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1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 epr)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已经将其很好地付诸 于立法和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在我国关于 epr 的法律规 制还很不完善,更谈不上付诸实践。因此,我国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 家 epr 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循序渐进地构建我国 epr 法 律体系,为建设循环型社会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撑。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初 步探讨: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 epr 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首先 对 epr 的概念、适用范围以及内容进行阐释;其次对 epr 法律规制 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再次是简单阐释 epr 法律规制的理论 基础。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中国的 epr 法律规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 是对中国现有法律中有关 epr 的法律进行枚举,然后总结出其所存 在的问题,以便我们进行完善。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国外 epr 的立法实践进行阐释。分别对德 国和日本的相关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得出国外 epr 法律规制的特 点,以期对中国 epr 的法律规制有所启发。 中文摘要 2 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是依据上文中所得出的结论, 结合我国实际 情况,完善我国的 epr 立法。主要从法律体系、责任主体、责任分 配、法律制裁措施以及相关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能够对 我国 epr 法律规制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关键词: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责任主体;法律体系 英文摘要 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recycling society, the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h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abroad in both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but in our country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is also far from perfect, which let alone put into practic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western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epr legislation,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construct the legal system of epr progressively to provide some legal support for building a recycling society.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concerning with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part one is abou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firstly, it is to explain the concept, scope and content on epr; second,it is to demonstrat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 once again, it is to expla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briefly.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in china. through enumerating on the existing laws relating to epr, we summed up the problems so that we can improve.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is about the explanation on the foreign legislative practice of epr. we analyzed on the related legislation of 英文摘要 4 germany and japan separately, and reach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foreign epr to look forward on revelation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in china. the fourth part of the paper is about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of epr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we mainly explained from the legal system, the main responsibilities, alloc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legal sanctions, related security system and so on with a view to help solving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epr in china. key words: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legal regulation; main responsibility;legal system 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 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 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引言 1 引引 言言 古希腊政治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 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略公共的事物;对于公 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关联的事物。 ” 对共有物的漠视, 对环境关怀政策的缺失, 亦成为英国学者哈丁博士 “公有物悲剧” 1设想的雏形。 日益严重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再一次印证“公有物悲剧”有继续蔓延之势。长久 以来,生产者对产品的环境责任仅止于产品被售出之时,产品废弃后阶段所产生 的影响则由政府和消费者承担治理费用,对因废物引发的公共环境质量维护,出 现 “国家承担、公众分摊、生产者不管”的不合理现状。此种产品生产和废物 管理相分离的状态割裂了产品系统内的有机联系, 使产品废弃后阶段的环境污染 难以得到有效防治。 最初,人们用“污染者付费”的末端治理方式来保护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 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品的生产和废物的产生速 度更是越来越快,世界各国出现了垃圾填埋场紧缺的现象,末端治理已“力不从 心” 。面对这一窘境,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就开始认识到在废物 管理过程中,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应该发挥主要作用。80 年代末期有学者主 张将生产者的责任予以延伸, 该主张将生产者对其产品的环境责任延伸到产品的 废弃后阶段,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再循环利用和处置的责任,使得废 弃产品回收、利用、处置的成本内置化,将责任从政府和公众转移到生产者,从 而促进生产者从产品设计环节就开始考虑回收、利用等环保因素,并将其贯穿于 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而达到减量化、再利用化、无害化的目的,减少产品废 弃后阶段直至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这便是生产者延伸责任。 1991 年的德国包装物法令不仅使生产者延伸责任的主张转化为法律实 践,更是使其吸引了全球环境政策制定者的目光,同时被定位为新一代的环境保 护政策。此后,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理念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在立法和实践领 1 “公有物悲剧” ,其大意是:一群牧民生活在一片草原上,草原是对所有牧民都开放的牧场。草场是公有 的,畜群则是私有的。相关的另一个基本前提是,每个牧民都力求使个人的眼前利益最大化。站在个人利 益的立场上,人的利益要求尽可能多地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每增加一头牲畜,他获得由此带来的全部收 入。另一方面,当草场的畜群承载能力难以长期维持更多牲畜时,再增加一头牲畜会给草场带来某种损害。 但是,这一损害是全体牧人分担的。这一群牧民中每一个人都有着足够的聪明,每个人都去努力地增加自 己的牲畜, 而由大家分摊由此带来的成本。 最终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牧场越来越退化, 直至毁灭。(hardin, g:,1968-12-13转引自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 ,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 85 页。 ) 引言 2 域得到迅猛发展。至今,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均制定了与生产者延伸责任有关的 法律及政策,绝大多数国家针对包装物、废旧电子电器设备、废电池、废旧车辆 等进行了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相关立法。 生产者延伸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系统变革的理念, 使环境保护的重点从以 限制厂商行为为中心的生产阶段控制转向以降低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中心 的综合产品政策。 改变了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 强调从 “末端治理” 向 “源 头控制”转变,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法律手段,激励生产者进行绿色设计、 开发绿色产品和绿色工艺。2因此,发达国家对其展开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 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面对国外 有关法律规定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国内不少企业纷纷告急,如欧盟以生产者延 伸责任理念为基础的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以下简称 weee 指令)和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 指令 (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以下简称 rosh 指令)引起了我国电子电器行业的恐慌, 也使生产者延伸责任在我国备受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合 理性与正当性,是促进产品改进设计、减少产品环境影响的有力手段。无论是对 国外立法的应对,还是为减少国内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均亟待进行针对 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立法。因而,对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理论与国外立法实践进行深 入研究也就成为必要。因此,笔者在认真研读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 些需要说明的问题, 如生产者延伸责任在我国的可行性何在?国外的立法实践状 况如何?实践中产生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的现实状况如何?我国应如 何构建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法律体系?这些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起点, 并构成本文 的研究内容。 2 孙佑海、张蕾: 中国循环经济法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1 版,第 267 页。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3 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第一节 生产者延伸责任概述第一节 生产者延伸责任概述 一、生产者延伸责任释义一、生产者延伸责任释义 (一)生产者延伸责任概念的提出与发展(一)生产者延伸责任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瑞典 1975 年关于废物循环利用和 管理的议案。该议案提及:产品在生产之前,生产者有责任了解当产品废弃后, 如何对废弃产品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目的。1986 年, 联邦德国在废物防止与管理法中规定:生产者对其产品废弃后的处置应承担 部分责任。1988 年,瑞典环境经济学家 thomas lindhqvist 在给瑞典环境署提交 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以下简称 epr)的概念。在 1992 年 thomas lindhqvist 教授倡议组织的专家研讨 会上,thomas lindhqvist 系统介绍了这一概念。他认为: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一 种环境保护战略,旨在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目标。它通过使产品制造者对产品的 整个生命周期, 特别是对产品的回收、 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负责来实现的。 ” 1995 年在对报废汽车回收项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thomas lindhqvist 对 epr 定义做 出了修订: “epr 是一项制度原则,主要通过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 命周期,特别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以及再循环利用阶段,从而促进产品整 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友好。 ” 3其重心在于生产者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 所应承担的责任。 epr 政策的提出,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世界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和欧盟这两大组织都对这一政策做了专项研究。 其中经合组织关于 epr 的研究最为系统,成果显著。经合组织对这一政策的专 项研究始于 1994 年,1998 年,经合组织在epr 框架报告中提出较为完整的 epr 概念,认为: “epr 是指产品的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对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 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大部分责任,包括在选择产品原料时内含的上游影响、生产 3 李艳萍、孙启宏等: 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 年第 4 期。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4 过程中的中游影响以及使用和处理产品时所产生的下游影响。 生产者通过改进产 品设计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或者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无法通过设计得以减 损的情况下,为产品承担起法律上的、有形的或经济上的责任。 ”由于这一定义 存在过于宽泛、模糊了生产者责任范围的缺陷,经合组织 2000 年的最终报告即 epr 政府工作指引中对此作了修正和完善,将 epr 定义为: “epr 是一种环 境政策,在此种政策之下,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的责任,不论是有形的还是经济 上的,将被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产品生产者承担这一责任的 形式包括改进产品设计以减少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产品对环境 的影响不可能通过产品设计得以消除的情况下, 对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承担法律上 的、有形的或经济上的责任。 ”这一定义广为人们所接受,也被后来研究者所沿 用。 欧盟则把 epr 定义为: “主要是指生产者必须负责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 再循环利用和处置的责任,其策略是将产品废弃阶段的责任完全归于生产者。 ” 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者对其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使用有控制权,所以生产者必须 承担财务上的责任, 并且生产者也应当对原材料的选择及产品设计进行重新定位 思考, 比如, 尽可能减少使用难以回收的材质, 从而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欧盟和经合组织的定义的区别在于对“延伸”的不同解释,欧盟将生产者的 责任向产品生命周期的下游延伸,只强调生产者对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与再循 环利用的责任, 但经合组织则把生产者的责任向产品生命周期的上游和下游均进 行了延伸,并且要求生产者承担采用有利于废弃产品回收、再生的材料和工艺的 责任。 欧盟把 epr 界定为 “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 再循环利用和处置的责任” , 相对于 lindhqvist 教授与经合组织的界定来说,内容相对减少,更为具体明确, 更加便于生产者承担。4 (二)生产者延伸责任的适用范围(二)生产者延伸责任的适用范围 epr 政策的实施起始于 1991 年德国的包装材料法令 (the german packaging ordinance) ,目前已经扩展到纸制品、汽车、电子产品、电器、建筑材 料、办公室设备、电池、废油等产品上。适用 epr 的产品范围仍在扩张,尚不 能一一列举,但是总的来说,适用 epr 的产品均相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这 些产品适用焚烧、填埋、丢弃等处理方式将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导致环境污染,这 是其适用 epr 的必要条件;第二,这些产品均具有可再利用价值。目前大部分 4 唐绍均: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研究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5 适用 epr 的产品都具有可再利用的价值,而且回收利用素来被认为是 epr 的中 心内容。但理论上认为,epr 要求,即使这些产品不可再利用,但由于其可能会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生产者也必须承担尽量减轻其危害的责任。 二、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内容二、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内容 通过建立 epr 理论模型, lindhqvist 对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基本内容列举为如 下五个方面: 第一,产品(环境损害)责任(liability) :生产者对其已经证实的由其生产 的产品导致的环境损害负责,其范围由法律规定,而且产品(环境损害)责任不 仅存在于产品使用阶段,也存在于产品的最终处置阶段,并且可能包括产品生命 周期的各个阶段。 第二,经济责任(economic responsibility) :生产者支付管理产品(使用后) 废弃物的全部或部分成本,为其生产的产品(使用后)的收集、循环利用或最终 处置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生产者可以通过某种特定费用的方式来承担经济责 任。 第三,有形责任(physical responsibility) :生产者在产品使用期后(消费后 阶段)直接或间接地承担废弃产品物质管理责任,必须亲自实际参与其产品(使 用后)或其产品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发展必要的技术、建立并运转回收系统以 及处理他们生产的产品。 第四,物主责任(ownership) (或称所有权责任)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中,生产者保留产品的所有权,为其产品的环境影响承担责任。在此种情况下, 生产者应通过管理产品与支付费用的方式来对其产品承担责任。 第五,信息披露责任(informative responsibility) :生产者有责任提供有关 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的相关信息。例如,环保标志、能源 信息或噪音信息等。5 lindhqvist 教授对该责任的描述涵盖了产品环境损害、产品清洁生产、提供 产品环境安全信息、废弃产品回收、再循环利用、处置等责任,涉及产品整个生 命周期多个阶段生产者所应承担的责任, 并特别强化了产品消费后阶段生产者预 防和治理废弃产品污染环境、影响环境安全的责任。 5 辜恩臻: 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法律分析 , 民商法论丛 ,梁慧星主编,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02 页。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6 第二节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第二节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一、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必要性论证一、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必要性论证 (一)规制生产者经济行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一)规制生产者经济行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型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 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传统范式和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6 在以往的产品废弃物管理模式下, 政府承担对产品废弃物管理的经济责任和 回收处置责任,产品废弃后的管理成本通过政府从生产者转嫁给全社会来承担。 在对 epr 政策进行法律规制的情况下,生产者则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承担环 境责任,承担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相关的法律义务。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就有动力设计更易于回收处置和循环利用的产品, 以降低废弃产品管理成 本,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由此,epr 通过综合运用法 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通过利益机制和直接强制,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就采取保 护环境的预防措施,担负起合理管理废弃产品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最大限度 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达到经济发展、节约资源与保护 环境相协调, 进而实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 “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 、 “再循环” (recycle)的“3r”目标,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产品的法律控制,促进清洁生产(二)完善产品的法律控制,促进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就是通过不断改进设计、采用先进的设备与工艺技术、使用清洁且 易循环的能源和原料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从源头治理环境污 染。7epr 要求生产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在产品废弃后负责回收、利 用和无害化处理。为了降低回收、利用、处理的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生产者在 设计、生产产品过程中会本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尽可能地使用易回收和处置 的原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如果法律对 epr 以及相关产品范围做出明确 规定,对生产者来说就有了强制力,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就会尽量地节约资 源,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这样就更利于促进清洁生产的全面实施。 6 孙佑海、张蕾等编著: 中国循环经济法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1 版,第 19 页。 7 唐绍均: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研究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7 (三)明确生产者法律责任,促进废弃产品回收、再利用及处置的专业化(三)明确生产者法律责任,促进废弃产品回收、再利用及处置的专业化 废弃产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均含有可回收利用成分。比如,在电子电器 产品中含有价值较高的金属,如金、银、铜、钯等。但是回收、处置和再利用需 要专门的技术和手段,尤其是对废弃的高科技产品的回收、处置及再利用的专业 化要求更高。并且许多高科技产品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旧电脑中含有 铅、铬化物、水银、砷、汞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废旧手机中含有铅、汞、镉、 镍、锌等有毒有害物质。产品消费者对废弃产品的随意处置,未经任何专业训练 的“拾荒族”对废弃产品的简单分类,缺乏专用设备、专业人才的简陋的废品回 收公司对废弃产品的粗放处理,不仅浪费了大量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资源,又造 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且会带来安全隐患。比如被丢弃到垃圾填埋区或荒野的废 弃产品,有的渗入地下,污染水源;有的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形成酸雨; 有的扩散地表,污染土壤。8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成分、结构等的了解最为清 楚,废弃产品的处理如果由生产者提供准确的产品构成信息,就可以更好地选择 和改善处理技术。 epr 将生产者和废品处理者这两个角色相互结合, 由企业本身 组建回收处理厂,或者转而委托专业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均会使整个处理过程趋 向于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同时通过法律对 epr 进行规制,规定由生产者 承担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和再利用的责任,可以提高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和 再利用的专业化水平。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防范绿色贸易壁垒(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防范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 竞争。 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横亘在企业迈向国际市场通途的门槛上。 加入 wto 后, 中国企业更是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艰巨挑战。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 垒协议在前言中规定: “不应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 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 ,只要这些措施“不 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方造成武断的或不公正的歧视待遇” ,或者“不对国际贸易构 成变相的限制”以及“符合本协议的规定” 。9根据该协议,只要发达国家制定的 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生态税收和绿色补贴制度等 符合上述规定,就是正当合理的,继而形成隐形壁垒,就有可能将我国的产品拒 之门外。 8 张思锋、吕静: 论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立法完善 ,载中国环境法网: 年 8 月 27 日访问。 9 转引自刘画洁: 生产者延伸责任研究 ,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4 月,第 7 页。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8 因此,实行 epr 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国际社会接轨,促使生产 者增强绿色竞争力,不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更能有效地防范产品出口中的 绿色贸易壁垒。 (五)为个人环境权益的保障提供法律依据(五)为个人环境权益的保障提供法律依据 废弃产品的随意丢弃、 填埋与焚烧会直接影响当代人及后代人生活所必需的 空气、土壤的质量,然而在法律对废弃产品的处置设定义务和处理模式前,人们 无法对抗他人对废弃产品的任意处理行为, 对此种行为所必然产生的损害要求排 除危险也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通过法律对 epr 进行规制,可以为人们提起诉 讼,包括公益诉讼,保护公众与个人生活环境的安全,提供实体法上的依据和程 序法上的基础,从而弥补现有法律制度对个人环境权益保障的不足。 二、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可行性分析二、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推进(一)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推进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到落 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2002 年 10 月 16 日,江泽民同 志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上强调指出, 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 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2003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要加快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 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 良性循环。 ” 2004 年 11 月初,国家环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多家单位牵头 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 2004 年年会” 。特别是在 2004 年年底召 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循环经济”模式首次被提到 2005 年的整个经济战略 中,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2005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 “要研究制 定鼓励废物回收和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 开展清洁生产, 加强工业废石、 废液、废渣、废水和废旧工业品的二次开发利用,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建 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 ” 2006 年 3 月, 我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指出: “必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9 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 态环境,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相协调。 ” 2008 年 8 月 29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epr 跃然案中。可见,推行 epr 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 要举措之一,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党中央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些都为 epr 政策 在法律上的规制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 (二)清洁生产、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等工作的开展为(二)清洁生产、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等工作的开展为 epr 立法提供了规范 内容的实践源泉 立法提供了规范 内容的实践源泉 “清洁生产”这一概念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 1989 年首次明确提出。其实 质是源头污染控制战略, 要求企业从生产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并对产品生产、 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控制,强调在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及其相关服务的 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要坚持降耗、节能、减污、增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我国从 1993 年起开始推行清洁生产,2002 年颁布实施清洁生产法 ,通 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 善管理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目前我国已在二十 多个省市的二十多个行业、五千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建立了二十个行 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有一万多人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班,五千 多家企业通过了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 10在 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做得最好的国家。 (三)国际有关(三)国际有关 epr 的立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与借鉴的立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当前,由于环境资源问题已经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一个区域性、国 际性乃至全球性的问题。加强 epr 立法已成为各国政府控制城市生活废弃物、 节约能源、回收资源的重要举措。日本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严重环境 污染引起社会普遍忧虑,因此其环境法的发展十分迅速,在 epr 的研究和立法 实践推动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在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 基本法 确定的框架下, 根据不同的产品颁布不同的法律, 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先后出台了废物利用法 、 资源有效利用法 、 容器包装回收利用法 、 家用 10 解振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载求是 ,2003 年第 13 期。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10 电器回收利用法 、 基建回收利用法 、 食品回收利用法 、 购买绿色法等, 构建了一个实施 epr 的法律体系,较其他国家而言,目标和内容更为深入和丰 富。 在瑞典,大致有: 关于玻璃和纸板包装容器的生产者责任令 、 关于原料 包装容器的法 、 关于轮胎的生产者责任令 、 关于汽车的生产者责任令 、 关 于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者责任令等。其他如德国、美国等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突 破性进展。 总之,这些国家有关 epr 的法制经验为我国 epr 的法律规制提供了可供借 鉴的丰富资源,开阔了我国的立法视野和立法思路。 第三节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一、循环经济理论一、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k波尔丁 在其未来的太空飞船地球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宇宙飞船理论” , 最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最早提出了“循环经济” 的概念。受到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波尔丁认为: 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 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唯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 可能少的排放废物。同理,地球资源系统,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尽管地球资源系 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地 球才能得以长存。11“循环经济”一词的提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资源与环境问 题的深入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循环经济作为改革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平 衡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的新经济模式在少数发达国家中出现,并逐渐 成为国际趋势,被许多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 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各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采用,为人类走出传统经济 模式与“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的困境提供了理论支持与路径选择。循环经济 模式,是一种倡导与环境和谐共融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解决活动必须遵循生态 11 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著: 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年 4 月第 1 版,第 10 页。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11 学规律,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r) 原则,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是一个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 “利用废物”的过程,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 过程,是一个“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过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 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从而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12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类已经认识到,循环经济作为可以运营的 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低开采、高 利用、低排放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当代人类生产的文明方式就要求 建立严格的 epr 制度,并以这种制度为保证,使所有的能源和物质能源源不断 地进行经济循环,并得到持久与合理地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降低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环境资源保护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 中,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根据2005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 我国地表水质无明显变化,近岸大部分海域水质良好,但局部海域污染严重;城 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但局部地区酸雨强度加大;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因水 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 50 亿吨;全国 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全 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全国大部地区年日照 时数接近常年或偏少。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 趋势,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就应该承担更多、更加严格的责任。将废弃物 管理责任与生产者挂钩, 要求生产商对其产品在使用寿命终结后对环境产生的负 面影响应当承担经济和具体的责任,是生产者延伸责任的重要内容。同时,有的 国家采用生态税、产品费、预付处置费、抵押金返还计划等经济手段对企业进行 制约,保证企业切实担负起这些责任。此外,这一制度刺激了生产者在产品设计 上能更多地考虑使用较少的材料并增大其可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提高资源的有效 利用率。在建立实现产品环保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品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 化,逐步推动循环经济社会的建立。13 epr 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就如同零部件与机器的关系,epr 是循环经济的有 机组成部分, 二者密不可分。 epr 要求, 生产者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 12 唐绍均: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制度研究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13 吴椒军: 论公司的环境责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一版,第 141 页。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12 承担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相关法律义务。epr 通过利益机制和直接强制,促 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环境保护的预防措施, 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 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相协调,进而实现循环 经济所要求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目标。14epr 秉承了循环经 济的理念,强调对产品全过程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环境负效应,主 张生产者对产品消费后阶段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负责,明确各主体对废弃物的排 放、 回收、 再生利用等的责任, 使得延伸责任不再全部转嫁到政府和社会的身上, 符合公平理念,有利于实现最佳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二、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 对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 者所负有的责任,包括对雇员、消费者、环境、所在社区及社会的责任。企业社 会责任实为一种义务,它以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义务的相对方,是对传统 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它包括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是正式制度安 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统一体。15企业社会责任观最早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商人社 会责任观,包括圣经中的博爱以及中世纪教会对商人施舍的要求等内容,但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当今理论界存在的一种思想观念, 已在诸多方面超越了古代的 商人社会责任观,主要还是 20 世纪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 任不仅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也已被大多数企业所践行。 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对 环境和资源所有现实的与潜在的受益人所承担的一项责任。环境、资源的保护与 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类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是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关键。 企业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承 担责任,是企业对人类负责的体现,是一种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16利益相关者 理论认为, “公司应当就其行为对社会公众以及社会整体负责。尤其是,它有道 德义务保证不伤害那些受其行为影响的人。 ”17 对于生产者来说,受其自身性质所决定,最主要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企业社会责任对它来说仅仅含有道德因素,这是一种自律责任,生产者是否愿意 承担该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良心” 。因此,为了防止生产者规避该社会 14 周坷: 环境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76 页。 15 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第 99 页。 16 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第 103 页。 17 美理查德t、德乔治著,李布译: 经济伦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233 页。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13 责任,我们就需要通过立法来设定法定义务,即将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法定化,从 而督促生产者承担其社会责任。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伦理学家已经达成共 识:任何一个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整体的福利,都是不道德的行 为。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比尔福特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曾有一段著 名的论述: “我相信一个好企业与一个伟大的企业是有区别的:一个好的企业能 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能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 务,还竭尽全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8 epr 遵循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要求生产者率先自主约束生产和经营行为, 依 靠自身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改进技术,引导产品链的上游和下游向更 环保的方向发展,进而使整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 1966 年在其产品生命周期中 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 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的周期,把产 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其 主要目的是挖掘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 反映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 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19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 “从摇篮到坟墓” 的整个生命过程, 一般被分为原材料的获取与加工、 产品制造、 产品使用和产品使用后处理四个阶段。 基于该理论基础,20 世纪 60 年代,能源系统领域首先引进生命周期评价方 法(product life-cycle analysis, plca) ,20要求生产者对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到处 置全过程所产生的污染负责, 转变了只对从原材料获取到成品售出的过程负责的 传统观念。211969 年,可口可乐公司开发了现在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用于比较 几种不同种类的饮料盒的原材料使用与向环境释放的物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欧洲“绿色运动”促使人们关注再生利用的价值,生命周期 方法自此获得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 1997 年颁布了 iso14040 标准: 18 李艳萍: 论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 ,载环境保护 ,2005 年第 7 期。 19 吴椒军: 论公司的环境责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第 139 页。 20 为确定与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相关联的能源、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方法,称为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美保罗 r.伯特尼、罗伯特 n.史蒂文斯: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 (第二版) ,穆贤 清、方志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 382 页。 21 郑彬等: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载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4 年第 3 期。 第一章 生产者延伸责任法律规制问题理论分析 14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和框架 ,将生命周期评价纳入了 iso14000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以产品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南省肿瘤医院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4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长沙水业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24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宁夏医科大学自主公开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甘肃庆阳华池县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小学安全培训情况总结课件
- 广汽丰田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广汉安全员培训时间课件
- 2025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1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山西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土木建筑大类】模拟练习
- T-BECS 0006-2025 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内涝防护规划设计规范
- 运动会进行课件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全
- 罐车司机培训试题含答案
- 110KV线路断路器控制回路
- 行业资料3东广场地热井招标文件
- 中学“全员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报告书
- 移动加权平均法自动计算表
- AutoLISP基础入门案例,很受用
- 波浪观测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