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本周教学内容:孔乙己研读教学目的:1.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2.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 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及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少数的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分析。1.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划出本文描写人物的句子。2.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个人物?就是孔乙己,作者为什么给主人公取名为“孔乙己”并以此为题?“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是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份,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 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任务,课文都用了那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肖像描写:这句肖像描写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为什么孔乙己会“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呢?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劳动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短短的23个字活画出一个贫困不得志而且经常挨打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4. 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孔乙己的肖像?“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是为什么?他这么极力争辩又说明什么呢?孔乙己还有死要面子的特征,他想清白做人但事实上不清白又偏要争面子,孔乙己生活在矛盾之中而又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5. 还有没有写孔乙己肖像的句子?第四段写短衣帮酒客嘲笑孔乙己,人们先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为什么不屑置辩?他心里会想些什么?是呀,他会想那还用问吗,我当然认识字,还认识不少呢,要不然敢穿长衫吗?你们懂什么呀!人们接着又说“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时,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些灰色”。这又是为什么?所谓“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做官,古代很多读书人一生最大的追求和心愿就是考取功名,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旦考上便意味着飞黄腾达,鸡犬升天,功名利禄唾手可得,比如我们知道的范进和这篇文章中一直没露面却心狠手辣作威作福的“丁举人”,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憾事。酒店的人们毫无顾忌的嘲笑,无疑戳痛了孔乙己内心深处的伤疤。所以“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几句生动的描述,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活动:先是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傲,后来却是反映他难以掩饰的、不可名状的苦痛。6. 人物描写的方法还有哪些?动作:哪些动作描写最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9文大钱。”作者用这个“排”字,有何用意?表现了孔乙己当时怎样的心态呢?有同学说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有道理,这也是比较通行的说法。有人觉得他并不是在炫耀自己。为什么呢?其一,从孔乙己的思想性格来看,他不会炫耀有钱。孔乙己是深受封建文化、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穷知识分子,他深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信奉“君子固穷”。因此,值得他炫耀的并且已经炫耀了的无非是“读书人”这一身份,例如:他不肯脱去那件又脏又破但标志着读书人身分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在小伙计面前吹嘘“回”字的四种写法他不可能以钱为荣,况且他也无钱去炫耀。其二,从场合看,他也不会炫耀有钱。孔乙己一到酒店就被人嘲弄、取笑,应该说,他很窘迫,不会洋洋自得,甚至连回敬几句的勇气也没有。只能不予理会,怎会在此种场合显示阔气、炫耀自己呢?其三,就钱的来路及数目来看,他也不会炫耀。孔乙己“好喝懒做”,“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了”,便“偶然做些偷窃的事”,虽然他的钱不都是偷来的,但是,在众人的眼里,他的钱是不干净的,也许他自己也知道,因此,即使有钱他也不会在众人面前炫耀,更何况他只有九文大钱,与那些穿长衫的人比,不知寒酸多少呢。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个细节呢?我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孔乙己的这个付钱动作,是他在无端受到别人的讪笑、嘲弄,陷于很窘迫的境地,他向酒店的伙计要酒要茴香豆而同时发出的。孔乙己面对短衣帮的取笑,自然是厌烦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又要表现出不予理会、满不在意的样子,便“排出九文大钱”。因此,我认为这个细节是孔乙己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是给伙计看的,似乎告诉伙计:九文,一文不少,请看清啊。意在表现他的“清白”,不做假。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同学们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请记住:发表你的意见,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来看一个句子:“天色将黑,他睡眼蒙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这是阿Q正传中的一个句子,写阿Q从城里发财回来到酒店喝酒,动词“扔”表现什么?这可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炫耀”了。7. 我们来看课文第二次写孔乙己掏钱喝酒的细节。这里为什么用“摸”呢?对,他已经穷困潦倒,穷途末路了,可他仍然用最后四文钱喝酒,作者对孔乙己这样的人有什么态度?其实用鲁迅的话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呀。那么孔乙己为什么会如此悲惨?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热衷功名,一心向上爬,在八股文中耗尽了自己的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只有当人们触及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疤“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才立刻颓唐不安。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鄙视体力劳动,养成好喝懒做的恶习。他以“君子固穷”安慰自己,却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最后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而打他的就是通过科举爬上去的凶恶残酷的丁举人。封建科举制度无情的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他潦倒终生的原因。作者用无情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和教育制度。而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就是揭露封建社会制度。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姿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8. 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呢?为什么?并不矛盾,“大约”在这里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作者只能估计孔乙己死了,而那时的孔乙己已经被打折了腿,他又不会营生,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不会活下去,所以说,孔乙己的确死了。9. 下面同学们再仔细的默读一遍课文,再次想象一下孔乙己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下面我给大家提问一个问题,有这样一句话:“注意体味作者对麻木、冷漠的国民性的批判。”对这句话该怎么理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民众麻木、冷漠的国民性呢?从人们对孔乙己的笑中可以看出来,能不能读一下原句?还有没有其它的句子?这些短衣帮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这说明什么?他们有没有意识到孔乙己是不幸的?没有,他们只是为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淡无情。课文还写了哪些人对孔乙己的笑?掌柜的笑是怎样的一种笑?掌柜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小说在笑声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哄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昏沉。小结:今天我们讲了鲁迅的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后半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及当时一些人们的冷漠麻木、昏沉可鄙的精神状态。作品所描写的那黑暗冷酷的社会和冷漠无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一个侧面,使读者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本文以简洁、单纯的构思和凝练、精粹的语言,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形象,揭露科举践踏人生、毁灭人性的罪恶。希望同学们课下再仔细品读,用心体会。【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脸乱蓬蓬的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吁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1. 给下面的字注音皱 绰 绽 哄 茴 窃2.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_,“穿长衫”说明他_,“唯一”说明他_。3. “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_,“破”说明他_。4.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句表明了孔乙己_。“窃书不能算偷能算偷么?”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己_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的性格特征是()A. 自欺欺人B. 自高自大C. 自命清高D. 迂腐麻木5.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让人半懂不懂的”这说明了( )A. 当地百姓文化水平低,因此听不懂 B. 他学问太深了,一般人听不懂C. 他性格迂腐,好显示自己有学问6. 文中“故意”一词是用来修饰“高声嚷道”的,这样修饰意在说明( )A. 酒店太吵,一般说话听不见B. 想重复原来的话,让孔乙己也听到C. 有意嘲笑,耍弄孔乙己7. 作者写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用意在于( )A. 突出酒店气氛和谐B. 表明当时社会人与人间的冷漠无情C. 说明人多管闲事D. 说明孔乙己是个快活的人,能引人发笑 8. 说说“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的深刻含义( )A. 表明讲信誉,从不赊帐B. 表明孔乙己有钱C. 孔乙己显阔,故意炫耀,非常得意D. 既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个规矩人,又对短衣帮有取笑表示若无其事来,以掩饰内心的不安,活画了孔乙己拮据穷酸的本相。9.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的“涨”字,说明孔乙己被指到痛处,表现了内心的羞耻B. “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的“绽“字显示了孔乙己的恼怒C. “窃书不能算偷”中的“窃”和“偷”是同义词,说明孔乙己的辩解是自欺欺人,表现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D. 店里的人拿孔乙己嘲笑,说明孔乙己的人缘好10. 此段文字刻画孔乙己时使用的描写方法有( )A. 肖像、语言、动作肖像、语言、心理 动作、心理、语言心理、语言、肖像11. 省略号的作用主要有A. 表思维的跳跃B. 表心情的矛盾C. 被抢白而话没说完D. 表思索正在进行说明下列各句中省略号的作用“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12. 用横线在原文画出语段中插叙的部分,说说其作用13.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文中反复出现,其表达效果是:【试题答案】1. 略2. 身份不高,地位低;守着读书人的架子不放;经济程度和思想的差距,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群3. 不勤奋,穷困潦倒4. 贫困不得志而且经常挨打;复杂,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