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摘摘 要要 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在少数民族地 区采用订单农业模式, 可以使公司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带动千家万户按 照市场需求 ,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运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结合少数 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的实际,围绕“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的 基本命题,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出发,理论与实际的多维角度,运用理论与实证相 结合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并通过分 析广西来宾市、 湖北恩施州、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中 “公 司+农户” , “公司+银行+农户” 、 “公司+中介+农户”等多种订单农业形式的具体 模式,研究订单农业中农户和企业之间如何进行博弈而产生风险,解决订单农业 中的违约风险问题,试图寻找出适合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解决在实现少 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订单农业中农户和企业之间如何 进行博弈而产生风险,如何解决订单农业中的违约风险问题,主要介绍广西来宾 市所采用的“公司+农户”型的“实物贷款,实物还贷”订单模式。(2)在广西 所采取订单模式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司用于信贷资金的来源不足。 笔者对是 否可以将现在由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村小额贷款与订单农业结合起来进行可行 性分析。(3)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就实行“公司+中介+农户”型的订单农业 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研究湖北恩施州、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两个地区不同 的中介类型,运用“委托+代理人”理论构建模型分析,提出了完善该“公司+ 中介+农户”型订单农业模式的具体建议。 (4)通过分析“公司+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 模式的利弊, 提出及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 从而推进订单农业的顺利实施。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提出“公司+农户”型的“实物贷款,实物还贷” 订单模式突破了传统模式的瓶颈,降低了违约的风险;二是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 把农村小额贷款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形成在金融条件下新的订单农业模式;三 是提出了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采用新型的“公司+银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 式适用于民族地区订单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订单农业、 “公司+农户” , “公司+银行+农户” 、 “公司+中介+农户” ;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0 abstract i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agricutural structure process,adopt the order form agriculture pattern in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 can make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farmers building stabl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relations,and huge numbers of families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carrying out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tensive product,so as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the theise is focus on the problem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 order form agriculture ,using the game theory, information economics,developping economics and modern market economy theory, combine with the reality that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 order form agriculture develops.acoording the topic that the pattern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 order form agriculture, the analyses are from micro-economics theory ,theory and reality many dimensions angle ,and the method applying demonstration to combine with theory each other .the areas of guangxi,xiangxizhou and enshizhou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the order form agriculture have various patterns such as company+ peasant household, company + bank + peasant household ,company + agent +peasant household .research the order form carries out game but produces risk in the agriculture between the peasant household and enterprise , the problem resolving risks of breach of contract in order form agriculture, seeking out the suitable order form agriculture pattern in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 solving in the realizing problem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ing process. the content of the theise is organized as folows:(1)carries out game but produces risk between the peasant household and enterprise, and how to resolve risks of breach of contract in order form agriculture.introduce the “ getting a loan of material, the material object lends pattern of laibin city in guangxi . (2) the problem of order form agriculture in guangxi is that used for credit funds are insufficient. the author will think that the small loan of rural area and order form agriculture being able to be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given out from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combine. (3)there are existing deficiency in company + agent +peasant household pattern,and submitted perfect suggestion. (4) company+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peasant household patter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being analysed, and the government ought to bring into play how the effect , ability push forward order form agriculture smooth being put into effect. the possible innovative facets are as follows:firstly, introduce the “ getting a loan of material, the material object lends pattern of laibin city in guangxi.secondly, bring forward the pattern combining small loan of rural area with order form agriculture,forming the under finance condition new order form agriculture in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reas.thirdly, bring forward the direction adopt the late-model company + bank +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 peasant household pattern to will apply to territory of nationality order form agriculture future development under governments macro-control. key words:order form agriculture, company+ peasant household, company + bank + peasant household , company + agent +peasant household , company+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peasant household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4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订单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之前,在 19301950 年之间,订单农业 在美国和欧洲地区迅速发展,英国、加拿大、法国、荷兰、匈牙利等国家相继参 与其中,订单所涉及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罐头加工和制种方面;到了 20 世纪末,订单农业在西欧、美国、日本全面展开,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的基本 特征之一。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订单农业起步较晚,是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改 革进程发展起来的农业产销模式。中国订单农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 20 世纪 80 年代,全国农产品结构失衡、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国内农产品 市场的波动较大,为了规避风险,涉农公司和农户都要求以订单的形式进行生产 合作。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订单农业开始得到普 遍的推广。到目前为止,订单农业普及全国各个省(市、区) ,采用订单农业的 品种日益增多,且由普通品种向优质、 专用品种,由种植业向养殖业、 水产业拓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订单农业对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 重要作用。然而,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履约率较低, 存在很大的违约风险,违约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当订单品种市场价高于合同 价的一定水平时,农户违约而在市场上出售,二是订单品种市场价低于合同价的 一定水平时企业违约到市场上收购,三是一些企业利用订单哄骗农户购买种子, 到期却以各种理由不收购或者公司已经不知去向。 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由于政府掌握的相关准确市场信息较 少 ,而农户市场经济的法律意识不强,加之有的企业利用订单中规则不透明 ,没 有规定质量的要求 ,在收获的时候商家又往往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来收购 ,这 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农民和商家之间的矛盾,甚至企业借机搞合同欺诈、坑农害 农 ,在收购时以种种理由压价收购 ,致使农民“吃哑巴亏” ,这些都使得订单农 业的发展极不稳定,影响了订单农业功能的正常发挥。所以寻找出适合民族地区 订单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履约率,完善订单农业,是我们在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农 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2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的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农产品的买方市场逐步形成,由于单个农户与市场 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问题日益突出,千家万户的小农生 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成为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矛盾。而订 单农业的发展恰恰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所谓的订单农业 , 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 程中,按照与客户(农产品购买者)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 式。订单农业通过合同的形式,把购销双方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 务,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的全过程。通过 “订单农业”, 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避免分散 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有效的把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因 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的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一) 、有利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订单农业,构建企业与农户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农业运行模式从农 户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化,从而加速现代农业的建设。订单农业要求在农业 产业化过程中以农户、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把农工贸、生产、加工、 销售各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种企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格局。各主体之间各有重 点,相互交叉,互相支持,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相互协调,组成一个多元化的互 联动态主体系统。通过利益纽带,特别是产权纽带在各经营主体之间联接成一个 密不可分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因此订单农业的模式不仅能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 卫平,姜太平: 未来中国农业之路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经营的发展,而且能推动资金和技术向农业投入,加速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 和重组,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二) 、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市场化程度 发展订单农业,可以通过订单来反映市场需求,农户按照市场需求来安排组 织生产,从而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地对接起来。在农产 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农户往往是先安排生产 ,后寻找市场 ,这样就造成生产的 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农产品销售困难;但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则要求农户先 按照客户需求签订单,再按照订单安排生产,这样使农产品生产更适应消费者需 求,扩大了农产品销路。因此,订单农业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 (三) 、有利于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 量、品种、规格等的具体需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信号和导向。农民按照 订单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有效缓解农 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 业资源。 (四) 、订单农业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由于农户生产规模小,主体分散,信息不灵,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农业生 产“双重风险”的压力。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加工企业、农业生产组织、供销合作 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组织形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些龙 头主要是围绕某一种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名、优、特产品,形成优势产品密集带 , 提高区域经济规模。使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农业生产固有的自然 风险,化解市场风险。 (五)订单农业可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收入 在过去,由于农业产供销分割、生产与流通分离 ,农民被局限于生产领域 , 而在流通领域则任人宰割。 他们往往从市场买进化肥、 农药等高价农用生产资料 , 生产出高成本的农产品 ,又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出去 ,使农业得不到应有的产业 平均利润 ,比较利益低。订单农业使产供销一体化、生产与流通相统一,不仅提 高了农业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而且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 ,延长了农业生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4 产的链条 ,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 ,既提高流通效率又实现重复增值。 企业 与农民建立了利益共同体 ,在一体化经营体系内部进行利益互补 ,农民除了可 以得到种植、 养殖业的收入外 ,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 ,从而增 加农民收入。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对于订单农业 “二元”模式, “三元”模式的研究 订单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国内有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论 述,其中对于“公司+农户”及“公司+中介(合作社、协会、经纪人)+农户” 的研究是最多,如畅小艳曾 论述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池泽新论述了中介组织在 订单农业中的作用,徐旭初 分析了专业合作组织在订单农业中的作用。但综合 性的研究却不多,武汉大学的张秀生教授 把订单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 织形式一种具体形式进行论述。华中科技大学的卫平教授 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的组织模式及创新研究,提到订单农业的“二元”模式, “三元”模式,如“龙 头企业+农户” ,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但缺乏综合性论述。 (二)对各省市地区订单农业的研究 研究订单农业往往只局限于某省或某地, 而没有将各地的订单农业发展状况 进行综合性的横向对比。 如贾民生 仅对甘肃省订单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 王志仙 仅研究山西订单农业的发展。即使有整体研究往往侧重于较早进行订单 农业的发达地区的研究,任伟琳 着重研究广东省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情况,缺 乏对少数民族地区整体订单农业的研究。 (三)如何解决订单农业履约问题 畅小艳: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关系的几点思考 ,载农村经济2003 年第 3 期。 池泽新: 关于农业中介组织若干问题的探讨 ,载农业经济问题2004 年第 5 期。 徐旭初: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张秀生: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卫平,姜太平: 未来中国农业之路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版。 贾民生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载甘肃农业 2004 年第 4 期。 王志仙: 对发展山西订单农业的思考 ,载理论探索2004 第 4 期。 任伟琳: 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载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 第 1 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为了降低订单合同的履约风险, 很多学者提出通过加大专用性投资来稳定双 方的契约关系。但契约专用性投资有多少,专用性投资中的自利性专用投资,和 利他性专用投资。 在契约关系中起到什么作用?首先区分一下专用性投资与沉没 成本的概念,然后再分析自利性专用投资和利他性专用投资对契约稳定性的影 响。专用性投资或资产专用性的概念最早是由威廉姆森 提出来的,专用性投资 在契约关系内使用所产生的价值比在关系外产生的价值更大,从而使进行专用性 投资的双方在投资后 ,相互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沉没成本(或沉没投资 )反映 了投资转作他用的难易程度。 沉没成本很大时 ,该投资再转作他用的可能性会比 较小 ,或转作他用时比较困难或变现价值会大大降低。 专用性投资一旦投资会变 成沉没投资 ,而沉没投资并不一定是专用性投资。 che 和 hausch 将专用性投资 分成自利性专用投资和利他性专用投资:自利性专用投资是指在契约关系中 , 参与人的投资只增加自己的价值或减少自己的成本, 而对对方的成本和价值没有 影响;利他性专用投资是指参与人的投资只增加对方的价值或降低对方的成本 而对自己的成本和价值没有影响。当然,现实中专用性投资往往是两种形式的专 用性投资的结合,即混合性专用投资。 在订单农业中 ,由公司提供的种子、技术等服务是一种混合性专用投资,因 为这种投资直接增加了参与契约关系的农户的价值或降低了农户的成本, 从一定 意义上也可增加公司的价值。 比如由于公司的技术指导或优良种子的提供 ,使得 农产品质量提高等。 农户在这种契约关系中 ,要投资一定的精力来学习一种特定 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要投入土地等要素。 这些投资从表面上看好像也是专用性投 资 ,但其实不然 ,它只是沉没投资 ,即这一期生产某一特定农产品 ,就不能再 生产另一种农产品了。 但到第二期 ,农户很容易从契约关系内转到外部市场上进 行交易 ,农户本身的投资并没有影响契约关系的价值。 所以 ,增加专用性投资的 建议不但是不可行的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使订单契约关系更加不稳定。 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在农业契约稳定中 ,关键是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 农户的 高风险规避特征 ,决定了其机会主义的行为规则。 农户的联合和企业的保险作用 应该是解决农业契约履约率过低的基本方向。 williamson, olivere:market and hiera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the free press, 1975. che,yeon-kooh and hausch, donald b. cooperative investments and the value of contracting.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 89)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6 四、理论的视角与研究的框架 本文运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结合少数 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的实际,围绕“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的 基本命题,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出发,理论与实际的多维角度,对少数民族地区订 单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研究的框架为: 图1.1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模式分析图 图1.1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模式分析图 五、论文的结构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介绍了订单农业发展研究的背景,并阐明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订单 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主要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传统订单合同中的未来农产品价格难 以确定,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加之企业与农户缺乏法制道德观念,政府缺乏 有效的协调机制等因素,导致“订单农业”中违约行为屡屡产生。然而在广西来 宾市所采用的“公司+农户”型的“实物贷款,实物还贷”订单模式,有效的解 决订单违约行为的产生。 广广 西西 恩恩 施施 州州 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订单农业模式中的主体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订单农业模式中的主体 公公 司司 农农 户户 银银 行行 中中 介介 合作社合作社 银行贷款银行贷款 公司收购公司收购 中介收购中介收购 农户生产农户生产 政府履行职责政府履行职责 订单顺利履行订单顺利履行 湘湘 西西 州州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三章主要综合论证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额贷款与订单农业结合起来 形成“公司+银行+农户”型模式的可行性。在运用博弈理论主要论述银行与农户 的博弈行为,在现实的可行性中引用了国内的案例进行分析。 第四章主要论述,通过订单农业可以将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的农户组织起 来 ,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有效接轨。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就实行“公 司+中介(非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型的订单农业模式。本文通过研究湘西、鄂 西两个地区不同的中介类型,运用“委托+代理人”理论构建模型分析,提出了 完善该订单农业模式的具体建议。 第五章着重研究“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对这一模式的优势及 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我国政府,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促进农业经济合 作组织的发展,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第六章总结比较订单农业“二元” 、 “三元”模式,并把订单农业与纯粹市场 调节、企业一体化模式比较,提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采用新型的“公司+银行+ 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加快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公司+农户”型的“实物贷款,实物还贷” 订单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瓶颈,降低了违约的风险, 。 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把农村小额贷款和订单农业结合起来, 形成在金融条 件下新的订单农业模式。 提出了在政府宏观调控下采用新型的“公司+银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 模式适用于民族地区订单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8 第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公司+农户”新型订单模式 一、传统订单农业的违约风险成为订单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目前,我国订单农业的品种日益增多,且由普通品种向优质、 专用品种,由种植 业向养殖业、水产业拓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订单农业对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 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订单农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履约率低。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 业,存在很大的违约风险, 违约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当订单品种市场价高于合 同价的一定水平时,农户违约而在市场上出售,二是订单品种市场价低于合同价 的一定水平时企业违约到市场上收购,三是一些企业利用订单哄骗农户购买种子, 到期却以各种理由不收购或者公司已经不知去向。 违约风险的存在使得订单农业 的发展极不稳定,影响了订单农业功能的正常发挥。2005 年,中央电视台“3 .15” 晚会披露的 “仙人掌订单诈骗” 事件揭示了中国订单农业潜伏已久的 “买不了单” 的隐患,而这只是近年来因信用危机而引发的各类订单农业风险的冰山一角。因 此,研究订单农业中农户和企业之间如何进行博弈而产生风险,如何解决订单农 业中的违约风险问题,对于保护企业和农户利益,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作用,进一 步促进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该如何规避由于收购价格事先 确定所带来的风险,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突破订单农业违约的瓶颈呢? (一)、履约率的决定 履约率是签订的契约中实际履行的比例。 我们不考察农户和企业的签约过程 或他们如何决定是否签约。 我们的前提是双方签订了契约 ,即仅考察契约市场 , 即期初龙头企业和农户签约 ,期末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的农产品 ,农户交售其生 产的农产品。我们假设龙头企业不会违约 ,只考虑农户违约的情形。可以将农产 品市场分成两部分 :一是现货市场 ,一是契约市场 ,即通过签订契约来进行农 产品交易的市场。 因此 ,我们可以考虑每一个参与人在进入某一农产品市场时都 要做出决定 :是进入现货市场直接进行交易 ,还是进入契约市场先签订契约 , 然后再进行交易。两个市场参与人的多少决定了他们的规模。在这里要指出,我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们不准备对这两个市场的均衡进行分析。 我们考虑一个两期的交易 ,第一期 ,双方根据自己的预期签订一个双方同 意的契约 ,契约中规定了交易价格为 c p ,假设他们的预测是充分的+= c pp, 并假设服从均值为 0,方差为 2 的分布,其密度函数为)(xf,累积分布函数 )(xf。第二期 ,市场价格与契约价格的差大于 * 时农户会违约。所以,农户违 约的概率为 )(1)(1)(pr * fprobob= (2.1) 假设农户违约后,法院可以强制其履约的可能性为)1 , 0( ,。假设契约 的履约率为)1 , 0( ,,即最终执行的契约比例,也是我们所说的履约率。那 么, 契约的履约率等与自动履约率加上违约后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契约占总签约的 比例,即 )()1 ()(1 ()( * fff+=+= (2.2) 命题 1命题 1:0 2 f , 所 以 ( ) 0 )( 2 * * 2 = f f 命题 1 的意义非常直观,在契约强制执行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市 场价格波动越大,价格偏离契约规定价格的概率也就越大,从而农户违约的概率 越大,农业契约的履约率就越低。从公式(2.2)可以看出,如果强制执行比例 比较大,即农户违约后法律如果可以强制大部分的契约执行,那么履约率也会上 升。当完全可以强制执行时,即=1 时,公式(2.2)退化为=,契约将完 全被执行,履约率为 100%。但这里我们没有考虑现货市场与契约市场的均衡。 直观上 ,当市场价格偏离契约规定价格过大时 ,农户就有激励进行违约。 如果法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0 律可以强制实施全部或大部分契约 ,农户预期到这一点 ,即第二期可能会丧失 外部机会 ,那么 ,部分农户就可能不进入契约市场。 当进入契约市场的农户过少 时 ,契约农业或订单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 农业产业化中契约有两 个作用 ,一个是联结农户与市场 ,另一个是规避风险。 价格波动性越大 ,市场风 险越大 ,那么利用契约降低风险的作用越大;但价格波动越大,事后的违约率越 高 ,这是利用商品契约的两难选择。 (二)、机会主义行为和农户的信誉 1.公司与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 在很多的订单农业的违约案例中,农户都表现出很强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农 户为什么会不讲信誉呢 一般来说 ,信誉要发生作用 ,取决于以下几个决定性因 素 :第一是重复博弈 ,双方的交易具有重复性 ,不是一次交易 ,只有在不断的 重复交易中 ,双方才能彼此了解 ,增加双方的信任 ,并使一方违约时 ,另一方 可以有效地实施惩罚性行为。 而如果交易是一次性的 ,双方都有动机在有利于自 己时违约 ,因为 ,一次博弈时,另一方无法对违约方实施有效的惩罚。第二是交 易双方应有一定的资产规模 ,从而使实施惩罚的成本不会太高。 如果当一方违约 时 ,另一方很难实施惩罚 ,或即使可以实施惩罚 ,但要付出巨大成本 ,在这种 情况下 ,惩罚成为不可信的承诺。第三是信息的充分性程度。当信息充分时 , 即使是一次性博弈 ,参与人也会很注重自己的信誉 ,而不轻易违约。 对于刚进入 市场又缺乏互相监督机制的龙头企业和农户而言, 经济学假定的自利性行为在转 型经济的农村已不再是理论上的假设或虚构。 加之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交易关系的 多变性,容易引发甚至加剧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 。 表 2.1 公司与农户的一次性博弈分析 表 2.1 公司与农户的一次性博弈分析 肖红叶著: 高级微观经济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年版。 农户 b 农户 b 信任 机会主义 信任 机会主义 信任 信任 ra1,rb1 ra2,rb3 公司 a 机会主义 公司 a 机会主义 ra3,rb2 ra4,rb4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对于公司 a 与农户 b 而言:r3r1r4r2。这种结构的选择后果下,一次性 博弈的结果将是机会主义倾向明显的、非合作的纳什均衡,其选择为 ra4,rb4。 具体而言,当市场价格高于双方在契约中事先规定的价格时,农户会产生在 市场上直接销售农副产品的强烈动机;反之,在市场价格低于契约价格时,龙头 企业则对农户压价,违约、弃约行为屡屡发生。同时,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 为明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能人为控制的自然变数(如天气)和经 济变数(如消费者偏好、供求关系的变化等)。所以,要在签订契约之初准确地 预见未来农产品价格是难以做到的。总之,在履行订单时,常常会有一方采取机 会主义行为。 2.农户的信誉在短期内难以提高 当企业和农户签约时 ,由于农户的经营规模很小 ,企业将会与很多的农户 进行契约签订 ,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需要很多的农户供给 ,而不是一个或少 数几个农户。这就增加了企业签约时以及事后履约时的交易成本。签约可以通过 农户代表 ,比如村委主任 ,而降低签约时的交易成本。 但到了履约阶段 ,有农户 违约时 ,农户签约代表人并不承担相应的监督其他农户履约的责任。 并且有市场 机会时 ,他本身也可能违约。与签约成本相比 ,事后的契约实施成本可能更大。 所以 ,当农户违约时 ,龙头企业将众多农户告上法庭的成本可能太高昂 ,以至 获胜后所得到的补偿并不能完全弥补其由农户违约而造成的损失与进行诉讼的 成本之和。这种情况下 ,龙头企业的理性选择是不起诉违约的农户。因此,如果 一旦农户违约 ,企业可能因为诉讼成本太高而放弃对农户的违约行为进行起诉 , 这实际上相当于降低了农户的违约成本 ;如果农户违约后会受到惩罚 (比如龙 头企业将农户告上法庭 ) ,从而降低了农户的违约收益 ,农户将选择履行契约。 但由于前面所述原因 ,农户违约后往往不会受到惩罚。 那么农户的市场化行为就 决定了其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 农户的财富很少 ,高度的风险规避性 ,决定了信 誉对农户自身收益的作用不大 ,再加上农户违约成本很低 ,农户不讲信誉也是 他们最佳的战略选择。 另外 ,在农产品交易中 ,有关农户信誉的信息极不充分 , 违约并不会对农户的信誉造成很大的损害 ,所以 ,农户更喜欢一次性博弈。 可以 看出 ,信誉产生作用的几个要素 ,在农户身上都很难满足。 所以 ,期望农户提高 自身的信誉至少短期内是很难的。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2 二、新型“公司+农户”订单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法律不能完全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契约农产品市 场价格波动性越大, 事后的履约率会越低。 农户由于经营规模小, 拥有的财富少, 对风险的态度非常规避 ,现期的收入对其更重要 ,信誉对农户的价值不高。 在目 前农户收入非常低的情况下 ,期望农户提高信誉是很难的。 加强法律约束 ,提高 契约强制执行力度 ,短期内可增加履约率长期内却会造成“公司+农户”契约市 场的缩小乃至消失。 那么该如何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呢?下面将介绍广西来宾永鑫 糖业有限公司,所采取的新型“实物贷款,实物还贷”订单模式。 (一) 、 “实物贷款,实物还贷”订单模式简介 在 “公司+农户”这一模式中,根据公司与其成员农户结合的程度不同,大 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司与农户只存在农产品的买卖关系,也就是公司只 负责销售与其相联系的农户的农产品,而不对农户提供其他服务。另一类是公司 不仅收购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而且还为农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比如种子、农 药、化肥的供应,以及对农户给予技术指导等。这样的组织形式相对于前一种更 加稳定而有效率,因此在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然而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广 西来宾市兴宾区永鑫糖业有限公司的新型订单模式突破了上述的第二种“公司+ 农户”订单模式,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具体而言,在订单合同方面,采用新型“实物贷款,实物还贷”协议,突破 了传统的“订单合同”的固有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对农户予以产前、产中、产 后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服务,由此,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约束双方的 违约行为,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具体而言公司与农户合作形成由公司 放贷的新型订单模式的具体过程为: 1.农户先申请订单贷款。农户只要填写贷款申请表,交给当地的甘蔗管理 员(主要是由村委会成员担任,下文简称蔗管员) ,由蔗管员再根据农户信誉, 甘蔗种植面积等,即可向企业申请贷款。 2.贷款金额转换为实物,避免了农户滥用资金。通常企业不直接提供给农 户现金,而是将现金折合成等价的甘蔗种子及肥料发放给农户。在这里特别要 说明的是,种子及肥料是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确定农资销售商后,再由农户 亲自到农资销售点领取。这就避免了甘蔗生产原料“低进高售”行为的产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确保了农户的利益。 3.订单贷款月利率低,并且以实物还贷,农户易于接受。一是企业发放的订 单贷款利率低,月利率仅为 5,只要不发生天灾人祸,一般农户都可以偿还; 农民归还贷款不是以现金,而同样是以实物还贷。以蔗农为例,只需要把收获的 甘蔗卖到所贷款的糖厂即可, 扣除贷款的本金及利息后, 其他收益仍归蔗农所有。 4.实施 2 户联保机制,降低了农户违约的风险。实践证明,2 户联保贷款, 有效缓解了农户抵 (质)押担保或者多户联保手续繁琐、费用高等贷款难的问 题,依靠两家农户的互助互利使贷款变得借偿便利。同时,联保贷款促使农户之 间形成并增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降低了违约风险; 5.由蔗管员对贷款的回收进行监督。一方面蔗管员充分地了解农户,可以负 责对农户实施监督,可以有效的防止道德风险,降低贷款的违约风险,提高贷款 的回收率; 另一方面糖厂实行相应的激励措施,贷款回收率与蔗管员的奖金挂 钩,调动了蔗管员监督的积极性。 (二) 、突破“收购价格”价格的瓶颈 1.新型“实物贷款,实物还贷”协议,代替传统的“订单合同” 在传统订单合同中,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都是事先确定的。但是农产品市场变 化莫测,当供求和价格发生波动时,双方往往产生矛盾造成彼此违。而在新模式 中,即企业不直接与农户签订购买合同,而是向农户提供原料及肥料的实物贷款 等,再要求农户以生产出的农产品偿还的方式,在扣除贷款的本金及利息后,其 他收益仍归蔗农所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订单农业中违约的风险。 2.通过政府监督,合理确定收购价格 在这种模式中,农民归还贷款不是以现金,同样是以实物还贷。那么如何避 免收购价格过低, 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产生呢?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不仅要对制糖 企业的监督,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且更要保护农户利益。一方面政府要求企业, 实行农产品与加工产品价格联动,当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预付贷款,企业根据比 例给农民返还差价等。通过这种市场联运,随行就市的办法,进一步保护农户的 利益。同时,另一方面是全面推广种子良种化及推行耕种机械化。近年来,来宾 兴宾区从财政中投入 1400 多万元,引进多种高产高糖品种。至今,该区甘蔗种 少数民族地区订单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14 植已全部实现良种化,并且大中小型农用拖拉机达到近万台,甘蔗种植机犁机耙 已占总面积的 90以上,机械深耕比一般牛犁每亩甘蔗单产提高 10以上 。 (三)、企业让利于农民,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 由于在订单农业中,企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所以企业要先让利于农户,才 能使双方的地位保持平衡。 对农户而言,企业要予以农户一定的补贴,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 列配套服务。在种植前,该企业就采取前对连片种植 2 公顷以上、3.33 公顷以 上者提供免费机耕、 送甘蔗种及蔗区道路维修、 建设等服务; 在甘蔗种植过程中, 聘请专家开展培训,现场传授知识,为农村培养科技人员,提高农民和科技人员的 科技文化素质,不仅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大幅度的提高了产量。在收割 后, 做到甘蔗砍运秩序全部实行电脑化管理; 制糖企业委托金融部门实行一卡制, 甘蔗进厂一星期,款项就可打到农民的账户上,决不打白条。 对企业而言,企业既能有稳定的甘蔗来源,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 2004/2005 榨季, 永鑫糖业有限公司所属的永鑫华糖集团实现总产值67582万元, 占广西全区比例为 4.50%,工业增加值为 11568 万元,销售产值 68501 万元,利 税总额 17460 万元占全区比例为 4.87%。 表 2.2: 2004/2005 年榨季广西制糖企业经济指标情况表 表 2.2: 2004/2005 年榨季广西制糖企业经济指标情况表 序 号 企业名称 总产值 (现价) (万元) 占全区 比 例 (%) 增加值 (现价) (万元) 销售产值 (现价) (万元) 利 税 总 额 (万元) 占全区 比 例 (%) 全区合计 1500164 392662 1539833358219 一 国有及国有控股 526753 35.11 166705 469423 110024 30.71 二 外商投资及控股 288694 19.24 69618 262277 76219 21.28 三 民营投资及控股 561987 37.46 156338 528166 115077 32.12 产糖量 5 万吨以上企业 132063888.03 374803 1203398296839 82.87 1 洋浦南华 208379 13.89 63314 188815 56593 15.80 2 东亚糖业 182755 12.18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