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目 录 中文摘要 . iii abstract . 导言 . 1 (一)选题意义 . 1 1理论意义 . 1 2实践意义 .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2 2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5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6 1创新之处 . 6 2研究方法 . 6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 7 (一)幸福教育的内涵 . 7 1.幸福 . 7 2.幸福观 . 9 3.幸福观教育 . 9 (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特点 . 11 (三)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 . 12 1.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 . 13 2.有利于大学生成己达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 14 3.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 15 4.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和谐全面的发展 . 15 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 . 16 (一)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总体状况 . 16 (二)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18 1学校缺少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统一规划与实施 . 18 2幸福观教育内容尚未完善 . 18 3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法的艺术性有待提高 . 1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4缺少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合力 . 20 (三)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21 1.时代背景 . 21 2.学校因素 . 21 3.家庭因素 . 24 三、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 . 22 (一)提高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 . 23 (二)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 . 24 1加强精神幸福教育 . 34 2注重过程幸福教育 . 24 3突出集体主义幸福观教育 . 25 (三)教育者要强化自身素质 . 26 (四)调动大学生实现幸福的主体能动性 . 27 1.正确享受享福 . 27 2.积极创造幸福 . 28 3.处理好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关系 . 29 (五)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综合素质 . 30 1.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 . 30 2.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31 3.教会学生成己达人 . 33 4.塑造强健的身心素质 . 34 结语 . 36 注释 . 29 参考文献 . 4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3 致谢 . 4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中文摘要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们存在和生活的基本目标,与一个人的价值理念、情操 志向、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幸福观是关于幸福的某种观点与看法, 是在人们具体的幸福感基础上抽象而来的,并且会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制约、影响特定文化 背景下人们的具体幸福感。幸福观教育是幸福教育的内容之一,“学生幸福”是幸福教育 的核心。 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缺乏对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培养,学校缺少大学生幸福观 教育的统一规划与实施、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体系不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式方法缺少 艺术性、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这导致很多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比较片面 和狭隘,更没有形成科学健康的幸福观。基于此,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 题,积极寻找政策加以解决,以求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道主义幸福观,使他们在以后的工 作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本文系统考察了国内外关于幸福观及幸福观教育的相关理论,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幸福 观教育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大学生幸福观 教育的对策。 导言部分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分别论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意图在罗列古今中 外的思想家们对幸福的解释的基础上,阐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针对 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面的一些实现对 策。接着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幸福、幸福观、幸福观教育的著作、学术论文的主 要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罗列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幸福、幸福观问题的论述,通过对这些论 述进行整合,提出自己对幸福、幸福观的理解,进而提炼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涵和特 点,接下来结合当前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 意义有利于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有利于大学生成己达人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 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这是论文的基础部分, 是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整体上是卓有成效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学校缺少大 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统一规划与实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尚未完善;大学生幸福观 教育方法的艺术性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这是第二部分 主要阐述的问题,并追溯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时代原因,也有学校和家庭的因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第三部分,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针对上一部分论述的内容,提出加强大学 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提高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幸 福观教育内容体系,如加强精神幸福教育、注重过程幸福教育、突出集体主义幸福观教育;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素质;调动大学生实现幸福的主体能动性,要正确享受幸福、积极创造幸 福、处理好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关系;提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学生的道 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成己达人、引导大学生为保证自我长久幸福 而努力塑造乐观强健的身心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幸福观教育 分类号:g41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abstract happiness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humanity,the purpose of human life is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happiness, which is the basic objective of people living, is provided with subjectivity. happiness is related with peoples values, sentiment and ambition,cultural awareness and aesthetics,simultaneously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real lives. happiness,which is abstracted from peoples specific feeling of happiness is being on some views and opinions about happiness. view of happiness is regarded as that restricts and affects peoples specific sense of happiness in a specific cultural context. view of happiness education is one of happiness education and is a way of life. only establish a proper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eradicate pathological concept of happiness,people will promote the ability that perceive and create happiness. ” students happiness” is the core of happiness education as happiness is the basic right of students. students enjoy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real and future happiness is the deserved ethical connation of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be responsibly to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nd material life that resulted,but also to the lifelong happiness of students. we should make capital of educ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 an active person,be able to find,create,experience and enjoy happines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school is due to lacking of proper cultivated of students happiness view, so many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one-sided and constricted. scientific and humane view of happiness should be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physical happiness, psychological happiness and ethics happiness,should be the unity of human nature elements balance and advantage, should be the unity of human elements quality and quantity.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find out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education and look for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humane view of happiness, so that they should achieve more development in their future living and work,through that we can achieve ideological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goal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correction theory of happiness and happiness education,mainly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the problems of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current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achieve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the first part main list of ancient and modern ideologists discussion on happiness and view of happiness,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statements,make my own view of happiness,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and then extract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happiness. based on the actual of current students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y,bring up the main mean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of happiness benefits students in science and valve shape; in reaching to social reasonability; in improving the moral quality; in pers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to educate university students view of happiness. this is a fundamental part of the paper,which is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current,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is fruitful,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educate and guide for proper view of happiness, pay attention on school education but neglect family and social , the methods of education is lack of practice and artistic quality. these are the second part mainly elaborated, besides trace the reasontimes, family, social. the last partmeasures of strengthen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 analysis, bring up countermeasures: determine the core position of happiness education in universitys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 system of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such as strengthen the spiritual welfare of education, emphasize process-oriented happiness education, highlighting the collectivist concept of happiness education. educators mus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an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blending education in practice, motivate college students to create self-happiness, to enjoy happy orderly, positive creating happy, deal enjoying happiness with creating happy properly. educators should be good at guiding students to reach their ful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oral,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shape a positive and robust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happiness education, significan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 福观?从古至今思想家们对这两个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解释。幸福具有主体性,是人们存 在和生活的基本目标,幸福与一个人的价值理念、情操志向、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密切关 联,与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 求,至少是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幸福观是关于对幸福的某种观点与看法, 是在人们具体的幸福感基础上抽象而来的,并且会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制约、影响特定文化 背景下人们的具体幸福感。在西方,人们开始对幸福进行探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 腊三哲时期。古希腊三贤中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认识,苏格拉底把幸福 与智慧联系起来,十分强调和重视智慧、知识对于人们获得幸福的重要作用;而柏拉图认 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他提出善的生活应 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生活,柏拉图的幸福观显示 出“和谐”的特征;亚里士多德把德性看成幸福的重要构成内容,认为“幸福即是某种德 性”,“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他是幸福和谐论的著名代表。在我国人们对幸福 的探讨也有颇丰硕的成果,强调突出“己悦”与“众乐”。幸福应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样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让幸福成为全面的生活 质量指标,只要人与社会、与他人、与自身都和谐了,才有幸福。 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的教育被称为幸福教育,它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目的或结果是为 了人的幸福, 另一方面强调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 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其中 “学 生幸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幸福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达到 即时幸福与未来幸福,是学生幸福应有的伦理内涵。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比较顺 利,获得了较为成功的效果,但是在培养学生幸福观方面还有一些欠缺;加上当前社会存 在很多狭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片面的不合理的幸福观。本文意 图在罗列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幸福的解释的基础上,阐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涵和重 要意义,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面 的一些实现对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2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 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教育, 让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二是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可见,幸福需要教育。 幸福不是单纯物欲的满足,而是对有意义人生的追求过程,是积极生活的整体状态,更重 要的是,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的获得及其带来的物质生活负责,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幸 福负责,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生活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发现的眼睛找到幸 福、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用智慧的心灵体验幸福,用积极的心态享受幸福。幸福观教 育是幸福教育的内容之一,幸福观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只有树立正当的幸福观,根除病 态的幸福观,才能提高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由于缺乏对 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比较片面和狭隘。科学的人道主义的 幸福观应该是而且必须使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与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诸要素 的“平衡”和“优势”的统一,是人性诸要素的“质”和“量”的统一。基于此,要找出 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政策加以解决,以求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人 道主义幸福观, 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从目前能搜集到资料来看,对幸福和幸福观的专著分析论述比较多。 从社会学角度,通过调查整理,探讨什么是幸福、如何衡量幸福、中国人是否幸福以 及人生的各因素与幸福的关系的书主要有邢台军和刘相的城市幸福感来自六个省会 城市的幸福指数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6 月第一版)是国内首部采 用本土化测量工具、在全国范围内取样、系统研究我国城市幸福感的著作,以主观幸福感 测量为切入点,运用翔实的数据资料,对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 了分析,不仅深化了对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内涵与结构的理解,丰富了体验论主观幸 福感研究的思路,还提供了一套量化幸福的研究工具,让幸福可以看得见。李维的风险 社会与主观幸福主观幸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年 4 月第一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幸福感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王文波的感悟人生 幸福 (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 年 8 月)。梁捷的幸福指数中国人幸福吗? (广 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1 月第一版)本书主要论述各类元素的缺乏对幸福感产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的影响,分别讨论健康、生活、金钱、工作、教育、家庭及时尚等等要素,在不同层面参 与幸福感形成的过程,以及在现实中,它们又往往存在程度不等的缺失,从而给人们带来 不幸的感觉。孙凤的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年 1 月第一版) 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本书从两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的 现状及进程:一是设计一套反映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充分体现胡锦涛总 书记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一套关于主观幸福 感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其中包括主观幸福感的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用以了解民情民意,将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全 国和北京市的和谐社会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转型对 不同阶层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从教育学角度,阐释如何进行正确幸福观教育、建构正确的幸福教育,从知情统一、 身心统一、自我扩展、培养幸福能力方面提供幸福教育的方法的书主要有:刘次林幸福 教育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一版)首先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 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 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 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 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然后提出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 终极目的,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健康统一的价值标准;接着,作者用 丰富的实践材料揭示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的现象,并用幸福 教育理念对一些教育改革实验作了理性的反思;最后,用新的幸福教育观从知情统一的智 育、身心统一的体育、自我扩展的德育、幸福能力、教师的幸福等方面深入地探讨了幸福 教育的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王长华的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知识产 权出版社,2010 年 1 月第一版)这本书是写基础教育中的幸福教育的,从七个部分对幸福 教育进行了研究, 既有对理论的梳理与思考, 更有对研究与实践的阐述与反思。 郑雪的 幸 福心理学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 月第一版)从分析幸福心理的结构出发, 比较了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幸福观,在论述了幸福感的身心基础上提出了幸福感产生的心理 机制,通过分析人格与幸福、文化与幸福、社会关系与幸福、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提出提 升幸福感的建议和方法。 高恒天的道德与人的幸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一版) 道德与人的幸福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行为与 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 尤其是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问题, 本书在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选择一条全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王世朝的幸福论:关于人人生人性的哲学笔 记(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年 4 月第一版)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什么是幸福、什 么是幸福观,从“人”的角度阐述幸福之源。冯俊科的西方幸福论(长春:吉林人民 出版社,1992 年 12 月第一版)古往今来的哲人特别是西方哲人对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 幸福的看法见仁见智,五花八门,本书论述了西方各种各样的幸福论,上自古希腊罗马的 幸福论,下迄十七八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的幸福论。江畅的幸福与和谐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9 月)本书是在三部著作幸福之路:伦理学启示录、 理 论伦理学和走向优雅生存:21 世纪中国社会价值选择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思 想观点是在借鉴西方思想文化成果,反思中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生活在现时 代的人们反思自己的人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生存境遇可能有些参考价值。姚新中和焦国成 的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第一版)通过比 较中西方不同的幸福观,从“人”的角度阐述幸福之源。于晓权的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 意蕴(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1 月第一版)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异化及资产 阶级片面人性的批判,从人的现实生活处境出发,通过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创立了历史唯 物主义的幸福观。因此,开启马克思的幸福思想不仅驳斥了传统哲学幸福观的直观性、抽 象性和片面性,同时也对当代人生活的终极指向和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国内论文来看,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从 1979-2010 年,关于幸福观的论文还 是不少的,论文多从什么是幸福、合理的幸福观是什么样的入手,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幸 福观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培养健康的幸福观的对策和方法。范双利、刘新秀在 2007 年第 11 期的现代教育论丛中发表的加强与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 思考中从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和举措两个方面来探讨为什么和如 何改进要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张业蕾、丁永建在 2007 年第 2 期的理论 界中发表的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在分析幸福多元化的表现和原因的 基础上,提出指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幸福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分四个方 面阐述了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范双利在 2007 年 2 月的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上发表的试论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 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需要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所在。 陈虹岩在 2005 年第 6 期的 思 想政治研究中发表了试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开篇分析了影响主体幸福观的因素, 介绍了大学生幸福观现状,继而提出了怎么样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吴寿松在 200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年第 1 期的高教论坛中发表的略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首先论述了幸福的内 涵,接着提出幸福观培养需要教育,最后提出了幸福观教育的要求。单志艳在 2007 年第 7 期的中国德育中发表的教育与自主创造幸福分析了生命特性与幸福,提出幸福是 生命的最高追求,最后引出教育要引导人自主创造幸福。 在当前国际环境和时代形势下,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如何应对 这些挑战,建设和谐稳定的高校文化,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大学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和课题。正确合理的幸福观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使用正当的、 利己不损人的方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对幸福的阐释外化给学生,运 用于现实生活中,丰富当前高校德育的内容,创新高校德育的方法,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 性,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修养,完善其人格,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理应成为国 内外高校德育教育的研究趋势。 2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对幸福和幸福观的专著分析论述比较多, 如周辅成的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7 年 9 月第一版)中涉及到的梭伦、伯利克里、苏格拉底、德谟克利 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斯多葛派、怀疑主义者、奥古斯丁、托马斯、人文 主义者、布鲁诺、经验论派、唯理论派、梅叶、伏尔泰、拉美特利、卢梭、爱尔维修、霍 尔巴赫、空想社会主义、边沁、密尔、康德、费希特、谢林、费尔巴哈等都从自己研究的 方向出发,阐述了自己对幸福和幸福观的认识,对幸福和幸福观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另外 还有德国鲍吾刚的中国人的幸福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一版) 着重探讨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天堂观和乌托邦观念,分析了天堂观和乌托邦思想在中国人寻 找幸福之途中的历史意义, 作者认为, 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弃对幸福的期望和追求, 和西文一贯所认为的“中国一直都在向后看,他们的全部理想都是从过去中吸取的,他们 对未来不感兴趣”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中国也有着对现世与未来的憧憬在传统儒释道 思想以及现代西方思想的杂糅下,呈现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天堂观、乌托邦思想和有关 理想世界的观念。分五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先秦不同学派对幸福的不同理想,汉代董仲舒的 天道循环论对幸福的影响,以及魏晋时期的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和 19 世纪各种思想流派 对幸福的探索。英国罗素的罗素论幸福(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一版)和 幸福之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一版)、法国阿兰的论幸福 幸福的艺术(南京:译林出版社,1988 年 11 月第一版)、英国弗格森的幸福的终结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0 月第一版)也探讨了幸福的含义,以及如何走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向幸福,实现人的终极目标。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提出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现对策方面侧重于从大学生自 身出发,通过加强其自身的道德培养和理论修养来培养其健康和谐的幸福观,以指导其在 追求自身幸福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促进自身和谐发展以及社会他人的和 谐发展。 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在 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炼出对本文研究有价值的材料。这篇论文的选题既有较强的理论性, 又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并没有单纯 从理论上论证幸福观教育的相关问题,没有就理论论理论,而是在对幸福观及幸福观教育 进行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与当前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现状紧密结合,从实际出发系统 研究了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实现的对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特点及其意义 幸福是人生恒久不变的主题,每一个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是获得幸福是需要历练 和能力的,也是需要教育的,因此不是人人都能获得幸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逐渐走上了幸福之路。在今天 的中国,人们的幸福与国家的繁荣昌盛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追求生活 的幸福,对他们而言,不仅使自己生命价值得到提升,对整个社会的生机勃发、兴旺发达 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幸福的困惑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难以解开的心结, 尤其是对于 80 后、90 后的大学生,他们对幸福的认识和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因此 要重视大学生幸福观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正确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也有利于 丰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 他们最能代表当代中国的形象, 在他们身上,既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也昭示着民族的希望。一个人人文素质的如何决定了 他的道德文明水平如何,同时也决定了这个人对幸福的把握。因此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授他们各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生存、学习、交流、共处、 做事和创造的能力,从而促进其个体潜能的挖掘和发挥,这样可以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情 感、健全体魄、丰富知识、完善人格的人,进入社会后能够用他们的特长和创造性工作造 福社会。 (一)幸福观教育的内涵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 福观?从古至今思想家们对这两个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解释。 1.幸福 尚书洪范中指出“响用五福,威用六极” 1。所谓“五福”,就是“一曰寿, 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就是说,幸福包含着五个方面,长寿、 富足、生活好而宁静、具有好的德行和得到善终。 “五福说”中国最早全面系统论述幸 福的思想,它否定了商朝盛行的认为幸福来于上帝(“祈福于上帝”)的传统观念,第一 次对幸福从总体上予以把握,认为“五福齐至”才是真正的幸福,它不仅把幸福看作使一 种肉体感受的产物,而且把肉体幸福与精神幸福共同包容于幸福范畴之中 2。 中国传统文化把追求幸福同重公义轻私利相联系,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罕言利”,孟 子也说“何必曰利”,这里的“利”,即指人们的一切利益,但更侧重于个人的私利。主 张以个人幸福的牺牲来换取社会整体利益的完整。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3,要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4,荀子公开提出个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恶的”,要“化 性起伪”, “涂之人可以为禹” 5。西汉董仲舒说,“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无 大义者,虽富莫能自存” 6,就是要人们自觉地放弃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完全把自己融于 封建社会的整体之中。宋明理学更是把个人幸福与整体利益割裂开来,以所谓“理欲之辨” 的形式要人们放弃个人幸福,服从“天理”。儒家这种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幸福观念的主导 倾向,凝聚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成为评判各种思想观念、理论学说的一个基本标准, 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7。从积极的方面说,重公利轻私利在社会中潜移 默化的规定了一种道德理想,可以使个人从属于社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民族提供 了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从消极方面说这一思想无条件的推崇重视社会整体幸福,限制 了个人个性的发展。但是作为科学的幸福观必须同时兼顾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都必 须认真考虑如何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获得幸福 8。 西方的幸福论,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一般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古 希腊罗马奴隶制时代的幸福论,具有明显的、朴素的自然主义的特征,把幸福问题同人们 的现实生活、物质利益联系起来,把幸福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能够使人得到快乐的行为方 式 9。第二阶段是封建社会时代的幸福论,占统治地位的是宗教神学超自然主义的幸福论, 认为,尘世生活中没有任何幸福可言,幸福只存在于“天堂”之中。灵魂进入“天堂”和 “上帝”统一起来,才是最高的幸福,这样就完全割裂了现实生活同幸福的关系。但是这 个阶段对尘世生活幸福的忽视和漠视却促进了对幸福论在精神方面的探讨。第三阶段是近 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幸福论,既有着自然主义的思想,又有着超自然主义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合作经营协议合同
- 玉石镶嵌加工合同协议
- 酒水共同投资合同范本
- 运动馆服务合同协议书
- 调配汽油销售合同范本
- 自助蛋糕供货合同范本
- 软件系统使用合同范本
- 酒店暑假工的合同协议
- 菜鸟驿入股合同协议书
- 砖厂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GB 1903.50-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胆钙化醇(维生素D3)
- GA/T 383-2014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
- 学生课程免考(修)申请表(模板)
- 横河DCS-培训讲义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完整版】
- 初中数学几何1000题专项训练(含详解分析)-最新
- 电子课件-《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三菱-第三版)》-A04-1724-课题一-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知识
- 实验计划样表
- 三阶魔方入门教程课件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健康疗休养基本服务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