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责任.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责任.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责任.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责任.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责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责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m l l l l l 1 1 1 1 l 1 1 1 1 1 0 1 1 | i i l l l i l 川1 i i l l y 17 9 2 7 8 5 的指导下,独立进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弘掣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粼:社聊妣缘掣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1 a b s t r a c t 一”0 0 6 00000 000b0 0 0 ”3 弓l 言”1 第一部分概述3 一、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3 ( 一) 排除危害责任的产生3 ( 二) 排除危害责任的私法性质0 0 0 ooooo 0o qoooo q o 4 二、环境法中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5 ( 一) 环境侵权行为5 ( 二) 损害后果7 ( 三) 因果关系8 三、排除危害责任的实现9 ( 一) 排除危害的民事责任形式9 ( 二) 排除危害的具体实现方式9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与排除危害责任11 一、环境标准制度与排除危害责任1 1 ( 一) 环境标准制度的含义1 1 ( 二) 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对排除危害的影响1 2 ( 三) 环境质量标准制度对排除危害的影响1 3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除危害责任1 3 ( 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1 4 ( 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排除危害责任的影响1 4 三、三同时制度与排除危害责任1 5 ( 一) 三同时制度的含义1 6 ( 二) 三同时制度对排除危害责任认定和实现的影响1 6 四、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与排除危害责任1 7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 一)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 ( 二)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对排除危害责任认定的影响 五、环境污染防治制度对排除危害责任的影响 ( 一) 直接影响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要件 ( 二) 影响排除危害责任的认定及实现 第三部分国外排除危害责任制度比较 一、日本环境法中的停止行为请求权 ( 一) 构成要件 ( 二) 停止行为请求权的实现方式 二、德国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制度2 7 ( 一) 1 9 9 8 年德国民法典中的不可量物侵害制度2 7 ( - - ) 1 9 7 4 年公害防治法中的排除危害2 9 ( 三) 1 9 9 1 年德国环境责任法3 1 三、美国妨害法中关于禁令救济的规定3 2 一 ( 一) 禁令救济的构成要件3 2 ( 二) 禁令救济的实现3 7 四、国外排除危害责任制度总结3 8 ( 一) 构成要件3 8 ( 二) 责任实现4 0 第四部分我国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及实现4 1 一、排除危害责任在我国的困境4 1 ( 一) 排除危害责任构成要件方面4 1 ( 二) 排除危害责任的实现方面4 3 二、环境侵权违法性要件4 4 ( 一) 关于民法通则和物权法中环境侵权的规定4 4 ( 二) 合法排污不免除防治污染的责任4 5 ( 三) 违法性要件的否定4 6 三、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要件4 6 ( 一) 环境污染行为4 6 ( 二) 损害( 危害) 4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三) 因果关系4 8 ( 四) 利益衡量4 8 四、排除危害责任的实现- 5 l ( 一) 对排污企业的行为限制5 1 ( 二) 排污企业设备工艺的改进5 2 ( 三) 替代性损害赔偿责任5 2 参考文献5 4 致谢o 000 00 0 0 0 00 0 5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c h i n e s ea b s t r a c t 1 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 :; f o r e w o r d 1 p a r to n e :o v e r v i e w : i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l a w 3 ig e n e r a t i o n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3 i ic i v i ln a t u r e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4 i i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e e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l a w 5 ia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 5 i i d a m a g ec o n s e q u e n c e s 7 1 。1 。1 c a u s a t i o n 8 i i ir e a l i z a t i o n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9 ic i v i ll i a b i l i t yf o r m s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9 i i s p e c i f i ca p p l i c a t i o nf o r m s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9 p a r tt w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g u l a t o r y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n d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 n u i s a n c e 1 l is y s t e m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t a n d a r d sa n d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1 im e a n i n g o f s y s t e m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t a n d a r d s 1 1 i ie f f e c to fe m i s s i o ns t a n d a r d so n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2 i i ie f f e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q u a l i t ys t a n a r d so n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3 i i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a s s e s s m e n ta n d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 3 ic o n t e n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a s s e s s m e n t 1 4 i ie f f e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a s s e s s m e n to n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 4 i i is y s t e m so ft h r e ec o n c u r r e n c i e sa n d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5 im e a n i n go f s y s t e m so f t h r e ec o n c u r r e n c i e s 1 6 i ie 胁o ft h r e ec o n c u r r e n c i e so n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6 vt h ee f f e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r e g u l a t o r yl n s t i m t i o mo n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 a b a t i n gt h e n u i s a n c e 1 8 ie f f e c to n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m u i s a n c e 1 8 i ie f f e c to nt h e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a n d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l i a b i l i t y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1 9 p a r tt h r e e :c o m p a r i s o no fs y s t e m s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a b r o a d 2 0 ic e s s a t i o no fw r o n g f u lc o n d u c ti nj a p a n 2 0 i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2 0 i ia p p l i c a t i o nf o r m so fc e s s a t i o no fw r o n g f u lc o n d u c t 2 6 i is y s t e m 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i ng e r m a n y 2 7 ii m i s s i o ni nc i v i ll a wo fg e r m a n yi n1 9 9 8 2 7 i i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i nt h el a w o f p u p l i c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i n1 9 7 4 2 9 i nl a w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l i a b i l i t yo f g e r m a n yi n1 9 9 1 3 1 i i ir e g u l a t i o no f i s s u i n gi n j u n c t i o n si nn u i s a n c el a w o f a m e n c a 3 2 i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 i s s u i n gi n j u n c t i o n s 3 2 i ia p p l i c a t i o no fi n j u n c t i o n s 3 7 i vc o n c l u s i o no fs y s t e m s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a b r o a d 3 8 i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3 8 i i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l i a b i l i t y 4 0 p a r tf o u r :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 a p p f i e t i o no f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i n c h i n a 4 1 ip r e d i c a m e n to f a p p l i n g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4 1 i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e 4 1 i i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 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4 3 i io nt h e i l l e g a l i t y 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 4 4 io np r o v i s i o n s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 si ng e n e r a lp r i n c i p l e so ft h ec i v i ll a wa n d p r o p e r t y l a w 4 4 i i l e g i t i m a t ee m i s s i o nn o te x e m p t i n g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0 1 4 5 n l d e n y i n gt h ei l l e g a l i t y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 4 6 i i i 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4 6 ia c t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 4 6 i i d a m a g ec o n s e q u e n c e s 4 7 i i ic a u s a t i o n 4 8 i v b a l a n c i n go f i n t e r e s t s 7 4 8 i va p p l i c a t i o n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5 1 ib e h a v i o r a lr e s t r i c t i o no nt h ep o l l u t e r 5 1 i i i m p r o v e m e n to fe q u i p m e n t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o ft h ep o l l u t e r 5 2 1 1 1t h es u b s t i t u t i o nc o m p e n s a t i o nf o rd a m a g e 5 2 r e f e r e n c e s 5 4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5 7 t h e s e sp u b l i s h e d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p u r s u i n gam a s t e r sd e g r e e 5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排除危害责任最早规定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后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和 水污染防治法中陆续规定,成为环境污染防治类法律中比较普适的一种责任。由 于我国法律规定的不统一以及对排除危害责任规定得过于简单和原则,缺少可操作 性,实践中很少适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对保护人们的财产权,尤其是生命健 康权来说,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难以达到预防保护的目的,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难以消除 人们的精神忧虑,而排除危害责任应该得到适用以此来从根本上保护人们的身体和财 产权益。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从民法的角度介绍了排除危害责任的概念,并从侵权责任的角度 分析了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要件。环境污染行为、损害和因果关系要件是得到学术界 普遍认可的三个要件,有的学者甚至主张三个要件足以构成侵权责任。对于违法性要 件则莫衷一是,很难有一个定论。由于环境侵权责任是特殊侵权,过错不是其构成要 件之一。同时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的简单化,排除危害责任的适用缺少实际可操作性。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与污染防治有密切关系的法律制度, 包括:环境标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等等。 环境侵权责任有争议的构成要件之违法性构成要件,违法性涉及的“法主要指我国 的环境污染防治类法律规范。研究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规定及 其行政法律责任形式对我国认定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及其实现方式有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德国和美国的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及其实现方式。 在日本称排除危害为停止行为请求权,日本主要采用“忍受限度论 的观念糅合了过 错、违法性和损害构成要件作为环境侵权责任认定的构成要件。德国采用了利益衡量 原则,在一般环境侵权中适用物权救济理论,而在公害防治法中则规定了对代表 公益的经营设备的倾斜保护,均体现了利益衡量的特点。作为普通法系的美国同样采 用衡平法上的“均衡衡平 的理论来讨论禁令( 即排除危害) 救济的构成与实现方式。 各国关于排除危害责任的认定和实现方式无不重视对“利益衡量 原则的重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部分,结合着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法律理念和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论证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并不以违法性为构成要件,重构我国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实 现方式,以期对环境侵权责任尤其是排除危害责任的认定与实现提供参考意见。 2 关键词:排除危害;违法性;利益衡量;实现方式 窀驾b 声庐、易 l a w ,w h i c hi sr e g u l a t e di na i r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a c ta n dw a t e r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a c tl a t e r a n dh a sb e c o m eau s i n g e x t e n s i v e l yl i a b i l i t yi nl a w sa s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 c o n t r 0 1 b e c a u s eo ft h en o n - u n i f o r m i t yo fl a w si n v o l v i n ga b a t i n gn u i s a n c ea n dt o os i m p l e r e g u l a t i no ft h er e l a t e dr u l e s ,t h er e l a t e dr u l e sf i l el a c ko ff e a s i b i l i t y , r a r e l ya p p l i e d ,a n dn o a t t a c h e di m p o r t a n c et o a s t o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r i g h t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r i g h to fl i f ea n d h e a l t h , l i a b i l i t yf o rd a m a g e si sn oa d e q u a t e ,w h i c ic a nn o tr e l i e v ep e o p l eo ft h ew o r r ya b o u t t h ep o l l u t i o n , w h i l et h el i a b i l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c a np r o v i d ea d e q u a t e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t h er i g h to fh e a l t ha n dp r o p e r t y ,p a r tii n t r o d u c e s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f r o mt h ep o 砬v i e wo fc i v i l l a w , a n da n a l y s e st h ec o n s i t i t u t i v er e q u i r e n m e t so fi tf r o mt h ea n g l eo ft o r tl a w , w h i c h i n c u l d ep o l l u t i o na c t , i n j u r ya n dc a u s a t i o nt h a tg a i na c c e p t a n c eo f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 a st o 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i l l e g a l i t yi si nq u e s t i o n a st h ee n v i r o n m e t a lt o r ti sas p e c i a lt o r t ,i t d o e s n ti n c l u d e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f a u l t b e c a u s eo ft h es i m p l i t yo fl a w s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a b a t i n gn u i s a n c ei sn i r e p a r ti ii n t r o d u c e ss o m el e g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st o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c o n t r o li n e n v r i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l a w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t a n d a r d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a s s e s s m e n t , t h r e ec o n c u r r e n c i e s ,e m e r g e n c ym e a s u r e sf o rp o l l u t i o na c c i d e n t sa n d s oo n , w h i c ha r cr e l a t e dt ot h e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o fi l l e g a l i t y s t u d yo nt h e s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si sc o n s t r u m e n t a lt ot h ea f f i r m a t i o no f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 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t h en u i s a n c e p a r ti i ii n t r o d u c e st h er e l a t e di n s t i t u t i o n sa st oa b a t i n gn u i s a n c ei nj a p a n , o e r m a n y a n da m e r i c a i nj a p a n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n u i s a n c ei sc a l l e dc e s s a t i o no fw r o n g f u l c o n d u c t , w h i c hi sa f f i r m e db yt h e t h e o r yo f t o l e r a n c ee x t e n t , w h i c hm i x e s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f a u l t y , i l l e g a l i t ya n di n j u r y i ng e r m a n yt h e l e g a l b a s i so fu s u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i sp r o p e r t yl a w , s p e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t o r ti sr e g u l a t e di np o l l u t i o n 3 山东大学硕二学位论文 c o n t r o la c t b o t ho ft h e me m b o a y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 b a l a n c i n g o fi n 钯r e s t i n a m e r i c a , i n j u n c t i o nt oa b a t i n g n u i s a n c ei st h er i g h ti ne q u i t yl a w , w h i c h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b a l a n c i n gt h ee q u i t i e s a l lo ft h et h r e ec o u n t r i e sa t t a c ht h ei m p o r t a n c et ot h eb a l a n c i n g o fi n t e r e s t si nt h ea f f t r m a t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 a b a t i n gn u i s a n c e p a r ti v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i l l e g a l i t yb e i n gn o t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t o r tj u d g i n gb yt h el e g a li d e a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l a wo f0 1 1 1 c o u n t r ya n dt h e m v a n c e d l e g i s l a t i v ee x p e r i e n c e o v e r s e a s t h i s p a r t a l s or e c o n s t r c u t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f o r mo f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n u i s a c e t h i sp a r tm a y p r o v i d eal i t t l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t ot h el i a b i l i t yo fa b a t i n gn u i s a n c ei i l0 1 1 1 c o u n t r y 4 k e yw o r d s :a b a t i n gn u i s a n c e ;i l l e g a l i t y ;b a l a n c i n ge q u i t i e s ;a p p l i c a t i o nf o r m s 黍奄影以r 占 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是民法的两项责任制度,赔偿损失是运用的比较普遍的一项 制度,而排除危害则往往予以忽视。然而排除危害的制度功能是赔偿损失所不能替代 的,赔偿损失仅仅是经济赔偿或经济惩罚,对当事人的保护是不彻底的,对环境保护 更不彻底。排除危害则是直接地保护环境,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 责任制度,是环境法运用民事责任保护环境的典型制度,由于其对环境保护的预防危 害功能和排除既存危害的功能,对于保护环境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更现实 的意义。然而排除危害责任往往意味着对经济发展的压制,在现实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平衡排除危害与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让排除危害责任制度发挥它保护环境的功 能同时又保证经济的良好发展即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排除危害的法律规定不完善,主要包括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中违法 性要件法律规定不一致,未对排除危害责任进行利益衡量,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原则, 可操作性不强;理论界对排除危害责任的构成要件也不统一,违法性要肯定说与否定 说并存,理论界对排除危害责任的实现方式研究不充分。本文主要从排除危害责任的 构成要件及实现方式进行新的重构,解决排除危害责任的实现困境,保证排除危害责 任有更广泛地适用。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尤其是关系人身健康的环境侵 权在新颁布的 侵权责任法中再次规定,重新研究环境侵权责任尤其是对权利救济 更具有预防性和根本性的排除危害责任,无疑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对于在现实的 污染侵害案件中真正实现对当事人人身健康的保护,对创造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活 环境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排除危害责任的研究和分析,使排除危害责任 更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得到广泛应用,救济人们的民事权利,保护我们的生活 环境。 国内关于排除危害责任的论述主要规定在教科书中,张梓太教授就环境法律责任 专门写过环境法律责任研究( 2 0 0 4 年) ,曹明德教授的环境侵权法( 2 0 0 0 年) 、 王明远教授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2 0 0 1 年) 、邹雄教授的环境侵权救济研 究( 2 0 0 4 年) 、宋宗宇教授的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研究( 2 0 0 5 年) ,对排除危害责 山东久学硕i :学位论文 任都有专门的研究,大多将排除危害责任作为民事责任一种进行分析,包括排除危害 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实现形式。 国内对排除危害责任用论文形式予以讨论分析的主要有吉林大学老师王小钢在 2 0 0 5 年第3 期当代法学发表的环境法侵害排除和排除危害制度,王老师的文 章将民法上的侵害排除与环境法上的排除危害制度进行了划分,并对两种制度进行了 对比论述,是很具有创新意义的。武汉大学闰亚鹏的论文环境法中排除危害责任及 其实现,载王树义主编2 0 0 5 年第一辑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闫亚鹏的文章给我 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起点,文中对排除危害责任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排除危害 责任的现状进行了论述。中国海洋大学徐祥民教授在2 0 0 6 年第3 期法学论坛上 发表过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兼论环境法的使命,充分论述了环境侵权与环境 侵害的关系,有助于论述环境侵权和排除危害责任的产生过程。 国外关于排除危害责任的研究主要有日本原田尚彦先生的环境法( 1 9 9 9 年) , 该书由于敏翻译,文中阐述了日本关于排除危害责任的研究,为研究日本的排除危害 责任以及环境侵权责任提供了原始资料。英文类著作主要包括国外的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l a w ) ) ( 1 9 9 8 年) ,这本书是对美国整个环境法的论述,文中对禁令救 济( 排除危害责任) 进行了论述,主要规定在美国的妨害法中,论述了禁令救济的条 件和具体实现方式。 2 “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一大气污染防 治法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六十二条:“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 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一 ( 一) 排除危害责任的产生 环境法中的排除危害责任是由环境污染行为引起的,同时环境污染行为的特点决 定排除危害责任这一责任形式的必要性。 首先,环境污染行为往往具有持续性、继续性,环境污染行为其背后的活动是有 价值的生活经营活动,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必然伴随污染行为的持续。环境侵 权往往是一个长期的、累积的过程,并不是立即显现的,不同于一般侵权行为,也不 同于其他特殊侵权行为。环境侵权的过程是先污染环境,然后再介由受污染的环境侵 犯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发生侵权事实。从污染环境到当事人民事权利的侵犯有一个过 程,有时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当事入不易察觉。当事人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往 往为时已晚,具有滞后性,这也可以从环境保护法规定了3 年较长的诉讼时效可以看 出。 环境侵权行为最大的危害就是污染行为的持续性,会对受到侵害的权利造成长期 的持续性的危害,这就决定了仅仅适用损害赔偿责任难以救济受到侵害的民事权利, 损害赔偿责任针对的是既有的损失,而对污染行为和环境侵权行为的持续性危害却无 3 山东人学颂i 学位论文 能为力由此决定了环境侵权行为排除危害责任存在的必要性。 其次,环境污染行为侵犯的的权利性质也决定了排除危害责任的必要性。环境侵 权一般是通过环境污染来侵犯民事权利,环境侵权主要是通过对人们生活周围的大 气、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来侵权的,这一具有不特定侵害目的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污染 容易侵权的权利种类。那些具有对世性和绝对性的权利极易受到妨碍和侵害,也更具 有救济的迫切性。具有对世性和绝对性的权利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任何人,任何人 不得对这一权利构成妨害,否则就是侵权行为。符合这一特点的权利包括物权和人格 权等权利,这些权利在受到危害时,权利人有要求这些权利恢复到权利的圆满状态。 以物权为例,物权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