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及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网球运动自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又因中国女子网球队在2004年雅典 奥运会上首获女双金牌, 在2007年网球 “大满贯” 赛事中两度夺魁, 以及网球项目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优良表现,使得国人对网球的发展充满期待。我省曾为国家网球队输 送过多名优秀运动员,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双打金牌的选手李婷就是来自湖北,现国内 wta世界排名10位的运动员也是来自我省的李娜。因此,对我省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 水平进行诊断并提出发展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特尔菲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 对 我省女子网球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发现:从湖北省历届全运会网球比赛的成绩和 湖北队队员入选国家队的人次等方面分析来看,我省网球整体水平在全国属于强队行 列,可是这种优势正在被各种因素削弱。在此基础上,创新地针对我省女子网球构建了 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诊断评价指标体系。找出了我省女子网球存在的问题,为我省女子 网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我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现状我省女子网球运动员与国家运动员存在的差 距等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完善女子网球运动员培养机制,加强女子网球教练员队伍 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拓宽发展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重视科技攻关,提高对抗能力; 进一步完善湖北省网球竞赛体系,推进网球职业化进程等具体发展对策,为我省女子网 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对策 ii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since entering china ,tennis has gotten great development.besides, due to the chinese womens tennis team receiving its first womens doubles gold medal in athens olympic games in 2004 ,winning first prizes twice in tennis grand slam events in 2007, as well as their good performance in tennis project during beijing olympic games , chinese people lay full expect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nnis. hubei province has sent many outstanding athletes to our national tennis team ,including li ting, who has won the womens doubles gold medal in athens olympic games of 2004 ,as well as li na,who ranks among world top tenwta. therefore,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evaluating the competitive level of womens tennis players in our province, and putting forwar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omens tennis in our province by the help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study, field observeing, delphi metho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s well as logical analyzing.survey found out that: judging from our players performance in tennis tournament in the previous national games, the number of selected players for the national team ,and other factors,we can see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tennis in our province is relatively high in our country , while this advantage is being weaken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has creatively formed a diagnost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womens tenni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omens tennis gamesin our province,as well as pointed out its problems ,laying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level of our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our women tennis players and national women tennis players,this paper has also proposed the training mechanisms to help womens tennis players develop their skills, and to strengthen the growing of womens tennis coach team, enhancing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expand the development channels, solving funding problem; emphasizing tackleing hard-nut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combat capability; further completing tennis competition system in hubei province to push forward the professional process oftennis as well as other specific development iii measures,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tennis . keywords:keywords:keywords:keywords: womens tennis; competitive level; diagnosis; countermeasures 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 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第一章前言 1 第一章 前 言 因中国女子网球队在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首获女双金牌, 又在 07 年网球 “大满贯” 赛事中两度夺魁,以及网球项目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优良表现。使得国人对网球 的发展充满期待。我省曾为国家网球队输送过多名优秀运动员,获得雅典奥运会女子双 打金牌的选手李婷就是来自湖北,现国内 wta 世界排名 19 位的运动员也是来自我省的 李娜,且她俩还是我国 6 名北京奥运会选手中的主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我 省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进行研究, 对我国女子网球的竞技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意 义。根据文献资料的调查显示,目前对网球竞技水平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对我省网球 竞技水平现状探讨的研究也较为少见,这种现状显然与我省在该项目上的发展不相适 应,长此以往必将会阻碍我省网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因此加大对我省女子网球运动的补 救性研究是急需开展的一个重要项目。 从湖北省历届全运会网球比赛的成绩和湖北队队员入选国家队的人次等方面来看, 我省网球整体水平在全国仍属强队行列,可是这种优势正在被各种因素削弱。例如: 九 运会上我省在网球项目上获得 5 块金牌,而十运会上仅获得 2 块金牌。在女子项目上, 九运会获金牌 3.5 块,而十运会上只获金牌 1.5 块,这足以证明我省网球项目的优势地 位正逐渐被削弱,且在女子项目上尤为明显(见表 1)。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我省女子 网球竞技水平的下降,是我省网球决策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 1近三届全运会上湖北省网球项目获奖情况一览表 时间排名奖牌总数网球项目金牌女子项目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 13 位 第 10 位 第 21 位 金 12.5银 10.5铜 9.0 金 12.5银 6.5铜11 金 7银 4.5铜 8 (女子团体进入前 4 强) 男团女团女单女双混双 女团混双 - 3.5 1.5 第二章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女子网球运动在我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在竞 技水平方面研究则更为缺乏。本文针对湖北省女子网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在 此基础之上构建了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利用构建的指标 体系对湖北省女子网球队进行诊断,找出其与国家队队员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并提出合 理化的发展对策,为我省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不论从国家网球运动的发展角度,还是从局部地区网球发展的视角,围绕湖北女子 网球竞技水平开展科学的研究,宏观上可以为我国网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中观上 为我省女子网球运动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微观上可以对网球项目运动规律的认识提供一 些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我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推动我省网球事业的发展, 并 为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章文献综述 5 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 国内外有关世界网球发展现状和网球竞技水平的研究并 不多见。我们梳理了自 2000 年以来,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涉及到网球的相关论文 4449 篇,其中关于网球训练的只有 70 篇,而关于网球竞技水平诊断的相关研究则没有见到。 再通过查阅 wiley interscience 全文期刊和 ebscohost 全文数据库, 查阅到的相关国外文 献资料仅有 3 篇。现将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 3.1 关于网球科研现状的研究综述 赖炳森通过对国内 39 种体育专业期刊发表的网球科研论文 118 篇、 网球硕士论文 4 篇,以及专著 6 部等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关网球运动的科研成果数量偏少,且质量不 高,特别是在学校网球运动发展和短式网球推广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蒋伟浩通过文献 法、数理统计法,对近十年来我国网球运动科研成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涉及网球运动的 学科有运动医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及社会学等, 这些学科地渗入对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表明我国的网球科 研已经与多学科有了交叉,为提升网球科研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陶权等人对我国 19972006 年近 35 种体育类专业期刊发表的网球论文研究后认为: 10 年来发表的论文 数量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方法较陈旧,研究内容的范围较窄,研究成果的质量虽 不断提高,但高质量文章总体数量偏少。 3.2 关于我国网球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综述 对我国网球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高校网球开展的这一块上。 如, “山 西省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 (段兆义,2008) 、 “湖北省高校网球发展现状及对 策研究” (王海明, 2007) 、 “安徽省高校网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守东, 2007) 、 “哈 尔滨市网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守东,2007) 、 “福建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 和对策” (李云鹏,2007) 、 “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罗舰, 2006) 、 “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季敦山,2006) 。以上学者均从不同角度, 对各省市高校开展网球运动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我国高校网球运 动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另外,在对我国竞技网球开展的现状和对策的研究中,陶志翔等人运用走访调研、 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以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人口、国际运动成绩作为切入点,从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管理 体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中国竞技网 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中国高级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阐述了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为发展对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王学华通过对目前 世界网球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认为:技术的发展从防御转向进攻;采用积极、主动、 快 速进攻的技术,并充分利用发球的进攻威力,加强前三板进攻的力量,出奇制胜。同时 他还认为:我国网球选手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表现在进攻意识不强、发球与接发 球技术差、打法单调、掌握技术不全面等。王学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我国网球发展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点和启示,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就如何 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办法和策略。 3.3 有关网球运动规律和发展策略的研究综述 网球运动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项目,它的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受到了更为 广泛的关注。国内方面,如黄郡的“中国近代网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回顾” 、王福章的“我 国网球风格的发展变化”等文章,对我国网球发展历程及风格变化进行了不同的探讨。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网球作 为集休闲、健身、产业等多种价值功能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 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不合理资源配置的影响, 形成了广大民众对网球运动日益增 长的需求与网球器材、场地、管理及运作机制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于是不少学者从社 会学的角度研究网球运动,研究社会的变迁与网球运动的价值体现等,如黄平“关于中 国职业网球俱乐部的研究”和谭沃杰“关于影响中国网球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的研究” 中均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在我国体育界首次采用“博弈”一词来抽象体育竞争体系的,是出自中国优势竞 技项目制胜规律一书(谢亚龙、王汝英等,1992) ,其通过“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国 优势竞技项目竞争制胜的体系;之后, 体育博弈论 (李益群、谢亚龙,2001)在此基 础上对体育博弈现象进行了理论化和体系化的研究。借鉴这些基本理论,对网球项目的 决策,即项目发展战略目标、方针、政策、策略、途径、手段等制定与抉择的研究, 是 属于比网球技术、战术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王学华“我国网球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及 其发展对策” 、谭沃洁“影响中国网球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史为临“我国青少年网球 运动员与国外同龄选手的差距”的研究,以及孙卫星、吴从斌针对国家队“内在实力” 第三章文献综述 7 评估的研究等。 3.4 关于网球竞技水平的研究综述 陈正等 “世界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及我国网球女双发展对策” 一文中, 运用文献资料、 现场和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阐明了现代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并对照世界优秀网球 女双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 研究探寻目前我国网球女子双打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 要差距和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我国网球女子双打训练策略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 议:遵循网球双打制胜规律,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树立“发球是进攻的开始,接发球也 是进攻的开始”的网球竞技新理念;精心设计几套对付各类打法选手的发球抢攻战术和 接发球抢攻战术;在训练中着重解决技战术有机结合的问题,处理好技术与战术的关系 等。这方面的研究虽已对网球的竞技水平研究有所涉及,但是他们研究的侧重点是在技 战术方面,还没有就如何诊断竞技水平进行研究。 3.5 关于网球制胜规律与竞技能力的研究综述 田园、刘青从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高峰为出发点,对中国女 子网球取得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认为中国网球要走向世界必须走一条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想融合的道路,要紧扣网球项目特点,寻找制胜规律;同时他们 还认为中国女网虽有突破,但并不表明有质的飞跃,还存在职业化水平不高、后备力量 不足、教练员数量偏少等问题。为此,要以双打突破为契机,逐渐把战略重点从双打转 移至单打上来等,以促进中国网球整体水平的提高。孟凡甫,杨麟在“对竞技网球本质 及其制胜规律的再认识”中认为,竞技网球制胜有五个方面的规律:基本功决定水平层 次;得分技术特点突出决定比赛的冲击力;心理因素决定对比赛的控制力;耐力、注意 力、自信心、决定对胜负的控制力以及综合素质决定水平高低。 刘青、岳海鹏等通过观察和调查法,利用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几项技术的得分或失 分统计,对我国女子双打在法网上的技战术、竞技能力、打法进行了分析,得出双打的 特点是以双上为主;注重前 4 拍的进攻和战术配合;击球落点、线路多变,连续进攻能 力强等。宣海洋,王福章等在第八届全运会网球决赛调研报告中指出,我国青年运动员 战术变化不完善、跟着别人走、运用战术的意识差是最主要的弊端。 hughes.m.d.和 tillin.p.对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优秀女子运动员攻击战术进行的分析 中,将进攻比差定义为制胜的数量少于失误的数量,作为全部对拉数量的百分比。研究 目的是建立起分析临界点和进攻比差的系统, 并检验进攻或防守模式在比赛不同阶段是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否成功。其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优秀运动员分别在开始和结束显示较多的进攻 战术;第二,当比赛进行顺利时进攻性较强;第三,在比赛进行到一局或一盘的关键比 分时运动员会采用特定的战术。 3.6 关于网球战略研究的综述 joan d. johnson 等人总结的网球战术原则及美国网球协会教练员编写的 “网球战术” 中提到的网球比赛模式的原则,为确立诊断网球竞技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奥运会允许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参赛, 中国开始了对高水平职业网球的接触和认 识,并对中国网球职业化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中国网球协会提出了“抓重点、抓尖 子、抓精品”的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的运动员培养方式。进入 21 世纪前后,为了顺应国际网球职业化发展的需要,中国网球协会组织专家、学者对新 时期中国网球项目发展战略目标、方针、政策、策略、途径、手段等进行了研究,制定 了网球项目奥运增光计划和网球项目奥运增光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提出了在战 略上“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口” ,在训练中突出抓好“快、狠、准、变” , 以 “快和准”为核心,并强化“体能和战术意识”实施网球项目突破的指导思想。2004 年雅典奥运会的突破以及取得一系列成绩之后,一些专家开始思考我国网球管理体制、 训练观念上的一些问题,如傅众“对我国网球若干训练观念的探讨” ,提出了关于技战 术、心理和身体全面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旨在掀起网球训练理论研究热潮, 加 快研究步伐,推动我国网球运动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以上学者的研究为女子网球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但综观目 前的研究现状,还没有学者针对湖北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实际情况,对其竞技水平的诊 断进行系统的研究。本课题试图从这个相对薄弱的研究环节上入手,对我国网球项目、 特别是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 对湖北省女子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进行实时有效地科学诊断和训练, 对提高其竞技 成绩,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9 第四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湖北省女子网球队 4.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根据课题需要,查阅有关网球 训练和网球教学等方面专著数篇,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有关网球的 相关文献共 40 多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观察法:运用录像资料等手段,观察统计了近 3 年来澳网、温网、美网等国际 赛事的近 20 场比赛(见表 1-1)。 表 1-1 本研究观摩的近 3 年女子网球项目部分比赛统计表 观摩形式时间单打双打 比赛级别双方队员比赛级别双方队员 录像资料2004 年雅典奥运会郑洁;杉山爱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马丁内斯/帕斯奎尔 2008 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郑洁;伊万诺维奇美国网球公开赛a-拉德万斯卡/u-拉德万斯卡; 郑洁/晏紫 2009 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郑洁;阿扎伦卡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郑洁/晏紫;基里连科/佩内塔 (3) 特尔菲法 特尔菲法是一个使专家团的各个成员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 对某一项指标的重要程 度达成一致看法的方法。在指标体系的研究中,选择一个合格的专家群体,然后通过特 尔菲法进行指标遴选,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相对客观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好方法。 为确立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诊断标准,本研究聘请了湖北省网管中心有关领 导、网球教练员、网球专业教师等方面的 10 名专家作为专家团,共对专家团进行了两 轮问卷调查。在第一轮问卷调查中,专家对指标体系中的第一、二层指标基本认可, 对 第三层水平指数层的 64 个操作性指标进行了选择,经过统计比较,有 59 个指标进入了 第二轮。在第二轮问卷调查中,以 8 个以上的专家认为重要作为选择标准,确定了本研 究第三层水平指数层的操作性指标共计 52 个。 (4) 数理统计法:对中外选手参加的 20 场共计 47 盘双打比赛和 12 场共计 30 盘单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0 打比赛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对所得数据运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5) 逻辑分析法:在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学、运动训练学、教育 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回收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推理,力求本研究的 过程和结果更加科学、严谨。并结合其它体育竞技项目评价的实践,采用归纳、演绎、 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项初选的指标逐一论证并进行筛选,初步确定湖北省女子网球 竞技水平的诊断指标。 第五章结果与分析 11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5.1 湖北省女子网球运动的现状 从湖北省历届全运会网球比赛的成绩和湖北队队员入选国家队的人次等方面分析 来看,我省网球整体水平在全国属于强队行列,可是这种优势正在被各种因素削弱。 第 十届全运会网球项目上总金牌数由九运会的 5 块下降到 2 块; 女子项目更是从包揽全部 金牌下降到仅得到 1.5 块的地步。表 3-1、表 3-2 和表 3-3 表明,近年来,湖北省女子网 球项目的综合实力正处于下滑阶段。由于李婷退役,年青后备队员不足,且竞技水平不 高,这一局势从整体上影响了湖北省女子网球项目的发展和提高,如何扭转这一局势是 我省网球运动队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对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诊断研究, 旨 在能促进我省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为提高我省女子网球综合实力提供科学的理 论依据。 表 3-12006 年以来湖北省女子网球队员参加国际比赛成绩一览表 时间姓名比赛名称名次 2006 年李婷/孙甜甜(双打)泰国芭堤雅公开赛和埃斯托利尔公开赛冠军 2006 年李娜(单打)葡萄牙埃斯托利尔公开赛亚军 2006 年李娜(单打)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8 强 2007 年李娜(单打)法网公开赛32 强 2008 年李娜(单打)北京奥运会第四名 2009 年李娜(单打)美国网球公开赛8 强 表 3-22007 年2008 年湖北省女子网球参加全国比赛情况表 时间参赛人数最好名次前 8 强人数进入正选人数 2007 年18 人第 2 名2 人9 2008 年20 人第 8 名2 人8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表 3-3近两届全运会湖北省女子网球的全国比赛成绩表 时间团体单打双打 九运会第 1 名第 1 名(李娜)第 1 名(李婷/李娜) 十运会第 1 名第 4 名(李娜) 、第六名(李婷)第 4 名(李婷/李娜) 5.2 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 “诊断”一词来源于医学,是指医生对于病人病情的分析和判断。近年来,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控制论、 信息论等理论被日益广泛地接收和应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 “诊断”作为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于众多的领域之中,同样 也包括体育。诊断的对象可以是一名竞技选手,也可以是一个运动队。本研究以湖北省 女子网球竞技水平为诊断对象,旨在为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关对策。 指标的原意是揭示、说明,它不同于一般的统计数据。指标应该是在原始统计数据 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整理得到的。它具有如下特征:具有明确具体的含义;尽可能地 量化;是一定复杂现象的替代物,力求逼真但不能等同;易于解释和说明;在时 间上是动态的,而且相对事物的变化应是敏感的;概括和综合反映事物的关键因素; 是统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指标是反映系统要素或现象的数量概念的具体数值, 它包括指标的名称和指标的 数值两部分” 。对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进行诊断时,要根据湖北省女子网球的现状 及特点来确定评价指标。在选择指标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具有重要控制论意义的指标; 可受到管理措施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指标;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指标;现实变量间相互 关系的指标;显示与外部环境有交换关系的开放系统特征的指标。为综合、客观、全面 地诊断湖北省女子网球的竞技水平,本研究依据以下几点来选取诊断指标。 5.2.1 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理论基础 (1) 运动训练本身是一个随时变化的复杂系统,不同时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状态不 同,不同运动员的特点也不相同,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训练专项 的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就是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诊 断,适时诊断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确定诊断指标时应 以训练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 (2) 以乒乓球、羽毛球等隔网对抗类项群的竞技水平诊断指标为依据。网球竞技水 第五章结果与分析 13 平虽然不同于其它隔网对抗类项目, 但其它隔网对抗类项目竞技水平的诊断可为网球竞 技水平诊断指标的确立提供参考依据。 (3) 当今世界网球强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确定诊断 指标的重要依据。 (4) 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诊断标准应有自身的特点,在确立湖北省女子网球 竞技水平的诊断指标时就应充分考虑其自身条件和因素。 (5) 对运动竞技水平的诊断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 根据其发展趋势进行的一种预测, 所以湖北省女子网球项目竞技水平的诊断应以当前湖北省女子网球运动水平的现状为 依据。确定的诊断指标既要适应我省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实际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 性。 5.2.2 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结构基础 5.2.2.1 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的结构 指标体系的结构是指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层次结构如何, 各层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 何。 由于竞技水平诊断指标是多层次的, 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 因此理顺这种层次关系, 对于提高评价效率与效果都有重要的作用。 稍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都表现为三层结 构,也有些指标体系会有更多层次。因此,筛选评价指标时,必须要综合考虑,从多个 视角和层次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构造一个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要构造一个评价系统。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一系统中,每单个指 标就是系统元素,而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是系统结构。 5.2.2.2 指标体系的构成元素 指标体系的元素是指该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哪些指标组成的,且各指标的概念、计算 范围、计算方法以及计量单位分别是什么,这些指标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在很 多情况下,有些单项指标是可以直接获得的,如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但有的指标需 要专门构建,如技术、战术等。任何单个指标的构建过程都是一个逻辑推理过程,它包 括“明确指标的理论意义” 、 “选择将要构建的标志性指标并给出操作性定义”以及“设 计指标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步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操作化” 。 5.2.2.3 指标可行性测验 指标可行性测验是对所设计的指标在获得过程中进行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分析该评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4 价指标计算时所需要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能否及时、准确、经济的获取,这三方面的 内容可分别称为“时间可行性分析” 、 “技术可行性分折”与“经济可行性分析” 。如果 上述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表示出“不可行” ,则说明该指标将无法付诸实施,就 要考虑必须重新修正指标或寻找替代指标,也就是要对指标进行重新“操作化”定义, 对指标公式进行恒等变换或近似变换等,以达到评价目的。 5.2.3 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价值基础 5.2.3.1 监测功能 指标体系可以反映体育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使人们可以随时掌握体 育的发展进程。 这些信息的反馈使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能及时地评估政策的正确性和有 效性,进而对政策加以改进或调整。例如:通过一个阶段的政策调整或措施的实施, 可 根据指标体系中指标数据的变化幅度说明政策或措施的运用是否正确得当。 对湖北省女 子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的确立,有助于我们对湖北省女子网球队进行全面、 科 学、系统的监控,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5.2.3.2 预测和计划功能 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体系的确立, 可以在对女子网球过去和现在的竞技水平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竞技水平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对未来时期可能发展变化的趋 势作出预测。这种预测能帮助我们科学地制定训练目标,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计划。 5.2.3.3 比较和评价功能 由于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因而使竞技水平发展变化之间 的比较成为可能。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对竞技水平的发展进行评价,分析利弊得失, 得 出正确结论。比较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时间序列上同一时期的指标比 较,对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而言,可以是不同省市女子网球运动员之间的比较, 也 可以是湖北省女子网球队员之间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对不同时期竞技水平的比较, 它 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某一时期, 竞技水平是提高了, 还是下降了, 或是停滞不前。 5.2.4 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构建原则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无论哪个指标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 科学性原则,从而能够真实地揭示湖北省女子网球的竞技水平,为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 第五章结果与分析 15 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诊断指标的繁简也要适宜,指标不能过多过繁, 导 致指标的相互重叠;也不能过少过简,导致指标信息遗漏。 (2) 可比、可量化性原则 可比性要求诊断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进行比较。 可量化要求定性指标可以间接 赋值量化,定量指标直接量化。可比、可量化性原则要求在尽可能简单的前提下挑选一 些计算方便、容易获取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湖北省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诊断指标。 (3) 代表性原则 反映某个典型的指标可能有多个,应该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指标应根据 其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力求指标的设置能够反映湖北省女子网球的现有竞技水平 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指标既要全面、准确、简明,又要防止过多、过繁,并且以具 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从而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相对完备性原则 竞技水平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这就要求竞技水平的诊断指标体系具有足够的涵 盖面,能全面、概括地反映竞技水平的各个侧面。在子系统划分、子系统中主题的设定, 以及各个主题之下指标的选取三个环节上, 都应尽可能全面概括地反映竞技水平的基本 要素,对于主要内容不应有所遗漏。同时,完备性意味着综合诊断指标体系的信息量既 必要又要充分,由若干诊断指标构成的一个指标的完备群。 (5) 结构层次性原则 在某一层次上构建的诊断指标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竞技水平总指数下, 首先分为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下又有多个主题,如此逐层细化,直到底层的基础统 计指标。这种多层次结构有利于体现指标间的相关性和整体指标体系的系统性。 (6)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具体计算数据能否得到,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资料, 易于量化。指标数据易于通过统计资料整理、抽样调查得到或直接获得。做到各项指标 要在明确具体事物规定性的基础上,具有可度量性、可操作性。一般而言,当一个指标 体系中出现不可操作的指标时,人们通常是“一删了之” 。但对于有些重要的指标,就 只能找一个相近的指标做替代,以免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还体现在操作过程的 经济性,即在满足评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评估的成本最小。 (7) 阶段性和发展性原则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6 力求指标的设置既能用来评价目前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又能较好地反映女 子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展趋势; 既要充分体现当时竞技水平的特点而具有相对稳定 性,又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所预见而力求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5.2.5 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筛选的步骤 为了保证选取的指标能够真切地反映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我们根据运动训 练学的基本理论和已有的研究基础, 首先对女子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诊断指标体系进 行初步构建,然后通过专家调查法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初步筛选(文献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初步筛选出能诊断女 子网球竞技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体能指标、技术指标、战术指标和心理指标。 第二步:经验筛选(访谈及问卷调查法):对初选指标进行分类处理,以问卷的形式 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通过专家反馈的意见修正和调整诊断指标。 提出诊断指标体系修正指标修正指标提出诊断指标模型 第一轮专家调查 第二轮专家调查 图 3-2 指标筛选流程图 5.2.6 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的构建 图 3-3 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图 5.2.7 主要诊断指标说明 运动实践证明,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运动员只有在一定的社 会环境条件下,在身体机能、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一 定的水平,才能表现出较高的运动水平。 身体机能、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是综合的。身体机能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 提供了前提,为储备能量提供了基础;体能训练的目标是储备能量;技战术训练的目标 却是节省能量;心理能力训练的目标则是调控能量。对于网球项目而言,四者又有层次 和重要性之分,身体机能、体能和技战术能力是基础层次,心理能力是高级层次,对体 a 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体系 a2 身体素质(0.18)a3 运动技术(0.14) a5 运动心理(0.25) b21 速度(0.4) b22 力量(0.3) b23 耐力(0.3) b31 发球技术(0.2) b32 接发球技术(0.2) b33 截击技术(0.2) b34 高压球技术(0.1) b35 挑高球技术(0.1) b36 底线技术(0.2) b41 发球战术(0.3) b42 接发球战术(0.3) b43 底线战术(0.2) b44 网前战术(0.2) c211反应速度(0.4) c212移动速度(0.3) c213动作速度(0.3) c221 持拍臂屈腕 肌群相关力量(0.2) c222 持拍臂屈肘 肌 群 相 关 力 量 (0.143) c223 持拍臂伸肘 肌 群 相 关 力 量 (0.143) c224 左屈膝肌群 相关力量(0.143) c225 左伸膝肌群 相关力量(0.143) c226 右屈膝肌群 相关力量(0.143) c227 右伸膝肌群 相关力量(0.143) c231 最大摄氧量 (0.3) c232 最大摄氧量利 用率(0.4) c233 血乳酸(0.3) c311 各关节达到最大 速度的时间(0.3) c312 击球点与抛球点 在水平面上的距离(0.3) c313 击球前握点、 腕关 节点的最大速度(0.4) c321 接发球方式(0.4) c322 接发球线路(0.3) c323 接发球落点(0.3) c331 握拍法(0.3) c332 击球点与身体重 心在水平面上的距离 (0.4) c333 球拍与手腕的角 度(0.3) c341 击球点与身体重 心在水平面上的距离 (0.5) c342 球拍与手腕的角 度(0.5) c351 引拍结束后拍面 中心与身体重心在水 平面上的距离(0.5) c352 击球瞬间拍面与 地面所成夹角(0.5) c361 主要关节击球时 的最大速度(0.5) c362 击球瞬间拍面与 地面所成夹角(0.5) c411 一发成功率(0.3) c412 一发得分率(0.4) c413 发球上网(0.3) c421 破发成功率(0.5) c422 接发球上网(0.5) c431 底线连续变线战 术(0.5) c432 重复线路战术 (0.5) c433 侧身战术(0.3) c434 穿越战术(0.3) c435 深浅变化战术 (0.4) c441 截击得分率(0.5) c442 高压得分率(0.5) a4 运动战术(0.25) b51 神经类型(0.2) b52 操作思维(0.3) b53 意志(0.3) b54 气质(0.2) c511 反应时(1.0) c521 河内塔步数 (1.0) c531意志品质(1.0) c541气质类型(1.0) c111 心率(0.3) c112 血压(0.3) c113 视深度(0.4) c121 血 清 睾 酮 (0.2) c122 血清皮质醇 (0.2) c123 血 红 蛋 白 (0.2) c124 血尿素(0.2) c125 血清肌酸激 酶(0.2) b11 生理(0.5) b12 生化(0.5) a1 身体机能(0.18) 第五章结果与分析 17 能和技战术能力起支配作用,各因素共同影响和制约着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1)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系统、器官所表现的生命活动。测量这些机能 的目的是阐明其机能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身体机能的测量,应选用简便易行、并能 客观地反映人体的正常机能水平及运动前后水平的指标, 对所获取的各种生理机能信息 给予客观评价。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诊断指标中有关身体机能指标主要包括:心率、 血 压、视深度、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血红蛋白、血尿素和血清肌酸激酶等。 (2)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能 力素质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不仅是人 体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论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或体质监测中,均把身体素质的测定与评价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依据项群训练原理, 作为隔网对抗类项群的网球运动竞技能力的诊断指标中,身体素质指标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采用的力量诊断指标主要有:持拍臂屈腕肌群相关力量、持拍臂屈肘肌群相关力 量、持拍臂伸肘肌群相关力量、左屈膝肌群相关力量、左伸膝肌群相关力量、右屈膝肌 群相关力量和右伸膝肌群相关力量;采用的速度诊断指标主要有:反应速度、移动速度 和动作速度;采用的耐力指标主要有: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和血乳酸。所有 身体素质相关的诊断指标均采用客观定量指标进行评价。 (3) 运动技术 所谓运动技术,即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参加不同体育项目的活动,需要完成不同的动作,即需要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技术。合理 的、正确的运动技术须符合项目运动规则的要求,从而有利于运动员的生理、心理能力 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运动员取得好的竞技成绩。在网球竞技能力诊断指标中,运动 技术指标起决定性作用。网球运动技术主要包括: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截击技术、 高压球技术、挑高球技术和底线技术。 (4) 运动战术 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网 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在比赛中,运动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体能、精湛的技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8 术外,还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将教练员在比赛前制定的战术贯彻到底。在网球竞技能 力诊断指标中,战术指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球战术主要包括:发球战术、接发球战 术、底线对攻战术、网前战术。 (5) 运动心理 运动心理测试是依据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一定的科学方法、手段对运动员进 行心理素质方面测定,它是选拔优秀运动员的一项有效手段。当前竞技体育运动已出现 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日趋相近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发挥 选手的自身潜力,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心理指标成为了 女子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在竞技能力诊断指标中起重要作用。 心 理指标主要包括:神经类型、操作思维、意志和气质。 5.3 湖北省女子网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诊断 以李婷、李娜为代表的湖北省女子网球运动队在国内有着较高的运动竞技水平, 她 们在国际、国内的众多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