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研究.pdf_第1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研究.pdf_第2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研究.pdf_第3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研究.pdf_第4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半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佯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合成环氧丙烷是一种新的方法,它 具有安全、洁净、易操作的优点,为合成环氧丙烷开辟了新的前 景歹 本文根据半导体光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对光催化氧化丙烯 合成环氧丙烷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液相法q u d n z 有机溶剂提高丙 烯溶解度,气相法进行了催化剂的固定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 。) 液相法部分 以乙醇与水的混合物为溶剂,增大光强可以提高环氧丙烷 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t i o :粉末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催化 效果越好,含适量金红石的锐钛型t i o :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列于液相环氧丙烷含量因素乙醇与水体积比作用高度显著,因子 氧气流速显著;对于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只有氧气流速作用显著; 单位体积催化剂用量对环氧丙烷液相浓度和选择性影响都不显 著;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与水体积比2 :1 ,氧气体积流量2 25 m l m i n 和单位体积催化剂用量2 0 l ,此条件下反应3 小时环 氧丙烷液相浓度、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o 0 2 9 3 m o l l 、7 2 7 0 7 1 1 5 75 2 。 ;l ( 二) 气相法部分 光催化合成环氧丙烷的收率和选择性显著高于光氧化;水 蒸气的加入和增大光催化剂表观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环氧丙烷 的收率和选择性;涂覆法制备的t i o ,薄膜光电极具有较高的活 性;气体循环能加快气一固传质速率,在问歇式反应器内,气体 以o 2m s 的表观气速循环流动,2 0 w 紫外灯f 照射4 小时, 环氧丙烷收率可达4 6 3 、选择性为5 5l :丙烯在阳极氧化法 制备的光催化剂上宏观氧化反应级数为1 3 5 。 本文从光的量子性吸收出发建立了等温和非等温非绝热光催 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它适用于不同形状光源、不同 反应器几何构型和设置及具有不同表面特征光催化剂的等温光* ; 化反应器。并从实际情况出发经合理简化得到了互种典型反应器 连续式( 稳态) 和间歇式( 非稳态) 操作数模的具体表达式,可用于 等温和非等温非绝热光催化反应器的预测、分析、设计、优化和 放大。模型的准确性有待于进步实验验证0 关键词:丙烯环氧丙烷光化学合成光催化剂 光催化反应* 暾学模型 j l 盛麟涵淡。 a b s t r a c t t h e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p h o t o c a t a l y s i so x i d a t i o no fp r o p y l e n e ( p p ) t o 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 ( p o ) i s an e wm e t h o d i th a st h e a d v a n t a g eo f s a f e t y 、c l e a n 、s i m p l eo p e r a t i o na n do p e n su p an e w p r o s p e c tf o rt h e s y n t h e s i so f p o b a s e do nt h e e l e m e n t a r yp r i n c i p l e s o f p h o t o c h e n l i s t r y , p r e l i m i n a r yw o r kw a s c a r r i e do u t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p h o t o s y n t h e s i so f p oi nab a t c hr e a c t o r ,w h i c h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dt h e a d d i t i o no fo r g a n i cs o l v e n tt o i m p r o v ep ps o l u b i l i t y f o rt h e l i q u i d m e t h o da n d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i m m o b i l i z a t i o ns t u d yf o rt h eg a sp h a s e m e t h o dt h er e s u l t so f e x p e r i m e n ti n d i c a t et h a t : 1 l i q u i dp h a s e m e t h o d t h em i x t u r eo fd i s t i l l e dw a t e ra n de t h y la l c o h o la ss o l v e n ta n d h i g h e rl i g h ti n t e n s i t y c a n i m p r o v e p o g e n e r a t i o n r a t ea n d s e l e c t i v i t y ;t h es m a l l e rt h es e i z eo ft i 0 2p o w d e r ,t h e m o r ee f f e c t i v e i st h e c a t a l y s t ;t h e a n t a s et i o ! t h a th a ss u i t a b l ea m o u u to fr u t i l e c o m p o s i t i o nb e h a v e sm o r ea c t i v e l y ;f a c t o rc ! h5 0 h :h ! o ( v o m n e r a t i o ) a n do ! f l o w r a t ei s h i g h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f o rp o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n l y0 2f l o wr a t ei ss i g n i f i c a u t f o rp o s e l e c t i v i t y ,c a t a l y s ta m o u n tu s e dp e rl i t t e rh a sl i t t l ee f f e c tf o r e i t h e r r e s p e c t ;t h eo p t i m i z e do p e r a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 c 2 h 5 0 h : h 3 0 ( v o l u m er a t i o ) 2 :1 、0 2f l o wr a t e2 2 5m l m i n a n dt i 0 2 p o w d e r 2 0 9 l ,w h i c hg a v ep o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0 2 9 3 m o l l 、s e l e c t i v i t y 7 2 7 0 a n d y i e l d5 7 5 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f t e rt h es o l u t i o nw a s i l l u m i n a t e du n d e r2 0 wu v l i g h tf o r3h o u r s 2g a sp h a s em e t h o d :j ,。, t h ed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c m e t h o db e h a v e sm o r ee f f e c t i v e l y t h a n d h o t o - o x i d a t i o n ;t h ea d d i t i o no fw a t e rv a p o ra n dh i g h e rs u p e r f i c i a l s d e c i f i cs u r f a c ea r e ao ft h ec a t a l y s ta r eh e l p f u lt oi m p r o v ep oy i e l d a n ds e l e c t i v i t y ;t i 0 2t h i n f i l mp r e p a r e db yc o a t i n gm e t h o dh a sm o r e c a t a l y t i ca c t i v i t y ;g a s c i r c u l a t i o nc a nq u i c k e nt h eg a s s o l i d m a s s t f a l l s f e rr a t e ,w h i c hg a v et h ep oy i e l d4 63 a n ds e l e c t i v i t y5 5 1 。1 f t c 】t 1 1 eg a sw a si l l u l n i n a t e du n d e r2 0 wu vl i g h tf o r4h o n r sw i t ha g a sv e l o c i t vo f o2 m s ;t h ep pm a c r o o x i d m i o nr e a c t i o no r d e ro nt i o , 1 h i nf i l m p h o t o e l e c t r o d ep r e p a r e db y a n o d eo x i d a t i o nm e t h o d i s 13 5 a g e n e r a l 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o fp h o t o - c a t a l y t i cr e a c t o r ( p e r ) w a ss e tu po nt h eb a s i so fp h o t o nq u a n t u ma b s o r p t i o nt h e o r y ,w h i c h i ss u i t a b l ef o ra l lt y p eo fi s o m e r m a la n dn o n - i s o m e r m a ln o n a d i a b a t i c p c r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p h o t o n s o u r c e 、r e a c t o rg e o m e t r y 、r e a c t o r c o n f i g u r a l i o na n d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s u r f a c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r e et y p i c a t y p c o fs t e a d ya n dd y n a m i cp c rm o d e l sw e r eo b t a i n e d1 1 ”o u g r a t i o n a l s i m p l i f y i n g o ft h e g e n e r a l f o r mf o r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w h i c hc o u l db eu s e df o rp c rp r e d i c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i m u l a t i o n 、 d e s i g n 、s c a l e - u p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 ,i t sr e l i a b i l i t ya n da c c u r a c y i ss t i l ob ev e r i f i e db y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s k e yw o r d s :p r o p y l e n e ,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 ,p h o t o s y n t h e s i s 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 ,p h o t o c a t a l y s i sr e a c t o rm o d e l 鬟霪瓣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第章文献综述 1 1 引言 由于许多传统化学l - t k p 存在着污染严重或操作安全件差的缺点,随 着2 1 世纪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洁净、安全、充分利用 太阳能为特点的半导体光电化学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自1 9 8 1 年以来 得到迅速的发展。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类和其它q ! 物赖以生存的摹 础,因此进行半导体光化学合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12 环氧丙烷得用途及发展前景 环氧丙烷目前是仪次与于聚丙烯和丙烯睛的第i 大衍生物,也是 石油化工的重要中阳j 体之,它的最大用途是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 5 0 6 0 y o ) ,以进一步加工制造聚氨酯,此外也用于生产丙二醇( 约2 0 ) 、不 饱和聚酯表面活性剂等其用途分布见图1 1 2 。 7 0 和8 0 年代是发达国家石油化工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对环 氧丙烷的需求量很大,环氧丙烷消费增长率较高,一般高于l o ,到了9 0 年代,发达国家石油化工已趋成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以及连续几年的1 t 界经济不景气,使发达国家环氧丙烷消费增长率显著下降一般消费增长率 在2 5 之间,预计今后发达国家消费增长率在3 4 之间,详见表 1 2 。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固家,石油化工和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从表l 一3 可以看出,19 9 8 1 9 9 2 年中国环氧丙烷的消费年增长率2 8 。 1 9 9 3 年底中国环氧丙烷生产能力已达1 6 万吨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 建筑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估计1 9 9 3 2 0 0 0 年中国环氧丙烷需求 量将为2 6 万吨左右,因此,环氧丙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赫t , 。 : 奎堕里三奎兰堕塞圭望些丝皇旦堡一 l d e r i v a t i v e so f 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a n dt h e i ru s a g e 图1 1 环氧丙烷衍生物及用途 ;纛蠢蓬娥瀚锺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表1 21 址界环氧丙烷消费情况。5 t a b l e1 - - 2w o r l dc o n s u m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o f 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 3 斟家或地区1 9 9 1 年t 9 9 2 年1 9 9 5 年2 0 0 0 年 年均增 ( j 吨)长率 荚围 1 0 9 5 1 12 。4l3 9 015 4 53 9 加象人 6 26 47 28 4 34 拉1 美洲 1 8 01 8 82 2 93 0 6 6 1 西欧 13 1 012 9 013 5 5163 02 5 东欧 16 016 317 3 17 309 。i 阳1 3 23 23 43 6 1 3 亚洲 53 85 6 37 0 09 2 76 2 其中f 1 本 3 5 43 4 84 0 05 0 74 1 合计 3 3 7 73 42 43 9 5 347 0 137 表1 3 中国环氧丙烷供需情况 t a b l e1 - 3t h e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r e q u i r e m e n tc o n d i t i o n s o f c h i n a l9 8 8l9 8 9l9 9 0l9 9 119 9 219 93年均增长 年份 ( 万吨年)率 生产能力 8 0 38 7 91 1 3 01 1 3 013 3 013 0 8 10 2 产量 2 6 02 7 03 5 05 3 07 5 08 0 22 5 3 净进口量 o 5 50 3 50 0 20 0 30 0 20 消赞量 3 153 0 53 525 3 37 5 28 0 22 06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1 3 丙烯和环氧内烷的物理性质 丙烯分子式为c3 h 。,分j 二量为4 2 0 7 8 。结构式为c h3 - - c h = c h 2 。在常,:f i 条 fl 无色可燃气体,比空气重,它具有烃类的特殊香味,其主要物j = l j 。 j 见表l4 ,液体丙烯的性质见表1 5 。 表14 丙烯的物理性质 t a b l e1 - - 4 p h y s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g a sp r o p y l e n e 性质数值性质数值 熔点,。c 1 8 5 g 2 9 8 ,j m 0 1 6 2 7 6 沸点,c 4 7 7 c p 2 9 8 ,j ( m o l ,c ) 63 93 三相点,。c 18 5 2 5 热值( 以水蒸汽饱和) ,k j m 3 8 5 6 0 0 蒸气相对密度 1 4 9 熔化潜热,k j m o l 30 2 4 ( 空气为1 )气化潜热( 4 77 c ) ,j g 24 9 9 相列密度 生成热h ! 。k 。j j r j o l 2 04 3 d d 一4 7 0 60 95 气体燃烧热,k j m o l 19 2 7 7 2 d 4 ” 0 5 13 9 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d q 2 5 o 5 0 53上限,tv 0 1 )1 11 卡占度,mp a s 下限,( v 0 1 ) 20 一18 5 c 溶解度( 常膻,2 0c ) l l0 。c0 4 4 水中,n l l ( 气体) 1o o m l 溶液 4 4 6 临界温度,c 9 1 9 乙醇中,m l ( 气体) io o m l 溶液 l25 0 临界压力,m p a 45 4 乙酸中,m 1 ( 气体) 1o o m l 溶液 5 2 4 5 临界密度, g m l 0 23 3 ;熬黼鑫。:。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表1 5 液体丙烯的物理陛质” t a b l e1 - 5p h y s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l i q u i dp r o p y l e n e 温度蒸气压密度比热容表面张力 cm p a g c m 3 j ( m 0 1 c )x 1 0 3n m 一】2 00 0 0 0 7 68 7 17 10 00 0 0 438 7 55 8 000 17 58 87 22 i 6 0 6 000 5 9 40 6 5 4 59 0 4 8l8 6 4 - 4 00 14 0 10 6 3 0 19 2 5 3l5 6 7 20o 3 0 230 6 0 459 7 3 4 1 2 7 2 00 ,577 2o 5 7 5 7l0 2 55 9 90 2 01 0 0 5o 57 1710 8 6 57 18 4 01 63 10 4 8 2 24 7 8 6 02 4 9 80 4 3 5 3 2 4 4 8 03 6 6 40 3 6 6 5 0 55 9 1 84 5 6 1o 2 2 1 0 0 0 0 环氧丙烷英文名称为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 ( 或m e t h ) r i o x i r a n e ) ; 1 , 2 - - e p o x y p r o p a n e ;简写p 0 ) 。中文别名为氧化丙烯或甲基环氧乙烷分r 式:c ,h 。0 。分子量5 8 0 8 。其结构式为: 常温常压下环氧丙烷为无色、易燃、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并有醚类气味。 环氧丙烷存在两种旋光异构体,即( r ) 一环氧丙烷和( s ) 一环氧丙烷,其 工业产品实际上是这两种异构体外消旋后的混合物,环氧丙烷的物理性质 见表1 6 。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表t 一0 ”氧丙烷的物弹! 性质” t a b l e1 6p h y s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 p r o p y l e n eo x i d e 项目数值项目数值 沸t j i ( 10 1k p a ) ,“c3 4 2 3熔化热,j g1 126 i c d - ;1 j ,- _ ,c1 12 13气化热( 2 5 。c ) ,j g4 8 0 6 w ,c3 7 2生成热( 2 5 。c ) ,j g 2 0 7 9 门燃温煌( 号,气中, 4 65 燃烧热( 2 5 c ) ,j g 3 2 9 4 j 0 1k p a ) ,1c 熵( 2 5 + c ) ,j g 4 9 4 密度( 25c ) ,g m i0 8 2 3 临界温度,。c 2 0 9 1 川硝乎“复d ,、” 08 2 6 临界压力,k p a 492 4 热7lj ! ( 25c ) ,k p a7 5 8 6 0 临界密度,g m l 0 3 12 铀 粥 设 i 强( 气i 气中) ,临界压缩系数02 2 8 4 ( v 0 1 )3 】275 体积膨胀系数( 2 0 折劓率n d ”1 3 63 2 2c ) ,k 一10 0 0 l5 l 猫度f 2 5 4 c ) ,m p a s0 2 8 摩尔磁化率4 2 5 x 10 0 表盘j 张力( 25 ”c ) ,n m 0 0 2 2 1 4 电偶极矩,c s u 1 8 8 x 1 旷6 比热奈r2 jc ,j ( g k ) 19 7 摩尔折射率,m r 。 l5 67 液体热导率( i0 4 c ,0 1 42 7 摩尔偏振( 2 54 c ) , 95 5 w ( a tk ) p 。 蒸气热导率,w ( m k )0 0 1 6 7 1 o 虾孙 j 烷的生产技术概况 法崮科学家b o s o r 于t 8 6 0 年,在任尔兹的实验室中,以澳化内烯制 得的内:醇与干燥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丙醇,然后将其与氯氧化钾水溶 液反应,首先合成了环氧丙烷。大约过了10 年以后,俄国科学家 m a p k o b h n k o b 发现,可由丙烯直接用次氯酸通过氯丙醇制取环氧丙烷“”。 1 9 3 1 年,美国u c c 在s c h a r l e s t o n 建成了座以丙烯和氯气为原料, 采用氯丙醇技术生产环氧丙烷的工厂,第一次实现工业规模生产环氧丙烷 ”o j 。至目前为止,环氧丙烷生产技术( 包括进行过中试的) 有二十几种。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1 4 1 氯醇法 法国科学伍尔兹在1 8 5 9 年发现氯乙醇与强碱水溶液作用可以生成 环氧乙烷) ,1 8 63 年c a r i u s 发现氯乙醇可以用乙烯与次氯酸直接反应制 得”。氯醇法生产环还氧化物的生产路线早期是将烯烃和酸( 通常为二 氧化碳) 加到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水溶液中,生成氯醇。现代才采用以烯 烃与氯气直接反应,工艺大致分为氯醇化、皂化、及精制三个过程,同样 的装置可适应乙烯和丙烯两种不同的原料:皂化是把氯醇与碱反应制取环 氧化物的过程。 采用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的特点是流程比较短,工艺成熟,操作负荷 弹性较大,选择性好,收率高,生产比较安全,对丙烯原料的要求纯度不 高,建设投资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设备有腐蚀,生产中产生含氯化钙 的废水,并消耗相当多的氯气。一般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装置必须建在有 氯气资源和有排污条件的地方。 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公司不断改进氯醇法生产技术,目前在传统氯 醇法基础开发了一种开环氯醇法生产技术。所谓开环氯醇法生产技术,实 际上是与氯碱装置更紧密结合的工艺技术,即氯碱装置为环氧丙烷装置提 供氯气和皂化用碱液,环氧丙烷装置产生的大量低浓度盐水供给氯碱装置 作为溶盐新鲜水。这样,开环氯醇法就解决了污染问题,但生产成本较高。 1 4 2 直接氧化法 丙烯直接氧化反应时,甲基优先起反应,因而获得环氧丙烷的选择 性低,丙烯转化率低,并且产生大量有机副产物,这些机副产物得处置几 乎成了工业化难以逾越的鸿沟。丙烯直接氧化法分为气相氧化法和液相氧 化法两种,大多数研究者使用了催化剂。一般采用固相催化剂,也有采用 悬浮在溶液中的催化剂和使用熔盐作催化剂的。目前看来,液相反应得到 的结果相对较好,因为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温度容易控制。 7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 1 ) 直接气相氧化法 19 3 1 年美国科学家l e n h e r 最早进行了有关直接气相法的研究,结 h ! 发现在氧化产物一卜小仅有环氧丙烷,还有丙二醇、丙烯醛、乙酸、乙醛、 甲酸和甲醛等。19 7 6 年以来i c i 公司申请了一系列专利”3 1 1 。专利表明: 仡较高的反应温度下( 1 9 0 2 4 0 10 ,使用铜基或银基催化剂获得环氧丙 5 6 i 9 选择忭为7 0 o ,但丙烯转化率却只有2 ;当选择+ 陀存5 0 6 0 t t ;j , ? , _ = i j 1 1 9 转化率为5 1 0 ;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 2 4 c ,1 0 1 k p a ) ,使 川含仃少量溴化锄i 、溴化铯的银钠钾基催化剂,获得了5 2 选择性利 丙烯转化率为9 的实验结果。 ( ) 】i n 公司于1 9 9 0 年公柿了一个用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的 t i 试月:车情况3 ,并申请了一系列专利”。这个工艺的特点是反应在 熔融的硝酸盐溶液( 6 0 的刖吼和4 0 的n a n q ) 中进行,反应温度为3 5 0 1 5 0c 。熔盐一方面起催化剂作用,另一方面起控制温度作用,有时还舀: 溶女放如一些n a o h 、吸附了p d 的a 1 。0 3 、硝酸银和氧化铜等。丙烯在熔 持泡罩型反应器中发_ i 气相反应,氧化剂是氧气。实验表明:在大多数情 ,址l 、外氧i 勺烷的选择性f 有1 5 3 0 ,存最好的选择性时,上j 烯转化牢 只确1 2 5 。这种工艺因为选择性和产率低,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 ( 2 ) 直接液相氧化法 丙烯直接液相氧化法最早由富春夫于1 9 5 7 年提出,并在1 9 6 1 年报道了 在】6 0 1 8 0 。c 和使丙烯液化的压力下,一悬浮在惰性溶剂( 可以是邻 苯。甲酸二丙烯酯、磷酸三烷基酯和磷酸三芳基酯) 中高度分散的银粉 做催化剂时,丙烯与氧直接液相反应的情况,环氧丙烷的选择胜为8 0 , 丙烯醛选择性为1 0 ,丙烯的转化率低于3 0 涵1 。此后许多科学家们 研究了t i 、z r 、n o 、r u 、p b 、m n 、n i 、n d 、r e 、f e 、e u 、c o 、a g 、v 、c r 、 m o 、w 及c u 作催化剂和使用不同溶液反应的情况,并申请了许多专利。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还有一些科学家从改变催化剂的溶解度、选用配位体的类型、抑制剂、 引发剂及催化剂等方面来研究丙烯直接液相氧化生产环氧丙烷技术。所 有这些努力使丙烯直接液相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提高到9 2 , 们大部分报道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4 0 6 0 ,丙烯的转化率低于2 0 , 还有一些科学家使用了各种有机溶剂( 如氯仿、氯化苯或苄腈) ,在反应 温度为2 0 0 2 5 0 c ,反应压力足够使丙烯保持液化时,采用m o 或银基 催化剂,进行了丙烯直接液相氧化法的研究,得到了6 0 6 5 的选择性 剃10 15 的转化率。u c c “3 “,p h i l ip s 公司和b e r l i n 的t e c h n i c a l ”3 大学,1 发的无催化直接液相氧化法工艺,在15 0 22 6 。c 和0 5 1 l3 6 m p a 卜,使用乙晴、甲基芳烃和苄腊介质时,得到了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5 5 6 5 ,丙烯的转化率低于2 5 。无论是丙烯直接气相氧化法还是巧烯液 相氧化法,由于丙烯分子中甲基的存在导致复杂化。如果得到了较高的 环氧丙烷选择性,那么丙烯转化率就非常低;如果得到了较高的丙烯转 化率,那么环氧丙烷选择性就非常低。 l 4 3 问接氧化法 目前一般把用有机过氧化物来坏氧化烯烃的方法叫问接氧化法。 有机过氧化物可以是有机氢过氧化物,也可以是过羧酸化物。这些过氧 化物可以将它们过氧部分有选择性地转移到烯烃上,生成环氧化物,这 样氢过氧化物就转化成醇或酮,过羧酸就转化成有机酸: r c h 2 c h ,r 一o 一。一。“8 絮。一尸2 + 8 。一。一。“ 已研究过的有机过氧化物有:异丁烷、乙苯、异丙醇、异戊烷、环已烷、 环己醇、乙醛、丙酸、乙酸、和异戊酸的过氧化物等。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t 1 ) 异j 烷或乙苯法 此法向1 9 6 9 年实现工业化以来取得了迅速发展, i 前已是工业 : 生j tz 环氧i 内烷的主要方法之一。采用异了烷或乙苯间接氧化法由于反应 条件和生成的联产物不同,因此在同一装置中异丁烷和乙苯不能互换。 此泣的缺点是流程长、投资大、联产物多,必须组织好原料供应和产品 销售,相互制约性较大,只有在同时需要环氧丙烷和异丁醇或苯乙烯的 地方才显示其优越性。 ( 2 ) 乙醛法 c e l a n e s e ,k n a p s a c k 和d a i c e l 等公司开发的以乙醛为原料,通过 乙睃州接氧化法生产坏氧丙烷技术的特点为:乙醛、乙酸乙酯、金属离子 催化剂与空气混合后进入过酸化系统,塔底排出溶解在乙酸乙酯中的3 0 过乙酸溶液。这种过乙酸溶液与丙烯混合后进入环氧化系统,一般丙烯 与过乙酸配比为2 3 :l ( m 0 1 ) ,反应温度为5 0 8 0 c ,反应压力为0 9 1 2 m p a 反停留h _ 问为2 3 小时,混合物料进入系列串联气相火花塞反应器 z 1 ,进行,过乙酸的转化率为9 7 9 8 ,环氧丙烷的收率为9 0 9 2 ,一 般每牛产1 吨环氧丙烷联产l3 吨乙酸。过乙酸法与氯醇法相比,虽然自” 决了污染问题,但成本高,投资高且存在安全问题。 ( 3 ) 乙酸法 比利时的p r o p y l o x 公司曾研究过以乙酸为原料通过双氧水生产过 乙酸,间接氧化丙烯生产环氧丙烷技术。4 。其方程式如下: 套潮隧癜藏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88 c h c o h + h ? 0 2 h z o + c h 3 c 一0 一o h n 乙峻 1 酯或乙酸乙酯等溶剂中进行液相反应,反应温度人r 4 0 c , 1 鼻川f 疏峻作催化剂,以乙酸计的过乙酸收率为9 5 ,以双氧水计的收率 为8 3 ,环氧化工艺类似于乙醛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的环氧化部 分,此法的成本较高。 目前间接氧化法已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是异丁烷法和乙苯间接氧 化法。问接氧化法的优点是克服了氯醇法有污染、有腐蚀、及需要氯气 资源等的缺点。但其缺陷是流程长、投资大、联产物多,必须组织好原 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相互制约性较大,同时不宜建设中小规模装置( 生 产规模殷应大于5 万吨佯) 。 14 4 闭上不氯醇法 为解决氯醇法严重污染问题,l u m m u s 公司首先提出了闭环氯醇法 的新概念。该技术是在开环氯醇法基础上开发而成,最大特点是环氧丙 院装胃电化部分产生的扑溶液接近饱和,经净化后亩接作为氯蜮装胃l u 解液,从而解决了氯醇法污染问题。闭环氯醇法是用次氯酸异门孵代替 氢气作为氯醇化剂,次氯酸异丁酯是氯气、氢氧化钠与异丁醇反应所生 成,次氯酸异丁酯在有机相中与丙烯反应生成氯丙醇与异丁醇,氯丙醇 再与氯碱装置电解液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皂化反应后的水相盐 溶液接近饱和,作为氯碱装置电解液。中试实验表明:主要副产物是电 解氢和少量的二氯丙烷、二氯二异丙醚和丙酮等,三废排放量很少,丙 烯选择性高于9 5 。该工艺化学方程式如下: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 c i - 1 1 ) 3 c o h + c 1 2 + n a o h - - n a c ( c i u c c i o + 咐) 钟j 醇次氯酸异丁醇 ( c i j ,) ,c c l ( j + c | _ c hc l l 2 + 心o c h ;c i i ( o j l ) c i l 2 c 1 + c h = ;c h c i c i t 2 0 1 t u 一氯内醇p 一氯内 + ( c h ;) ;c ( 】h 庀比洲删m 口蜊叫吼州栅堋3 盯2 州们1 + 邺 闭蚪氯醇法虽然三废排放量少,但工程问题复杂,异r 醇损耗较大,并且 投资平,卜j ”成本均高于氯醇法,短期内很难工业化。 1 4 j 生物法 美幽c e t u s 公司在1 9 8 0 年的第六届国际发酵法研讨会e ,公布了 川m 物酶催化氧化丙烯生产环氧丙烷:“。该方法的特点是首先以_ 二物晦 来僻化氧化生物资源产生双氧水,其次在卤化过氧化酶催化下生成坏氧丙 烷。反应一般在常温常压和中性条件下进行,由于循环使用卤离子代替了 游离卤,从f 砷解决了污染问题,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使用不同,l 物资源联产不同物质,如左旋果糖、果糖多氰化物或糠酚等。j 一陔技术 综合指标很差,所以开发研究工作处于停顿中。 1 46 裂解法 美国c h e ms y s t e m 公司曾开发过在p d c l 。和l i n o a 催化剂存在下, 丙烯与乙酸反应生成2 一乙酰基一1 一丙醇后,再通过裂解2 一乙酰基一l 一丙醇来生产环氧丙烷“7 1 。由于该技术存在流程较长、能耗高、腐蚀, 重、回收困难等,很难实现工业化。 。耄躺弛h j ;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l4 7 电化学法 ( 1 ) 间接电化学法 m w k e l l o g g 公司和b a y e r ”“公司最早研究过环氧丙烷电化学 法。其r 作原理为:把丙烯放到隔膜电解槽的阳极与电解产生的氯气及次 叙酸进j j 次氯化反应, 二成氯丙醇,然历氯丙醇通过多孔薄膜迁移到碱性 的电解液阴极中,与氢氧化钠进行皂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电化学总方 程式如下:o h 。c h = c h 2 + h 2 0 一c 。 6 0 十h :皂化产生的氯化钠可以循环返回 电解槽,产生的主要副产物是二氯丙烷和丙二醇,另外还有少量二氯_ _ 二异 丙醚。般要使产生的二氯丙烷少,就必须控制电解液中氯化钠浓度低于 2 0 0 9 l ;要想使丙二醇生成的量少,就必须控制在阳极环氧丙烷的浓度足 够低。含氯副产物的生成将使电解液中氯含量下降。此工艺的缺点是由于 实际生产过程难以控制,副产物二氯丙烷和丙二醇量远远高于氯醇法,剪 且耗电量很大,缺乏竞争力。 o o w 化学公司“2 1 开发了一种新的电化学法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使用 l 澳化剀溶液作为电解液,通过加压使丙烯全部液化与电解液混合,然 后边通入电流进行电解,边减压使丙烯气化,增加丙烯与电解液的接触面 积,溢出的电解液在气提塔中气提出丙烯和环氧丙烷,丙烯循环使用。虽 然使用了溴这种元素,比氯操作费用高,但由于脱溴化氢比氯化氢更容易, 因而使用溴可使皂化反应的选择性很高。根据有关专利介绍,丙烯单程转 化率为1 2 ,环氧丙烷总收率9 5 ,副产物主要是3 的二溴丙烷和2 的丙二醇等。此方法成本较高,实现工业化有一段距离。间接电化学氧化 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耗电量太大,卤化物的腐蚀性严重,设备投资高。 ( 2 )直接电合成法 c h o u 和c h a n 阳1 进行了丙烯在碱性电解液中不锈钢多孔电极上直 接氧化情况,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电流密度的影响,认为反应是整个过 瀑,数黼 :l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程的控制步骤。o d u o z a 和s c o t t ”“认为气液传质是整个过程的控制步骤, 把筛板塔应用于此反应体系,并建立了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由于丙烯在水 溶液中溶解度很低,加之4 i 锈钢网的电催化活性较差,导致此法的电极反 应速率很慢,电流效率低,其研究开发受到限制。 j 47 钛甜= 沸右催化法 钛硅沸石的成功合成及其在以1 1 ,o 。为氧化剂的低温氧化反应中的优 良催化性能,为丙烯直接用h ,o ,氧化法带来了新的希望。c l e r i c e 【1 “圳等 对i s 一1 催化的丙烯与i 屯0 2 的环氧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此反应条 件温和,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产率可达到9 0 以上,甲醇为此反应的最 佳溶剂。f s - l 目前最常用的合成方法是水热法,此外还有浸泽法和气固 相同晶取代法。水热法合成f s - - 1 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四丙基氢氧化胺 ( 1 、p a o h ) 为模板剂,这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因为t p a o h 价格昂贵而 使水热法合成的t s - l 成本居高不下。实际生产中环氧化反应器如果采用 搅拌釜或浆态床,由于7 l 、s l 合成成本较高,需要尽呵能回收,然后循环 网反应器。但是t s - - j 晶体的平均粒径通常只有0 i i o m 在溶剂甲醇 中形成乳状悬浊液,使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变得很困难,这就增加了分离 成本,限制了这一过程的实际应用。 】4 8 a 光氧化丙烯合成环氧丙烷法 日本专利报道脚3 先往c h = c n 溶剂中以5 6 9 m l m i n 的流量通s o ,1 小时,然后在4 0 0 w 高压汞灯照射下,丙烯、西和s q 分别以1 5 、1 0 和 2 3 m l m i n 的流速通入此极性溶剂中6 小时,可生成1 2m m o l 的环氧丙烷。 i 门:该技术需要尾气中s o :的后处理工序且反应时问较长,应用价值不高。 ;l 蘧藏。i 。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b 光催化氧化丙烯合成环氧丙烷法 莳苏联研究者l 。y a s h e n k 0 8 “8 发现所试验的几种金属氧化物中只有t m 和c d s 对丙烯部分氧化具有光催化活性;且暗反应只有c 吐和h 2 0 生成, 光反应才有环氧丙烷产生。 i t i s a oy o s h i d a “”9 由实验研究表明用紫外灯照射且有吼参加反应的 条件f ,s i o 。催化丙烯部分氧化为乙醛和环氧丙烷:m g o - s i o :复合半导仆 表现出比纯s i o ,更高的丙烯部分氧化催化活性;s 1 0 ,上高度分散m g o 的 光催化剂一m g ( o s i ) ;,促进丙烯部分氧化为环氧丙烷;以m g ( o s ,为 催化剂,o 丙烯( m 0 1 ) 为2 ,紫外灯卜_ 射2 小时,p o 收率和选择性分 别为3 3 6 和5 0 8 。此法的缺点是光催化剂的衙陛较低,有待于丌发r i b 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美国专利报道”3 将l o o m gt i 0 2 粉末置于l o m l 蒸馏水中搅拌形成恳 浊液,丙烯和吼分别以1 2 m l m i n 和4 8m l m i n 的流速通入此悬浊液, 用5 0 0 w 的h g 灯照射3 小时得到产品混合物为乙醛7 8 5 ( 摩尔分率) 、 坏氧丙烷1 8 2 、丙烯醇3 3 。本法的最大缺陷是丙烯在水中的溶解搜 低且l 、1 0 。催化剂分离刚收困难。 日本化学家f b l a t t e r h s u n 蛐旧发现室温下以b a y 沸石为催化剂, 用绿光或蓝光照射丙烯和氧气可以合成环氧丙烷。此法实现了光源由u v ( 紫外) 向可见光的转变,为直接利用太阳光合成环氧丙烷创造了条件。 太原埋工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1j 本课题的意义和内容 * 导体光催化氧化丙烯合成珥氧内烷法既避免了,传统氯醇法严重污 染的缺l t ,又克服了间接氧化法流程复杂的不足,且不存在象间接电化学 法那样的腐蚀严重的问题,具有安全、洁净、易操作的优点,是一种富有 潜力的j - 艺路线。由于液相法中丙烯在水溶液中溶解度低,限制了环氧丙 烷n 0 小成速率,h 液相法和气相法都存存半导体催化剂粒f 分离回收困难 jj j 题,f j 液相法中加入有机溶剂提高内烯溶解度,实现催化剂的固定 化,并尽量提高催化剂的潘| 生,就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一点,本课题紧紧围绕催化剂的固定化方法、提高催化剂的 ;种i :而展丌,主要包括以下儿方面内容: 液棚法部分包括 1 考察不同有机溶剂和光强对环氧丙烷生成速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2 不同粒径的t i o ,粉末催化活性对比实验; 3 采用正交实验对诸可控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并对操作条件进行 优化。 j _ 气相法部分包括 1 光氧化与光催化对比实验训) i ; 2 不同固定化方法制备的1 i ( l 薄膜光电极催化潘陛研究; 3 在较高活陛催化剂基础上,探索诸因素对环氧丙烷收率和选择性 的影u m 以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 b 菇黼, 太原理工人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用纸 第二章光催化理论部分 2 1 时i j 1 9 7 2 年h j is h i m a 和h o n d n 存n a t u r e 杂志卜发表的天于二ii 0 ,电极 二光分解水的论文标志着多相光催化研究的丌始。此后,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