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位代码单位代码 1044510445 学学 号号 20090200362009020036 分分 类类 号号 d912.6d912.6 研究生类别研究生类别 全日制硕士全日制硕士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 学科专业名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申 请 人 姓 名 王晓晴 指 导 教 师 王宏 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4 月 10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1 1 abstractabstract . 3 3 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 . 6 6 一、环境人格权的提出一、环境人格权的提出 . 6 6 (一)由公民环境权保护案例引发的思考 . 6 (二)环境人格权的基本理论 . 9 二、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内在合理性二、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内在合理性 . 1212 (一)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生态伦理基础 . 13 (二) 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法理依据 . 14 (三)现代民法体系对环境人格权的接受与容纳 . 16 三、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外部因素三、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外部因素 . 1717 (一)公法手段对环境人格权益保护的缺陷 . 18 (二)环境人格权益目前私法保护的缺陷 . 19 (三)环境人格权益的的保护需要公私法的配合 . 22 (四)国外关于环境人格权的立法与保护 . 22 四、民事权利模式下对环境人格权的建构四、民事权利模式下对环境人格权的建构 . 2626 (一)环境人格权的立法思路 . 26 (二)环境人格权的内容 . 29 五、五、环境人格权的保障制度环境人格权的保障制度 . 3131 (一)环境人格权保护的实体法规定 . 31 (二)环境人格权诉讼的实现方式 . 36 注释注释 . 383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14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444 致谢致谢 . 454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环境危机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行政手段对公民环境权保护的不足,迫切需要 发挥私法的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环境权作为一种人权,只有实现具体化、私权 化才能实现从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的转变。 民法权利体系中尚未解决环境权具体 化的问题,忽视了对环境人格利益的保护,导致在环境侵权中缺乏请求权基础, 在诉权保障上缺少保护依据。鉴于此,笔者提出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问题,探讨 环境权纳入人格权法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对环境人格权制度的具体设计以 及环境人格权实现途径提出了解决方案。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通过司法实践中 的典型案例引出环境人格权问题, 在对环境人格权具体制度进行介绍分析的基础 上, 分别从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两个角度分析了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必要性和可 行性。接着对环境人格权制度进行了具体、可操作性的设计,同时针对环境人格 权法定化之后的权利保护和救济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通过引入两个环境司法案例提出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论题。 这两个 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个是环境法上的经典案例“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 笔者借此案说明在现行法律框架下, 由于环境诉讼缺乏实体法上的请求权依据而 导致诉权难以实现;另一个是近期刚刚成功立案、影响重大的环境侵权案件“安 徽八百农民铅污染事件” ,通过这一案例,主要分析环境人格权益缺乏请求权依 据的问题。通过两个案件的透析,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环境人格权缺位导致的 公、私法上对环境权益保护不足。为此提出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问题,并对其中 的重点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内部因素。 从生态伦理价值和法理基 础两个层面探究了环境人格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以及在当前的状况下 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紧迫性。从环境人格权的生态伦理价值上看,环境人格是人 的自然属性的表征, 但在前环境危机时代, 人的这种自然属性没有受到紧迫威胁, 因而环境人格的保护问题没有进入法律规范的视野。 从环境人格权的法理基础上 看, 目前对于环境人格的保护主要体现对法定利益而非法定权利的保护,这种保 护是分散的,不能对公民环境权益做到充分的保护。环境人格利益已经具备权利 化的条件,具备法定化的合理性,人格权法体系具有开放性,环境人格权可以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开放的人格权体系所包容。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的外部因素。 由于环境人格权制度的 缺位, 公法和私法都无法充分实现对环境人格权益的保护。单一的行政手段在解 决环境问题上存在弊端,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私法手段的配合。私法应当适应环境 问题解决的需要进行变革,现行制度无法替代环境人格权的功能。从国外立法和 司法实践中对环境人格权实质保护来看,美国、日本、乌克兰等国的立法、司法 实践中均对环境人格权进行了法律保护,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已经成为趋势。 第四部分对环境人格权的具体制度进行了设计。多年来,环境侵权的“原因 正当性”特征使得受害人的权利主张之上增加了界限模糊的“容忍义务” ,权利 人处于不利地位,增加了维权的难度。为此,环境人格权的制度设计时必须明确 其权利边界,笔者厘定了环境人格权同生命健康权的关系,并指出环境人格权在 司法实践中应遵循的具体裁量标准。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环境人格权的界定 应采取一般规定加具体列举的方式, 环境人格权的一般性规定概括出环境人格权 的内涵和本质属性;在具体人格权的设计上,针对环境人格权的权利边界难以明 确的情况, 提出在现有条件下将环境人格权划分生存性环境人格权和发展性的环 境人格权。 第五部分主要研究环境人格权的保障制度。 确认权利的存在对权利人来讲并 不足够,还应建立具体制度保障权利的实现。对环境人格权的制度设计要在现有 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创新。在实体法方面,笔者提出建立环境人格权侵权的精神损 害赔偿制度、 环境人格权侵权责任的社会化制度以及环境人格权有限流转制度的 设想。在程序法方面,鉴于环境人格权权利客体的公共性,环境诉讼天然具有公 益性,因此,为更好的保护环境人格权,可以移植公益诉讼中的做法,建立环境 诉讼激励制度,激发公众自发保护环境人格权的积极性。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人格权;法定化;社会化私权;有限流转;侵权责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91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crisis,environment tort has also got worse in practice,which reveals that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means is not sufficient to protect citizens environmental right. so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give full scope to the benefit actuation mechanism of private law.as one of the human rights,only when environmental right was made more concrete and recorded in private laws would its transformation be realized from natural right to realistic right.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concreteness of environmental right and neglect of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interest,there is no foundation of right of claim in environmental tort dispute and the basis for law protec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f action.accordingly,i raise questions about leg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in this thesis, i investigate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subsume environmental right into the law system of personality right.also,i discuss how to design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and how to realize this right. the thesis has 5 parts.the first part give a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through some typical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s.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this thesis analyse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legalizing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the fourth part designs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and the fifth part provides some proposals in the case of protection and relief of the right after realizing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i first bring forward the subject concerning leg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through two cases in judicial practices.both cases are well representativeone is the songhua river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the famous case in environmental law,by which i mainly illuminate the absence of the basis for law protec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f action in environmental lawsuit.the other is th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lawsuit against lead pollution brought by 800 villagers in anhui province,a successful prosecution of case producing a great impact,by which i mainly analyse the lack of foundation of right of claim in environmental tort dispute.studying these two cases,i conclude that the vacancy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can lead to the lack of protection for environment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public or private law.and then the leg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be discussed,especially the major theoretical problems. interior factors about the leg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are studi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hesis.this part,from the aspect of ecological ethic and jurisprudence, describes that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is important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and it is urgent to legalize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at present.the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as a token of human nature,is neglected by law in former environmental crisis era.in the face of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crisis day by day,we need to raise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besides,it is possible to give the right to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interest.according to the tolerance of civil law,the system of the personality law is open-ended,so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can be embraced by this sort of system. the third part mainly analyses the interior factors of the leg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and illustrates that it is not enough to depend on administrative method to re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i believe that we should rely on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to tackle these problems.according to current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is part assumes that the vacancy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leads to private law,as a interest-driven mechanism ,cannot play its full role in solving the problems,thus,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cannot be replaced by the present system.moreover,i study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in foreign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in many countries,such as america,japan and ukraine,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has become a trend in legislation and being taken seriousl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the fourth part designs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the appropriateness of behaviour has set a higher threshold for the protection of right owner in environmental tort for many years,because right owner is forced into the duty of tolerance,which has a fuzzy boundary.to design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system,we must first clearly define the border of the right.i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and the rights of life and health,and note that what criterion should be followed by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in private law practice.so,i believe that the general provisions be combined with enumeration mode to design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also,the abstract and general provisions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are discussed.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define the boundary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i divide the right into two rightthe survival right and the development right. the fifth part focuses on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no remedies,no rights.as one of personality rights,environmental right should be not only approved.as it is a new type of rights,there should be innovative right remedy manner.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right provides a foundation of right of claim for environmental tort dispute.this is a revolution of system of tort.because it is one of socialized private rights,we should make innovations in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ivate right.i believe that it should be limited in the right transferring,and also i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the object of the right,namely,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has public feature,and the environmental lawsui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welfare naturally,therefore,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right,we ought to draw lessons from active system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o whip up public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ng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personality right of environment;legalization; socialized private rights;limited circulation;tort liability socialization category number:d91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 一、环境人格权的提出 (一)由公民环境权保护案例引发的思考 1.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1 2005 年 11 月 13 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 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双苯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并引起大火, 导致 100 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导致江水硝基苯和笨严重超标,造成整个松 花江流域严重的生态破坏, 被称为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 在此事件发生后, 2005 年 12 月 7 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汪劲、贺卫方等六位师生,对中国石油天然气公 司提起诉讼, 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 100 亿元人民币用于设立松花江流域污染治 理基金,以恢复松花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保障鲟鳇鱼的生存权利、松花江和太阳 岛的环境清洁的权利以及自然人原告旅游、欣赏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权利。此案引 起广泛争议,最终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以“本案与你们无关、目前本案 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等为由拒绝受理此案。尽管如此,北大六师生的诉 讼仍引起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最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通过行政手段得到处理,据 2007 年 1 月 24 日中国环境报的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下发了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处罚决定书 ,决定对 该公司处以 100 万元的罚款。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堪称环境法领域的经典案例,在本案中,北大六师生做出 了通过提起环境诉讼的私法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尝试。 整个事件是环境权益保护 的一个缩影,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利益保护的三种可能的思路:一是环境行政处理 手段, 即参照环境基本法和有关行政规定对排污企业进行处罚;二是通过主张自 然物的权利(如本案主张的鲟鳇鱼的生存权利、松花江和太阳岛的环境清洁的权 利)提起环境诉讼;三是通过主张自然人的权利(如本案中提出的自然人原告旅 游、欣赏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权利)提起环境诉讼。 行政处理手段是目前我国解决环境问题所依赖的主要方式。 但从多年的环境 保护现状来看,行政手段在处理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利益上明显具有局限性:一 是单一性,行政处理的方式过于单一,无法起到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也无法对 受害人的利益进行有效填补;二是有限性,对于环境违法处罚主体的惩处力度难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以超越传统行政处罚的限度,造成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像中石油这样的国 有公司,处以罚款,并不会影响到实际责任人的利益,其有效性是值得质疑的; 三是滞后性,行政手段侧重于事后处理而轻于事先预防,法律罚则过轻使得重大 环境问题的处理上没有达到惩前毖后的警示作用。 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行政处 理结果上看, 国家环保总局作出的 100 万元的罚款对于中石油这样一个大规模国 有公司来说实属九牛一毛。对于这样一个影响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尚且只能作 出“畸轻”的处理,行政手段在一般环境侵权事件的处理力度就可想而知了。 北大六师生以自然物的权利作为诉讼主张反映了环境利益保护的第二种思 路。这次诉讼是国内第一起以自然物(鲟鳇鱼、松花江、太阳岛)作为共同原告 而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一度引发学术界热议。然而在法律实践上,主张自 然物的权利不会得到肯定。自然物是否享有权利,这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 伦理学的问题。伦理学的出发点是“性本善” ,法律制定出发点是“性本恶” ,法 律是维护伦理价值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目前法律仍然建立在笛 卡尔主客二分法的基础上, 自然物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仅仅作为 “客体” 而存在。 谈及自然物享有权利,这种权利必然是伦理性权利,不能等同于法律权利。汪劲 等六师生在提交诉状之前已经预见到该案件存在着原告不适格的障碍。总之,在 现有法律框架下,通过主张自然物的权利来提起环境诉讼的做法不具有可行性。 尽管第二种思路并不可行,但这种理论的成因引人深思。自然权利论提出的 根本原因是法律对环境利益缺乏充分的保护。 传统的权利体系没有反映公民的环 境利益诉求,由此可以得出环境利益保护的第三种思路,即对以人对环境的诉求 为内容的环境人格权进行确认和保护。在北大六师生提起的诉讼中,由于人们把 关注和争议的焦点更多的放在了自然物是否具有实体法上的权利, 对于汪劲等提 出的 “自然人原告旅游、 欣赏美景和美好想象的权利” 的诉讼主张没有足够重视。 在否定了前两种思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 赋予自然人的环境人格权的请求权依据 才是该种环境利益保护的真正突破口。 环境人格权是公民环境权的私权化的一种 表现形式, 体现了人对环境资源非物质性价值的利益诉求。 当然, 具体到本案中, 由于环境人格权尚未法定化,相关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当时也不可能 以环境人格权获得胜诉。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传统行政手段在处理环境问题上的局限 性日益明显,充分发挥私法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势在必行。近年来对于环境 公益诉讼的研究十分深入,环境法庭广泛设立,但司法实践中真正成功的案例屈 指可数,根本原因就是在实体法上缺少权利依据。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能够破除 原告诉讼资格的难题, 让松花江水污染案件一类的环境民事诉讼具有胜诉的可能 性,从而使环境权成为公民能够实际享有的权利。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案例案例2 2:甘肃徽县铅污染事件:甘肃徽县铅污染事件 在徽县人眼里,曾经的徽县是中国气候最好的地方。它地处秦巴山地中的徽 成盆地,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既不潮湿,也不干燥,群山环绕的嘉陵江源头, 山清水秀,原始森林茂密,有“陇上小江南”之称。青山绿水,酿造出甘醇的“金 徽酒”驰名中外,而地下的矿藏更是丰富,有铅锌、铁、汞、硫等 22 种,还有 金矿,而尤以铅锌矿储量丰富。但自 1995 年甘肃宏宇有色金属冶化公司在新寺 村建冶化厂开始,这个平静美好的小城就埋下了祸根。2006 年 5 月,甘肃徽县 新寺村一名 5 岁儿童因伤在医院治疗时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的症状,引起了医 生的注意。在做了几项微量元素检查之后发现他身体中铅含量是正常标准的 3 倍,已经重度铅中毒。此事传出后,曾有相似症状的村民纷纷到医院检查,被查 出铅中毒的很快达到七八百人。2006 年 9 月 8 日,国家环保总局会同甘肃省环 保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发现此事的源头是甘肃宏宇有色金属冶化公司自 投产以来一直超标排污,还在使用 1999 年就已经明令淘汰的烧结锅冶炼工艺。 该冶化公司于 1995 搬迁到新寺村,每年要向空中倾吐出 200 吨铅,铅的密度高, 很快就落到地面,造成大面积污染。徽县原本美好的自然环境被破坏殆尽,农民 到玉米地里掰个苞米都会弄得一手乌黑, 当地种的蔬菜无人敢买, 居民无论老幼, 牙齿都是黑色的,这些都是铅污染的结果。经过检查,至少有七百人血铅中毒。 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宏宇公司被关闭,甘肃省政法委甚至处理了 20 多名领导 干部。 但是徽县的环境如何恢复?群众的身体健康严重受害,谁来赔偿?在这些 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村民们试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几经周折, 2010 年 7 月, 近 800 名徽县受害居民诉宏宇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在徽县法院终于 成功立案, 但是在实体法相关制度的缺位的现状下, 他们能否胜诉还是未知之数。 该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环境侵权案件。 尽管相关主管部门在事件曝光之后尽 力采取了行政处理措施,但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安徽八百农民受到的侵 害,绝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侵害,还包括对人格的侵犯。原本青山绿 水的家园变成乌烟瘴气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绝对称不上是有尊严的。从 这起案件的发生到成功立案经历了 5 年的时间, 徽县群众一直没有放弃通过法律 途径解决问题的尝试。 该案原告代理律师之一的王振宇说, 经过多年的污染积累, 中国的环境污染事件已经到了濒临爆发的紧要阶段,全国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在这样的形势下,新的利益诉求产生了,一些原有的利益有了紧迫保护的需要。 环境人格权益就是这种新的利益诉求之一。 从实践中的案例看, 新的诉求的发生不断暴露出现有法律在解决环境问题上 的弊端:第一,民法上的权利体系不能涵盖环境利益诉求。有学者认为通过生命 健康权,以及相邻关系等制度就可以囊括环境利益的保护,但事实并非如此。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命健康受到侵害已经是环境人格利益侵犯的最严重后果, 借助生命健康权保护环 境权, 就只能等到这种最严重后果出现之后才能进行救济,等于是放任了侵害的 发生;相邻关系制度对环境利益诉求的保护只能限于对物的占有使用这一范围 内,可以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在传统侵权救济领域,由于以精神利益损 害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环境利益没有计算在内,仅以生命健康权衡量侵害,损害与 补偿无法对等。第三,环境诉讼中缺乏权利保护的依据实体法上的缺陷阻碍了权 益救济的实现。 近年来不少公民、 公益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投入到环境诉讼中去, 但大都在起诉资格上受到阻碍。像徽县八百余名农民默默忍受,坐等着所谓“侵 害危险”演变成“侵害事实”的普通公民不胜枚举,他们有资格起诉但却没有时 间和能力,有能力起诉的社会团体、律师等群体往往又没有起诉资格。 与环境利益诉求相对应,在环境权理论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由于公民环 境权的主体是公民,而公民的环境权益又包括了人身权益,并且侵犯公民环境权 的后果往往表现为对公民生命健康的损害,因此公民环境权属于人格权。这种观 点揭示了环境利益与人格权的某种联系,是一种较为朴素的环境人格权主张。笔 者认为,公民环境权应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它首先是一种人权,于此同时, 环境权应当具体化, 尤其是在私法中寻求适当的地位, 使其得以真正实现, 其中, 环境人格权法定化是最为基础的问题。 (二)环境人格权的基本理论 1.环境人格权的概念和特征 对于环境人格权的概念,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吕忠梅教授将环境人 格权定义为: “环境人格权可以界定为主体所固有的、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客体的, 维护主体人格完整所必备的权利。环境人格权制度是借鉴民事人格权制度的框 架、以环境人格利益为内容建立的。 ”杨立新教授在其民法典草案中对其表述为 “自然人有权得到保障其生命和健康安全的环境。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权 制止。 ” 目前对于环境人格权概念的界定并不明晰。笔者认为,环境人格权是指自然 人所固有的、在安定适宜环境中生存发展的,以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为基础的人格权。环境人格权反映着人的自然属性,同时又具有精神性、物质相 关性、 公益性、 预防救济性等特征, 其中最显著的性质就是环境人格权的公益性。 私益和公益的双重性质本身就是环境类权利的共同属性, 甚至有学者提出将 环境权 (多指这里的环境人格权) 划分为私权性质的环境权和公权性质的环境权。 2环境人格权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私权,这是由其客体环境人格利益的公益性 决定的。环境人格利益对单个的主体来说,其范围是明确。但是在环境权领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公益和私益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环境公益常常就存在于众多私益的融合之 中。一般情况下,保护个体环境利益实际上就是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因此笔 者认为,公益性这个根本属性,贯穿于整个环境人格权的立法与保障,环境人格 权制度目标应不仅仅是维护私益,更在于通过私权的维护实现环境公益。具体表 现在: 首先,环境人格权是一种绝对权,其权利主体是广泛的,其义务主体则是不 确定的,通过宣示环境权利同样可以实现环境公益。义务主体在尊重某人环境人 格的同时也维护了公共环境利益。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资源性质,保护环境的利 益及于当代人和后代人,是典型的公共利益或社会利益。其次,环境人格权为非 环境公共利益的介入设置防线。 环境权法定化问题的实质是法律保护的核心价值 之间的衡平。由于环境侵权具有附益性,需要衡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当环境公益在与其他公益的博弈中处于下风时,环境人格权赋予个人权利、为其 他公共利益的过分介入划定了底线,对环境利益的衡量就设定了一个客观的标 准。再次,从环境人格权的救济与保护上看。环境人格权的公益性使其在救济与 保护上必然不能等同于传统人格权。 在侵权救济方面, 应采取社会化救济的思路, 实现责任转移和分散;诉权保障上,需要通过引入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分担个 体的诉讼成本。 2.环境人格权是公民环境权的具体化 我国学者自 20 世纪 80 年代便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环境权的研究中。 尽 管围绕着环境权的涵义、范畴、环境权的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但长期以来并未达成共识。仅环境权的性质就存在“人权说” 、 “财产权说” 、 “环 境人格权说” 、 “环境财产权说”和“社会权说”等不同主张。目前由于理论上关 于环境权具体化的问题尚无定论, 法院对环境权的案件只能以现有的相关制度来 处理,包括人身权制度、侵权责任制度、相邻权关系、诉讼制度等。这样做的缺 陷是, 由于没有环境人格权益的请求权依据,公民的环境权益诉求无法得到充分 的保护。 因此笔者认为, 对环境权性质的厘定应当从有利于权利保护的角度出发, 首先应承认环境权是一种人权,然后将这种人权具体化为各种法定权利。 环境权是一种人权已经成为主流观点。人权具有三种存在形态,包括人的应 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 3环境权目前普遍被认可是应有权利,应有权利 只有实现向法定权利的转化, 具体化为实在法上的权利使之成为实有权利才能实 现公民的环境权益的保护。环境权的具体化有两种实现途径:一是将其定位为宪 法权利或公权力,通过普遍设定义务实现环境权。如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 增设公民环境权以实现具体化。 4二是通过环境权的私权化,也就扩展民法上的 权利、增设环境权。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环境权真正实现具体化,需要在立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理念上由义务本位转向向权利本位,通过环境权的私权化来实现具体化。 民法中的权利分为人身性权利和财产性权利。环境权是一个综合性的权利, 既有人格权的内容也有财产权的内容。但从权利保护的角度出发,以财产权为内 容的环境权在传统法律制度的框架内上是能够具体衡量, 获得与损失相应的补偿 的。 而以人格权为内容的环境权是传统法律无法涵盖和救济的,应该在人格权制 度中增设环境人格权,适用人格权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保护。因此环境人格权与 环境权不是一个并列关系,环境人格权是环境权的子项,是环境权的具体化。 人格权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从抽象人权到具体私权的过程,或者说是从公 法上的一般性宣示到私法权利的演变和发展的过程,环境人格权也遵循这一规 律。对此,民法学界对此有两种对立的意见:赞成意见认为,应当规定符合民法 现代化观念的环境人格权,它代表了当代民法发展的方向,是 21 世纪民法应当 解决的问题。在徐国栋、王利明、杨立新等著名学者编写的民法典草案中,都将 环境权写入人格权编;反对意见认为,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是可以的,如果作为 一项具体人格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如郑永宽教授就认为,环境权 不仅仅是一个民法的权利,更是一个政治的权利,既有私权的性质,又有公权利 的性质,在人格权中规定环境权,将从根本上产生权利属性的冲突,因此我国民 法典不宜急于规定这项人格权。 “真理往往在两极之间” ,纵观法律发展的历史,一种新型权利的提出,从 来不是毫无争议的,既要客观地看待争议,又不能在争议中停滞不前。因此,环 境权的研究停滞在对环境权性质的争论上是远远不够的。 如仅在环境权是人权的 问题上已经达成一致,却不能使其具体化并获得救济途径,那么它仍是虚设的权 利。因此,有必要将环境人格权法定化为公民的民事权利,实现环境权从抽象走 向具体,从圣坛走向实际。 3.“自然权利论”对环境人格权的启发意义 环境人格权法定化和“自然权利论”的理论构成是不同的,但是二者共同 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对人在发展过程中的日益急迫的环境利益保护诉求的满 足。抛开“自然权利论”的正确性,在这一共同目的上, “自然权利论”对环境 人格权是有所启发的。笔者要论证的是,正是“自然权利论”之路走不通,而环 境利益保护的诉求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才凸显出环境人格权的法定化的必要性。 两种理论的分歧源于对环境权理解上的两种分歧。一是将其理解为“对环 境的权利”(the right to environmen)。这是目前占据主流的观点。对环境的 权利(the right to environment),即人类对环境的权利。这种解释表达了法律 将环境作为客体的一般理念,但是,它也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 “对于环境权的 认同将增加到对生物圈的保护之中, 而后者的健康安全对于人类的生存是致关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要的。 ”事实上,这种解释是在传统法律观念下对权利的一种再认识,它也并非 是完全的将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或将自然看作人类任意奴役的对象, 而是充满了 通过法律反应人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反映人类重视自然、期望与自然和谐友好相 处的思想。笔者也赞同将将环境权的主体界定为自然人,相应地,环境人格权是 一种“人对环境的权利”而非“环境的权利” 。 对环境权的另一种理解是将其定义为“环境的权利”(environmental righ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城市消防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国盛证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汽车音乐与汽车结合资讯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福建福州港后铁路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农垦土地资源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商全渠道订单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原木特色家居饰品电商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心得
- 2025年疼痛医疗服务行业品牌建设与市场影响力研究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文档
- 《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DB37T 4010-2020 含阿胶的食品中阿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五章+同化物的运输
- 质量成长记-过程模式作业表
- 漆黑的魅影-精灵分布图鉴
- 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课件课件
- 200T钻具点压校直机技术方案
- 挡土墙计算书(共19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