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doc_第1页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doc_第2页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doc_第3页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doc_第4页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安全和意外事故的处理;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以及物质的制备、鉴别等 能力培养 通过问题和习题的设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教学思路设计 通过习题的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利用实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 物质的制备和物质的鉴别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化学实验。大家知道,建立化学概念,验证化学原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进行化学计算,都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学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初中化学的基础。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 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板书)1、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及其基本操作【投影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右盘的纸上称量(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C)蒸发结晶的实验中,当蒸发皿内的液体完全蒸干后,立即停止加热(D)用滴管加液体时,滴管的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答:B分析:氢氧化钠易潮解、并有腐蚀性,故要放在烧杯中称量;蒸发时,不等蒸干就要停止加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的并正对试管口,以防滴管放回试剂瓶时污染了瓶中的药品。 复习天平的使用、滴加液体、蒸发结晶、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正确操作【投影2】下列操作有错误的是( )应如何改正呢?A、 浓H2SO4-时,将水慢慢地注入浓H2SO4中B、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后,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C、 将粗盐加入到盛有10毫升水的量筒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D、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答:A、C、DA、 应是浓硫酸注入水中,以防酸液飞溅造成事故C、 液的配置应在烧杯中进行;D、 检验是否集满,应放在瓶口复习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配置、气体的检验和收集实验的正确操作(板书)2、实验安全和意外事故的处理【投影3】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答:先用干布擦洗,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干净。(1)复习事故处理方法,和防火、防爆、防腐蚀等的措施;(2)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投影4】为了避免失败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请你仿照示例填写下表1、2中的空格中,再举初个必须严格遵循操作顺序的实验,填写在下表3-5的空格中:答:1、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上一层细纱或少量的水;2、再装药品制取气体3、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氢气后加热;4、防止红热的铜重新被氧化,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氢气至冷却5、防止水倒吸,先移出导管,后撤走酒精灯6、使用天平称量物体,先调节横梁平衡,游码调零,后称量物体;7、稀释浓硫酸,先在烧杯中放些水,再慢慢地注入浓硫酸。必须严格遵循操作顺序的实验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示例:点燃H2先验纯再点燃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先_再把系有燃着的火柴棒的铁丝伸入集气瓶中2、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_3、先_再_4、先_再_5、先_再_(板书)3、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投影5】用实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限从A-D提供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中选择:(1)CaCO3 中含有少量杂质Na2CO3_(2)Cu粉中含有少量杂质铁粉_(3)NaCl中含有少量杂质Na2CO3_(4) KCl中含有少量杂质MnO2_A、 加适量的稀盐酸、搅拌、蒸发、结晶B、 加适量的稀盐酸,搅拌、过滤、洗涤沉淀C、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沉淀D、 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讲解):分离提纯的原则: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所选择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答:(1)C 因为杂质可溶,而碳酸钙难溶于水 (2)B 因为铜粉不活泼,不溶于稀盐酸,而铁粉可溶; (3)A 因为杂质与稀盐酸反应后转化为氯化钠溶液 (4)D 因为杂质不溶于水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的基础上,复习分离提纯物质的常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板书)4、物质的制备【投影6】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的装置,可选用下列仪器进行装配,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a、b、c仪器的名称分别是:_、_、_(2)与组合可制取_(3)与组合可制取_(4)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应由_组合(5)在已学的初中化学里,采用图所示装置还可以进行什么实验?_(6)如果装置中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稍作其它改动还可以做那些实验?写出改动的方法和对应的实验名称:_ _答:(1)a为铁架台、b为长颈漏斗、c为集气瓶; (2) 与组合可制取氢气等难溶性气体,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的气体(3)与组合可制取氧气等难溶性的气体,反应物要求是都为固体,条件是要加热的;(4)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应由组合,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就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5)碳还原氧化铜(6)如在管口塞一团棉花,可用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拿去橡皮塞,用直的长导管通入试管底部,可用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复习物质的制备方法及原理、复习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培养联想、发散思维,以使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板书)5、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离子的检验,和某些物质的特征颜色。(问)你们能说出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吗?H+、NH4+、Cu2+、Fe3+、OH-、Cl-、SO42- CO32-(2)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注意点: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答: H+:将少许石蕊试液滴入溶液或加入锌粒;NH4+:加入少量碱性溶液微热,产生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会变蓝Cu2+: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Fe3+:(同上)OH-:滴入石蕊或酚酞试液Cl-: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SO42-:滴入硝酸钡和稀硝酸CO32-:滴入稀盐酸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复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投影7】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硝酸钡、碳酸钠、硫酸钾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A、 硝酸钾溶液; 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钠溶液答:B 因为可以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投影8】下列各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的是( )A、 Na2SO4 、BaCl2 、KNO3 、NaClB、 Na2SO4 、K2CO3、 BaCl2、 HClC、 NaOH、 MgSO4、 FeCl3 、BaCl2D、 CuCl2、 AgNO3、 NaNO3 、HCl 答:C 因FeCl3是有色的,最先可知道,氢氧化钠与它反应后生成红褐色沉淀,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最后,余下氯化钡也知道了。【投影9】有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稀硫酸、酚酞、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若不用其他药品,先通过观察鉴别出一种,再通过两两混合,就能逐一鉴别出其余的溶液,其鉴别出的顺序是:_ 答:【投影10】有4瓶无色溶液A、B、C、D,分别是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实验过程及反应现象如下图: A A 另取A、B A生成白色 B B 滴入稀硫酸 B无变化 滴入紫色 C 石蕊试液 C 另取C、D C生成白色 D 滴入硝酸银D 溶液 D无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回答:A为_B为_C为_D为_答:由题意知,A、B为碱,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沉淀的A一定是氢氧化钡,则B是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一定是盐酸,故:C是盐酸,D是硝酸。复习酸的和碱的检验方法,以及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板书)6、实验设计【投影11】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自己设计的一致,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甲同学的设计方案如下:被测溶液 加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 加稀盐酸 不溶乙同学的方案:溶液 加稀盐酸 无沉淀生成 加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试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 说明理由。答:应该是乙同学的方案严密些。 甲同学的方案先加氯化钡出现沉淀有两种可能,一是硫酸钡,二是氯化银,加稀盐酸都不溶;乙同学先加盐酸无沉淀,说明溶液中原来无银离子存在,再加氯化钡出现沉淀就只有硫酸钡的可能。一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逻辑性;二可使学生熟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三可使学生熟悉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投影12】某专用仓库,要求控制库内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