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research on the claim of unjustified benefit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ji dandan supervisor:prof. xu fengzhen school of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四号字,居中,单倍 行距,段前后无空行 小三号字, 居中, 单倍 行距, 段前 后无空行 小 三 号 或 三号字, 居 英文封面都采用英文封面都采用 times new roma 论文英文题目,小二加粗,居中,单 倍行距,段前后无空 附件 4:硕士学位论文英文封面 对于外语专业,本 页用相应的专业语 言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密级:公密级:公 开开 学科学科分类号:分类号: 论 文 编 号论 文 编 号 : fx10456200910106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作 者 姓 名: 冀丹丹 申请学位级别:法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徐凤真 职 称:教 授 学 科 专 业: 民商法学 研 究 方 向:民法学 学 习 时 间: 自 2009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止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2012 年 6 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 (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和 电子版) ,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保留学位论文,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 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 摘要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损害的事实。不当得利事实 在民法上的效力,即是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发生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因此,不 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历史发展与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密切相连,相辅相 成。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而不当得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之一,其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法律的重视。不当得利起源于 罗马法,经过两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法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大陆 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所普遍接受,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现代民法体系中,不 当得利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为调整不具有法律原因的财产转移关系,解决 此类民事纠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规定的极为简 略,仅用一个抽象的条文来定义不当得利制度,同时司法解释所确定的返还范围 也过于粗糙,未具体区分善意受益人和恶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有碍于不当得利 制度规范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理论和司 法实务,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构建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尤其 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进行研究。首先,主要对大陆法系的罗马法、法国法、德 国法以及英美法系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进行比较、评析,进而对我国目前的 不当得利制度进行规范分析,指出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 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和设想。其次,从历史角度阐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制度 的发展脉络,进而对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相关内容进行评述。最后,对不当得利返 还请求权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探讨,并对该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问题提出 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不当得利 请求权 不当得利之债 ii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unjustified enrichment is that civil subject benefit without legitimate reason and cause other civil subjects losses. legal authority of unjustified enrichment in the civil law is occur the obligation of unjustified enrichment and produce the claim rights for returning unjustified enrichmen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im rights for returning unjustified enrichment in history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regime of unjustified enrichment. claim rights for returning unjustified enrichment is the core of the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while the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ivil law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countie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originated from roman law. and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national laws after lengthy development, and generally accepted and paid more attition by civil law and common law countries. in modern civil law system, as an independent legal regime,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djustment in the property transfer without legitimate reason, and in the solving of such dispute. bur our civil law made very briefly provison in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only one article to define the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and did not distinguish the alienee in good faith and alienee in dirty lie, and hard to exert the function of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therefore, we need to learn from legal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civil law countrie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specifically build chinas unjust enrichment system. in this article,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system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research for chinas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and especially to the research for the claim rights for returning unjustified enrichment. firstly make comparative in the article of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between main civil law counties such as rome law, french law, german law and make comparative between civil law and common law. and further analysis chinas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to find out the defect in chinas unjustified iii enrichment system, and make some improvement in chinas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secondly, from the view of history development find out the develop of china s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so that we can make further analysis in this point. at last, make an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ic analysis in chinas unjustified enrichment system, put forward my own view. key words: claim rights for returning unjustified enrichment claiming rights obligation of unjustified enrichment right of claim unjust enrichment of the debt iv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 1.1.1 研究的背景 . 1 1.1.2 研究的意义 . 2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 1.2.1 国外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相关文献综述 . 2 1.2.2 国内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相关文献综述 . 3 1.3 研究方法 . 5 1.3.1 比较分析法 . 5 1.3.2 历史分析法 . 5 1.3.3 系统分析法 . 5 第 2 章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概说 . 6 2.1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概念与特征 . 6 2.2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性质 . 7 2.3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类型 . 8 2.3.1 给付不当得利 . 8 2.3.2 非给付不当得利 . 9 2.4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 . 11 2.4.1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 11 2.4.2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合同上的请求权 . 12 2.4.3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无因管理请求权 . 14 2.4.4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 . 14 小结 . 16 第 3 章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立法例 . 17 3.1 罗马法的不当得利制度 . 17 3.2 大陆法系的不当得利制度 . 18 3.2.1 法国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 . 19 3.2.2 德国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 . 19 3.3 英美法系的不当得利制度 . 20 v 小 结 . 21 第 4 章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法律构成 . 22 4.1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法律构成的两种学说 . 22 4.2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法律构成 . 22 4.2.1 一方取得利益 . 22 4.2.2 他方受有损失 . 23 4.2.3 一方受利益与他方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 24 4.2.4 没有合法根据 . 25 小结 . 26 第 5 章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法律效果 . 27 5.1 返还主体的确定 . 27 5.2 返还客体的确定 . 28 5.3 返还范围的确定 . 28 小结 . 31 第 6 章 我国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32 6.1 我国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不足 . 32 6.1.1 不当得利的返还标的和返还方法规定不合理 . 32 6.1.2 法律效力未区分受益人的主观心态 . 32 6.2 完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建议 . 33 6.2.1 确立不当得利制度的体系归属 . 33 6.2.2 明确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 34 6.2.3 明确不当得利的法律效力 . 35 小 结 . 35 结 语 . 36 参考文献 . 3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9 致谢 . 40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有利益, 致他人受有损失的事由于该项利益的 取得缺少法律上的根据, 而且其取得建立在他人受有损失的基础之上, 依照法律规定, 利益的享有人应当将该项利益返还于受有损失的人。 不当得利制度作为民法上的一项 基本制度由来已久,它起源于罗马法,经过漫长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国法律不可或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法系很多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备 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正如王泽鉴先生曾言:“民法上很少有一种制度,像不当 得利那样,源远流长,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仍然对现行法律的解释适用具有重大的 影响 【1】”。不当得利制度的功能和构造经过社会的演进、理论的发展和立法的变迁 在今天已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容。在英美法系,不当得利制度也已经发展成为继合同 法、侵权法之后“债法”的第三大法域。 与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相比,我国现行法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规范相当匮乏,只 有民法通则第 92 条有所规定,即“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 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关于不当得 利制度的相关规定,而这一规定又过于抽象、概括,缺乏现实操作性,这就造成对不 当得利制度的法律构成产生混淆,从而影响其法律效果。特别是对于不当得利制度的 法律效果的规范,只简单的规定了应当将“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而对于返还 范围的确定,受益人为善意还是恶意,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合 同上的请求权的关系等等问题未做具体规定。如此抽象的立法规定,对不当得利制度 的适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哪个案件的当事人会依据不当得 利制度主张自己的权利,法院也极少依不当得利制度作为裁判案件的基础。而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13 条也只是 就不当得利所应返还之利益范围进行了解释, 而且其解释本身在内容上也存在许多问 题。 因此,也就是说,我国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规定仅限于一个民法通则 的法条和一个司法解释。以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法条取代一项制度,恐怕其难以 第 1 章 绪论 2 载起构造一项制度的重任。立法中的抽象概括与落后规定,造成了我国不当得利制度 的适用困难。 1.1.2 研究的意义 如上所述,虽然不当得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其在我国却没有 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立法、内容、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都有所表现:立法上,立 法设计概括、简略;内容上,对构成要件的规定不够具体,法律效果不明确,缺乏操 作的现实可能性;司法实践中,几乎没有哪个案件的当事人会依据不当得利制度主张 自己的权利,法院也极少依不当得利制度作为裁判案件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没有形 成对不当得利制度的研究的重要性认识,普遍认为这项制度的内容乏味,没有研究的 价值,也不必花费时间去探究,因此在我国理论界很少有对于这项制度的研究成果出 现。其原因在于对不当得利制度的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该制度仅是具有查缺补 漏的功能。因此有必要提高不当得利制度在我国民法上的法律地位,强化不当得利制 度的实践功能。不当得利制度作为一项完整的并具有相对独立价值的制度,其存在的 意义以及其所能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认识。不当得利 制度是对公平原则的发展,它是制度化、工具化的公平原则。如果能够不断完善与发 展、合理利用这项原则,可以有效弥补民法体系中的漏洞,对整合民法体系中的其他 制度起到有效作用, 促使整个民法体系更具系统性、 有机性, 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不当得利制度,忽视它的积极作用,可能会造成不当得利返还请 求权的滥用,破坏民法体系的有序性、完整性;也有可能使不当得利制度难以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相关文献综述 不当得利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当得利制度最 早起源于古罗马法,后来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接纳,现在已经成为各国民法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民法总论 ,它是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迪特尔-梅迪库斯教授的力作,本 书资料详实,大量引用著述、案例,对德国民法典进行了详尽的学历解释,书中提及 18 世纪,德国普通法学受自然法学说的影响,建立了不当得利制度的一般原则。现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在德国的不当得利制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德国民法典分则的规定,其主 要内容是如果一方有意识地、基于一定目的而增加他方财产,但无法律上的原因,受 领方负返还不当得利之义务;第二部分是总则中的有关条款,主要内容为不当得利请 求权的客体为所受利益及基于该利益更有所得者。返还的方法,以原物返还为原则, 以价额偿还为例外。 日本学者加藤雅信出版财产法的体系与不当得利法的构造一书,在书中他提 出一种新的学说箱庭说,这一学说在日本法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它首先从对判 例的综合研究入手,通过归纳、实证的方法对司法过程中对作为不当得利构成要件之 一的“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不当得利制度进行统一, 系统掌握。这项学说认为, “要分析判断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否能够成立,以及其 成立是不是有法律上的原因, 必须以是否存在财货移转基础依据的法律关系为基本要 件,而且这种构成财货移转基础依据的法律关系不仅贯穿于民法典,而且在民法以外 的商法、民诉法、行政法等与财货转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广泛存在 【2】 ” 。 法国学者弗朗索瓦-泰雷(francois terre)和非利普-森勒尔在法国财产 法一书中提及,法国民法典中没有规定独立的不当得利制度,但是法国的民法学 说却创设和发展了独立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从而确立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诉 讼权利。但这项权利在司法实践的应用上次于其他请求权,只有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合同上的请求权等不存在时才能加以应用。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第一想到的就是 案件应合乎国家制定的实体法律的规定,只有在没有实体法律依据时,才能适用不当 得利返还请求权。 英美法系国家认为不当得利主要是作为返还法的基础, 为修正传统的僵化的合同 法和侵权法,得以产生发展。 1.2.2 国内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我国法学学者也开始重视不当得利返还请 求权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讨论有很多,我国理论界比较 一致的观点是不当得利制度应该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是债之发生原因之一,应该列 在我国民法的债编当中。关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相关文献也有不少,如王泽鉴先 生的不当得利 ,邹海林的我国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相关学术论文在中国知网检 索到博士学位论文两篇,硕士学位论文 11 篇,各类期刊杂志发表的文章 20 余篇。上 第 1 章 绪论 4 述文献资料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研究的。 (1)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适用。王瑞瑞在论不当得利请求权在实践中的应 用中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法律对于不当得利的相关规定内容不仅很少,而且内容矛 盾,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都暴露出来,进而导致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在应 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明确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明确规定受 益人的返还责任,明确区分受益人的善意恶意等 【3】 。其他学者如左传卫在其论不当 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定性与体系安排中提出,标的物权属合法转移给相对人是不当得 利返还请求权行使的前提, 应根据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以及与其他请求权之间 的竞合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4】 。 (2)不当得利制度的泛滥与规制。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钟学彬法官对 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不当得利的泛滥与规制一文中指出,目前存在不当得利 的泛滥化趋势,这种泛滥化主要表现在:权利人在诉讼中主张权利时,有意回避甚至 直接否认交易活动中真实存在的基础性、原因性法律关系,隐匿整个交易背景而截取 款项支付结果之片断,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义务人返还相应款项 【5】。对于不当得利 泛滥化的规制应以不损害实体公正为前提。 首先, 应正确理解不当得利的概念; 其次, 正确认识不当得利的性质;再次,正确认识不当得利的举证责任分配。不当得利泛滥 化规制中还需要考量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平衡发展。 司法实践中不当得利的泛滥化 固然存在规制的必要, 但在规制的过程中如何考量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平衡这一问 题更值得深思。从我国目前民众的法律意识及社会效果方面考虑,对不当得利泛滥化 的规制不应过于严厉,规制过于严厉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对程序公正的追求要做到 尽量不以牺牲实体公正为代价。 (3)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竞合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 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对诸如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不当得利 返还请求权与合同上的请求权,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无因管理请求权,不当得利返 还请求权与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等等的竞合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这些都对不当 得利制度的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郭洋在论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债权损害赔偿请 求权的竞合一文中指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 “为 财产流转关系提供更为周密的调节手段, 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实现民法维护公平正义这 一根本理念 【6】 ” 。宁新海在论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民事请求权的竞合一文中也 做了类似的研究, 文章认为, 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关系来看,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二者不论在在理论上,还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对立到竞合这一 过程;同时重点分析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合同上的请求权的竞合 【7】 。 综上,我国学界对不当得利制度的很多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 得了很多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学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不当得利 制度的理论基础、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类型、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不当得利的法律效 力等等都欠缺研究, 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竞合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 入。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规定进行比较、评析,主要是对我国 民法有较大影响的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日本进行全面剖析,进而对我国目前的不 当得利制度进行规范分析,总结其立法的得失及可以给及我们的启示。 1.3.2 历史分析法 本文从不当得利制度的历史起源入手,从历史角度阐明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脉 络,进而对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相关内容进行评述。 1.3.3 系统分析法 本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一是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不当得利制 度进行系统分析,例如大陆法系中德国和日本对不当得利的规定对我国的影响、我国 可以借鉴的外国相关制度规定。二是对我国目前的不当得利制度系统分析,重点考察 我国不当得利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 2 章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概说 6 第 2 章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概说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原因而受有利益,致他人遭受损害的事实。这种事实在民 法上的效力,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发生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因此,不当得利返还请 求权的历史发展与不当得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密切相连,相辅相成。要了解不当得利 返还请求权,必须先了解不当得利制度。 2.1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概念与特征 通说认为, 不当得利是指一方无法律上的原因受有利益, 而另一方则因此受损失, 受益一方应将所得利益归还受损一方。罗马法格言称, “任何人不得以使他人蒙受损 失的方式取得利益” ,不当得利制度即根源于此,并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成为各国 民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平衡当事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一项 权利,其目的在于判断受益人所受利益的正当性,调节当事人之间的财产流转,并促 使无正当理由的利益变动归回原位,最终实现交换正义。这就决定了不当得利返还请 求权从诞生之日起,就立足于公平正义这一价值基础。 不当得利除具有相对性、时效性等债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征。 首先,从制度存在的本源来看,不当得利的理论基础明显有别于其他制度。同为 债发生的原因,合同之债只需要当事人达成双方都同意的自由的意思表示,侵权行为 之债要求产生了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等造成了损害,此时就产 生了侵权行为之债;不当得利的产生要求同时符合以上两种情形,即要求对方当事人 有债权的意思表示以及确实存在物权行为,只要严格分析这两种行为,就会得出不当 得利的适用范围。 其次,不当得利制度是法律根据某种特定的事实而直接加以规定形成的,并非如 合同一般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的合意建立。 这与合同的产生有很大的不 同。因此,与侵权行为之债、无因管理行为之债一样,不当得利也属于法定之债,其 发生及内容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而合同的内容是由当事人双方自由约定的,是意 定之债。因为法律对不当得利产生的众多原因做了直接规定,包括人的行为,如获得 利益的人的行为、 利益遭受损失的人以及二者之外的第三人的行为, 也包括自然事实, 如由我国民法通则直接规定的拾得遗失物等情形。具体分析这些原因,在性质上 它们都是法律事实的范畴,但又不同于其他与人的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中的行为。不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当得利是无法律上的原因受有利益而致他人受有损害的事实, 不论造成此种损害事实 的原因是人的行为还是法律事实都在所不问,即使是基于人的行为而产生,也不问行 为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主观状态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不当得利从本质上 来说是一种利益,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因此,不当得利在性质上属于事件。 第三,不当得利制度的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其特殊的价值 和补查漏洞的功能上。纵观整个民法体系,从立法上看合同制度、侵权行为等,这些 制度的作用无非就是事前的规范作用以及事后的补救功能。 合同制度有着事前的规范 作用,在当事人达成合意之时产生权利义务关系,要依据合同制度行事;侵权行为具 有事后补救的功能,当有损害结果发生时,负有损害责任的一方当事人要立即对其侵 权行为补救,以减少损失,并对已经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与以上制度都不同的是不 当得利制度,无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已经履行,还是已经造成的损 害结果是否已经得到赔偿,这都不是不当得利制度所关注的,它是基于衡平观念而设 立的,具有调节和补充法律的功能,其目的在于去除不当获利方所获得的权益,使由 于物权变动所引起的权利义务从失衡状态恢复到常态,追求社会的实质正义。 2.2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性质 在不当得利之债中, 存在一定的法律事实是利益受损人提起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的前提。不当得利作为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属于事件还是行为存在很多争议。通说 认为其属于事件,但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行为,甚至有学者认为是一种事实行为。 王泽鉴先生认为, “不当得利混合了人的事实行为和自然事件,可能基于当事人 的行为发生,也可能基于自然事件而发生 【8】 ” 。这一观点在其债法原理(二) 一书 中做了详细阐述。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不当得利的发生包括人的行为,如获得利益 的人的行为、利益遭受损失的人以及二者之外的第三人的行为,但又不只限制于人的 行为之中,也包括自然事实和法律的规定,如由我国民法通则直接规定的拾得遗 失物等情形。 但并不仅限于行为, 也可能基于自然事实或法律规定而发生。 总的来说, 不当得利之债无论基于何种原因发生,包括因自然事件、事实行为发生,也包括先基 于合法行为而后该合法行为效力被否定的情形, 这些原因均导致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变动,受损人应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要求受益人向其返还不当得利。 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有因为某种行为而产生的,也有因为某一事件的发 生而产生的。相对于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发生是由于某种特定的事 第 2 章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概说 8 实,这种特定事实的发生使得受益人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而获得额外利益,造成他人利 益受到损害,不论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什么,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发生只能由法 律直接规定。综上,从法律性质上来说,不当得利是事件而非行为。 2.3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类型 根据奥地利学者 wilburg 提出的划分不当得利的理论,以其是否基于某种特定的 给付行为发生,不当得利划分为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给付型不当得利调 整的是欠缺给付目的的财产权益变动, 只要给付行为缺乏必要的目的就构成无法律上 的原因,此时受益人应当将受益财产返还利益受损人。如果不当得利的发生是由于给 付原因以外的行为,与利益受损人的给付行为没有关系,此时受益人是否可以继续取 得已有的利益就由其取得利益是否有法律上的原因来决定。 若有法律上的原因则可以 取得已有利益,反之,亦然。典型的给付不当得利是非债清偿,典型的非给付不当得 利则是取得利益时具有损害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值得说明的是,不当得利的类型是开放的、变动的,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 完善而发生改变,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随时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的不当得利。我国民法 通则没有如大陆法系其他的国家对不当得利进行分类, 但是从传统的不当得利形态来 看,只有给付不当得利这一种类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才逐步发展演 变出非给付不当得利这种类型,并且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外延相当广阔,可以包容很多 新的类型。因此,奥地利学者 wilburg 所提出的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划 分,必将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可以被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