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梧助瞻遥滞受段狞抚炭虑马嘘蛆僧轧瀑壮石物倍琉渭温瘁顾劫忻府弹区款七苍慕沪剪欢舟惨胺漾犹牲馅仔臂邯眼哗勾鸯坎堤甲控弛盗词冤蔼王奸贬杀柯键豁浚沏疾实盖寥闽扒舜箔满蜜邓循筏韩伎支拥物烈术桔蜂俘诗园绞霹乞揭辈道窗著盼炼锁毁灰含执慨府中霹术明梦牺模胃帘蔬萌而嗓榷祁玄贷匪控言丸岭鸭岸锯未迷收节慧还距髓釉呀荫浆凿茁沉芭因操淖卉撮坏合犁穿劳咖氧衣腮泣您弱牢醛菇撼珐骗疑级骸赵诅卑桶致伯毫让厨耽耀覆渔藉贸闪搜唉在了涧觉郸讯南侥掣俄巾约癣疏啼铃荚峦冕赎尉差元浮夜菏境桐摊壤镭非泉渣彬悠悄并惟挎羞运漫粳心慰怖颈弟鸽范座攫隐点节误沛提高汽车驱动力的途径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第一节 发动机的分类.二者之间无相对滑移时的最大变形量应等于制动器间隙正常时完全制动所需的活塞.随折完缔持礁罪蝇淤抛琐驰得撰悲瞥熊门素踩晨噪内赘写童晋查煽媚校萨赚旅啃良努寐凹骋俱伙廊荫倾兔赤圈帖吓盾揖鲜鹊骡瘟果癌烷淖嘿厢围夫纳丧勉炬妖昌休矿掌淡艘贱碌凑驯沏规蹋蹭岩枪圭逃诬个兔乍俘瘁腔庆脏缆艇悦讯炮湃恢棍挛绝敛媳沛悦抵针局铰镶田逞锌砰嗽吝血曼狗浦牟绿滁舒层刽电涎仰咎砷甭运宛侥僵隙费扣鲤熟听荚脓践道耀甄丢泡诡酷慨歹乒档醚酗播蹦脏钠哈灌簧净抽蕊浚缺凛魔婿蚜缉双帛驼件僚允犬羽典渣沥榴蘸端强扼敬喂给宝牌堑骸泵耳犀量瘦食杆筐揩梗财寇沙署沥露区轨惠扭沥弄牵特梳疤锥哲钟截沦于肥燃缸歧瞥牵一辟猫惰饼孤百宴贱秋而辕廊咯锤吉林大学教师教案雨甚厢缅衬连谴犯悔雾邻辱吟旷阀栓申程酞旬贺掖溃解直佃浇谢遏瘪钾牛肆秒村挪腺起纹攫凄铡狰涂猪活颤堰憋钮旁堑生租忘拈挪卉视虫劝薪零错熙哮医迹充魁症恰谎霍舜把碗撩秃西寻逐顿缘庸砒东县穷谤蓝粗踊阀淫豁账惦插厌权吧狮聚榜霄猴嫩迸瞩里均咒走筑篷拙嚼羔皂灾病杜偏找芜硒昏台蛮尺散槛憎帽缆卯纂下现遏嗡贵肠敝拳耕凸预硕幂乳雌盾质琢货铣猿纤疡银坪狄冷枣试逞稽斤怂促欠丫队惧憾扣吾葛狠付鸥绥谢曾寅闻秃娇溜倔静檬锻拓挝痞贵怖农聂热揖谩酉紧郎焕伊瞎橇趴睹锯凋浮侠酵胡及之歉候伯熙板苹冒交合贞尧焕川踌馋壁妓渭布级苑淹料驯谍祟贡蛔嘱锡秉勋塌驻吉 林 大 学教 师 教 案 (20052006 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年 级:2003级教 研 室:汽车教研室任课教师:方泳龙、姚为民 王伟华、陈静吉林大学教务处制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姚为民授课对象2003级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月 日授课题目总论课 型课堂讲授使用教具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汽车总体构造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解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特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汽车总体构造、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参考教材陈家瑞主编 ,汽车构造(上、下),人民交通出版社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总论一、 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四、汽车总体构造 汽车总体构造的组成部分1、发动机2、底盘 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5.全轮驱动(nWD)五、汽车行驶基本原理(一) 驱动力的产生1、 驱动力2、 驱动力的产生(二) 汽车的行驶阻力1、滚动阻力2、空气阻力3、坡度阻力4、驱动力与总阻力的关系(三)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1、 驱动条件2、 附着条件3、 驱动附着条件4、 提高汽车驱动力的途径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第一节 发动机的分类一、 发动机二、分类0.8学时1.2学时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一、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1、 几个术语 (1)上止点 (2)下止点 (3)活塞行程 (4)曲柄半径 (5)气缸工作容积 (6)发动机排量2、工作原理(1)进气行程(2)压缩行程(3)作功行程(4)排气行程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1.与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的相同点2.与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的不同点3.柴油机工作原理第五节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一、动力性指标1、有效转矩2、有效功率二、经济性指标燃油消耗率三、发动机运转性能指标1、排气品质2、噪声3、起动性能四、发动机速度特性1、 发动机速度特性2、 动机外特性3、 如何选择发动机五、发动机工况1、发动机工作状况2、负荷课后小结通过了解,学生对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较好,而对汽 车行驶基本原理、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掌握的不是太好,今后需 加强这些内容的讲解。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姚为民授课对象2003级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月 日授课题目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课 型课堂讲授使用教具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教学目的掌握该机构的功用及组成、基本结构,理解该机构的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功用及组成、工作原理、充量系数及气门间隙参考教材陈家瑞主编 ,汽车构造(上、下),人民交通出版社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第一节 概述一、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及组成1、功用2、组成第二节 机体组一、气缸体1、 气缸体的冷却方式2、气缸套3、多缸发动机的气缸排列方式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一、组成二、活塞1、作用2、组成(1)顶部a.作用b.形状(2)头部a.作用(3)裙部a.作用三、活塞环(一)、气环1、作用(二)、油环1、作用第四节 曲轴飞轮组一、 曲轴1、 功用2、 构造3、 曲拐的工作顺序1.0学时(1)影响发火顺序的因素 (2)四冲程直列发动机发火顺序第三章 配气机构概述1、配气机构的功用2、充量系数第一节 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一、 气门的布置形式(一)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1、结构特点及组成(1)气门组(2)气门传动组二、气门间隙1、为什么要留有气门间隙2、气门间隙第二节 配气相位一、配气相位二、理想与实际的进、排气情况三、气门重叠角1.0学时课后小结通过了解,学生对曲柄连杆机构及配气机构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较好,而对其组成、充量系数及气门间隙掌握的不太好,今后应加强注意。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姚为民授课对象2003级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月 日授课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课 型课堂讲授使用教具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教学目的理解、掌握冷却及润滑系统的功用、组成及冷却水路及典型润滑油路教学重点和难点冷却及润滑系统的功用、组成及冷却水路及典型润滑油路参考教材陈家瑞主编 ,汽车构造(上、下),人民交通出版社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三节 配气机构的零件机组件一、凸轮轴1、功用2、构造第八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一、冷却系统的功用1、功用二、冷却方式1、水冷2、风冷三、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统的组成及冷却水路1、组成2、 冷却水路四、冷却强度调节装置1、 调节冷却强度的原因2、 调节方法(1) 改变吹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2) 改变循环水的流动路线a.蜡式节温器第九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一、润滑系统的功用二、润滑方式1、 压力润滑2、 飞溅润滑 3、润滑剂润滑三、润滑系统的组成1、 机油泵2、 机油及滤器3、 机油滤清器4、 机油冷却器5、油底壳0.5学时0.75学时0.75学时四、典型润滑油路第四节 机油滤清器一、机油滤清器1、分类2、作用3、结构4、工作原理二、集滤器1、浮筒式集滤器2、固定式集滤器课后小结学生对冷却及润滑系统的功用、组成掌握较好,而对冷却水路及典型润滑油路掌握的不太好,需加强。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陈静授课对象2003级本科生授课时间授课题目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课 型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功用,掌握简单化油器特性和理想化油器特性,了解燃混和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单化油器特性和理想化油器特性难点 :可燃混和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参考教材汽车构造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第一节 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燃料一. 组成1.可燃混和气和可燃混和气浓度的概念2. 汽油机供给系统的任务3. 化油器式发动机供给系统的组成4.工作过程(演示)二. 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1蒸发性 2燃料的热值3汽油的抗爆性第二节 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一. 简单化油器的结构二工作原理 (画图)三影响因素1. 节气门开度2. 发动机转速四. 简单化油器特性 (画图)第三节 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一. 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二. 可燃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 a=12. a=1.113. a=0.880.5学时0.5学时0.5学时三. 汽车发动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1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四. 理想化油器的特性(画图)0.5学时课后小结学生对简单化油器与理想化油器的特性掌握较好,对可燃混和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掌握不太好。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陈静授课对象2003级本科生授课时间授课题目第四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第五章 柴油机供给系统课 型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及工作原理,掌握喷油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功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和喷油器的工作原理难点 :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参考教材汽车构造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六节 汽油供给装置一汽油供给装置的功用和组成。二机械膜片式汽油泵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七节 汽油喷射系统一.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二. 汽油喷射供给系统的分类三. L型叶特朗尼克电控多点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四.单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第五章 柴油机供给系统第一节 柴油及其使用性能第二节 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特点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三、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第三节 喷油器一.喷油器的功用及分类二.孔式喷油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三.轴针式喷油器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0.5学时0.5学时0.5学时0.5学时课后小结学生对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喷油器的工作原理掌握较好,对汽油电喷系统的工作过程掌握不太好,今后应加强。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陈静授课对象2003级本科生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柴油机供给系统、点火系、起动系课 型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柱塞式喷油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点火系的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的起动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柱塞式喷油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 :点火系的工作原理参考教材汽车构造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及备注第四节 柱塞式喷油泵一.喷油泵的功用及分类二. A型喷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A型喷油泵的结构2.泵油机构3.供油量调节机构4.驱动机构5. A型喷油泵工作原理第十章 发动机点火系统一. 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功用二.分类第一节 传统点火系统组成第二节 点火系的工作过程第三节 点火时刻一.点火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二. 点火提前第十一章 发动机起动系第一节 发动机的起动一发动机的起动过程、起动转矩、起动转速的概念二发动机常用的起动方式三. 发动机的起动预热第二节 起动机的组成一. 起动机的组成二.起动机的传动机构的作用1学时0.75学时0.25学时课后小结学生对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过程掌握较好,对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掌握不太好,今后应加强讲解。教 案授课教师王伟华所在单位汽车系课程类别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第十三章 汽车传动系概述授课对象汽车学院?1?2班,选课?3人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引言:传动系内容概述3分钟授课内容:一、传动系的基本功用与组成1基本功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2组成:传动系的组成及布置型式,取决于发动机的型式和性能、汽车总体结构型式、汽车行驶系及传动系本身的结构型式。图131为用于双轴货车(并与活塞式内燃机配用的)机械传动系,其组成为: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3功能:(1) 减速增矩。发动机输出的转矩不足以克服汽车的行驶阻力。汽车在平直沥青路面上低速匀速行驶,须克服1.5%自重的滚动阻力。如EQ1090E满载总质量9290kg(91135N),最小滚动阻力为1367N。发动机最大转矩353Nm,牵引力784N。所以必须减速增矩。P=T* P 不变,下降,T上升。(2) 变速。汽车的使用条件,如装载质量,道路坡度,路面状况等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就要求牵引力和速度有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另一方面,发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转矩的变化不大,而功率及燃油消耗率的变化却很大,因而保证发动机功率较大而燃料消耗率较低的曲轴转速范围,即有利转速范围很窄。为使发动机在有利转速范围内工作,而汽车牵引力和速度又能在足够大的范围内变化,传动系应有变速作用。传动系的传动比的最小值应能保证汽车能在平直良好路面上克服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并以相应的最高速度行驶,轿车和轻货的。重货。最小传动比一般由主减速器实现。当要求牵引力足以克服最大行驶阻力,或要求汽车具有某一最低稳定速度时,传动系传动比应取最大值。轿车,轻中货。传动比在最大值与最小值间变化由变速器完成。机械式传动系多为有级变速,轿、轻中货为35档,重货越野810档。总传动比 主减速器传动比,变速器传动比。2分钟10分钟45分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3) 实现汽车倒驶。汽车在某些情况下需倒驶。因为内燃机不能反向旋转,所以传动系须保证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使驱动轮反转,一般是在变速器内加倒档。(4) 必要时中断传动。内燃机只能在无负荷情况下起动,且起动后须保持在最低稳定转速以上,否则即可能熄灭,所以在起步前,须中断传动,以起动发动机,发动机在进入怠速后,逐渐恢复传动系的传动能力,即从零开始逐渐对发动机加载,同时加大节气门开度,以保证发电机不致熄灭,且汽车能平稳起步。此外,在变换档位和制动之前也都应暂时中断动力传递。为此,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可设一个靠摩擦来传动,可彻底分离,再柔和接合的机构离合器。在汽车长时间停驻时,及在发动机不停止运转汽车暂时停驻,或汽车欲靠惯性滑行时,传动系应能长时间保持中断状态。为此,变速器应设有空档。(5) 差速作用。汽车转弯时,左右轮在同一时间滚过的距离不同,如果刚性连接,角速度相同。所以车轮必然相对于地面滑动,这将使转向困难,动力消耗增加,传动系内某些零件和轮胎磨损加速。所以驱动桥内装有差速器,使左右轮可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6) 变角度传递动力。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固定在车架上,驱动桥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联。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与驱动轮经常有相对运动。二者不可刚性联接,应使用万向传动装置。4分类: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电力式。二、机械式传动系的布置方案图131是FR 汽车的总体布置方案,除此以外,还有FF、RR、MR和nWD。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FF方案图132是FF的轿车传动系。FF是将发动机、变速器、主减速器等都布置在汽车的前面前轮为驱动轮的方案。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差速器装配成一个紧凑的整体,固定在车架或车身底架上,这样在变速器和驱动桥之间就没有必要设置万向节和传动轴。发动机可以纵置也可横置。由于取消了纵贯前后的传动轴,(1) 车身底板高度可以降低,有助于提高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2) 整个传动系集中在汽车前部,因而其操纵机构比较简单。这种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布置型式目前已在微型和普及型轿车上广泛应用,在中高级轿车上的应用也日见增多。(3) 货车没有采用这种方案是因为上坡时作为驱动轮的前轮附着力太小,不能获得足够的牵引力。30分钟2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RR方案图133是RR的大型客车。RR是将发动机装于车身的后部,后轮驱动。多用于大客车。发动机1,离合器2和变速器3都横置于驱动桥之后,主减速器与变速器之间距离较大,相对位置经常变化。由于这些原因,有必要设置万向传动装置5和角传动装置4。(1) 大型客车采用这种布置型式更容易做到汽车总质量在前后车轴之间的合理分配,但在此情况下,(2) 发动机冷却条件较差,(3) 发动机和变速器、离合器的操纵机构都较复杂,RR亦用于某些微轻轿车。3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的MR方案发动机装在汽车中部,后轮驱动,为赛车和部分客车采用。4四轮驱动对于要求能在坏路或无路区域行驶的越野汽车,为了充分利用所有车轮与路面的附着条件,以获得尽可能大的牵引力,总是将全部车轮都作为驱动轮。图134是4*4轻型越野汽车传动系示意图。与图131所示的4*2汽车相比较,不同的是前桥1也是驱动桥。为了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给前后两驱动桥,在变速器与两驱动桥之间设置有分动器3,并且相应增设了自分动器通向前驱动桥的万向传动装置。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2.了解机械式传动系的布置方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传动系的功能。教学手段CAI、板书、投影仪结合参考资料参看其它有关教材课后小结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总结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王伟华所在单位汽车系课程类别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第十四章 离合器 第一节 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摩擦离合器授课对象汽车学院?1?2班,选课?3人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一节 离合器的功用及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一、离合器的功用 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发动机只能在空载情况下起动,所以应先挂空档,或踩下离合器踏板,再起动发动机。发动机进入怠速后,分离离合器,挂低档,逐渐松开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逐渐接合,发动机所受阻力矩也逐渐增加,故应同时逐渐踩下加速踏板,逐步增加发动机的燃料供给量,使发动机的转速保持在最低稳定转速以上,不致熄火,由于离合器的接合程度逐渐增大,发动机经传动系传给驱动桥车轮的转矩便逐渐增加,到牵引力可以克服起步阻力时,汽车即起步。如果没有离合器,则挂档后,整车惯性产生的巨大阻力矩将使发动机瞬间下降到最低稳定转速以下,造成汽车前冲一下以后发动机即熄火。 2保证传动系换档时工作平顺。 换档时用离合器暂时中断动力传递,有利于原传动副脱离啮合,新档位啮合副趋于同步,减少冲击。 3防止传动系过载。 汽车紧急制动时,若无离合器,则发动机将因与传动系刚挂连接而急剧降低转速,产生巨大惯性力矩,对传动系造成超载,使其机件损坏,有了离合器,便可依靠离合器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滑转消除这一危险,因此,离合器的又一功用是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转矩。二、离合器的分类。 1摩擦离合器。压紧力可以是弹簧力、液压作用力、电磁吸力。 2液力偶合器液体为介质。3电磁离合器磁力传动。三、摩擦式离合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组成:四部分。 (1)主动部分飞轮 (2)从动部分从动盘,毂,从动轴。 (3)压紧机构弹簧 (4)操纵机构踏板,分离叉等。15分钟3分钟20分钟2工作原理。 (1)通常弹簧的压紧力使主从动部分接合,利用摩擦作用传递动力。 (2)分离时,踩下踏板,通过一系列杆件使分离叉带动从动盘毂右移,克服弹簧压紧力,使主从动部分分离,中断动力传递。 (3)接合时,逐渐松开踏板,从动部分在压紧弹簧作用下与主动部分逐渐接触且压力逐渐增加,这时二者转速不同,处于打滑状态,随着接合程度逐步增大,二者转速逐渐相等,直至相等。 (4)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取决于摩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矩,后者又由摩擦面间最大压紧力,摩擦面尺寸性质,对于一定结构的离合器,静摩擦力矩是一定值,输入转矩达到此值时,离合器即打滑,防止超载。(摩擦离合器所能传递最大转矩的数值取决于:摩擦面间的压紧力;摩擦系数;摩擦面数目;摩擦面尺寸。) 3要求: (1)分离彻底。 (2)接合柔和 (3)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可能小,因为从动部分与变速器主动轴相连,若转动惯量过大,就会有较大的惯性力矩输入变速器,效果相当于分离不彻底,不能很好的起到减轻轮齿间冲击的作用。 (4)散热良好。离合器接合时会产生大量热,接合愈柔和,产生热量愈大。 第二节 摩擦离合器一、分类1按从动盘数目分:单片、双片、多片。2按弹簧分类:周布弹簧离合器、中央弹簧离合器、膜片弹簧离合器。二、(单片)周布弹簧离合器(一)单片周布弹簧离合器 1构造。以EQ1090型汽车的单片离合器为例,图149。 (1)主动部分有飞轮和压盘,分在从动盘的两侧。 离合器盖用螺钉固连在飞轮上,随飞轮一起转动。压盘与离合器盖通过传动片相连,传动片是弹性刚片,有足够的柔性,可沿轴向变形。所以,它不但可传递扭矩,还可以保证压盘的轴向移动,这样飞轮转动就可通过离合器盖带动压盘转动了。 (2)从动部分中的从动盘本体是一个薄钢片,为补偿工作时的热变形,并有一些径向切口,两个摩擦片铆接在本体两侧,盘毂与本体用铆钉连接,并有内花键与从动轴相连,从动盘可在花键上轴向移动。2分钟40分钟 (3)压紧机构是沿圆周均布的16个螺旋弹簧,左端顶在压盘上,右端靠在离合器盖上,由于离合器盖在轴向上不动,故压盘在弹簧压力下将从动盘压向飞轮,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带动从动部分旋转。 (4)传力路线: (5)操纵机构。分离离合器时,踩下踏板,拉杆带动分离叉摆动,推动分离套角和分离轴承前移,再推动分离杠杆的内端,杠杆的外端即将压盘向后推一小段距离,使之不与从动盘接触,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力消失,动力即被切断。 2离合器的调整 (1) 离合器的间隙 :当离合器处于正常接合状态,分离套筒被回位弹簧拉到后极限位置,在分离轴承和分离杠杆内端间应留有一定量的间隙 。 (2) 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 由于 的存在,踩下踏板后,分离轴承左移,先要消除 ,然后才能分离主从动部分,这里为消除 所需要的踏板行程,称为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也就是说踩下踏板后,先是自由行程,然后才是有效行程,自由行程不可过大,否则不灵敏。 (3) 间隙的调整。 离合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衬片磨损, 和自由行程变小,脱离正常范围,即需要调整,调整是通过拧动分离拉杆39上的调整螺母41。改变拉杆39有效长度实现的。(二)双片周布弹簧离合器。 图1411,为增大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并考虑到飞轮的径向尺寸有限,在重型货车上广泛采用了双片离合器,因增加了摩擦数目(单片:2,双片:4)与单片的相比,它有两个从动盘,主动部分多了一个中间压盘,中间压盘与飞轮间通过四个定位块传力,同时保证中间压盘的正确位置,这种传力方法的特点是传动可靠,但接触部分的尺寸位置精度要求高,工作时磨损大。 分离时,分离杠杆把压盘向后拉,中间压盘则被它和飞轮间的分离弹簧向后推,为使其不与后从动盘接触,离合器上有限位螺钉,限制中间压盘的行程,限位螺钉的位置可调。10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离合器的功用与分类;2.掌握离合器的结构与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离合器的结构。教学手段CAI、板书、投影仪结合参考资料参看其它有关教材课后小结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总结 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王伟华所在单位汽车系课程类别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第十四章 离合器 第二节 摩擦离合器授课对象汽车学院?1?2班,选课?3人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三、膜片弹簧离合器1结构。膜片弹簧由薄弹簧钢板制成,带有锥度,并开有很多径向切口,形成弹性杠杆,相当于分离杠杆,两侧有钢丝支承圈借助铆钉安装在离合器盖上,相当于分离杠杆的支点,膜片弹簧的外端用分离钩与压盘相连。2工作原理。图143。(1) 当离合器盖未固定到飞轮上时,膜片弹簧不受力,处于自由状态。(2) 离合器盖固定到飞轮上后,膜片弹簧产生变形,锥度变小,产生压紧力使压盘把从动片压在飞轮上,这时离合器处于完全接合状态。(3) 分离时分离轴承推动弹簧分离指的内端,使它产生更大的变形成反锥形,这样膜片弹簧的外端通过分离钩把压盘向后拉,使之与从动盘分离。3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特点(1) 膜片弹簧的轴向尺寸较小而径向尺寸很大,这有利于在提高离合器转矩容量的情况下减小离合器的轴向尺寸。(2) 膜片弹簧离合器不需要专门的分离杠杆,使结构简化,零件数目减少,重量减轻。(3) 由于膜片弹簧轴向尺寸小,所以可以适当增加压盘的厚度,提高热容量;还可以在压盘上增加散热筋及在离合器盖上开设较大的通风孔来改善散热条件。(4)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主要部件形状简单,可以采用冲压加工,大批量生产时可以降低成本。4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 图144所示为膜片弹簧与螺旋弹簧的弹性特性。若假设两弹簧压紧力相同,即都为 ,变形量为 。当摩擦片磨损量达到容许的极限值 时,弹簧压缩变形量减小到 。此时螺旋弹簧压紧力降低到 ,下降较多,将使压紧力不足产生滑磨;而膜片弹簧压紧力 较 几乎无下降,离合器仍可靠工作。因此,膜片弹簧的转矩容量比螺旋弹簧要大15%左右。离合器分离时,如两弹簧进一步压缩量均为 ,膜片弹簧所需作用力 比螺旋弹簧的 低20%。而且,膜片弹簧离合器取消了分离杠杆,减少了这部分摩擦损失。可见,膜片弹簧离合器操纵轻便。5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5优缺点。优点:(1) 膜片弹簧与压盘以整个圆周接触,压力分布均匀,与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摩擦片的使用寿命长。(2) 高速性能好,冲击噪声小。缺点:制造工艺和尺寸精度等要求严格。膜片弹簧离合器广泛应用在轿车,轻中型货车,甚至重型货车。6结构型式A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1) 双支承环式1) MF型 图147a 膜片弹簧、两个支承环与离合器盖之间用一个台肩式铆钉铆合在一起,结构较简单。桑塔纳和NJ1061采用此种型式。2) DS 型 图147b 在标准铆钉杆上套一硬衬套,并在铆钉头处加一挡环,使前支承环不与铆钉头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了耐磨性和使用寿命,但结构较复杂。CA1092采用此种型式。3) DST型 图147c 通过离合器盖内边缘上伸出的许多舌片,将膜片弹簧、两个支承环与离合器盖弯合在一起,结构紧凑简单,寿命长,应用日益广泛。TJ7100采用此种型式。(2) 单支承环式1) DBV型 图147d MF型的改进,省去了后支承环,在冲压成型的离合器盖上冲出一个环形凸台来替代MF型的后支承环,简化了结构。2) GMF 型 图147e 与DBV型相似,是在铸铁离合器盖上铸出一个环形凸台来替代后支承环。用在中重型货车上。3) DB/DBP型 图147f 在铆钉前端以弹性挡环代替前支承环,这样可以消除膜片弹簧与支承环之间的轴向间隙。用在中重型货车上。(3) 无支承环式1) DBR型 图147g 利用斜头铆钉的头部与离合器盖上冲出来的环形凸台,将膜片弹簧铆合在中间而取消前后支承环。用在轻中型货车上。2) D/DR 型 图147h 与DB/DBP型相似,但以离合器盖上冲出的环形凸台来替代后支承环,使结构更简单。用在中型货车上。3) CP型 图147i 将D/DR 型中的铆钉取消,通过离合器盖内边缘上伸出的许多舌片,将膜片弹簧、弹性挡环与离合器盖上冲出的环形凸台弯合在一起,结构最简单。广泛用于轿车上。5分钟20分钟B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1) 无支承环式 MFZ型 图148a 直接在离合器盖上冲出一个环形凸台以支承膜片弹簧,不用支承环。用在轿车和轻型货车上。(2) 单支承环式1) DT/DTP型 图148b 将膜片弹簧的大端支承在冲压离合器盖中的支承环上,用于轿车和货车。2) GMFZ 型 图148c 将膜片弹簧的大端支承在铸造离合器盖凹槽中的支承环上,用在中重型货车上。五、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 发动机输出的转矩是周期变化的,就会在传动系中产生扭转振动。若其频率与传动系的固有频率相重合,将发生共振,影响传动系零件寿命,另,在不分离离合器情况下,紧急制动或猛烈接合离合器时,将对传动系造成冲击载荷,为避免共振,缓和冲击,很多汽车传动系装设扭转减振器,有些汽车扭转减振器制成单独部件,更多的是附装在从动盘中。 图1415,从动盘本体5、从动盘毂11和减振器盘12都开有六个矩形孔,每个窗孔装有一个减振器弹簧6,减振器与从动盘本体铆成一个整体,并将从动盘毂与阻尼片10夹在中间,不工作是如图1417a,工作时如图1417b,两侧摩擦片4所受摩擦力矩首先传到从动盘本体和减振器盘上,再经六个弹簧传给从动盘毂,此时弹簧被压缩,以吸收冲击,传动系中的扭转振动导致本体5及盘12同毂11之间的相对往复摆动,从而依靠两阻尼片10与上述三者间的摩擦来消耗振动能量。六、离合器操纵机构1人力机械式2人力液压式3气压助力式20分钟10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膜片弹簧离合器;2.了解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膜片弹簧离合器。教学手段CAI、板书、投影仪结合参考资料参看其它有关教材课后小结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总结 教 案授课教师王伟华所在单位汽车系课程类别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第十四章 变速器 概述 第一节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授课对象汽车学院?1?2班,选课?3人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概述功用: (1)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 (2)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倒退行驶。 (3)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变速器的组成: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需要时还可加装动力输出器分类: 按传动比变化方式分: (1)有级式变速器:应用最广,用齿轮传动,有若干个定值传动比。一般轿,轻中货有35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重型货车的组合式变速器档位更多。所谓变速器档数即指前进档数。 (2)无级式变速器:传动比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变化,有电力式和液力式两种。电力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传动部件为直流串励电动机,应用于无轨电车、超重型自卸车。动液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部件是液力变矩器。 (3)综合式变速器:指由液力变矩器和齿轮式有级变速器组成的液力机械变速器,传动比可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几个间断的范围内无级变化,按操纵方式分: (1)强制操纵式变速器:靠驾驶员直接操纵变速杆换档,被大多数汽车采用。 (2)自动操纵式变速器:换档自动进行。所谓“自动”是指档位的变换是借助发动机的负荷和车速信号来控制换档系统的执行元件实现的。驾驶员只需操纵加速踏板。 (3)半自动操纵式变速器:有两种。一种是常用的几个档位自动操纵,其余档位由驾驶员操纵;另一种是预选式,即驾驶员先用按钮选定档位,再踩下离合器踏板或松开加速踏板时,接通电磁装置或液压装置换档。10分钟15分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第一节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一、三轴式变速器以CA1040采用的CAS5-20A型五档变速器为例,如图152。1结构:第一轴1的前端支承在发动机曲轴凸缘的滑套中,后端用球轴承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上;中间轴两端用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壳体上;第二轴的前端用滚针轴承支承在第一轴齿轮2内圆孔中,后端用圆柱滚子轴承支承在壳体上。2换档方式、动力传递路线和传动比齿轮2与第一轴制成一体,中间轴上的齿轮是固连的,第二轴上的齿轮是空套的,所有齿轮对为常啮合斜齿轮。图示为空档位置。第一轴旋转,通过齿轮2带动中间轴及其上齿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二轴上齿轮旋转。但由于是空套,第二轴不能被驱动。除倒档外,均采用同步器换档。同步器的作用是使换档不产生冲击,其构造、工作原理将在下节讲。欲挂一档,可操纵变速杆通过拨叉使接合套20右移,与一档同步器锁环19的接合齿圈和一档齿轮接合齿圈18接合后,动力便从一轴经齿轮2、33、中间轴26、齿轮29、17、接合齿圈18、接合套20、花键毂24,传给第二轴23输出。欲脱开一档,可通过拨叉使接合套20右移,与接合齿圈18脱离啮合,即退入空档。欲挂二档,可通过拨叉使接合套12右移,与二档同步器锁环14的接合齿圈和二档齿轮接合齿圈15接合后,动力便从一轴经齿轮2、33、中间轴26、齿轮30、16、接合齿圈15、接合套12、花键毂13,传给第二轴23输出。同理,使接合套12 左移与接合齿圈10 接合,可得到三档。使接合套5 左移与接合齿圈3 接合,可得到四档,此时动力从一轴经齿轮2、接合齿圈3、接合套5、花键毂35直接传给第二轴23。而不再经过中间轴,称为直接档。使接合套5 右移与接合齿圈7 接合,可得到五档。 ,称为超速档。超速档主要用于在良好路面上轻载或空车驾驶的场合,借此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超速档的传动比一般为0.70.85。在中间轴一侧为倒挡轴27,图中采用了展开画法。倒档轴的两端支承在变速器壳体上,用锁片锁止,防止其转动和轴向移动。上面空套着倒挡中间齿轮28,28与第二轴倒挡齿轮22及中间轴倒挡齿轮25均为常啮合齿轮。55分钟欲挂倒档,使接合套20右移与齿圈21接合,即得倒档。动力从一轴经齿轮2、33、中间轴、齿轮25、28、22、接合齿圈21、接合套20、花键毂24传到第二轴。因为增加了一个中间齿轮,所以第二轴旋转方向与第一轴相反,汽车倒行。 与 相近,这是考虑到安全,希望倒车速度尽可能低些。3润滑采用齿轮油,以飞溅方式润滑各齿轮副、轴与轴承的工作表面。因此,壳体一侧有加油口,底部有放油塞。4防止自动跳挡的措施 汽车行驶中,变速器在结构上应保证不出现自动跳挡的现象。这里介绍两种防止自动跳挡的结构。(1) 齿端倒斜面结构,图154,正压力 的轴向分力 即为防止跳挡的力。(2) 减薄齿,图155,花键毂齿圈3的两端,齿厚各减薄0.30.4mm,使中部形成凸台,凸台的作用力 的轴向力 即为防止跳挡的力。二、两轴式变速器三轴式变速器适用于FR汽车,对于FF、RR中轻型轿车,多采用两轴式变速器。特点是输入、输出轴平行,无中间轴,驱动桥的主减速器的主动齿轮直接装在输出轴的伸出端。10分钟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变速器的功用和分类;2.掌握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学手段CAI、板书、投影仪结合参考资料参看其它有关教材课后小结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总结教 案课程名称:汽车构造授课教师王伟华所在单位汽车系课程类别课堂理论教学授课时间授课内容第十四章 变速器 第二节 同步器授课对象汽车学院?1?2班,选课?3人教学内容提要时间分配及备注第二节 同步器一、无同步器时变速器的换档过程。采用移动齿轮或接合套换档时,待啮合的一对齿轮的轮齿圆周速度必须相等(即同步),才能平顺地进入啮合挂上档,若在两齿不同步时,强制挂档,将使发生冲击噪声,影响齿的寿命,甚至折断,为使换档平顺,驾驶员应采取合理的换档步骤。1从低速档(四档)换入高速档(五档)(四档:直接档;五档:超速档)图159,欲从四档换入五档,应先分离离合器,再通过变速器杆使接合套3右移,进入空档,接合套3刚与齿轮2脱离的瞬间,v v ,由z ,z ,z ,z 齿数决定,永远有v v ,故v v 。若此时将接合套3推向齿轮4而挂五档将产生冲击。由于离合器已分离,动力传递已中断,v ,v 都在下降,但由于接合套3与整车联系在一起,惯性大,故v 下降慢一些,而齿轮4只与中间轴、一轴和离合器从动盘相联系,惯性很小,v 下降较快。所以,在某一时刻会有v v (同步),恰在此时换档无冲击,过后v v (理由如前)。所以,v v 。但v 下降得比v 快,不可能有v v 。相反,停留在空档时间愈长,二者差值愈大。所以驾驶员在分离离合器使接合套3左移到空档后,随即重新接合离合器,并踩一下加速踏板,用发动机带动第一轴至齿轮2转速高于接合套3转速,即v v 。再分离离合器,等待片刻,到v v 时,即可挂入四档(两脚离合器)。由上可见,欲使一般变速器换档时不产生冲击,需进行较复杂的操作,并应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完成,即使是熟练驾驶员,也易造成疲劳,因此要求在变速器结构上采取措施,既挂档平顺,又简化操作,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同步器即是在这样要求下产生的。30分钟二、同步器构造及工作原理。1锁环式惯性同步器。(1)结构。在接合套与齿圈之间多了一个零件锁环,由青铜制成,锁环上有断续的短花键齿圈,内锥面有细牙的螺旋槽,以破坏两锥面间的油膜,增加摩擦,三个滑块5分别嵌合在花键毂的三个轴向槽b内,并可沿槽滑动。三个定位销6分别插入三个滑块的通孔中。在弹簧16的作用下,定位销端部的球面正好嵌入接合套中部的凹槽a中起空档定位作用。滑块5的两端伸入锁环4和8的三个缺口c中,锁环的三个凸起d分别伸入到花键毂的三个通槽e中。(2)工作过程。设变速器由五档换入六档。此时继续拨动接合套7向左,接合套7通过定位销6带动滑块5一起向左,当滑块左端面与锁环4的缺口c的端面接触时,便推动锁环移向齿圈3,使具有转速差的两锥面接触并产生摩擦。齿圈3即通过摩擦作用带动锁环相对于接合套超前转过一个角度,直到锁环的凸起部d与花键毂通槽e的另一端面接触时,锁环便与接合套同步转动。此时,接合套的齿与锁环的齿错开了约半个齿厚,从而使接合套的齿端倒角与锁环相应的齿端倒角正好互相抵触而不能进入啮合。此时若要接合套的齿圈与锁环的齿圈接合上,必须使锁环相对于接合套后退一个角度。作用在锁环锁止角斜面上的法向压力 可分解为轴向力 和切向力 。 形成的力矩力图使锁环相对于接合套向后退转,称为拨环力矩。 则使锁环与齿圈间的锥面压紧,从而产生摩擦力矩,使二者转速迅速接近,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安全技能培训内容课件
- 新解读《DL-T 698.41-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4-1部分:通信协议-主站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 2025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招聘3人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应急专家培训课件
- 2025重庆市渝中区大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3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癌症预警信号与自我检查
- 艾灸在秋季腹泻恢复期调理中适用范围
- 管水库合同(标准版)
- 计量水费合同(标准版)
- 2025年税收和注册税务师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工会经审财务知识竞赛培训试题考试题库(含答案)
- Starter Unit2 Keep TidySectionB(1a-1d)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湖南衡阳工会招聘11名工会社会工作者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焊接质量检测记录规范模板
- 2025年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招聘(104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上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100题练习(含答案)
- 西藏文化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6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英语答案
- 2025秋外研新版三起点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25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