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i 中图分类号: d90 密级: 公开 udc: 300 学校代码: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学历硕士) 论教唆犯事实错误论教唆犯事实错误 on the error of fact to the abettor 作 者 姓 名 : 李瑞龙 指 导 教 师 : 包雯 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 刑法学 论文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日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教唆犯事实错误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经贸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经贸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iii 摘 要 在司法实践中,教唆犯和正犯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可会能出现一方单独产生事实认识 错误或者双方共同产生事实认识错误的情况,产生事实认识错误可能影响对教唆犯和正 犯刑事责任的认定,这就需要依据相关的理论来解决此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涉及 共同犯罪与认识错误两大理论问题,是以有关教唆犯的理论为基础对事实错误进行的细 化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司法实践之中,解决在教唆犯事实错误的案件中 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认定。 教唆犯罪是一类十分常见而又十分特殊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问题必然要比单独 犯罪的问题复杂,将事实错误问题放在单独犯罪中研究本身就是复杂的,若将事实错误 问题放在共同犯罪中研究,则更加大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加大了研究的难度。 其中,在由教唆引起的犯罪中,教唆犯并不直接实现其犯罪意图,而是通过正犯的实行 行为来间接地实现其犯罪意图,这样一个过程被一些刑法学学者称为因果关系延长的过 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事实错误问题必定是错综复杂的。而且有关共同犯罪的理论和事 实错误的理论都存在多种学说,有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不同的学说必然对教唆犯事实 错误问题的处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并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要准确地考 量产生认识错误的各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就需要对教唆犯罪中的事实错误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对上述问题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教唆犯事实错误概述;第 二部分是教唆犯事实错误基础理论;第三部分是教唆犯事实错误具体分析;第四部分是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特殊问题。 要处理好教唆犯事实错误的问题,就必须充分理解教唆犯事实错误的概念和研究范 围。因此,本文在第一部分教唆犯事实错误概述中,详细阐明了解教唆犯事实错误的概 念、研究范围、分类以及处理原则等。其中教唆犯事实错误分类的提出,涉及到本文的 分类研究方法。因为对不同类型的教唆犯事实错误有不同的特点,要用不同的理论进行 解决,不能一概而论,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而处理原则正是解决问题的大方向,是在 解决问题中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 第二部分是本文核心的理论问题,也就是前面提到有关教唆犯和事实错误的两大理 论问题。其中教唆犯的性质和处罚依据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尤其教唆犯的性质是其与生 俱来的,不论教唆犯是否产生的事实认识错误,对其刑事责任的认定都要符合其性质。 iv 这样一来,教唆犯具有什么的性质必然影响对其刑事责任的认定。本文则分别对教 唆犯的二重性说、独立性和从属性说进行了论述,得出了教唆犯从属性的结论。在此基 础之上,去分析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处理问题。另外一大理论问题是对事实错误进行处理 的理论,主要是对具体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进行对比研究,因为适用不同的理论对教唆 犯事实错误的处理是不同的,对有些类别的处理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第三部分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论述的一个部分。在此部分中,将教唆犯事实 错误按照第一部分的分类具体分为教唆犯整体性事实错误和个体性事实错误,在这两个 分类中又各自分为相同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和相异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将详细阐述了 这些类别的概念和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适用相关的理论。在论述过程中,笔者例举了 一些相关的案例,力求将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第四部分涉及的是教唆犯事实错误中的特殊问题。这是在研究教唆犯事实错误的过 程中发现的,一个是结果加重犯的问题,另一个是想象竞合犯的问题。结果加重犯的问 题不是教唆犯事实错误中必然产生的问题,但是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类似和重合,因此 有必要解释清楚。而想象竞合犯的问题则是相异构成要件的教唆犯事实错误中必然出现 的问题,影响各共犯人的定罪与量刑,因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之,本文是以教唆犯的性质为基础,以相同构成要件事实错误和相异构成要件事 实错误为基本分类,分析了教唆犯事实错误所应适用的理论,最终运用相应的理论去认 定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关键词:事实错误 教唆犯 从属性 法定符合说 v abstract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instigator and crime in the process of joint crime can will appear can produce fact cognitional error by either or both sides of fact cognitional error, the fact cognitional error may influence the instigator and the cognizance of crime criminal liability, this needs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s research object is involved in a joint crime and understanding mistake two major theoretical issues, is based on the instigator theory to the detailed research of factual errors, the ultimate goal is for the sake of applying theory to the judicial practice, solve the instigator of criminal facts wrong case cognizanc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betting the crime is a kind of very common and very special joint crime. joint crime problem is bound to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e separate crime problem, the fact error problem in separate crime of research itself is complex, if the research on joint crime factual errors, are more big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search. among them, in caused by the instigated crime, the instigator is not directly implement the criminal intention, bu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making behavior to indirectly realize the criminal intention, such a process some punishment law scholars called prolong the process of causal relationship, factual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such a problem must be complicated. and theory about joint crime theory and factual error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theories, some theories are completely the opposite, different theories of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inevitably problems dealing with a very big impact, and may appear the opposite result. therefore, to accurately measure understanding error of the offenders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just need to do some in-depth study of abetting the crime problem of factual errors in. this article mainly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of the abov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the first part is summary of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basic theory; the third part is the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specific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of special problems. to handle the instigator facts wrong question, it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and research scope. overview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therefore,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instigator facts wrong concept, study scope, vi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principle, etc. the instigator classification of factual errors is put forward, involving i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hould use different theories to solve, cannot treat as the same, solve the problem to be targeted.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is the dire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it is an insurmountable boundaries in problem solving. the second part is this article core theoretical problem, also is mentioned about the instigator and factual errors of two major theoretical issues. the instigator of properties and punishment, the basis i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instigator is the nature of its inherent in particular, whether instigator of fact cognitional error, for his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determination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its nature. thus, instigator with what nature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is article respectively to the instigator of duality, independence and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stigators of the dependency. on this basis, to analyze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processing problems. theory of another big problem is the fact that the error of processing theory, main is to meet with legal conform to specific contrast research, because the machine is suitable for various of theory of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processing is different, the handling of some categories or even the opposite. the third part is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s discussed. a part of the in this section, the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according to the first par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pecific divided into instigator integrity factual errors and individuality factual errors, in these two categories and their factual error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same constitutive factors and different composition important document of factual errors, in detail elaborated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these categories, which targeted to apply relevant theory. in this process, the author illustrates some related cases, strive for the abstract theory more specific and visualization. the fourth part involves the instigator special problems in factual errors. this is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stigator of factual errors, one is the problem of the aggravated consequential offense, another is the concurrence of imagination to make problems. the problem is not the instigator of the aggravated consequential offense problems inevitably in the factual errors, but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similarities and coincidence, so it is vii necessary to explain. and imagine competition make problem is dissimilar to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instigator the inevitable problems in factual errors, affect the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of prisoners, so is also a problem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all in all,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stigator of the nature, components in the same factual errors and the component elements of different factual errors as the basic classification, analyzes the instigator factual errors should be applied by the theory,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theory to an offenders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error of fact abettor subordination theory of statutory conformation viii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思路 2 2 教唆犯事实错误概述 3 2.1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概念 3 2.2 教唆犯事实错误与实行过限 4 2.3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分类 6 2.4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处理原则 7 2.4.1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7 2.4.2 罪刑相适应原则 8 3 教唆犯事实错误基础理论 9 3.1 教唆犯的性质及处罚依据 9 3.1.1 不同理论对教唆犯处罚的影响 9 3.1.2 教唆犯的性质 10 3.1.3 教唆犯的处罚依据 13 3.2 处理事实错误的理论 14 3.2.1 具体符合说 15 3.2.2 法定符合说 16 3.2.3 错误论与故意论的关系 17 4 教唆犯事实错误具体分析 19 4.1 教唆犯整体性事实错误 19 4.1.1 相同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 19 4.1.2 相异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 19 4.2 教唆犯个体性事实错误 20 4.2.1 相同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 20 ix 4.2.2 相异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 23 5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特殊问题 25 5.1 教唆犯事实错误与想象竞合犯 25 5.2 教唆犯事实错误与结果加重犯 28 结论 31 参考文献 32 后记 34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5 1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对象涉及共同犯罪与认识错误两大理论问题,是以有关教唆犯的理论为 基础对事实错误进行的细化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司法实践之中,解决在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案件中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认定。 教唆犯罪是一类十分常见而又十分特殊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问题必然要比单独 犯罪的问题复杂,将事实错误问题放在单独犯罪中研究本身就是复杂的,若将事实错误 问题放在共同犯罪中研究,则更加大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加大了研究的难度。 从主观认识范围上进行比较,共犯比单独犯要大的多,不仅应当对自身的主客观方面有 一定的认识,而且还应当对其他共犯人的主客观方面有一定的认识,甚至在必要时还应 当对其他共犯人的主体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其中,在由教唆引起的犯罪中,教唆犯并不 直接实现其犯罪意图,而是通过正犯的实行行为来间接地实现其犯罪意图,这样一个过 程被一些刑法学学者称为因果关系延长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事实错误问题必定是 错综复杂的。在教唆犯罪中,教唆犯或者正犯都有可能产生事实错误,从而使犯罪结果 与原有犯罪意图有所偏差,那么在产生事实错误的情况下,教唆犯和正犯是否承担刑事 责任、触犯什么样的罪名以及应当在何种范围之内来承担刑事责任,这些都有必要从刑 法的实践与理论上进行合理的解决。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有关共同犯罪的理论和事实错 误的理论都存在多种学说,而且有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不同的学说必然对教唆犯事实 错误问题的处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并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要准确地考 量产生认识错误的各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就需要对教唆犯罪中的事实错误问题进行深入 的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研究,大多数中外刑法学者将其放在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范 围之内进行研究。其中日本刑法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研究成果也较为丰 富,代表性的成果有:1958 年植田重正的共犯与错误 、1959 年齐藤金作的共犯判 例与错误 、1961 年西村克彦的共犯与错误 、1964 年福田平的共犯与错误 、1964 年大塚仁的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错误 、1984 年西田典之的论共犯的错误 、1991 年大野真义的共犯与错误(1) 、1991 年齐藤丰治的共犯与错误(2) 等等。从这 2 些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日本刑法学者对于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研究已经形成体系 化的局面,并能够与实践中的判例紧密结合。 而我国刑法学者对共犯认识错误的研究相对较晚,专业的论文较少,更多的是在刑 法学教材以及关于共同犯罪或者认识错误的专著中有所涉及。其中较有影响的有:2004 年刘明祥的刑法中的错误论中的第四章、2006 年陈兴良的共同犯罪论中的第十 四章。另外,有很多涉及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专著、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但是还没 有形成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学者对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研究还较为分散, 没有形成围绕共同犯罪认识错误自身特点而展开的体系化研究。 1.3 研究思路 因为教唆犯事实错误涉及有关教唆犯的理论和事实错误的理论,所以要合理地解决 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势必要同时适用与这两大问题相关的理论,而且不能产生冲突与 矛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独对这两方面理论进行论述的文章还是比较多的,不论这 些理论是不是通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要简单地从有关教唆犯和事 实错误的理论中,分别抽取一个或几个学说,就能够解决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 我国通说认为教唆犯是具有二重性的,即教唆犯兼有独立性和从属性。教唆犯的二 重性说主张教唆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那么即使正犯没有实施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行 为,教唆犯也应当按照其所教唆的犯罪行为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如此一来,只要主张 教唆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适用已有的理论就完全能够解决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也就 没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论述。研究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不是以解决教 唆犯的可罚性为目的,因为根据我国的通说,即使教唆者与被教唆者不成立共同犯罪, 那么对教唆者依然能够进行刑事处罚,依据就是我国现行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 定。但是必须要指出,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与第二款的处罚规定是存在很大区别 的,在被教唆者没有实施教唆者所教唆的犯罪行为的情况下,教唆者所受到的处罚肯定 不能与被教唆者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的情况相同,虽然教唆者的主观恶意性在这两 种情况之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教唆者的客观危害性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在实践上 和理论上均不能忽略这种区别,不能对二者给予相同的刑法处罚。 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教唆犯并不具有独立性,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认定是取决于正犯 的,即所谓的从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则有必要对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进行综合性、系 统性的论述,否则有可能导致最终结论与教唆犯的从属性产生矛盾。 3 2 教唆犯事实错误概述 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是有关教唆犯理论和事实错误理论相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对 教唆犯和事实错误两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再研究,因为已有的理论在单纯研究教 唆犯或单纯研究事实错误之中都有一定道理,但在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研究之中则需要 将教唆犯理论和事实错误理论进行匹配,否则有可能产生冲突、矛盾。比如,有关教唆 犯性质的理论,有独立性说、从属性说和二重性说等,不同的学说必定会导致对教唆犯 刑事责任认定的不同,进而能够影响到对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处理的结果。 2.1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概念 前文提到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是有关教唆犯理论和事实错误理论相交叉、融合的产 物,涉及教唆犯和事实错误两个概念,首先分别看一下这两个概念,有助于理解教唆犯 事实错误。所谓教唆犯,是指共同犯罪中的一类犯罪行为人,该犯罪行为人采用劝说、 威逼、利诱等多种暴力或者非暴力的方法、手段,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 罪意图的人,致使其产生犯罪意图并按照该犯罪意图来实施犯罪行为。所谓事实错误, 也称为事实认识错误,是指犯罪行为人对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错误认识,即犯罪行为 人在主观上认识到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与在客观上发生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不相符合, 换句话说,就是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所要实现的结果与犯罪行为实际产生客观结果不相 符合。 毫无疑问,在由教唆引起的犯罪中,教唆犯本人不会为了实现犯罪意图而直接去实 施犯罪行为, 教唆犯会使用一定的方法、 手段教唆正犯去按其犯罪意图来实施犯罪行为, 从而间接地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在教唆犯罪过程中,会出现教唆犯教唆犯罪和正犯实 施犯罪两个环节,这样使得教唆犯的教唆行为与正犯的实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 隔,并且教唆犯在一般情况是不出现在犯罪实施现场的,有可能造成教唆犯的教唆目的 与正犯的实施结果出现偏差,于是就会产生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认识与客观结果的不一 致。由此可见,所谓教唆犯事实错误,就是指在教唆犯罪过程中教唆犯主观认识到的构 成要件事实与正犯客观造成的构成要件的结果不相符合。 这里提出的 “教唆犯事实错误” 的概念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不只是单纯教唆犯一方的事实错误,还包括正犯一方的事 实错误。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教唆犯是通过正犯实施犯罪,即使教唆犯没有产生事实错 误,而只是正犯产生事实错误,也必定造成教唆犯的主观认识与正犯造成的客观结果不 4 相符合,这显然也属于教唆犯事实错误的范畴。例如,教唆犯教唆正犯杀害甲,而正犯 把乙当作甲杀害, 正犯产生了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 这并没有实现教唆犯的犯罪意图, 也就是教唆犯的主观认识与正犯所造成的客观结果是不相符的,因此属于教唆犯事实错 误。 2.2 教唆犯事实错误与实行过限 本节是上一节教唆犯事实错误概念的延续,因为要研究教唆犯事实错误,就不得不 提到实行过限,在某些情况下,教唆犯事实错误与实行过限是重合的。实行过限是在研 究共同犯罪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是指在共同犯罪的过程中由于正犯主观上的故意或 者过失而导致实施的犯罪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范围的一种犯罪现象。在教唆犯罪中 的实行过限只能是正犯的实行过限。在没有事实错误的教唆犯罪中,实行过限是比较清 楚的,一般认为正犯实行过限是基于其自己单独的意思,与教唆犯没有关系,对于过限 的犯罪行为按单独犯罪处理即可。但在有事实错误的教唆犯罪中,实行过限与事实错误 在一定范围内是重合的。例如,甲教唆乙去杀害丙,但是乙在黑暗之中错把一件珍贵的 文物佛像当作丙而损坏。过失损毁文物的行为运用错误理论来分析,此行为显然是犯罪 人由于认识错误而实施的,属于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而用实行过限理论来分析,此 行为并不是基于教唆犯与正犯之间的意思联络而实施的,是超出故意杀人之外的犯罪行 为,属于实行过限。这是因为教唆犯事实错误中包含教唆犯的事实错误和正犯的事实错 误,正犯事实错误的客观表现之一就是实行过限,而造成正犯实行过限的原因之一又是 正犯的事实错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有些学者将正犯实行过限放在教唆犯事实错误的范 畴内研究。 但是,正犯实行过限这种犯罪现象在实践中是十分复杂的,不仅与教唆犯事实错误 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分清楚,而且实行过限与结果加重犯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区分。对此, 通说认为正犯实行过限应当属于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判断问题,即在正犯发生实行过 限的情况下判断共同犯罪是在什么范围之内成立以及教唆犯与正犯各自应当承担什么 样的刑事责任,由于过限行为是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围之处的行为,所以对该过限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应当是实施该过限行为的正犯,教唆犯对该过限行为是不应当承担刑 事责任的。但是对实行过限的理解不应当仅限于此,否则很难厘清它与教唆犯事实错误 之间的关系。 近些年来,有的日本学者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各个共犯人之间意思联络不一致的情 5 况不属于共犯人事实认识错误的研究范围,而属于共同犯罪成立的研究范围,因此应当 按照共同犯罪成立的主观要件与责任原则来处理。 在受到此观点的影响之下,我国也 出现一些学者,认为实行过限虽然在共同犯罪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但实行过限由于缺少 共同的主观故意而在本质上并不是共同犯罪,其中超出共同故意的部分犯罪行为应当是 一种非共同犯罪的犯罪类型。 也就是说,如果正犯实行过限,那么此过限行为与教唆 犯没有关系,属于正犯的单独犯罪。在笔者看来,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将实行过限与事实 错误完全割裂开,这同样是因为教唆犯对于正犯的过限行为没有认识的情况应当属于共 同犯罪中关于共同犯罪事实的认识错误,故而将正犯的实行过限放在教唆犯事实错误中 研究是完全可行的。 因此, 界定实行过限和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关系有利于理解实行过限。 笔者的观点是, 只有纯正的正犯实行过限(即正犯在实施共同犯罪行为以外完全基于其自身单独的故意 或过失实施与共同故意无关的犯罪行为)才能够按照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与责任原则处 理,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正犯对于过限行为已经没有了原来各共犯人之间共同的意思 联络,这样按照单独犯罪来处理是没有问题的。除此以外,其他有关实行过限的情况在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范围内研究是比较合适的。比如,教唆犯与正犯之间由于产生了一定 的误解而使得各犯罪人的主观故意不是完全的一致,那么正犯在实施共同故意内容之外 的过限行为时自认为实施的是教唆犯所意欲实施的犯罪行为,只有这样,正犯的过限行 为才能够与其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有所关联,才更加适合在教唆犯事实错误中进行研 究。否则,如果将因教唆犯与正犯之间的误解而使得正犯实施了的共同故意之外的过限 行为不放在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研究范围内,就会将正犯过限行为与共犯合意行为完全割 裂开来,正犯所实施的过限行为与其所实施的共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这 样在认定各犯罪人刑事责任上有可能出现疏漏,造成罪刑不够均衡。 笔者认为应当将教唆犯与正犯间合意不一致的情况纳入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研究范 围之内。实际上,将教唆犯与正犯之间合意的成立范围问题与教唆犯事实错误完全区别 开也是不现太可能的,否则只能放弃对教唆犯事实错误论的研究,将教唆犯事实错误作 为教唆犯自身的问题适用教唆犯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处理。因为教唆犯与正犯由于事实错 误而导致正犯实施超出合意之外的行为的现情况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必要将其排除 在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研究范围之外。如此看来,本文的观点当然可以被认为是将关于教 刘明祥错误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67 叶良芳实行过限之构成及其判定标准j法律科学,2008(1) 6 唆犯是否成立的问题排除在了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研究范围之外,而关于教唆犯是否成立 的问题,只要与教唆犯事实错误有关,就将其纳入教唆犯事实错误的研究范围。 2.3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分类 教唆犯事实错误涉及共犯理论与错误理论的交叉、融合,而这两方面的理论又是纷 繁复杂的,不同类型的教唆犯事实错误需要适用的不同处理原则,而且可能会出现不同 的疑难问题,为了更好地将实践中发生的教唆犯事实错误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最终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教唆犯事实错误进行层层剥离、合理划分,然后针 对不同的类别错误进行不同的研究和处理。 对于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分类,学者们所采取的标准各不相同,常见的方法有:根据 事实错误是否发生在同一构成要件内,将教唆犯事实错误分为相同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 和相异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根据事实错误的内容,将教唆犯事实错误分为教唆犯对象 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等等。 关于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分类,日本学者通常采取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 根据教唆犯事实错误是否发生在同一构成要件内,将教唆犯事实错误分为相同构成要件 的教唆犯事实错误和相异构成要件的教唆犯事实错误;第二种是根据事实错误的内容, 将教唆犯事实错误分为教唆犯客体认识错误、教唆犯对象认识错误以及教唆犯因果关系 认识错误。 我国学者采取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根据教唆犯事实错误 是否发生在同一构成要件内,将教唆犯事实错误分为相同构成要件的教唆犯事实错误和 相异构成要件的教唆犯事实错误;第二种是根据事实错误发生的阶段,将教唆犯事实错 误分为教唆阶段的事实错误和实行阶段的事实错误。 上述不同的分类方法之间并不存 在冲突与矛盾,都能够适用到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分类当中。 借鉴前文所述分类方法,笔者对教唆犯事实错误进行如下分类:第一步,以教唆犯 与正犯事实错误是否一致为标准,将教唆犯事实错误分为整体性事实错误和个体性事实 错误;第二步以事实错误是否在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为标准,将第一步的事实错误分为 相同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和相异构成要件的事实错误;第三步以事实错误的内容为标 准,将第二步中的分类再分为打击错误和对象错误。其中第三步分类是根据实际需要, 如果打击错误和对象错误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认定没有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则无需进行 此分类;如果有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则需要进行此分类。本文将在下面具体分析和处理 大塚仁刑法概说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75378 陈兴良共同犯罪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2342 7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部分运用上述分类。 2.4 教唆犯事实错误的处理原则 2.4.1 2.4.1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指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必须同时符合主观方 面和客观方面的条件,并且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要有机统一。换言之,符合犯罪主体构 成要件的被告人,在主观上故意或者过失的犯罪心理支配之下,在客观上实施了危害社 会的犯罪行为,严重威胁到了受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或者已经现实对受刑法保护的社会 关系的侵害。不论是缺少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任何一方面的条件,就不能认定犯罪的 成立,就不能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刑事处罚。这一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陈兴良教授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也作过论述,他认为“在刑法中,尤其是在犯罪构成中 的主客观相统一,是指犯罪的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相统一。这里的统一,实际上指的是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意思。 ” 犯罪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动。由此可见,要认定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必须将犯罪人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联系起 来进行判断和归责。这样一来,主、客观方面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刑法理论之源,成 为贯穿刑法理论问题的核心,因此也是刑法的基本问题。 那么,刑法理论中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如何统一的呢?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对 这一问题始终存在着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间的对立、融合或者折中。而我国的刑法学 者则运用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研究出了刑法上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此原则一般认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下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中所独有 的原则,它的理论源泉是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对主观主义、客观主义以及折中主义理论 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在成为我国对犯罪人定罪量刑的指导性原则。主客 观相统一原则与大陆法系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是有区别的,尽管两者都力求在主、客 观两方面之间确定归责体系,但其名称更加符合哲学理论,而且避免引起误解。在实际 操作上,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中的辩证统一的方向不是很清楚,但不能因此而从根本上否 定该原则对我国归责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笔者认为应当在刑法的理论和实践中合理的解 释和运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并将其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主客观相统一说明主观方面必定有客观事实与之相对应。构成要件应当是主观要件 与客观要件相互统一的构成要件,从本质上来看,相互统一的主、客观要件不只是要求 陈兴良刑法知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77 8 各个构成要件的简单具备,而且还要求各个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 系。主观方面主要是犯罪的故意和过失,还包括一些诸如犯罪目的等要素。客观方面主 要包括行为、结果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通常理解上,主客观相统一的含义 并不单纯指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各要素必须具备,而且还指主观方面各要素 与客观方面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换言之,主观方面是以客观方面为其认识及意志 作用的对象。 2.4.2 2.4.2 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刑罚是一种对犯罪人制裁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剥夺或者限制犯罪人的某些权利。刑 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犯罪人的惩罚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尽量使惩罚功能与 预防功能达到相对统一。马克思有论述认为,如果犯罪人实际受的刑罚比其应当受的刑 罚轻,就会使该犯罪人认为其通过犯罪得到的利益比其受到的刑罚大得多,进而促使他 们犯罪。 当然对犯罪人无理由的加重刑罚也是不可取的。如果犯罪人实际受到的刑罚 比其应当受到的刑罚重,就可能促使犯罪人采取比刑罚更为残酷的手段,这样就使得刑 罚失去应有的作用,惩罚反而比犯罪引起更大的恶感。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犯罪人实 际受到的刑罚超过了其应受刑罚的界限,对犯罪人来说肯定是不公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业服务行业共享经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电子游戏行业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零售行业移动支付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行业区块链数字货币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人类基因编辑行业伦理风险与医疗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全员安全培训制度课件
- 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宁波市2025浙江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局属事业单位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文联所属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吉林省2025年度柳河县事业单位域外人才回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创建平安医院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 2025中秋国庆双节安全培训
- 刑事谅解协议书范本6篇
- 护理员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Starter Unit 1 Hello!单元测试(解析版)
- 金税四期培训
- 托管班安全培训课件
- 汽车制造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 2025-2030中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研发突破与专利布局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