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支持与农村社区养老创新研究.pdf_第1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支持与农村社区养老创新研究.pdf_第2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支持与农村社区养老创新研究.pdf_第3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支持与农村社区养老创新研究.pdf_第4页
(社会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支持与农村社区养老创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虚宝蕴 一学号 2 q q q z 墨 专业 社金堂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毽金遮奎塞挂皇壅挝毽区差壹剑叛班究) 是 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 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壹叁! 篁兰指导教师签 签名日期2 1 1 墨昱兰旦兰主望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 击。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e 1 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必须创新农村养老保 障模式。在此背景下试水的农村社区养老的优越性日益显现。发展农村社区养老, 需要个人、家庭、社区等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参与。社会资本理论为这种参 与提供了一个研究的理论视角。本文首先探讨了社会资本支持对农村社区养老的促 进作用,并分析了当前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所面临的社会资本的约束性,最后提出培 育社会资本,为社区成员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的若干对策建议,以 期促进农村社区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区;社区照顾:农村社区养老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w i l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a g e i n go fp o p u l a t i o ni nr u r a l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o l d - a g es e c u r i t ym o d e li nt h er u r a la r e a sh a sb e e ns u b j e c t e dt o t r e m e n d o u si m p a c t i no r d e rt os a t i s f yt h ep e n s i o nd e m a n do ft h ev i l l a g e o l d - a g ep o p u l a t i o nb e t t e r l y , w em u s ti n n o v a t et h eo l d - a g es e c u r i t ym o d e l i n t h i sc o n t e x t , t h es u p e r i o r i t yo ft h ee n d o w m e n tr u r a lc o m m u n i t yb e c o m e s m o l - ea n dm o r eo b v i o u s l y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n d o w m e n tr u r a l c o m m u n i t yn e e d s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a n d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b e t w n p e r s o n a l , f a m i l y , c o m m u n i t ye t c t h em u l t i p l ei n t e r e s t sm a i n s t a y 1 1 1 et h e o r yo fs o c i a l c a p i t a lp r o v i d e san e wt h e o r yp e r s p e c t i v ef o rs u c h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 f i r s te x a m i n e st h ep r o m o t i n gr o l eo ft h es o c i a lc a p i t a li nt h ee n d o w m e n tr u r a l c o m m u n i t y , a n dt h e nd i s c u s s e st h ep r e d i c a m e n tf r o mt h es o c i a lc a p i t a lw h e n w ea r ed e v e l o p i n gt h ee n d o w m e n tr u r a lc o m m u n i t y f i n a l l y , t h i st e x tp u t s f o r w a r d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b o u th o wt of o s t e r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i no r d e rt o p r o v i d ef i n a n c i a ls u p p o r t , l i f ec a r ea n ds p i r i t u a ls u p p o r tf o rt h em e m b e r so f t h ec o m m u n i t ya n dp r o m o t i n g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e n d o w m e n t r u r a lc o m m u n i t y k e y w o r d s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c o m m u n i t y ;c o m m u n i t yc a r e ;t h ee n d o w m e n t r u r a lc o m m u n i t y n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一i - - - - - - _ _ i - _ _ _ _ _ - i _ i - l i - - i _ i - _ _ l l _ _ _ i - l _ _ - 中文文摘 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如何解决农 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越来越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农村社 区养老应运而生,并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j 是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有益补 充。本文在总结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着将农村社区养老与社会资本 理论相结合起来,以期能够为农村社区养老提供一些理论视角。文章共分为四个部 分: 第一章主要是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和评析,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本文借以分析的理论基础并说明所采用的相关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农村社区养老的比较优势分析。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几种主要的养老保障模式一家庭养老保障、 土地养老保障及“五保供养一制度。尽管这些养老保障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起) u t 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作用,但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养 老保障模式则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未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因而,重构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势在必行。纵观国外许多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社区在提供养老保障资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政府当局所重视,其中较为典 型的是英国的社区照顾,通过动员社区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相关的养老服 务,使老人能够在自己所熟悉的社区养老。这为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 可资借鉴的经验。农村社区养老作为一种福利安排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如可以弥补 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的不足,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等,能较好地为老 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支持。 第三章将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引入了农村社区养老的研究。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 社会资本内涵。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给出了 不同的定义本文主要借鉴了燕继荣教授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的理解,即作为资本 的表现形式之一,社会资本就是广泛存在于社会网络关系之中,并能够被行动者投 资和利用以便实现自身目标的社会资源。其次,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养老的关 联性。社区养老的实施要求构建老人社区照顾的支持网络,这种支持网络既需要有 非正规照顾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居及志愿者的照顾,又需要有正规照顾一 专业人员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方案对非正规照顾形成必要的支持与补充。换言之, m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保证社区养老的有效实施,必须要积极构建多元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参与网络,实 现多边合作。这种参与网络是政府、社区组织和家庭、个人等多方利益主体在持续 的互动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博弈而建立的一种互惠和合作关系,它的形成、维系离不 开有效的社会规范( 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共享信念和价值观,例如信任、 归属感、共同的意识及合作精神等。而信任、互惠、规范正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要素,因而,社区养老与社会资本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丰富的社会资本 存量能够促进农村社区养老的发展。 然而,从实践上来看,当前,我国在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的过程中,社会资本的 作用并没有被挖掘出来。其主要原因有: 1 、社会资本的存量不足。其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个人层面的 社会资本的存量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关系网络及个人所拥有的组织身份。在农村社区 中,个人的关系网络弱化、个人所具有的成员身份也较少,使得个人所拥有的社会 资本存量不足,制约了个人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其二,作为培育社会资本主要载 体的社区组织发展滞后,社会支持功能薄弱。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组织主要有家族组 织、村民委员会、少量的互助组织。这些组织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发挥其 社会服务的功能。村民的社区参与积极性较低,社会资本的建构和积累受到很大的 影响。其三,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农村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存量不足。农村社区养老 需要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而这种参与网络是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 在持续的互动过程中经过反复博弈而建立的合作与互惠关系,它的形成离不开有效 的社会规范、共享的信念和价值观,这些都是维系网络结构持续稳定发展的价值与 道德基础,是推动社会横向合作的必要因素。然而,农村社区的社会规范弱化吖社 区网络匮乏,制约着农村社区养老的实施。 2 、社会资本自身发育的局限性的制约。首先,社会资本分布不平衡,一方面导 致成员间所能动用的资源储备量不同;另一方面,难以形成合作其次,社会资本 还存在着排除圈外人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克服社会资本的这些局限性,就会制 约着农村社区养老的发展。 第四章主要探讨如何培育社会资本推动农村社区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优化和培育个人的社会资本。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越丰富,其所能动 用的养老资源也越多。个人层面的社会资本主要由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组织身份( 成 员资格) 所构成。因此,优化和培育个人的社会资本的方式主要有:其一,建立广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以血缘或地缘为联系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先赋性社会关系 网络,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投资和建构个人自致性社会关系网络。其二,参与正 式的或非正式的社会组织,增强自己的组织身份。 其次,探讨农村社区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的投资。针对现有的社区组织的类型 不同,社会资本的投资策略也应有所差别。其一,由于家族组织能够承担一定的养 老责任,但同时又存在着排斥圈外人的局限性,因而,对家族组织应给予合理的引 导和利用;其二,村民委员会是农村社区重要的基层网络,也是最贴近老人的基层 组织,在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中,应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强化村民委员会的组织 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其社会服务功能,乡村干部应当在农村社区养老中起 领头人的作用,并通过对乡村干部进行社区工作的专业训练和培训,让乡村干部掌 握社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在其它类型的组织间推广,为发展农村社区养老 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其三,构建多样化的社区互助组织,并不断规范其自身的发 展,通过构建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网络,增强自身的社会资本,为组织成员提供经 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支持。 再次,探讨如何培育农村社区这一生活共同体的社会资本。农村社区所致力于 社会资本积累的手段更多地体现为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支持与援助等,其目的 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社会资本发展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文章主要从建立有效的 社区规则;加快文化建设,促进社区信任;构建农村社区的关系网络等三个方面来 分析。 v 第1 章 导论 第1 章导论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也加入了老龄化的快速列车,且农村人口老龄化问 题更为严峻,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其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老龄 问题相伴生的是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农村家庭养老 的功能弱化、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也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另一方面在广大 的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老人的养老需求经济供养、生 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均未能得到满足。探讨农村养老的实现方式,以期建立符合中国 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共十六大报告 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要保证一,“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静“有条件 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这一问题也做了相关的论 述,提出:搿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同社区保障、国家救济相结合。一十七大指 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搿学有所教、劳有 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修,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农村养老保障 模式的选择不仅是农村内部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我们国家整体发展的问题。基于 此,有必要对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与重构作进一步的研究。农村社区养老保障是构 建农村新型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探索。当前,学术界对于实施农村社区养老的必要 性作了一些相关的论述,而对于实施农村社区养老的可操作性则研究较少。基于此, 本文以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探讨农村社会建设进程中社会资本对农村社区养老的 支撑作用。 1 1 2 研究的意义 社区作为农村养老的载体之一,如何具有可操作性,并广泛调动社区成员、社 区组织的共同参与,是农村社区养老得以推进的关键。社会资本理论为研究这些问 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笔者试图通过对农村社区养老的研究,为我国农村社区 养老保障的实际运作提供参考依据。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相关文献回顾 1 2 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 2 1 1 社区照顾理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从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福利国家掀起了 福利改革和削减福利项目的浪潮。在这种背景下,“社区照顾一应运而生。所谓的“社 区照顾 是指社区中的各方面成员家人、亲戚、朋友i 邻居、志愿者和社区领 袖等组成的非正式网络,协同各种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在社区内对需要照顾的人 提供服务的过程( 钱宁,2 0 0 4 ) 。因而,它包括的不仅是个人,也包括家庭、朋友、 工作上的同事,以及社区的广泛网络。社区照顾实际上是由政府和民间的力量结合, 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提供社会服务的一种方法。它包含着两层意思:“在社区内照 顾 ( c a r ei nt h ec o m m u n i t y ) 和“由社区来照顾修( c a r eb yt h ec 9 m m t m i t y ) 。社区照顾的 核心是“正常化一以及独立自主的自由选择,其内涵包括长期护理照料、去机构化、 减少公共依赖、非正规照顾、选择与参与、需求导向的服务和成本效益七个方面( 林 万亿,2 0 0 2 ) 。社区照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由专业化服务人员提供的 社区照顾服务;第二,以非正规人员为主体的社区照顾服务;第三,专业服务人员 与非正规人员相结合、协调发展的社区照顾。其根本宗旨是通过发展非正式照顾, 弥补或矫正正式照顾的缺陷与偏差,在合理分配资源或资源的重新分配基础上,依 靠社区自身力量,发挥社区网络作用,以民主和参与的精神发展社区照顾事业,使 受照顾者的权利和尊严得到体现,需要得到满足,他们的价值和人格得到尊重( 钱 宁,2 0 0 3 )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社区照顾作为当前国外社会福利服务的输送模式和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和重要的发展。它的出现不仅 代表了社会服务模式的转变,也代表了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 1 2 1 2 国外社区照顾的实践经验 。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保障的较为典型的范例是英国的社区照顾。它起始于2 0 世纪5 0 年代,最初是针对住院式照顾提出的。现在社区照顾已成为英国老年人照顾 和服务的最主要方式。这一理念有两层的含义:一是不使老年人脱离他们所熟悉的 社区,在本社区内为他们提供服务:二是动员社区资源,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即 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旨在使老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像正常人那样生活,而不把 他们当作被抛弃的一群。英国政府在社区照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其服务体系较为 完整,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 ) 在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兴建中小型的院舍设施, 2 第1 章 导论 对无依无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院舍照顾,但这种院合是开放型的,住院老 人可以走出院舍,进入他所生活的社区。( 2 ) 在社区中兴建服务设施,有需要的老 人可定期来享用这些服务设施,同其他老人聚会,政府会派交通工具接送老年人, 老年一般当日返回自己的住所。( 3 ) 对行动不便或日常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实行上门 服务,包括代买生活用品、代做饮食等。通过这些措施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 支持、心理支持。此外,美国的“退休社区一,日本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德国 的“邻里之家一也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1 2 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是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照顾理论,结合各地实际情 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所谓“农村社区养老一是指在政府倡导和扶 持下,以一个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利用本行政村的各种资源为村民养老提供经济供 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养老保障方式( 阳义南,2 0 0 4 ) 。梁新颖( 2 0 0 0 ) 把社区 养老定义为,由社区成立养老服务机构,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 老人提供有偿又有效的生活服务。具体而言,发展农村社区养老就是要发挥政府、 社区、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力量,充分动员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为老 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目前,有关农村社区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以下几个方面: 1 2 2 1 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的客观依据 现有文献对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的客观依据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根据其侧重点不 同,可分为: ( 1 ) 从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和农村社会养老面临的困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在中国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是建立 在依托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曾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然而,社会变迁正使得这种稳固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原有的养 老模式前提正被抽去,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制度性瓶颈和二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 从而具有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 周莹、梁鸿,2 0 0 6 ) 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更为 严峻,单纯的农村家庭养老已无法承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 王金安, 2 0 0 3 ) 。 其次,社会养老发展不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适 合农民的险种不多;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后劲不足,农民参保积极性受挫:农村 3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规范( 金惠新、潘萍,2 0 0 6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 践,步履维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认识,尚未统一;而其理论与实践更 未形成共鸣( 杨翠迎,2 0 0 5 ) 。 因此,我们必须探寻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农村养老 保障制度体系的设计与建设应当充分挖掘现有的农村各种可能的组织资源,并对此 进行整合重组( 梁鸿,2 0 0 6 )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今 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不能强求全国统一。而应以地 方政府管理为主。同时,要以农村的基层社区( 乡镇或村) 为依托( 杨翠迎,2 0 0 1 ) 。 ( 2 ) 农村社区养老的优越性分析 社区在参与养老保障时,资源供给方面最大的特点便是整合性,即社区可以整 合政府养老保障、家庭养老保障、社区内人际关系网络,甚至包括老年人本身等多 方面的资源,让这众多资源在社区内共同参与养老,从而有望将养老保障事业提高 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钱雪飞,2 0 0 3 ) 。与城镇相比,农村更具备形成社区的地缘、文 化和心理优势。在农村社区中,弥漫着浓郁的“养老、敬老一文化,以及朴素的互 助观念。村民们普遍都认同互惠互济的原则,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社区中 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在遭遇困难时得 到社区的救济( 徐志文、侯军歧,2 0 0 5 ) 。由于农村社区中各成员之间都是相互了解 的,所以对困境中的老人们的保障和救助都是十分直接和快捷的( 徐志文、谢方, 2 0 0 5 ) 。因此,农村社区养老具有优越性:一是养老的资源不仅来自于家庭,而且还 来自于家庭之外的社区。二是生活照料不仅来源于家庭,而且获得社区服务的支持。 三是情感慰藉不仅由家庭子女提供,而且由社区及社区中的老年人的互动来提供。 社区养老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使养老过程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 陈 树文,2 0 0 4 ) 。这种养老方式可以说,既是家庭养老功能的延伸,也是社会养老的一 种变通,它能够弥补家庭养老之不足,并充分发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二者的长处: 既节约了国家的资源,又方便了老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并满足了老人“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一的要求。 1 2 2 2 农村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社区养老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政府在社区养老中的责任问题。依赖农村社区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多 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并不意味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放任自流,应当看到社区保障具有 4 第1 章导论 积极作用的一面,也存在着加剧社会不平等、加剧“市场一割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等负面效应。且有的农村社区养老对集体经济具有很强的依赖,具有区域性、封闭 性和排他性( 梁鸿,2 0 0 1 ) :因此,在推进农村社区养老保障机制的过程中,政府要 起到宏观的调控作用。即政府在政策的制定推行过程中,除政策本身必须具有正确 性、导向性、可行性外,政府也要承担制度供给主体所应承当的职能,提供政策执 行所需的资金( 尹丽娟、阳义南,2 0 0 5 ) 。 其次,农村居民对于农村社区养老的认可度的问题。谢基昌( 2 0 0 1 :! 认为,在 农村老年人的观念中甚至没有养老一说,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即使社区或子女完全 有能力供养他们,老人们也一般不愿放弃劳动,直到他们确实不能再动为止。农民 对养老风险的担心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表现为农民面临着 些远比养老风险严重的风险形式与实际问题,如经济收入、患病风险、子女教育及 其他生活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民较为传统的养老观念及其从来都不敢对 国家与社会解决养老保障途径抱有预期的影响( 乐章,2 0 0 5 ) 。 ; 再次,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社区养老的瓶颈。农村社区养老是以村集体的资金 为后盾,而以社区为养老基金统筹单位将难以规避统筹层次过低、管理混乱、支付 能力不足以及挪用养老基金等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阳义南,2 0 0 4 ) 7 最后,农村社区养老具有区域狭隘性和排他性。农村社区养老是以村组为基本 单位,并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对社区内的老年人口提供养老保障,这样会增强社区壁 垒和社区差异,减弱了村民往社区外流动的动力( 阳义南,2 0 0 4 ) 。 1 2 2 3 农村社区养老与其它养老模式的关系 周绍斌( 2 0 0 1 ) 提出了要构建家庭、社区、社会相结合的综合养老模式。阳义 南( 2 0 0 4 ) 则认为,要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 资源,多管齐下,相互补充,共同保障农民的养老需求。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 会养老和社区养老这四种养老方式无论哪一种都不可偏废,而应该取长补短、相互 协调,构建搿四支柱一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养老将成为农村养老保障体 系的第二层次和补充方式。杨翠迎( 2 0 0 5 ) 认为社区养老保障仅是解决农村养老问 题的权宜之计,是一种过渡形式,其最终必然会被规范化的制度所代替。 1 2 3 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综观社区养老问题的已有研究,尤其是专业性的论文,可以看到社区养老正逐 步受到政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但目前对农村社区的养老主要集中在社区养老 5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合理性与优越性的研究,而对于可操作性的研究则较少,且缺乏理论支撑。我们 应当寻求一种理论来指导农村社区养老的发展。 1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 3 1 理论基础 从国外( 如英国) 社区照顾的实践来看,一方面政府在社区照顾中起着主导的 作用,从财政支出到工作人员的组成都显示出以政府为主的特点;另一方面,充分 发挥社区关系网络的力量支持各种服务,这是发展社区照顾的主体思路。因而,我 们在发展农村社区养老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构建多元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参与网络, 实现多边合作。这种参与网络是政府、社区组织和家庭、个人等多方利益主体在持 续的互动过程中经过反复的博弈而建立的一种互惠和合作关系,它的形成、维系离 不开有效的社会规范( 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共享信念和价值观,例如信任、 归属感、共同的意识及合作精神等。而信任、互惠、规范正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要素。换言之,社区养老与社会资本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性。 社会资本是2 0 世纪7 0 年代后期在西方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 逐渐成为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研究社会问题的题阈。较早将社会资 本理论运用于社区这一研究领域的是罗伯特d 帕特南,其代表作 :使民主运转起 来是他对意大利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 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 帕 特南,2 0 0 1 ) 。近几年,我国学者也开始将社会资本运用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 区脱贫等问题的研究。社会资本的要素是信任、参与和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在社区 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居民信任度;二是居民参与度;三是关系网络密切度( 马 宏,2 0 0 6 ) 。近年来在有关社会资本与社区发展关系的研究中,社会资本对社区发展 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杨荣( 2 0 0 4 ) 认为,就一个社区而言,社会资本总量 的多寡与分布状况,决定了社区活力和凝聚力的强弱以及社区治理的绩效和效率。 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且分布均衡,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就强,社区治理的效果就好,社 区发展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反之,社区就会因居民不愿参与社区事务而缺乏认同 感,社区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社会资本存在的基础,“ 社区发展依赖予社会资本的存最及分布状况,社会资本对社区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 或制约作用。本文将借用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分析农村社区养老的理论视角。, 6 第1 章导论 1 3 2 研究方法简介 在方法的选择上,本人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l 、理论联系实践法。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人口学理论、社会保障理论, 结合农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农村社区成员、社区组织及农村社区整体情况,对如 何实施农村社区养老进行探讨。 2 、系统研究方法。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农村社区养老的构建,涉及的内容相 当广泛。本文运用“微观一中观宏观打的三维分析框架,探讨如何培育和构建社 会资本,以期推动农村社区养老的实施。各个层次的社会资本需要相互拾遗补缺, 相互支持合作,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因此,系统分析法是本文的重要研究方法。 3 、比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当前农村几种主要的养老模式,在农村人口老龄 化的背景下,家庭养老等养老保障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 养老需求。因而有必要重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同时,农村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有益 的补充是值得研究的,构建一种政府引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养老模式无疑是 一种可行的选择。 此外,还运用了定性分析、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近年来学者有关养老问题、 社区研究的著作、论文、报刊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等,对农村社区养老问题进行研 究。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农村社区养老的提出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保障、土地养老保障、五保供养制 度等,他们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然而,由于经济体制转型和我国老龄 化进程的加速,原有的保障模式已无法解决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重 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农 村社区养老方式应该是未来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支柱之一。 2 1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概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 0 0 7 年底已达到1 5 3 亿人,占总人口的1 1 6 。t q 这已 超过国际老龄社会的1 0 的标准。面对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系以家庭养老为主,其他 保障方式为辅。主要的养老模式有: 2 1 1 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及其评价 2 1 1 1 家庭养老的内涵及其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 的人类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和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嘲家庭在解决老年 人养老保障问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养老是建立在血缘、亲缘关系的基 础上,主要是指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由家庭成员向家中老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 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这种养老模式与家庭的规模及收入状况相关联,是在家 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一养老。这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最为传统的一种 养老模式,也是目前农村社会最基本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不仅能够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养老资源,而且对于满足老年 人的情感需求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养老方式成本较低,在社会养老资源仍 然较为缺乏和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现实矛盾中,这种养老模式是有价值的, 且在将来的时间里,家庭养老仍将继续起作用。 2 1 1 2 家庭养老保障模式面临的挑战 由于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 【1 1 中国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 0 0 7 年底已达1 5 3 亿人中国新闻网 h t t p :例c h i n a n e v s c o m c n g n n e w s l 2 0 0 8 0 2 2 9 11 7 8 2 3 0 s h t m l 嘲郭志两啦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与家庭户的变迁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敝社,1 9 9 5 。p 5 8 第2 章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农村社区养老的提出 体体现在: ( 1 ) 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小型化,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少子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趋 势日渐明显( 见表2 一1 ) 。4 - - 2 一l 或4 - 2 _ - 2 的家庭结构在农村占主导地位。再加 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在农村更为突出。老年人口抚养比呈 上升趋势( 见表2 一- 2 ) 。而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可支配收入较少,家庭财产 安排中用于养老保障的部分不多。家庭规模的缩小首先改变了传统大家庭相互扶助 和相互依存的结构关系,老年人比例的上升使得养老成为现代家庭的沉重负担。 表2 - - 1 历次普查家庭户规模 t a b l e2 - 1 t h eh o u s e h o l ds i z eo fp r e v i o u sc e n s u s 普查年份( 年) 1 9 5 31 9 6 41 9 8 2 1 9 2 0 家庭户规模( 人)4 3 34 4 34 4 l3 3 4 4 注z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 0 0 1 年卷中国统计出版社。p 3 2 表2 一- 22 0 0 1 - - 2 0 0 4 年乡村老年人口抚养比 t a b l e1 - 2t h ee l d e r l yd e p e n d e n c yr a t i oo fv i l l a g ef r o m2 0 0 1t o2 0 0 4 年份2 0 0 1 年2 0 0 2 年2 0 0 3 年2 0 0 4 年 老年人口抚养比1 1 6 01 1 9 61 2 1 51 2 0 5 注l 数据来源l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t2 0 0 2 年巷2 0 0 5 年卷中国统计出版社 ( 2 ) 居住生活方式的变化。代际间居住距离空间的接近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之 间相互支持,特别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也会促进代际问的交往和感情的亲近。 但是,在现代农村,两代人分开居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这样,从空间上隔离 了养老资源。 ( 3 )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速度加快,尤其是农村妇女的流出,致使老人的生活照 料和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的供给变少。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 力人口不断的向外转移,进城务工的劳动力越来越多,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农村妇女。 由于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主要照顾者的角色,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流入劳动力市 场、流向城市,她们能为老人提供的养老资源尤其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这两种养 老资源就很有限。 ( 4 ) 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传统的孝道文化观念弱化。孝道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瑰宝,但是随着中国农村在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传统孝道文化存在弱化的趋势。年轻人受外界的生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息的影响,崇尚年轻、追求时尚、彰显个性、追求利益等价 值观念也潜入到了农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方式的变更使许多人不再依赖家庭, 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看重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更注重追求自己的成功和个人的幸 福。因此,他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淡化,传统孝道观所极力推崇的尊老、敬 老、养老的价值观念也日渐淡薄。在他们看来,接受父辈的赠予是天经地义的,不 愿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2 0 0 5 年1 0 月至1 2 月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率7 人普查 组自费普查全国农村孝道现状。通过对3 l 省4 6 县7 2 村1 0 4 0 1 人的调查,结果显示。 5 3 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l 】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家庭养老纠纷增多,养老质量参差 不齐。 ( 5 ) “重子女轻老人一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许多子女对自己的下一代往往 寄予厚望,无论在感情方面还是生活照顾方面,都存在着“重幼轻老静的倾向。相 比较而言,用于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时间、精力显然就被挤占了,对老年父母的 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代际支持网络的功能下降,老人通过家庭所获得的养 老资源正在减少和削弱,最终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 一 2 1 2 土地养老保障模式及其评价 对农民来说,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的双重功能。因而,农民将土地作 为规避生活风险的一种手段。所谓的土地养老保障是指通过土地所获得的收益来维 持晚年的基本生活。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呈弱化趋势。 首先i 土地收益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降低。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主要取 决于土地所带来的收益。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家庭收入 的比重下降。一方面由于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使得耕地的质量下降,农作 物的产量不高。另一方面,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产品的价格则持续 走低,农业生产出现了投入与产出倒挂的现象,农民种地所获得的收益较低,甚至 亏本。 其次,土地的保障功能具有不稳定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对自然环境的 依赖性强。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 如台风等) 频发的国家。近年来,又受世界生 态恶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系数日益增加。如果碰到自然灾害,农业歉收, 【1 】全国人大代表翟玉和:乡村孝道调查让我们忧心如焚新华网- 2 0 年全国。两会”特别专题 h t t p :n e v s x i n h u a n e t c o m m i s c 2 0 0 6 - 0 3 0 3 c o n t e n t4 2 5 2 0 5 6 h t l 1 0 第2 章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农村社区养老的提出 则无法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_ 再次,土地的保障功能受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一方面,我国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经营土地都是分散经营,不具备规模效应,小规模的家 庭农业经济投入产出比极低。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 t o 也给农业带来较大的冲击, 外国先进农产品的不断涌进,严重打击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从而降低了土地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功能。 最后,人地矛盾凸显,农民人均占有耕地数量不断减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 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所能够占有的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养老一 的保障功能呈现出弱化趋势。 因此,在我国,农民依靠土地养老面临的各种风险,不仅大于发达国家,而且 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只是一个附带风险的初级保障,因此, 依靠土地养老是靠不住的。【 2 1 3 “五保供养刀模式及其评价 我国的五保供养制度形成于2 0 世纪5 0 年代中期,主要是指对无法定扶养义务 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 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给予的生活照 顾和物质帮助。农村的“五保供养一制度对于保障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农村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农村“五保一老人供养制度也面临着 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保障范围较小,许多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老人没有纳入供养范围,“应保未 保 的问题突出。根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统计,截至2 0 0 2 年底,全国农村。五保 供养有5 7 0 3 7 万人,约占全国农业人口的0 6 。其中,真正获得保障的只有2 9 6 8 2 万人,占农业人口的0 3 9 ,仅占应保对象的5 2 0 4 圆即有近一半的搿五保一对 象没有获得相应的保障。二是一些地区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供养经费难以保证,供 养标准普遍较低,对于老人的保障水平还处于“济贫助困一的状态。根据 农村五 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五保 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 活水平。但事实上这个标准都远远没有达到。以安徽省为例,1 9 9 9 年税费改革前, 安徽省五保户平均供养标准为:集中供养1 4 8 9 元年人,分散供养1 0 8 0 元年人。 【l 】刘翠宵天大的事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宄 m 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6 。p 1 0 0 脚公维才中国农村养老保障论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7 ,1 8 8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在税费改革的第一年,即2 0 0 0 年,供养标准普遍下降,全省集中供养年人均标准 为1 4 0 4 元,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为8 3 3 6 元,均低于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1 9 2 0 元 的水平,即使在2 0 0 2 年加上了省级转移支付的资金,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标准也 只有年人均1 6 7 4 元和1 1 5 0 元。1 1 l 三是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五保供养 服务机构的建设不能满足需求,农村的五保供养主要采取分散供养的方式。截止到 2 0 0 2 年底,全国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人员已达2 3 6 7 4 5 4 人,占全部五保供养人数的 7 9 8 。1 2 】四是地区供养负担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快,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五 保供养一工作做得比较好,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居民生活水平 普遍较低,政府和村集体的财力难于全面落实“五保供养 的标准及内容。五是“五 保供养 的内容大大缩水。“五保 的内容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 但在许多地区,“五保”实际上已经蜕变为“两保一( 保吃、保葬) ,甚至“一保弦( 保 吃) 。例六是“五保 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被忽视。农村五保对象中,年龄偏大、生 活处于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员较多,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问题比较突出。 2 2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重构 。: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知,尽管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多种养老保障模式,但这些养老 模式都面i 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单纯依靠其中一种养老方式都不能满足农村 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改革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迫在眉睫。 2 2 1 国外农村养老模式的启示 国外农村养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农村养老保 障的发展历程,其农村养老保障主要由三个支柱构成:一是公共年金制度,也称国 民年金制度,是农村居民养老的基础支柱。二是专业性的农民年金制度,旨在提高 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以农村雇佣劳动者和自营农民为对象。三是个人储蓄计划,是 在公共年金和专业年金基础上对退休收入的额外补充。较为典型的代表国家如日本。 日本政府根据公平性和多层次两个方面来安排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双层结 构的年金制。第一层次是国民年金,强制国民加入,与收入无关的基础年金,为老 年人提供基本的收入保障;第二层次的农民养老保险基本上采用基金制,强调自愿 i l 】困境与出路:后集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