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在我国,现行继承法实行当然继承主义,继承人自继承开始时,承受被继承人财产 上的一切权利义务,但对于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有无不明的情况,需要一套专门制 度加以规范。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作为继承法中的兜底性制度,规定了继承开始后,不能 确定是否有继承人时,遗产如何处理以及遗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继承法第 32 条规定 了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这只是明确了无人承受遗产 的最终归属,但对于如何确定继承人不存在以及怎样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都没有明 确规定。大陆法系大多数国家设立了无人承认继承制度,选任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管 理和清算,发出搜寻继承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公告,最后确定剩余遗产归国家或国库 所有。相比之下,这种规定能够更好地保护继承人和利害关系人利益,值得我国借鉴。 除引言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全文约三万余字。 第一部分无人承受遗产制度基本理论阐述。该部分首先分析了无人承受遗产的性 质,为下文对制度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了无人承受遗 产制度的历史沿革,最后对该制度的主要功能进行了探讨。 第二部分域外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考察与评析。 该部分首先对大陆法系的德国、 法国、 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进行了考察,然后对英美法系的澳大利亚和我 国香港地区无人承受遗产处理规定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评析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无人 承受遗产处理上的异同,为完善我国无人承受遗产制度寻找出值得借鉴之处。 第三部分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现状和不足。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现行继承法和 司法解释对于无人承受遗产处理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务当中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反思 我国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不足之处。 第四部分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之完善。该部分首先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指导 原则,指出对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完善,应当遵循平等、公平效率的原则,并在前文对 该制度不足分析的继承上,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 的五项建议。 2 关键词:无人承受遗产;遗产管理人;遗产债权人;公告程序;立法建议 1 abstract in china,the current law of succession adoption the doctrine of natural succession,the successors inherit all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from decedent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succession,however,it need a specialized system to regulate the situation that the successors exist is unknown after the death of the decedent.the system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as save clauses in the inheritance law,its regulate 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estate and how to handle the legacy heritage when the successors exist is unknown after the beginning of succession.“the law of succe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rticle 32:an estate which is left with neither a successor nor a legatee shall belong to the state or, where the decedent was a member of an organization under collective ownership before his or her death, to such an organization.this article just defined 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the inheritance when the successor is not exist, its not clear how to determine there are no successor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rights holders.most continental law system countries and are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absence heirs,its elect administrator to management and liquidation the heritage,and search for the heirs and other interested holders,finally determine the residuary estate owned by the state or the state treasury.in contrast,such provision can better protect of the heirs and interested parties,so its worth our country learning.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ull text is about three thousand word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system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this part first analysis the nature of the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which lay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system below, followed investigat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by using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finally, discussing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of the system. 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system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in extra-territorial laws.this section firstly investigate the system about germany, france, japan and chinese taiwan region,and then explore the common law system of australia and chinese hong kongs processing provisions about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on this basis,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various countries and regions, finally find the advantage worth our country learning. 2 the third part is the status and inadequate about the system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in china mainland.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existing succession law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on the process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and combine with the practice case ,to reflect on the inadequacies of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fourth part is perfect the system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in chinese mainland. this section proposed the guiding principles to improve the system firstly,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should respect the civil inherited habit, and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heir and related rights holders,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bove text,according to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put forward five proposals to improve our system of 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 key words:estate without successors;administrator;heritage creditors;procedure of notice;legislative proposals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 3 目目 录录 目目 录录 . 3 3 引引 言言 . 1 1 一、无人承受遗产制度概述一、无人承受遗产制度概述 . 3 3 (一)无人承受遗产的性质(一)无人承受遗产的性质 . 3 3 (二)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历史沿革 . 5 (三)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功能 . 7 二、域外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考察与评析二、域外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考察与评析 . 8 8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考察 . 9 (二)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考察 . 15 (三)域外法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之立法评析 . 18 三、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现状与不足三、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现状与不足 . 2323 (一)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现状 . 23 (二)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之不足 . 28 四、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之完善四、我国内地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之完善 . 3131 (一)完善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基本原则 . 31 (二)完善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具体设计 . 32 结结 语语 . 373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838 一、著作类:一、著作类: . 3838 致致 谢谢 . 4141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 1 引 言 我国现行继承法自 1985 年颁布以来,已经实施了 20 余年。这部法律符合当时 中国国情,对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促进生产资料依法流转、推动经济社会平稳 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 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高速增长使社会成员的 财产普遍增加, 财产形式多样化,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降低, 家庭规模缩小, “丁克”家庭不断涌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等。现行继承法条文规定相对简单且过于 原则化, 缺乏可操作性, 逐渐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作为继承法中的兜底性制度,规定了继承开始后,不能确定是否 有继承人时,遗产如何处理的问题。司法实务当中,继承开始后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出现 遗产无人承受的情形并不鲜见。遗产无人承受,并不意味着一定没有继承人,也不等于 没有其他利害关系人,如遗产债权人、酌分遗产人、受遗赠人等,此时遗产如何处理, 不无疑问。我国大陆现行继承法第 32 条规定: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 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 ”该条款只是 明确了遗产确定无人承受时的最终归属,对于怎样确定遗产有无继承人,如何保护被继 承人的债权人、受遗赠人等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继承法均没有详细说明。比较而言,大 陆法系大多数国家设立了无人承认继承制度, 通过设置遗产管理人或保佐人对遗产进行 管理、清算,经一定法律程序催告继承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主张权利,在财产确无人承 受时归国库或地方组织所有;英美法系多采间接继承的原则,对于无人承受遗产的处理 虽于大陆法系国家有所差异,但其理念和程序又有相同之处。可以看出,我国继承法对 无人承受遗产的处理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程序,不利于保护继承人和其他利害 关系人的利益。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作为继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其予以了充分关注, 在一些学者撰写的我国“继承法学者建议稿”中,提出应当借鉴域外无人承认继承制度 的相关规定,对我国继承法予以完善,但对于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如何构建,又有不同的 立法主张。如关于遗产管理人由何人充当,张玉敏教授认为应当由人民法院接到继承人 有无不明的报告后,由人民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王利明教授主张由村委会或居委会作 为遗产管理人,陈苇教授则建议由死者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在其成员中选任一至二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人担任遗产管理人如遗产管理人。此外,对于如何对继承人和利害关系人进行公告,债 权债务如何进行清算,无人承受遗产归属的效力等,学者们均有不同主张。1学者的研 究和论述,对于完善无人承受继承制度,推动我国继承法理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笔者作为晚学后辈,尝试运用历史研究、理论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无人承受遗产 的性质、历史沿革、该制度的立法目的出发,通过考察域外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内容, 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自己对于完善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 吸引更多学者对该问题予以关注,为继承法的修改完善尽绵薄之力。 1 张玉敏(课题负责人) : 中国继承法立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80-186 页; 王利明项目主持人: 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年版,第 631-637 页;杨立新、 杨震等: “中国继承法修正草案建议稿”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年第 5 期,第 14-26 页;陈苇: 中华人 民共和国继承法修正案建议稿 , “中国继承法修改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会议论文,中国婚姻法学研究会、西南 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承办,西南政法大学民商 法学院和外国家庭法及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内部编印,重庆,2012 年 6 月。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 3 一、无人承受遗产制度概述 何谓无人承受的遗产,学者有不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无人承受的遗产,又称无 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 是指遗产没有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承受的遗产。 2第二种观 点认为,无人承受的遗产就是无人承认继承的遗产,继承开始后,不能确定遗产是否有 继承人,这一事实状态被称为遗产无人继承,此时的遗产就成为无人承受的遗产。 3第三 种观点认为,无人承受的遗产指在法定期间内没有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承受的遗产。无 人继承的遗产包括没有法定继承人、遗赠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的遗产,法定继承人、遗嘱 继承人放弃继承,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遗产,以及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受遗赠人丧失 受遗赠权的遗产。 4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是基于对继承法第 32 条5的 理解,从遗产的最后归属出发,认为无人承受的遗产就是确定没有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承 受的遗产,第二种观点将我国的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同无人承认继承混为一 谈。 继承法第 32 条规定了遗产确定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时最后的归属,但有疑问 的是,如何确认遗产有无继承人?相比而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无人承认继承制度的 规定更为合理,被继承人死亡后,在继承人有无处于不明状态时,选任遗产管理人对遗 产进行管理和清算,并通过公告程序催告继承人主张权利,确定没有继承人的,剩余遗 产归国家所有。因此笔者认为,遗产无人承受,是指继承开始后有无继承人不明的一种 事实状态,只有经过法定的公告程序,确定遗产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此时的遗产才是 无人承受的遗产。 (一)无人承受遗产的性质 无人承受遗产的规定,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法,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之有无尚未确 定时,此时遗产被称为“继承人未定之遗产” (hereditas jacens) 6。对于此种遗产的 性质,由于罗马法无明文规定,当时就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法人说、死者人格 2 郭明瑞: 继承法 (第二版)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178 页。 3 张玉敏: 继承法律制度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78 页。 4 刘春茂主编: 中国民法学财产继承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 年版,第 463 页。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 32 条: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 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 ” 6 陈朝璧: 罗马法原理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505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代表说和最终归属继承人说等。 无人承受遗产的性质, 对于确定遗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遗产的最后归属,国库取得遗产的法律依据等有深刻影响,各国基于对罗马法的继受程 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别,对于无人承受遗产的性质,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立法主义: 1.法人说 此说最早由罗马法学者温第赊底提出,该说认为被继承人死亡后,未有继承人的遗 产为独立的法人,具有独立的权利义务能力,遗产所生的孳息不归属于死者而归遗产所 组成的法人所有,遗产包括之物对他人造成的损害,由遗产负赔偿责任。7此种立法例 以日本为典型, 日本民法典第 951 条规定:继承人有无不明时,继承遗产为法人。 依据该规定,遗产依照其本身独立地位享有权利,承担义务。遗产管理人被视为遗产法 人的法人代表,如将来继承人出现时,该法人视为自始不存在,但遗产管理人于其权限 范围内所为行为的效力,不受影响。 2.死者人格代表(personal representative)说 该说有罗马法学者齐拉耳志(czylarz)提出,认为遗产并非独立的法人,而是死 者生命的继续,该说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影响不大,但对于英美法系国家的遗产管理 制度启发很大。在信托制度发达的英美国家,遗产管理被托付于管理人,管理人被视为 死者的人格代表(personal representative) ,为遗产清算的目的,由死者继承遗产, 继承人有无不明时,该遗产由遗产管理人以信托所有人的资格进行管理,在遗产管理人 缴纳税款、清偿债务后,没有继承人的,依照法律规定对剩余遗产进行处理。 8 3.最终归属继承人说 该说由佐姆(sohm)提出,多数大陆法系国家采取该学说。依据此说,遗产并非法 人,也绝不能代表死者,遗产之上的权利义务,最终归属于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后, 如有继承人,遗产当然归继承人所有,即使继承人当时不能确定,迟至数十年后,继承 人又出现的,溯及到继承开始时,一切权利义务由继承人承受。死者之继承人客观上虽 不确定,但遗产归其所有主观上早已确定。因此继承人始终为遗产的所有者。 9大陆法学 7 黄右昌: 罗马法与现代 ,北京:方正出版社,2006 年点校版,第 209 页。 8 史尚宽: 继承法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369 页。 9 黄右昌: 罗马法与现代 ,北京:方正出版社,2006 年点校版,第 209 页。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 5 国家多以国家为最后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10于遗产无人承受时,如果有继承人出而接受 继承,遗产既由该继承人继承,如果没有继承人出现,那么遗产就归最后顺序法定继承 人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遗产无论由何种继承人继承,遗产管理人即被视为最终继承人 的法定代理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台湾地区既不以无人承受遗产为法人,也不以国库或地方自治 团体为最后顺序的法定继承人或认可遗产信托的成立。 而仅以国库为剩余遗产之归属者 而已。学者一般认为此时遗产为无权利能力财团或一种目的财产。于公示催告之后,如 有继承人承认继承时,该遗产视为自始归继承人所有,溯及到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在 此之前遗产管理人的管理行为,视为继承人的代理,亦即特别拟制其为遗产的法定代理 人。但是如果没有继承人承认继承,则由于国库非遗产继承人,遗产又不是法人,此时 遗产管理人的地位存在争议。 11 我国内地现行继承法对于无人承受遗产的性质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关于遗产管理 人的设立也欠缺法律支持,仅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 44 条中规定: “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如果知道有继承人而无法通知的,分割 遗产时,应当保留其应继承的财产,并确定该遗产的保管人或保管单位” 。该条款规定 了在无法通知继承人的情况下,须设立遗产保管人保全遗产,并非是设立遗产管理人的 法律依据, 继承法中也未对国家或集体组织取得财产的依据予以说明。 12 以上几种学说,笔者认为第三种更为可取,将无人承受的遗产视为财团法人或者信 托,即使不影响遗产的处理和最终归属,也显得过于专业化,难以为普通民众所理解和 支持,倘若回避遗产性质这一问题,遗产管理人的地位及处理遗产的效力将难以确定, 在完善我国继承法时,可依参考第三种学说,将国家和集体组织取得剩余遗产的依据解 释为法定继承权之一种,无论是否有继承人承认继承,遗产都不为无主财产,遗产管理 人可视为最终遗产承受者的代理人。 (二)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历史沿革 无人承受的遗产,在古罗马法上被称为“绝产” (bona vocantia) ,罗马共和国初 10 德国民法典第 1936 条, 瑞士民法典第 466 条, 法国民法典第 768 条。 11 陈棋炎等: 民法继承新论 ,台北:三民书局,2009 年版,第 243-244 页 12 司艳丽,仲相: “继承人旷缺制度研究” ,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4 期,第 399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期,被继承人的遗产因为无人继承而成为无主物,任何人都可依据先占原则来占有,经 过一年后享有所有权,事实上,利害关系人会首先来占有,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混乱 和纷争。后来大法官法规定,继承人旷缺时,其死者之债权人,得请求占有遗产,并得 以债权团之名义出卖之,而各就其债权数额,按比例受偿。罗马帝政初期,奥古斯都为 解决国家财政困难,颁布了优利亚法和帕披亚波拜亚法 ,将无人继承的遗产 收归国库,遗产由国库继承时,应就遗产清偿死者的债务,并交付其所为的遗赠。公元 2 世纪末,马可奥勒留准许死者的奴隶或第三人,接受无人承认之继承,但是必须提 供担保,并承担遗产所负债务。 13 在日耳曼法上,对于无人承受的遗产,部族法时代国王有取得的权利,封建法时代 归属于领主所有,城市法时代,则属于城市。 14欧洲近代以来各国法典编纂时期,几乎 都确立了无人承认继承制度, 法国民法典第 768 条规定: “如无人继承时,遗产归属 于国家” 。 德国民法典第 1966 条规定: “只有经遗产法院确定不存在其他继承人后, 才能由作为法定继承人的国库或对作为法定继承人的国库主张权利” 。 日本民法典第 951 条规定: “继承人有无不明时继承财产为法人” 。而考察英美法系,英国 1925 年的遗 产管理法与 1952 年的无遗嘱遗产法均规定,在无人对遗产主张继承时,遗产归王室所 有。此外,美国、加拿大也均有关于无人继承遗产归于国家的规定。 15 我国古代立法中也存在“户绝”的规定,所谓户绝是指被继承人无男性后代。 唐 律丧葬令户绝条规定: “诸身丧户绝者,所有部曲、客女、奴婢、宅店、资财,并 令近亲(亲依本服,不以出降) ,转易货卖,将营葬及量营功德外,余财并与女(户虽 同,资财先别者,亦准此) 。无女,均入以次近亲, ”明律(户令)规定: “户绝财产, 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无女者入官。 ”清律承袭唐、明之制,规定: “绝户 财产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之。无女者听地方官详明上司,酌拨充公” 。可 见,户绝财产的归属,入被继承人生前遗嘱中有处分,则依遗嘱办理;没有遗嘱,归被 继承人的女儿所有;没有女儿,归其他近亲属所有;至于其他近亲属也没有的,则收归 官府。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参考德国、瑞士等国民法的规定,也设有无人承认继承遗产 13 陈朝璧: 罗马法原理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年版,第 506 页。 14 在日耳曼法上,虽有继承人而不于一定期间内取得遗产亦属于继承人旷缺。死亡者如为私生子,因其无被继承能 力,亦为继承人旷缺。此外,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后,一定期间内不请求继承时,也属于继承人旷缺。 15 美国统一继承法第 2-105 条、 加拿大继承法第 47 条第 7 款。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 7 制度。 16我国内地现行继承法第 32 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 所有;死者生前是集团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这一规定,是目前 我国内地处理无人承受遗产案件的直接法律依据。 (三)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功能 1.确定专人对遗产保存和管理 我国现行继承法采纳当然继承主义和概括继承主义, 继承人自继承开始后承受遗产 上的一切权利义务, 并且一般由继承人作为遗产管理人, 对遗产进行保全、 管理和分配。 当出现继承人有无不明的情况时,由谁来负责遗产的管理和清算就不无疑问。遗产无人 承受作为一种事实状态,继承开始以后,根据户籍登记簿等法律文件的记载,以及被继 承人的亲友、基层管理组织了解的情况,有无继承人不能确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可能是一开始就确定没有继承人, 也可能有继承人, 但基于某种原因没有出而承认继承, 此外,对于遗产的处理也必须兼顾受遗赠人、遗产债权人等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考 察域外法,无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继承的,由法院或者亲属会议等选任遗产管理人或者 遗产保佐人,遗产管理人负责遗产的清点,编制遗产清册,收取债权偿还债务等,这样 一方面可以及时对遗产进行管理和保全,防止遗产遭受损毁、灭失和非法侵害,另一方 面也可以收取被继承所遗留的债权,偿还遗产债务,可以看出,确定遗产管理人对遗产 进行管理和清算是遗产无人承受遗产处理的重点。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 在于在继承开始后有无继承人不明时,能够依法确定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保管和清 算。 2.保护遗产相关权利人的利益 与遗产相关的权利人,即包括继承人、遗产债权人,也包括受遗赠人、酌分遗产请 求权人等。我国宪法第 13 条第 2 款规定: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 权” ,属于私人的合法财产,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被继承人死亡,除死者以遗嘱的方 式取消了继承人的继承权或者基于法定事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遗产毫无疑问的归继承 人所有。继承开始后,出现继承人有无不明的情况,此时并不能认定遗产确定没有继承 16 史尚宽: 继承法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366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人,如果贸然将遗产收归国家或者集体组织所有,对于可能存在的继承人将造成极大的 不公正,损害其对遗产的取得,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定程序,告知潜在的继承人在及时主 张权利,以保护其合法的继承权。此外,遗产的转移不仅涉及继承人的利益,还关乎遗 产债权人受遗赠人、酌分遗产请求权人的利益能否实现,选任遗产管理人,对遗产管理 和清算, 由管理人对遗产进行管理和保存, 并发出搜寻继承人和遗产利害关系人的公告, 催告其在一定期限内主张权利, 既可以保护可能存在的继承人权利, 也能使遗产债权人、 受遗赠人等相关权利人的利益得以保全。 3.维护社会正常交易秩序 继承制度的作用之一在于保证社会的交易安全,被继承人死后其遗留的债权债务, 并不因继承消减,因此对于继承开始继承人有无不明的情况,通过设置遗产管理人履行 遗产管理和清算的职责,对于被继承人遗留的债权,遗产管理人可以进行收取,遗留在 债务,遗产管理人以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进行清偿,这样可以保障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的 顺利进行。此外,遗产管理人还应通过一定程序对继承人和利害关系进行搜索,经过法 定期间,继承人和利害关系人没有主张权利,根据大多数国家的规定,国家或国库将作 为遗产的最后承受者。有些国家如日本、德国规定,遗产一旦收归国库,利害关系人不 得向国库行使其权利,其目的也在于建立遗产新的归属,尽快结束遗产归属的不确定性 状态。因此无人承受遗产制度对于维护正常社会交易秩序有重要意义。 17 二、域外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考察与评析 继承开始以后,对于继承人有无不明遗产的处理,基于遗产的移转方式差异,大陆 法系和英美法系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大陆法系采当然继承主义和承认继承主义,当然继 承主义是指遗产在继承开始后,当然地移转于继承人,不需要继承人有接受继承的意思 表示,继承的承认,仅具有消极意义,此立法主义起源于日耳曼法,以法、德两国为代 表;承认继承主义认为遗产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并不当然的归属于继承人,须有继承人 有接受继承的意思表示方始发生遗产移转的效力, 此种立法主义源于罗马法, 以意大利、 俄罗斯为代表。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英美法系采间接继承主义,遗产先归遗产管理人 17 林秀雄: 继承法讲义 ,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 年版,第 197 页。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 9 或遗嘱执行人,经过公告和遗产清算程序后,剩余财产才被交付给继承人。遗产移转方 式的不同,也影响了两大法系对无人承受遗产的界定和管理方式。我国内地虽然也采当 然继承主义,但是对于无人承受遗产的处理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操作程序,存在立法 空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就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国家和地区无人承受遗产 制度做简要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无人承受遗产制度考察 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继承人有无不明的情况,设有无人承认继承制度(或 继承人旷缺制度) ,通选任遗产管理人,对遗产进行管理和清算,对继承人进行搜索, 最后确定遗产的归属,下面详述之。 1.德国无人承受遗产制度 从立法体例来看, 德国民法典并没有通过专章集中规定无人承受遗产的处理程 序,而是分散于继承编各部分之中。 (1)无人承受遗产的界定 继承开始后,不存在与被继承人有关的任何血亲、配偶或者同性生活伴侣,遗产由 被继承人在继承开始时的最后住所地州继承,18在确定遗产的最后归属之前,须由遗产 法院通过公开催告的方式确定遗产不存在除国库以外的其他继承人,因此可以认为,在 德国民法上, 无人承受的遗产就是通过公告程序确定不存在除国库以外的其他继承人的 遗产。 (2)无人承受遗产的管理 继承人不明或不能肯定其是否已接受遗产的,遗产法院代替家庭法院或照管法院, 致力于遗产的保全,直到遗产被接受。如果权利人提出对遗产的请求权,申请对遗产进 行保佐的,遗产法院须选任遗产保佐人。遗产法院可以命令存放印章,提存金钱、有价 证券和贵重物品,并可以选任遗产保佐人。也就是说,在继承人不明时,遗产法院必须 18 陈卫佐译: 德国民法典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年版,第 554 页,第 1936 条。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选任遗产保佐人负责遗产的保全。19保全遗产的目的在于确定遗产的数量、价值等,但 未经遗产法院许可,不得处分遗产。 遗产法院必须在与情事适当的期间内查明是否存在国库以外的继承人, 在继承人确 定前,遗产保佐人须履行遗产管理的责任,将遗产目录交由遗产法院,遗产目录应完整 的说明在继承开始时存在的遗产标的和遗产债务, 并发出要求债权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 债权的公告,对于遗产的管理,向遗产债权人负责任。20 (3)公告搜寻继承人和债权人的程序 在查明继承人是否存在之前,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间的情况下公开催告申报继承 权;公告方式和申报期间的长短,依关于公示催告的程序予以确定。在申报期间届满的 3 个月以内,不向遗产法院证明存在继承权或证明已通过诉讼对国库主张继承权的,其 继承权将不予考虑;如果没有进行公开催告,3 个月的期间,自证明继承权或则提起诉 讼上的催告开始时计算。只有经过遗产法院确定不存在其他继承人的情况下,遗产才能 收归作为法定继承人的国库所有。 遗产保佐人可以通过公示催告的程序催告遗产债权人 申报债权。 值得注意的是, 德国民法典第 1965 条第 1 款,1982 条均规定,如果催告费用对 于遗产的价值而言过巨,或者遗产管理费用相当的财产的,可以不催告,这体现了遗产 管理的经济效益原则,值得借鉴。 (4)无人承受遗产的归属 被继承人死后,继承人在适当的期间内的期间内未被查明的,遗产由被继承人在继 承开始时的最后住所地州继承,倘若被继承人的最后住所不能被确定的,由最后惯常居 所地州来继承人,除此之外,遗产由联邦继承。21可以看出,在遗产确无其他继承人的 情况下,由州或联邦的国库以法定继承人的身份承受遗产。 2.法国无人承受遗产制度 法国民法典通过继承编第五章“无人继承的遗产和无人承认的遗产” ,规定了 19 同上注,560 页,第 1960、1961、1962 条。 20 同上注,1964、1981、2001 条。 21 同上注,554 页,第 1936 条。 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研究 11 专门的无人承受遗产处理程序,对无人继承遗产的界定、遗产管理、公告程序以及无人 承受遗产的归属做了详细规定。 (1)无人承受遗产的界定 法国民法中与无人承受遗产相关的概念有两个, 对于继承开始后无人出面继承的遗 产称为“无人继承的遗产” ,对于确定无继承人继承人而收归国家的遗产称为“无人承 认的遗产” 。继承开始后,没有人出面要求继承并且没有已知的继承人,所有已知的继 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继承开始后经过 6 个月已知的继承人没有明示或默示做出选择的, 此时的遗产就为无人继承的遗产。22 (2)无人承受遗产的管理 应任何债权人,为死者的利益负责管理其全部或一部分财产的任何人,有利益关系 的其他人或者检察院的申请, 受理案件的法官委托负责管理公产的行政机关管理无人继 承的遗产。23并且法院应将对遗产实施管理的裁定公示。 遗产管理人全面负责遗产的管理和清算,在继承开始后的 6 个月内,遗产管理人只 能实施单纯的遗产保管或监管行为,可以变卖易变质的物品,6 个月后,可以实施所有 的管理和保全行为。 遗产管理人有权取回由第三人占有的遗产, 收取和追偿遗产的债权, 并可继续经营属于遗产的个人企业。 遗产管理人应对遗产进行盘点估价, 制作遗产清册, 遗产清册应向法官提交并进行公示。债权的申报,只能向遗产管理人为之,管理人按照 债权的数额对债务进行清偿。 遗产管理人应向法官汇报管理活动, 并提交遗产管理账目, 法官在接受管理账目后,批准将剩余财产变现。在遗产管理人交代账目后才申明债权的 债权人,只能就剩余财产主张权利,剩余财产如有不足,债权人可向其他权利得到满足 的受遗赠人求偿。 遗产管理活动因遗产已全部用于清偿债务和受遗赠、 遗产全部变现且净收入已经寄 存、遗产交付给权利得到承认的继承人和国家对遗产实行占有而终止。此外, 法国民 法典还规定: “国家财产管理部门如不履行规定其应当完成的手续,有继承人出现时, 国家得判处对继承人负损害赔偿责任” 。 24也即是对无人继承的遗产进行管理是国家的法 22 罗结珍译: 法国民法典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 224 页,第 809 条。 23 同上注,第 225 页,第 809-1 条。 24 同上注,第 228 页,第 811-3 条。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定义务,不得推脱。 (3)公告程序 根据法国民法典第 809-1 条第二款规定: “法院作出的对无人继承的遗产实行 管理的裁定应当公示。 ”也即必须对遗产实行管理的事实进行公示。由于在法国是由行 政机关担任遗产管理人,行政机关应向所在辖区的大审法院申请认许占有遗产。法院按 照通常方式进行公告 3 个月加 40 天,并听取检察官的意见,对所提申请作出裁判。在 按照规定对无人继承的遗产已经进行申报, 从而任命国家财产管理部门为遗产管理人以 后,管理部门在提出申请之前,得自行完成前款规定的公告手续。 (4)无人承受遗产的归属 法国民法典第 811 条: “国家主张接收死亡时无继承人的人的遗产或者接收继 承人抛弃继承的遗产时,应当向法院请求对遗产实行占有” 。这以为这无人承受的遗产 归国家所有,但国家须先履行对遗产实行占有的程序。 3.日本无人承受遗产制度 日本也在民法典继承编中用专门章节规定了无人承受遗产制度,继承编第六章“继 承人不存在”包含了遗产的界定,遗产的管理以及遗产的最终归属等内容。 (1)无人承受遗产的界定 日本民法典第 951 条规定: “继承人有无不明时,继承财产为法人。 ”就遗产的 性质而言,有无继承人不明的遗产为法人,当继承开始后,遗产出现有无不明的情形, 此时的遗产就成为了无人承受的遗产。 (2)无人承受遗产的管理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有无不明,根据利害关系人或者检察官的请求,家庭法院应当 为遗产选任管理人,并且及时地予以公告。关于遗产管理人的职务,准用第 27 条和 29 条“不在者财产管理人”的规定,家庭法院选任的管理人,应当将财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