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思想政治工作中榜样作用的实现 摘 要 本文以提高榜样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为切入点探讨榜样发挥作 用的规律在对我国在榜样选树宣传和教育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探讨的 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榜样作用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除引言外包 括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榜样作用的意义理论意义阐述了两点可以明确 榜样及榜样作用的内涵探索榜样作用发挥的规律为发挥榜样作用打 下一个理论基础有利于对榜样及其作用的科学定位实践意义阐述了 三点有利于克服当前实践中的错误正确发挥榜样作用有利于回答 当前社会转型期需要不需要榜样的疑问为发挥榜样作用排除障碍有 利于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的榜样宣传教育之路 第二部分是榜样的科学内涵和榜样的特点界定了榜样及与榜样有 关的概念典型偶像的含义分析了榜样的特点具体包括理想性 和先进性亲切性时代性客观真实性多样性和层次性阶级性 第三部分是榜样作用的表现及特点该部分着重阐述了榜样作用的 表现具体包括有导向作用示范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评价 作用提出榜样作用的表现因榜样间的差异而各有侧重 第四部分是制约榜样作用实现的因素提出并论述了榜样自身的质 量规定榜样学习者的素质状况社会环境榜样的宣教手段与方式四 2 大因素对榜样发挥作用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我国在榜样选树宣传和教育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总结 出了以英雄榜样作为榜样的主体突出榜样的理想性与先进性注重榜 样的群众性注意提炼榜样所内涵的精神实质等五个方面的经验提出 了榜样的神化和泛化倾向并存榜样的内在精神提炼不准确 不科学宣传教育上存在偏重榜样事迹宣传的现象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六部分是当前实现榜样作用的思考首先提出了应解决的两个基 本问题即正确理解和把握树立榜样的内容和要求榜样标准应坚 持现实性和客观性提出在榜样的选树上榜样的宣传上应以生产力标 准和三个代表思想为衡量标准要调整树立榜样的目的榜样教育 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塑造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更主要的是为塑 造社会合格公民服务进而从榜样选树榜样宣传榜样教育三个方面 分别提出了措施 关键词 榜样榜样作用 经验与问题思考 3 on the realization of model func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by means of analyzing improving the active role of model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aw of the display of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receiving from model selecting, setting, publicizing and educ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approach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model funct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ex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part i.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ing of model function.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ing of model function. theoretically it has two meanings: first, the study can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model and model function and can probe the law of model function, thus lay a solid basis of the model function; second, 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scientific orientation of the model and model function. practically, it is beneficial to overcome the mistakes existing in present practic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odels; it is beneficial to answer the question that do we need model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ing period and to eliminate various obstacles; it is beneficial to find out an approach to model publicizing and model educa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part ii.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odel. the author defines model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such as typical character and idol,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 including ideal, progressiveness, geniality,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objectivity, authenticity, diversity, multi-layer characteristic and class nature. part iii. model functions display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display of model function, including guiding, exemplifying, encouraging, standardizing and evaluating and proposes that the model function may demonstrate different display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models. part iv.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realization model function. the author presents four factors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the four factors act on the model function. the four factors are the prescription of model quality, the quality condition of the model followers,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 the approaches to model publicizing and education. part v.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on the aspect of model selecting, setting and education. the author concludes such experiences as models should be centered on individual hero, emphasizing the ideal character and progressivenes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ass character; abstracting the spirit essence, etc. meanwhile, the author presents five 4 other problems, such a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model apotheosis and model generalization; the inaccuracy and lack of scientific character in the inner spirit abstraction; emphasizing in much on the propagandizing of the models when publicizing and education, etc. part vi. reflection on the realization of model function . at first two fundamental problems must be settled: that is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 of model setting and to select and set the modle in reality and objectively, changing thoughts and renewal of concept.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thoughts must be used as criteria in model selecting, setting and education; adjust the purpose of model setting. mode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mould advanced members with communist consciousness, whereas, more important is to serve for the forming qualified citizens. therefore, the author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model selecting, setting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model model function experience and problem reflection 1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培亮 日期:2003 年 12 月 1 日 2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培亮 指导教师签名:余亚平 日期:2 0 0 3 年 1 2 月 1 日 日期:2 0 0 3 年 1 2 月 1 日 1 引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其中 运用典型示范推动一般的方法就是较为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该方法就是通过抓典 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 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方法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特别是二十世纪五 六十年代是榜样教育效果最好的时期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的 进一步开放原先形成的一套榜样教育方法正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的问题如何 提高榜样教育的效果发挥榜样的应有作用已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 一问题必须掌握榜样及榜样作用的有关理论认清榜样发挥作用的规律但是我们 迄今为止对榜样的认识主要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关榜样和榜样作 用的系统理论对榜样发挥作用的规律还知之不多这就必然会制约榜样的选树宣 传和教育的效果 因此对榜样和榜样作用的理论研究就成为必要 本文基于这一要求 尝试对榜样及榜样作用加以探讨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榜样及榜样作用进行探 讨榜样的内涵和特点榜样作用的表现及特点制约榜样作用发挥的因素我国在 榜样选树 宣传和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进行榜样选树 宣传和教育的对策 2 一 研究榜样作用的意义 一研究榜样作用的理论意义 研究榜样的作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榜样理解榜样的积极作用掌握榜样发挥 作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 研究榜样作用可以明确榜样及榜样作用的内涵 探索榜样作用发挥的规律 为发挥榜样作用打下一个理论基础 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 统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都树立了 大量的榜样人物和榜样集体他们在教育群众发挥示范激励作用方面起到了十分 突出的作用在如何树立榜样如何宣传榜样如何教育群众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 验是今后我们实施榜样宣传教育的宝贵财富 但同时应当看到 我们过去在榜样树立 榜样宣传教育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主要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大量的内容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我们对榜样的作用的表 现尚不十分明确对榜样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原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对榜样发挥 作用的规律的认识还相当肤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榜样作用的发挥在实践中往 往表现为工作做了不少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有时很差有时毫无效果有时甚至起 到反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对榜样作用的理论研究不深入没有很好地把握其规律 实践中缺乏理论的科学指导导致实践中事倍功半 研究榜样作用的有关理论对于把握榜样发挥作用的规律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 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对榜样作用的研究进程并不尽如人意虽然一 些学者从某些角度对榜样及其作用进行了研究 但一般是围绕如何更好的提高榜样教 育效果这一问题进行的就事论事的探讨尽管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借 鉴但从总体上说榜样作用的规律我们还很少触及比如当前对榜样的研究主要 侧重于榜样教育的有效性的探讨对我国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较多的讨论但也仅 仅局限在浅层次上对榜样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研究较少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对榜 样及榜样作用的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还没有深入到深层次问题的探讨上因此研 究榜样及榜样作用对于榜样理论的系统化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榜样发挥作用的规律 的把握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研究榜样作用有利于对榜样及其作用的科学定位 榜样及榜样作用的研究其重要性还体现在对榜样及榜样作用的科学定位上 列宁关于榜样力量的表述已经成为大家重视榜样作用的最好论据但榜样的选 3 树宣传教育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之一其作用到底有多大 现在一直是一个未解的课题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还是有限的现在我们还不能科学 的回答尽管我们现在也意识到榜样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其有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在什么方面榜样会发挥其积极作用等等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回答由于对榜样及 榜样作用不能科学定位 在实践中就极易出现波动性 有时重视榜样 有时忽视榜样 重视榜样时就大谈榜样的重要性积极地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忽视榜样时就否 认榜样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型期榜样作用不尽如人意于是就又开始否认 榜样存在的必要性 出现了需要不需要榜样的争论 实现对榜样及其作用的科学定位 需要完成对榜样及其作用的正确认识需要认清制约榜样作用发挥的因素认清榜样 发挥作用的规律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对榜样及其作用的深入研究 二研究榜样作用的实践意义 研究榜样的作用对于我们克服榜样工作中的错误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的榜样宣 教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研究榜样作用有利于克服当前实践中的错误正确发挥榜样作用 过去我们在榜样的选树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种错误倾向一种 是夸大榜样作用的倾向表现为在榜样的选树和宣传上往往会将榜样的思想境界 人为拔高以保证其先进与崇高致使榜样失真导致群众不相信榜样影响了榜样 的可信度结果社会上谈论榜样歌颂榜样的多学习榜样的却少同时又存在将榜 样泛化的问题树立了大量的其实并不先进的榜样使榜样失去激励示范作 用现在各个单位评选的各种先进分子其先进性令人怀疑现实中大家不是去争做先 进分子而是争先进分子的称号另一种是否定榜样作用的倾向看不到榜样的积极 作用否定榜样存在的意义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这种观点有了一定的市场特别是 随着依法治国治国方略的实施更为他们否定榜样作用找到了依据再一种错误 倾向是在榜样教育中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采用片面的灌输方法不考虑受教育 者的需求和感受 榜样教育失去针对性 教育效果不好实践已对榜样的选树宣传 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要解决该课题必须依赖于对榜样及其作用的深入研究 第二研究榜样作用有利于回答当前社会转型期需要不需要榜样的疑问为发挥 榜样作用排除障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 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型期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处于深刻的变动中价值观的多元 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对榜样的需求也呈多样化的色彩希望靠树立几个榜样来达到 教育人们引导人们的目的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由于我们在选树榜样标准的把握上 存在着与时代脱节的问题榜样的作用难以发挥一方面我们选树宣传的榜样受 4 教育者不欢迎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希望的榜样我们又难以为其提供由此产生了 当今社会需要不需要榜样的争论甚至有人宣称当今青年人不需要榜样显然这种 观点不正确但要科学回答这个问题解决人们的疑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 就需要理论的指导依赖于榜样及其作用的研究 第三研究榜样作用有利于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的榜样宣传教育之路 我国在榜样选树宣传教育工作 中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和 途径大都是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和总结出来的 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时代的新形势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 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榜样宣传教育之 路已是社会提出的亟待解决现实问题 而新的榜样宣传教育之路的形成离不开对榜样 及榜样发挥作用规律的认识榜样及其作用的研究就成为必要 5 二榜样的科学内涵和榜样的特点 一榜样的内涵 榜样是什么榜样的价值在哪里这是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 与榜样有关的词 语还有一些如典型模范英雄等等下面分别来探讨这些问题 榜样就字面解释榜样之榜本是一种矫正弓弩的工具韩非子 外储说右 下称榜者所以矫不正也 1 样一般指样式模样因此榜与样 的结合应是一种矫枉正曲的样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值得别人学习的好人 或好事 2 传统伦理学研究把道德榜样定义为 一定社会 一定阶级的理想人格 或 道德思想 的典范 楷模 是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 廖小平在简论道德榜样的作用一文中将道德榜样定义为所谓道德榜样就是 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高尚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巨大的道德魅力和强 烈道德吸引力的先进人物3由此看来榜样一般是指正面典型的人和事 与此相联系与榜样一词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是典型典型一词在现 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典型既有值得学习的好人好事 等正面榜样又有必须批判的错误思想和言行等反面教材既可以通过教育者率先垂 范作榜样又可以通过他人的典型性行为作榜样典型的具体形式很多按性质划分 有正面典型或先进典型 反面典型或后进典型 按其类型划分有单项典型 综合典型 全面典型按其构成划分有集体典型个人典型等典型的产生有两种一种是群众 在社会实践中自发的创造出来的典型 另一种是各级组织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培养出 来的典型 典型教育法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所谓典型教育 就是发现培养总结推广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功能影响推 动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典型教育包括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但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平常所说的典型教育一般或者主要是指正面典型或先进典型 正面典型教育就是我们所指的榜样教育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榜样就是正面典 型正面典型一般指在一定时期一个方面一定范围内能表现和说明事物本质特 征代表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的个别事物 但我们应当注意到典型包括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典型教育自然也包括这两个 方面的内容尽管我们传统的观点一般把正面典型看作榜样但是也不应忽视反面典 型的榜样作用其实典型是否能够成为榜样主要并不取决于典型的性质而是取决 于典型以外的人是否把它选择为效法的对象如把它作为效法的对象典型 6 就成为了榜样反之就不是榜样以英雄榜样为例英雄就是具有超越性能力和崇 高品性的特殊人物超越性能力指的是身体或精神上的超越自然的非日常的能力 马克斯 韦伯曾经借用天主教用语卡里斯马特能灵能之意来表示这种能力具 有卡里斯马人格的人只有当信奉他的人们实际出现时他才叫做英雄除此之外 他自己声称具有超越自然能力而又无人承认时它只不过是个狂人英雄与崇拜是相 辅相成的有英雄而无崇拜就不成其为英雄他们是一个整体 4 事实上现实社 会中以反面典型作为榜样加以效法的人大有人在如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屡禁不 止甚至愈演愈烈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反面典型的榜样作用的存在有种观 点认为人总有学习的榜样要么学习好的榜样要么学习坏的榜样我同意这种观 点如何引导人们学习好的榜样远离坏的榜样是我们榜样宣传教育的一个课题 反面典型的榜样作用与正面典型的榜样作用大体相同但由于反面典型的落后性 往往会受到舆论的抨击与批判 其影响程度 影响广度和深度与正面典型的作用相比 是大打折扣的同时又往往是个人的行为具有隐蔽性因此较难控制本文将不把 反面典型的榜样作用作为研究的内容而只以正面典型的榜样作用为研究重点 与榜样有关的名词还有偶像一词偶像崇拜在青少年中较普遍存在研 究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偶像一般是指理想化完美化 非凡化和浪漫化的人物形象偶像可以说是青少年在其人生成长历程中所选择的情 感载体与行为榜样偶像与榜样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明显的不同社会 学习理论将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对社会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 , 称为模 仿模仿的对象则为楷模对于青少年来说 , 楷模可分为榜样和偶像前者一般指教 育者给受教育对象树立的模仿对象 后者一般指受教育者自己主动寻求的模仿对象 由此可知青少年心中的榜样与偶像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一般看来其相似性有: 二者都是学习的楷模或者说是模仿的对象二者都是完美鲜活的人物或者说是值得 学习和效仿的人物形象 二者都代表或内含着一定的价值追求 其不同也十分的明显 榜样是通过人物形象反映某种思想道德和价值要求 树榜样的目的是希望或者号召人 们学习榜样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外在形象偶像也内含着某种价值追求但更重要 的是外在的形象青年人的偶像崇拜更多的是对偶像人物外在形象的依恋研究榜样 作用的发挥必然涉及到偶像崇拜问题这个方面在后面的论述中还将进行剖析 二榜样的特点 第一榜样具有理想性和先进性 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 是因为榜样凝集体现了特定社会或时代所要求的较高的思 想道德境界 道德品质和进步的价值观 而榜样主体也因为体现了这些思想道德境界 道德品质和进步的价值观 而成为一种理想人格 榜样所代表的道德境界 道德品质 7 道德关系及因此形成的榜样人格是高于现实的 因此榜样才成为一般民众的理想而受 到引导和激励 榜样的理想性是其首要的特点 一般说来 道德榜样的理想性更突出 从伦理学的层面来看道德榜样在伦理价值取向上更多地是理想主义的而非世俗主 义的正是道德榜样所深蕴着的体现了道德先进性的道德理想主义使其与具有世俗 化意味的道德的大众性要求在层次上区分开来从而标志着道德榜样的道德崇高性 先进性和理想性如以人民解放和富裕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为己任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具有崇高政治道德的政治领袖和人民公仆德业双馨德高望重具有高尚 道德的知识和文化精英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非凡业绩舍小我为大我位卑未敢忘忧 国具有巨大道德人格魅力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弘扬社会公德和涵养个人私德上彪 炳史册的道德力行者等等都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道德榜样在他们身上 都体现了我国社会所追求的道德理想目标 榜样的先进性是指榜样所体现的思想道德内涵的进步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客 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群众的思想认识和革命觉悟也是不平衡的无论哪一个 部门哪一个单位也不论什么时候凡有群众的地方大都存在先进中间和落后 的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那些代表前进方向具有突出事迹的先进典型并加以发扬 号召群众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就能达到推动一般群众前进推动工作的目的 如前所述我们所说的榜样是专指正面典型而不包括反面典型正面典型在思想 道德上具有先进性否则就失去了树典型榜样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尽管有多层次性但这并不否定其先进性社会中的榜样既有具有共产主 义道德思想的先进典型如雷锋又有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还有在某一领域 某一部门某一方面值得学习的典型等等尽管在先进程度上有差距但他们都是先 进思想先进道德的表现形式先进性是其共同的性质 第二榜样具有亲切性 榜样代表着特定社会和时代所要求的较高道德境界道德品质道德关系其具 体化便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见义勇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也就是说榜 样的行为总是与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榜样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高 尚情操往往都以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个人生命为代价榜样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神仙它自身就是普通民众的一员他生活在民众中间他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和普通 民众的息息相关的是真实的人们自然感到亲切生动 榜样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他们的行为是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如果失去 了可亲性榜样就难以为群众所接受旧时代以帝王圣贤为榜样主体以英雄人物为 榜样主体由于远离普通人的生活出现了榜样与群众的分离使榜样失去感召力 第三榜样具有客观真实性 榜样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它不是人为臆造的榜样 8 的客观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榜样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唯物辩证法认 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总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部分成为后进部分 学习的榜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与民族人们都有学习的榜 样榜样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榜样人物或榜样集体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故 意制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即榜样精神的载体是客观存在的榜样一般是以人物或集体 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管其先进性如何作为榜样表现形式的人物或集体是实实在在存 在的人们能够看得见听得到再次榜样人物或集体的先进事迹是真实的不是 虚假的也就是说榜样的内容是客观的榜样的事迹应是确有其事而不是随意捏 造的把他人的事迹强加到所谓的榜样身上的做法现实生活中还不少见但这是违 背了榜样的客观真实性的我们常见文学作品中对艺术形象的加工往往集众人的事 迹于一人之身以突出人物的感染力但这个人物不是榜样尽管它会激起人们学习 的冲动但人们并不会以他为榜样因为它不是真实的人物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与 榜样的作用相比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畅通的时代榜样事迹的真 实与客观尤为重要违背了榜样的真实与客观性榜样最终会为群众所抛弃承认榜 样的客观性对于我们正确选树榜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榜样选 树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实事求是地对待先进人物客观地宣传榜样从而使榜样有可 信性 可学性 在提炼榜样精神时 能够实事求是地把握榜样的精神 避免将榜样 神 化的错误 第四榜样具有时代性 榜样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思想道德体系可能 会选择一种类型的榜样而相同的道德价值追求也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榜样 在这里我们把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思想道德榜样表现同一思想道德理想的特 征称作榜样的时代性 榜样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涌现出来的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所谓时势 造英雄就形象地说明了榜样是时代的产物榜样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先进性而 不同时代 社会背景下又显现各自特点 如 在我国 5 0 年代的人多半崇拜英雄人物 , 一个英雄的报道经常使他们激动不已 , 6 0 7 0年代对领袖人物的崇拜可谓登峰造 极 , 8 0年代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的落实 , 人们则对家崇拜起来 , 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的话成了人们的座右铭 , 9 0 年代的中学生崇拜的偶像随着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 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榜样的时代性特点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纵的方面来看在一个较长 的历史阶段中由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社会 只能从当时的社会利益关系出发对人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人 们也会根据不同的时代需求和特点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 因此产生的榜样 9 必然带有显著的时代特点不同时代的榜样即使内在实质并无太大差异但其表现形 式会具有明显的差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 , 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光 彩照人的英雄模范人物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涌现出的张思德白求恩董存瑞黄 继光 ,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 , 在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 的孔繁森徐洪刚李素丽徐虎王启民等等他们有共同的精神实质但由于时 代的不同表现形式各有特点纵观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史 , 在宣传的一 些先进典型中 , 有些典型虽然距我们已经久远 , 但由于在他们身上集中代表了江泽 民总书记指示的三个代表即 ,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 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 ,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所以至今仍然成为教育鼓舞人们 奋发向上的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 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 的长河中 , 都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 成为不朽的人生教科书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大 多数典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阶段的变化他们已经不再适合成为榜样而时代的 发展又会涌现出一批新的典型成为学习的榜样 从横的方面看榜样是特殊历史阶段产生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它既适应了社 会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因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广泛的社会代 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社会中不同类型的榜样也反映了同一时代同一 社会结构中不同社会成员对思想道德榜样的崇尚形式追求程度的差异和不同 第五榜样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榜样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都需要用榜样来激励和教育人民由 于社会活动领域的广泛性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特定要求的差异每一 个时代的榜样都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由于生活的内涵是无限 丰富的追求幸福的道路有千万条榜样的类型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如爱岗敬业的 榜样见义勇为的榜样爱国主义的榜样遵纪守法的榜样无私奉献的榜样等等 榜样应该是一个群体由各种各样的榜样人物组成不应该只由英雄烈士人物组成 长期以来在榜样树立和学习方面榜样类型缺乏多样性呈现以下景象烈士类 榜样比安度晚年的榜样多政治类榜样比生活类榜样多战争中的榜样比和平环境中 的榜样多人生阶段型的榜样比终生型的榜样多辛劳型的榜样比幸福型的榜样多 非凡型的榜样比平凡型的榜样多 5 从古至今为人们所乐于称道的榜样中多 数要么是圣贤要么是帝王或是英雄这反映的是榜样上的等级偏见这样做的害 处有第一容易把榜样与一般民众隔开第二将榜样局限在帝王圣贤少数英 雄之中不利于榜样的普及榜样是少数人的权利意味着多数人是被动的不能从 根本上接受榜样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少数 的英雄人物因此从人民群众中发现榜样树立榜样才是科学的做法 榜样的层次性 同一领域同一部门同一行业内部其所需榜样有其相对 10 固定的要求但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榜样由于受教育群体的不同素质和特点榜样的 形式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在进步程度上应该是有差异的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对受 教育者来说思想道德教育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必须层次这是现阶段基 本的教育目标它要求受教育者遵守基本的公德是道德的底线第二层次是弘扬的 层次这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见义勇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为 基本内容的教育目标第三层次是追求的层次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 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与之相适应榜样的确立也应有层次性 现实生活中榜样至少应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历史上的道德的典范这类榜样一般是由 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管理者出于自身道德价值的需要将历史人物描绘成高尚完美 足以警世的道德典范而树立的在这类榜样身上不仅凝聚了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思想 道德的基本要求而且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描绘成形象化的思想道德规范如中国古 代的圣人孔子即是此类二是现实中的伟大典范这类人物主要是在社会中取得 的巨大成就 , 被世人广泛认可的人 这类榜样能对受教育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 激 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机该类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伟大崇高的现实榜样 他们既具有崇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又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甚至在生活的各 个方面都值得人们学习的典型即人们所说的高大全式的人物如雷锋第 二层次是社会组织在社会实践中选拔树立起来的先进典型 这类榜样具有较高的思想 政治觉悟能够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是追求和实践思想道德理想的楷模和表率这 类榜样生动具体 其树立的过程方法是在榜样的思想和言行中选择体现道德理想价值 的内容加以整理和提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高尚的行为感化和教育群众这类榜样 是大量存在的是当今社会榜样的主体三是一般的先进典型一般是指各单位内部 的某方面的先进分子他们仅在某种特殊的环境和方面表现自己的先进性只能在特 定领域内发生影响作用如各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党团员的等等 此外由于受影响对象的不同榜样还有其它的类别和层次如相对于学生教 师与家长和其它成人就会成为他们的榜样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对事业对人生对 社会的态度和观念也反映了社会的一些基本要求 这类榜样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融为 一体 , 比较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与模仿每一位父母都可以作子女的榜样 相对于 普通群众党员干部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党员干部由于其角色的特殊性 权利义务的特殊要求往往会成为群众效仿的榜样当然其中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效 仿因此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榜样具有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榜样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要求反映着统治阶级的价值追 求呈现鲜明的阶级性尽管作为榜样的历史人物其言行包含着人类生活发展共同需 要的思想道德要求尤其是道德要求但不可否认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道理非常 明显因为思想政治道德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榜样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其阶级性是明显的这一点不能忽视 11 三 榜样作用的表现及特点 一榜样作用的表现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作用或者功能具体有哪些体现在哪些方 面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榜样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在实践中一般都非 常注意榜样的积极作用不同时期我们树立了各种不同的榜样他们在教育群众培 养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 , 随着目前我国由传统走向 现代 , 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信息时代 , 从封闭走向开放进程的深入 , 社会发展 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原来采用的 榜样教育形式已很难适应新的变化榜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榜样的积极作用远远没 有发挥出来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是我们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课题要解决该课 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系统性的工作其中基础性的工作是先导这方面的首要任务 应搞清榜样作用的具体内容或者说榜样作用内在构成 榜样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向作用 榜样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他的目标意义上即榜样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作为贯彻社 会思想道德原则履行社会道德义务的典范榜样对人们现实实践具有明确的价值指 导意义他向社会大众形象地说明和再现了先进思想崇高道德理想所具有的价值意 义和内容要求为价值目标和现实的道德活动架起了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有限的思 想道德榜样服务于远大的思想道德理想也使自身具有了特殊的目标意义榜样由此 变成了人们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和效仿的典型追求榜样也就意味着追求社会先 进思想和道德理想 榜样具有导向作用的依据在于思想道德追求的阶级性和榜样的先进性 在阶级社 会中统治阶级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倡导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明示于社 会大众以使社会大众能够了解掌握进而信奉和实践这些思想与道德规范重要 的也是最简洁形象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树立榜样表彰宣传榜样将其倡导与追求的 思想道德规范以形象的方式明示于社会大众人们通过榜样能够很容易的了解社会 倡导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从而主动地以榜样作为模仿和效法的对象发展和提 高自己以达到榜样人物的思想道德水平榜样的先进性是榜样导向作用的基础因 为榜样先进和崇高人们才会追求与学习榜样其才会发挥导向作用榜样的导向作 12 用来源于榜样的先进性 榜样的导向作用是榜样作用的最基本的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就失去了 树立榜样的出发点从而最终失去了树立榜样的归宿忽视了榜样的导向作用就会 在树立什么样的榜样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现实生活中我们在榜样树立上也曾遇到 过无所适从的情形这和我们在树立榜样问题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关系 榜样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在选树榜样的时候应当认真研究当前的社会现实 认清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以树立既符合社会主义要求又具时代特征为广大群众所欢 迎的榜样真正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 第二示范作用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指榜样给人们提供了某种行为模式榜样是一定社会思想道 德规范的一种外在的形象的表现形式行为模式说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 认为榜样以具体活动展示其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榜样就是相对他人的 模仿性行为的标准行为 榜样学习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模仿获得适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 技巧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一般来说大都具有抽象性和原则性的特点其中具 体应包括哪些内容在具体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什么行为它没有回答也难以回答 要达到让社会大众明确该规范实施该规范的目的就必须借助于榜样来示范榜样 以其鲜明生动亲切的特点使抽象的思想道德规范具体化将抽象的规范以感性 的形式展示于社会大众面前使人们容易认识和掌握为人们的遵守与履行打下良好 的基础 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源于人们的学习与模仿的天性社会学认为人从自然人到社 会人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学习生存与 生活的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科学知识与技巧的过程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 模仿学习首先从模仿开始榜样学习对青少年成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榜样学 习的理论当中 , 有两种理论占主导地位 : 精神分析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精神分析理 论认为对适当的父母性人物的认同对于儿童的自我发展很重要 , 儿童不断地模仿并 认同父母的态度和价值 , 会有助于其个性的发展 还有人认为 , 榜样可作为一个可 靠的基础 , 推动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和认识 缺乏这样一个可靠的基础 , 青少年可能 会出现忧虑恐慌 , 并做出不成熟的自我表现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模仿和榜样学习 对帮助人们获得适当社会技巧的重要性 许多研究表明 , 当儿童认同适合的人物时 , 榜样的积极作用就增强了 6 日本爱知大学学者依田新将青年的社会化归结为四 大内容: ( 1 ) 社会的制约( 2 ) 强化的方式( 3 ) 榜样的选择( 4 ) 社会化的承担者青 年期以前, 个体接受榜样教育是由外部提供的, 个体只是消极地接受 依田新指出:在 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中, 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是: 对榜样的选择, 已由青年自觉进 行 7 这说明, 在青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 榜样已由以前个体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 13 变为青年发自内心的渴求了可见榜样学习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学习榜 样是人成长发展的需要同样对于成年人来讲榜样的示范作用也十分明显人们 某种行为方式的习得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们对榜样人物行为的模仿人们学习榜 样往往首先从模仿开始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遇到榜样可学性差的问题主要的就是 指其模仿性差因此我们可以说榜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效仿的行为模式提 供了一个标准现实生活中我们树立榜样的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通过榜样给 人们提供一个形象明确的行为模式以使大家学习和效仿 榜样的示范作用还源于人们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就是有一个人或一个团 体的真实的或是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人的行为或观点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日常生 活中的随大流别人都这么认为自己也就这么认为别人都这么做自己也就 这么做当发现自己的意愿行为和态度与群体中大多数人相悖时感到心里紧张或 引起苦闷和不安由于这种心理压力会促使其改变初衷与别人趋于一致为什么会 有这种从众现象心理学解释为简单的说这些人有两个目的1 想不犯错误 力求正确2 想通过团体里其他成员的期望去行事以博得别人的欢心通常人们 可以轻易通过一个简单行为达到这两个目的 8 青少年中存在的偶像崇拜现象在 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从众心理在榜样学习中的作用当大部分人认同一个榜样时其 对少数人的导向作用会通过从众现象表现出来 尽管这个学习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被 动的但仍能说明榜样的示范作用 需要说明的一点榜样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往往表现为学习者对榜样行 为的简单模仿和类推性实践上并不能深刻理解榜样行为后面内涵的精神实质其作 用是有限度的 第三激励作用 人们在榜样的模范行为的鼓舞带动下激起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迸发出巨 大的力量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这就是榜样激励作用的表现 借用戴瑞同志的研究结果 认为榜样的激励作用主要来自榜样的与榜样所内涵的 特质相联系的两个重要特征功利性和崇高性 一方面 由于榜样对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功利意义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 学习榜样的思想道德 效仿榜样的行为模式会给受教育者带来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好 处从而榜样会间接地指导人们的行为这是人们学习榜样的一个重要动因也是人 们学习榜样的首选动机在这一种情况下榜样的激励作用与受教育者可能获得的实 际利益相联系是以利益引导为中介的 另一方面由于榜样的先进性与崇高性其在思想行为上所显示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委托购车合同协议
- 2025年个人兼职工作合同协议
- 《2025合同协议的注意内容【详细版】》
- 公务员面试骗术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模板素材库面试题及答案
- 华夏航空招聘试题及答案
- 华东医药秋招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联想力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口袋面试题及答案
- 恒丰银行秋招试题及答案
- 动物的生理生化过程与代谢
- 《夏洛特烦恼》完整版剧本(上)
- 年度资金预算表参考模板
- 中国建筑史-绘图题
- GB/T 9442-2010铸造用硅砂
- 溶胶-凝胶法: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催化剂制备
- 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
-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三章蛋白质纤维-蚕丝课件
- 医务处的管理职责课件
-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
- 甾体及其苷类-201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