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对适度消费观的正义思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摘 要 适度消费观是人们在认识到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时 提出的。 消费主义最初产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而最终形成的。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大量生产 大量购买大量抛弃”的生活方式,其危害尤甚,它不仅使得人被“物”所役, 从而丧失了人自身的主体性,而且酿成了不可逆转的资源环境大破坏生态危 机。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阴影,人类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提出了适度消费的思想 观念。 适度消费思想作为一种崭新的消费观念, 是对消费主义的超越, 是对吝啬消费 和奢侈消费的恰当调节,也是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它的出现,无疑是 给了在生态危机中痛苦挣扎的人们以希望的曙光。 但是, 目前的适度消费思想缺乏 正义的考量,这主要表现为:它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存在局限,重经济而轻生态、重 局部而轻整体、重现状而轻历史;它没有对消费不足现象给以应有的重视;它对消 费主体的差异性没有涉及等, 正是这些理论上的不足使得适度消费思想并没有能够 完全担负起拯救人类脱离于生态危机苦海之中的重任。 只有在正义规约之下的适度消费才可能是完整的适度消费。 合乎正义的适度消 费思想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维度: 一是在种际正义下适度消费; 二是代际正义下 的适度消费;三是国际正义下的适度消费;四是群际正义下的适度消费。也只有从 多个维度来匡正已有的适度消费观念,才能使之担负起拯救人类脱离危机的重任。 关键词: 关键词: 消费主义 适度消费 正义 ii abstractabstract the thinking of moderate consumption are aware by people after that the values of consumerism to human beings as a huge disaster raised. consumerism generated initially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y in the west, it is accompanied by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eventually formed. consumerism as a value, in real life performance to mass production-substantial purchase-a large number of abandoned, the way of life, the hazards are very very serious.it not only makes people were objects of the easement, which lost the persons own subjectivity, but also lead to the irreversible de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ecological crisis. in order to get out of the shadow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way of existenc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a moderate consumption. as a brand-new concept of consumption, moderate consumption of thinking is beyond consumerism is the mean consumption and extravagant consumption of appropriate regulation, but also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ited to consumption patterns.the emergence of a moderate consumption of thinking to the ecological crisis in the painful struggle of the people has brought a ray of hope.however, the current thinking of moderate consumption is lack of justice.this is mainly as follows:its critique of consumerism there are limits, re-light eco-economy, local and light overall weight, heavy and light the history of the status quo;it does not give the consumer less than du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it did not noti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of main and so on.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theoretical deficiencies, making a moderate consumption of thinking and not be able to fully assume save mankind from the ecological crisis in the important task of oliver. only when justice under the statute consumption could moderate consumption are complete.justice of the moderate consumption of thinking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dimensions:first,moderate consumption should be under the kinds of interpersonal justice; second it should be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justice;third,it should be under the 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finaly,the moderate consumption should be under the justi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oups.only from the above dimensions to remedy a number of moderate consumption of thought, can it take to save the human responsibility in the crisis. key words: consumerism; moderate consumption; justice. iii 前 言前 言 消费主义最初产生于美国,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结果。自 19 世纪下半叶后,资本主义社会频繁爆发经济危机,针对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市场和刺激消费的主张。 由于这一主张对克服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 促进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遂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策选择。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消费不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而且也延伸 到政治和社会领域。 当人们的生活资料得到满足以后, 工业化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 就会出现“销售过剩” ,要想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刺 激人们进行大量消费, 于是鼓励大众进行大量消费就成为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资 本主义为追求经济利润的不断增长, 极力鼓动大众消费更多的商品, 消费主义便应 运而生。 消费主义主导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生态危机的恶果。 因为消费社会是地球资源 的最大使用者。与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相联系的“深加工产品”使人们的兴趣只集中 在经济领域:生产、消费、赚钱。为了促进“大量消费” ,福特主义的“大量生产” 模式应运而生。 “大量生产”推动人类去无限度地开发、消耗自然资源,使环境、 能源和生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森林被毁、物种锐减、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 造成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为了消除生态危机, 人们将目光投向产生危机的源头消 费主义。正是消费主义“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的生产生活方式导 致了生态的失衡,因此,倡导一种“适度消费”生活方式的观念随即出现。 适度消费的观念在国内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当时也是针对沿海沿边一 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过度现象而提出的。 概括起来, 它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观点: 一是超越消费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这种适度消费观认为, 人的需求可以分为 “需要” 和“欲求” 。 “ 需要是所有人作为同一物种的成员所应有的东西, 欲求则 代表着不同个人因其趣味和癖性而产生的多种喜好。 需要是有限的, 但欲求是无止 境的。 ” “需要”是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人人必须有,否则就连生存也无 郭玲玲:对当代消费主义的反思, 沈阳干部学刊 ,2004 年第 6 期,第 72 页。 iv 法保证; “欲求”是超出了人的身心发展正常需要的那部分所求,对人的生存和发 展并非必需。正是消费主义诱发了人类的无限“欲求” ,并最终导致了生态危机的 出现, 所以人类为了解除生态危机, 就必须适当克制自己的贪欲, 实行适度地消费, 在保证满足身心发展所必需的消费基础上,力求过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 活。二是同吝啬和奢侈相对的适度消费观。吝啬消费观由来已久,在农业社会尤其 如此。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商品的大量堆积,怂恿消费 多多益善的歪理邪说越来越挤占了吝啬消费的市场, 奢侈消费也逐渐从过去的达官 显贵那里走向了“先富起来”那部分人。事实上,存在的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消 费社会那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今朝拥有”的消费思想是缺乏理性的做法,它必 将导致人们为“物”所役。理性的消费应该在过分吝啬和挥霍浪费之间寻找一个恰 当的位置适度消费。三是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适度消费观。 “可持续发展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我们必 须清醒地认识到, 支撑生命系统的地球只有一个, 而地球已经被人类生产生活糟蹋 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人类从历史上看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并不是只有我们 当代人,所以,发展并不只是我们当代人的发展,也包括后代人的发展。要保持人 类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只能是适度消费。 关于适度消费正义性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从经济正义的整体视角 出发去探究消费,在分析经济活动正义时,注意到不仅有生产正义、交换正义、分 配正义,在消费中也存在正义与否的问题; 二是从消费正义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 角度出发研究,认为消费正义是提高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是从建设节约 型社会的伦理基础出发分析消费正义的意义和价值, 认为消费正义是当代社会日渐 凸显的重大伦理课题, 消费正义的实质是用人类整体理性来反思人类的消费行为 ; 四是从代际消费正义、 代内消费正义的角度分析消费的正义性, 认为消费正义是对 消费群体的消费状况的规范性陈述, 包括代内和代际两个方面的正义, 消费正义旨 在给出合理消费的正当性基础。 国外对该课题的相关研究多散见于一些著作和论文中。 日本国的堤清二先生在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5 页。 参见复旦大学毛勒堂的博士论文:经济正义: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第 73 页。 参见郑永奎:消费正义与人的存在和发展, 东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4 期,第 70 页。 参见何建华:消费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 浙江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5 期,第 112 页。 参见晏辉:消费正义及其相关问题,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年第 4 期,第 15 页。 v 1996 年出版的消费社会批判剖析了现代后产业社会形态的“消费社会”的病 态及其根源。美国的艾伦杜宁著有多少算够一书,该著作以生动幽默而详细 的笔触批判了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现象。法国的波德里亚著有消费社会一书, 该书以精炼而辛辣的文笔批判了消费社会。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的丹尼斯米都 斯等著的增长的极限 ,德国 f.schmidt bleek 的人类需要多大的世界 ,英国 西莉亚卢瑞的消费文化 、迈克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等对 该论文的主题也都有一定的研究。 综合以上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及其相关内容研究的状况, 可以看到, 多数学者 认为倡导一种不同于消费主义的新的适度消费的模式是消除生态危机的一个有效 途径。但是,学界对“何为适度消费”以及“何为正义的适度消费”尚没有达成共 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适度消费理论本身缺乏正义的考量, 这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适度消费观对消费主义批判的局限。适度消费观在对消费主 义进行批判时表现出下列倾向:一是重经济而轻生态;二是重局部而轻整体;三是 重现状而轻历史。第二,适度消费观对消费不足现象的遗漏。消费不足现象广泛存 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消费过度一样,它也是一种严重的消费不公现象。 第三,适度消费观对主体差异的忘却。适度消费思想在批判不合理消费时,要么一 味地谴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造成了生态危机, 异化了人性, 将人变成了只知道消费 的动物,要么批评吝啬消费是对经济发展的阻碍,要么从代际和代内的关系出发, 大而化之地高谈阔论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应有的“适度”消费,这样不但不利于 我们对于公正的适度消费的理解, 反而会影响到人们对于正确的适度消费观念的认 同和接受。 因为这些讨论都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现实中的消费主体是存在差 异的。 消费主体的差异性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 也广泛存在于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 不仅在发达国家的富裕阶层和发展中国家的富裕阶层之 间存在着消费差异,而且在两类国家的贫困阶层中也存在着消费上的鸿沟,此外, 在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消费差异。 正是由于在上述多方面的欠 缺,导致了适度消费理论的不彻底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究,弥补 适度消费理论的不足,使之更加完善和经世致用。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作者签名: 本人郑重声明: 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 3、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日 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 期: 日 期: 1 第一章 适度消费观的由来及其代表思想第一章 适度消费观的由来及其代表思想 适度消费观念的产生与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消费主义是 20 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一经产生便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 消费主义主张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 , 它必然带来多方面的恶果, 环境污染、物种锐减、全球变暖、战争频发、资源耗竭等全球性问题无不与消费主 义有着密切的关联。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消除生态危机,人们针对消费主义的弊 端提出了“适度消费”的思想观念,国内的适度消费观念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 期, 当时是针对沿海沿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过度的现象而提出的。 人们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种适度消费观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超越消 费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二是介于吝啬和奢侈之间的适度消费观; 三是同可持续发展 相对应的适度消费观。 第一节 适度消费观的由来第一节 适度消费观的由来 “人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消费观, 是一个古今中外一直有人探索的问题。 现在, 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 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适度消费观是 在批判消费主义时提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消费观念。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 在 人们的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为消费而消费的盲目性。 它的后果, 最严重的就是破坏了 人类万物赖以繁衍生息的地球生态坏境, 抹杀了人类和万物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性。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是要竭泽而渔,还是要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作出理性 的选择,于是,适度消费观便应运而生。 一、消费主义的产生一、消费主义的产生 消费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与大众消费的兴起相伴随的一 种价值理念和消费方式。 “它的准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望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 消遣, 试图以物欲的满足和占有来构筑其心理和精神的需求, 把人的价值单一定位 于物质财富的享用和高消费之上。 它是把消费看成是人生最高目的的一种消费观和 瞭望新闻周刊,1996 年第 31 期,第 1 页。 2 价值观。 ” 丹尼尔贝尔认为,在资本主义早期,勤俭节约,努力工作等精神有效 地遏制了资本家的消费行为,造就了资本家精打细算,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为资 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到了 20 世纪 20、30 年代,技术含量高而操作简单易行的电冰箱、自动洗衣机、吸尘器等家用产品的发 明为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汽车成为消费大众化的象征, 电影则是推动 大众消费的催化剂, 加上各种宣传媒体中夹杂着的五花八门的广告渗透, 原来的资 本主义新教伦理和清教徒精神逐渐被侵蚀和击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鼓吹享乐主 义、得过且过、放荡不羁和游戏人生的价值观念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天然趋向无限增值的特性所 决定的。 自 19 世纪下半叶到 20 世纪初期, 特别是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 萧条以来, “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就一直困扰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家和 为资本主义服务的经济学家认为, 如果不想方设法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资本主 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创造出来的堆积如山的产品就卖不出去, 经济将会处于停滞不前 的状态。 如果不能解决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 资本主义企业 就会面临破产,经济危机就会再一次袭来。摆在资本主义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是通过游戏、宗教、艺术、战争、死亡等形式去摧毁过剩产品;要么是通过礼 物、供祭、消费竞赛、狂欢、炫耀性消费来完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刺激消费 是解决经济危机、 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为了使经济发展保持一贯的速度, 资本家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宣传机器和手段去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欲望。 比如通 过电视广告、杂志封面、插图或报刊照片等手段充分调动大众的消费心理,引导并 改变其价值评价标准和消费价值观, 把大众培养成 “大量购买大量消费大 量抛弃”的现代消费者,以此来扩大市场对商品的消费数量,从而达到资本增值的 目的。 “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企业和商业借助广告等促销手段而操纵和宣传的 意识形态, 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和规范。 ” 在这种意识形态中, 持续不断地消费甚至被渲染为一种爱国责任, 成为被官方倡导的, 大众认可并践行 的主导生活方式。 刁志萍:消费主义价值观与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构,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9 期, 第 80 页。 英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13 页。 英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1 页。 王宁:消费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3 页。 3 特别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新技术革命之后,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入 了一个繁荣时期, 为了转移国内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资本主义在消费领域进行了 民主化运动, 通过生产技术的革新, 不断把从前视为奢侈品的商品转变为日常生活 的必需品。 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在这种情 况下, “富裕起来”的工人阶级开始加入了大众消费的行列,他们在消费上获得了 某些上层资产阶级相同的权利,或者说,作为消费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平等 的,如马尔库塞所言, “依赖工资生活的工人也能够实现以往只有在资产阶级家庭 才能拥有的诸如住房、汽车、娱乐休闲等物品和服务。 ” 这样, “当品牌成为家庭 词汇的时候,当过度包装、加工食品广泛出现的时候,当汽车占据了美国文化中心 地位的时候,典型的消费主义就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出现了。 ” 消费主义就像一个恶性毒瘤, 一经产生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 二战后, 美国的经济繁荣以及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使美国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在全球产生 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美 国人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20 世纪 60 年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已经从美国扩散到 西欧和日本。 ”,“不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被卷入消费主义的大潮中。消费主 义日益呈现全球化态势。 ” 在中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国人对物质消费 的追求乐此不疲,他们逛商场、穿名牌、追时尚,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随波逐流, 对各种商品的诱惑失去了最起码的抵制能力, 听任自己原始的本能在消费的欲望中 沉浮。 “种种迹象表明,消费主义的幼芽在我国也日渐萌生。从行为上看,中国消 费主义主要限于部分高、中收人阶层,尚没有在整个社会普及。因为作为支撑消费 主义的庞大的中等收人阶层尚未成熟。 但从观念上看社会上已经涌动着一股强烈的 消费主义热潮。 ” “据对京津两地 500 多个案例的消费主义调查,具有非消费主 义倾向的为 127 人,占 22.2%。具有消费主义倾向的为 433 人,占 77.3%。 ” 当然,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多数中国人的消费方式仍然只是与自身的生活水 平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应该说,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 费社会的特点。 美马尔库塞著,张峰等译: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 ,重庆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9 页。 刘晓君:全球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 青年研究 ,1998 年第 6 期,第 1 页。 赵玲: 消费合宜性的伦理意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70 页。 俞海山:中国消费主义解析, 社会 ,2003 年第 2 期,第 25 页。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与对策, 商业研究 ,2003 年第 8 期,第 93 页。 4 二、消费主义的特征二、消费主义的特征 消费主义只看重人的经济性的一面。 消费主义的理论预设前提是经济人。 经济 人将人的本质看成是趋利避害、 寻求感官欲望的满足、 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的经济动物。经济人的需要具有无穷的扩张性,经济人行为的全部宗旨在于逐利, 其所思所行皆围绕着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 唯利是图的金钱本位将一切事物的 价值与金钱相挂钩。与这种理论预设相对应,消费主义也必然将人看成是“欲望永 无止境的,能够驱动经济不断实现新繁荣的消费动物” ,它主张通过大力刺激人们 多赚钱、多消费来促进资本的快速周转,加速从生产到消费的周期循环,推动扩大 再生产,从而形成一种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抛弃”来促进经济增 长的机制。可见,消费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追求最大经济利润的贪欲,它在本质上 是经济主义的表达。 消费主义追求的是一种虚假需求的满足。 在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中, 消费成为 一种人为激发出来的需要,一种与我们真实具体的需要想脱离的行为。也就是说, 对于消费主义, 消费的动机不再是为了消费者真实需要的满足, 而是不断追求被资 本家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虚假需求的满足。 “许多批评广告的人士称,商品的 生产者站在自身的立场上, 将广告作为一种工具来操纵消费者, 使他们渴望购买一 些本来不需要的东西。 营造这样的需求的动机, 在于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体系所固有 的一种动力, 就是要让成堆的商品都卖出去。 生产商们为了避免滞销而陷入经济困 境以致最终的破产, 就不得不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卖掉。 而广告正是生产商企 图用来为他们的产品营造出足够的消费市场的一种主要武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广告于是在人们中间制造出一些虚假的需求(说它虚假,是因为它只是反映了制造 商的需要而不是消费者自身的需要)。 ” 为了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为了驱动经济 的不断发展,消费主义承担起了开发与制造人的“需要”的艰巨任务。所以,消费 主义在实质上是商业集团为了获得利润, 与大众传媒联姻, 通过广告或各种商业文 化好促销手段推销给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种生活方式下, 消费所满足的不再 是个人的真实需要,而是商业社会运行的需要。资本继续增值的需要。人仅仅作为 维护社会化大生产的工具和齿轮而存在。 由于消费主义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被人为 地创造出来的, 经过媒体的诱导和商业广告的宣传, 无形中就把越来越多的人卷入 美苏特杰哈利著,马珊珊译: 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4 年版,第 3 页。 5 其所规定的生活方式中。 于是, 消费消费再消费成了消费社会人的主 要生活内容。 消费主义企图满足人的虚荣心。 “消费的意义本来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给人 一种更幸福、更满足的生活,而消费意义却违背了消费的本来目的,使消费和人的 真实需求失去了联系,成为满足人们虚假需要和炫耀、占有心理的手段,成了满足 生产经营者获得利润的手段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 ” 消费突出的不是商品的实用 价值和生存功能,而是商品的符号价值和表现功能。在传统社会里,消费的目的只 是维持人的生存,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无意倾向于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但 是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中,这种对商品的符号价值的追求已经成为普遍性的行为。 消费主义将短暂的快乐建立在不可逆转的生态社会后果之上。 消费主义把 “拥有和 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长的物品和服务” 作为主要的文化指向和 “可看到的最确切 的通往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成功的道路”。 所以,在消费主义者的基本信 念中,消费就是“美好”或“更好”的生活,消费就是通往幸福的手段。可见,消 费主义宣扬的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 但确实是不计后果的乐观主义态度。 它 借助于科技理性的手段弱化了人们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 自动放弃了对未来未知因 素的考虑。 它使人们相信, 应当不断地追求物质享乐而不必顾虑因此带来的生态危 机和其它社会问题。 然而, 实际情况是满目疮痍的地球已经无法再继续承受消费主 义竭泽而渔式的浪费行径了。生活的意义,在根本上取决于归属的社会关系、创造 性的工作和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等因素,它同物质的绝对拥有量并没有直接的联 系。如果把生活的意义归属于物质消费与享乐,则有着将人的存在等同于“物”的 存在的危险。 消费主义已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在 20 世纪初的美国诞生 之后不久,就开始向世界各地扩散开来。它扩散的规律, “表现在消费阶层上是从 高收入阶层向中、低收入阶层扩散,表现在地域上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 散。 ” 美国、欧洲和亚洲的日本是消费主义盛行的中心地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 人们已经把物质消费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甚至把物质消费作为解除生活烦恼 的一剂良药, “米勒在 1985 年出版的剧本代价第一幕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年 赵玲: 消费合宜性的伦理意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72、273 页。 陈晖涛: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反省和矫正, 广西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4 期,第 53 页。 美艾伦杜宁: 多少算够消费社会和地球的未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5 页。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和对策, 商业研究 ,2003 年 8 月,第 93 页。 6 以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他也许上教堂,也许闹革命,诸如此类。今 天, 你如果难受, 不知所措, 怎么解脱呢?去消费!” 而调查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 “1987 年,93%被调查的美国少女认为购物是她们最重要的消遣。到 20 世纪末, 上述国家的家庭不但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 而且开始用第三辆汽车、 摩托艇、 家庭娱乐中心等等。 ” 消费主义不仅存在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 在世界的其 它地区也同样存在:在印度, “伴随着市场的自由化和信誉卡购买的引进,再加上 印度家庭的数千万台电视传播着世界各地的所谓“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已经 导致了从汽车和电视机到冷冻食品的每一样东西的销售量爆炸性增长。 在印度街道 上,数百万摩托车和轿车涌入原先主要由自行车、公共汽车或牛车占据的道路。 ” 中国也不例外,一向以勤俭节约著称于世的国人也没能逃脱消费主义的魔爪, “豪 华商店内,上百元一块的香皂、上千元一瓶的洋酒、数万元一套的时装,几十万元 一块的金表,销量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增长;还有上百万元的轿车、别墅,甚 至还产生了黄金宴、牛奶浴等畸形消费。 ” 美国著名环保主义理论家比尔麦克基 本概括指出:“消费主义是到目前为门最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现在,地球上已经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逃脱我们的良好生活愿望的魔法。 ” 三、消费主义面临的困境三、消费主义面临的困境 消费主义虽然能够有力地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 但是它毕竟不是能够从根 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危机的灵丹妙药。 随着人类的资源日趋短缺和生态环境 的日益恶化, 消费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片面性、 局限性以及对人类文明等各方面的副 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消费主义必然带来全球性的资源危机。 人的消费需求本来是有限的, 但是在消 费主义的鼓吹下,消费需求变成无限的了。在生态学意义上,消费主义显然是“不 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朝拥有”的不可持续的消费。因为,首先,它鼓励对环境造成 巨大压力的一次性消费;其次,商品的过度包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所以,如果 不对人类的消费行为作出合理的约束,全球性资源危机的到来将是不可避免的。 消费主义使人发生了异化。 消费主义放大了消费的意义而歪曲了生活本身的目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和对策, 商业研究 ,2003 年 8 月,第 93 页。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和对策, 商业研究 ,2003 年 8 月,第 94 页。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和对策, 商业研究 ,2003 年 8 月,第 94 页。 俞海山,周亚越:论消费主义的危害和对策, 商业研究 ,2003 年 8 月,第 94 页。 刘晓君:论改变消费方式从不可持续消费转向可持续消费,北京大学博士论文,1998 年。 7 的,完全背离了消费生活的人本内涵和价值目标;它将人看成消费动物,人的主体 地位不断丧失,精神世界日益萎缩, “被随波逐流,失去了一切对过去或对未来历 史连贯性的感知,人便不能保持作为人。生活秩序的普遍化,势必将真实世界中真 实的人的生命降格为单纯的功能。” 如此,人不再关注物的有用性,也忘记了对 物的爱护和珍惜, 物总是消耗之后被丢弃转而成为垃圾, 而人自身也丧失了整体性、 丧失了自由、深度,成为片面性、功能性的存在,成为了没有灵魂、只知道追求物 质生活享受的消费动物。所以,消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异化的消费。 消费主义带来了道德信仰的危机。 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发展, 人们已经从宣扬自 己的美德转变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 在二十世纪前二十年的劝世箴言中, 人们赞 同的是诚实、勇敢、责任、勤奋及节俭的美德,然而在消费主义时代,人们强调的 是吸引并拥有朋友的重要性, 要强迫别人喜欢你, 要培养个人魅力和吸引力。 所以, 消费主义内涵着“奢侈是美德” 、 “节俭不再是美德,而是一种过失”的逻辑。人们 不再关注创造的意义, 不再提倡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 而只是倾向于通过像明星之 类的人物一样去拥有机遇, 一步登天, 而且这种享受最好是可以不通过劳动就能得 来,可见,这种价值宣扬的不是勤劳,而是好逸恶劳。 第二节 三种典型的适度消费观第二节 三种典型的适度消费观 适度消费观念在国内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当时也是针对沿海沿边一些 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过度现象而提出的。概括起来,它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 超越消费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二是同节俭和奢侈相对的适度消费观; 三是同可持续 发展相适应的适度消费观。 一、超越消费主义的适度消费观一、超越消费主义的适度消费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肇始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 正在潜移默化地向全世界蔓延, 如果一味听任其恣意妄为, 后果终究还得由人类来 共同承担。 为了避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及其引导的现代市场经济给人类文明所带来 的种种危机和困境, 倡导建立一种超越消费主义的适度消费方式就成为当代人一项 十分迫切的任务。 德雅思贝尔斯著,黄藿译: 当代的精神处境 ,三联书店 1992 年版,第 40 页。 8 这种适度消费要求摈弃“消费和拥有更多物质财富就是更幸福”的价值观,把 满足人类基本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作为消费标准。它以节约、够用为特征,不反对人 们可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而合理地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准, 但是这种消费观明 确反对“为地位和身份而消费”的挥霍性消费和“消费越多越幸福”的缺乏责任感 消费方式。因为那种在“为地位和身份而消费”和“消费越多越幸福”观念诱导下 的消费方式明显超过了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消费,使大量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被浪 费,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资源短缺;大量废弃物(废水、废渣、废气)的 产生和随意排放, 酿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同时它也剥夺了同时代其他人和后代人 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种适度消费模式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以人为目的的消费。适度消费应该是人性化的消费,是以满足人的需要 (而不是欲望)为目的的消费。人区别与动物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人有思想意识, 人能主动意识到自己同其它动物的区别, 意识到自身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 作为有 意识的人的存在,不仅有动物性的需要,更有着人之为人的精神需要。如果没有基 本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的生命存在就无法得到延续; 但若仅仅有充裕的物质生活条 件而没有精神追求,没有了理想,人也不会快乐和幸福。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物 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 但对物质的消费仅仅是作为实现人的价值的手段, 而不 是人的存在价值的终极目的。 如果把消费看作人存在的全部意义, 就会出现精神上 的迷茫。因此,消费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人精神上的各种需 要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尊重生态价值的消费。地球作为宇宙中一颗微不足道的小行星,它的各 种资源含量是有限的, 从而地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人类的活动必须要限制在地 球的承载力范围内,一旦超出其可以承受的限度,轻则造成生态危机,重则不堪设 想。人类如果不想为生态危机所困,就要主动规范自身的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节 约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 把对各种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限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这 里的“适度”要在两个方面达到协调:一是人的消费符合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即人的消费相对于人作为生态系统组成的一分子的地位是适度的; 二是人对地球资 源的利用开采幅度相对于地球资源总量及其构成状况是适度的。 地球资源是针对所 有人存在的,不仅仅是针对哪一国、哪一地区,更不是针对哪一小部分人而存在, 它不仅为当代人所有,也属于后代人所有。 9 二、介于吝啬和奢侈之间的适度消费观二、介于吝啬和奢侈之间的适度消费观 吝啬消费从量的角度看就是个人在消费水平上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和 个人平均消费水平。 吝啬消费和奢侈消费在质上是相同的, 二者都属于消费中的极 端现象。虽然都是极端的,但是不能象评价奢侈一样去评价吝啬。因为如果一个人 有消费能力而不愿意消费, 这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对社会和他人也没有危害, 所以, 也就没有理由受到道德的谴责。 奢侈消在中国传统消费思想史上, 战国时期的杨朱最早主张奢侈消费, 认为 “人 生苦短” ,当“及时行乐”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感官的需要为人生的目的。 管子 则从增加就业、 赈灾救荒、 活跃市场和发展经济等多个角度出发主张人们应该鼓励 奢侈消费。 在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条件下, 奢侈消费的确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当奢侈消费遍及世界各地的时候,它的消极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其一,奢侈 消费加速了类对地球资源的消。 奢侈消费是以巨大的资源利用为前提的, 它的盛行, 必然造成资源的大量耗竭;其二,奢侈消费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不断增长的物质 需求,促使人类去过度地利用耕地种植各种作物,砍伐大量木材,这样势必造成土 地沙漠化进程加快,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品种减少,有些甚至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使 经过亿万年才形成的地球生态系统惨遭破坏。 最后, 奢侈消费观误导了人的存在价 值。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 而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费。 将消费更多的物质产品当做人生的追求目标,这无疑是将生存手段和目的本末倒 置,误导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正是由于吝啬消费观和奢侈消费观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人们才开始关注和思考 消费的适度性问题。于是,适度消费观应运而生。这种消费观认为,消费首先要考 虑社会责任。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的需要和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到 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消费既不是对物质资料的过分吝啬,更不 是对资源产品的过度挥霍,而是对物质产品的一种适度的消费。 适度消费观绝不仅仅是在节俭消费观和奢侈消费观中间寻找一个中点,而是代 表着一种全新的消费伦理,一种崭新的价值观念,其特点是:其一,这一消费观有更 广阔的视野。 认为每个人在消费时都应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消费 水平应该和社会的平均消费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 其二, 适度消费观针对吝啬消费 对个体生命健康的损害, 主张在消费能力允许的前提下不要过分节俭, 应该使消费 10 满足人体基本的物质需要。其三,适度消费观把消费与社会生产、自然生态紧密地 联系起来,力求使这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适度消费观三、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适度消费观 1.可持续发展 1984 年 10 月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用了九百天的时间进行调研, 然后 推出了一个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个报告提出了被国际社会公认 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系统论述。该报告对“可持续发展”作 出的经典性界说是: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里的“需要”即是满足人类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基本 生存需要;这个概念隐含着一种对人类活动“限制”的思想,即限制人类对支撑 地球生命系统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报告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共同 性和公正性。持续性意味着人类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为限度; 共同性意味着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共同的,因此要采取共同行动,走向共同的未来; 公正性意味着满足需求与利益、利用资源的双重公正,即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 事实上该报告更强调一种新的认识,即从一个地球到一个新的世界。支持生命系 统的地球只有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数字货币应用前景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金融行业智能投顾服务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通信行业物联网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全球市场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智能医疗器械发展前景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大连市2025辽宁大连工业大学赴北京体育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佛山市2025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事业单位人员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现场5S管理问题及改善
- 临床试验监查员工作总结
- 《目录学概论》课件
- 《保密意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物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知识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课件 第1章 劳动和劳动形态
- 生鲜店加盟合同模板
- 电影刮痧课件教学课件
- 游戏厅转让合同范本样本
- DB34∕T 4253-2022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程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