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处理技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of the key frame processing in 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thesis submit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lizhiping supervisor: prof. caoxuehong 2013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京邮电大学或其它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学位论文及涉及相关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南京邮电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南京邮电大学可以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本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 的内容相一致。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涉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研究生签名:_ 日期:_ 研究生签名:_ 导师签名:_ 日期:_ i 摘摘 要要 作为一种全新的不对称编码方案,分布式视频编码通过将传统视频编码中的运动估计与 运动补偿移到解码端,呈现出编码复杂度低、耗能少、压缩效率高、容错性能好等特点。 本文在介绍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框架基础上,重点研究分布式视频编码中 关键帧的处理技术;针对现存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新算法。首先对分布视频编码中关键 帧采用的传统视频的帧内编码方式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然后,针对固定周期选取关键帧 的处理方式存在的不足,为利用视频图像帧间的相关性,本文提出了关键帧自适应选取的算 法。最后,本文分别采用基于像素域和基于变换域方法实现了自适应图像组算法,并与传统 的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固定图像组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实验仿真表明,自适应图像组算法可以显著提高边信息的生成质量。使用基于像素域的 自适应图像组算法,针对不同序列,边信息的生成质量最高可获得 2.1db 性能的提升;而基 于 dct 变换和 dwt 算法的自适应图像算法,针对不同序列分别最高可以获得 1.4db 和 0.83db 的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分布式视频编码;关键帧;自适应;图像组;边信息 ii abstract as a new asymmetric coding scheme for video compression, 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presents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ow coding complexity,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coding side, high compression efficiency, and good fault-tolerant performance by shifting the motion estimation and the motion compens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video encoding scheme to the decode en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theory foundation and basic framework of dvc and researched the technology of the key frame processing in dvc, which uses inter-frame coding mode. firstly the inter-frame coding scheme and the key techniques in the traditional video coding in dvc are studied. then ,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inter-frame correlation in the video images and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fixed period selecting key frame processing method, some novel adaptive key frame selection algorithm are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us that the adaptive images group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dge information of the generation quality. the adaptive images group algorithm based on the pixel domain could improve about 2.1db for the generation quality of the edge information, while the algorithm based on dct and dwt transformation could enhance about 1.4db and 0.4db respectively for the generation quality of the edge information. key words: dvc;the key frame;adaptive; gop; side information iii 目录目录 摘 要 .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一章 绪论 .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 1.2 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研究现状 . 1 1.3 分布式视频编码应用场景 . 2 1.4 本文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3 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 . 5 2.1 分布式信源编码 . 5 2.1.1 slepian-wolf 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 . 5 2.1.2 wyner-ziv有损分布式编码理论 . 6 2.2 分布式视频编码 . 7 2.2.1 像素域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 . 8 2.2.2 变换域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 . 9 2.2.3 discover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 . 10 2.2.4 prism 视频编码方案 .11 2.3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技术 . 12 2.3.1 slepian-wolf 编码器的选取 . 12 2.3.2 信道参数模型估计. 13 2.3.3 码率控制 . 14 2.3.4 边信息的生成 . 15 2.4 本章小结. 15 第三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处理 . 16 3.1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编解码 . 16 3.1.1h.264/avc 视频中 i 帧编解码过程 . 16 3.2 编解码中关键技术 . 17 3.2.1 帧内预测编码 . 17 3.2.2 整数变换和量化 . 18 3.2.3 熵编码 . 19 3.3 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自适应图像组 . 21 3.3.1 自适应图像组 dvc 结构 . 22 3.3.2 自适应 gop 模块实现原理 . 22 3.4 边信息 . 23 3.4.1 边信息的生成方法. 24 3.4.2 双向估计 . 24 3.4.3 平滑滤波 . 25 3.4.4 加权交迭块补偿 . 27 3.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7 3.5 自适应 gop 中的边信息生成 . 29 iv 3.5.1 自适应图像组中的边信息生成改进算法 . 30 3.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30 3.6 本章小结 . 31 第四章 自适应图像组算法 . 32 4.1 基于像素域的自适应 gop . 32 4.1.1 像素域编码自适应 gop 结构 . 32 4.1.2 像素域自适应 gop 算法 . 33 4.1.3 基于简单运动估计的自适应 gop 算法实现 . 35 4.1.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36 4.2 基于变换域的自适应图像组 . 37 4.2.1 基于 dct 的自适应 gop 算法 . 38 4.2.2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 gop 算法. 42 4.2.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45 4.3 本章小结 . 47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48 5.1 总结 . 48 5.2 未来展望. 48 参考文献 . 50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54 致谢. 55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12已经日趋完善,形成了以 h.26x34和mpeg系列567为主的传统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标准,这两大编码标准分别由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负责制定。这两类压缩编码技术标准主要基于混合 编码框架,在编码端通过变换、量化、编码、运动估计、运动补偿等技术,充分去除视频序 列的时间、空间冗余度,达到高效的视频压缩效率。因此,在编码端需要做大量的运算,编 码端的运算复杂度是解码端的5-10倍,这种复杂度不对称性适用于一次编码、多次解码场景, 例如电视广播、vod(视频点播)等。但近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视频编码方案已经无法 满足一些新型场景的应用需求,例如无线摄像头、无线传感网、移动可视电话等场景。这些 新型应用场景要求编码端的计算简单,而解码端可以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因此,一种新型 的视频压缩算法:分布式视频编码(distributed video coding, dvc)8910开始受到重视。由 于具有编码端简单、解码端较复杂、鲁棒性好、压缩效率高 1112等特点,分布式视频编码 非常适用于这些能量、计算能力均受限的无线场景。 分布式视频编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不对称编码方案,是以 slepian-wolf 无损分布式编码理 论1314和 wyner-ziv有损分布式编码理论15为理论基础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案中,在编码 端将视频序列划分为关键帧(k 帧)和 wz(wyner-ziv)帧。边信息是解码器端生成 wz 帧 的估计信息,边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解码的准确性,可靠的边信息可在失真不变的前提 下提高编码的压缩效率。因此,要获得更好的系统压缩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得到更 加精确的边信息,边信息越精确,编码器传送给解码器的校验比特数就越少,视频压缩率越 高。边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案的性能,而序列中关键帧的数目和位置很大 程度决定了边信息的质量。所以关键帧的研究是生成高质量的边信息和提高系统性能的一个 重要突破点和难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研究现状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研究现状 slepian-wolf 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和 wyner-ziv 有损分布式编码理论是分布式视频编码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dvc) 8的理论基础,早在 70 年代就已被提出,但是直到近十年来随着基础理论进一步发 展才被重新提起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分布式视频编码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分布式视频编码方 案的研究和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案主要有由 stanford 大学 bernd girod 研究小组提出的 wyner-ziv视频 编码方案1617181920、california at berkeley 大学 ramchandran 研究小组提出的 prism (power-efficient, robust, high-compression, syndrome-based multimedia coding) 视频编码方案 2122、zixiang xiong提出的分级 wyner-ziv视频编码2324和基于小波变换的 dvc算法25等。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中,编码端对关键帧采用传统的帧内编码方法编码,wz 帧采用基 于信道编码技术的 slepian-wolf 编码技术进行编码;在解码端,利用接收到的关键帧进行帧 间内插或者外推技术生成 wz 帧的边信息,再利用接收到的 wz 帧编码码流对 wz 帧解码。 prism 视频编码方案中基本结构和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基本类似。在编码端通过预测当 前帧,将当前帧分为大小相同子块并比较其相关性划分为不同类型子块,子块类型决定是否 需要编码;解码端通过运动估计补偿生成编码子块的边信息,并利用编码码流解码子块。分 级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包括采用 h.26x 编码的基本层和基于 ldpc 码编码的增强层,其 中编码器主要由量化、dct 变换和基于 ldpc 的无损分布式编码组成。 分布视频编码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slepian-wolf 编码器的选取,边信息的生成、信道模 型参数估计、关键帧的选取、回馈重传机制等。在关键帧的选取方法中,研究中常使用的方 法是固定周期选取,但此方法未考虑帧间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对自适应选取关键 帧的方法研究还较少。 1.3 分布式视频编码应用分布式视频编码应用场景场景 分布式视频编码采用独立编码、联合解码的方式,将复杂的计算移到解码端,具有编码 端简单、解码端计算较复杂、鲁棒性好、压缩效率高等特点,非常适合终端计算能力弱、续 航能力受限的无线场景等。主要运用场景有: 1. 无线视频监控 无线视频监控是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无线系统具有其便捷、灵活的特性,使得其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终端计算能力和电量均受限,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非常适合此场景。此 外,在同一场景不同位置的摄像头可进行独立编码,在服务器端进行联合解码。因为不同角 度的摄像头的拍摄视频序列之间有很大相关性,解码端可以利用不同帧之间的相关性来正确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解码 wz 帧。 2. 移动视频电话 移动视频电话设备由于其体积小、存储空间小、计算能力弱、电池续航能力弱等一系列 不足而无法完成复杂的计算,故不能完成传统视频编码方案中的复杂视频图像编码。然而运 用分布视频编码方案的系统则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满足此类场景的需求。在此种系统方案 中,如果使用者 a与b 需要视频通信,则使用者 a将视频数据通过分布式视频编码发送给基 站,基站将数据进行分布式视频编码和传统视频编码转换(转换为 h.26x、mepg-x 等),最 终将转换后数据发送给使用者 b。由于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案和传统视频编码方案的各自的编 解码特点,故可知用户 a、b 都无需有较高的编解码复杂度。 3. 无线传感网 无线传感网络是一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一般是指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大量 的传感器节点相互交互共同协作来完成某项任务。传感网中的视频编码器,首先需要其具有 低复杂度和低功耗的特性;其次,视频编码器的压缩效率要高。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案具有较 高的编码效率,较低的复杂度以及较好的鲁棒性,故非常适合无线传感网络。 1.4 本文研究本文研究工作工作及及内容内容安安排排 本文对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础理论和主要的编解码方案以及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关键技 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式视频编码中的关键帧的处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针 对编码端固定图像组的处理方法存在的不足,同时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深入研究改进方法并 提出了自适应图像组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测试本文提出的基于像素域和变换域的自适 应图像组算法的效果。本文具体章节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研究背景、意义,介绍分布式视频编码的研究 现状和典型应用场景,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首先介绍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研究系统实现的典型方案,并 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第三章先介绍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的编解码过程,并研究编解码中的关键技术;然 后研究分布式视频编码中关键帧的处理方式,针对其缺点,研究自适应图像组处理方式,并 提出了自适应 gop 分布式视频编码结构和算法原理,并对边信息及其生成算法进行研究。 第四章对自适应图像组功能的实现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像素域和变换域的自适应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图像组算法。首先介绍算法的系统结构和实现原理,然后分别使用 foreman 和 coastguard 序 列对基于像素域和基于变换域的自适应 gop 算法仿真实验,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和分析。 第五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在本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研究的 可能方向及方法。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 5 第二章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分布式视频编码 分布式视频编码是以分布式信源编码(dsc,distributed source coding)理论26中的 slepian-wolf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和wyner-ziv有损分布式编码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全新编码方 案。分布式信源编码是指多个独立并相关的信源在编码端进行独立编码,在解码端利用信源 的统计相关性对编码流进行联合解码的编码方法。 本章将主要介绍分布式信源编码理论中的slepian-wolf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和wyner-ziv 有损分布式编码理论,然后将详细介绍分布式视频编码的不同编码方案和关键技术。 2.1 分布式信源编码分布式信源编码 分布式信源编码在 20 世纪 70 年代首先被提出,但是直到近十年来才真正得到实质性进 展。分布式信源编码是指多个独立并相关的信源在编码端进行独立编码,在解码端利用信源 的统计相关性对编码流进行联合解码。分布式信源编码的结构图如图 2-1 所示,编码器对信 源x、y进行独立编码,在解码端通过对编码流进行联合解码。该理论主要包括slepian-wolf 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和 wyner-ziv 有损分布式编码理论。 信源x 信源y编码器2 编码器1 联合解码器 x r y r x y 图 2-1 分布式信源编码示意图 2.1.1 slepian-wolf 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 据信息论知识可知,两个统计相关的独立同分布随机序列 x、y,如果对两序列进行独 立编码、独立解码时,为保证无差错的解码序列,则必须保证序列的码率r不小于对应的信 息熵h,即有() x rh x和( ) y rh y。如果对序列进行联合编码、联合解码时,则需要保 证码率r不小于序列 x、y 的联合熵(, )h x y,即有(, )rh x y。当进行独立编码、联合解 码时,slepian-wolf 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指出在理想状态下可以达到由式 2-1、2-2、2-3 三式 限定的最小码率: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 6 (, ) xy rrh x y (2-1) (| ) x rh x y (2-2) ( |) y rh y x (2-3) 其中,(| )h x y为已知序列 y 之后 x 的条件熵,( |)h y x为已知 x 后 y 的条件熵。从 式 2-1 中可以看出 xy rr最小值为(, )h x y,即独立编码理论上可达到与联合解码相同的最 小码率(, )h x y。 压缩可达区域 x r y r ),(yxh )(yh ),(yxh )|(xyh )|(yxh)(xh a b 图 2-2 slepian-wolf 无损编码码率边界示意图 slepian-wolf无损编码码率边界如图2-2所示,图中实线区域即为理论上可以实现无损解 码的码率可达区域。图 2-2 中 a 点表明当序列 y 的码率为( )h y时,序列 x 所必需的最小码 率为(|)h x y,b 点表明当序列 x 的码率为()h x时,序列 y 所必需的最小码率为( |)h y x。 a 点也可理解为在解码端已知序列 y 或者 y 的边信息时,解码 x 所需要的码率为 (| ) x rh x y。 2.1.2 wyner-ziv 有损分布式编码理论 在slepian-wolf无损分布式编码理论提出后,wyner和ziv将该理论扩展到有损压缩领域。 wyner-ziv理论指出,在进行有损压缩时,在解码端得到辅助信息 (边信息) 的压缩效率与在 编解码端都获得辅助信息相比,并没有下降,即两种情况下具有相同的压缩性能。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 7 wyner-ziv有损分布式信源编码结构如图 2-3 所示,图中 x、y为两个统计相关的独立同分布 随机序列,将 y 作为 x 的辅助信息。 编码器 有失真解码 器 序列 x y x drdr yx wz yx| 图 2-3 wyner-ziv 有损分布式信源编码 编码端对 x 进行独立编码,解码端已知 y 的情况下,利用 y 和接收到的 x 的编码流进 行有损解码得到 x,则可得到解码失真度 d 为如下定义: ,de d x x (2-4) 此时,x 进行编码的率失真函数为 | wz x y rd。如果信息 y 在编解码的两端都已知,那么 率失真函数为 |x y rd,wyner 和 ziv证明 | 0 wz x yx y rdrd总是成立的。当 x 和 y 均为 高斯无记忆信源时, | 0 wz x yx y rdrd总是成立的;随后也证明当 x 为 y 与独立高斯噪 声之和时,式子 | 0 wz x yx y rdrd也是成立的。wyner-ziv 有损分布式视频编码理论是分 布式视频编码的主要理论依据,实际使用的编码结构如图 2-4 所示,主要包括量化、编码、 解码、重建等过程。 量化 slepian-wolf 编码器 重建 slepian-wolf 编码器 x y x wyner-ziv编 码器 wyner-ziv解 码器 图 2-4 wyner-ziv 编解码结构 2.2 分布式视频编码分布式视频编码 最早提出的分布式视频编码方案主要有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的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 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小组的 prism 视频编码方案以及随后的 discover 小组 提出的 discover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斯坦福大学的分布式视频编码结构主要事基于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 8 slepian-wolf 帧编码,编码端使用信道编码,解码端通过回馈信道进行码率控制;伯克利的 编码方案主要是基于块编码和运动估计解码;discover 小组方案在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 wyner-ziv 方案上做了大量改进,利用 ldpca 码进行编码,引人 crc 编码来校验解码,改 进边信息的生成和重建,使得系统更为有效。 2.2.1 像素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 像素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最早是由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 anne aaron 和 bernd girod 于 2002 年首先提出。该方案结构如图 2-5 所示,编码中将视频序列分为 wyner-ziv 帧 (wz 帧)和关键帧(k 帧),编码方案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处理两种不同类型的序列 帧。 量化turbo 编码器缓存turbo 解码器反量化重建 传统的帧内编码传统的帧内解码 生成边信息 关键帧 k slepian-wolf编码器 请求比特数 解码关键 帧 k 边信息 q q wz帧 解码wz帧 图 2-5 像素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结构 在编码端,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帧进行独立编码,关键帧使用传统的帧内编解码方式, 先划分为 n n 子块,进行离散余弦变化(dct)后进行编码,将码流传送给解码端。对 wz 帧编码时,首先将像素值2m个等级均匀量化后得到符号流,送入turbo编码器,编码器编码 后将丢弃信息位并保留校验位,先将部分校验位传送给解码器,并将根据解码器的回馈信息 选取校验位继续传送。 在解码端,通过传统的帧内解码方式解码关键帧,对两相邻关键帧进行运动估计,然后 采用运动补偿内插或者外推算法生成 wz 帧的边信息。turbo 解码器利用需解码帧的边信息 和已接收的部分校验位进行 wz 帧迭代解码,如果不能正确解码,则通过回馈信道要求更多 校验位直到解码帧的错误率在预定误差的范围之内。 如果视频编码中采用 m 级均匀量化,则传输一位像素值需要 m 比特,而在分布式视频 编码中编码端丢弃了信息位只传输了校验位并在解码端利用边信息可顺利解码,因此可以实 现高效的压缩。由于编码端不进行运动估计或运动补偿等复杂计算,仅对 k帧做传统帧内编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 9 码和对wz帧进行slepian-wolf编码,编码复杂度低。采用了运动估计、插值、补偿生成 wz 帧的边信息,因此在解码端需要较少的码流即可解码生成高质量 wz 解码帧。实际中,基于 像素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的尽管编码端复杂度大大降低,但是其编码效率却远低于传 统的 h.263+帧间编码模式,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未消除空间冗余,即编码端进行像素值编码 时未考虑视频帧的帧间冗余。 2.2.2 变换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 变换域即是将不同空间信息通过变换转换成另外一种空间数据信息,使得数据获得某些 优良的特点,有利于获得更好的编码效果。在图像中,由于大部分像素与周围像素比较一般 都不变或者变化缓慢,对应变换中则大部分为低频系数,小部分为高频系数。因此,在变换 域中可以生成相关性较小的系数,实现压缩的目的。常见变换有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 (dct)27、小波变换25、k-l 变换,在视频编码中主要使用 dct 变换和小波变换。dct 是性能优良、具有快速变换算法,运用在 jpeg、h.26x 和 mpeg-x 中,jpeg-2000 则采用小 波变换。 针对像素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中未能消除视频序列空间冗余的情况,anne aaron 和 bernd girod 于 2004 年首先提出基于变换域的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编码结构如图 2-6 所示。变换域编码方案与像素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中一样,将视频序列分为关键帧和 wz 帧,关键帧采用传统帧内编码,wz 帧采用帧间编码并在解码端参考边信息进行解码。 在编码端先将 wz 帧划分为子块(一般为 4 4 或者 8 8)进行 dct 变换,然后获得帧内 所有子块各个子带系数。将帧内各子块不同位置系数划分为不同频段系数,送入量化器,对 量化结果进行位平面分离。再将位平面送入 turbo 编码器进行编码,编码器丢弃信息位并将 所有校验位存储在缓存中。 缓存 turbo 解码器 重建idct 传统的帧内编码传统的帧内解码 生成边信息 关键帧 k slepian-wolf编码器 请求比特数 解码关键 帧 q q wz帧 解码wz帧 dct量化 turbo编 码器 位平面 分离 dct k 图 2-6 变换域 wyner-ziv 视频编码方案 在解码端,利用已经解码的关键帧经过运动估计、运动补偿生成 wz 帧边信息k ,对边 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二章 分布式视频编码 10 信息划分子块做 dct 变换并划分频段得到 k。turbo 解码器利用解码器发送的校验位依次对 k各个子带进行纠错解码,如果未解码成功,则通过回馈通道请求更多校验比特,直至解码 成功。解码成功后获得的子带系数进行反量化、逆 dct 变换完成 wz 帧的解码。 和像素域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比,变换域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利用 dct 变换极 大的去除了 wz 帧编码的空间冗余,获得了更佳的系统压缩性能。实验表明,变换域 wyner-ziv视频编码方案比像素域 wyner-ziv编码方案可获得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咨询的跨文化视角和实践建议
- 天然气技术创新细则
- 会议议程制定指南
- 医院院感监测管理规程
- 光电子技术应用预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羽毛球球拍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如何在职场中提高自己的表现
- 商业代理合同及市场推广条款
- 物业管理合同范本与条款解读
- 外包软件开发实施服务协议书
- 快递分拣中心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 2025年秋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软件行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智能建造概论》高职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研究生英语阅读综合教程reading more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课件
- 国有企业职务犯罪惩治与预防
- 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大学
- ZXONE8700技术规范书
- 沥青拌和站设备租赁合同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