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 s t r a c t tho rs t e in、 飞 b 1 en w asbominl 857;be isfa n l ous asa criu c 即de c o n o r n l z ern o w h e , 压 . t e a l oto f tx 为 如inhis t 五 n 。, 比 e m o stf 抽 mous one isth e l d , jr e c l ass , w hi chis s tu d iedb ym y别 rt i c let oda 丫alth ongh 、 乞 b l 印 isfa n l o us asan eco n o n ” z e r,inm y a 币 d el try toin q u 灯 ein t o、 龟 b l en、con tri b u t i ons tothe nlixo f s o 幼 01 o gy and e 加n o 而 c 氏 hihi s h 刃 k、 飞 b l ens tu d l 司eco n o n li c li fesuchas“ 印此p l cuo uscon , 山 力 p ti o n 钾 四dso 姐 b u t 加朋 目so m c m e t h 侧 jso f s 0 d ul o gy 明 dt ooks o m e so c i ald elnen.inhi s s tt 日 ysol r . idthe l 纽 魄 曰比3 a fo t o f t 血 ” es, 明d l ook edupai l fil esl can fo 山 ld 公 沁 u t 、 乞 b l en. o n 而s b ase inm y a rt i c lel 曰k 曰a 加ut奴 s y s t 傲 残l d s u 匡 e d as s 出 l d 印几 甲 i cuo uscons切 m p ti o 氏all o f 面s w asw b a t 、 七 b l enal socon c 。 刀 目明ds tu di 喊 的d al l o f this i s m y con c l usi ono f p r ed sors , 5 加 d i es . 从 币 时l b a v e d o n e is j ust p u t fo rw耐 m y 画ni ons inth 比伪 也 记 而。 几 b u t l 抽v e tosa y th atino 油 p t ers 议i brin g fo d h a n ew id 俄 that isth e com p are of 、 殆 b len andmarxw比b 比 a 加ut th erelatio ns o f旧1 91 o nande c o n o n u c .in p r 曰 e c 口 劝 旧 口 , s to d l esl fo undm o stofth eln th o u ght 、 乞 b l . 助dw 比 b ergot th e 。 p posi tecon c 】 usionb . b utth m u ghm y th o ro u ghstud y 1 got the con cl usi ont h atveb 1 。 明d w比b erg o t th e 0 pi 均 si tecon cl usions j ust 玩朋use th eys 枉 日 i eddi fl 免 r ent reli gi o n 歹 。 ups and d i 任 改 ent t i m cs . hfa ctea c h o f th em 回k 曰one s i 山o f the s aj n e thin g and 研 触 b b eral som ent i o n 曰协 七 a i veb l en、con d usi呱 八 刀 da n erfe wy e aj 旧s o r o e p eop 】 e s u n ” n anz edth 云 让 s tu d i esand got m ore c o r n pr eh。 ” i v e 0 p 而ons . f in 日 lyl con c l udedw h atl h a v e done吐 以 t pr ed e 。 跳 治 0 .坛 切 .、 don e,and gi v e an 例目 朋t i ono f w h a t 、 乞 b l enh asd o n e tous. h e isa gr e at户 为 p l e inm y o p i 苗 on. k e y wo r d s : t h o r s t e 加veh l e n 叮s t e m l e i s u rec l a s sc o n s p l c 皿 o u sc o u s u mp 柱 o n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 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脚 确 妹 沐 叼年 月扣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 导教师签 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 名: 他 百 叻 长 解密时 间: 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0年 ( 最长10年,可少于10年) 机密2 0 年 ( 最长2 0 年,可少于2 0 年) ,可少于 10年) ,可少于20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他 而疚 沐 叫年 夕 月3 。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初创于 19 世纪下半叶,到 2 0 世纪5 0 年代成为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一 个学科。 195 6 年,帕森斯 ( talc o ttp ns)与其学生斯梅尔瑟(s m el “ 风 n .j.)合著出 版的 经济与社会 ,标志着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创立.在这部著 作中,作者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把社会定义为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 成的大系统,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经济系统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所 有子系统在维护社会大系统运行过程中都发挥重要功能。斯梅尔瑟随后用同样 的方法研究了英格兰的工业革命,并出版了经济社会学的第一部教科书 经济 社会学 。在其中,斯梅尔瑟指出,经济社会学是 “ 研究社会生活中经济方面和 非经济方面之间的关系,即两者是怎样交叉重叠,怎样相互影响的” ,具体地 说,是 “ 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参考框架、变项 ( 量)和解释模型,研究同稀缺物 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 2 。 事实上,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早在 19世纪下半叶,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 系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其中 有经济学家, 如马克思 ( k ar 】 m ax) 和德国的新历 史学派等, 也有一些社会学家, 如韦伯( marx 研 /e b er) 、 迪尔凯姆( e m i l e d 证kbd m) 和西 美 尔( g eo r g s el ) 等 人。 而 我们在这 里 所要 研究的 凡 勃伦, 作 为21世 纪初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当之无愧地介入了经济社会学的早期研究。而他的成 名作 有闲阶级论就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学的早期代表作。 第二节 生平概要 索尔斯坦。 凡勃伦仃七 。 rs t 幼 n 垅b l en, 18 57一 1 9 2 9), 是一个挪威移民的后代, 斯梅尔瑟. 经济社会学. 方明, 折晓叶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 989 . 2 斯梅尔瑟. 经济社会学. 方明, 折晓叶译. 北京: 华夏出 版社,1 9 89. 51 第一章 绪论 生在威斯康星州,童年时代他生活在明尼苏达的一个大农场。与其他挪威后代 不同,凡勃伦在17岁时考入卡莱顿学院,这是一所有公理会教友创立的教会学 院, 试图在明 尼苏达大草原上制造一个新英格兰上流社会的翻版。凡勃伦在这 里迅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以及他对于一切事情的深思熟虑的批判态度,但是凡 勃伦极其厌恶这里所教授的课程,因为这里所教授大部分是凡勃伦所不屑的高 级学识,他在之后的著作中对于这样一种花费大量时间学习高级学识的教学方 法给与严厉批判, 然而, 也正是在这里, 他受业于美国边际效用学派首领约翰 . 贝 兹 克拉克 ( j o hnb a t escla lt) ,后者对其思想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由于凡勃伦 对所有他应该接受的虔敬行为一概抱玩世不恭的态度,所以他借助辛辣的妙语、 一针见血的讽刺、十分直率的诅咒来捍卫自己,这也成为他一生的写作文风和 生活态度。 大学毕业后凡勃伦又辗转在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研究室求学, 并于1884年在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由于未能获得一个学术职位,他返回到 他父亲的农场,1 8 88 年他与爱伦 罗尔芙结婚并隐居于衣阿华的农场里。在凡 勃伦隐居衣阿华的日 子里,他与妻子以高度的热情关心着横扫中西部的激进的 农民运动的发展,他们一起阅读当时刚刚出版的爱德华 贝拉米 ( e d w 出 月 5 b ell amy ) 的 乌 托邦 社 会主 义著作 回 顾 , 这 本书 对凡 勃伦 产生了 巨 大的 影响 , 认为经济学可以提供解决危机的答案,也正是在这时凡勃伦深深地沉浸于对经 济学正统的和非正统的的研究中 1 8 91 年凡勃伦终于得到了一个研究员的职位受聘于芝加哥 大学经济系,并 成为 政治经济学杂志的编辑。在芝加哥大学的12年任职期间以及随后的时 期,凡勃伦成为那个时期最显眼和受到高度重视的社会和经济批判家。在他的 一系列文章和著作中,他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进行了 冷嘲热讽 似的分析,并 尖锐地批判了古典和新古典的经济观念。在离开芝加哥之后,凡勃伦又在斯坦 福大学、密苏里大学和社会研究新学院找到了工作,但其职称都没有超过助理 教授。可以说凡勃伦一生都处于一个边际性的地位,首先是一个边际性的娜威 移民,然后是一个边际性的学生,边际性的大学教师, 最后是一个边际性的自 由职业者。然而正是这样的边际性地位给了凡勃伦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并使他 第一章 绪论 创立了制度主义学派,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3 凡勃伦一生著述丰富,自1899年第一部著作 有闲阶级论出版后,这也 是他的成名作。他先后出版了 企业论( 1 9 04) 、 工艺的本能( 1 914)、 德 意志帝国和工业革命( 191 7)、 和平性质的考察( 1 9 1 8 ) 、 高等教育在美国 ( 1 9 1 8 ) 、( 普通人和既得利益( 1 9 1 9 ) 、( 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 1 9 1 9 ) 、 工程师和价格制度( 1921)以及 不在所有权和近代企业( 192 3 ) 。 事实上,凡勃伦至少有三个形象 :第一个形象是严肃的不严肃者, 虔敬的 不虔敬者,不讲道德的道德家,他对美国社会虔信的传统所进行的嘲弄式的攻 击使 他置 身 于 社 会批评家的 前 列。 赖特 米尔斯 ( w ri ght m 川 5)在为 凡 勃伦的 有闲阶级论写导论的时候就指出: “ 索尔斯坦 凡勃伦是美国有史以来所造 就的最伟大的批评家。 ” 5 作为一个著名的批评家本身, 米尔斯能给与凡勃伦如此 之高的评价,可见凡勃伦确实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批评家。 第二个形象是经济学家,凡勃伦是制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学说在资 产阶级学界曾经引起热烈的争论,并在20 世纪 2 0年代达到了顶峰,并吸引了 不少信徒。但是无论是凡勃伦,还是其追随者,都未曾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 论体系,凡勃伦的经济学说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的五花八门的大杂烩。直到 2 0世纪 50 年代才有加尔布雷思 ( john k e n n 目 cth g al b m i th ) 等人重振旗鼓, 提出了 所谓的新制度学派。 凡勃伦以 传统的资 产阶级 经济学批判家姿态出现,而新制度学派则是以凯恩斯主义批判家自 居。他们继 承了凡勃伦的观点,强调制度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资本主义制 度和结构的“ 缺陷” ,要求对它进行改革,并提出了他们对社会结构进行改革的 设想。 最后一个形象是社会学家。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的提出否定了古典经济学 纯 “ 经济人,的假设,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融合提供了 基础。在 有闲阶级论 中 他明确指出“ 经济的评价标准或评价准则,也会受到经济以 外的价值标准的 3 关 于 凡 勃 伦的 生 平, 参见 科 瑟的 社 会 学 思 想 名 家 历 史 背 景 和 社 会 背 景 下的 思 想 和 彭学农的 从制度主义经济学看哲学与经济学之互动等书。 4 三个形象的 说法来自 刘易 斯 阿 科瑟. 社会学思想名家 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思 想. 石人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88. 2 85 5砚b l .t . t 七 亡 theoryofth e l 日 s ur e 口ass确 刀 e co n 创 拍 c s tu d y of血ti 怕 ti 咖 . n e w 丫 b rt : t 七 e n ew a m 州can l ih ra 叮of叭 七 d d lit . 侧 泊 花,加 ,1 , 5 3 .6 第一章 绪论 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经济意义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比较重大的那些 非经济利益的显著存在而构成的。 ” 当然凡勃伦的社会学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经 济社会学领域,还包括知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但是与那些一流的社 会学家来说,凡勃伦的社会思想缺少系统的说明,并且他的著作明显是以经济 学思想为主,再加上他那晦涩拗口的文风,要想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凡勃伦的社 会思想比较困难。 因而本文主要以凡勃伦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著作 有闲阶级 论为主,主要对其经济社会学思想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关于经济社会学的一些研究专著和论文,在这方面国内 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学只是我在论文前面一个辅助性的铺垫工 作,为凡勃伦的经济社会学纳入一个时代的背景,并为其中同时代的一些比较 做好铺垫,并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因而在这里就不详细进行罗列了。 而国内关于凡勃伦的研究确是相对较少的,下面我对目前国内对于凡勃伦 研究的文献进行一下梳理: 1 . 3 . 1专著 本文研究的母本是凡勃伦的著作 有闲阶级论 ,有商务印 书馆 1 9 64 年出 版,1 9 97 年重印。这是凡勃伦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在这里,凡勃伦阐述了制 度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运用功能主义的方法研究了消费行为与社会因素的关 系,尤其是上层有闲阶层的炫耀性消费的产生、演变、表现以 及影响。并且谈 到了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这些正是早期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共同 关注的, 也是本文后面进行比 较的基础。 另外,凡勃伦的 企业论是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 在 企业论中他对 当时的资 本主义企业制度以 及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做出深刻的分析。他指出, 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工业体系,而使它活跃起来的主导力量则是企业。机械 操作和所有权制度,是现代企业的两个根本特征,也是支配现代文明的两种决 6索尔斯坦 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 第二版. 蔡受百译, 北京:商务印书 馆,1 9 64.2 12 第一章 绪论 定性力量。机械操作是现代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所有权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 的精神基础. 除了上述凡勃伦的两部专著以外,科瑟在 社会学思想名家历史背景 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一书中将凡勃伦作为一个社会学家来进行论述。这是一 部知识社会学的巨著,他主要从凡勃伦自 身的学说,他的生平以 及学术背景和 社会背景来对凡勃伦作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剖析。 另外有一些关于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著作中也提到了凡勃伦的思想,因 为凡勃伦是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但是往往只有很小的篇幅,毕竟凡勃 伦并没有创立什么宏大理论,他有的可能只是点滴的思想闪烁。如彭学农所著 的 从制度主义经济学看哲学与经济学之互动 。由于本文最后一章涉及到比较 研究,因而不可避免要提到与凡勃伦进行比较的韦伯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 ,韦伯在其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社会的宗教价值观和社会的经济价 值观之间的 “ 亲和性”命题,即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和命定论构成了近代资本 主义的精神的实质,使清教徒拼命工作、积累财富,从而促进了 近代资本主义 的发展。 1 . 3 2研究论文 搜索恒内目 前关于凡勃伦的研究论文,大部分都是关于凡勃伦制度主义经 济学说的研究以及与后来人的比 较,大多经济学色彩较浓。还有相当一部分就 是以炫耀性消费为研究对象,但是大都是结合当代中国社会而言,其中提到凡 勃伦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提出了“ 炫耀性消费”这样一个概念,并没有深入而具 体的研究。 对于本文结构的建构影响较大的是以下几篇研究论文: 首先是关于凡勃伦的经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分析。 之前有学者认为作为制 度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首先从方法论上对经济学进行了更新。他着重分 析了凡勃伦方法论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演进观念和制度分析,并简要说明它们 的学术影响和对我国 经济学建设的意义。 这启示了我在方法论中所提到的后面 两个方面的论述, 但是我用更符合社会学术语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而我在经过 阅读凡勃伦的 有闲阶级论时我觉得其实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社会 7 魏建. 凡勃 伦方 法论 分析. 经济 科学, 2 以 x)( 2):n 。 第一章 绪论 学研究方法的体现是他的那种所谓的“ 价值无涉”的态度和功能主义的分析方 法。凡勃伦可能并不是功能主义的 创始人, 但他在 有闲阶级论中所运用的 功能分析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次是关于经济社会学这样一个选取角度得益于 论凡勃伦的经济社会学 思想 ,文章从制度与经济的关系、消费行为、宗教与经济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凡 勃伦的经济社会学思想进行了阐述与评析。“ 可以说这篇文章的一个架构是比较 成功的,确实抓住了凡勃伦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方面,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这篇文 章并没有对凡勃伦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只停留在表面描述的程度上,也没有 进行比较研究。 再次关于制度和有闲阶级两章的论述得益于张林的 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 论解读以 及乔洪武的 论凡勃伦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前者详细论 述了凡勃伦关于制度的分析以及其与新制度主义之间的区别,后者则对有闲阶 级的道德特性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就凡勃伦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批判指出了 它的当代意义。 这些相关文献都构成了本文比较研究的来源。 第四节 研究意义 就我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而言,目前国内对于凡勃伦的评述类的专著还没有 出现,相关的论文也主要集中在他的经济学思想上,而对于他的社会学思想的 探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而且往往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深入而详细的研究。而 凡勃伦的著作译成中文的也就是他的 有闲阶级论 、 企业论 。 但是同时我发现,虽然凡勃伦并没有创立宏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但是他 对于社会的敏锐观察所提出的一些创新思想在他后来的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 理论的发展,直至今日 仍旧 对我们产生警示和影响。凡勃伦并不像社会学中的 韦伯, 而更像社会学中的蒙田( m o n ta i gne ) . 他对于制度的分析, 对于宗教与 经济关系的剖析, 对于消费功能特别是潜功能的分析以及他所提出的著名的“ 炫 翎祥才. 论凡勃伦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华中 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03( 4 ) : 41 刘易斯 阿 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 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石人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88 .3 34 第一章 绪论 耀性消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从有财不外露到极尽奢华地进行财富炫耀,新中国的富人在穷人 仇富的目 光中 走过了 不平常的十几个年头。如今,中国的 游客在海外的平均消 费水平已 经居全球第一, 奢侈炫耀之风也从国内带到了国 外,引起了 全球嘱目 。 据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预计,到2 0 巧年,中国奢侈 品消费将占全球总量的 2 9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国际营销界普遍认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因 为中国炫耀性消费己成为许多富人展示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这个时候让我们回到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美国,看看凡勃伦对于美国上 层社会极尽奢侈生活的批判和揭露,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尤 其是在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在我们高呼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样一种 审视和反省更是尤为必要。 因而利用凡勃伦自身的著作,对于他的经济社会学思想进行研究,这种对 于第一手文本的阅读、论述和比较,可以说是有其研究价值和意义的。 第五节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比 较法两种方法对凡勃伦的社会学思想进行考察。 其中文献法除了第一手资料 有闲阶级论以外,还有国内相关的研究论 文和一些外文资料。 对于 有闲阶级论 ,除了阅读中译本以外,为了 解决翻译 过程中所造成的一些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译者的主观因素,我还阅 读了英文版的 有闲阶级论 ,试图更好的理解凡勃伦的思想。 而比较法是本文研究的特点之一,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除了专辟一章来 对凡勃伦和韦伯进行比较外,在本文的具体论述中还涉及到了凡勃伦和其他一 些学者观点的异同。 当然在比较中,并不苛求双方学术观点的对错,而是结合各自 所处的时代 背景和社会问题给与一个公正的比较,从而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学者的思想。 10林叙. 炫趣性消费消费 掉什么?.学习月刊, 2 以 拓(3) : 45 第二章 凡勃伦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前提 第二章 凡勃伦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前提 第一节 研究方法 2 . 1 . 1所谓的 “ 价值无涉” “ 价值无涉”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学者在进行研究中所遵循 的一个重要原则。凡勃伦在 有闲阶级一书中多次强调他的论述并不带有任 何感情色彩,并没有贬低或批评任何个人或行为。 如关于 “ 歧视性对比”这样一个短语的运用,凡勃伦认为 “ 这里已经无须 说明,当使用 歧视性这个字眼时,对于用这个字眼来形容的任何现象,其 间并没有加以抑扬、褒贬的意思,对这类现象既不想有所吹嘘,也无惋借之意。 这一个字眼这里是在学术意义上加以使用的,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对比, 这种对比的目的是在于按照人们在审美观念上或道德观念上的相对价值来分等 分级,从而确定他们自己所设想的或别人所设想的相对的他们在心理上的自得 程度。歧视性对比是对人们价值的一种评价方式。 ” 另外,当使用 “ 明显浪费”或 “ 好战” 、“ 徽汉”这样平常在我们看来明显 带有贬义色彩的字样时,凡勃伦也一再强调 “ 由于文字表达上的关系,关于这 里所讨论的一些素性、习性和生活表现,在字里行间无法避免一种不以为然的 语气。 但是对于这里所提到的种种方面的人类性格或生活过程的任何一面,并 没有加以谴责或加以表扬的任何企图。 ”2 尽管如此,由于凡勃伦的语言犀利,并且颇具有讽刺意味,后来的读者并 没有注意到凡勃伦在文中反复强调的这点。凡勃伦的 有闲阶级论一出版, 就引起了 轩然大波,富人们都感觉到被解剖了似的,再没有一个富人能够自由 挥霍浪费而不遭社会讽刺,凡勃伦本人也博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不过这种声 誉是以 批评家而不是以经济学家著称的。也正是如此,凡勃伦的学术研究被更 索尔斯坦 索尔斯坦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第二版.蔡受百 译. 北京: 商务印书 馆,1 9 翻. 28一 , 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 第二版. 蔡受百译. 北京:商务印书 馆,19 研.1 91 第二章 凡勃伦经济社会学的 研究方法和理论前提 多的当成了讽刺性的评论,他的语言也被赋予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他自己所 号称的 “ 价值无涉”相去甚远。 2 . 1 .2功能分析的方法 凡勃伦当然算不上是一个功能主义者,但是在 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凡 勃伦对许多社会行为进行了功能探讨。他不仅关注行为或食物的显功能,更致 力于探求它们的潜功能。就像凡勃伦在对有闲阶级不断追求服装上的奢华这一 点的探讨上,说 “ 高雅的服装之所以能适应高雅的目的,不只是由于其代价高 昂,还由于它是有闲的标志:它不但表明穿的人有力从事于较高度的消费,而 且表明他是单管消费、不管生产的。 ”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服装不仅具有显 功能一一保暖,更重要的是它所具有的潜功能一一兹耀的功能。 除此以 外, 凡勃伦也注意到了反功能。 在对制度的论述中, 凡勃伦认为“ 制 度是以往过程的产物,同过去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同现在的要求绝不会完全一 致” ,刁 因而,凡勃伦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制度就扮演了一个阻碍的作用。 像上述对于功能的探讨, 在凡勃伦的著作中, 到处可见。 当罗伯特。 金。 默 顿 ( m erto n , r ob峨 k in g ) 系统阐 述 潜在功能 和 外显功能的 概念时 他吸 取了 凡勃 伦以及以前许多理论家的思想。默顿指出,凡勃伦在洞察社会生活的自相矛盾、 令人啼笑皆非及具有讽刺意义的方面的天赋促使他注重潜在功能。” 2 . 1 . 3社会变迁理论 ( 进化论) 凡勃伦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批判了传统经济学,认为传统经济学并 没有提出一个关于过程和发展关系的理论。他认为,经济学应是一门演进的科 学, 经济学应该研究社会变化过程及其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应该是进化的科学。 他所谓的进化论并不是如斯宾塞所言的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而更接近于达 尔文的一般进化论。他所理解的进化的经济学 “ 必须是由于经济利益所决定的 文化成长过程的理论,必须是关于进化过程本身所表述的经济制度的累积变迁 13索尔斯坦 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 第二版. “索尔斯坦 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 第二版. ”罗 伯特 金 默顿. 杜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2 仪场。1 6 3 一 1 64 蔡受百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 9 翻 . 1 2 5 1 9 64 . 1 4 0 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第二章 凡勃伦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前提 序列的理论” 。 6 这里,经济学所要关注的累积变迁过程是一个没有确定目 标, 没有确定因果关系得一个不稳定的过程, 这一点不同于马克思等其他学者认为 社会必然朝着一个进化的方向前进。凡勃伦认为正统经济学具有明显的目的论 特征,缺乏对过程的研究,从而使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根本不能解释因果间 突发的、不稳定的关系。进化的经济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强调的是 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和决定。正是这样一种整体和演进的观点,使凡勃 伦不同于正统的经济学家而名列社会学家之列。 第二节 理论前提 凡勃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独特的人性假定基础上的。人是社会进 化和进步的主体,人的行为受到人性本身以及社会环境的双重决定,前者是先 天的,后者是后天形成的,要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整 个社会进化的过程,人性是关键问题,凡勃伦认为人性有六种表现,其中最本 质的 是 作业本 能( 也 称劳 作本能) ( 加 以 加 ct ofw o 止 功 孙 招 抽 p ) 、 随意的 好奇 心“ dl e cun os ity) 和父 母本能( p 别 rc ” t b ent) 这三 种建设 性的 本能. 人的 作业本能 是 指人 所追求的是 “ 实现某种具体的、客观的、非个人的目的” ,作业本能在个人身上 表现为 “ 他所好的是有效果的工作,所恶的是不切实际的努力。他所推动的是 事物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鄙视的是不切实际、浪费和无能” 。. , 作业本能是推动 技术进步的主要本能。随意的好奇心指的是在满足了生活必需之后,人所表现 出来的剩余的精力,表现为渴望去发现未知的事物,而这种渴望与物质利益和 效用目 标无关。在对技术进步的促进因素里,随意的好奇心可以视为作业本能 的补充。父母本能也是关心他人的本性,它在技术进步中起到增强作业本能的 作用。这三个人性假定决定了凡勃伦的理论体系与单一人性假定的正统经济学 存在明显的差异,也是构成他的经济社会学理论的前提。 张林.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解读. 经济学家, 2 003(3) :1 05 张林.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解读.经济学家, 2 003(3) : 1 05 l6l7 第三章 社会制度分析 第三章 杜会制度分析 8 凡勃伦的 有闲阶级论一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可见 “ 制 度”这样一个概念贯穿凡勃伦研究的始末。 制度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的研究范畴。社会学理论是沿着两条基本脉络即 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宏观社会学和研究个人之间的互动的微观社会学发 展下来的。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经济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范式来研究经济问 题的一门学科,因此,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是其研究内容之一。制度主义 经济社会学一直将凡勃伦的制度主义看作经济学和社会学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 标志。不过,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制度和凡勃伦的制度概念有很大区别。前者 的含义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 法律等各个方面,是一整套支 配人们行为的规范。凡勃伦的制度主要指思想习惯和精神态度,是从职能主义 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的。” 第一节 制度的定义和性质 凡勃伦以十九世纪末在美国产生的新心理学为基础,创立了所谓 “ 制度” 经济学说。他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人类生活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 在他看来, 制度是由 思想和习惯形成的,而思想和习惯又是从人类本能产生的, 所以制度归根结底是受本能支配的。 他认为,本能树立了 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 推动了 人类为达到这种目的而作的努力,理智则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法。 个人和社会的行动都是受本能支配和指导的。这些行动逐渐形成思想和习惯, 进而形成制度。制度产生之后,就对人类的活动发生约束力,本能所产生的目 的就在已 经形成的制度中得到实现.因而,凡勃伦给制度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 “ 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 而生活方式所由以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通行的制度的综 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 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 : 这一 章主 要借鉴了张林的 凡勃伦的 制度变迁理论解读一文的大致框架和内 容。 翩祥 才. 论凡勃伦的 经济社会学思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03( 4): 42 第三章 社会制度分析 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如果就其一般特征来说,则这种精神态度或生活理论说 到底,可以归纳为性格上的一种流行态度. ” 制度 “ 是以往过程的产物,同过去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同现在的要求绝不 会完全一致” 。 2 , 因此, 无论制度如何变化, 它总是滞后于现实的要求. 而且, “ 人 们对于现有的思想习惯,除非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不得不改变,一般总是想要 无限期地坚持下去。因此遗留下来的这些制度,这些思想习惯、精神面貌、观 点、特征以及其他等等,其本身就是一个保守因素” 。 刀 这样,制度就成为一种 永远的阻力,社会进步也就是不断突破这些阻力的过程。 第二节 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凡勃伦认为,制度既然是一种思维习惯,就必然是来自 过去的事实,因此 制度是历史积累的产物。要理解现在的制度的功能,就必须从历史中去寻找它 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凡勃伦的重点并不在于描述制度发生作用的细节。在他看 来,了 解现存制度的形成史,也就了解了它在当代的作用和这些作用的表现方 式。因而凡勃伦在一开始就探讨了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思维习惯 ( 制度) 源于人类的本能, 财产的私人占有等资本主义的思维习 惯源于人类的破坏性本能,尤其是其中的竞赛倾向.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作业 本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但当剩余产品出现后,作业本能渐渐表现为竞赛的倾 向。在这种倾向的驱使下,对物质的占有产生了身份的差别,身份的攀比又进 一步推动着占有。身份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金钱,于是, “ 希图有所成就的倾向 一 一作业 ( 劳作)本能就逐渐发展成为在金钱成就上胜过别人的努力” 。(28) 在显示身份、互相攀比的过程中,形成了 诸如 “ 所有物不可侵犯”之类的道德 观念或制度。社会支配阶级的观念和习俗在阶级内部不断得到强化,同时也不 断向其他阶级渗透,甚至强迫其他阶级接受,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了支配性的思 维习惯。 凡勃伦对制度起源和发展的分析集中体现在对 “ 有闲阶级”的剖析上。有 20索尔 斯坦 凡勃 伦. 有闲 阶 级论. 第二版. 蔡 受百 译. 北 京: 商务印 书 馆, 1 9 64.1 3 9 21索 尔 斯坦 凡勃伦. 有闲 阶级论. 第二 版. 蔡受百 译. 北 京: 商务印 书 馆, 1 9 64.1 39 刀索尔 斯坦 凡勃 伦. 有闲 阶级论. 第二版. 蔡 受百 译. 北京: 商务印 书 馆, 19 64.1 40 第三章 社会制度分析 闲阶级制度的 特征是 “ 炫耀性消费” ( 或炫耀性浪费)原则, “ 作为一个原则,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二个消极性而不是积极性的定律。它是一个制约性的 而不是开创性的原则。这个定律得作用是在于保存它所认为适当的事物气 凡勃伦应用心理学来解释制度的由 来,又用庸俗进化论来说明制度的发展 和演变。按照他的看法,制度既然是思想和习惯长期积累的产物,它就不可能 进行根本的改变。凡勃伦认为,生物界的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的规律同样适用 于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过程也就是人类的思想和习惯的自 然淘汰过程,或人 类应付外界环境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人类在社会中的生活,正同别的生物的生 活一样,是生存的竞争,因此是一种淘汰适应的过程:而社会结构的演进,确 是制度上的一个自 然淘汰的过程。关于人类制度和人类性格的一些已有的与正 在取得的进步,可以概括地认为是出于最能适应的一些思想习惯的自 然淘汰, 是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这种环境是随社会的发展,随人类赖以生存 的制度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变化的。 ” 24 第三节 制度的变迁 在研究制度的发展过程时,凡勃伦又把两类制度作为研究的中心,一是财 产所有权或金钱关系的制度;一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的工具供给。 前者出自 人类的虚荣本能,后者出自 人类的工作本能,它们都是广泛存在的社 会习惯。他对近代经济生活的分析中贯穿着对这两类制度的分析,从庸俗进化 论出发,他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一、野蛮时代;二、未开化时代;三、 手工业时代:四、 机器方法时代。他详细论述了在这四个时代变迁的过程中, 上述两类制度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制度的变迁是技术的 推动和利益集团的对抗。 一种思维习惯或制度中的既得利益集团是最保守的因素。随时代的变化, 利益集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人类文明的“ 掠夺阶段,的利益集团是王公贵族、 武士和僧侣、教士:手工业时代的利益集团是商人;现代机器工业社会的利益 索尔斯坦 索尔斯坦 凡勃伦.有闲 阶级论.第二版.蔡受百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 64.1 21 凡勃伦. 有闲 阶级论.第二版.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64.1 38 刀别 第三章 社会制度分析 , 集团是 “ 缺位所有者”( 曲“ 泊 t eeo wners)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事不生产的 “ 金 钱的”职业, 执行着仪式性的职能, 也就是维护和强化现存制度。与之相对, 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受制度的约束最大的群体, 他们的共同特点 是从事 “ 工业的”职业,执行工具性的职能,作业本能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明 显。制度变迁就是当环境发生了 变化,人们对外来的压力做出反应这样一个刺 激一反应过程,制度调整的主力就是前述后一集团。这是因为环境改变的原因 主要是技术条件的改变,作业本能表现得最为强烈的那个集团突破现有制度约 束的要求最强烈。这样,凡勃伦的制度变迁过程就是在技术条件发生变化的情 况下,作业本能表现得最明显,受现有思维习惯影响最小的集团克服现存制度 的阻力,推动进一步的技术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变化的环境又会产生 与之相适应的思维习惯,从而又形成新的阻力。因此,克服制度阻力的活动就 永远不会停止,社会也因此而不断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没有明确的目 标。 在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变迁问题时乃 , 凡勃伦将经济社会的变迁视为技术制度 和私有财产制度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将在所有者、工业大亨、金融家、投资银 行家、企业家归于礼仪制度的一部分,而技术员、工程师、某些工人则被归为 技术制度的一部分。企业家所感兴趣的是保持尽可能高的总利润,为实现这一 目 标,他们通过垄断的方式限制产量,而技术员、工程师以 及与机器进程联系 密切的工人却拥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目 标是鼓励、设计生产工艺以使真实产 量最大化。工业专家对企业家的企业式的管理缺失进行批判,以使其重新安排 生产体系。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包括对 “ 机器利用” 和 “ 企业经营” 矛盾的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趋势的分析。 “ 机器利用” 和 “ 企业经营”实际上 是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演进到资本主义时代的表现形式。 “ 机器利用” 和“ 企 业经营”的矛盾实际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缺陷的根源与基础。而解决这一矛 盾的方案是要以 “ 技术工人委员会”代替 “ 企业经营”的统治,这就是凡勃伦 提出的著名的“ 技术统治论斤 。这样一种提法与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替代资产阶 级统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真正实现起来却要困难的多。因为所有权并不 方志国. 凡勃伦与马克思制度经济学思想比较. 科技 情报开发与 经济, 2 005 , vol . 15( n) : 第三章 社会制度分析 在技术人员手中,因而不通过暴力革命很难实现这样一种转变,这也是马克思 理论的高明之处。 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环境改变的过程,这一变迁的结果并不是公平的。凡 勃伦认为,当 人们以新的方式来适应环境后,生活手段就要重新分配, “ 这一重 新分配的结果并不是整个集体的一次均等变化” 气 这里就出现了 一个衡量制度 变迁 “ 好”与 “ 坏”的问题。凡勃伦的衡量标准是 “ 生活的便利程度” 27 ,也就 是延续和改善人类的生命过程。只要提高了 共同体整体的生活便利程度,就是 进步的制度变迁。 第四节 经济与制度 凡勃伦认为经济和制度是相互作用的,首先,经济的发展受人的心理、思 想习惯、 历史、 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 特别是思想习惯, 也即他所说的“ 制 度” ,决定着对生产劳动和营利行为的不同态度,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 式。而且这个制度是积习而成的,不断演进的,它无所不在地将经济牢牢嵌入 社会结构之中。因而,总的来说,制度对经济的发展主要起的是阻碍作用,社 会经济就是在不断破除旧的制度中而获得发展和进步的。其次,经济对社会也 有影响, “ 足以使任何现代工业社会进行制度上的调整的那些力量,主要是经济 的力量,或者说的再明确些,这些力量所表现的形式是金钱的压力” 。邓 如工业 技术的改变迫使人们概念思想习惯以适应这一变化。 第五节 总结 凡勃伦的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线索可作如下概括:他寻找人类行为的一种 支配因素,这就是思维习惯或制度;传统的思维习惯源于人的本能;本能同时 又推动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改变了环境,从而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思维习 惯相冲突,因此产生了变革现存制度的要求;变化后的思维习惯或制度同样是 424243 2 6索尔斯坦 凡勃伦. 有闲 阶级论. 第二版.蔡受百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 7索尔斯坦 凡勃伦. 有闲 阶级论. 第二版.蔡受百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 8索尔斯坦 凡勃伦. 有闲阶级论. 第二版.蔡受百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 9 64 。 1 9 m . 1 9 64 . 第三章 社会制度分析 过去经验的产物,而新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中,制度就始终是技术进步的阻力。 , 社会进步就在这个对制度阻力的不断克服中持续地发生,没有终点,表现出 进 化的特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技术是第一推动力:作业本能表现最明显的集 团是制度变迁的发动者,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是制度变迁的主要阻碍者; 制度变迁的衡量标准是是否提高集体的 “ 生活便利程度气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凡勃伦的制度分析着眼于人的心理、本能方面,不 免有 “ 唯心主义,之嫌,但是凡勃伦对制度的这种认识,比起强调制度的外在 表现, 各种组织结构、规则程序来,更强调内在于制度的支配制度运行的思维 方式,这就使人们对制度的认识更深入一层,尤其是对看似相同的制度 ( 如具 有相同组织结构的制度)为何有不同的效果,提供了有力而深刻的解释。联想 到我们今天对国外一些制度的移植效果,使我们不得不感叹凡勃伦思想的深刻 和精辟。 第四章 关于有闲阶级的论述 第四章 关于有闲阶级的论述 凡勃伦的 有闲阶级论一书开头就阐明本书的“ 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 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 .29 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中,他对 有闲阶级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 深入的道德批判。 凡勃伦明确界定: “ 这里使用 有闲这个字眼,指的并不是懒惰或清静无 为 。这里所指的是非生产性地消费时间.所以要在不生产的情况下消耗时间, 是由于:( 1) 人们认为生产工作是不值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思政体卫艺工作计划总结模版
- 园林公务员测试题及答案
- 物业服务安全生产培训
- 银行社招面试题目及答案
- 学生计算机测试题及答案
- 生物制药冻干机真空泵油租赁与设备节能降耗服务协议
- 新公务员法试题库及答案
- 留守儿童监护抚养责任与生活费用管理协议
- 司法鉴定机构股权联合经营投资合同
- 2024年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真题
-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神话寓言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管理股协议书范本
- 《医疗机构节能减排教育》课件
-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6章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学习资料
- GA/T 751-2024公安视频图像屏幕显示信息叠加规范
-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英语试卷
- 能源消耗预测模型-第1篇-全面剖析
- 江苏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国企招标采购的合规性风险防控体系构建
-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课件全套 吕争 模块1-7 初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社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