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专业论文)陶瓷衬管端部效应研究.pdf_第1页
(固体力学专业论文)陶瓷衬管端部效应研究.pdf_第2页
(固体力学专业论文)陶瓷衬管端部效应研究.pdf_第3页
(固体力学专业论文)陶瓷衬管端部效应研究.pdf_第4页
(固体力学专业论文)陶瓷衬管端部效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固体力学专业论文)陶瓷衬管端部效应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譬嗽峨 本文主要研究了陶瓷衬管在热镶嵌及射击过程中,产生 端部效应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对a 1 ,o ,及s i c 陶瓷衬管 进行了热镶嵌试验,并通过射击实验考核,采用x - 光应力分 析方法进行了应力测试,采用着色渗透探伤方法及工业c t 方 法对两种陶瓷热镶嵌复合结构进行了无损检测。并通过材料力 学厚壁圆筒和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应力计算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陶瓷衬管在没有轴向约束的条件下,在热 镶嵌过程中或射前射后易发生端部环向开裂,通过改进结构设 计,施加轴向约束后,保证陶瓷衬管、内层钢套及外层钢褒之 间保持约3 的过盈量时,再加以轴向的0 4 m m 过盈时陶瓷衬 瞥便处于均匀一致的压应力状态,克服了陶瓷衬管在射击过程 中的端部环状开裂问题。 关链词:陶瓷衬管端部效应。应力测试轴向约束 结构设计过盈避 a b s t r c t t h er e a s o na n d a p p r o p r i a t em e a s u r e so f e n d s e f f e c t i nc e r a m i c1i n e r sc a u s e di nt h e p r o c e s so f s h o o t i n ga n d s h r u n k f i ta r es t u d i e di nt h i s p a p e r a 1 。0 ,a n d s i cc e r a m i c1 i n e r sw e r es h r u n k f i ti n t o c h r o m e - m o l y b d e n u m - v a n a d i u m s t e e ls l e e v e sa n dj e c k e t s , a n dt h et e s t so ff i r i n gw e r ea s s e s s e d t h em e a s u r eo f x - r a ys t r e s sa n a l y s i sw a su s e dt ot e s tt h es t r e s s e s t w o c o m p o s i t e c e r a m i cb r e e c ha s s e m b li e sw e r e s u b j e c t e d t of l u o r e c e n t p e n e t r a n t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c tc h e c ka tt h ec o m p l e t i o no ft h ea s s e m b l y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s t r e s s s si nt h ec e r a m i c1i n e ra r e c a l c u l a t e da n da n a l y s e db yt h em e t h o d so fm e c h a n i c s o fm a t e r i a lt h i c k w a l lc y l i n d e ra n df i n i t ee l e m e n t t h er e s e a r c hh a sc l e a r l ys h o w n :c i r c u m f e r e n t i a l c r a c k sa r ee a s i l yc a u s e da tt h ee n d so fu n a x i e lb i n d i n g f o r c ec e r a m i cl i n e r 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s h o o t i n g ,b y i m p r o v i n g t h es t r u c t u r e d e s i g n m e n t :e x e r t i n g t h e a x i e lb i n d i n g t oa s s u r et h e3 i n t e r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c e r a m i c1i n e r 、s l e e v e sa n d j e c t e t s,a n d 0 4 r a m i n t e r f e r e n c ea l o n ga x i e l ,t h ec e r a m i c1i n e r sc a n b e k e e p i nw e l l - d i s t r i b u t e d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a t e t h e c i r c u m f e r e n t i a lc r a c ka tt h ee n d so fc e r a m i c1i n e ri s o v e r c o m ew h e nt h ec e r a m ic1i n e ra r ef i r i n g k e y w o r d :c e n 咄t i n m , x i e lb i n d i n g ;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e n d se f f e c t ;s t r e s si n s p 硎o n ; s t r u c t u r e d e s i 掣n n c m ; 第一章绪论 1 1 前言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恶劣的战场条件要求武器要有很 高的机动性、火力攻击性。还要有很高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性。身管烧蚀问题一直是限制武器身管使用寿命的瓶颈技术。 火炮的烧蚀是指身管由于射击而发生变质,内膛材料由膛面剥 离,改变身管工作性质的过程。所谓内膛变质是由子射击造成 内膛表面或近膛面区发生的几何形貌粗糙度、连续性及化学物 理等改变 。烧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射过程中火药气体及弹 丸与膛面材料间温度物理化学及摩擦磨损作用。火炮烧蚀因其 控制因素分为四类:1 ) 膛面材料因摩擦作用而脱离膛面,称 之为磨损。2 ) 直接熔化,膛面材料被火药气体加热而溶化。3 ) 膛面变质,膛面材料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导致间接熔化、产物 剥落、间接磨损或汽化等。4 ) 疲劳,膛面材料在机械应力、 热应力、相变应力作用下发生开裂,裂纹的联结造成膛面材料 块状剥落2 1 。由此看来提高烧蚀寿命对身管武器的使用效能显 得尤为重要,提高武器身管的烧蚀寿命的基本途径是减缓烧蚀 或减弱烧蚀对火炮内弹道的影响,其主要方法是以减弱身管受 热和提高身管抗热为主,而以克服化学作用为辅。 国外很早就认识到,要提高火炮初速、增大射程和射速必 须采用防烧蚀技术。目前发展起来的防烧蚀技术措施主要有: 缓蚀剂技术、耐热涂镀层材料及表面改性技术、耐热( 陶瓷、 合金) 衬管。而成熟和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是身管缓蚀剂技术 及身管内膛镀铬技术,但随着威力的不断提高,其局限性也逐 步显现,迫切需要发展更为新型的火炮膛面材料,通过多年的 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作为膛面的理想耐热材料应具有高熔点 ( 1 5 0 0 ) ,高硬度和高温强度,及较高的抗蠕变性能,不 与发射药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与钢基体性 能一致,材料不应发生相变,不易开裂。 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熔点、耐磨损及抗高温冲击等多 种优点,已成为工程中,特别是在服役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 的一类优选材料,它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及军事等高技术领 域p j ,陶瓷衬管技术是随着高技术陶瓷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身 管防烧蚀技术。随着研究中些技术难题的逐步解决,其应用 日趋成熟,为防烧蚀领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4 1 。 1 1 1 课题的提出 武器身管在弹药发射过程中,需承受高温、高压火药气体 的化学腐蚀、熔化腐蚀及弹丸的机械磨损等作用。陶瓷材料在 低温及高温下具有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诸多优良特 性,这些特性正是身管武器膛灏材料所梦寐以求的,但是陶瓷 材料的易碎易断裂特点却是陶瓷材料应用的最大障碍,虽然材 料学术界在陶瓷材料的增韧方面取得了许多熏要成果。但是这 样的韧性提高对于陶瓷衬管的服役条件而寄,却是微不足道 的。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陶瓷树管在热镶嵌及射击前后过 程中均处于三向予压缩应力状态或陶瓷衬管允许的拉威力范围 内就可以克服陶瓷材料的脆性弱点,使陶瓷树管成功地应用于 火炮身管,满足武器使用时的性能要求,这是解决身镑烧蚀磨 损最健的潜在途径之 刚。 利用材料力学应力计算方法分析构件的威力分布状态,由 此分析其研究和使用中失效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一种 非常稳效的技术手段,以有限元技术分析为主,通过材料力学 膊壁圆筒技术方法棚孝h 充,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陶瓷衬管在热 镶嵌和射击前厝过稷中的应力分布状态。从简为速射斌器陶瓷 树管复合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本章概述了陶瓷树篱技术及威力分析研究现状及发展方 向,憋予陶瓷树管材料技术是- - f l 新颖的前沿技术学科,目前 关于它的些技术资料和报导还非常鲜见,所以雄文仅是抛砖 引玉,对陶瓷衬管的端部环状开裂机理进行必要的讨论,最后 提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1 2 国外陶瓷衬管技术发展概况 1 2 1 国外陶瓷衬管技术的发展 陶瓷材料具有金属和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一些特性,如( 1 ) 耐高温,一般陶瓷使用温度可达1 3 0 0 k 以上,特殊的些氧 化物、氮化物、硼化物、以及碳化物陶瓷使用温度甚至可达 2 3 0 0 k 以上:( 2 ) 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对酸碱盐等化学物 质的腐蚀有较强的抵抗力:c 3 ) 具有较高的高温力学性能,许 多陶瓷材料在高温下,即使高于9 0 0 k 依然能够保持在常温下 的力学性能:( 4 ) 具有很高的硬度,般陶瓷的硬度都在莫 氏硬度8 左右,特殊的刚玉陶瓷、s 1c 陶瓷更可达莫氏硬度9 以上,仅次于金刚石,有人造金剐石之称。此外,陶瓷具有很 高的比强度和l l :冈m j 度,同时,许多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电性能, 光学性能和磁性能等。正是基于陶瓷材料的这些优异性能,所 以陶瓷材料已经在集成电路、高温发动机、核反应堆、火箭、 导弹、军事车辆装甲和武器身管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事实上,从七十年代起,美国、西欧及前苏联等国家已经把陶 瓷材料列为国家科技规划中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6 。 但是,陶瓷材料由于它的内在结构与金属材料有本质的不 同,因此体现在性能上,既有优于金属材料的一面,。也有不 如金属材料的面。表现为机械强度低,断裂韧性强度低,易 碎易断裂,怕急冷急热,对于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已有许多理 论和实际的解决方法。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选择了钼合金、铌合金、t a l o w 等 价格昂贵的难熔金属材料作炮管内衬进行了研究。上述内衬材 料的共同优点是:耐烧蚀、耐磨损和耐腐蚀性优良,火炮可采 用更高能量的发射药提高性能,由于导热率和热容量低,可比 传统炮管发射更多的炮弹才使炮管升温,因而可增加射击速 率;他们的共同缺点是衬管装配技术难度大,同时难熔金属价 格昂贵,增加了产品的成本。陶瓷材料价格比难熔金属便宜的 多,因而近年来增加了人们的兴趣,随着技术难点不断被征服, 应用口径逐渐被增大,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i 】。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对武器系统的要求愈来愈高。首先 是要求弹丸的初速和射频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有高火焰温度的 发射药和增大膛压,这些因紊都会增加身管的膛面烧蚀,它通 常是导致身管寿命终了的破坏方式,由于更高的射频和提高打 击精度的要求使得烧蚀问题更加突出和尖锐了。遇到这些问题 就可能需要在炮管上应用非常规材料,诸如陶瓷材料及陶瓷纤 维复合材料喁3 。 美国最早从七十年代开始致力于陶瓷衬管技术的研究。 1 9 7 0 年美国p h l i c o f o r d 公司采用z r b 2 和z r 0 2 作为衬管取得 了一定进展,在经过1 9 3 发射击后发生断裂,试验终止1 9 7 5 年海军表面武器中心制作了由镍钛铝记忆台金施压的1 i c 衬 管,产生了6 4 k s i 的环向压缩应力,没有进行射击试验。1 9 7 8 年贝尔武器实验室对a 12 0 3 进行了制备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在身管中装入衬管,发射过程将引起断裂,没有进行实弹考核。 1 9 7 8 年马尔蒙特公司在单发实验枪( 1 2 7 m m 口径) 上装入了 缩配合的s i c 陶瓷衬管,采用特定的球形弹丸,成功地进行了 1 0 0 0 发单发实弹射击试验,在衬管端都产生了一些环状裂纹。 1 9 8 1 年,联合技术研究公司在1 2 7 m m 机枪上采用碳一玻璃复 合材料衬管进行了试验,非常成功,研究工作仍在进行。1 9 8 1 年c a r b o r u n d u m 公司设计了s i c 陶瓷衬管,并进行了部分热 复合试验;研究工作仍在继续,1 9 8 2 年,布伦超声波公司成 功地在1 2 7 m m 口径s i c 陶瓷衬管上加工出膛线。1 9 8 3 年,军 方材料技术实验室用部分稳定z r 衬管进行了射击试验,在 射击3 5 发后,衬管失效,表现为明显的热应力导致的破坏。 应用陶瓷衬管以改善炮管的耐磨损耐烧蚀性能,提高火炮 的使用寿命,这一研究课题已列入美国陆军1 9 8 4 、1 9 8 8 年制造 方法与技术规划课题,1 9 8 8 年美国防部在该项目上就投入4 6 万美元:10 1 。1 9 9 2 年美国在2 5 m m 加特林自动炮上成功地装设了 碳化硅陶瓷衬管,采用特制的弹丸进行射击实验,使初速提高了 1 2 2 陶瓷衬管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 在陶瓷衬管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 选择合适的陶瓷材料,控制纵向残余应力,在适当的内衬长度 上控制尺寸差:陶瓷内衬加工膛线;在衬管中部和端部出现裂 纹;由于蓄热而出现的内膛熔化烧蚀;以及外套管塑性变形导 致身管内膛扩大和衬管开裂等12 1 。其中首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材 料选择和端部效应上,几种可能适合作为衬管的材料列于表1 1 中。 表1 1供枪炮管内衬选择的几种陶瓷材料1 3 热压烧结司太立 a 1 2 0 3 合金2 1 z r 0 2 i s i 3 n 4q - s i c 导热率 ( j m k ) o 0 1 5o 4 9o 8 3o 4 10 0 0 8 杨氏模量 ( p s i ) 5 6 1 0 64 5 1 0 65 9 1 0 63 2 1 0 63 8 1 0 6 热胀系数 ( 下) 4 1 0 “2 x 1 0 “3 1 0 “9 1 0 “g 1 0 1 泊松比 o 2 2o 2 40 1 4 2o 2 1 拉伸强度 ( p s i ) 3 2 ,0 0 05 7 ,0 0 04 8 ,0 0 06 2 ,0 0 06 4 ,0 0 0 压缩强度 ( p s i ) 2 8 0 ,0 0 04 0 0 ,0 0 05 0 0 ,0 0 05 6 0 ,0 0 0 硬度 ( k g m m 2 ) 2 5 8 02 7 8 02 8 0 06 0 02 3 6 0 密度 ( g c m 3 ) 3 93 23 2 8 16 o 抗弯强度 ( l p a ) 3 6 06 9 83 9 78 7 2 9 8 1 1 2 3 衬管材料的选择 通过探索,认为碳化硅陶瓷材料更为适合作为膛面衬管材 料,这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 1 ) 熔点高,碳化硅陶瓷最高( 2 8 0 0 c 升华) : ( 2 ) 具有理想的物理化学性能: 与外套钢材质相配的热膨胀系数,在承受射击过程引 起的剧烈温度变化时,能够确保匹配的连续性。 较高的热扩散系数,能够迅速降低膛面峰值温度,高 强度( 较高的断裂韧性k i c 冰) ( 3 ) 高强度( 高温下仍具有持续性) 能够减小火药颗粒 冲刷导致的烧蚀影响。同时在考虑射击过程中所导致的热作用 时,还需考虑单发射山所引起的热应力,不同膛面材料的单发 热应力列于表1 2 中。 表1 2 不同膛面材料的单发热压应力1 4 热压应力( m p a ) 材料 小 口径大口径 炮钢2 3 1 0 33 8 9 6 5 铬2 3 1 0 34 5 5 1 8 q s i c1 6 2 0 62 6 2 1 2 s i 3 n 42 0 3 4 62 7 5 8 6 z r 0 24 4 8 3 25 6 5 5 5 a 1 2 0 36 0 0 0 88 6 2 1 o 对比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单发热应力,可以看出除了q - s i c 材料的抗压强度( 4 1 2 0 m p a ) 高于射击时的单发热应力外 其他材料都达不到要求,这有利于实现很高的预压缩应力,从 而有利于克服衬管脆性断裂。碳化硅材料三点弯曲强度虽不是 最高,但在超过1 3 0 09 c 高温下仍保持很高水平,而其它材料 此时都低于碳化硅( 见图1 1 ) ,这对承受射击的高温和高砬 力有利【1 5 。 疆度! _ c 】 图1 1 不同陶瓷材料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埔3 导热率最佳( 甚至高于钢) ,抗热冲击性能好,有利 于热量的迅速扩散传递,有利于承受膛面温度的剧烈变化。 1 2 4 陶瓷衬管端部效应的研究 在确定碳化硅为主要衬管材料后,遇到的另一棘手问题 是材料加工及陶瓷衬管端郝环状开裂。事实上,陶瓷衬管端部 环状开裂问题在研究阶段直是困扰陶瓷衬管应用的一个重大 障碍,1 9 7 8 年,马尔蒙特公司研制的q s i c 陶瓷衬管经过了 _璺毯矮龄辖 1 0 0 0 发单发射击考核,抗烧蚀性能优良,但是在陶瓷衬管端 部出现了环形裂纹,对失效原因进行了优化分析,其目标基于 如下三点: 1 保持。一s i c 陶瓷衬管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2 将陶瓷衬管和外套的拉拉伸应力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3 使大多数热镶嵌过程尽可能在小过盈配合条件下完成。 为此,特别编制了计算分析程序,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是陶 瓷衬管内膛、外壁、套管的内外壁、外套的内外壁的径向、切 向、轴向应力分布情况,所需考虑的参数如下: 1膛面半径2 第一接合面的半径 3 第二接合面的半径4 外径 5衬管的杨氏模量6 钢套管材料的杨氏模量 7 外钢套的杨氏模量8 衬管材料的泊松比 9 钢套管材料的泊松比l o 外套警材料的泊松比 11第一接合面的过盈量1 2 第一接合面的过盈量。 蕊专 1 3 衬管材料的热膨胀系数1 4 钢套管的热膨胀系数 l5 外钢套的热膨胀系数1 6 衬管钢套管间的摩擦系数 1 7 钢套管外套管间的摩擦系数 1 8 膛面压力 1 1 图1 2 和图1 3 e 1 7 3 中曲线是马尔蒙特公司的专家们通过程 序计算得到的径向、切向应力比例值。 图1 2 复舍身管径向应力模式 图1 3 复合身管切向应力模式 曲线1 显示了缩配合应力值,曲线2 是射击膛压造成的复 合结构应力值,曲线这是这两部分应力综合作用时的应力分布 1 2 结果。其中径囱斑力在任侮部佟( 鹦瓷衬管、雨夕 钢质书| 料) 的 任传接踅上都是蘧缩应力,饶离应力在陶瓷树管的痰魅部分达 到最大篷缡痉力- 8 5 ,7 0 0 p s i ,两外钢套此时达副最大披 睾鹰力 + 8 3 ,5 8 1 p s i 。对润一装置熬轴爨应力进锊了分析,其绻祭绘予 表3 中,陶瓷瓣管繇处豹最大轴自疲力缀予陶瓷树营的中阗部 位,辙囱压缫应力僮必9 7 ,2 4 3 p s i ,内镧套疲力为 1 6 ,11 3 p s i ( 拉应力) ,铃钢套应力毽必2 2 ,4 0 5 p s i ( 控应力) ,浸 踅】。4 缩鬻会互艺导致妁轴爨残余藏力 撂此,德 | 3 分掰认势在陶瓷树警热套过程中,由子摩擦 力不均匀翌瑷巾阋丈嚣端小瑟导致陶瓷衬警射蓠或射怎,辫 瓷幸重管端部发生环窝署裂,在射毒过程串,出于燕温豹传递, 加剧了端部应力的减小,致使陶瓷衬管端部出现开裂化倾向。 认为陶瓷衬管在热镶嵌过程中,摩擦力不均匀而导致两 端应力小产生端部环向开裂这一结论看来是不正确的。因为 摩擦力产生的是轴向压缩约束力,存在应力梯度的问题,但 是不致使陶瓷衬管发生断裂,陶瓷衬管的失效必然是拉伸应 力超过了陶瓷衬管的抗拉强度时才会产生。随着研究的进一 步深入,端部效应导致的衬管端部开裂问题已获解决。目前, 中小口径速射武器陶瓷衬管技术已趋成熟,但至今未见有关 解决端部效应的资料报道。 1 3 国内陶瓷衬管的研究 国内在速射武器陶瓷衬管材料技术的研究始于“八五” 期间,目标是探索速射武器陶瓷衬管应用的可行性,经过历 时五年的研究,课题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实弹射击实验了几 支陶瓷衬管都未发生危险性断裂,其中一支衬管经过了比 射击规范还要苛刻的靶试考核,采用单发6 0 发、点射6 0 发、 连射6 0 发三个循环共计5 4 1 发的射击实验,陶瓷衬管没有发 生危险性断裂1 9 。超额完成了“八五”研究任务( 射击数发 不裂即可) ,该项目延伸至“九五”规划。 1 3 i 陶瓷衬管上施加予应力的方法 针对陶瓷衬管端部开裂问题,必须从陶瓷衬管的受力状 态分析入手,研究中使用的陶瓷衬管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 究所提供。陶瓷衬管中产生予压缩应力的方法有三种 ( 1 ) 采用记忆合金套合陶瓷衬管,即将n i t i a i 记忆合金置 入液氮中冷却,并同时嵌入陶瓷管,采用此法的缺点是记忆 合金造价昂贵,同时需在- 6 0 。c 温度下操作,工艺复杂,且当 记忆合金使用温度超过2 0 0 以上时便丧失记忆性能,而火 炮的使用温度常常超过记忆合金的使用温度极限,所以一般 无法采用c 2 0 ; ( 2 ) 采用高强度金属丝缠绕,这种方法亦称作绕丝法,绕 丝法用途较多,它是用抗拉强度较高的丝材径向均匀地缠绕 在中心管或内衬管上,并在丝材上保持均匀的拉力,同时采 用喷射沉积法、等离子喷涂法或熔溶金属合金浇注法即可制 或炮管。采用绕丝法的缺点是轴向刚度低,对衬管易造成弯 曲应力,所以也没有采用; ( 3 ) 采用了工艺简单可靠的热过盈配合方法,为充分发挥 外层钢质材料的潜力,采用陶瓷衬管一内钢套一外钢套三层过 盈配合结构。 钢套材料采用p c r n i m o v 钢经调质处理后,机械性能为: 破断强度 屈服强度 延伸率 断面收缩率 ob = ii 8 0 、1 2 6 0m p a oo2 = 1 1 0 0 、1 2 0 0m p a 6 = 1 6 、2 3 = 5 2 、6 3 采用材料力学厚壁圆筒方法对不同衬管壁厚进行了应力计 算,其关系绘于图1 5 中。此时,陶瓷衬管内最大应力为 一1 2 0 0 m p a ,射击时的应力仍为- 6 0 0 m p a 。两层钢套在射击前后 的应力水平接近,且有1 5 、1 6 5 的安全系数。保证了1 2 7 m m 复合结构试验枪靶试试验的操作安全性。 通过以上技术分析内外钢套的配合直径调整:勺m 3 0 m m , 衬管与内外钢套直径过盈6 ,= o 0 5 m m ,内外钢套间径匀过盈 6 ,= o 1 0 脚复合陶瓷衬管应力分布见图1 6 、图1 7 。 。o 彬缘丽 。,7 q h i j l l h l f l i t f r r ;,辱? j 1 7 4 一一 。寸秆1 短力l 舟谩f f 聍堕怖 o 5 1 :o d 5 “u 7 “:口。 薪j :鬻 i f :川! 蝴: 图1 5复合枪管应力与陶瓷衬管壁厚的关系2 1 1 1 6 复合陶瓷衬管预应力分布 2 2 t f 、n f i t 、 雕r 1 l ,:i 、 图1 7 复合陶瓷衬管综合应力分布 1 7 在模拟靶试试验中发现。当过盈量较大或在铃钢套配合后, 在陶瓷衬喾距端瑟3 - 5 r r 强范豳内膛蚕上有环状裂纹发生,见图 1 8 。 图1 8 带有端部环状裂纹的复会孛寸管照片 1 。3 。2 有限元分析陶瓷睾寸管端郝效应 在王程技术领域中有许多力学闯题或场闷题利用简化假 设,进行鼹撬法求解,能够求褥同题在简化状态下的近似解, 这秽方法芳不总是可行约,通常将导致不正确甚至错误的瓣 答。此时可以到用数值计算方法,即煎限单元法求锵任淼连续 体戢近似数字勰。随着缩小单元的尺寸,增加求解区域内的单 元数目,鳃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近似鳃最终将收敛予糖确 籁:城。麸资辩分概来看,美国在陶瓷毒重管的应用中采用有限 元方法砖陶瓷树繁热镶嵌和:龛重蠢过程中豹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 分析,但未见更详尽的资料报导。 五二所“八五”期间,对于陶瓷衬管在应用中出现端部 环状裂纹问题,曾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但结果不太理想,其 分析结果认为,陶瓷衬管的端部效立起因于热镶嵌导致的端部 剪应力,现在重新对这一技术闯题进行分析,并配合试验验证, 找到了原因和解决措施。 1 4 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该技术虽已有了成功的应用,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由 于射击时高温及高膛压的作用,并且温度和膛压拉应力在衬管 中分布的不均匀,使得在射击时分析衬管应力分布显得更加困 难。以下是该技术未来所应突破的一些研究方向:2 4 j : 高强韧性( 抗弯强度 8 0 0 脚a 、断裂韧性 1 0 m p a m l 2 ) 高 弹性模量的c l s i c 陶瓷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 对烧蚀机理、陶瓷材料性能表征的再认识和进一步研究; 复合陶瓷衬管射击时瞬态温度及膛压应力的测试。 复合陶瓷衬管无损检测技术 1 5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5 1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为了拦截超低飞行的武装 直升机和导弹,要求中小口径速射武器有较高的战技性能。陶 1 日 瓷衬管技术是解决其烧蚀问题的条有效途径,为此,本文结 合近十年来的研究经验,探索解决陶瓷衬管端部效应,为火炮 防烧蚀摸索一条新途径,并为速射武器陶瓷衬管的实用化奠定 理论基础。 i 5 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速射武器陶瓷衬管端部效应引 起的端部环状开裂问题测试热镶嵌复合结构陶瓷衬管的应力 状态,重点计算其应力分布对端部开裂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找到 一条合理的解决措施。 第二章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 1 试验用原材料 2 1 1 陶瓷衬管材料 本文所采用的a 1 2 0 3 、q s i c 陶瓷衬管分别购自北京大华 陶瓷厂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a 1 2 0 3 和q s i c 陶瓷衬管 物理性能示于表2 1 中 表2 1a 1 2 0 3 和a - s i c 陶瓷衬管物理性能 汰 熔点密度硬度强度断裂韧性泊松比 g c m : h r am p am p a m 2 a i z o :, 2 0 5 03 98 92 9 4 33 7o 2 1 o - s i c 2 8 0 03 1 4 39 34 2 54 00 2 1 2 1 2 钢质材料的成分及处理工艺 外层钢质材料选择p c r n i m o v 钢,其主要成分列于表2 2 中。 表2 2 钢质材料成分 j成分 l i 材料 碳镭硅铬镊镏钒 0 3 2 -0 2 5 -0 1 7 -1 3 0 -0 6 0 -0 2 0 -0 i o - i p c r n i w o v 04 20 5 00 3 7i 7 00 9 0o 3 0o 2 5 p c r n i m o v 钢的锻造工艺为2 5 : 温度 11 5 0 1 2 0 0 。c 保温时间3 0m i n 2 1 终锻温度高于8 5 0 。c 缎后进行退火处理 热处理工艺: 正火8 8 0 i o 。c2 小时空冷 淬火8 6 0 1 0 2 小时油冷 回火5 5 0 5 3 小时空冷 2 2 试验装置结构 2 2 1 试验对象的确定 为便于进行研究试验,首先必须选定研究对象,即一种具 体的速射武器,它应该是: a 它是典型的速射武器,并存在着严重的烧蚀问眍,具有代表 性: b 口径不是太大,实验费用比较低廉,具有经济性: :结构性能和使用特十牛、特别是烧蚀特性比较熟悉,以往的研 究试验资料比较丰富,数据比较齐全,具有方便洼。 本着这些考虑,我们选定1 2 7 m m 高射机枪作为研究对象。 2 2 28 5 式1 2 7 m m 烧蚀模拟试验枪 最新的8 5 式1 2 7 m m 高射机枪弹道诸元: 初速810825m s 最大膛压 理论射速 战斗射速 弹链盒容量 使用弹种 3 2 3 7 m p a 5 4 0 6 0 0 发m i n 8 0 发m i n 6 0 发 5 4 式穿甲燃烧弹 5 4 式穿甲曳光弹 每根枪管寿命不低于3 5 0 0 发 2 2 31 2 7 m m 复合陶瓷衬管烧蚀模拟试验枪 考虑陶瓷衬管内膛的加工情况和探伤及测试的方便性,在不 影响内弹道和发射结构的条件下,我们对复合结构枪做了改动, 其外部结构图如图2 1 所示。 图2 11 2 7 m m 复合陶瓷衬管烧蚀模拟试验枪 2 3 陶瓷衬管几何尺寸 c 表面复型:用醋酸纤维纸在陶瓷衬管膛面有疑问的部位做 薄膜复型,在膜型上喷碳后可用肉眼或显微镜检查表面 状况此发可检查膛面2 d - r 质量及射击后的变化情况; d 工业c t 检查:利用五二研究所的a c t i s 3 0 0 型工业c t 对 热镶嵌或射击前后的陶瓷衬管做切面或透视检查。 2 6 陶瓷衬管的应力测试 应力测试仪器为五二所引进的日本理学电机公司2 9 0 4 a e x 型x 射线应力分析仪。其原理为:对无织构的多晶体金属材料 来说在单位体积中含有数量极大的取向任意的晶粒,因此从空 间任意方向都能观察到任意选定的晶面。在无应力存在时,各 晶粒的同一面族的闯距都为d 。,假定有一应力作用于该多晶体, 则各晶粒中相互平行的晶面间距会因为该应力,通过泊松比而 表现出来,随着晶粒取向的不同,面间距的改变量将从某一负值 连续变化到某一正值,应力越大,d 的变化越快,找到应力 这种变化的关系2 7 1 ,就能够求出残余应力。 2 7 热镶嵌工艺及设备 2 7 1 热镶嵌工艺 热镶嵌采用三层热过盈配合结构,三层材料尺寸的确定是 利用几何相似原理,层与层之间有3 的过盈,热镶嵌温度按t 2 6 8 d 九计算,式中6 为配合过盈量,入为钢套材料的热膨胀 系数。钢质材料的加热温度在不超过其回火温度的前提下,为 保证热镶嵌工艺的顺利进行,可以适当提高,这里确定的加热温 度为5 2 0 i o 。c 第一次热镶嵌完毕后,应使复合管在炉中静置 5 分钟,确保应力的均匀化第二次热镶嵌后,为减小和避免热 传导引起陶瓷衬管轴向拉应力,应立即将复合管拿出炉外。 2 7 1 热镶嵌设备 由于热镶嵌过程要求装配迅速,才不致引起应力不平横, 根据国外热镶嵌陶瓷管时“强迫炉气对流和炉内有控冷却以限 制温度梯度和热应力变化”及天津大学“在热油内进行瓷管和 钢套的热镶嵌并随油温冷却才不易开裂”的经验;自行设计制 造了热镶嵌加热专用炉。其结构见图2 3 。 l 挂|盛爵 三 一一 占 一 曲 争 p 锕 to c ,u loo _ , 1 一 山 1 3 i i 1 r g o i _ r 黑 - o ia 。i u - - _hp_ - 墨o l j 8 p印 = rp 卜- “o _ 9 o ppp o 2 ooo = 8 zz吕 o _口、_ _ _ _ _- _ _ 二 i il i oo i= 船笤站 pp笋 oq 。“-翻 : 一 h “ ii 。s i l 1p 笛 8 2 “。 p p 。 i c ,oa - 一 1 1_ _ 一 i f 。 占o占 p 占占 o苫 毛苫 善 | 。 盆 g : o 一 2 一 口i器 _ - l i s晶晶 s 翁 曲 p o 笈2 口i。i o _ a 1 。a i o h h _ ;一 0 il 一 留 c p 、lol h - _ 一 k i 吣 :i p 0 1 归 o 曲 _ 。 _ 一 pppp oo oo o o oo oo 豁譬譬 娃笙b o l - 】 62 3 内外钢套管间半径过盈量 ur 、0 t 和u 为径向应力、切向应力和半径位移量 k l = r 1 r o k 2 = r 2 r 3 k 3 = r 3 r 2 k 3 ,= r 3 r l 首先求由61 2 产生的应力及位移: 令m 2 1 e l 。( ( k 1 2 + 1 ) ) ( k 1 2 - 1 ) u1 ) + l i e 2 ( k 2 2 + 1 ) ( k 2 2 1 ) + u , 则陶瓷衬管与内钢套间的界面压力为 p 1 2 6 1 2 = 61 2 2 r l m 当r o r r l 时( 1 l p 陶瓷衬管内) o r 。61 2 = _ p 1 2 61 2 r 1 2 ( r 1 2 - t 0 2 ) ( 1 - r 0 2 r 2 ) 0t 。j1 2 = 一p 1 2 _ 6 1 2 r 1 2 ( r 1 2 一r 0 2 ) ( 1 + r 0 2 r 2 ) u ,61 2 2 一p 1 2 61 2 。r t 2 e l ( r 1 2 一r 0 2 ) ( 1 一p1 ) r + ( 1 + 1 41 ) r 0 2 r 当r l r r 2 时( 内钢套内) u p6 1 2 = p 1 2 6 1 2 r 1 2 ( r 2 2 一i 1 2 ) ( 卜r 2 2 r 2 ) o t 6 1 2 = p 1 2 6 1 2 r 1 2 ( r 2 2 一r 1 2 ) ( 1 + r 2 2 r 2 ) u r - 6 1 2 = pr _ 6 1 2 r 1 2 e 2 ( r 2 2 - r 1 2 ) ( 1 一u2 ) r + ( 1 + u2 ) r 2 2 r 再求由f ;2 3 产生的应力及位移 令n = 2 k 2 2 m e 2 ( k 2 2 - - 1 ) r r 2 2 e 2 ( r 3 2 一r 2 2 ) ( 1 一u2 ) r 2 + ( 1 + u2 ) r 3 2 r 2 q = ( 1 一u2 ) ( r 1 2 n r 2 2 ) r 2 + ( 1 + u2 ) r 1 2 r 2 ( n 一1 ) e 2 ( r 2 2 一r 1 2 ) 由62 3 产生的内、外钢套管间的界面压力为 p 2 3 62 3 = 62 3 2 ( r - o ) 由62 3 产生的陶瓷衬管与内钢套间的界面压力为 p 1 2 - 62 3 = n 龟2 3 2 ( r q ) 当61 2 和62 3 同时作用时 在陶瓷衬管内( r o r r 1 ) or 一( p 】2 6 】2 + p 1 2 6 2 3 ) k 1 2 ( 1 叶0 2 r 2 ) ( k 1 2 1 ) ot :一( p 1 2 6 1 2 + p 1 2 62 3 ) k 1 2 ( 1 + r 0 2 r 2 ) ( k i 2 1 ) u = 一( p 1 2 6 1 2 + p 1 2 62 3 ) ( 1 一u1 ) r + ( 1 + ud r 0 2 羽e 1 ( k 1 2 1 ) 在内钢套内( r l r 1 2 ) o r = ( p 1 2 - 6 1 2 十p 1 2 - 6 2 3 - - k 2 2 p 6 船) 一( p 1 2 6 1 2 + p 1 2 6 2 3 一) r 2 2 , ( k 2 2 1 ) g t = :。5 := + p 净b :3 一v o ? p = ) + ( p i 争6 l :+ p :2 s2 3 一p 2 3 62 3 ) r 2 2 r 2 3 ( k 2 2 一1 ) u : ( 1 一u2 ) ( p 1 2 6 1 2 + p 1 2 - a2 3 - k 2 2 p 2 3 62 3 ) r + ( 1 + p2 ) ( p 1 2 - 61 2 + p 1 2 - 6z 3 - p 2 3 62 3 ) r 2 2 r 2 e 2 ( k 2 2 一】) 在外钢套内( r 2 r r 3 ) 在外钢套内( r 2 。 r r 3 ) or = p 2 3 6 2 3 ( 卜r 2 3 r = ) ( k 3 2 1 ) ot = p 2 3 6 2 3 ( 1 + r 2 3 r 2 ) ( k 3 2 - 1 ) t 1 2 p 2 3 62 3 ( 1 u2 ) r + ( 1 + u2 ) r 3 2 r e 2 ( k 3 2 1 ) 现在来推导在膛压p o 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及位移公式 令s = e 1 ( k 1 2 1 ) ( ( k 1 2 + 】) ( k 1 2 1 ) 一u1 ) e l + ( ( k 3 2 + 1 ) ( k 3 2 - 1 ) + “2 ) ) e 2 则由p o 产生的陶瓷衬管与钢套管间的界面压力为 p t 2 = 2 p o s 在陶瓷衬管内( r o a r e r l ) or = ( p o k 1 2 p 1 2 ) 一( p o - p 1 2 ) r j 2 r 2 ( k 1 2 一1 ) 0t = ( p o k 1 2 p 1 2 ) + ( p o - p 1 2 ) r 1 2 r 2 ( k 1 2 一1 ) u = ( 卜”】) ( p o k 1 2 p 1 2 ) r + ( 1 + 弘1 ) ( p o p 1 2 ) r 1 2 r 7 e ! i k1 2 1 ) 在钢套管内缸】r r o j or = p 1 2 ( 1 一r 3 2 r 2 2 ) ( k 3 2 1 ) ot = p i 2 ( 1 + r a 2 r 2 2 ) ( k 3 2 - 1 ) u = p 1 2 ( 1 一l a2 ) r + ( 1 + u2 ) r 3 2 r e 2 ( k 3 2 - 1 ) 计算结果利用上述的公式来计算1 2 7 m m 陶瓷加衬枪管的装配 预应力,由膛压p o 引起的应力和射击时的综合应力( 即在p o 与装配预应力同时作用下的应力) 。公式中有关的计算参数分 别为:r o = 6 5 m m 、r l = 9 5 m m 、r 2 = 1 5 m m 、r 3 = 2 0 。9 7 5 m m :e 1 = 4 0 1 0 5 m p a 、u1 = 0 1 9 ;e 2 = e 3 = 2 0 6 1 0 5 m p a 、u2 = u 3 = 0 3 。计 算结果见表3 1 。 3 3 有限元的计算方法 3 3 1 用途及计算结构 三层过盈配合结构的陶瓷加衬枪管的实际应力分布情况要 比用厚壁筒方法的计算结果复杂的多。实际1 青况是在配合面上 还有磨擦力在起作用,也存在着轴向应力。特别是在陶瓷衬管 的两端附近因存在着不对称的作用而使这里的应力分布很复 杂,在加工和射击过程中衬管端部附近极易发生断裂和破坏。 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有必要用有限元法详细计算和分布复合 枪管的应力分布状况。用有限元法计算的枪管结构见图3 1 。 陶瓷衬管 内钢套外钢套 图3 1 用有限元法进行应力分析的枪管结构 3 3 2 计算方法 利用m s c n a s t r a n 通用程序和过盈接触面有限元柔度间 接法对双重过盈配合的陶瓷加衬枪管的轴对称结构进行分析计 算。过盈接触面柔度间接法是求弹性过盈和变形的有限元法之 一。可用现有有限元通用程序求解弹性过盈和变形问题,具有 很高的计算精度。 具体步骤为在内部子结构qa 过盈接触面各结占上分别施 加单位力边界条件,每一个结点上施加单位力时其它结点上 的力为零,利用有限元方程计算各结点上引起的位移矢量v a ( 1 ) ( i = l ,2 n ) 同理在外部子结构q b 过盈接触面各结点 上分别施加单位力并利用有限元方程计算各结点上引起的结点 位移矢量v b ( i ) ( i = l ,2 i i ) ,于是得到过盈接触面柔度 矩阵行矢量: g ( j ) s - - k u ( i ) a 掣( i ) b 7 ( i = l ,2 n ) 及过盈接触面柔度矩阵方程组 g s f = 6 其中g s 为过盈量接触面上的柔度矩阵,f 为过盈接触面上的 压力矢量,6 为给定的过盈接触面上的过盈矢量。解矩阵方程 组得到过盈界面上的压力f ,然后将f 分别做为q a ,qb 的边 界条件代入弹性有限元程序即可得出过盈耦合变形问题的弹性 解。用此法计算的过盈接触面的位移误差非常小,其计算精度 很高。 3 3 3 计算结果 利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了陶瓷衬管、 内钢套和外钢套 内的径向应力、切向应力,轴向应力,剪切应力及合成应力( 又 称等效应应力或相当应力) 的分布情况。这些应力在陶瓷衬管 内钢套和外钢套剖面上的分布情况示于图3 2 图3 3 中。 图3 2 复合躺勃向应力分布 衬管长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