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doc_第1页
经典诵读教案.doc_第2页
经典诵读教案.doc_第3页
经典诵读教案.doc_第4页
经典诵读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诵读教案 篇一: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一: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 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 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 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本文来自:WWw.bDFQ 千 叶 帆文摘:经典诵读教案)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 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 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 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 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 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 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二: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 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三: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四:祖国风光(一)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学生练读,互评。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篇二:经典诵读教案 诗歌经典诵读教案 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篇三:经典诵读教案 课题:增广贤文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一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教学内容:昔日闲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农工与商贾,皆宜敦五伦。孝弟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教学过程: 一、 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广角。 1、朗诵并且背诵。 2、学生讲讲还知道哪些孝敬的小故事。 3、小组合作交流应该怎样对待父母,表演一下。 增广贤文(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 (二),老师今天在学习新课前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最被人们看重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小组表演 1、谈话: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照我们的?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他们? 2、分小组表演,看看那个小组表演得真实感人。 四、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百善孝为先。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教案课题:增广贤文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一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教学内容:父子和而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