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pdf_第1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pdf_第2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pdf_第3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pdf_第4页
(诉讼法学专业论文)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1 摘 要 从建国以来,我国刑事犯罪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 低发案阶段,从建国初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每年全国刑事立案保 持在 16 万至 50 多万起; 第二个阶段是刑事犯罪的快速增长阶段,从 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每年全国刑事立案从 50 多万起快速增长到 300 多万起;第三个阶段是高发案阶段,从 2000 年以来,每年全国刑事 立案保持在 400 多万起以上。中国刑事犯罪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中 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相符的。现在我国正在面临最严峻犯罪高发 期。 1997 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后却经历了快速增长和高发案件阶段, 实践 证明现阶段的刑事诉讼的启动并没有直接对犯罪起到打击制约作用,所 以我们应该重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一直以来理论界对刑事侦查 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所以使的我们忽视了立案侦查的重要性。刑事诉讼 大量的证据都是从侦查阶段搜集到的,所以侦查程序的设置对整个刑事 诉讼是非常至关重要,合理的侦查程序可以及时的搜集到证据为后面的 起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在刑事诉讼中立案是每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程序。只有经 过立案,其他诉讼阶段才能依次进行,公安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起诉、 审判活动才有法律依据,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 不对所接受的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就无法确认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可以 立案。这样就产生了矛盾。而且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过于严 格,有犯罪事实发生。这就需要有证据能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犯罪事 实发生是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那必然能够被证明其存在。所以 需要有一些材料能够证明确有刑事案件已经发生了。在立案阶段不需要 掌握全部的证据材料,但也绝对不能没有任何证据就可以立案。需要 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 第 15 条所规定的那 6 种情形不应当立案, 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进行初步侦查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来论述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第一部分是对刑 事诉讼启动程序基本概念的分析和理解,阐述了什么是刑事启动程序及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2 刑事启动程序的模式。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 分析,通过对现阶段不合理因素的分析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刑事启动程序 的想法。第三部分是分析各国的刑事启动程序,目的是为构建我国的刑 事诉讼启动程序借鉴。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建立怎样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进一步探讨,取消我国现有的立案程序,建立案件信息登记制度来替代 现有的立案制度,把侦查程序分为初查和正式侦查两部分。 关键词:刑事诉讼启动程序;诉讼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初查 abstract 3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ur crime has gone through three phases: the first stage is a low incidence period, from the early days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late seventies, the national criminal register and maintain a year from 160,000 to 50 million cases; s two stages of rapid growth stage of a criminal offense, from the early eighties to late nineties, the national criminal case a year from more than 50 million cases of rapid growth to more than 300 million cases; the third stage is a high incidence period from 2000 since the country a year to maintain criminal case, more than 400 mill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ree stages of criminal activities, and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consistent. now our country is facing the most severe period of high crime. after the 1997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and high incidence of cases of stage proved the start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at this stage there is no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crime play a role in combat, so we should re-study of this issue. theorists has been on relatively small studies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so to make our case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neglect. criminal substantial evidence is gathered from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so set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entire criminal proceedings, reasonable and timely detection program can collect evidence for subsequent prosecution and trial to provide smooth help. placed on fil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s that each criminal case must go through statutory procedures. only after filing, other stage of the proceedings can in turn, public security and judicial investigation, prosecution, trial activities have a legal basis in order to produce legal effects. however, in many cases, if not accepted by the material necessary investigations, we can not confirm whether the conditions placed on file can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4 be placed on file. this leads to contradictions. and placed on file under the current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re too strict, facts of the crime occurred. this requires evidence to prove the occurrence of crime, crime is an objective fact occur, since it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that must be able to prove its existence. so need some material to demonstrate that criminal cases have occurred. in the building stage do not need to master all of the evidence, but there is absolutely no evidence can not be placed on file.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criminal proceduret; under article 15 of that six kinds of situations should not be placed on file, no criminal prosecution. if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s not difficult to achieve this standar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start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the first part is to start criminal proceedings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basic concepts, explains what is a criminal procedure and criminal startup program startup mod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present stage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started, through the irrational factors in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at this stage to re-start procedures construction of the criminal mind. the third part is the start of national criminal procedures, aims to start building our country criminal procedure reference. the fourth part is the start of china to establish what kind of criminal procedur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bolition of our current filing procedure to establish a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case information placed on file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system, to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process and the official investigation into two parts. keywords: criminal start program; litigation justice; safeguard judicial authority; initial investigation 序 言 3 序 言 我国现阶段刑事犯罪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低发案阶段,从 建国初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每年全国刑事立案保持在 16 万至 50 多万起;第 二个阶段是刑事犯罪的快速增长阶段,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每年全国刑事 立案从 50 多万起快速增长到 300 多万起;第三个阶段是高发案阶段,从 2000 年以 来, 每年全国刑事立案保持在 400 多万起以上。 我国现在正在面临中国刑事犯罪活 动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属于刑事案件高发案阶段,这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对应 的,由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型犯罪,使得一时间刑事案件突增,二十世纪 80 年代,每年 200 余万起,90 年代,每年 300 余万起,2001 年以后,每年 450 万起左 右。2007 年,全国共立刑事案件 474.6 万起,仍在高位运行。 1997 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后一直到现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高发案件阶段,所以 实际证明现阶段的法律没有直接对犯罪起到打击制约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 一下我们实践中的问题,来修改相应的法律。 我国的刑事诉讼启动模式仿照原来的苏联模式, 已经不符合侦查程序的规律, 导致了时间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公安机关对案件不破不立的情况时有发生, 致使立案程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其作为启动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应 有的功能。侦查在刑事诉讼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侦查我们首先需要明确 一个案件的性质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是刑事案件那么应及时的搜集证据,并且要 查明犯罪事实,侦查机关担负着查明犯罪事实和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职责。侦查是刑 事诉讼的基础环节。 我国的立案大概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发现立案材料或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根据审查的结果,作出立案决定。这样复杂的过程审核的却是 在立案前匆忙的搜集证据,这样的立案程序存在的实际意义到底是什么,完全没有 把设立立案的价值发挥出来。所以在这个阶段只有把能够收集的证据都收集完毕, 对这些证据进行完全的分析,才能得出案件是否可以立案。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4 一、 刑事诉讼启动之概述 刑事诉讼启动作为刑事诉讼的起点, 国家追诉机关启动追诉权, 实施收集证据、 查明案件事实、明确犯罪嫌疑人等活动,这些都是在为审判程序的开启与进行做充 分的准备。刑事诉讼的启动模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了刑事审判是否能顺利进行。 我国的传统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的对象放在了法庭审理阶段, 1996 年的刑事诉讼法 修改以及后续的司法改革也是围绕着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而展开的,审判权与审判 制度等等一直以来是关注热点,而刑事启动程序却一直没有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 充分重视,但是作为审判活动的准备阶段,刑事启动程序包含了刑事诉讼中绝大多 数的基础性的重要工作。刑事启动程序最终决定了刑事审判的结果与效果。 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刑法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 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秩序。那么就需要国家一方面要通过刑事诉 讼活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依法构成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公正地使用刑法和实施惩罚,对依法不构成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保 其免受不公正的定罪和判决;另一方面,国家还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公民的合 法权益不受非法和无理的侵犯。因此,刑事诉讼法是实施刑事实体法与维护公民人 权不受不法侵害的强有力保障。 刑事诉讼法是适用刑法合理有效的程序规范,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否合理影响 到了刑法能否适当的应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体法和程序法都是法制社会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诉讼的启动作为刑事诉讼的开始, 其程序设计是否合理、 程序进行是否顺利,启动方式,怎样启动,在什么情况下启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将 对后续诉讼活动、整个诉讼活动的进行及诉讼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2010 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no.8法治蓝皮书中指出 2009 年刑事案件增幅超一成,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全国刑事案件 立案数、治安案件数量大幅度增长。截至 2009 年 10 月统计数据显示,刑事案件数 增长幅度在 10%以上,治安案件数增长幅度达 20%左右,全年刑事立案数达到 530 万件, 治安案件数达到 990 万件, 这种增长态势打破了 2000 年以来违法犯罪数量一 直保持的平稳态势。另一方面,主要犯罪类型的犯罪数量也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 暴力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增幅明显,黑恶势力犯罪处于活跃期等方面。 蓝皮书还指出,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在 2009 年出现了较大幅 度的增长。例如: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家庭成员间的恶性伦理杀人案件、报复社会 第一章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概念、历史发展及我国构建的现实意义 5 的重大恶性杀人案件、精神病患者实施的恶性杀人案件比较突出,雇凶杀人现象时 有发生。 (一)刑事诉讼启动的概念 刑事诉讼启动,一般是指刑事侦查机关在认为犯罪可能发生或实际已经发生的 前提下,判断潜在的刑事责任主体已经存在并开始收集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的活 动。1刑事诉讼的启动,是指侦查机关认为犯罪可能发生或确己发生,着手收集证 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的活动。2综合上面的观点,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启 动是通过立案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从立案开始刑事诉讼正式启动。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就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根据合理的理由和合理的依 据,从而着手开始收集证据、追查犯罪嫌疑人、调查犯罪事实是否发生的程序。刑 事诉讼启动程序的主体是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除了国家机关外的其他机关没 有权利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这样可以防止公民的权利受到任意的侵犯;刑事诉讼启 动的条件是有合理的理由和合理的依据,当接到报案、举报、控告和自首或者发现 现行犯正在犯罪的情况属于有合理的理由依据,这个时候就可以收集证据,无须达 到非常高的标准,只需要有合理的理由和依据即可;刑事诉讼启动的方式是开始收 集证据、追查犯罪嫌疑人、调查犯罪事实是否发生;刑事诉讼启动的目的是为了起 诉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充足的准备。 (二)刑事诉讼启动的模式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和民主的政治制度,那么就需要 国家一方面要通过刑事诉讼活动,要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基础上对依 法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地使用刑法和实施惩罚,对依法不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则确 保其免受不公正的定罪和判决。另一方面,国家还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公民的 合法权益不受非法和无理的侵犯。因此,刑事诉讼是公正实施刑事实体法与充分保 障公民人权的有机统一。 刑事诉讼法是适用刑法合理有效的程序,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否合理影响到了 刑法能否准确无误的适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体法和程序法都是法制社会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诉讼的启动作为刑事诉讼的开端,程序设计是否合理、 程序进行是否顺利,启动方式,怎样启动,什么情况下启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将对 后续诉讼活动以及全部诉讼活动的进行及诉讼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刑事诉讼程序是在历史传统与时代需要的共同作用下向前发展的,由于历史发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6 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诉讼传统和基本诉讼模式的不同,各国对启动程序的实现方式也 不同。目前主要有二种类型,即对人模式和对事模式。 1、对人模式。对人模式是以人作为诉讼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否启动刑事诉讼 程序取决于是否能够对特定公民提出指控,或者说是否存在特定的指控对象。单单 有犯罪事实的发生,并不能启动诉讼程序;为了决定是否启动诉讼程序,追诉机关 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查活动,但犯罪业已发生这一事实并不能产生任何法律上的普遍 责任。在社会道义上,公民应有协助追诉机关查明案件真相的道德义务,在法律上, 在为启动刑事诉讼进行的调整活动中,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特定公民或特定地点 的特定物品与案件有关,否则,不得对之采取强制性调查手段。在诉讼发展史上, 弹劾式诉讼模式所采用的诉讼程序启动方式属于对人模式,其典型代表是英美法系 国家。 2、 对事模式。 对事模式是以案件事实作为诉讼活动的基本单位的。 在此模式中, 尽管在启动程序时可能存在具体性的指控对象,但在法律上,指控对象的特定化并 非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的必要事件,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是以犯罪事实是否业已发生 为标准, 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 无论是否存在具体化的指控对象, 均应当或可以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在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之前的调查活动中,为了查 明案件真相,追诉机关有权对所有可能有助于查明案件真相的公民采取一定的强制 措施,要求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对事模式又可分为随机性启动方式和程序性启动 方式。对事模式中的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随机性启动方式,苏俄和中国等国家则采 取的是程序性启动方式。随机性启动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程序在启动上的随机性 和主动性,启动程序以获得犯罪消息为前提,一旦侦查机关通过各种途径获悉有犯 罪消息,就可以启动诉讼程序并加以调查,并不需要经过特别的案件处理程序如立 案程序等。在随机性启动方式下,程序的及时性和效率价值得到了重视,侦查程序 的启动表现出高度的机动性和应急性,不必要的程序环节被节省。与随机性启动方 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程序性启动方式排斥侦查程序在启动上的随机性而强调程序 性,通常必须经过一道专门的开启程序(一般称“提起刑事案件程序” 、 “提起追究 刑事责任程序” 、 “提起刑事诉讼程序”或“立案程序” )之后,才能启动侦查程序, 展开侦查。 在采取程序性启动方式的国家, 侦查往往不被视为刑事程序的首要环节, 而是提起程序或立案程序的后续程程序。 万毅:侦查启动程序探析 , 人民检察 ,2003 年第 2 期,第 25-26 页。 第一章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概念、历史发展及我国构建的现实意义 7 (三)刑事诉讼启动的原则 1、保障人权原则 大多数刑事诉讼启动的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限制公民的权利, 要么是公民的人身 权利, 要么是公民的财产权利。 这典型地表现出国家公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冲突。 对大部分警察行政权,尤其是侦查过程中的警察行政权而言,该权力和公民权 利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警察权力每增进一分,公民权利就缩小一分。既然我们 不可能舍弃警察权力,也不可能不顾及公民权利,那么最理想的方案是寻找警察侦 查犯罪的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一个最佳平衡点。然而,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 就必须作出价值判断,究竟应当向哪一方倾斜。这是任何国家都必须作出选择的问 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司法观念偏向于国家权力,数千年的刑讯逼供就是明 确的作证。而著名的“米兰达规则”则反映了美国人另外一套价值观念。 国内经常会有这样的观点出现:我国目前犯罪情况比较严重,如果“过分”强 调在刑事诉讼启动过程中对人权的保护的话,不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而 犯罪情况将更加严重,老百姓的生活将更加不安全。且不论我国犯罪的社会原因是 什么,因为通过事后追捕罪犯来预防犯罪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这点有识之士 都很清楚。其实在米兰达一案的美国时代,犯罪同样也很严重。前美国最高法院首 席大法官伊尔沃伦大法官认为,施行“米兰达警告”是迫不得已,只有严格限制 警方的权力,才有可能彻底杜绝警方屡禁不改的严重违法行为。据美国司法部门统 计, “米兰达规则”出台前,美国刑事罪案的破案率一般在百分之六十左右, “米兰 达规则”出台后几十年来,破案率已跌落到百分之四十左右。但是,因警方刑讯逼 供、屈打成招而造成的冤、假、错案的发生率降到了零。而美国经济的增长也使犯 罪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所以刑事诉讼启动之初我们就要防止侵犯人权的现象发生,刑事启动程序中的 强制措施的应该进行详细规范,避免出现一个错误的开头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 2、及时原则 及时的介入案件的侦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有效最可靠的证据,这样对案件 的侦破工作有很大帮助。 既可以保护证据的真实有效, 又可以提高办理案件的效率。 及时性原则对于启动程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及时的启动刑事诉讼程序,那就 意味着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及时的得到保障,侦查程序中也非常注重及时性。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8 及时性原则的基本涵义是要求诉讼的有关问题应在合理的期限内,尽可能迅速地进 行和解决。及时性原则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不仅适用于审判阶段,在启动 程序中更加应该坚持及时性原则。启动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开始,所收集到的证据数 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起诉和审判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是否可以准确惩罚犯 罪保障无辜。 所以越是距离间离发案时间的远收集到的证据的数量和质量就会越少。 而且有些证据难以保存,例如:物证以及附着其上的痕迹会逐渐消失,人证的记忆 会逐渐模糊。所以缩短取证时间与发案时间的间隔距离,就能收集到更多更有效的 证据,也会收集到的数量多和质量有保证的证据,从而实现刑事诉讼发现案件事实 的机能,打击犯罪的目的。犯罪分子经常会在犯罪后实施毁灭、伪造证据、威胁、 引诱证人改变证言,逃跑、继续犯罪等。只有及时启动刑事诉讼程序,查明犯罪嫌 疑人,及时地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将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 国家刑罚权的顺利实现。就被追诉人而言,仅存在有罪的可能性,而刑事诉讼程序 一旦启动,被追诉者的权益就会受到一定限制,甚至会被剥夺人身自由,如果启动 程序过程时间过长,一旦被追诉人最终被认定无罪,其所受到的权利损害,特别是 被羁押所造成的自由损失很难弥补。案发后及时的提取证据,侦查案件,可以防止 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不仅可以打击犯罪分子,还可以让公民对国家司法机关的信 任增加,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司法的权威性。所以启动及时也有利于减轻无辜者可 能会在刑事诉讼中受到的不应有的损害。 3、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原则 在启动程序中尽可能避免和限制强制性措施的适用,尽量采用非强制性的侦查 手段,是近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理念之一。然而,由于在刑事诉讼启动强制性 措施的适用有时不可避免,所以为防止强制措施的滥用,要求其适用必须适度,就 是说强制性措施的适用,应当与犯罪的严重性嫌疑程度(掌握证据的充分性) ,以及 案情的紧急性和必要性相适应。该项原则意在强调避免过度地或不当地适用强制性 处分,以防止侵犯罪嫌疑人及相关公民的人权。 现代刑事诉讼理论十分强调强制性措施限制适用的程度。英美法国家的诉讼理 论认为,实地调查很容易产生错误,同时失去自由即意味着政府对个人进行的最严 厉的剥夺之一。因此,对于政府调查和拘押犯罪嫌疑人的权力应有限制。强制性措 施限制适用的原则在大陆法制国家诉讼理论中也同样得到了强调。 二、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现状 9 二、 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现状 (一)刑事诉讼法启动程序现状 1、立案程序启动刑事诉讼 我国传统刑事诉讼理论将刑事诉讼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 独立阶段。刑事诉讼法 的法条编排上我们可以看出立法者的意图, 在第二编立案、 侦查和提起公诉的第一章是立案,第二章才是侦查。这样的编排并非是随意的。刑 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启动方面的相关法条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 86 条:人民 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 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 89 条: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 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从此可以看出我国 刑事诉讼的启动是有一个独立的阶段,即“立案”程序。我国一些诉讼法学家认为: “在刑事诉讼中,立案是每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程序。只有经过立案,其 他诉讼阶段才能依次进行,公安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才有法律依据, 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 3这样看来立案就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是刑事诉讼程 序启动的标志。 我国的立案大概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发现立案材料或对立案材料的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根据审查的结果,作出立案决定。立案程序既包括作出立案决 定,也包括作出不立案决定。侦查机关就某一案件所作出的立案决定,也包括作出 不立案决定,不仅意味着侦查活动的开始,也标志着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立 案由对立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和决定是否立案几个环节构成,侦查机关在立案前所 作出的调查也只能是初步的,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调查对象的财产。也就是说 侦查机关在立案前的初查阶段不得采取任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个人隐私,财产等 权益无理限制或剥夺。 2、立案材料的来源和接受 在立案阶段侦查机关主要对证据材料进行审查,通常不进行侦查,当作出立案 决定之后才能对案件展开侦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立案材料主 要来源于: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自行主动获取材 料。单位和个人的报案和举报。犯罪人的自首其他来源。4刑事诉讼法 第 86 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10 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时候,应当立案。 ”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不对所接受的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就无法确认是否 符合立案条件可以立案,例如:发现一具无名尸体,如果不进行必要的现场勘验、 检查和解剖分析,就没有办法确认是他杀还是自杀,是不是刑事案件,需不需要进 一步立案侦查。这些问题需要在进行现场勘验,收集证据,解剖尸体后才能得到答 案,仅看到一具尸体没有任何证据是无法作出判断的。又如:当一名男子拿刀正在 向另一名男子挥舞,这一男子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正在进行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 这种情况下到底有没有犯罪事实发生、应不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光看是无法看出 的,那么首要先把挥舞刀的这名男子控制住,才能稳定现场的局面,然后可以询问 这两人一些情况、了解事实、调查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并作出判断。控制该男子的这 一举动是为了防止发生更大的损害,在立案程序前既进行了调查,也采取了强制手 段控制局面。因此,有时候没有经过立案程序也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查和实施强 制手段,这样就和现阶段的法律规定发生了冲突。 我国现阶段的法律规定没有立案是不能进行侦查活动的。 3、立案的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86 条规定: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时候,应当立案; ” 。立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有犯罪事实发生。这就需要有证据 能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犯罪事实发生是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的那必然能够被 证明其存在。所以需要有一些材料能够证明确有刑事案件已经发生了。在立案阶段 不需要掌握全部的证据材料,但也绝对不能没有任何证据就可以立案。需要追究 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法第 15 条所规定的那 6 种情形不应当立案,不需要追究刑 事责任。 如果想完全符合上面两个条件而又不进行任何侦查,恐怕在实践中难以想象。 例如:一起刑事案件已经发生同时它也具备了刑事诉讼法第 15 条所规定的那 6 种不应当立案,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之一的情形。虽然已经符合了第一个立案条件 有犯罪事实发生,但要想证明是刑事诉讼法第 15 条所规定的那 6 种不应当立案 情形之一的,不用任何侦查方法恐怕难以证明。所以要想达到这样的立案条件是需 要进行侦查才能决定是否需要立案。 11 (二)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缺陷及分析 1、立案的标准过于严格 刑事诉讼法 第 86 条规定: “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 应当立案; ”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立案标准是:有犯罪事实,并且需要追究刑事 责任。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就必须“ 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 。那么这样能 证明犯罪的证据应该怎样收集?什么时候收集?显然在没有立案的时候,是不可能 启动刑事程序就不会有侦查,在没有侦查的前提下却要求证据的证明力达到足已证 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从人类认识规律看,任何客观事实都必 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认识,认识的本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 动的、创造的反映。认识不是“生而知之” 、主观自生,也不是直接来源于客体的, 而是通过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对案件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既而再根据这个认识对 案件的性质作出判断,作出判断也需要有证据来支持。立案阶段是刑事诉讼认识犯 罪行为的最初阶段,这个时候要求有确实的证据材料证明犯罪事实已经发生,且需 要核实这些证据材料的真实性,这对大多数案件来说显然是要求过于严格。 2、立案程序破坏了侦查程序的完整性 侦查是制止犯罪,揭露犯罪,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最直接,最有效果的 手段。通过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各种证据, 在这过程中还要查清楚犯罪的性质,犯罪的时间,犯罪的地点,犯罪的手段,犯罪 的目的和动机等等。 所以侦查活动在整个刑事诉讼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大部分犯罪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而且事后犯罪分子还会想掩盖犯罪事实,想方设 法的隐藏罪证,毁灭证据,伪造现场等来逃避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所以有的时候事 实真相可能被犯罪分子所掩盖,这样就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侦查来查明案件的真实 情况,揭露事实真相,还被害人公道。所以侦查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起诉 和审判工作。如果侦查工作及时全面的展开,收集到的证据又可以直接证明犯罪情 况,那样起诉和审判也会顺利进行;反之侦查工作有疏忽遗漏,无法收集到确实充 分的证据,那样会给起诉和审判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案件的公正。 我国的刑事诉讼启动方式是立案,在立案后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侦查手段和强 制措施,但是在司法工作人员接到报案材料后,需要对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这个审查是需要去实践调查和审核而不仅仅是书面审查。立案程序截断了本应该连 续的侦查活动,导致了侦查活动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使得一些本应该收集到的证 二、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现状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12 据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再收集到,有些证据的收集时间是有限的,延误了时间 就永远都无法收集到,这样使得查明案件真实情况加大了难度。 对于立案前审查行为的内容,有的学者直接概括为“通过调查、询问甚至拘留、 勘验、检查,扣押物证、书证等,审检控告、检举、自首的材料” 。 有的学者指出, “立案前的审查,通常以调查现场和勘验现象的方式进行。在进行立案前审查的同 时,往往需采取一些紧急措施,除勘查现场外,还有追辑堵截,控制销赃、扣押或 封存与案件有关的资料” 。 立案阶段的审查行为其内容与侦查手段关系密切。立案前审查权的主体与案件 侦查权的主体相同, 没有侦查权就没有立案前的审查权。 从行为的对象和目的上看, 立案前审查的对象不仅有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材料,也针对刑事案件,还有 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这些对于是否是刑事案件,是否有犯罪嫌疑,都需通过 审查手段来初步认识。因此“初查”本质上也是属于侦查行为的一部分,而立案程 序的设计人为地截断了侦查行为的进程,可能导致“初查”法律地位和性质的不清 楚,也会使得立案程序被虚置。 在立案阶段前不能进行侦查,立案前只能对证据材料做简单的审查,在随后的 侦查阶段有些证据可能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无法再提取到,证据不能达到刑事诉讼的 证明标准。为了获取直接的有罪供述快速破案,刑讯逼供和诱供等非法现象屡禁不 止。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教授用实证,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证据对刑事 错案的影响, 。对 50 起典型刑事错案分析中发现,几乎每个刑事错案都是由多种原 因重合作用造成的,与证据有关的原因包括:虚假证人证言、被害人虚假陈述、同 案犯伪证、被告人虚假口供、鉴定结论错误、侦查机关不当行为(包括刑讯逼供、 伪造证据等情况。 )等。其中列举几个最主要的原因:存在“被告人虚假口供”的 47 起,占 94%;存在“侦查机关不当行为”的 48 起,占 96%; 综合以上数据,不 难发现:刑事错案的产生涉及证据的搜集所占的比重最大。搜集证据的主要方式是 通过侦查活动,正是因为立案程序影响了侦查的连贯性,使得证据的搜集受到了影 响,所以在实践中会借助刑讯和诱供来得到有罪证据。刑讯逼供和诱供历来是导致 错案的重要原因。 刘根菊.刑事立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85 页。 徐立根.侦查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5-36 页。 何家弘,何然.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政法论坛,2008,(2)。10 页 13 3、立案程序繁琐导致打击犯罪不力、不及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后觉得害怕面对惩罚而翻供,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如 果没有强有力确实充分的证据是无法使其认罪。我国公安机关具有治安行政管理和 刑事案件侦查的双重职能,在接到报案或举报材料的时候,由公安机关判断是刑事 案件还是治安案件,然而不进行侦查活动很难判断。对于完全相同的案件,由于对 立案材料判断的不同,可能导致程序和实体结果上发生很大的差异。所以很容易错 过抓捕罪犯的最佳时机。使得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4、注重立案结果导致违法现象发生 (1)报而不立、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的现象时有发生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立案条件的设定,可以防止公民的权利被任意侵权的同时也 给侦查机关及时立案侦查犯罪设置了障碍。法律规定只有在“认为有犯罪事实并需 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才能够立案; “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 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 ”但对许多案件来说,在接到报案、控 告,举报或者自首材料后,未经审查之前,并不能立即判断是否属于犯罪案件,有 时就需要复杂的侦查取证。而有时即便找到了证据,还需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到了法 定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但是在没有经过详细的侦查,这些因素的判断都是 十分困难的, 正是由于案件发生的初期对是否立案的判断, 办案人员的主观性较大, 导致了有时会延误了立案。尽管检察机关可以“法律监督”的名义,对公安机关的 不立案和撤消案件决定实施一定的制约,但这种制约的有效性是十分微弱的。由于 法律对立案程序的规定才使得相关机关都把立案本身看的非常重要,认为刑事诉讼 的公开、正式的展开必须要经过这个手续。导致了实践中立案难,立案不实,不破 不立等情况。 (2)犯罪黑数的出现 犯罪黑数主要是指一些隐藏的犯罪案件,没有进入诉讼程序或者没有人报案的 情况。 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们的形成原因、数量大小也各不相同。依 据性质不同学者们一般把犯罪黑数分为绝对犯罪黑数(或可疑犯罪黑数)和相对犯 罪黑数。绝对犯罪黑数指已实际发生但未被觉察,或已无法回忆,或因证据不足未 能将犯嫌疑人定罪的犯罪行为;相对犯罪黑数是指犯罪确已发生并被察觉但未被纳 入警方统计之内的犯罪行为。 实践中由于对绝对犯罪黑数难以调查核实统计, 对它 隐性犯罪案件的存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 二、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现状 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 14 进行分析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主要对相对犯罪黑数进行分析研究。相对犯罪黑数 主要包括有关公民或组织对犯罪行为因为自身原因或者客观原因没有报案和司法机 关对已经获悉的犯罪行为没有登记这两种情形。我国所进行的犯罪黑数调查是针对 相对犯罪黑数的调查。产生相对犯罪黑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被害人的因素,社会 的因素和执法机关的因素等,笔者主要着重分析一下执法机关方面的因素,也就是 司法机关已经获悉了犯罪行为而没有启动刑事程序。 我国现阶段的犯罪黑数主要来源于公安机关对所获悉的犯罪行为没有如实登 记, 这与西方国家犯罪黑数的主要来源于被害人没有报案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犯罪明数最多只占所有发生案件的 1/3。 面对严格的立案条件, 很多案件由于没有掌握确实的证据,又不能立案进行详细的侦查,公安机关面对这 些报案、控告、举报材料时却因证据不足而搁浅案件。这样很可能会挫伤提供材料 的公民的积极性。 有时候办案人员会受到上级机关、 领导的指示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过分的强调办案效率, 并下达考核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 其内容直接与破案率挂钩; 公众、媒体和社会也对发案率和破案率十分关心,认为发案率和破案率可以完全反 映整个社会的治安状况,导致公安机关出现了报而不立、先破后立、不破不立等错 误做法, 为了达到降低发案率和提高破案率的目的, 人为的操纵了发案率和破案率。 虽然这并非是导致犯罪黑数产生的唯一原因,但是只有解决了司法机关面对报案、 控告、举报材料时的态度,和才能打消公民的顾虑可以及时的去报案。这样才有利 于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体现出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因为缺少 立案监督,才会出现有些案件报案后不了了之。 (三)我国的初查制度 1、初查的概念 初查作为侦查机关立案之前对案件的专门调查活动, 最早由检察机关提出。 1990 年 5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加强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工作的意见第一次 明确使用“初查”的概念。其实在此之前,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频频利用初 查开展查案工作。公安机关在实践中也经常利用初查开展立案前的调查工作。1990 年制定 2004 年修订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虽然法条中没有明确出现 “初查”一词,但第 159 条规定“对于接受的案件或者发现的犯罪线索,公安机关 应当迅速进行审查” 。这也成为公安机关司法实践中进行初查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 张远煌.犯罪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0 页 15 刑事诉讼法第 86 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 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 刑事诉讼法 并没有明确提出初查的概念,仅在法条中有称为立案前的审查,类似于初查。初查 制度更多是通过司法解释和刑事司法实践确立的。 初查是指侦查机关在立案之前对犯罪案件线索材料进行审查和必要的初步调查 的活动。一般认为,初查是立案程序前所设立的一个前置环节,其目的是为了辨别 犯罪线索的可靠性程度,以此决定是否立案和进行进一步的侦查活动。 2、初查产生的必然性 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其实已经利用初查开展查案工作。公安机关也在实践中 也经常利用初查开展立案前的调查工作。因为现阶段的法律规定并非完美,立案阶 段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显的很尴尬,如果不允许在立案阶段前进行必要的侦查调 查收集证据, 则无法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刑事案件, 是否达到了立案条件能够立案; 如果允许实践中在立案阶段前进行侦查活动,这显然违反了刑事诉讼法对立案、 侦查的规定,相当于架空了立案程序。所以一个既像侦查,而又不是侦查的“初查” 在实践中产生了,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