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集训.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集训.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集训.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集训.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集训.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吉林联考)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大门的武器是()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观念 D欧洲风俗习惯B坚船利炮是打开中国近代国门的武器,故A项错误;“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外国洋纱洋布等商品输入,传统的男耕女织模式瓦解,妇女为了生计走出家门,故B项正确;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故C、D两项错误。2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C材料侧重介绍西餐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但其影响仍局限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故A、B两项错误;西餐在通商口岸和部分大城市出现,报刊加以宣传,“华人间亦往食焉”,说明西餐受到部分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西餐馆的出现不能说明已经取代中国饮食习俗,故D项错误。3下图为近代图画日报上刊载的上海社会之现象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的图文报道。该报道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B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妇女着旗袍骑自行车郊游”反映了服饰和交通工具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的进步,这些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辛亥革命后,故B项正确。4(2018湖北七市联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60年代初期流行“人民装”,“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变化体现出()A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B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C政治制度决定服饰取向D爱美实用是人们的天性B“文革”时期流行绿军装,服饰受到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无关,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服饰改变了之前的单一样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反映出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需求,故B项正确;政治制度影响服饰取向,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故C项错误;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是爱美天性的体现,但与实用性无关,故D项错误。5(2018洛阳质检)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C材料中“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并不能说明服饰西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服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可以看出服饰引领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D项错误。6(2018合肥质检)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近代中国()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报1835年1871年1886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应用西方科技发明速度明显加快A B C DC表中材料显示“西方发明在重庆使用时间远远落后于沿海的上海”,这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正确;表格中没有显示民族企业相关信息,故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庆地区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远远落后,故错误;从铁路技术发明到中国上海使用是51年,而电灯只有一年,说明应用西方科技发明的速度明显加快,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7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B材料描述了津浦铁路修成前后蚌埠商业的经营状况,体现了交通是促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的要素是私人投资和雇佣劳动,但在材料里没有涉及,故A、C两项错误;木材市场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8(2018徐州质检)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有利反抗外国侵略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改变传统就业结构D铁路的修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有利于反抗外国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贫民受铁路之害,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转型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说明由于铁路修筑使四万人失业,从而说明传统就业格局被改变,故D项正确。9(2018山西联考)下面滑稽画载于民国元年上海时事新报附送品时事新画报上。它是为配合“耳闻”但未“目睹”文字叙述的应景之作,是“画”出来的,反映了生活百态。该画()A直接反映出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B说明民国初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C是民国初年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证据D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D材料并未反映上海受到革命思想影响,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不能说明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发生质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可知汽车的使用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转型,故D项正确。10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 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B材料没有反映出新闻来源单一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显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国共两党政权更迭,使得舆论监督管理严谨,故B项正确;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与材料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百废待兴纸张短缺不符合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11(2018黄冈质检)现代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A互动性、娱乐性和现代性B广泛性、准确性和及时性C前卫性、科学性和广泛性D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D传统媒介具有娱乐性、准确性、前卫性、科学性,故A、B、C三项错误;借助互联网技术,现代媒介具有了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这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故D项正确。12我国电影界泰斗周传基教授认为,电影的“本体是由媒材决定的”,电影的媒材是“自动化的纪录机器”,因此电影的本体是由这种“机器”提供的“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声画系统以及由声画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系统”。下列影片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定军山 B一个国家的诞生C歌女红牡丹 D摩登时代C由材料内容可知,此时影片应该是有声电影,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无声电影,故A项错误;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美国人拍摄的集故事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电影,拍摄时间为20世纪初,也是无声电影,故B项错误;1931年中国拍摄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故C项正确;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也是无声电影,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历时20多年,在中国出现的近代商办企业,可说是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的若干小岛。当这些初生企业的产品出现于市场的时候,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中国企业所需的原料也受到外国洋行抢购的威胁。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取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在设厂、经营和产品销售方面,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完全听任地方官吏随意处置摆布。而许多地方官吏,还对商界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20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它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摘编自姚琦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主张并加以评价。(15分)【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文字“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经济汪洋大海中若干小岛”“外国侵略势力不惜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予以打击”“没有任何的法律保障”“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的、政治的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主张”根据材料文字“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以棉铁为主要”“上在官而下在商”“设立商部”“设立商务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和郑观应的主张分别概括作答即可;“评价”从二者主张的爱国性、时代性以及局限性等角度进行总体评价或者对张謇和郑观应的主张分别进行一分为二地评价均可。【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政府的剥削和压榨等。影响:使中国长期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了一系列救亡运动的失败,未能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2)主张:张謇:农工商全面发展,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郑观应:改良政治和社会环境,发展实业。总体评价:体现爱国情感,多角度提出振兴实业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张謇的主张较为全面和科学,有可取之处(提出发展实业的基本思路,符合工业化发展方向),但由于时局动荡未能成功。郑观应的主张认识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对专制政府存有幻想。14(2018湖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交流关系密切。序号历史材料1相传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2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我国3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国(今爪哇岛),当地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这些地方的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传到美洲,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6至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7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8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三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材料填写序号;主题凝练;论述不得照抄材料;字数200字左右)(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认知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归纳提炼主题,如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文明交流改变各国生活习俗、生活习俗变迁推动文明进步等;然后,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按照时间段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回答,同时注意主题要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主题鲜明,所选材料紧扣主题;(2)合理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12分)二等:(1)主题较明确,所选材料能证明主题;(2)引用史实,论述完整;(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69分)三等:(1)主题不清晰,所选材料不太符合主题;(2)未引用史实,论述有明显缺陷;(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05分)(另:没按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的,酌情扣12分)示例:材料序号:5、6、8、9主题:文明发展推动生活习俗进步论述:19世纪以来,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改变着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