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忍”与“争”从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比看民族性格作者 董雅平 系(院) 中文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03级本科 学号 03011061 指导教师 张玉成 论文成绩 日 期 第5页学生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忍”与“争”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的对比看民族性格董雅平(安阳师范学院 中文系 河南 安阳 455002)摘要: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以死殉情是爱情的绝美形式。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但都是以爱情、死亡为母题,并表达了反封建反压迫的主题,反映了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追求爱情、坚贞不渝。在二者的对比中,笔者试图探究中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忍”与“争”在各自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以期揭示民族性格和文学作品的联系。关键词:民族性格;爱情;死亡;忍与争;悲剧冲突;人物性格;结局处理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自汉代的董仲叔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一直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儒家思想倡导一种“中和之美”、“中庸之道”,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忍。这种民族性格决定了中国人在遇到不平和激愤时,不是强烈的呼告和拼死的反抗,而是一种无奈的叹息、哀哀的倾诉和隐忍的服从,甚至陷入一种虚妄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之中;而在西方,封建社会短暂,工业文明产生较早,加上那些惊涛骇浪的航海经历和长期以来尊崇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等,塑造了西方人迥异的民族性格争。这种性格决定了西方人在遇到困难时,执著坚定地去追求,勇武好斗,宁折不弯。在处理事情时,表现出放荡不羁、注重自我、直率坦白的性格。中国的封建礼学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是东西方文明的结晶,也是人们内在的精神支柱,更是民族性格产生的源头。如果用比喻来形容东西方民族性格的话,东方人的民族性格属于柔韧性格,好比皮球,含蓄、宽容、忍让、包容、大度,落在地上仍能完好无损,而西方人的民族性格属于刚硬性格,激情、勇武、阳刚,极端而不顾一切,好比玻璃球,落在地上就会粉身碎骨。民族性格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通过写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起走上绝路而被迫自杀的爱情悲剧的故事,有力的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最早的浪漫悲剧。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两个有情人因为爱情而双双殉情。它们都是享誉世界的文苑奇葩,二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对此,笔者试图从民族性格的差异入手,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探究民族性格和文学作品的联系。一、 爱情、死亡母题爱情,永远是文人墨客笔下亘古不变的旋律,爱情题材历来被文学界称为“永恒的题材”。从“关关雎鸠”的浪漫吟唱到“梁祝化蝶”的爱情绝响,再到“宝哥哥林妹妹”的凄婉动人,作为爱情悲剧,它们曾多少次让我们泪湿眼眶。“生死相随”是爱的至高境界,为了追求纯洁真挚的爱情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文学形象往往能极大地震撼人的心灵。我国古代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同属爱情悲剧,虽然这两部作品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男女为爱情而牺牲的悲剧,都表现了同样的母题“爱情”和“死亡”。死亡,虽然是悲凉凄惨的,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但两部作品以及其他诸多爱情名篇,为什么都无一例外地把爱情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呢?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被评论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几乎成了忠贞爱情的代名词,他们用死显示了爱情的力量。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一次舞会上一见钟情,冲破世仇恩怨,爱上对方,追求自由的爱情,他们轻蔑地认为,妨碍他们结合的只是枉具虚名的家族姓氏。为了心中真正的爱情,他们变得英勇无畏,勇往直前,他们抛却一切的顾虑和阻碍,背着父母秘密举行婚礼,最后为爱情双双殉情,谱写了一曲悲壮动人的爱情颂歌,他们用自己短暂而惊心动魄的生命证明了爱情和人生信仰的崇高和美丽。孔雀东南飞同样是一部为爱情而死亡的悲剧,其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及刘兰芝婚后感情甚笃,十分恩爱。兰芝勤劳善良能干,但在焦母和刘兄的阻碍下因为夫妻不能团聚而双双殉情而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罗密欧与朱丽叶实现了他们的爱情理想,焦仲卿与刘兰芝也化做了比翼双飞的鸳鸯,他们用死宣告了爱情理想的胜利。爱情是美丽的,死亡是对这美丽的最高献礼。在爱情理想难以实现时,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坦然无畏地去死,显示了不屈压力,不肯苟且的坚韧与顽强,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伟大。无论是焦仲卿与刘兰芝,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以那样灿烂的毁灭来证明爱情的崇高、专一和难以逆转,都以他们那短暂却闪耀着夺目光辉的一生强烈地震撼人心,定格在历史和人心的最深处,使人看到大胆追求自由理想和幸福的人性之美与青春之光,看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和卑鄙。虽然他们的生命结束了,但却已经在爱的国度里得到了永生,成为人们心中一座爱的丰碑,永远的童话!爱情是不分地区和种族的,为了爱而死也不单单是哪个民族的专利。崇尚爱情,坚贞不渝是所有人类的特性。爱情与死亡是所有人类作品共同的母题。二、反封建思想这两部作品都是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和封建包办制度,抒发了人们对自由的爱情和婚姻的热烈追求,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在我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以及程、朱礼学宣扬的孝悌,是我国历代封建君主统治天下,家长族人管理家庭所依附的精神法宝,也是当时维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道德基础。孔雀东南飞中焦刘的死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力的刘兄逼迫的结果,追根溯源,却是当时新兴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封建社会,媳妇是不能对公婆正言厉色的,有教养的好媳妇更不会和婆婆相庭抗礼。”1因此对婆母的专横跋扈,兰芝只有忍辱回到娘家。仲卿虽然知道妻子无辜,但面对顽固的母亲他也无计可施,因为当时子女的婚姻大事只能由家长做主。刘兄与焦母做为封建家长的代表,用封建礼教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把一对有情人活活害死了。孔雀东南飞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所描述的并不单单是焦母和刘兄的个人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揭露了封建礼教文化杀人的本质。”2因此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作品的实质是在抨击封建文化制度的罪恶,用焦刘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夕的维洛那,那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崛起,但是封建势力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其实反映了先进的资产阶级对腐朽的封建思想的控诉,是一首人文主义的颂歌。人文主义追求尘世间的欢乐和幸福,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尊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爱情与封建家族发生了冲突,即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文化制度的矛盾。尽管从表面上看,悲剧的原因是陈旧的封建家族意识和家族之间的仇杀,但究其根源还是封建文化制度。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处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阶段,文艺复兴的历史潮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将人从封建中世纪神的统治与禁锢中解放出来,使人开始真正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站立起来。莎士比亚通过歌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去反对封建夙仇,抨击封建婚姻制度,“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暴虐,控诉那个古老的世界对人类纯洁感情和年轻一代的残酷迫害。”3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自由的爱情,不惜背叛家族,这种背叛的以死抗争,是对封建文化制度和封建文化思想的挑战。莎翁以人文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对封建势力进行了挞伐,他笔下的这一对小儿女显示出了青春与爱情的巨大力量,他们不但冲破封建伦理势力和家族厉害的包围自由地恋爱、结合,而且还让两个大家族和解,用爱情的力量战胜了仇恨的恶魔,显示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预示了腐朽的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结局。总之,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都是反封建的产物,表达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二者的题材是相同的。可见,任何民族都有反对专制、腐朽和压迫的愿望,自由和爱情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三、悲剧冲突不同:礼教爱情和宿命爱情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尽管都反映了爱情与死亡的母题,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但造成二者悲剧命运的冲突却是不一样的。前者的冲突在于礼教和爱情的矛盾,后者的悲剧产生原因则是一系列的偶然和误会,是真挚的爱情与捉弄人的命运之间的冲突。孔雀东南飞发生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汉代,封建的伦理纲常成为捆绑人性的枷锁,婚姻当事人对自己的婚姻毫无自主权。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死在当时是必然的,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他们的爱情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捆绑尤其严重。礼记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在古代,顺从公婆是对中国妇女最基本的要求,刘兰芝的悲剧命运其实是中国妇女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中悲剧地位的反映。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可封建礼教的代表焦母,却容不下这个儿媳妇,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尽管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但焦母还是嫌她懒惰,尽管兰芝“奉事循公姥”,一心想“供养卒大恩”,并且与丈夫恩爱,与小姑和睦,兰芝实在没有什么罪过,可只要婆母下令让仲卿休妻,她就得无端地被赶回家。封建礼教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兰芝被遣其实是由于与焦婚后“共事二、三年”,而未能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而被焦母“久怀忿”。 礼记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在重礼教、轻人权的封建时代,“公姥”让你回家,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没什么说的,你就必须回家,所以时代决定了兰芝必须“忍”,争也没有用。焦仲卿呢?他明知自己的妻子“女行无偏斜”,但封建的“孝悌”之剑悬于头上,在当时,“孝”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遵从的道德法令,在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下,任何人都没有违抗父母的权利,所谓母命难违,慑于礼教权威,他被迫遣妻,他不是不愿保护妻子,而是封建“孝”道让他无奈地屈从,忍痛割爱。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发生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而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英国,文艺复兴即将到来,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已经照亮了每个欧洲人的心灵,这是一个新旧交替、摧枯拉朽的时代,提倡人性解放和情感自由。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舞会上偶然相识,一见钟情的,属于自由恋爱,与在封建伦理纲常枷锁中生活的焦刘迥然不同,焦刘是不可能在结婚之前自由恋爱的,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元凶,不是封建礼教,而是两大家族的世仇与积怨,以及一系列偶然事件。在凯普莱特举行的家宴上,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私定终身,并秘密举行了婚礼。但命运却给这对沉浸在甜蜜爱情中男女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仅仅在他们婚后三个小时,朱丽叶的表兄提伯尔特在决斗中杀死了罗密欧的好友茂丘西奥,罗密欧也因此遭到放逐。恰在这时,朱丽叶全家逼迫朱丽叶嫁给帕里斯伯爵。情急之下,神父让朱丽叶吞下假死药,并托信让罗密欧赶来,无奈信没有及时送到,自行赶来的罗密欧闻知自己的爱妻已死,即服毒自杀。朱丽叶醒来,见罗密欧已死,也自杀殉情。所以,造成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两家世仇和一系列误会,是命运的阴差阳错,使得这两个年轻人在不到半点的时间里先后死去。如果信件能及时送到,如果朱丽叶能早醒一会儿,如果劳伦斯神父能早到一步,悲剧就不会酿成。叔本华认为此剧是盲目的命运,也就是偶然和误会造成的悲剧,真是一语中地。所以焦刘悲剧是由于不可改变的强大的封建伦理,在时代大背景下,他们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他们必须忍,只能忍,不能争,争也是拿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必败无疑;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面对偶然的不一定的东西,他们可以争,争了即有胜利的可能性。“争”与“忍”的民族性格展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具于相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四、人物性格不同:积极地争取和无奈地屈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主人公在面对外界的强制力量时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前者是积极地争取,后者是无奈地屈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爱情的追求是十分执著坚定的。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表现了敢爱敢恨的个性品质。这种品质在朱丽叶身上表现得相当明显。朱丽叶出身名门望族,当她在舞会上爱上罗密欧之后,她不顾两家的世仇,抛却贵族小姐的羞涩,大胆地吐露衷肠:“告诉我你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我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把你当作我的主人,跟随你到天涯海角。”这些炽烈的话语,体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坦率而大胆,直接而一无反顾。当她的父亲逼迫她嫁给帕里斯时,她在内心坚决地说:“要是一切办法都用尽了,我还有死这条路。”为了能与罗密欧长相厮守,她毅然喝下了假死药,毫不犹豫地躺到墓穴里,不在乎自己是否会真的醒过来。当她得知爱人已死时,果断地把匕首刺向自己的心脏。朱丽叶在追求爱情的时候表现的是那么毫无顾忌和气势磅礴。黑格尔在分析朱丽叶形象时指出:只存在“最艰难的考验”的时刻,她才“好象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又好象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地迸射出来”,让我们看到“这个心灵的全部坚强力量”。4 “这个心灵的全部坚强力量”就是指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至死不渝,死而无憾。当她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地去粉身碎骨时,让人体验到一种肃穆的高贵。而刘氏在追求爱情时,由于深受“纲常礼教”的束缚,表现出更多的抑制、理性、顺从、忍让和被动,表现更多的不是争,而是忍,具有浓厚的妥协色彩。她首先在社会期待的道德标准上要求自己力求做公众心目中的好媳妇。她好象总在那里顺,顺从她应顺从的一切权利。刘兰芝在娘家谨从兄命,勤习女红,在婆家对婆母礼节周全,对小姑关顾怜爱,对家务辛勤操劳,婆婆驱逐,她只有主动遣归,兄长逼迫,她只有说:“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5在内心中,她自尊、坚韧,有主意,可在表现上她并不敢反对封建文化教条,而是被封建礼教驱赶着走,这是与朱丽叶的最大不同之处。男主人公焦仲卿更是一个懦弱的书生,他在内心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也知道母亲的无理和蛮横,可他却不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他做的只是长跪哀求,“伏椎启阿母”,当“阿母得闻之,捶床便大怒”时,他只有沉默地退了出来,哽咽着对妻子说:“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让她暂且回家,等她回来再去接她,其实他的暂且之计是毫无用处的期待和幻想,根本不是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当兰芝被逼再嫁时,他只是“长叹空房中”而无计可施。干巴巴地等着爱妻“举身赴清池”时,他才无奈地“自挂东南枝”,在挂之前,他还要徘徊一阵,犹豫与软弱可见一斑。而罗密欧相对于焦仲卿就显得主动,勇敢多了。他表现出了饱满的热情、毅然决绝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行动力。在花园幽会一幕中,他真诚地吐露心曲:“你只要叫我爱,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6为了爱,他宁愿更名易姓,他宁愿以死去追随爱人,毫不犹豫地喝下毒药,在“一吻中死去”。他不安于命运的安排,竭尽全力地做着抗争,尽管结局是失败的,但却是轰轰烈烈、雷鼓齐鸣、天地变色,而不是被动地去等待命运之神的宣判。许多中国古典的爱情悲剧,无论是杜丽娘,还是柳梦梅,无论是梁山伯、祝英台,还是唐婉和陆游,他们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反抗,但顶多算得上是弱者的无力挣扎,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哀吟和悲叹,唤起的只是世人的同情和唏嘘,而不是对悲壮的礼敬。所以中国的悲剧多是性格悲剧;但是在西方,他们崇尚一种表达立体精神的抗争,和昂扬不屈的斗志,作品通常塑造这类英雄形象,冲突表现在命运与人之间,所以西方的悲剧多是命运悲剧。不同的审美理想,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处理事情时不同的态度,即根深蒂固的民族性格,一个积极地争取,一个无奈地屈从。五、结局处理不同:大团圆和一悲到底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内心深深种下了软弱的种子,民族性格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忍”,这种“忍”的性格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希冀一种心灵上的自我安慰,而西方人好“争”,决定了他们勇于直面现实,敢于正视血淋淋的悲剧结局,“争”与“忍”的民族性格还体现在作者对文学作品结局的处理上。中国的许多作品都以大团圆结局,无论是经典文学,民间传说,还是影视作品,概莫能外。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娇红记、桃花扇这些作品无论多么悲,多么催人泪下,最后总是以大团圆结局。甚至中国古代的作品还形成了一个模式,有人概括为: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这种大团圆情结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审美理想息息相关。中国人柔韧、好忍、感性且悲悯天人,许多作品深情地关注现实,同时又充满人道关怀,表达一种美好的良知和愿望,用欢乐的结局消解沉重的苦难,这种精神胜利法,虽然是虚幻的,但对于饱受过苦难的中国民众,不这样又能怎样?孔雀东南飞当然也摆脱不了中国人的“团圆”情结,作者用99的篇幅展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充满苦涩与悲凉的一生,最后结尾用魂化双飞鸟的想象情节表达了自己善良却无奈的祝福。“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难道生不在一起的有情人,死了都会在一起吗?当然不会,作者知道不会,读者也明白不可能,但为什么作者乐于这样写,读者也乐于读这样的作品呢?中国人相信“苦尽甘来”,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少有情而善良却在封建伦理的隧道中前行的男女要靠这样的作品来支撑着活下去,他们需要这样的作品。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轮回和中国封建苦难下形成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团圆作品的存在。总体上说,还是由在这种儒道思想和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民族性格决定的。王国维评红楼梦时说:“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和,始于困者终于亨”,7这种“光明的尾巴”消解了中国人的苦难,弱化了作品的悲剧性,淡薄了中国人的悲剧意识,具有极强的消极性,但同时也确实安慰了中国人的心灵,体现了中国人面对苦难时乐观坚韧的生命意识。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结局是塑金相,家族仇恨和解,充满了一定的理想色彩,但仍然是一部“一悲到底”的悲剧。曾有评论家发表评论,说此剧既然写到两家和解,就不是一部纯粹的悲剧了。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到,在此剧中,茂丘西奥、提伯尔特、帕里斯、蒙太古夫人、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个接一个死去,满目枉死的尸体,没有化鸟也没有团圆,两个有情人化成了没有生命的尸身,所以此剧还是与西方“一悲到底”的审美理想相符合。在西方人眼中,悲剧主人公面对苦难的命运时要大胆无畏地去抗争,然后在结局轰轰烈烈地死去。他们认为只有在苦难面前勇敢地去争,才能展现自我,升华自我,让自我昂扬的生命意识得到完美的呈现。用生命去挑战,以死抗争,以命相抵,这样的悲剧让人振奋,让人警醒,能激发读者更无畏地去抗争,这样的作品更具有悲剧精神和冲击力量,直刺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也许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该多加入一些“争”的成分,刚柔并济,浑然一体。通过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民族性格的异同。所有的民族都崇尚爱情,歌颂爱情,都会为爱而死。所以坚贞不渝、追求爱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民族性格。所有的民族都经历过封建社会,都是在压迫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反封建、反压迫、不屈于命运的安排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主题。但在追求爱情和反封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项目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任务书合同书
- 2025北京华商电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三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湖南郴州市嘉禾县事业单位第一批公开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员工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年人工费合同5篇
- 安全监测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医白疕考试题库及答案
- 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及答案
- 餐饮组长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不签合同被辞退怎么赔偿5篇
- 大冶市大垴山金矿千家湾矿区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 试运行专项方案模板
- 3d打印实训小结
- 心内科科室运营分析报告
- 《肠道疾病解决方案》课件
- 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 第7章 假设检验(Python-1)
- 回力品牌广告史
- 高考英语备考经验交流课件
- 淄博英文介绍课件
- 下肢静脉血栓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