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病原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病原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病原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病原学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知识装进大脑将垃圾打包带走,1,2,医学寄生虫学HumanParasitology,基础医学院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康慧颖QQ答疑群:477750231办公室:管理中心214,3,实验课,实验课要求:携带教材、实验指导、实验报告册、白大衣、红蓝铅笔。不许带食物。实验不允许缺课。实验室地点:学术报告厅三楼,4,5,医学寄生虫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桥梁课、应用课组胚、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等,6,第一篇总论,7,教学内容,1.什么是医学寄生虫学?2.为什么要学习医学寄生虫学?3.寄生虫生物学4.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5.寄生虫病的防治6.学习寄生虫的重点与方法,8,图片,9,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绿蝇Luciliasericata,人疥螨Sarcopesscabiei,10,一、什么是医学寄生虫学?,定义:研究寄生在人体内和体表上,有医学意义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11,包括阐述寄生虫的:1生物学(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理生化)2生态学(分布、与外界环境和人体的关系)3致病机理(怎样致病)4实验诊断(病原学、免疫学检验)5流行规律(环节、自然社会因素、特点)6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12,内容:我国人体寄生虫虫种:共229种,常见的和较常见的约80余种。按生物学分类按临床分类,13,按生物学分类,医学原虫(medicalprotozoology)60种线虫35种医学蠕虫吸虫47种绦虫16种医学节肢动物(medicalarthropodology)66种,(medicalhelminthology),14,按临床(寄生部位)分类,*消化道(肠道)寄生虫:约30余种蛔虫、蛲虫、钩虫、姜片吸虫、带绦虫、阿米巴等。*其他腔道寄生虫:约10余种食道:美丽筒线虫胆道:肝吸虫生殖泌尿:阴道毛滴虫*血管内寄生虫:约5种血吸虫、管园线虫等,15,*组织内寄生虫:约20余种弓形虫、肺吸虫、猪囊虫等*细胞内寄生虫:约7种疟原虫、利什曼、弓形虫等*体表寄生虫:约60余种虱、蚊、蝇、蚤、蜱、螨等注意多组织、多器官、多部位寄生问题,16,(一)寄生虫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二、为什么要学习寄生虫学?,88年-92年:全国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感染人数约为6.7亿多。2004年:全国感染土源性线虫人数为1.29亿人全国感染带绦虫人数为55万人;四川、西藏两省(区)的带绦虫感染率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98%和97%。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为1249万人。广东、广西、吉林等3省(区)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上升,分别为182%、164%和630%。,17,20062015年卫生部公布全国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中的总目标是:在2004年的基础上,全国蠕虫感染率到2010年底下降40以上,到2015年底下降60以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的流行,减少重点地区黑热病新发病例的发生。,18,(二)寄生虫感染的后果严重导致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下降致畸、致残、致死、诱发癌变,脑损伤眼损伤肺损害肝损伤胆道病肠穿孔肠梗阻阑尾炎腹泻侵犯心脏泌尿生殖贫血艾滋病死因侏儒症皮肤肌肉受损诱发癌,19,脑囊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猪囊尾蚴寄生于眼球,20,侏儒型黑热病,弓形虫导致胎儿畸形,21,皮肤阿米巴病,丝虫病-下肢象皮肿,22,(三)我国五大寄生虫病(发病人数),23,一、共生(symbiosis)定义: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第一节寄生关系及演化,24,根据利害关系可分为:1.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赖,都能受益。2.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25,(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1.对环境适应性的改变2.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变化:跳蚤器官退化或消失:绦虫器官发达:蛔虫新器官产生:吸盘,26,3.生理功能的改变侵袭力增强抵抗力增强获取能量方式增强增殖能力增强,27,寄生虫(parasitology):定义:依靠他种生物提供营养来源、居住场所,使他种生物受害的某些低等动物。,第二节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类别,28,一、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cycle),定义:寄生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全过程。特点:具有严格的阶段性和连续性。,29,类型:1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就能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将具有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2间接发育型:必需有中间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将具有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30,蛔虫生活史,血吸虫生活史,31,(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parasite):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时期营寄生生活。(2)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parasite):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二、寄生虫的类型,32,(3)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4)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33,(5)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parasite):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如蝇卵进入肠道。(6)长期寄生虫(permanentparasite):成虫必须营寄生生活,如钩虫。,34,(7)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tunisiticparasite):这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出现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如:刚地弓形虫、微小孢子虫等。,35,三、寄生虫的分类,人体寄生虫学,医学蠕虫学MedicalHelminthology,医学原虫学MedicalProtozoology,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Arthropodology,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叶足虫鞭毛虫孢子虫纤毛虫,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36,溶组织内阿米巴,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37,布氏姜片吸虫,血吸虫,猪带绦虫,蛲虫,38,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绿蝇Luciliasericata,人疥螨Sarcopesscabiei,39,三、宿主(host)定义:向他种生物提供营养来源、居住场所,受他种生物危害的某些较高等动物。,四、宿主的类型,40,(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寄生虫的无性或幼虫阶段寄生的宿主。(2)终宿主(definitivehost):寄生虫的有性或成虫阶段寄生的宿主。,41,(胞蚴),42,(3)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其他脊椎动物,在该动物体内的这些寄生虫可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动物称为保虫宿主。,43,(4)转续宿主(transporthost):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成熟,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并存活,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后,便可发育成熟,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之为转续宿主。,44,(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夺取营养,影响吸收绦虫、蛔虫、钩虫2、机械性损伤破坏疟原虫对RBC的破坏压迫猪囊蚴在脑癫痫阻塞蛔虫入胆胆管阻塞3、毒性作用钩虫分泌抗凝血素伤口出血阿米巴分泌溶组织酶肝肠破坏4、免疫病理蠕虫(过敏)荨麻疹蛔虫和钩虫的幼虫哮喘,第三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伤害,45,蛔虫在小肠寄生,钩虫引起的贫血,夺取营养,46,蛔虫性肠穿孔,蛔虫性肠梗阻,机械损伤,47,蛔虫性哮喘,蚊咬所致严重过敏,48,(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的能力宿主能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部分抵御能力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导致明显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以致死,49,二者作用结果:1.寄生虫:寄生、被清除、死亡2.宿主:带虫、发病、死亡,50,第三十四章寄生虫感染与免疫,51,1.固有免疫(nativeimmunity)(先天性免疫)(naturalimmunity):如人对鸡、猫、犬的蛔虫、原虫2.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获得性免疫)(acquiredimmunity):后天感染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52,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指的是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如热带利什曼原虫。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immunity):指的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状态。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是,对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被清除,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如血吸虫。,53,带虫免疫:某些血液内寄生的原虫,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使体内寄生虫增殖减慢,虫体数量降低维持在低密度水平,导致临床痊愈,对再感染也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未被完全清除。如疟原虫。伴随免疫:某些蠕虫感染后,体内的活成虫是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对再感染是侵入的幼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不发生影响,因此成虫可以继续存活,这种活动性感染和免疫力并存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如日本血吸虫,54,第三十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55,(一)寄生虫病流行基本条件(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56,1.传染源:指病人、带虫者或动物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某个发育阶段。2.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其方式与途径为:经口经皮肤经节肢动物经接触经胎盘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57,(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寄生虫病流行特点:1.地方性(黑热病/血吸虫病)2.季节性(疟原虫)3.自然疫源性(并殖吸虫、黑热病),58,1.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感染较轻,或少量多次感染(宿主已有一定免疫力),或未经治愈,病人表现出轻度症状或体征并感染持续存在的现象。多见于蠕虫感染,虫体长期存活,是寄生虫病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之一。2.隐性感染(inapparent/silentinfection):某些原虫和蠕虫寄生于宿主体内既不引起临床症状,又不能用常规方法查出病原体的现象。,(三)寄生虫病的特点,59,3.多重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人同时感染两种以上的寄生虫。4.幼虫移行症(larvamigrans):某些蠕虫幼虫寄生人体后,不能继续发育成熟,但可长期存活并游走,引起皮肤或内脏的损伤。5.异位寄生(ectopicparasitism):在正常寄居部位以外寄生的现象。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水平升高与高球蛋白血症:,60,(四)防治对策,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61,(五)寄生虫在防治上存在的问题,1.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疟疾、血吸虫等2.旧病再现、死灰复燃:血吸虫、黑热病3.抗性虫株出现:疟原虫抗氯喹、昆虫抗杀虫药4.新现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还不清楚(人芽囊原虫等),62,5.新的流行趋势: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增加:旋、肺、肝、囊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感染增加:弓形虫罕见寄生虫感染增加:广州管圆6.寄生虫感染误诊、误治:诊断水平不高,感染史不明,寄生虫病意识不强,63,六、学习寄生虫的重点与方法(重点掌握生活史),1.形态:成虫、幼虫、虫卵形态特点2.生活史(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