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论如何发挥革命诗词文化的德育功能.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 权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摘 要要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光明 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如何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 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新,让人民更好地共享文 化发展成果,是当前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怎样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进 行文化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以革命诗词为例,对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的现状展开了调查,根据文化传承 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阐发革命诗词文化的德育功能:1.革命诗词的思想道德教育 功能;2.革命诗词的文化传承功能:革命诗词文化汇集中国革命的全部历史,承载着 中华千年文化的精髓;3.革命诗词的创新示范作用和心理调节功能;4.审美是革命诗 词的重要功能,革命诗词的其他功能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革命诗词文化的优美形 式、丰富内容、独特结构、深刻内涵,对于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健康心态具有重要 意义。 探索实现革命诗词文化德育功能的途径,是本文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结合革命诗词文化的功能、教育教学规律和 大学生思想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创设健康适宜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积极的 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2.转变德育方式,创新德育方法。更加注重以 人为本,增强革命诗词文化的表现力;3.培养名师,依托名师,推动革命诗词的弘扬 与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4.大力创新革命诗词文化,正确处理好革命诗词 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以创新保传承, 以传承促创新。 鼓励社会团体贡献力量, 参与到革命诗词文化宣传推广工作中来,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 力。在传承革命诗词文化的过程中,促进革命诗词文化的创新。 关关 键键 词词:革命诗词文化;德育功能;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abstract during the new phase,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accomplish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presented a bright futur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thriving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quiet a pressing and significant strategic task to give full play to people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main role, arouse the greater enthusiasm, more consciousness, more initiation of the culture workers to greatly promp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push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let people better share the benefits of the culture development. to better inheritance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nd promote cultur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as an example, carries out a survey of current students learning revolutionary poetry, starts with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elaborates the moral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volutionary poetry. first,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revolutionary poetry is significant. second, culture can be inherited through revolutionary poetry which embraces the whole histo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bear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out different dynasties. third,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plays an exemplary role in innov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forth, revolutionary poetry has aesthetic function through which the other functions are indirectly realized.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has beautiful form rich content, unique structure, and deep connotation. it matters much in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sound attitude.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way to realize the moral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particular, and many functions of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and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education teaching regularity and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ne, create healthy and pleasant campus environment, build a harmonious and posi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two, transform the way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nnovate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ople-oriented sense, increasing expressive force of the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three, we may cultivate prominent teachers, and rely on the teachers special forces to develop and carry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poetry, and lif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vel. four, strongly innovate revolution poetry culture;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of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keeping the inheritance. encourag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contribute their strength and get involved in the promotion of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forward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we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key words: revolutionary poetry culture; moral educational func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innovation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提出问题 . 1 1.2 选题意义 . 2 1.3 研究方法 . 3 1.4 研究过程 . 4 1.5 概念界定 . 5 1.6 文献综述 . 5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文化现状 . 9 2.1 诗歌及其功能 . 9 2.1.1 诗歌的特色 . 9 2.1.2 诗歌的社会功用,历久弥新 . 10 2.2 关于革命诗词 . 11 2.2.1 革命诗词的内涵 . 11 2.2.2 革命诗词的特色 . 12 2.3 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文化现状 . 13 2.3.1 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的状况 . 13 2.3.2 大学生对革命诗词的基本看法 . 14 第三章 革命诗词文化的德育功能 . 17 3.1 革命诗词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 17 3.1.1 思想之光,启蒙之星 . 17 3.1.2 革命诗词的道德教育功能 . 19 3.1.3 飘扬的旗帜,坚固的堡垒 . 20 3.2 革命诗词的文化传承功能 . 22 3.2.1 革命诗词文化汇集中国革命的全部历史 . 22 3.2.2 革命诗词文化承载着中华千年文化的精髓 . 23 3.3 革命诗词的创新示范和心理调节 . 23 3.3.1 革命诗词的创新示范 . 23 3.3.2 革命诗词的心理调节功能 . 24 3.4 革命诗词的审美功能 . 26 3.4.1 审美是革命诗词的重要功能 . 26 3.4.2 革命诗词的其他功能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 27 第四章 实现革命诗词文化德育功能的对策 . 30 4.1 创设健康适宜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 30 4.1.1 发挥校园环境的重要作用 . 30 4.1.2 书香校园陶冶性情 . 31 4.2 转变德育方式,创新德育方法 . 33 4.2.1 当前学校教育的隐忧重心的偏离 . 33 4.2.2 正确看待革命诗词,使其成为撬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杠杆 . 34 4.3 培养名师,依托名师 . 36 4.3.1 发挥名师的楷模和示范作用 . 36 4.3.2 名师的匠心是首善之心 . 37 4.4 创新革命诗词文化 . 37 4.4.1 革命诗词的与时俱进 . 37 4.4.2 创新革命诗词文化的方法 . 39 第五章 结论 . 40 参考文献 . 41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44 附 录 . 45 致 谢 . 49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1 1 提出问题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但改革发展过程中还存在 诸多难题,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比如,物价水平过快上涨对居民,特别是 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日常生活的影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居高不 下的房屋价格;诚信的滑坡、道德的失范;教育公平等问题,在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 很多挑战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世界以巨大影响。作为青年 一代的大学生,更是浸润着世风俗雨,跋涉在荆棘丛中。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 判序言中指出,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 定人们的意识” 。 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对于人们思想、 精神的影响。关注这种影响,思考解决之道,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之职分,也是时代 的重大课题,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生活,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影响,不可小觑。一些人面对灯红酒 绿、一掷千金,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滋生了;一些人看到“同舍生皆披绮秀,左佩刀, 右备容臭,腰白玉之环,戴朱英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也” ,享乐主义暗长了;一些 人目睹巧取豪夺、投机钻营,急功近利、利欲熏心了;一些人见到世俗败坏、诚信缺 失、道德沦丧,同流合污、熟视无睹了。然而,正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 辩证的看问题,不能断然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也并非全体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皆 如此低下,但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要求人们消除消极因素,创造积极因素。质量 互变规律揭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纵然是一小部分,也足以撼动整个社会基础。 列宁指出, “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的。 ”青年是民族的希 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青年一代的面貌,关系家国荣辱 兴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 代的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出可堪大用,能 负重任的高水平创新型优秀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怎样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用什么来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思考和回答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诗的国度,自诗经起,诗歌所具有的社会教化功能,一 直备受关注,彰显着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 论语泰伯篇曰: “兴于诗 ,立于 礼,成于乐。 ” 论语阳货篇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32 页。 第一章 绪论 2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谓伯鱼曰: “女为周 南 、 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 、 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汉乐府时 代,诗歌已在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教化人民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唐诗宋词 时代,诗歌的地位和功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到了 20 世纪,多舛的国运孕 育了刚毅雄浑的革命诗词时代, “天翻地覆慨而慷” ,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歌发展演 变开启亘古未有之新局,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关键时期,革命诗词鼓舞激励了一代又 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推动着革命、建设的进程。革命诗词所传递的为人 之道,从性情、风度、仪表到待人接物的态度,都有着塑造人的思想,纯洁人的心灵, 构筑高尚淳厚人格的潜移默化的力量。革命诗词谱写的英雄凯歌,讴歌的祖国山河, 激扬的奋斗旋律,读来荡气回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论述, 蕴含着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涉及基本国情、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和形势政策的 政治观教育,涵盖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成才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人生观教 育,以及涉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法制观教育,还有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恋爱 婚姻家庭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道德观教育。要达到上述教育目的,非易事,也非一 般文字资料所属。 革命诗词产生于国运衰微之际, 成书于艰难困苦之时, 是领袖伟人、 时代骄子、仁人志士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的展现,是革命艰苦岁月里 优秀中华儿女关于人民和国家前途命运思索和斗争的结晶品,是中国革命、建设生动 实践的剪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最精炼最富艺 术魅力的作品。所以,把革命诗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革命诗词文化的本 质体现和内在要求。把革命诗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题中应有之 义。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笔者开展此项研究的信心、力量和源泉。 1.1.2 2 选题意义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从政治学、教育学、史学、伦理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角度关注革命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影响, 在此基础 上开展研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发掘革命诗词文化的教育因子,弘扬革命诗词文 化的光辉思想,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 本论文以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的状况为切入点, 关注大学生对革命诗词文化的基 本看法,尝试探索革命诗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影响,及其传承中华优秀文 明, 开创科学新思想, 夯实文化道德基础的功用。 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研究, 丰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相关理论。 第一章 绪论 3 第二,实践意义 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大学生成长脉搏,了解革命诗词在大学生日常学 习生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的质量和水平,大 力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文化与道德风范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着力培育新时期在校 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优秀品质,造就理想高尚、政治优良、大有作为的优秀 青年。 1.1.3 3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从各种文献(包括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 影音材料等)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并加以研究分析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种 较为间接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一般运用该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历史上的文 献资料来研究当时的社会现象,了解以前的社会状况,探讨过去与现在状况之间的联 系。一种是收集当前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状况的文字及其他方面的材料,来研究现实 生活某一方面的现象、规律及其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联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中, 几乎任何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都离不开与课题有 关的文献。 ” 文献分析法也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命题的主要方法。本论文主要是 建立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列宁选集 、 孙中山全集 、 毛泽东选集 、 邓小平文选 、 科学发展观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 、 思想政 治教育学原理 、 毛泽东诗词欣赏 、 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 、 陈毅诗词选 、 叶剑 英诗词集 、 20 世纪中国诗歌经典等文献资料的深入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之上。 二,问卷法 问卷法是开展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之一, 社会调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 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多为实证研究或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马克思认为研究 问题必须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首先充分占有材料,然后对它进行各种发展形式的 分析,引出规律,所以研究方法是从感性的具体出发,通过分析综合,达于理性的认 识运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除了要查阅已有的调查报告、研究论著、相关统 计资料以外,还必须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对问题的实际感受, 以便为得出正确结论打下基础。使用问卷法等社会调查方法时,要结合社会调查的常 用方式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等严格按照各种方式方法的科 学要求进行。抽样调查是较为经济科学的社会调查中常用的方式, “运用抽样调查方 式,在抽出样本后,就要使用问卷法;为了使所得到的资料更生动更直观,还需要对 陈万柏 张耀灿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2 版,第 21 页。 第一章 绪论 4 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或个案调查。 ” 鉴于此,本论文在形成过程中,选择问卷法并辅以访谈法和抽样调查等方式方法 开展研究。为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主要在天津大学(同时兼顾周边高校)大学生 中进行抽样和问卷。在具体研究中,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紧密结合,突破我国人文社 会科学一贯重视定性研究的模式。运用定量研究,即运用数学方法,对大学生学习革 命诗词现状和革命诗词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使本研究更科 学、规范。 1.1.4 4 研究过程 一,抽样调查 1.问卷设计的主要思路: (1)笔者先在本院和本寝楼内进行了关于革命诗词的非正式谈话,并对谈话的 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然后进行分析概括,提取概念,再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出问卷; (2)初步制作 30 份问卷,进行预问卷; (3)整理发现预问卷的情况和问题,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再完善,设计科 学的调查表。 2.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调查表回收后,笔者进行了认真整理 分析。客观题主要进行定量分析,开放题结合访谈资料主要进行定性分析。 二,访谈设计 1.访谈提纲的设计 本次访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访谈提纲是概括性的、粗线条的。主要设计思路 是: (1)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研究的目的和笔者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进行访谈提 纲的设计; (2)在导师指导下完善提纲。 2.访谈对象的选取 访谈对象的选取考虑到了学历、性别、专业、学校、地域等因素。比如:在学历 层次上,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专业上区分了文史哲和理工类(文史哲类:以天津师 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南开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为主;理工类:主要以天津大学的 学生为主) ;在地域上,还特别考察了北方和南方学生在看待革命诗词文化上的不同。 3.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访谈结果的整理得到了同宿舍本专业两位同学的帮助,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 陈万柏 张耀灿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2 版,第 23 页。 第一章 绪论 5 1.1.5 5 概念界定 一,革命诗词 革命诗词,是在 20 世纪国运衰微、山河破碎之时,民不聊生、苦难不堪之际, 以时代骄子、领袖伟人为代表的优秀中华志士在探索救国救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创作的强烈展现其思想道 德品质、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光辉奋斗历程和伟大壮举的诗词 佳作所形成的独特人文景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所积 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国革命、建设生动实践的剪影,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最精炼最隽 永的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革命诗词,是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叶剑英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岁月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创作的诗词的统 称。 二,德育功能 德育功能,就是说德育是什么,德育能够干什么的问题,是指德育对教育对象和 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关于德育的功能,有许多不同的论述 角度,由此分出的功能类别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德育的功能由个体性功能和社会 性功能两部分构成:1.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 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个体性功能是德育活动 直接目的的表现,可以看作是德育的本体功能。2.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 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说,就是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发生的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功用。 1.1.6 6 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搜集, 笔者仅查阅到一些与本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笔者将这些文献按 “与 本文研究内容相关”和“与本文研究方法相关”的标准整理为以下两部分。 一,与本文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整理 经过阅读与整理,本文发现这部分文献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关。 (一)与“德育功能”主题相关的研究 本文没有搜索到直接探讨革命诗词文化的研究,但是发现一些关于“诗教传统” 、 “德育教育”的文章。由于革命诗词文化是“诗教”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 它们的相关研究或与本题有关,所以特将此类文献囊括在文献综述部分。 1.相关主题的现状研究文献 关于德育功能研究的文献鳞次栉比,作者主要阅读并整理了以下篇目: 德性涌 陈万柏 张耀灿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 2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2 版,第 58 页。 第一章 绪论 6 现与道德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刘国永,2002),该研究在批判传统学校德育的同时 逐步构建复杂性德育思想,并结合复杂性德育模式为学校德育的实践提供直接指导. 从复杂性视野出发, 强调在学校德育中应加强对混沌研究的关注, 阐发了如何进行 “自 我”教育及对自我教育意义。对于德性主体心理的分析,该文是通过比较主体道德认 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用协同学的方法创造性地建构了序参量 模型,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考察了三者在教育主体德性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和意义,丰富了德性心理理论。该研究对本研究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当代大 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对德育相关的规律和 方法有所研究。当然,本研究的目标并不仅限于德育效果的论证,而是将其作为一种 思路,以充实研究的内容。 诗意德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冯铁山、田云伏, 2008),认为文化是德育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凭借。德育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引、 改造、规范等作用。诗意德育强调诗意德育场的营造,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凝 聚与超越等功能。学校有效地利用这些功能,规划、营造蕴含诗意精神特质的物质文 化,制定、实施“管” “理”并重的富有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延续、发扬诗性精神文 化,培养、升华多元互动的教师文化以及引导、发展“自理、自立、自律、自强”的 学生文化。该文不仅表达了与本文一致的认识文化是德育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凭 借,也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氛围,契合本文的第四部分。 2.相关主题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 关于大学生“阅读革命诗词”现状的描述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是本论文的一个十分 重要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学生“阅读革命诗词”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 较少,甚至无人问津。 (二)与本研究有关的诗歌本体方面的文献 1.与革命诗词题材特征相关的文献 一些研究者的研究课题是以诗歌为载体的,这一部分文献是最为丰富的,著作数 量之巨,相当惊人。所以,本文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主要阅读了当前有较大影响力 的著述。 例如,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 人间词话 (中华书局.2009 年 5 月第 1 版) ,钟 嵘著,周振甫译注: 诗品译注 (中华书局.1998 年 2 月第 1 版) ,胡晓明著: 诗与 文化心灵 (中华书局.2006 年 12 月第 1 版) ,周振甫著: 毛泽东诗词欣赏 (中华书 局.2010 年 4 月第 1 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 (中央文献 出版社.2008 年 2 月第 1 版) ,陈昊苏编: 陈毅诗词选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9 年 8 月第 1 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叶剑英诗词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 2 月第 1 版)等等,这些著作大多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或展现原作的方式介绍诗歌,特 第一章 绪论 7 别是革命诗词的文本特点,如风格、韵律、题材、分类等,有助于提高研究者对革命 诗歌的专业认识, 为本论文在问卷内容设计上提供了帮助和准确挖掘革命诗词内涵提 供了史料参考。 2.与诗歌功能相关的文献 谈及革命诗词的当代德育功能,自然会涉及诗歌的功能问题。已搜集到的文献, 多数主要探讨了诗歌的情感教育功能和道德教育功能等。如 诗经的教化功能及 诗学解读和近二十年中华诗教传统研究述论等。 前者主要从哲学层面,对诗经的社会功能与文本意义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 述,与本研究探讨革命诗词文化的德育功能有些许相似之处。 后者认为,中华诗教传统研究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外在的缺陷是这些研究目前为止,多为断代性的研究,且尤以先秦、明清为重,特别 是对先秦儒家诗教中的少数概念做反复阐释和推敲,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抽象探究。而 更为严重的内在缺陷是,目前为止,这些研究仅把儒家诗教认作传统诗教,仅把儒家 诗教传统作为中华诗教传统,而不能把中华诗教传统置于儒、释、道兼容的中华文化 背景下,基于诗的历史性发展层面,做始终贴近于诗歌发展史实的,全面且多层次的 探索,这是狭隘的和浮浅的。因此,要发掘中华诗教传统,发掘革命诗词文化的德育 功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探索出路。 二,与本论文研究视角和方法有关的文献综述 虽然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并不多, 但是仍然有一些对本论文研究视角和方法富有 启发意义的研究。 一是对本论文研究视角具有启发作用的文献 研究生诗生活研究是一篇影响本论文视角选择和研究问题确定的重要文献。 该研究选择了研究生诗生活作为研究的视角。诗生活的视角,实际上就是从诗歌的角 度切入德育领域。从教育者或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德育问题、解释问题时难免会受到 “社会本位”或“管理本位”思想倾向的影响,而研究生诗生活视角是“以人为本” 理念的实践与体现,关注着研究生完整的、现实的生活。这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 目标的视角选择, 给予本研究探讨发挥革命诗词文化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方 面以很大的启迪,对本论题的选择和最终确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育职能论指出,德育职能论是关于德育应该做什么的理论,它是德育理论 的有机构成,是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不能忽略的内容。对德育职能理论进行系统 研究,既有助于完善德育理论,也有助于对德育实践进行指导。讨论了德育职能建设 的思路:a、提升德育职能的主体:强化德育主体的责任意识、认识德育职能的内容 及根据、提高德育实践的能力水平;b、德育职能的系统整合:学校内部职能的整合、 不同层级学校的整合、家庭社会学校的整合;c、社会的制导与保障:社会制约的客 第一章 绪论 8 观性、舆论导向的方向性、条件保证的现实性。 尽管该文研究视域宽阔,内容精深,可是它为本文在研究革命诗词文化的德育功 能上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其行文思路对本文富有启发意义。 二是对本文研究方法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献 研究生诗生活研究 ,与本文均从对大学生的“诗词阅读”的现状考察入手, 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有相通之处。它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本文在行文期间, 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和实际论证,采用文献分析法、抽样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等为 主要研究方法,可增强文章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对当代大学生“阅读革命诗词”的 现状进行客观考察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革命诗词文化的德育功 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张耀灿)强调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采用问卷法 和访谈法的重要性,对诸多研究方法做了系统地介绍。总之,本文认为上述研究、文 献的框架和内容与本文有相似之处,对本研究具有启迪意义,为本文在研究方法的选 择和使用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文化现状 9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文化现状 2.2.1 1 诗歌及其功能 2.1.2.1.1 1 诗歌的特色 全面认识和掌握革命诗词文化要求我们首先对我国诗歌有着清晰的印象。 首先,在研究者看来,从语言的直观层面来看,诗歌语言高度凝练,讲求节奏韵 律之美。这也说明,诗歌用语言写成,但其决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语言。语言学指出, 语言是以人的思维逻辑来确认规范和结构文字的, 而诗是以人的情感倾泻来炼字铸句 与激荡情怀的。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司空图诗品品之, 可谓“薄言情语,悠悠天钧” ,乃“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而来,堪称“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 “不着一字”而能“尽得风流” ,与其说是遣词造句的高超,不如说是性 灵情思的妙得。这也正印证了钟嵘的“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的品鉴, 即观察古今的佳句,多不是拼凑借用前人语句,都是直接描写。还有杜甫的“荡胸生 层云,决眦入归鸟”等句,亦都有非语言所能表达的幽渺怡情、动人心魄之美。 “人 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在具体的说话方面,一位优秀的作家或语言学家或许 不如街头巷尾的老太太。但在写作遣词造句上,老太太一定不如大作家大语言学家。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纷繁复杂,人人能识,人人能写,可是绝妙的诗句却极其罕见。 关键在字与字的组合上。老舍先生的话语颇具哲理。在中外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诗 人或具有良好诗歌艺术修养的文学艺术家,同时也创造出了其他伟大文学作品,如歌 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雨果的悲惨世界 、 巴黎圣母院 ,莱蒙托夫的当代英 雄 ,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等等。但以小说家、散文家著称的人则未必有很多人 能写出举世公认的诗歌名作来。 其次,从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上来看,诗歌饱含思想情感、充满浪漫想象。尤其 是蒙太奇艺术的思想及其表现技巧,不仅最早萌生了诗歌,而且其被运用的极妙,纵 然是在影视作品之中的运用也无法与其在诗歌作品之中的运用相比拟。诚然,话人人 会讲,字大多能识,但怎样结构文字,综合语意,文以具象,言以传情,其能力和水 平却是大相径庭的。例如,千古传诵的乐府民歌采莲曲 ,文字上毫无呕心沥血与 刻意求工, 但其诗意却如山泉淙淙清冽可人。 值得称道的是将 “昔我往矣” 之时与 “杨 柳依依”之景组合,在“今我来思”之际面对的是“雨雪霏霏”之像,可以说这是诗 经体现蒙太奇艺术思想的极致。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之中,情景美妙组合相映生辉 的诗句也俯拾即是: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 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至于唐诗宋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革命诗词文化现状 10 词中此类名句,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最后,从结构上看,一般分行排列,富有跳跃性;从内容意义上看,它高度集中 地反映社会生活,状写自然情志,具有极强的审美感染力。可以说,诗歌艺术无论是 它的产生还是其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 几乎都是无与伦比的。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说: “不学诗 ,无以言” 。孔子的话虽然不是仅就学习诗歌艺术而言的,但他的评价之 高,足见我国上古先哲对诗歌艺术的高度重视。同时,在古希腊神话九位文艺和科学 女神中,纯粹及与诗歌艺术相关的至少有四位,她们分别是:管音乐与诗歌的欧忒耳 伯,管抒情诗的埃拉托,管颂歌的波吕许尼亚和管史诗的卡利俄珀。另外,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理论著作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总之,在中国,古代诗歌被看作是包 括诗歌艺术本身在内的人文经典;在西方,诗歌处于艺术领域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几 乎就是艺术的代名词。应该说,这些并非偶然的相似相关,可以使人们充分意识到诗 歌作为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幅优美画卷,实在是最为优雅高贵,独具神韵的。 诚然,一种具有如此优雅魅力的艺术榜样,决非仅仅仰仗其美丽的外表,而是与 其丰富的内涵、高超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分不开的。所以,从先秦以来直至今天的 优秀诗歌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既激荡了诗人的情怀,又荡涤了亿万人的心灵的作品。 2.1.2.1.2 2 诗歌的社会功用,历久弥新 诗经的爱情吟咏, 楚辞的悲慨, 古诗十九首的忧思悯人,唐诗的精逸 神飞,宋词的情真意切不仅在艺术上都是一个个令人神往的高峰,而且在入人之 深,化人之速方面,都是堪称各领风骚于当时的。 “人化”的成就,如果在人类早期 是以物质生产过程为主的话,那么由于古典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则是以人的精神陶冶 性情美化为主了。诗人们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感触,孕育了脍炙人口、摇荡性情的诗 词作品;优秀的诗词作品继而培养优秀的诗人,同时也不断丰富感受诗词作品人们的 性灵情趣。当然,对于人类道德品格、伦理精神,在整个农业社会中得到的发展,起 积极促进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古典诗词的感化作用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随 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的社会功能不可低估,其功用与日俱增(见附表 1) 。比如在山 的那边 、 我用残损的手掌等新诗作品,在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勇于 攀登,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 作用。 为详尽反映附表 1 揭示的问题,准确说明诗词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及 其分布态势,本文制作了在我国语文教学中诗歌篇目与总目录对比图。从图 2-1 可以 看出,诗歌篇目在小学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稀有金属冶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珠宝玉石材料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财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上海松江区都城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打造卓越酒店品牌-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的策略
- 室内设计环节核心要素
- 云计算:赋能未来-理解、应用与挑战
-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知识产权专家演讲
- 未来出行-无人驾驶的契机-交通运输专家的演讲稿
- 《剪映专业版:短视频创作案例教程(全彩慕课版)》 课件 第5章 创作城市宣传片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深圳市业主共有资金监督管理办法
-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文科综合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欠款抵车的协议书范本
- 设备购买合同模板示例
- 抖音火花合同电子版获取教程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期末复习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