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江西诗派是宋代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流派,它源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 鼓吹,吕本中作为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的一名重要诗人,在当时的诗坛上起到了 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吸收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法,并进行创新,在形成自己风格的 同时推动江西诗派的发展,使得江西诗派的影响能在黄陈之后进一步延续。曾几, 中兴四大诗人等一批诗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实现了自成一家的诗歌实践,吕本中 功不可没。 鉴于吕本中在江西诗派中的重要地位和成就,引起了今日学者的广泛关注。现 今对吕本中的研究主要在四方面进行展开:诗词,诗论,家世家学及与江西诗派的 关系方面。 本文围绕吕本中的诗词情况进行研究,考察了吕本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特 色,诗歌分期状况,探讨“活法”诗论在吕本中诗歌中的体现。吕本中诗词风格的形 成除了自身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家学传统的影响,主要在于 对他的基础性的观点的影响及个人的修养方面;第二,中国古典诗学传统的影响, 这些古典诗学造成他的多方面的诗学素养,博取众长才能自成一家;第三,吕本中 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改变了他的诗歌风格,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 吕本中诗词研究以靖康之难为一个标志点,分期进行论述,靖康之难前的诗歌 表现个人意绪和官场的黑暗政治,怀才不遇的愤慨,现实主义和清丽流畅,感情含 蓄曲折是此时的诗歌特色。靖康之难中及之后的一段时间,更多的是对巨大国变的 反映,时事感强烈,悲慨壮烈,沉郁顿挫,质实而不虚浮是此时诗歌的特色所在。 也是吕本中诗歌中最让人称道,以为深得杜甫风致的作品。在这之后的晚年,吕本 中的诗歌创作渐渐又在回归早年的创作风格,但是岁月留给他的沧桑以及病痛等苦 难的折磨使他的闲情雅致少了很多,此时的诗歌消极颓废也渐渐多起来,以致“我 诗老益退,久为人所嗤”。 总体而言,吕本中诗词的特色继承延续了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又具 有很强的时代感。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句意丰濡,气势浑厚;二, 质朴平淡,言浅意深;三,流转圆美,清丽流畅;四,“笔头传活法,胸次即圆成”。 吕本中的词流传不多却别具特色,主要写男女情思,流畅而婉约。 吕本中渊源江西诗派但不墨守成规,他的诗词创作在两宋之交的诗坛来说,特 色鲜明而别具风格。在当时及之后的许多年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兴四大诗人 的成功实践多少都受到了吕本中的影响。他的诗词曾受到人们的极力追捧和赞赏。 总之,吕本中就是这样一个在生前身后都留下了较大影响的诗人兼诗论家。 关键词:活法;分期;特色;继承;超越 abstract jiangxi song poetry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oetry genres, it lvbenzhong originates from the jiangxi poetry club of sectarian lvbenzhong, the advocacy of early song dynasty in jiangxi province as an important poetry poet, at the time of the poets in part, it absorbs the poem chenshidao huang tingjian, innovation, and form their own styl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jiangxi differed in their influence huangchen after further. zte, had four poets such as poet formed their own style, a practice of poetry, lvbenzhong. in the present study lvbenzhong in four aspects, poetry, poetics, his famil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jiangxi.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lvbenzhong poetry, lvbenzhong poetry creation style, art, poetry stages, principal status in the lvbenzhong poetry theory. lvbenzhong poetry style besides itself,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first,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for he is mainly the basic point of view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seco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lassical poetics of his poetic accomplishment of the long, seeks to their own. third, lvbenzhong times for his influence, changed his poem style, rich content of his poetry. lvbenzhong poetry study hard in getting a reversible, installment, and discussed before getting the poetry yixu individual performance and officialdom dark politics, talent indignations, realistic and smooth, delicate implicative and feelings of poetry is tortuous. after getting in a period of time, more is to reflect changing huge, current feels intense, grief, and depressed, while not vain reality is the feature of this poem. is the lvbenzhong poetry, deep thought of du fu. wind-induced in this age of poetry, and in return early gradually, writing style, but the years of vicissitudes and sickness leave him as the suffering of his stomach to suffer a lot less refined, poetry also became more decadent, my old jether, long poem is unshave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lvbenzhong poetry inherited lasted classical poetry realistic spirit, but also has a strong sense of the tim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mainly displays in four aspects: a speech staging;characteristics;inheritance;beyond 吕本中诗词研究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术论文, 是在导师 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 大学。 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 位论文相关的内容, 将承担法律责任。 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200 年年 月月 日日 引 言 1 引 言 吕本中是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的一名重要诗人,他首次举起“活法”的大旗, 鼓吹规矩与无定法,并用自己的实践使得江西诗风由此转变,江西诗派在黄庭坚、 陈师道之后又渐渐走上发展的正规,吕本中也因此成为了江西诗派发展中期的关键 人物,他推动了宋调的转型,扩大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他承前启后的卓越贡献引起 了当代理论界的关注。大家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具体为:诗词 风格,家学渊源,“活法”诗论, 江西诗社宗派图等四方面。并针对不同的问题 得出了比较有深度的答案。本文也延续着这一脉络。 一、关于吕本中的诗词研究情况 吕本中的诗词研究总体而言还是处于宏观领域,主要是摘其要,选其代表作进 行一些理论上的阐释和探讨,主要的成果有:沈晖的论吕东莱与江西诗派 ,文 章从宏观的角度对吕本中的诗歌进行了一些总结,突出对吕本中诗歌的一些主要特 点的论述,以及“活法”诗论在吕本中诗歌中的现实表现。谢思炜的吕本中诗歌创 作简论对吕本中诗歌分析得较细致,他主要针对吕本中在政和、宣和时期的诗歌 创作情况,以及在靖康之变中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认为吕本中既有抗争,又有无 力改变现实的痛苦,同时对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压迫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抨击了当 权者。同时吕本中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浓厚,贯穿吕本中诗歌全篇的就是心性与 现实的矛盾。在处理这一矛盾中佛教与理学的思想左右了吕本中的行为。吴莺莺的 吕本中与江西诗派着重关注吕本中诗论在其诗歌中的创作实践,认为吕本中不 仅重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提出“活法”、“悟入”说,还将其学说贯彻到他的诗歌 创作中,吕本中最有价值和力度的诗歌是真切反映金人南侵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 来的深重灾难的作品,这些作品抛开江西诗法,承接建安诗风、老杜风格,慷慨悲 凉,直笔痛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傅易枫试论南宋诗歌的爱国主题以及诗歌 领域的深刻变化一文主要关注了吕本中在靖康之难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充满了 爱国主义情绪,即对朝廷偏安、生灵涂炭的深切不满与悲哀,但是在抒发这种情绪 时又总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克制。 张鸣的 吕本中与南宋初期诗风演变 一文认为, 吕本中推动了南北宋之交诗风的演变, 他兼学苏黄, 在学黄庭坚的严密深刻的同时, 以苏轼的意宽思大和张耒的疏朗自然来补救诗思的拘束,这种实践对推动宋调的转 型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影响主要在三方面,一,提倡兼重苏黄,一定程度扭转了 吕本中诗词研究 2 诗坛单纯模仿黄庭坚的风气,二,总结倡导活法论,三,吕本中以轻快流转的语言 表达曲折深刻的构思,这种风格追求在一定范围内对南宋诗风的转变起了示范作 用, 影响到曾几, 中兴四大诗人等。 姚大勇 事业中微谁料理, 却收才具入风骚 论吕本中诗歌创作一文探讨了吕本中诗歌创作及理论实践,认为吕本中诗歌在北 宋末已经出现了转变,现出了“活”的特色,而非是南渡后,进一步认为靖康之难对 他的创作的影响主要是在诗歌题材内容上而非诗歌风格上。同时认为吕本中是江西 诗派中人,并以诗为证。白晓萍吕本中诗歌初探一文认为吕本中的诗歌风格更 多地体现在小巧明净的五七言短诗中,同时认为吕本中靖康之难前后的诗有诗史的 性质,杜诗类于报告文学,吕诗则像简讯。靖康国难,吕本中以纪实性的“诗史春秋 笔”感怀书愤,且诗史的纪事与感事因素随创作心理的转换亦发生着流变。 高古壮阔、 质朴平淡、流转圆美是吕诗的主要艺术风格。吕本中能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翻出新 意,从中发现有趣的诗材,在哂然一笑中超越了人生存在的困境。但吕本中的“谐 趣”只停留在新颖可笑的表层效果,没有在物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故无 “理趣”。王锡九的吕本中的七言古诗一文针对吕本中的七言古诗展开了论述, 将吕本中的七言古诗分为靖康之难前后和晚年三期,认为难前个人意绪的表达,不 炯一律,风格上简拔清劲、爽利流畅。难后感时悲壮,激壮凄楚,大得杜甫深厚浑 成、沉郁顿挫的风神。晚年又回到了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韩国学者朴永焕认为吕本 中的诗自觉地借鉴禅宗精神的作诗态度,体现了禅学的影响,富有理趣,足以代表 宋诗的特点。 对于吕本中词的研究,因为吕本中的词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有二十七首,资料 不足,研究也就相对薄弱,主要成果有程磊的清新婉丽中的缱绻情致浅论吕 本中词的特点 ,其中概括指出吕本中词的美学特色有:善用方位词;词与诗意的 重复;以诗为词;鲜明的民歌风味。同时他认为吕词为宋词“以诗为词”风格的完成 推波助澜。许总的论宋代理学家词学观及其创作特点认为吕本中深受婉约词风 的影响,但是理学家的特质使他的婉约中带着深深的含蓄和庄重。 从上可知,近些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吕本中诗歌的宏观层次上,对于吕本中 的诗词的微观研究较少。对于吕本中作为理学家之于诗歌的影响的研究也较少。 二、关于吕本中的诗论研究 吕本中最出名的应该是他的“活法”诗论,正是这种主张及在此主张下的诗词实 践使他对宋调的转型起了推动作用。刘德重宋代诗话与江西诗派认为吕本中是 引 言 3 在江西诗说的基础上融合进了苏轼的理论,是典型的、有意识的“以苏济黄”。吕肖 奂从法度到活法江西诗派内部机制的自我调节一文中认为规矩与变化的探 讨是苏黄“法度”与“自由”探讨的延续,吕本中的探讨结果也没有超出苏黄的范围, 但吕本中针对的是“法度”的种种弊端,它的“变化”就比苏轼的“自由”更为重要。“变 化”是吕本中为江西诗派的“法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吕本中是以“变化”作为衡量诗人 的一个标准。 王星琦 诚斋体与活法诗论 文中认为吕本中的活法深受佛法的启迪, 也就是从佛法中得到了很多的灵感。韩酉山谈吕本中的活法一文针对活法诗论 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考察论证从五个方面对活法进行了总结,同时认为活法的实现 要与悟入相结合才能达到效果。束景南黄庭坚的心法江西诗派活法美学思想 溯源一文针对“活法”的来源展开论述,结论认为苏轼第一个初步提出了“活法”的 思想,黄庭坚发展为“心法”,到吕本中完整表述“活法”论标志江西诗派“活法”美学 思想的完成。“活法”美学思想的确立是宋代禅宗美学转型的标志。胡建次宋代诗 学中的活法论一文认为吕本中从正面直接阐述出“活法”的内涵,它界定“活法”并 非是对“法”的抛弃,而是在自由驾驭“法”的基础上的超越于“法”。束景南的活法: 对法的审美超越一文认为“活法”并不是渊源于禅宗,“活法”是对艺术之法的辩证 把握。它的真正源头是金刚经的“非法非非法”的思想,把“活法”的美学渊源同 唐代禅宗的“不立文字”挂到一起是错误的。王守国的洞烛幽微探活法中国古 代美学札记一文对“活法”进行了一次文学史的梳理,认为“活法”的思想古已有之, 只是唐宋之前更多地是在文学之外的领域,直到宋代“活法”明确地引入到文学理论 中,“活法”才成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而且吕本中并不是实践“活法”最著的人,相反 的是其后的杨万里。 三、关于吕本中的家世背景及家学传统 “吕家三相盛天朝,流泽于今有凤毛。”吕氏家族在宋朝是显宦之家,吕本中就 出生在这样的仕宦大家中,自先祖吕蒙正到吕本中甚至吕祖谦都或是宰相或是朝廷 的命官,因此对吕本中的研究难以避开他的这种显赫的家世。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他的家学传统上,牛黎辉,王金生的吕祖谦家学传承及文学贡献分析一文认 为对吕氏家学的传统有三个方面:第一“不明一师,不采一说”,兼取其长;第二“多 识前言往行以蓄德”;第三“不费辞章”、“热心文事”。汪俊宋代吕氏家族学术特点 述略认为吕氏家学有四大特点:一,“以儒为本,代有人才”;二,“不名一师”; 三,浸染禅学;第四热心文事。这些家学传统使得吕本中能广泛接触各家的学说, 吕本中诗词研究 4 对学术采取兼收并蓄而又相对宽容的态度。周建华江西诗派的精神内核是宋明理 学中研究认为吕本中既信佛又是一个理学家,是一个不太严谨的理学家。 四、关于吕本中的其他著作及其与江西诗派的关系的研究情况 关于吕本中的其他著作的研究就集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及其他如官箴 、 紫薇杂说 、 童蒙诗训等著作方面。黄宝华 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写定与江 西诗派总集的刊行主要研究了江西诗派图的作年,通过论证认为莫砺锋先生论 证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作于崇宁二年或崇宁二年初的结论不能尽惬人意,他认为 江西诗社宗派图作于南渡后的绍兴三年,高宗重倡元祐学术、擢用元祐旧人之 时。 而不是吕本中的少时戏作, 至少是在南渡后发表的。 南渡后元祐学术重新繁荣, 黄庭坚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学习,在此学术氛围下吕本中才进行总结,创作了此 图。吕本中说是“少时戏作”原因在于此图问世后遭来各方的非议。沈晖吕东莱与 江西诗派认为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但没有把自己列入是谦虚之故,同时 肯定了吕本中作此图的意义在于“江西诗派”正式得名,吕对江西诗派有革新意义。 吴莺莺吕本中与江西诗派认为吕本中在宋代诗坛影响最大的当是他的江西诗 社宗派图 ,而吕本中不是江西诗派中人。肯定此图对“江西诗派”名称确立的意义, 认为吕本中的此图反映了当时诗坛的创作情况,记录了江西诗派的形成过程,也折 射了吕氏家族的交游及北宋后期的政坛、文坛的形势及吕氏一门与江西士人的密切 关系。伍晓蔓北宋末山谷后学的双重整合与江西宗派图 一文纵向考察了江 西诗社宗派图的绘制,认为同气相求是诗派形成的动力,是“诗江西,人非皆江 西”,体现从思想内蕴到诗学范式上的共同风貌。另外还有研究吕本中与江西诗派 派中人的交往上,他们是广泛的师友关系,他们之间有大量的诗词唱和。其他研究 集中在官箴和童蒙训等方面。潘伟娜一部侧重伦理道德教化的童蒙读本 吕本中童蒙训考析一文通过考证认为,今传童蒙训已非原貌,原本 即有大量诗文论说,又有更多的为官之道,今本更多的是道德要求,具有更多的理 学色彩。白晓萍吕本中佚文小考根据傅璇琮先生的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吕本 中卷和王兆鹏先生所著吕本中年谱二书通过考证,辑录了吕本中的佚文五篇, 宣州新学序是应宣州李宏之请而作,序文表达了对上古圣贤教学的倾慕之情, 序宣州新学的修建情况, 蜜蜂赋 六子哀词为吕本中现仅存的两赋,可以作为 吕本中与时人的交往的佐证,从诗文之外去认识吕本中, 净梵院记可作为吕本 中“溺于禅”的一个证明,同时考证认为此记应作于宣和末。 杨文靖公行状原文 引 言 5 已佚,此为节略本,考证认为此当作于绍兴六年七月至七年四月间。 综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吕本中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还原北宋末南宋 初的文学史有积极意义,使文学史更加的连贯,涉及面相对比较广泛,对于吕本中 这样一个重要的诗人来说在当代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同时研究也有局 限,比如内容过于集中,多集中在江西诗派范围内来探讨,而且对吕本中诗词的涉 及面较窄,主要集中于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就是有互相求证的状态,也可看出研究 程度不深。 吕本中诗词研究 6 第一章 吕本中诗词特点的形成 第一节 吕氏家学传统的熏陶对吕本中诗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吕本中(1084-1145)初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 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 ,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 宗绍兴六年(1136) ,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 吕本中出身于世代显宦之家,自先祖吕蒙正先后在太宗、真宗朝为宰相始,其家族 便代有名臣:吕夷简、吕公著父子分别于仁宗、神宗、哲宗三朝相继为相;吕公绰 为翰林侍读学士权知开封府, 吕公弼在神宗朝为枢密使, 吕公孺为哲宗时户部尚书; 吕公著子吕希哲为神宗朝崇政殿说书、吕希纯为中书舍人;吕希哲子吕好问为尚书 右丞;吕本中即为吕好问之子,南渡后在高宗朝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这是 一个在宋代历史和文化诸多方面都留下广泛影响的家族。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必 然对吕本中产生极大的影响,至少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事实也是如此,先辈的丰 功伟绩对吕本中的价值判断,人生理想,以及政治抱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在 学问方面,吕氏一门的家学传统对吕本中的学问生涯的影响就异常深刻,可以说吕 本中学术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家学传统的熏陶。 吕氏家学有四大传统,其一,“不名一师,不私一说”。自吕希哲肇始,这一传 统对吕氏一门做学问影响很大,在学问界影响最著的当属吕本中和吕祖谦,不论是 吕本中还是其后的吕祖谦都对这一传统领会很深并进行着积极的实践。如吕本中就 主张要学问精深就得学习汉唐以来的一切精华,最近的当推苏轼和黄庭坚,主张学 习李白、杜甫,同时又学陶渊明等等,而吕祖谦同样主张兼取众长比如著名的“鹅 湖之会”就是这种主张的生动体现。这一家学传统使得吕本中能够广泛接触历代的 优秀作品,从而进行自己的创作,这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其一,诗歌题材的广 泛性,第二创作手法的创新,第三“活法”诗论的提出。这些结果都体现在吕本中的 作品中,可见吕本中受家学传统的影响之深。第二受佛学的浸染,全祖望称这是“家 门之流弊,荥阳之遗风”1。吕本中和其祖父吕希哲一样“溺于禅”。第三,以儒家思 想为宗,尤其提倡思孟学派的大学 中庸的治心养性、穷理尽性、正心诚意 等学说,吕本中则“平日学问以穷理尽性为本”、“人君之学不在于遍读杂书,多知小 事,在于正心诚意”,提出“学问当以孝经 、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为 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 书 易 春秋 ,必有得也。”( 童蒙训 ) 宋元学案卷三六紫微学案序录 第一章吕本中诗词特点的形成 7 这也是它作为理学家的一项重大修为。在他身上形成了理学家的正统修身观:守正 无妄,谦恭慎密,修己自重。而这种理学的追求在他的诗文中也产生了影响。第四 不费辞章、热心文事,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诸吕都颇有文名,很受时人推重,称得 上是宋代最具文学色彩的理学世家,在这方面吕本中和吕祖谦成就最著,其中尤以 吕本中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最大。先贤对吕本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有深厚的文学 积淀,可以进行创新性的实践。吕本中成为“一时学士宗焉”的诗坛盟主,吕氏一门 的家学传统的影响居功甚大。然总体而言对他的影响还主要在于思想和治学态度及 对学术的理解及宽容上,这样吕本中才能去广泛学习从而达到兼容并包,也才能进 行创新性的实践。 第二节 对中国古典诗学传统, 尤其是苏东坡黄庭坚的继承和发挥 吕本中有紫薇诗话 , 童蒙诗训两种论作诗的著作传世,在其它的著作中 也散见者一些论诗的话语,这些论诗的篇章可以看做是古典诗学的延续, 童蒙诗 训原是童蒙训的一部分,后来被单独辑录成为独立的部分行世,其中论诗主 张:“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此二 书不可偏废也。近世读东坡、鲁直诗,亦类此。”( 童蒙诗训 )“读古诗十九首 及曹子建诗,如明月入我牖,流光正徘徊之类,诗皆思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下笔不同。”( 童蒙诗训 )诸如此类的论诗的话 语很多。从他的诗词创作情况及在各处的论诗表述来看,他对古典诗歌美学有着独 到的理解,对李、杜、苏、黄尤其后者非常推崇,他评价苏轼是“命代风骚第一功, 斯文倒底为谁雄。太山北斗攀韩愈,琨玉秋霜敌孔融”( 题东坡诗 ) ,评黄庭坚是 “鲁直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切忌随人后,此自鲁直见处也,独鲁直 下语,未尝似前人而卒与之合,此为善学,如陈无几力尽规摹,已少变化”( 童蒙 诗训 ) ,又说“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穷者,唯东坡一人;极风 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此二者当永以为法。” ( 童蒙诗训 )“学诗须熟看老杜、苏、黄,亦先见体式,然后遍考他诗,自然工夫 度越过人。”( 童蒙诗训 )“曹子建七哀诗之类,宏大深远,非复作诗者所能 及,此盖未始有意于言语之间也。近世江西之学者,虽左规右矩,不遗余力,而往 往不知出此,故百尺竿头,不能更进一步,亦失山谷之旨也。”(吕本中与曾吉 甫论诗第二帖 )“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 、 楚辞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 妙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味也”( 童蒙诗训 )“楚辞 、杜、黄,固法度所在,然不若 吕本中诗词研究 8 遍考精取,悉为吾用,则姿态横出,不窘一律矣。 如东坡、 太白诗,虽规摹广大,学者难依, 然读之使人敢道,澡雪滞思,无穷苦艰难之状,亦一助也。”(吕本中与曾吉甫论诗第 一帖 ) 。但同时对他们的缺点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苏轼诗有太汗漫处,黄庭坚 诗有太尖新太巧处,苏轼汗漫有余而规则不足,黄庭坚太过生涩显得的变化不足。 “学古人文字,须得其短处。如杜子美诗,颇有近质野处,东坡诗有汗漫处;鲁直 诗有太尖新、太巧处;皆不可不知。”( 童蒙诗训 )苏、黄的这种缺陷吕本中认 识到了,并针对此作出了一些革除的尝试,理论上就是“活法”的提出,在诗词实践 上极力摆脱这种影响,作出了一些“清醒轻松”的诗词。吕本中也非常崇拜杜甫主张 向杜甫学习,他的尤其靖康之难后的诗作得杜甫沉郁顿挫之风神。 第三节 特殊的现实造就吕本中诗词创作的独特内容 一个人所处的时代对这个人的影响往往是最明显而深刻的,它改变一个人的人 生观价值观,进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诗人作为一个有敏锐感知的群体对社会 的感受来得更真切而深刻,同时受到的冲击,对内心的影响也比普通人更加显著, 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原有的思想精神和情绪。作为诗人的吕本中同样难以摆脱时代的 烙印,他的诗作中充满了时代印记,有的学者认为他在靖康之难中的诗歌可以作为 史诗来证明补充史记的不足与讹误。吕本中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转型 时代,一方面阶级矛盾变得异常深刻,统治者加大了对人民的盘剥,使得老百姓的 日子愈加的难捱,统治者却过着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同时又纵容官府对人民的迫 害,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这加重了吕本中的内忧。另一方面宋朝的统治面临着来自 北方金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严重威胁,并最终占据了宋朝的半壁江山,而宋统治者的 一味的妥协及后来的偏安一隅深深刺激了吕本中,这些都在他的诗歌中有较多的表 现,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风。 总体而言时代对吕本中的诗歌创作影响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就是诗 歌的题材体裁上,靖康之难前他的诗歌主要是个人意绪的表达,所作的诗歌主要是 赠答诗,写景状物诗,以及表现个人思想意识的表白诗。内容充满理学家的平和淡 雅,以及师友之间的真挚情意,即对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欣赏陶醉之情,此时的诗明 快轻松,充满了乐趣与激昂,诗歌的表现对象也比较丰厚,感世间可感之事物。此 时的吕本中充满了活力和对世间万物的激赏之情。靖康之难彻底改变了诗人的生 活,也击碎了诗人的无数美好梦想,靖康之难中统治者的一味妥协退让,金人铁蹄 下的芸芸众生的惨状,吕本中亲见,亲身经历。这种种的现实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 第一章吕本中诗词特点的形成 9 思想,他更深切的同情芸芸众生,同时对统治阶级充满了不满和愤恨,他以自己的 所见所闻,用充满悲愤之情的笔,写下了很多表现人间惨状的诗篇,此时的诗歌题 材和内容都较集中单一,表现得主要是社会现实问题,个人的那种苦乐哀愁在此时 的诗中较少,诗歌风格沉郁老重。统治阶级在南渡后偏安一隅,统治渐渐稳定,社 会经济也渐渐重新繁荣,人们的生活也相对又安逸下来,此时的人们已经较少了那 种抗击侵略者的思想和抱负,诗人此时的心态也已经较之以前平和了很多,那种愤 恨的情绪慢慢消失,但老病的衰愁又左右了他,此时的诗词创作上就是平淡而有韵 味,同时又多了许多的忧伤和消极。 吕本中诗词研究 10 第二章 吕本中诗词创作 第一节 吕本中诗词分期论述 吕本中作为江西诗派发展中期的代表性人物,第一以其江西诗社宗派图而 闻名,其二以“活法”说而名动一时,称扬后世,第三就是他的诗词创作,因而研究 他的诗词并总结他的诗词的特点及艺术特色就极为必要。 吕本中一生主要生活于哲宗、徽宗、高宗三朝。他的诗歌创作始于崇宁初,至 政和、宣和时期渐臻完善成熟,吕本中的诗歌总集东莱先生诗集以靖康之难为 界各占一半,但正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却不能简单的据此分期他的诗歌创作,综 合研究他的诗歌当作如下的分期:其一,早年,从吕本中迈向诗坛到靖康之难之前 为界;中年,从靖康之难到宋室偏安;第三,晚年,从宋室偏安始。他的诗歌也随 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丰富而进行着变化。 一、青年时的诗歌一、青年时的诗歌 当吕本中迈入诗坛的时候,北宋诗坛的两颗巨星苏轼、黄庭坚已经相继陨落, 此时的北宋王朝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局面。首先民族矛盾加 剧,社会上危机四伏,统治阶级的统治更加黑暗,社会矛盾处于危机的边沿,对于 文人来说此时的社会现状、 政治环境已经大不如前, 统治者对文人进行了箝制政策, 以致北宋前期和中期的学术自由和文学创作的自由空气顿然消失,宋人的“议论诤 惶惶”的现象在政治的高压下消失,文人们如寒蝉禁口,害怕祸起笔端,有气节的 文人纷纷减少或放弃对时事的褒贬,诗歌处于衰落的状态。同时粉饰太平、歌功颂 德讨统治阶级欢心的文人也大批出现,他们的创作少了时代意义和现实感,更多的 只是对现实的麻木和消极,因此此时的诗歌真正反映现实、反映时代,接近人们真 实生活的诗作就大为减少,同时伴随的是诗歌质量的急剧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 吕本中的诗歌创作就显得极具特色, 无论诗歌内容还是题材来讲, 都比较接近社会, 反映生活。 这一时期的吕本中作为贵族公子,难逃朝廷党争的影响,一度在宦海沉浮,闲 居奔波是此时诗人生活的主旋律。因此,此时的诗歌主要是抒发一己之胸怀,感叹 官场现实的争斗,同时还记叙与时人的交往,他的多数应答诗就作于此时。因为事 业的不如意,往往容易产生消极的思想,人生的感受就容易悲观,叹年华早逝,人 生飘泊流离之感就较强烈。“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暮步至江上 ) , 第二章吕本中诗词创作 11 “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无数青山隔沧海,与谁独往却独归”( 海陵 病中 ) 。道途艰难,事业难竟,难免就生江湖之思,瓢泼之感,而透过这种层面反 映的就是对稳定安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思,对故里的思念,“多病不眠唯药里,居闲 长坐只绳床。五年谬做江湖客,几对鲈鱼忆故乡。”( 喜雨 )由于早年作诗曾呕 血而得终生羸疾,更加重这种对生活的感慨,对人生道路的消极看法,“一身随药 囊,万事付茗盌”( 甲午送宁子仪归洛 ) ,“事业烦诗卷,生涯在药囊”( 寄外弟赵 柟材仲 ) ,“诗囊傀儡君其浸,药里侵寻我亦聊”( 承愚上人 ) ,诗和药成了青年 吕本中生活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这种宦海的沉浮,人生的不得志使得吕本中有机 会走向基层,感受千千万万贫苦大众的真实生活,并对官和民的生活现状有了一个 直观的较清醒的认识和了解,由此产生了对贫苦大众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残酷压 榨的不满,同时也隐隐感觉到这种强烈反差中隐藏的危机。“愚夫饱欲死,志士故 常饥”( 闻大伦与三曾二范聚学,并寄夏三十一 ) ,这种极其真实的现实情况深深 的刺激了吕本中,以致“我一思之不能食”( 送一上人之京师 ) 。在宦海不顺的时 候,往往古人的遭遇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对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进行重新的考量以 对自己的现实进行一些反思,在书本中向古人寻求一些精神的慰藉,为自己的现实 寻找一些可以支撑的理由。 二、靖康之难中的诗歌二、靖康之难中的诗歌 靖康之难中的诗词创作最能代表吕本中的创作成就,此时的诗歌现实感强烈, 那种失败的个人情思已经让位于对民族矛盾的担忧和金兵入侵的控诉,生灵涂炭的 悲哀,和对统治阶级的一味退让的愤怒。 靖康之难是宋代历史惊天动地的巨大变化,这一历史事件在宋代的士子心中留 下了永久的难以磨灭的创伤,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江山变色,故国家园阻隔。这 种家国的巨大改变在吕本中心中引起极大的震动,他此时的诗歌创作,已经一扫此 前的那种失意,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掺杂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血泪控诉,对侵略者也 对时下的统治者,“城北杀人声彻天,城南放火夜烧船”( 兵乱寓小巷中作 ) ,更 有对山河破碎,家国难园,生灵流离的强烈悲叹,“汝为误国贼,我为破家人”( 兵 乱后自禧杂诗其九 ) 。 建炎元年二月,吕好问(吕本中父)受命于危难之间,出任兵部尚书,是时本 中亦随父在围城中,亲历了京城被围和陷落的整个过程,这一特殊的家庭背景和随 之而来的巨大的社会责任感使吕本中极其关注当时的时事,故在此段时间,他的诗 吕本中诗词研究 12 歌创作主要为纪事,即如实地记录种种惊心动魄的场景,“城北杀人声彻天,城南 放火夜烧船。江湖梦断不得住,问君此往何因缘?窜身穷巷米如玉,翁寻湿薪媪釁 粥。明日开门雪到檐,隔墙更听邻家哭”( 兵乱寓小巷中作 ) ,“昨者城破日,贼 烧东郭门。终夜半天赤,所忧惊至尊。是时雪正作,疾风飘火云。十室九经盗,巨 家多见焚。至今驰道中,但行胡马群。翠华久不返,魏阙连妖氛。都人向天泣,欲 语声复吞。”( 城中纪事 )字字血泪控诉,宛如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 前,那种惨烈的情状让人生畏,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悲情。吕本中此时的诗作中还有 一组被广泛注意并很高评价的组诗兵乱后自嬉杂诗二十九首。这组诗是吕本中 在瓢泼辗转中的真实的见闻感受的记录,非一时一地而立就,内容触及到社会的很 多方面,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场景细节心理共存,被称为书一代之事的鸿篇巨制。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欲逐 范仔辈,同盟起义师。”(其一) “羽檄连朝暮,融通杂而下。未较知死所,讵敢做生涯。东郭同逃户,西郊类破家。萍逢无 定迹,屡欲过三巴。”(其二) “胡骑猖狂甚,连年窥两京。贪饕期竭泽,剪戮遂盈城。国论多遗册,人情罢请缨。有谁似 南八,血指众心惊!”(其三) “将士承恩泽,临危勿择安。牛衣寒卧易,马革裹尸难。破虏陈奇计,策勋超达官。兜汙未 可忍,从古出貂冠。”(其七) “万事多反复,萧兰不辨真。汝为误国贼,我做破家人!求饱羮无糁,浇愁爵有尘。往来梁 上燕,相顾却情亲”(其九) “重到江头宅,荒残足叹嗟!新乌忽栖树,旧犬已辞家。月淡初回梦,风轻不落花。相亲为 部曲,弓箭作生涯。”(其二十六) 这些诗句充满了愤恨,不满和悲情,感情真挚,无论是斥奸误国还是描写征战 的惨状,抑或鼓励将士在国难当头应同仇敌忾,即使身处卑微也应竭力捍家卫国, 同时对当权者祸国殃民的罪行进行的血泪控诉处处充满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诗中记 载了范仔起义事, 可补史之阙漏。 这一组诗深刻全面地展示了社会风云实况的一面, 同时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自身的心态与生活,这组诗风格沉郁顿挫,深的杜甫诗之神 韵,得到了“吕东莱围城中诗皆似老杜”( 艇斋诗话 )的评价。 三、靖康之难后至晚年三、靖康之难后至晚年 第二章吕本中诗词创作 13 从绍兴元年起,吕本中随父辗转徙于各地,居无定所,至绍兴三年方渡岭返至 临川,后又入闽,绍兴六年召赴行在临安,后擢起居舍人,同年又兼权中书舍人, 绍兴八年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后又兼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忤秦桧落职,一度 居严州、卫州,后寓居信州,绍兴十五年七月卒于信州。这一时期诗人的生活相对 平定下来,生活经历的转变使它的生活方式又出现了回归,但创作心理已发生了变 化,在此后的创作中,次韵、题赠、描述生活中的琐事的诗作多了起来。此时山河 依然破碎,但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在吕本中的诗作中,山河倾覆不再成为具体 可视的主要画面,而是引退成为一种背景,一种氛围。此时诗人的经历和感受被推 至前景,诗歌实现了从史笔实录到感性抒怀,从直叙史实向侧面折射的转变。此时 的吕本中处于生命的晚年,孤独衰病伴随,常回忆以前的岁月,诗歌风格就渐渐衰 飒。同时此时的诗歌也有另外的一面,尽管生活较安定,但是人生理想的幻灭感依 然存在。 第二节 吕本中诗词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吕本中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有人把它归结为江西诗派, 有人又反对这种观点。 此处姑且不论这一是非,然而吕本中学习黄庭坚,崇拜黄庭坚却是不争的事实,值 得注意的是它一方面主张大力学习黄庭坚,同时又主张对黄庭坚的学习不能盲目。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新奇瘦硬,充满才力但同时也有只追求技巧,用险韵,用僻典的 毛病,以致使诗歌创作走上诘屈聱牙、艰涩难懂的歧途,仿佛冬天的玻璃蒙上了一 层水气。吕本中认识到了这种毛病,他的对策就是他著名的“活法”理论。他主张以 “活法”来实现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学主张。吕本中学黄庭坚但又与 黄庭坚不同,黄庭坚主张温柔敦厚,表达感情要含蓄蕴藉,但现实使得吕本中学不 到这些,当然吕本中也不是处处剑拔弩张。作为一个有见识,有政治意志又有强烈 爱国心的人, 吕本中难以克制内心的愤怒和失望, 目睹朝政日靡, 内外交困的危局, 不会再顾忌许多,用充满情绪的文字表达了他心中的真实感受。这也是吕本中处于 思想箝制背景下的值得称道和难能可贵之处,相比杜甫的儒家修为使他处处内敛, 吕本中的理学家本质使他处处克制。然而吕本中这样一个不严谨的理学家,他的理 学修为并不能使他摒除现实世界的纷纷扰扰,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在思想与现实 的矛盾中就时常时而倒向一边时而倒向另一边。在思想和艺术上吕本中的诗词创作 实没有太大的超越和突破。 在江西诗派一味学习黄庭坚师法而渐入窘境的时候,吕本中明确主张师法苏黄 吕本中诗词研究 14 二者,以矫正诗法。“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穷者,唯东坡一人; 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此二者当永以为 法。 ” ( 童蒙诗训 ) 从中可以看出吕本中实在主张兼容, 针对江西诗派而言就有“以 苏济黄”的意义。通过这种明确的作诗主张,以及“活法”诗论的倡导,吕本中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江西诗风,同时也推进了自己的诗词创作及诗风的形成。这种广泛学 习的主张,表现在他的诗歌中就是诗歌的题材扩大,内容、视野、风格也较之江西 诗派的众多诗人有加强,以致陆游评断他为:“建炎、绍兴间,承丧乱之余,学术 文辞犹不愧前辈,如故紫微舍人东莱吕公者,又其杰出者也。”其诗“汪洋闳肆,兼 备众体,间出新意,愈奇而愈深厚,震耀耳目,而不失高古,一时学士宗焉。2”这 一论述有拔高的嫌疑,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吕本中的创作和主张确实在当时引起了很 大的反响。概括而言,吕本中的诗词主要有这样的一些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吕本中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这一方面是宋 代自身的学术精神的影响,宋代自开国不久因为特殊的朝代特征,人们形成了强烈 的议论之风,议论诤惶惶是真实的写照。吕本中的诗中有大量的反映现实的诗作: “愚夫饱欲死,志士固长饥。”( 闻大伦与三曾二范聚学,并寄夏三十一 ) ,“权门 儿女噂唤笑,我一思之不能食。”( 送一上人之京师 )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进行无情的斥责,对统治阶级的昏聩进行讽刺挖苦,揭露宋王朝的黑暗统治。大观 二年江浙大旱,黎民饥馑,然而统治者不思救济灾民却纵容官吏横征暴敛,搜刮民 脂民膏供统治阶级日夜笙歌艳舞的挥霍,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人民的苦难 与统治阶级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吕本中在此时写出了许多对此进行控诉的诗 句,“农夫责催租,日夕困大杖。哪知清歌前,把酒有余量。”( 高邮遇大热作 ) , “田家有米输官仓,一粒不得囊中藏。”( 送一书记杲公作天宁化士 )这种强烈的 对比令人警醒,社会的不平也跃然纸上,这种悯农的情绪使他与当时的多数诗人形 成对比因而别具特色。此前的诗如果是更多的个人意绪的表达,怀才不遇的不公, 不平则鸣的话,此时的诗歌表明他已经实现了诗歌内容和风格的转向,是在清醒的 现实主义的立场,对事物的仔细体察,同时又抱着强烈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基 础上进行的不平则鸣。在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的描绘下,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 展现出一幅幅政治压迫和阶级对立的生动画面,由此可见吕本中是一个关心社会现 实,关心百姓生活,关心统治阶级的统治的诗人。 陆游吕居仁集序 , 渭南文集卷十四。 第二章吕本中诗词创作 15 二、时代感较强。他的诗歌的纪实性也很强烈,突出的时效性,有的甚至可以 说是时事的简报,这类诗歌多是作者的亲身见闻并及时地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记录。 这样的诗很多,比如记述靖康之难的巨变的诗歌就可以和史料对比进行阅读。花石 纲是宋代的一项耗资巨费的劳民工程, 因为供应花石纲, 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多少人破产而身无分文,然而这些统治阶级却全然不顾,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直接 引发了浙江农民方腊的起义,诗人对此进行了委婉的评价和讽喻,“花似细微香似 兰,已宜炎暑又宜寒。心知合伴灵与柳,不许行人仔细看!玉桧盆榴作队来,异香 相趋不相猜。从今闭向深宫里,莫学江湖自在开。”( 邵伯路中,逢御前纲载茉莉 花甚众,舟行甚急,不得细观也。又有小盆榴等,皆精妙绮靡之观,因成二绝 ) 这二首绝句,纪实抒情结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看似平淡却词浅情深,对 帝王的奢侈表现了极大的愤怒,对统治者的搜刮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吕本中诗歌的艺术特点:吕本中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句意丰濡,气势浑厚。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的长篇古体和排律中,又以 七古最能代表这种风格。靖康之变前,吕本中过着较安逸平定的优裕生活,仕途受 党争的影响不太顺利,失意情怀和个人意绪就是他的七古的主要内容,将历史人物 的怀才不遇的人生状况引入自己的诗中来表达对自己的人生的失意情绪的感慨,用 历史人物的遭遇来同情自己。“君不见信陵门下客,侯赢不用今白头。”牢骚之后是 不平则鸣的愤怒,“穷通大抵梦南柯,我复梦中多蹉跎”( 饮酒 ) 。表现那种难以 作为之后的愤激之情。在这种心情和遭遇中,就会更多地关注人生中灰暗或是不精 彩的的内容,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怀,但同时诗人也会以先贤来安慰自己安贫乐道, 淡泊明志,以示自己豪爽旷达,坚持操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热蒸汽加热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陶瓷清洗设备润滑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木材加工生产线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气胸急救试题及答案
- 水轮机运行监控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放射性金属矿微波脱锌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白酒包装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物权法试题及答案银行
- 开关设备装配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和我的同伴 2 不一样的你我他说课稿3 新人教版
- 康复科护理金点子
- 工地油库安全管理办法
- 全球治理转型-洞察及研究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高清版)DB32∕T 4001-2025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 电力物资打包方案(3篇)
- 2025至2030中国味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你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一位校长对教师行为规范的深度思考建议收藏
-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课件
- 屠宰场入股合同协议书
- 台球合同保密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