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诗歌二首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狗的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了解惠特曼、叶赛宁两位世界级诗歌大师,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2 过程与方法:了解并尝试运用几种鉴赏诗歌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关键词句,结合诗人的经历、背景、创作风格等,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描写对象“橡树”寄托的情感与表达的内涵。【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启发点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当代作家林贤治认为诗人有这样两类:一类属于天空,一类属于土地。他说李白属于天空,而杜甫属于土地。根据你所查找的有关惠特曼和叶赛宁的资料,你认为他们属于哪类?(学生自由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风格特点。)林贤治认为:土地对于西方诗人来说,往往表现为一种“大地感”,惠特曼是其中最显著的例子。还说:俄国诗人普希金、勃洛克是属于天空的,涅克拉索夫和叶赛宁,则是属于土地的。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二位诗人都热爱自然,喜欢赞美自然。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两位“土地”诗人。二、走近惠特曼(多媒体照片及文字介绍)。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民主主义诗人。他是个木匠的儿子,自幼参加各种劳动,读过几年小学。后来他又当过乡村教师、记者、木工、建筑师和政府的职员。他与下层人民群众有着长期、广泛的接触,富有民主思想。在南北战争中,他站在北方先进的资产阶级一边,反对南方的奴隶制。1845年回到布鲁克林定居,他常常穿着长外套,戴着高帽子,挎着手杖出没于上流社会。他天性散漫,感情丰富,坦率真实,却为传统礼节所不容。他生性叛逆,自称是极端分子中的极端分子。惠特曼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写作自由体的诗歌。1855年他自费印行了草叶集第一版。这个薄薄的诗集可以说是美国诗歌的大胆革新,非但未能引起文学界充分的注意,甚至遭到劈头盖脸的批评。只有当时的大诗人爱默生肯定了这本不同凡响的诗集,赞扬了它新颖的思想、朴实的语言、大胆的创造。此后,草叶集每出一版,就增加新的篇章,到1882年,已经是收有372首诗的巨著了。惠特曼以主人翁的姿态,以高亢的声调,表现着开拓者的豪放气魄,歌颂了他先进的国家、普通的人民群众、富于民主和自由传统的民族精神。可以说,“草叶”是象征人民的,惠特曼以此赢得了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通过一株橡树,进一步了解惠特曼以及他的不朽诗作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三、朗读并鉴赏。学生不看教材,听读诗歌。提问: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橡树,如此吸引桀骜不驯的惠特曼?最好能用你听到的诗歌中的词语。孤独(诗中反复出现)快乐粗壮挺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作评价。(要求:至少朗读三遍,并在书中画出描写概括橡树特点的词语。),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诗人反复强调的词句:孤独“没有一个同伴”“独自生长”“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快乐这么多“快乐”的叶子;粗壮、刚直、雄健等。,那么面对自然界万物生灵,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株“孤独”的橡树呢?(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诗句:“令我想到我自己”“是一种奇异的标志”“使我想到了男性的爱”等。更重要的是两处“我却不能”,重复强调,体现诗人钦羡之意。我们可以感悟到什么?(可以运用“知人论世”法来鉴赏,即结合诗人的经历与写作背景,学生可以自由畅谈自己的理解,但要注意结合文本,不可凭空杜撰。)解读:这株高大奇异的活橡树,一个昂然屹立的刚健而孤独的形象,正是诗人在追求理想的漫漫征途中所产生的孤独与忧闷的象征。而面对开拓中的孤独前行,乐观的“橡树精神”正是作者的理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译文比较。与飞白的翻译作比较,通过比较译文,提高语言的准确表述能力,进一步理解惠特曼的思想与诗作手法。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他独自屹立着,树枝上垂着苔藓,没有任何伴侣,它在那儿长着,迸发出暗绿色的欢乐的树叶,它的气度,粗鲁,刚直,健壮,使我联想起自己,但我惊讶于它如何能孤独屹立附近没有一个朋友而仍能迸发出欢乐的树叶,因为我明知我做不到,于是我折下一根小枝上面带有若干叶子,并给它缠上一点苔藓,带走了它,插在我房间里在我的眼界内,我对我亲爱的朋友们的思念并不需要提醒,(因为我相信近来我对他们的思念压倒了一切,)但这树枝对我仍然是一个奇妙的象征,它使我想到男子气概的爱;尽管啊,尽管这棵栎树在路易斯安那孤独屹立在一片辽阔中闪烁发光,附近没有一个朋友一个情侣而一辈子不停地迸发出欢乐的树叶,而我明知我做不到。思考:你觉得哪个翻译更好,或某一句的译文哪个更好?(好的标准:语言准确、生动;符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交流。如:live-oak活着的橡树栎树manlylove男性的爱男子气概的爱五、结语。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技巧?(知人论世法、意象法、关键词句法)诗人惠特曼被称为现代美国诗歌之父,开创了一代诗风。仅仅一首诗,一节课,是不足以感知他的诗歌魅力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阅读他的草叶集,去感受他的博大胸襟,感受他的豪放洒脱。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六、布置作业。“积累”中第二题的1、2、3、4,以及“思考与讨论”中的第一、二题。第二课时一、了解诗人叶赛宁(多媒体图片文字)。(看大屏幕)一百年才出现的诗人。诗坛的奇迹。俄罗斯的骄傲。伟大的民族诗人。像个地震仪,他捕捉到时代的震波。我不知道在俄罗斯还有比他更富于民族性的诗人了。这些赞美都是送给一位伟大诗人的,他就是叶赛宁。(大屏幕)叶赛宁是继普希金之后最闪亮的名字,是“俄罗斯诗人当中最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曾袒露自己的心声,说他“喜欢叶赛宁的全部作品”,因为叶赛宁“是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极其典型的俄罗斯诗人”,因为叶赛宁“出色地捕捉到了俄罗斯的乡土气息”。如今,无论是在俄罗斯本土,还是在俄罗斯境外,人们只要谈起俄罗斯诗歌,便会首先想到普希金及叶赛宁。叶赛宁于1895年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不满3周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到外祖母家,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其间,外祖母对他讲述的许多民间故事,无不深深印在幼小的叶赛宁的脑海里。他天真活泼,善于思考。叶赛宁的外祖母可以说是诗人“最早的老师”,对诗人创作才能的发挥有着深刻的影响。叶赛宁15岁便开始写诗,早期的诗歌在莫斯科的处女地报和帆曙光等杂志上相继发表。他的第一本诗集扫墓节于1916年出版。叶赛宁的诗富有浓郁的大自然气息,把读者带到了俄罗斯乡村大自然的自由广阔天地,那里有“眼睛会说话”的白桦树,有绿茵茵的草原和白色的羊群,有闪着银光的河流在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一开始就被公认为“大自然的歌手”,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景色,是他诗歌形象、声音、色彩的摇篮,也是他传达细腻情感得心应手的艺术手段。诗人创作出抒写大自然的一首首美不胜收的杰出诗篇。叶赛宁爱花草树木,视动物为朋友:他爱自然界的一切。如今,全人类都应该感谢叶赛宁,哪怕仅仅因为他以自己的诗让全世界都深刻体会到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因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大自然才是美的化身和美的源泉。叶赛宁的代表作有抒情诗母牛狗的歌乞讨的小姑娘,组诗波斯抒情和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他的诗极富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这正是因为诗人内心充满真挚。作为天才诗人,叶赛宁成熟得早,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又像一颗“人间的流星”他只活了30岁,最终因精神抑郁症在圣彼得堡(前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二、鉴赏诗歌。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运用上节课分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的方法,自我赏析狗的歌。(15分钟,写自读笔记。)。,说说自己对此诗的理解。(教师简单点评,要求学生注意情感的把握,尤其是诗中“母狗”的形象。走进诗歌的每一个诗句、意象,去和诗人的心灵碰撞。)。(1)狗的歌你觉得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凄惨、悲凉、催人泪下)(2)你通过哪些情节或诗句体会到的?带问题朗读诗歌(至少两遍)。引导学生注意以下诗句:母狗从早到晚抚爱着它的小狗,用舌头舔梳它们身上的茸毛。表示舔得认真周到,突出了母狗的爱子之情。母狗沿着雪堆奔跑,跟着主人的脚迹追踪。表示和主人寸步不离,传神地表达出难以割舍的焦急之情。那牛栏上空悬挂的月牙,好像是它的一个小宝贝。月牙儿是美的,自己棕黄的小宝贝也是美的。因了思念小狗,所以错觉中那月牙竟似自己的孩子。情景交融,感人肺腑。只有两只狗眼在无声地滚动,宛若闪亮的金星跌落雪面。用金色的星星比为眼泪,纯洁而晶莹,更加突出了思子之情的圣洁。主人愁眉不展地走过来,一古脑把七只小狗装进麻袋。“愁眉不展”也许是心有苦衷,可当他处置这些小狗时“一古脑”,毫不顾忌母狗的感受,何其残忍。当人们嘲笑地向它扔掷石块,像是扔过一串串赏钱。人们多么残忍、冷酷无情。面对狗妈妈失子的痛苦哀鸣,竟然冷酷地扔石块。(3)叶赛宁描写这只失去孩子的母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母狗自然万物,真挚的爱与同情。写人们的冷酷和残暴,实际上是写社会上人与人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母狗象征了社会上被侮辱欺凌的人,诗人借以寄托真挚的爱与同情。(4)总结。同学们的理解都很好,有的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感情,有的结合社会背景,感悟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怀。俄罗斯诗人鲍科夫说:“叶赛宁,就是大自然;叶赛宁,就是心灵;叶赛宁,就是创造出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伟大的爱。”他的诗是心灵与大自然撞击的火花。对于动植物出自肺腑的真挚同情,使叶赛宁超越了诗人与动植物分界的空间,从他的诗琴上弹奏出一曲曲动人情肠以至催人泪下的爱的旋律来,他在用写人的情感来写动物。四、教师总结。 首先表扬鼓励,再说老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不是答案,是交流) 。1情感比较。 同以自然为写作对象,但惠特曼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它向上的原始的活力);而叶赛宁表达的是对人类无视自然生物的谴责,和对动物的真挚同情、热爱(也有人认为是对现实社会的委婉讽刺)。 (让学生思考这点区别,并从诗歌中找到相关的诗句体会、说明。)2意象比较。 在惠特曼笔下,那株橡树中融合了诗人自我的形象与追求“令我想到我自己”。而狗的歌,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对母狗的深切同情(有人认为母狗与人类的关系,是影射社会中人与人的对立关系)。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经历主要分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3写作手法比较。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运用反复与象征。如:描写橡树的“孤独”与“快乐”的诗句,运用了反复,强调了橡树的特征。这株橡树,从整首诗来看,它是诗人个人经历的象征,更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精神乐观、执著 狗的歌中诗人善用对比的方法而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母狗真挚的爱与人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插人景物描写,衬托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牧环保培训课件模板
- 2025社会工作员考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眼部护理套装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6年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诊所防疫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生态工业园区行业前景动态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物流地产行业运营模式与前景动态分析报告
- DB61T 834-2014 油菜 唐油1号规范
- 家具代理协议合同(标准版)
- ZDMS0.65S-A-YA型、ZDMS0.610S-A-YA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现场控制箱使用说明书-佑安高科
- 无废校园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奇台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44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级政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助老员督导培训课件
- 医疗公司加盟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测试卷必考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教师编制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Ⅱ卷点评及2026备考方向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