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审丑美学观探微 中文摘要 在座子思想研究的道路上,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虽有不少,但对庄子审丑美 学的专门研究仍然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而事实上,庄子具有极其丰富的审丑美学 思想,本文试从庄子文本出发,通过辨证思维方法力求探析梳理庄子的审丑 美学思想。 庄子没有专f 1 的美学著作,但透过庄子全书,我们会发现一部庄子哲学 无处不充满着美学思想的光辉。且有个显著的特点:庄子尤其关注审丑活动,且 审丑内涵极其丰富。具体体现在:庄子对丑的分在形式和个体的内在心灵的鄙陋 都有所关注,而庄子所审之丑重点不在于那些无法开化的真丑,他所审视的丑是 可以内化的,可以向“道 皈依的,审丑是为了让外在帮内在的不自由向“大美 转化。因而,潜藏于个体外在和内在的“丑 具有符合搿道 的实质。此外, 庄子审丑美学重点给我们点纯了如何使“翌转向“美”的具体办法,强调不应 矫揉造作,而应“法天贵真”,对于外在的丑陋应该以“德来内充,而内在的 鄙陋则应放弃世俗的功名利禄之心,通过“心斋丹、“坐忘 、“康静”焉步入“道 的精神境界。诚然,庄子审丑美学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构想,具有极大的合 理性,突出体现在庄子对“美”、“丑 二者的对照和辨证分析。然瑟,仍然难免 有其症结存在,主要表现在美丑的同一性,认为美丑二者最终到“道 那里就变 得没有了任何的差别,忽视了丑的客观存在。 关键词:庄子审丑美学 a na e s t h e t i c a ls t u d yo nt h ez h u a n g z i sr e v e l a t i o no f u g l i n e s s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t u d yo nz h u a n g z i st h o u g h t s ,t h e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z h u a n g z i sa e s t h e t i ct h i n k i n gi sb e c o m i n gm o r ea n dm o r e b u tt h e s p e c i a l i z e da e s t h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a b o u tz h u a n g z i sr e v e l a t i o no f u g l i n e s s c a ns t i l lb es a i dt ob es c a r c e ,w h i c hn e e dt ob ep a i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 a c t u a l l y i t i s e x t r e m e l yr i c h i n z h u a n g z i sa e s t h e t i c a lt h i n k i n go f r e v e l a t i o no fu g l i n e s s t h i st h e s i st r i e st od ot h er e s e a r c hw h i c hb e g i n s f r o mt h et e x t - z h u a n gz i ”,a n di ta i m st od i ga n ds y s t e m a t i cz h u a n g z i s r i c ha e s t h e t i ct h o u g h t sa b o u tr e v e l a t i o no fu g l i n e s st h r o u g hd i a l e c t i c a l t h i n k i n go fw a y z h u a n g z in o n a e s t h e t i ct h i n k e r ,b u tt h r o u g ht h e z h u a n gz i b o o k , w e w i l lf i n dap h i l o s o p h yo fz h u a n g z ie v e r y w h e r ei sf u l lo fa e s t h e t i c t h i n k i n go f t h eg l o r y a n dt h e r ew a san o t a b l ef e a t u r e s :z h u a n g z i p a r t i c u l a r l yc o n c e m e da b o u t t h eu g l y ,a n dt h eu g l ye x t r e m e l yr i c h c o n n o t a t i o n s c o n c r e t ee x p r e s s i o ni n :z h u a n g z it h eu g l i e s tf o r m so f e x t e r n a la n dt h ei n t e r n a ls o u lo f t h ei n d i v i d u a lb i l o uh a v ec o n c c m s ,a n d t h eu g l yt r i a lb yz h u a n g z ii sn o tt h o s ew h oa r eu n a b l et of o c u so nt h e r e a l l yu g l yk a i h 地h e c a nl o o ka tt h eu g l yi nt h ec a nt ot h e d a o c o n v e r s i o n ,a n dt h eu g l yi st oe n a b l ee x t e m a la n di n t e m a lt ot h el a c ko f f r e e d o m t h eu s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sar e s u l t ,i n d i v i d u a lh i d d e ni nt h e 4 e x t e r n a la n di n t e r n a l u g l y w i t ht h e r o a d i nr e a lt e r m s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 u g l yz h u a n g z ia e s t h e t i cd i a n h u at h ek e y t ou sh o wt om a k e u g l y ”t o u n i t e ds t a t e s t h es p e c i f i cm e t h o d st os t r e s st h a tt h ea r t i f i c i a l ,b u t s h o u l db e d a y so fy o u rt r u t h ”,s h o u l db ee x t e r n a lt ot h eu g l y ,t a k i n c h a r g e ,a n dt h ei n t e r n a lb i l o us h o u l dg i v eu pt h es e c u l a rg o n g m i n g l i l u h e a r t ,t h r o u g ht h e s h i n s a i b a s h i ,”z u o w a n g ,x u ji n g i n t ot h e r o a d ” s p i r i t u a lr e a l m i n d e e d ,t h eu g l yz h u a n g z ia e s t h e t i c si sam o r e s y s t e m a t i c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n c e p ti so fg r e a tr e a s o n a b l e n e s so ft h eh i g h l i g h t s 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z h u a n g z i ”a n d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u g l y a n dt h et w o c o n t r o ld i a l e c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 h o w e v e r ,i ti si n e v i t a b l et h a tt h ec r u xo ft h e p r o b l e m s t i l le x i s t sm a i n l yi n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b e a u t ya n du g l i n e s so f i d e n t i t yt h a tb o mb e a u t ya n du g l i n e s se v e n t u a l l yt ot h e r o a d w h e r e i t b e c o m e sn o ta n yd i f f e r e n c e ,i g n o r et h eo b je c t i v er e a li t yc a nb eu g l y k e yw o r d s :_ _ z h u a n g z i t h er e v e l a t i o no f u g l i n e s s a e s t h e t i c s 5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涩牡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绰导师签名:塑! 叁日期:至q q 生旦 屿! 兰= 刖昌 庄子博大的哲学思想中极大丰富地熔铸了其深邃的美学思想,在这个大熔 炉里,庄子不仅探讨了什么是美,还讨论了什么是丑,这是庄子美学思想最伟大 之处。庄子审丑不但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国文学艺术中开了历史之先河,具有开 创性,而且影响深远。因而,对庄子审丑美学的研究显然是相当必要的。 目前国内外对庄子美学研究的大致状况主要体现于四方面:基本理论研究、 影响研究、比较研究和现代价值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一般是从本体论来研究庄子思想中的美的本质、美感本质 及审美创造的本质等,即美本质论研究。近年来,从美学史领域研究一直被作为 庄子美学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学术转向也使基础理论研 究少有突破,缺少创造性的理论阐释。影响研究:关于庄子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 的研究,均着重于对艺术创作的审美规律、创作原则、技与道的关系进行研究。 近年来,关于庄子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许多文章因为切入 角度和所选历史时间区间的独特,所以也有许多新见出现。比较研究:作为中 西美学思想比较的一个重要侧面,对庄子美学和西方美学之间同异的比较研究历 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出现最多,其中,庄子美 学与古希腊、德国古典美学、西方浪漫主义美学、尤其是西方存在主义美学、分 析美学、语言学派美学等比较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学术亮点。现代价 值研究: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庄子与当代生态美 学,庄子与当代科技美学,庄子与当代人的审美生存。 可以看出,:庄子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美学界关于它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西比较研究、影响研究以及现代价值研究等方面,然而除 了在个别问题上有深化外,基本上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整体态势。而且最重要的是, 关于对庄子审丑美学的系统研究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我们知道庄子美学可以说是一部关注个体生命逍遥无待的美学。庄子笔下 的神人、圣人们“不食五谷 、“吸风饮露 ,他们不但内美,更具若冰雪般肌 肤的外美,且不受外物的浸染,能做到“无己 、“无功 、“无名 ,达到了 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可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庄子笔下的人物除了这些内美外美的 6 神人、圣人外,也有不少外美内丑、外丑内美以及内外皆丑的人物存在,他们也 与神人、圣人一样活得逍遥自适,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超越。庄子对于这些人 物的列举和描述并非偶然,而是从中体现了其审丑的美学观。有美就有丑存在, 而庄子可谓是中国美学史上将丑从美中独立开来研究的第一人,因此,庄子的审 丑美学观是构成庄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我认为对庄子的审丑观进行 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恰恰在这方面研究者甚微,故本文选择此薄弱环节予以攻 克。具体涉及方面有:研究庄子审丑美学观的开创性、庄子审丑美学中“丑 的 层次性、庄子审丑的皈依性、庄子审丑美学观的思辩性。最终达到对庄子的审丑 美学观有一个较为清楚而全面的认识,弥补对庄子美学研究中忽略对“丑 研究 的遗漏,从而完整地把握庄子的整个美学思想。对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探讨庄子审丑美学之“丑 的层级划分 庄子笔下的丑怪形象看似杂乱繁多,但这些丑陋形象归结起来却是有着层 次性的。这些残缺丑陋者代表了以下两种形象,即内美外丑、外美内丑。 其次,庄子所审之“丑一是誓天真 之“丑嚣,非东施效颦之矫揉造作之 “丑 ,是自然的物化,只有“天真 之“丑 才可以向美转化。 二、庄子审丑美学关于“丑 的归途:“丑 向“道 的皈依 这部分可以说是文章的核心。庄子思想理论体系的中心在人的哲学上,即 对人的个体价值、个体精神的开拓与探求,因而无论是审美还是审丑,庄子的最 终目标是达到“道”的境界。对于现象界的丑怎么向美转化呢? 大体有这三种方 式:矫揉造作之丑“法天贵真”、外在形体的丑陋以“德 来内充, :德充符 论精神修养,强调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即“德 ,其主旨在破除外形残缺、完整的 观念,树立注重内在心灵美的思想。而对于内在心灵的鄙陋则应该放弃功名之心。 所谓的“心斋”、“坐忘”、“虚静”实际就是一种审美的心胸,这是丑 向美转化的必备前提。“心斋 是丑转化为美的心理准备,“坐忘一是心灵的体 悟阶段,而“虚静 则是进入澄明之境的高级阶段。具备了审美的心胸,那么庄 子所审视的“丑”最终通向哪里呢? 那就是“道 ,“道”是丑最终通向美的归途。 三、庄子审丑美学观的合理与症结 丑怪之所以能够纳入庄子的审美范畴,在于他相对的辩证思维方式,庄子 审丑美学观的一个重要的思辩性体现在美与丑的相对与互化。这是庄子审丑美学 7 的最大合理性。但是这种美的极致显然发轫于庄子的“小大之辨”、“道通为一”, 美与丑在“道 这里消解了,因而没有了美丑之别,这又成了庄子审丑美学的最 大症结所在。 可见,庄子审丑美学也存在着忽视事物的客观存在的一面。庄子太过于强 调事物的相对性了,太强调事物的统一性了,以致于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绝对 相对主义认识论的误区。 从对庄子审丑美学研究的意义上来说,庄子审丑美学观具有极大的现代价 值。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竞争的压力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在我们现代人身 上,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正在受到冲击,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其本应有的生存品 格呈现出极大的流失现象,而庄子审丑美学中的那些外在残缺之人却有着德充之 精神美,他们与世无争,逍遥自适的心态恰是迷惘一代的一剂良药。“德全 可 以弥补现代人之不健全人格,从而推进现代人对自身畸形人格的内省,因而,从 这个层面上说,对庄子审丑美学的研究,有助于克服现代人人格的畸形。 第一章庄子美学中。丑力的真谛 趋美避丑,人之秉性 “丑”是美学重要范畴之一,在苏格拉底那里,丑与功用目的相违背:在休谟 那里,丑是不和谐、它引起人的不安和病感:在道家那里,他们不看重形式的“美 或“丑 ,追求的是寓于形之中的“道 、“德 、“气 、“神 。可以说“丑 是与 “美 相对立的美学范畴,它是违背人的目的和需要的畸形和片面,是令人不快的 事物,它既表现于事物的形式,又表现于事物的内容。而在审美历史长河中,趋 美避丑可以说是人类共有的秉性,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一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庄 子亦然,庄子对美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 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是他对个体生命的美的总的 追求。具体以两个层面表现出来:对自然本真之美的追求和对矫揉造作所带来的 丑的规避。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形 、“神 组成的, 徐无鬼日:“劳君之神与 8 形 : 在宥日:“汝神将守形 ,但形神二者往往不可兼得: 达生云:“夫 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也。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 矣。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 弃事则心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 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遗。精而 又精,反以相天。劈“形全精复,与天为一 这是庄子非常重要的美学思想,也 是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形 与“神 皆美之人就是最具有自由生命的得道之 人,就能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l 、自然之美 万物所展现给审美主体的美感,有些是自然本真状态的呈现,而另一些则 是以“巧夺天工 般精湛技术的加工。自然本真的存在也好,人为的雕琢也罢。 在庄子那里,他追求的是万物的自自然然。在他看来,自自然然的东西总是散 发着美的光辉。 “自然一词并非始于庄子。老子( - - 十五章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自然 在老子那里是“道 的本性,“自然”与“道 同一,离 开“自然 ,“道”将不能存在,而离开“道 ,“自然 也将无法存在。可见,“自 然”一词在老子那里就已经不仅仅指自然界了,而是指事物本身以其本真状态存 在的方式,是本然、天然,是自然而然、自自然然之意。陈望衡先生曾说:“ 鸟按其本性飞翔在天空,鱼按其本性邀游于水里。只要人不以自己的意志去改变 它,它的存在就是合理性的存在。 :庄子一书中,“自然 一词出现了8 次,与老子所讲的“自然 含义基 本相同,是与“人为 相对的。德充符日:“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天运 日:“应之以自然”、“调之以自然之命 ,应帝王日:“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i :秋水日:“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 渔父日:“自然不可易也。 缮性日: “莫之为而常自然。 田子方日:“无为而才自然矣。以上是庄子在整部著作 中所提到的关于“自然”之处的部分摘录。可见,庄子所提及的“自然 有三种 基本含义:一是相对于人的客观世界;二是天然,非人为;三是自然而然,事物按 其内部的规律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庄子的“自然”强调的是保持事物的天 然属性和自然而然的本真状态,反对人为和人工穿凿。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3 页 9 然”的哲学思想不过庄子把老子的“道 及“法自然 重点放在人生论上。在 庄子哲学中,“自然 是“道的一种属性,是宇宙精神的象征,“道成了庄子 哲学的最高范畴。天地日:“夫道,覆载万物者也。一道存于万物,同时又主 宰万物,“道 的本质也即“自然 。自然是从自然界的本然状态所显示的属性中 而体现出的宇宙精神,这种宇宙精神进而落实则为一种自由生命精神,它使人与 自然得以沟通。齐物论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天下日“独 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就是人与宇宙自然合一的自由精神境界。 就“自然 一词来说,庄子书中并不是很多,“道家尚自然,此义尽人知之。然 道家书莫先于庄子,而 庄子内篇言及自然者实不多。德充符:常因自 然而不益生。应帝王:顺物自然而不益私焉。仅两见。似庄子心中,自然 尚未成一特定之概念。庄子之所谓自然,不过日顺物之自然变化,不复加以外力, 不复施以作为而已。”哳从宏观上去理解庄子,它无处谈及的不是关于自然 的问题,同时钱穆先生在这里把“自然 在庄子那里的本意讲得再确切不过了。 庄子所说的“自然 ,是从大自然中提升出来的本性,而大自然的本性理所应当 也是人的本性,因而庄子所说的“自然”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自然 也即人之 本性。庄子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是他所追求的自然之美,只是提到了“天地有 大美”。其实,这种天地之大美也就是自然美。何为“大美 ,“大美 也即是天 地的自然性,也即是说是自然之道,就是内在于天地之中的自然的灵魂所在。如 果说对于事物要以本真的状态呈现,那么对于作为主体的人而言呢? 虽然人应该 以顺应自然为总的原则,但人应该完全去顺应自然吗? 庄子间接地从“庖丁解牛 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但要顺应自然,更应当合理地通过自身对事物的反复实践, 从而去更好地适应自然,使那些不完善的具有缺陷的对象变得更加符合审美的客 观规律,这是庄子提倡的自然之美的精髓所在,也是庄子能在这个层面超越老子 的最大法宝。 2 、矫揉造作之丑 庄子追求的是事物自然本真的存在,对于违背自然之美的矫揉造作痛恨至 极点。 秋水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又失其 钱穆,庄老通辨,北京:三联书店,2 0 0 5 年2 月第二版,第4 2 6 页 1 0 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一“邯郸学步 这一故事不考虑自己的特点,盲目因袭, 不但学不到别人走步的绝技,反而连自己以往自然的习惯步伐都忘得一干二净。 “丑女效颦一这一故事中,丑女见西施皱眉很美,于是极力效仿,以为自己也和 西施有一样的效果,殊不知,不见其美,反见其丑,违背了自己自然的模样,只 知道西施捧腹皱眉很美,而不知道美的原因何在? 仅以为只有捧腹皱眉就是美的 表现。为什么西施捧腹皱眉很美,而自己这样做则丑呢? 原因在于丑女不分时间、 地点、场合、趋赶时髦的恶劣作风,而就是这种作风淹没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使 自己的自由生命受到极大限度的约束。 庄子审美观重自然,其核心是在处理天与人的关系上。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 “由宇宙论到人生论,第一步便是天人关系论。”庄子反对任何违背自然的 人事活动,主张吖与天为徒”、“天人合一 。这里的“天 即自然天性,也即人 自由的本性。“人”即“人为 ,人为必有损天性,因而人只有摒弃对自然的一切 违背行为,才能获得自由的天性,而追求人的自由天性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 容。“在庄子一书,天字共出现6 5 5 次,其中单音词1 7 4 次,双音词或词 组4 8 1 次。天地9 3 次,天下2 8 6 次。 圆庄子之所以反复强调“天”字,其 实也就是为了阐述其重自然美的审美理想。“天 是外在于人而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本真状态,不能因为主体的力量而使之与“道 相脱离。“天 即自然, 是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的状态或人自由的自然天性所在。天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更 是人存在的价值所在。在庄子看来,仁义礼智、道德规范以及个体的贪欲杂念, 摧残着人的自然天性,而导致了个体的不自由乃至人性的失落。因此,庄子大力 反对一切人为的违背自然天成的规章制度的束缚,将“自然 看作仁义道德的对 立面,力求恢复到人性自自然然的本真状态。而作为个体,不应当违背自然,而 应冲破名缰利锁的束缚,勇于顺应自然,只有超脱了现实的束缚,与自然天道相 亲相和,才能拥有自由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人的自然天性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发展, 一切自自然然的原始天成状态就是最美的状态,而破坏天然状态的人为方式就是 丑的不自由的恶行。 秋水中北海若日: 故日:。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德,躏躅而屈伸反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8 页 。王凯,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0 6 页 要而语极。河伯问日:“何谓天? 何谓人? ”北海若回答日:“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 穿牛鼻,是谓人。故日: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德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 真。” 河伯不理解北海若的宏论,他问北海若什么是天? 什么是人? 天和人又有什么关 系? 北海若回答: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牛马四足 也即宇 宙万物自然而然的状态。“落马首,穿牛鼻 也即人对自然天成之万物的摧残、 压抑和破坏。庄子主张“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德殉名 ,反对人为地 破坏自然之天成。 至乐:日: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 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 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 以乎挠挠为乎! 鲁侯像敬神一样,把海鸟奉迎至太庙,以酒肉招待这种“以我观物”的做法 违背了鸟的自然生存规律,限制、摧残了海鸟的自由天性,致使海鸟一命呜呼! “以鸟养养鸟 才符合鸟之自由生存状态。天然 的方式使海鸟自由自在,而 “人为 的方式则使之丧失生命。可见,违背自然规律的人为乃自然之大敌,美 之大敌。 违背天道,则遗失了自然之道。可见在庄子那里,违背自然天成的东西大抵 都是丑的,只要符合自然规律、自然之道就是美的。不过庄子所强调的自然并不 是不能对其改变的,只是要求改变的手段要遵循自然规律。 二丑的分层剖析 庄子所审之“丑 是有层次性的,大体可以分为外丑内美和外美内丑两个 层次。 1 、外丑内美 在对庄子审丑观的解读中,我们发现庄子把对美丑的界定和评价与伦理道德 联系起来。如德充符等篇塑造了一系列奇丑无比的“真人 、“至人 的形象, 这些外形丑陋或是肢体残缺的人却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和尊敬。这是因为这些 1 2 人虽然外形丑陋却有着广博的知识和高尚完美的内心,所以庄子对他们也大加赞 赏。 德充符旨在让人们破除外形残缺与完整与否的观念,树立注重内在心灵美 的思想。只要有超出常人的德性,形体上的缺陷和丑陋就会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 是他思想中焕发出的美感。正所谓“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 德充符) 。 德充符描绘和塑造了六个身体残缺之人。这中间有脚趾残缺,但道德却高于 儒家圣人孔丘的“叔山无趾 ;有颈上长了个难看的大瘤子,却深为齐桓公喜爱 的瓮盎大瘿:有受断足之刑的兀者王骀,及兀者申徒嘉和支离无赈。尤其是卫国 的哀骀它,其人面貌丑陋无比,“以恶骇天下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样一个 长相奇丑者却能够使“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日: 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甚至国君与他相处不到一个月, 竞要将国政委托给他。这些奇丑人物,形体残缺,外貌丑陋,由于其内在的精神 和人格上超越常人,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 的人更加高大。在这里,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j i e i # i - 在形体的 丑,“形骸之内”的美压倒了“形骸之外 的丑,这种形体残缺,外貌丑陋,但 在精神和人格上超越常人的特殊现象,是对当时社会“有诸内必形诸外 审美认 识的否定,是对感性行色和知性观念的双重超越,深刻地表现了“道”可以超越 形体局限是至高无上的,从而实现人的精神、心灵的自由自在。当然,哀骀它这 类形象在现实世界中是难以寻觅的,但这类形象身上所包含的形体与精神的不平 衡现象却是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的。子舆病后“曲髅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脐, 肩高于顶,句赘指天 ,实在丑陋不堪,但他却毫不在意,站于井旁观己倒影, 感叹造物之伟大。当子祀问他是否嫌恶时,他回答说一点也不嫌恶,“浸假而化 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鹃炙;浸 假而化予之民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一 庄子突出强调精神美,那么如何去追求心灵与“道”的同一呢? 庄子认为,要 从个体的主观精神方面去追寻“道 ,必须超越一切羁绊心灵的世俗因素,破除一 切功利思想,把生死,寿夭,贵贱、得失、穷通、祸福等等看作是相对的,是人力无 法左右的,“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一( 天地)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 能入 ( 大宗师) ,一切听其自然,不去影响外物发展变化,也不为外物所束缚 和支配,这样,就可保持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 1 3 ( 齐物论)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天下) 的境界。“德有所长而形有所 忘 ,庄子以忘形为发端,进入精神上无差别的状态,最后实现“道通为一 ,实现 最高的、永恒的美。 2 、外美内丑 人间世有许多散人的形象,这些所谓的“散人 ,他们虽然活着,却失去 了“真性,徒有躯壳,而丧失了精神生命,他们早已“失其常然。在列御 寇中,庄子日:“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舔痔者得车五乘,所 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 何得车之多也? 子行矣! 一大意是说,宋人 曹商为宋王出使秦国,得到百乘而归来,这个时候遇到了庄子,于是忍不住把自 己的本领给庄子自夸一番,却不料被庄子狠狠地挖苦了一顿。庄子所说的话听起 虽刻薄了些,但是言语间把权贵附庸们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次,个体的内丑主要是为功名利禄奔而奔波、操劳不息所致。“故尝试论 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 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 身为殉,一也。 “伯夷名死于首阳之下,盗跖利死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 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 骈姆)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 ( 让王) 。“一受其成形,不忘( 亡) 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 能止,不亦悲乎!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苏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人谓 之不死,奚益! 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之大哀乎?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 ( 齐物论) 庄子深深悲叹人生一世劳碌奔波,心为形役,随之显出了内在丑陋的 一面。 三丑也即是个体生命的不自由 1 、外在丑是对形体的束缚 庄子中塑造了很多畸人形象,何为畸? 说文解字云:“畸,残田也 , 畸有残的意思。何为畸人? 庄子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大宗师) 畸人包含了两方面:即生理上畸和心理上畸,生理上畸如形体丑陋、扭曲 之人,如人间世中的支离疏、 德充符中的支离无赈、瓮盎大瘿、大宗 师的子舆、达生的佝偻丈人、至乐的滑介叔;心理上畸如精神病类的 1 4 疯人、强盗,如 人间世的接舆、 杂篇的盗跖等。这里的畸人是相对于世 俗人眼中的正常人而言。 庄子生于乱国乱世,连绵不断且规模庞大的战争,制造了大量的残疾者。此 外,统治者滥施暴力刑罚,使畸人队伍随着战争的激烈而变得极为庞大。庄子笔 下丑陋的外在形象,主要是受残酷现实所致,换句话说,庄子笔下的畸人是统治 者压迫暴虐之后的产物,而这种对身体的残害必将致使他们身心的畸变,这种畸 变将致使他们实现不了自由的人生,他们外形的丑陋使之不能与正常人一样加入 到社会中去,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这个层面上说,这种外在的丑已经阻 碍着他们,使他们无法迈出前进的步履。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当我们无法实现愿望 时所带来的痛苦,我们为想做而无法做到而痛苦,而心灵都被封僵起来了,甚至 冰冷得快要窒息了,那还谈什么生命的自由? 在我们注重人权观念的现代人看 来,庄子是最具人性光辉的,他处处在关注人性的自由,而庄子通过审丑的方式 来为个体生命摆脱桎枯,审丑就是在为实现个体生命自由寻找途径。 当一个哲学家或诗人在探讨人的感性生存、追寻精神乐园时,他不是毫无理 由的,总是与当时面临的历史境遇有关。而庄子所生存的时代正是一个昏暗的时 代,“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 ( 山木) “回闻卫君, 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 其无如矣! ( 人间世) 又如 ( 下)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8 4 9 页 1 5 的社会现实是极其“无道 的,而现实社会的“无道 必将导致社会中的个人其 内在品行的恶劣。 体现内在丑陋人性的例子在庄子里存在不少,典型的是外物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日:“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日:“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日:鲋鱼来, 子何为者耶? 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日:诺,我且 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日: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因为贫困而需要借贷,监河侯不但见死不救,还假惺惺地装仁慈。可见其内 在的奸猾和鄙陋、冷酷无情,这是极为受庄子憎恶和鄙视的行为。此外,那些衣 冠楚楚的王侯们,其丑恶的内心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被暴露无遗,他们金玉其外, 却腐臭其中。外物还有- n 寓言讲到“儒以诗礼发冢”,揭露那些大儒小儒们, 虽然身着礼服、满嘴仁义道德,却干着掘墓盗宝的勾当,他们的心灵为利欲所吞, 见利忘义,他们贪婪虚伪,灵魂丑恶肮脏。 第二章丑的归途:向美转化、向“道一皈依 一作为现象界的丑向美转化的方式 1 、矫揉造作之丑搿法天贵真刀 庄子以自自然然则为美,反之则丑,而这种背离自然之丑,唯一的化解之法 便是“法天贵真”,“法天 也就是法自然。“法天贵真 既是庄子美学中的艺术 创作原则,也是庄子化丑为美的根本方法。渔父日:“真者,所以受于天也, 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刀“天 即自然,而“自然 之不可 改易则是因为它存在着“真性。人之所以要“法天贵真”,就是要师法自然以 保持人类的真正自由。“真 是一种合天理、合规律的本来状态,只有真才有个 体独立的人格,才有个体的自我价值。而失“真”也就违背了自然,而“自由 是庄子追求的人生目标,是“大美 、是“道 。因而,对于个体来说,失“真 也就是不自由,离“道 的表现,从而也就导致丑。 西施皱眉是因心痛而起,是自然本真的行为,痛而皱眉是自然的常态,所以 美,且在其“真一,“真 也就是自然的常态,。丑就丑本无可厚非,而她却忸 1 6 怩作态,便丧失了自己的本性,结果是丑上加丑,丑到了极点,“丑人 之“丑 不在其本然之丑,而在于失“真 ,矫揉造作则丑。每个人都有属于其个性之“真一, 丧失这种“真”,也就没有了本性。所谓“故凫胫虽短,续之则优 ( 骈母) , 长就长好,短就短好,一定要把长的变短,短的变长,不但带来了痛苦,反而弄 得更丑,破坏了自然之质,丑态百出。因而,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更应该根据其 自然本性,率性而为,如果强其所为,则扭曲了自然之本性,而丧失了自我。只 要自然、合乎了“真 ,合乎了“大美 ,也就合乎了“道”。 l :天运日:“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 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切妻子而去走。彼知颦美 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西施颦眉出于自然之真情流露,因而美。而其里之丑女刻 意模仿,只能是丑上添丑。在庄子眼中,美的东西真实无伪,以真为本。失真则 有违自然之理,也就与美挂不上钩。“天真 是“丑 与“道 联结的先决条件, “天真 之“丑”也即自然的本真状态,只要是作为自然的本真状态呈现,“丑 的事物也可以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内在之美而在“道 那里得以升华。 2 、“形一之丑以_ 德一充 庄子笔下还有一大批怪诞、丑陋形象。如骈母日:“彼正正者,不失其 性命之情,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趾;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 去忧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只要是合乎自然的“性命之情 ,骈母枝指类的现象并 没有什么奇怪的。 大宗师写子虽“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 于顶,旬赘指天 ,但他却说:“伟哉! 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 可见美与 丑都不过是自然的造化,这里主体的心态是自由的,合乎道的。以上这些形体残 缺之人可以说均可归为“畸人 之列。 孔子论语述而e 1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里,孔子 的“德 显然不是庄子的“德刀,孔子的“德 重“仁一、“礼”,而庄子的“德 则与“仁 、“礼”无关,庄子的“德 ,得“道”而生。“对于庄子来说,德当然 和仁、礼等无关,它是宅心于虚的,也就是 人间世中说到的心斋。但虚并不 是一无所有,如虚实生白所显示的,在虚静的心灵中,可以生发出另外一个 1 7 光明的世界,这就是不同于形体世界的精神的世界。”啦子对“德”多有论述, 尤其明显地体现于德充符。在德充符一篇中,庄子虚构了六个肢体残缺 或外形丑怪的“畸人 形象,以他们的完美道德来体现他们内在精神的力量。而 何谓畸人? 庄子说:“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 大宗师“至于庄子这 里所说的德,不仅不同与一般的道德法则,而且也不同于所谓自律的德 性,例如儒家崇尚的仁或康德的绝对命令。庄子倡导的德,实质上是 得即得道。就是说,德充者乃是得道之人。因此,庄子倡导的德 充实质上乃是道充。 圆可见庄子之“德 有别于儒家之“德 。庄子之“德 是“道”在人事上的落实,能够进入体道的人生境界,便达到了自由精神境界。 钟泰在其庄子发微中对庄子之“德”和德充符这一名有详细叙述。日: “德者,得也。得者,有诸己也。充,充实。孟子日充实之谓美,充 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日美,日光辉,皆形著于外者 。 庄子视“德 于“形 之上,还提出“全德 一词,即保持内心之“德 而不摇荡,“德不形于外”。德 充符载:“何谓德不形? 日: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 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打“故德有所长 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所谓“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使其形者是比形 更要紧的东西。单纯就形体而言,死去的母亲和活着时比较并没有什么缺失,但 豚子之所以受惊逃走,是因为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形体虽然在,但豚 之所以为豚者却消失了,使其形者消失了,这使形体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 母亲也就消失了。使其形者才是使母亲成为母亲的东西。在德充符 中,庄子列举了鲁国的兀者王骀受断足之刑,而“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这 是因为王骀能够有“游心乎德之和 的自由心态,因而他能“视丧其足为遗土 。 注子视“形骸”不过是人的身体的寄托之所,人的内在精神对“道德 的所归 才是人的根本。兀者申徒嘉和郑国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而郑国子产以与之 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一版,第6 1 页 。王树人、李明珠,感悟庄子:“象思维”视野下的庄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1 2 月第一版,第6 8 页 印见于1 0 6 页,著者对庄子之“德充”有详细研究 固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3 月第一版,第6 6 页 o “游心乎德之和”中的“和”据曹基础的解释是指“取消界限、对立,与物相通为一”, 而“视丧其足为遗土一之“遗土”即是指丢失了的泥块。见7 2 页 同座而感到羞辱,申徒嘉说:“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 ,“吾与夫子游十 九年矣,而未尝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骇之外”。子 产所见的是“形骸 的残缺,而未能见其精神的全美,这是世俗的见解。德充 符中还有一人物哀骀它,奇丑无比,“以恶骇天下”,却见爱于众人。“丈夫与 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日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 十数而未止也。一支离无和鸯大瘿两个形体残丑人而深受卫灵公、齐桓公所喜 爱,以至于看常人都是残疾人,显然三人那种内在完美的道德人格精神超越了外 在形体的丑陋与残缺。 庄子的审美观重人的精神层次,而且他还更加肯定了丑怪的形式完全可以包 含和升华出精神的美,使得丑与美的对立消失,达到审美主体的精神自由。“事 实上,他( 按:庄子) 更喜欢通过形体的残缺来表现德的内充。为此,他塑造了 从兀者王胎、申徒嘉、叔山无趾到瓮怏大瘿等一大批形体残疾者的形象,也许他 觉得,形体的残缺更能突显出德的完全和充实以及它的意义。庄子笔下的形体残 缺者都是魅力非凡的人,这种魅力显然不是来自于形体,而是内在之德,是心灵 中孕育的德性的光辉。”卫灵公、齐桓公完全被“丑”的审美力量所征服,以至 “视全人,其短肩肩”。在庄子看来,一个人如果人格精神是完美的,那么人们 就不会在意他形体的丑陋,反而觉得他比形体健全完美的人更加高大。形骸之外 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这是庄子所谓的美的真正所在。当然。这不意味着庄子 否定形体美,例如庄子所理想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之美及 西施之美。当形体美与内在的德之美相冲突时,他更重视的是内在精神之美。 3 、失。德一之丑弃功弃名 庄子推崇老子的圣人的观念,并把它发挥到极致。提出“至人”、“神人”、 “圣人 ,这是他对失“德”之丑之内化寄予的目标。失“德 也即失去内在美 的精神美德。那些神人、至人们不谋求功名利禄,逍遥于自然之中而不与人相争。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而那些丑陋的失德之人也只有像至人、 神人、圣人那样,做到了无己,无功,无名才将完满。 齐物论“圣人不从事于 务而游乎尘垢之外。一“众人役役。圣人愚钝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名,自命也。 人间世云:“德荡乎名,智出 王博。庄子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材料购销合同范本
- 欠款抵房产合同范本
- 扩大劳务分包合同(标准版)
- 付模具费合同范本
- 电脑回收的合同范本
- 装修终止协议合同范本
- 酒店会议租借合同范本
- 服务质保金合同范本
-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题题库及答案范文
- 水稻托管服务合同范本
- 供应商退出管理规定
- 2025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乙二醇(EG)行业供需状况与需求潜力分析报告
- 电网技术改造及检修工程定额和费用计算规定2020 年版答疑汇编2022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完整版
- 超声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勤考试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T/CNFAGS 16-2024绿色甲醇分级标准(试行)
- 货架安装合同协议书模板
- 员工宿舍转租协议书
- 2025年中小学数学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