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语文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练习题 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练习题一、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堪( ) 怡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幽邃( ) 寂寥( ) 摇缀( ) 隶( ) 参差()()2、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写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写作者感受的句子_,_。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_。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动态句_,_。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_。二、理解性默写: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_。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_。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_。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5、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6、写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7、写作者感受的句子_,_。8、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_。9、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10、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动态句_,_。11、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12、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13、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_1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1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16、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_17、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_。18、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_。19、小石潭的主要特征: _。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21、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_。三、1.小石潭记中,从()一句中可以看出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一句相响应。2.用比喻的方法写出岸势峻拔多姿的一句是:_。3.表现环境使作者无尽忧伤的句子是:_。4.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5.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7.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水尤清冽的? 8.初见小石潭时作者心情如何?写了潭边的哪些实景? 9.第三段描写小石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0.第四段些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12.写游鱼一节,极为细腻传神,游鱼表现出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了怎样的境界?13.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4.游览到最后,作者怡乐的心情起了变化,是什么心情?我们怎样理解?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6.本文成功地运用侧面描写,历来被人所称道,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写法的?17.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缘由。18.作者描写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四、问题1、文章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伐竹取道”说明什么?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6、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7、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9、中心: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0、“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11、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3、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4、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15、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1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17、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18、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心情与游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19、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0、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1、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谈你的理解。22、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案:一、2、(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全石以为底;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寂寥无人;水尤清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心乐之;)二1、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3“似与游者相乐”。 1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8“凄清”19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20答:凄清寂静寂寞忧伤2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其岸势犬牙差互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抒发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痛苦的思想感情5.引导读者,激发读者兴趣,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同身受。6.澄清。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角度描写潭水,突出潭水的澄清。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7.运用了对比8.很兴奋,写了石头、树木、和鱼9.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10.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11.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2.自由自在;物我同一、乐而忘忧的境界。13.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 14.很忧伤、15.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凄清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16.通过写景,继而慢慢的表达出自己的忧伤,凄苦。17. 18.石头:怪异嶙峋鱼:活泼灵动四、1、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3、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4、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5、答: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6、答: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7、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8、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9、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10、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11、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12、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13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14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