文在第四章具体分析了造成企业 失信行为的原因之后,逐条对应,从主观和客观的方面探讨对策,主张按时代要求重新 定位“诚信”的涵义,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诚信体系;主张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良好的 外部环境;主张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企业的商业道德;主张健全法律机制,加大规范力 度;主张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互相制约,抵制不健康思想所造成的消极舆论,引导企业 的行为不偏离正轨,减少企业失信行为。 1.4.2 创新之处 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西方学者对诚信问题的探讨主要着眼于契约论,强 调诚信是保证生产、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主张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制约人们的行 为;而我国学者对诚信的探讨也多是从外部条件,比如产权、信息对称、法律等条件着 手,对商家自身的心理分析的较少。因此,本文与以往研究不同,转变思维角度,除了 从政府职能、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进行探讨外,也会从主观方面寻找影响企业诚信行为 的因素,探寻商家的心理层面。本文主要阐述三种心理给企业诚信所带来的影响: (1)群体心理。即在群体之中,所有成员都会认同他人,并自觉遵守群体的行为 规范。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 人们对利益的追求过于偏激, 越来越多的商家形成共同的 “失信取利” 心理开始做出 “舍 义取利”的行为。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指人们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趋同于他人的行为。当大部分 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失信行为, 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产生压力, 进而遵循他人的做法。 (3)冒险心理。由于在市场中,企业失信行为已经变得屡见不鲜了,很多企业会 为了高额的利润不断冒险,更有一部分企业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进行不诚信经营, 使诚信意识变得更加淡漠。 1.5 小结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7 本文选取诚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看到我国部分企业和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出 现了失信行为,而国内媒体对此也有相关报道,企业和商家的这种不法行为会严重危害 到公民正常的生活情况,因此,笔者希望能剖析商家的心理,分析影响企业诚信的主客 因素,并针对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本研究将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诚信”的界定入手。分析传统思想中诚信的 含义,然后根据中国社会新的形势,为诚信赋予新的内涵;再以当前中国社会中企业出 现的不诚信行为为事实依托,从群体心理、从众心理,以及群体决策与心理风险的角度 对这些行为做剖析,探讨企业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观原因,并从政府、法律、环境等方面 适当分析客观原因;最后,根据上文剖析出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解决企业诚信问题、 重塑企业诚信形象的方法。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8 2. 中西诚信思想比较 2.1 中国传统文化对“诚信”的定义 既然谈到诚信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对“诚信”二字追根溯源。从我国来说,早在先 秦时代,对诚信问题的探讨就已经具备雏形,其中最具备代表性的、对我国影响最深远 的就是儒家学说里所提到的诚信思想,它与西方国家不同,不似西方的诚信思想大部分 起源于宗教和契约论,它是一种服务于上层的纯精神层面的限制与要求,由于中西方文 化差异,诚信思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对 社会诚信的探寻。 2.1.1 中国传统文化对“诚信”的界定 回溯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诚信思想是萌芽较早、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思想。在我 国早期的文献中, “诚”和“信”二字并不是连起来作为一个词语来运用的。 “诚”字最 早见于尚书舜典之中,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诚以功,车服以 庸” ,意思就是说,舜每五年会御驾出巡一次,会见群臣。然后很清晰明确地考察各地 诸侯大臣在当地的政绩,并用车马华服美食等奖励治理有方的有功之臣。而这里所提到 “诚”就已经包含了诚实可信的意思。其后,我们也能在孟子 、 中庸等典籍中窥 见到一部分“诚”的思想,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唯天下至诚为能 尽其性” ,即诚乃天道循环的本体,是宇宙自身的规律,所以,人应该要顺应天理,诚 实自律,因为只有诚实才能完美的表达宇宙万物的生存法则。 “信”字最早见于尚书汤誓中,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这里说的是商汤祭 祀天地和祖先时向臣民发愿,要求大家相信他,他一定不会违背自己的誓言。虽然此文 章的背景在于祭祀神明,这里的“信”仍带有宗教迷信色彩,代表着对神明的敬畏和真 诚之心,但是抛开迷信色彩来看,我们也能清晰的理解“信”字所具备的深层次含义 重诺守信。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对其的束缚,仅仅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9 作为个人自身修养的代表出现,表达了人与人交往之中应该具备的品质,即孔子所说的 “民无信不立” 。其实“诚信”二字本身就具有相似的含义,所以在逸周书中,二 者也首次被放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语运用,以表达诚实守信之意。 当然,诚信思想并不是在先秦时代止步不前。最初孔子提出“仁” 、 “义” 、 “礼” ,孟 子在此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并在孟子告子上中加以解释, “恻隐之心,仁 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而诚信思想此时只是作 为四德中的一部分, 没有被单独提出, 直到汉朝董仲舒才将四德扩充为 “仁” 、“义” 、“礼” 、 “智” 、 “信”五常,让诚信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发展。到了宋明时代,诚信思想已经出 现哲理化的趋势。理学家们认为诚乃至德至善之物, “首先,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 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2,而“诚 则信矣,信则诚矣” 3,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这些思想让 传统诚信观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总的来说,诚信思想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始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 部分。 二者都表现了诚实守信、 重诺无欺的含义,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两者也各有其侧重。 “诚” ,被认为是天道,是宇宙和世间万物生存的法则,正如朱熹所提到的, “诚者,真 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它要求人能注重自身内在修养,强调的是诚信的内化作 用;而“信” ,则被认为是人存活于世、相互交往的必然要求,它强调的是每个人必须 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即为人处事的根本态度。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的基本 内涵就是诚实自律、真实无妄、信守承诺,并时刻要以此为根生立命、待人处事之根本。 2.1.2 中国传统企业诚信思想的运用及发展情况 在我国古代,商业一直是不被人们所重视,商人的地位不高,所以商业的发展一直 比较缓慢。在先秦时代,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商业尚处于 萌芽阶段,汉唐时期商业逐渐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直到宋元时期,国家政治上趋于 稳定、走向统一,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基础,而且国家对 2 周敦颐, 通书诚上 3 程颢、程颐,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0 商业的控制减少,政策得以放宽,让商业发展出现了一个大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市 场面积不断扩大,用于交换和流通的商品增加,纸币出现,国家开放并鼓励海外贸易, 商业空前繁荣,商人首次在历史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由于我国古代一直由儒家思 想统治,特别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社会各阶层都受到儒家思想的 强烈影响, 所以商人也或多或少呈现儒商的特点, 在商业活动中也表现出儒家的 “大义” , 将诚信思想贯彻在经营活动中。 但是在宋元时期,商家并没有将诚信思想提高到一个整体、系统的高度,我们对商 家诚信思想的探析只能通过归纳商人点点滴滴的经营活动获得,直到明清时代我国才出 现了为人们所熟知的十大商帮。这十大商帮都曾经名噪一时,但大多数都因不能适应时 代的变迁而被淘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反观他们活跃的那段时期,我们也不能抹 灭其存在的价值,例如潮商、浙商、鲁商等商帮,他们作为传统儒商,在商业活动中融 入了儒家思想,在经营的过程中高度强调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对待客户和同行都讲究 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誉为本,用牢固的道德观和信用观征服了世人,在商业领域中 占有了一席之地,而这些精神仍值得当代企业学习和借鉴。 在十大商帮中较为有影响力的当属晋商和徽商。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让人民休 养生息、推动发展,在商业方面做了一系列让步举措,特别是到了万历年间,国家采用 了“一条鞭法” ,用银钱代替劳役,一方面免去了商人的服役之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 国家的财政收入。而在此之间,很多地区的商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晋商,已经大有独占 鳌头之势。 晋商在商业活动中以诚信作为经营之根本。商人从商都是为了获得“利” ,但是晋 商在主张获得利润的同时更推崇“义”的价值,即“利义相通” 、 “以义制利” ,因此, 很多商业谚语从山西商人口中流出,例如“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 , “买卖不成仁义 在” ,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 “称平、尺满、斗满足” 4。山西商人经商,以诚为 本,注重产品的质量,而且同行在互相竞争的同时也相互扶持,不会为了蝇头小利欺诈 顾客,也不会仗势欺人排挤资金少、规模小的店铺,故晋商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 获得大家的认可。正如祁县著名官商乔致庸将经商活动总结的三点:第一是讲信,第二 是讲义,第三才是讲利。这可谓是对晋商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经营价值观念的概括与 4 王竹萍.晋商成败鉴析d.北京: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4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1 总结 5。 徽商的精神大致与晋商相同。明清时代,徽商经商讲究以“诚” 、 “信” 、 “义”取利, 奉行 “一切治生家智巧机利悉屏不用, 唯以至诚待人 6” 。 在商业活动中, 徽商诚信待人、 坚持不懈,从不欺瞒顾客和商业伙伴,主张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趁人之危谋取暴利, 也不投机取巧、以次充好、坑蒙拐骗,而且徽商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会扶危救困、仗义疏 财,例如明末商人汪通保要求子弟不准欺行霸市,商人吴南坡将信誉作为营业根本,认 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7”等等,他们都很好的表现了 徽商的诚信品质。 虽然在明清时代,商业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但是在清朝后期,我国商业受到外来力 量的强烈冲击,商人不愿意顺应时代的变迁,对商铺和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再加 上清政府不断增加商业赋税,让商家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到达入不敷出的境况,至此, 我国的十大商帮的影响力逐渐衰退,十大商帮也逐渐走向了没落。 2.2 中西诚信思想的异同 2.2.1 西方文化对“诚信”的界定 西方的诚信思想起源与我国有很明显的不同。 它并不是像中国传统文化一样, 将 “诚 信”二字各自所代表的涵义进行区别和联系,最后得出诚信的内涵,而是通过基督教文 化的洗礼和契约论思想的衍生得来的。 一方面,从基督教的教义来说, “信” 、 “望” 、 “爱”是其主要思想, “信”几乎被当 做核心思想来对待,所以诚信被认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一点早在旧约箴言里 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行事诚实的,为上帝所喜悦” ,基督教通过上帝的教化让教徒了解 诚实对人的重要性,劝导人们应该拥有诚实的品德,而耶和华与以摩西为首的犹太人订 立的摩西十诫中也明确提出了“不可做假证陷害人” ;另一方面,诚信与契约论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西方的普遍认知中,契约论思想十分重要,他们认为城邦的建 5 刘建生,燕红忠.晋商对现代经济的几点作用j.税收与企业.2003(1):59 页 6歙县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卷二 7明清徽商资料选编第 886 条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2 立是因为权利的让渡和契约的签订,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的,人人生而自 由平等,但是每个人都可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所以才要让渡一部 分权力,签订契约,并在契约中明确指出这部分让渡的权利将归于政府所有,形成正式 的成文的规定,以此保证社会的良性运作,同时契约又是完成商品交易的有效手段,而 诚信是保证契约实施的基础, 所以到了古罗马时期, 从契约论里衍生出来的 “诚信契约” 、 “诚信诉讼”等内容便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些契约里,人们信守诚信不再是单 纯的为了获得“上帝的喜爱” ,它已经上升到社会层面,影响着居民的方方面面的生活。 人们通过“诚实” 、 “信用” 、 “公平” 、 “正义”的原则来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以良好的 诚信为中介保证商品交易的完成和商品经济的繁荣,至此,诚信也由原来要求人们自觉 遵守的处世态度逐渐转变成一种硬性的法律规定,这也正如现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福 山所说的, “如果民主与自由制度要顺利运作,就必须和若干前现代的文化习惯并存共 荣,如此才能确保这些制度运行无误。法律、契约、经济理性只能为后工业化社会提供 稳定与繁荣的必要却非充分的基础;惟有加上互惠、道德义务、社会责任与信任,才能 确保社会繁荣稳定” 8。 2.2.2 中西方思想中“诚信”内涵的异同点分析 (1)中西方文化中诚信思想的相同之处 虽然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了解到自“诚信”二字出现开始,就已经在中西方文化 中出现差异,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也不能否分二者也是有相同之处的。 1、中西方文化对“诚信”的定义基本相同 虽然在中国,对诚信的要求既强调内化,也强调外显,认为它是世界运行的本源, 也是人立世之根本, 但从本质上来说, 我们对诚信的定义与西方的定义并没有太多区别。 抛开西方宗教和中国神学的束缚,诚信在中西方文化中都代表着诚实守信之意。也就是 说,人作为群居动物,必须有一个群体性的生活环境,在这个交往圈中,为了保证人们 的生活正常有序,人与人之间能够睦邻友好,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就必须诚实无欺、重视 承诺。可见,在中西方文化中,诚信的内涵是大致相同的。 8 美弗兰西斯福山著,李宛容译.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 1998 年版.内蒙古:远方出版社,1998:18 页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3 2、诚信思想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在西方思想中, 诚信都作为一种基本的伦理观而存在。 论 语中早已提出来“人无信不立” , “摩西十诫”中也提到了不可做伪证以陷害人,可见,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在中西方文化中,诚信往往被认为是万物运行的规 律,是“主”所偏爱的德行,所以,诚信的地位又变得至高无上。 (2)中西方文化中诚信思想的不同之处 1、二者的适用对象不同 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带有强烈的封建性。中国传统社会是宗族式管理,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血缘和家族的影响,在封建宗法制和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人们的诚 信观念就具有很强的不平等性。不论大家族的家长还是封建社会的君主,都具有绝对的 权威性,等级十分森严,几乎在所有情况下,诚信只是晚辈对家长、臣子对君主的单方 面的义务。 在西方,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基本不存在。 国家所具备的权力是所有公民让渡出来的, 那么国家便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再加上市场经济所追求的自由和平等的影响,人与人 之间就不存在不对等的关系,所以诚信适用于所有公民。人们在社会中交往,就必须遵 守所有的交往法则,没有特权,彼此尊重,真诚待人,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2、二者对“利”的态度不同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诚信往往与“义”相连,与“利”相悖。 论语中就曾经提到 “信近于义” ,甚至在部分言论中,诚信就涵盖在儒家学术中的“大义”里。但是,在 中国传统思想里,利与义就是完全相悖的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