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摘 要要 石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 战略物资。石油价格机制是石油市场的中心环节,在调节石油资源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在我国,原油价格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直接接轨,但是成品油价 格与国际油价相比,却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期,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有限 接轨”的石油价格体制。但这一价格体制不利于国内石油流通领域秩序的整顿 和石油市场的稳定;另外,我国石油垄断企业利用其行政垄断地位,转移消费 者福利,攫取超额利润,以致价格体制很难协调好我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 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我国的石油价格也未能很好地反映石油资源的稀缺 程度及石油本身的价值。因此,改革我国的石油价格体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 施,是我国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 处理好相关利益者关系的制度保障。 本文以我国现行石油价格体制运行现状为研究基础,以如何完善我国的石 油价格体制为研究目标,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当前我国石 油价格体制变革的基本思路。论文首先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对我国石油市场及 价格进行理论分析,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石油价格体制的变革及现 状进行了探讨。其次,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几种石油价格体制进行了比较分析, 为我国石油价格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然后分析了我国石油价格体制 改革中的难点。最后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石油价格体制的政策措施及对未来 的展望。 关键词:关键词:石油价格体制,行政垄断,寡头企业,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ii abstract as a non-renewable and rare resource, petroleum is strategically related to national economy revitalizat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the oil pricing mechanism, as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oil market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justing resources .in china, the price of crude oil has join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directly, but the finished oil price has lagged behind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for some time, which makes “the limited collection” oil system as chinese special .its not good for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area and the stability of oil market. besides, the oil monopoly enterprises transfer the consumers welfare and seize the exceed benefit with their special administrative position s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government, the oil enterprises and the consumers cant be adjusted very well. whats more, the oil price cant reflect effectively the rareness and the value of the resource. reforming our oil pricing system,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measures are the important ways to face the fluctua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deal the related relationship and guarantee our oil securit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oil price system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way of revolution of the system by means of empirical and comparison analysis. firstly, the thesis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oil market and oil price in use of related economical principles and stud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pricing mechanism and its current state. secondly, this thesis summarizes useful experiences on the oil price integration by comparison with international oil pricing system .and thirdly the barriers on the reformation of oil pricing system is concluded. at last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perfecting the current petroleum pricing system are put forward and a summary given for the whole thesis and an outlook into the future are outlined. key words: petroleum pricing mechanism,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oligarch enterprises, reform study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2006 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对我国石油行业既是战略机遇期,又 是矛盾凸显期。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化工原料和战略资源,石油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人民生活水平及国家安全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我国 经济增长一直都是以能源的高投入来支撑的,单位能耗效率低。在我国,每公 斤标准煤产生国内生产总值仅为 0.36 美元,而日本是 5.58 美元,法国是 3.24 美元,韩国是 1.56 美元,印度为 0.72 美元,世界平均产值为 1.86 美元。我国 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自 2002 年超过 1.00 后,2003、2004 年能源消耗增长继续 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分别高达 1.66 和 1.60(见图 1.1)1。出 现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主要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像工业发达国家 那样采取有力措施改进能源效率,经济增长还是粗放型;而且价格在经济发展 的过程中也没有起到调节能源合理消费及节约能源的作用。因此,要转变我国 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价格体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和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10% -5% 0% 5% 10% 15% 20% 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 -1.00 -0.50 0.00 0.50 1.00 1.50 2.00 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图 1.1 19802004 年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1990、2003 年及相关数据整理获得) 我国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经历了完全计划价格、双轨制及国际油价接轨三 个阶段,目前实行的是政府反映式与预期式引导相结合的石油定价机制。但是 与国际油价“有限接轨”的价格体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隐患。 首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极不稳定,使得国际油价波动也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2 相当频繁2。我国的价格体制中缺乏规避风险的机制,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的 变化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对于国际油价波动的因素, 杨景民等 (2003) 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国际石油的供求结构主导价格,参与结构制导油 价,市场结构引导油价,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是影响国际油价的敏感性因素。 近十年来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地区政局不稳以及商业库存、季节变化等因素对 国际油价攀升有直接的影响(见图 1.2) 。尽管我国目前有能力承受国际油价上 涨而增加的外汇支出,但是不能不考虑我国将来是否有能力应对石油价格暴涨 及供应中断的风险。由于缺乏规避石油价格风险的机制,因此我国对于国际油 价的波动,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要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的局面,在国际石油市 场上有自己的发言权,就必须对我国的石油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世界各主要市场石油价格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美元/桶 迪拜 布伦特 尼日利亚 wti 图 1.2 近年世界各主要市场石油价格走势 资源来源:根据 bp 2005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整理获得 其次,现有的石油价格体制下,政府、石油生产企业及油品消费者三者之 间的利益关系存在很大的矛盾,难以协调。政府价格规制的主要目的是稳定石 油市场供给,保障石油安全,但其执行的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由 于缺乏成熟的国内市场,油品不论从供给还是成本来说,都存在“信息失真” 的问题,政府根据“失真”的信息来指导油价,必然导致资源配置恶化和财富 分配的扭曲,造成我国企业没有国际竞争优势,同时使消费者利益受损,石油 价格最后上涨的成本往往是消费者埋单;对于石油垄断企业来说,它们可以利 用垄断地位和出厂价与批发价的定价权,挤压下游竞争者,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这种行政垄断的利润不是靠生产经营得来的,而是以全社会高额付出为代价。 依靠行政干预来获取的丰厚利润也使企业失去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原 动力,企业不再是真正的企业,而是形同于政府的收费机构。 亚洲金融危机 低库存下冷冬 “9.11”事件 伊拉克战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目前对于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存在三种思路3:其一是政府设定零售价, 在国际国内批发价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其二是政府只设定出厂价和到岸价, 批发价和零售价完全放开;其三是政府对一些特定的领域,如军用、铁路、民 航、林业和国家储备等油价实行严格管理,其余价格放开。这三种可能的改革 方案都会令国内油价更贴近市场,但是我国的石油价格要实现完全放开还存在 诸多制约因素,如市场主体还没有充分发育,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宜放开 价格管制;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成品油交易市场(期货和现货市场) ,分 散市场形成的价格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还没有建立起来, 市场放开后政府无法进行宏观调控等等。因此价格体制改革绝非一项简单的工 程,要完善我国的石油价格体制,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如垄断结构的打破、 政府的监管手段的改革以及相关法律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与探讨是新时期促进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的崭新课题。从前单纯依靠增加石油消耗量来发展经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方式已经不适合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石油资源的 利用效率将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 但是适应石油资源的赋存条件和石油工业发展现状的需要,也是国内油价与国 际油价保持一致和适应加入 wto 客观环境的需要,更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需要。我国石油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尚有许多工作要做,认真地研究 和制定合理的石油价格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资源的合理调节作用,就成 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4。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及意义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在调节资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石 油价格体制改革基本上经历了完全计划价格体制、双轨制和与国际油价接轨三 个阶段,价格体制的改革也同时伴随着我国的石油产业组织的深刻变革,为了 适应与国际油价的接轨,我国在 90 年代末对石油产业进行了重大重组,实现了 石油企业的上下游一体化,其意义积极而深远。但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 国的石油价格体制及石油产业变革的背后,也暴露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 题。中国经济生活及其在世界经济演进中呈现出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新现象和新 问题,正在引发人们从实践角度对中国石油价格体制及价格体制下的寡头垄断 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第一,在当前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的条件下,我国的石油价格体制无法及时 准确反映国际国内市场的石油供求。由于我国的石油价格是根据纽约、鹿特丹、 新加坡三地成品油价格变化情况, 每月按照 6:3:1 的权重加权计算定价。 而这样 制定的价格与国际油价相差一个月,这一滞后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投机倒把的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4 出现导致石油市场的不稳定等等,不仅如此,当前的石油价格也无法反映国内 的市场供求状况,无法反映我国资源本身的价值和稀缺程度。 第二,在当前的石油价格体制下,我国的石油企业常常做出“违背”政府 初衷的决定,与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石油垄断企业会利用政府赋予其的某些 权力,在价格上做文章,攫取消费者剩余,获取消费者福利。而且这种体制下 的垄断企业,由于行政型垄断过度,使得石油企业竞争力不足,规模不经济问 题也较为严重。要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改 变这种由于价格体制带来的“不劳而获”的收益状况,引进竞争、打破行政性 垄断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竞争的引入,可以使原来的垄断行业增加活力,自 觉加强内部核算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参与国际竞争,切切实实增强我国石油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电信行业的实践,为我国打破行政性垄断提供了很好 的案例。 总之,我国石油价格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应该建立在现有问题“获解”的基 础上。以构建有效的价格体制的客观需求为出发点,从现有价格体制带来的一 系列问题中寻找解决之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把石油价格体制改革与 石油产业市场化建设结合起来研究,是我国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 我国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随着经济的发展 进行着不断的调整。 但现实中不断涌现的问题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未尽的课题。 到底我国的价格体制应该做怎样的调整?相应的还应该有哪些配套的措施需要 完善?从保障我国石油的安全供给和有效利用的需要出发,我们也需要对我国 当前的石油价格体制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并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提出一些改革 的意见和建议,这具有切中现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 初衷。希望通过这种研究,能从完善我国石油价格体制的角度提出若干对策建 议。 1.2 论文逻辑框架论文逻辑框架 本文是按照抽象具体、理论实践的逻辑秩序来展开的。即首先建 立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由于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政府行政管制下的 寡头垄断,本文将运用“资源价格理论” 、 “垄断经济学原理” 、 “政府职能经济 学”等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资源价格特点及政府管制对行政垄断行业的 影响,得出要改革我国石油价格体制,就必须打破市场的行政垄断;然后将这 一分析框架推向具体的层次:阐述了我国石油价格体制的现状及国际成功的经 验。接着对石油价格体制改革存在的三个难点石油价格的确定、石油市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的建立和石油监管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改革我 国石油价格体制提出了相应对策。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分析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 法。所谓规范分析,它是研究判断经济行为“好” 、 “坏”的标准,并用这些标 准去衡量、评价经济行为“应该”是怎样的。所谓实证分析,即只对事实做客 观描述,而不对行为结果作价值判断,主要回答“是什么” ;这两种方法往往是 联系在一起的。实证分析中往往包含一些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又是建立在对 实际运行过程了解的基础上的。本文试图从两种方法联系的角度入手,通过对 现实问题的具体研究,在回答“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该怎样”的对策建 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涉及的统计资料主要是以政府及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公 布的资料为主,同时辅之以网络上的部分资料,尽管不同出处的统计数字有些 出入,但文章中都标有说明。不尽入人意之处,也只能如此。 2.比较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对我国石油价格体制 的发展及变迁,从历史发展和逻辑判断的角度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本文在分析 研究中,还对国际石油价格体制与我国石油价格体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 从中有所借鉴。通过纵向的动态对比和横向的比较分析,试图探索我国石油价 格体制改革的优化途径。使本论文对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的分析更具有缜密性、 更加全面。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图见图 1.3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6 图 1.3 技术路线图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传统的资源价值观是建立在“资源无价”或“资源低价”的基础之上,这 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严重的生态破坏,直接危及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 现实的抉择必须重新审视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的稀缺性,用合理的价格机制 优化石油资源的配置。本文针对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历史过程,分析社会 主义市场条件下石油资源价格理论基础,提出石油价格的制定要遵循效率性、 公平性及可持续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在以下几方面做深入研 究: 1.以我国现有的石油价格体制为依据,深入分析我国石油价格体制所导致 的政府、石油企业及石油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石油价格体制的弊 端行政垄断市场结构的存在。 理论研究 资源价格理论 市场垄断理论政府规制理论 石油价格体制改革 石油价格体制改革问题及研究 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变革 历史分析方法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运行机制 石油价格体制改革难点分析 比较分析方法 逻辑分析方法 政策建议与结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运用横向比较方法,通过国际上其他国家石油价格体制的形成及相关介 绍,给出了我国石油价格体制与国际其他国家的差距,并介绍了相关的国际经 验,为我国石油价格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 3.在当今我国矿产品价格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石油价格计算改 进的方向,在我国的税收体制的设想上也有所创新。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8 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2.1 石油资源的价格理论 石油资源的价格理论 资源的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但是我国传统的资源价值 观是建立在“资源无价、可以任意使用”的观念基础上,经济长期存在着“产 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甚至把资源无偿使用认为是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方面。因此,自然资源价值在产品价格构成中没有得到 任何反映。正是这种资源无价的观念及其理论在政策上的表现,导致了资源的 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它不仅影响了自然资源本身的合理配置和 有效利用,也影响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对正在建立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了巨大障碍。 现在我们应该明确,过去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就没有价值的理论是错 误的,资源的价格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同,它主要不是取决于其中包含的人类 劳动,而是取决于资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效用性和在自然界赋予的稀缺程度。 耗竭性资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一次能源)的价格不仅应包括生产 的边际成本,还应该包括资源补偿费,即自然资源本身的价格5。 2.1.1 马克思主义资源价格理论马克思主义资源价格理论 长期以来,我国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 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学价值理论,是从商品交换关 系中抽象出来的,它本质上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在研究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 时,利用马克思的使用价值的概念,或经过修正了的效用价值的概念则比较适 合。尽管就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总体框架来看,没有劳动参与的天然的自然资源 是没有价值的,但是马克思也在不少场合谈到自然资源(常以“土地”名义出 现)价值问题,特别是他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 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个论断,已经超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概念,是 一种价值哲学的价值概念。这种价值概念,以及马克思在多处提到的关于功效、 财富和地租的论述,正是我们建立自然资源价格的理论基础6。 2.1.2 现代西方的主要资源价格理论现代西方的主要资源价格理论 2.1.2.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19 世纪 70 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各自 独立却又几乎同时发表有关边际效用的论著,这也标志着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产 生7。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边际学派价格理论,与均衡价格理论 一样,成为现代西方价格理论中的一大支柱。继这一理论产生之后,杰文斯建 立的交换价格理论、门格尔及其继承人庞巴维克建立的对偶决定市场价格理论 具有广泛的影响。边际对偶理论以主观价值论和供求论为基础,把价值分为主 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主观价值即产品“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 ,也就是 人们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客观价值是人们获得某些客观成果的能力,它是 单纯的技术关系,但庞巴维克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这种客观价值,而 是物品的客观交换价值,市场价格的形成是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相互平 衡的结果。这种平衡是买卖双方在竞争中形成的物品边际效用决定的。 “边际效 用”一词由维塞尔首创,其“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是:价值以效用为 基础,以稀缺性为条件,物品的效用和稀缺性都是价值形成不可缺少的因素。 物品要具有价值就不仅要有效用,而且还要有稀缺性,因此,只有稀缺性与效 用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品的价值;价值量由边际效用量决定,即价值量的大小 决定于人们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的高低;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效用均等,边 际效用递减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享用的该物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而递减,边际效用均等则是指不管几种欲望最初绝对量如何,最终须使各种欲 望满足的强度彼此相同,才能使人们从中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问世,对现代经济价格理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从个 人心理动机出发,把消费和需求作为经济生活的首要问题,同时尽量缩小生产 和劳动的作用;它特别强调个人或个体,把它看作是经济主体,而社会则是各 个个体的总和。这种研究转移对此后的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称之为 “边际革命” 。 2.1.2.2 均衡价格理论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通常分为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和局部均衡价格理论。一般均衡 价格理论是由瓦尔拉斯洛桑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后人只是在此基础上使 理论更加完善,而没有作根本性的修正。局部均衡论由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 尔所创立。马歇尔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经济学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经济学说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将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纳入 一个体系,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均衡价格理论则是他全部经济 学说的基础和核心。这个理论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在于它的折衷和调和,马 歇尔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综合了传统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与当时极为流行的边际 效用论,以及李斯特的国家主义经济学派、历史学派、数理学派等的观点;其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10 二在于理论强调了经济连续原则, 马歇尔认为经济变化和自然变化有类似之处, 其变化过程都是缓慢渐进的,因此在构造理论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静态分析 与局部分析。局部均衡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需求价格理论;二是供给价 格理论;三是均衡价格理论,马歇尔认为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由商品的 供需双方同时决定。马歇尔还分析了暂时的市场均衡、短期市场均衡及长期均 衡下均衡价格的决定因素。均衡价格理论的建立为现代西方价格理论奠定了宽 厚的基础。 西方的价值理论,尤其是效用价值理论,被证明有很多合理的成分,但是 这种理论的缺陷在于:认为只有进入市场交易的物品才有价值;不能进入市场 买卖的物品就没有价值。这种理论与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就没有价值的理论一 样,是自然资源无价、可以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的理论根源。 2.1.2.3 萨缪尔森的地租论萨缪尔森的地租论 李嘉图将地租理论与劳动价值论联系起来,确认地租是农业生产中超额利 润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土地的产物。他否定了地租是大自然的恩赐,确认地租 不是土地自然力的产物,而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 。 李嘉图把农产品当作一般的劳动产品,对地租和农产品价值运动之间的关系, 提出地租是农产品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从而用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地租 的形成过程。李嘉图对于地租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正确解决了级差地租形成的 条件,清晰表述了级差地租变动的规律,但由于他没有深刻理解地租的本质及 真正来源,他不承认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李嘉 图地租理论基础之上创立的,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的基础上,建立了绝对地 租的理论。萨缪尔森的地租理论认为,土地、劳动、资本与资本家是创造收入 的四大要素,而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则是这四个要素的相应报酬,其大小 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相互依赖的边际生产力。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地租是固定要素的报酬, “把这种固定要素的价格看成是地租,或有时称之 为纯经济地租 。租金的概念适用于供给中的任何一种固定性要素,它包括土 地和自然资源。 ” 对公共财产资源索取租金有助于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萨缪 尔森还特别论述了“公共财产的悲剧” ,由于对稀缺自然资源不付租金,导致了 今天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萨缪尔森的地租理论是建立在边际生产力理论基础 之上,指出了稀缺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地租来实现优化配置,强调自然资源价 格主要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也提出将稀缺的公共资源纳入市场,通过市场达到 合理有效的配置。 从总体来看,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我们具体测算自然资源的价值提供了 方法的依据,西方的地租理论对我们建立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有很大的启发和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鉴意义,它说明了地租或自然资源租金,是自然资源价值的一种体现,所以说 自然资源并非无价。 2.1.3 石油资源价值论石油资源价值论 对于资本主义条件下价格规律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 了矿产品的价格公式8: 矿产品的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地租(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石油作为矿产品的一种, 上述对矿产品价格的计算公式也完全适合于石油。 但是,石油价格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垄断价格特性, 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属于寡占市场结构,因此,石油价格构成中应该包括垄断 利润;其二是资源价格特性,石油价格包括从勘探到销售的价格,其中分为从 勘探到原油产出的上游价格和形成产品的下游价格;三是不可再生特性,由于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无法像其他某些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也不像某些资源是 取之不尽的,比如空气资源。因此,在制定石油价格时,要考虑到石油资源的 这一特性;最后还有不可替代性,石油在很多工业领域中的用途是其他能源所 不能替代的,而且石油资源具有某些独特的优势,如燃烧热值大、产生的污染 少等等,由于这些特性,在制定石油价格时,也必须考虑进去。 2.2 垄断的市场效果的经济学分析垄断的市场效果的经济学分析 2.2.1 市场垄断理论市场垄断理论 在经济学中,垄断作为市场结构的一种,曾受到经济学家的批评和否定, 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评论垄断时,认为作为竞争 对立面的垄断,必然扭曲市场机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9;同时处于垄断地位 的企业为了谋求垄断利润,必然造成较低产量和较高价格等等。总之,正如熊 彼特所总结的: “在欧美世界内,垄断从来就是被诅咒的,从来就是和无功能的 剥削联系在一起的在典型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看来,垄断几乎已成为一切 弊病的始祖。 10”但是如果对垄断进行细分,就会发现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垄断, 其作用和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根据垄断形成的原因,张维迎(1999)把垄断分为自然垄断、法定垄断和 行为垄断;张光远(2001)11把垄断分为经营性垄断、自然垄断与政策性垄断 或行政性垄断;常欣(2002)12认为垄断可分为自然垄断、法定垄断、经济性 垄断;周其仁(2002)把垄断划分为五种,即由资源的天赋性带来的产品独特 性、发明的专利权、赢家的垄断、成本特性产生的垄断、强制形成垄断。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12 比较几位学者,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只是周其仁对垄断的划分更加细化 一点,本文比较倾向于张光远的垄断分类。为了配合本文研究的论题,本论文 将把着重点放在“垄断三分法”中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比较分析。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有些行业,企业的边际成本持续低于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持续下降,以至于单个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 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这些产业被称为自然垄断行业。所谓自然垄断,是指 由于存在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及部分可加性(阿纽格,1990, 英国竞争法概述,经济译文) ,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 数物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或少数几家公司的概率很高,这种由于技术 理由或特别的经济理由而成立的垄断就被称为自然垄断(植草益,1992) 。自然 垄断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是规模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不是由人 为因素造成的垄断。由于它存在相当的积极性,大多数国家在立法上给予其豁 免并肯定它的合法地位。 行政垄断是政府运用手中权力对市场竞争所进行的禁止和限制。政府可以 通过法律、政策限制使某些行业为独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从而使这些企业 具有垄断地位。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宣扬的 最基本的思想是“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作用, 反对任何来自政府的垄断。斯密认为,政府应为全体民众谋利益, “仅仅为了促 进一阶级的利益,而侵害另一个阶级的利益,显然是违反这个原则的13” 。斯密 认为来自政府的垄断,其结果和由于商业机密等技术垄断的结果是一样的, “给 个人和商业公司以垄断权,其作用与商业或制造业中保守秘密相同。垄断者使 市场存货经常不足,从而使有效需求永远不能得到充分供给。这样,他们就能 以大大超过自然价格的市价出卖他们的商品,而他们的报酬,无论是工资或是 利润,都大大超过其自然率。14”斯密还指出行政垄断的危害在于“使国内产 业中任何的工业或制造业的生产物独占国内市场,就是爱在某种程度上指导私 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而这种管制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 15” ,对于行政垄断,公共选择学派则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了处于政治市场 中的政府官员、集团以及民众的行为,认为由于政府由有利益倾向的官员组成, 因此会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及寻租等问题。芝加哥学派提倡政府应该放松管制、 少干预市场以利于市场自由竞争,通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提高生产活动的 效率,实现消费者福利最大化,施蒂格勒等人还通过对电力、通讯等产业的实 证研究,检验了政府行政垄断的实际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 生了不良影响。我国理论界在行政垄断问题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学 者对于我国转型时期行政垄断的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危害等方面进行了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反行政垄断的对策建议。但在另一方面,我国关于行政 垄断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对于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度揭示行政垄断 现象、原因和变化趋势等缺乏从生产力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全面考察。 总之,从古典经济学家直至大多数的现代经济学家基本上继承了斯密对这 种垄断的批判,他们认为行政垄断是依靠政府权利建立起来的,是政府职能部 门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限制或妨碍市场竞争,从而操纵和控制市场,它是 政企不分的产物。行政性垄断控制了一个行业的进入,经济规律被扭曲。行政 垄断将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行政垄断导致的“资源配置失效” 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独家面对整个行业的需求,垄断厂商按照利润最 大化的原则决定自己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这种产量必然小于在充分竞争中产品 的产量,而价格也会高于充分竞争市场上的产品价格,于是,垄断厂商会从消 费者那里攫取超额垄断利润,可是问题的关键不仅是垄断厂商从消费者那里拿 走超额利润,而是消费者减少的效用并没有全部转让给垄断厂商,有一部分是 漏掉了,而且垄断厂商自己也漏掉了一部分利润,二者共同漏掉的利润,对于 社会福利总量来说是一种净损失,这就是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净损失16。 同时,垄断条件下的产品产量低于充分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产量,没有达到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状态,称之为资源配置的失效。由此可见,垄断既损害 了社会福利,达不到帕累拖最优,又使垄断产量低于社会最佳产量。 (二)行政垄断带来的“资源运用无效率” 资源运用无效率理论与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传统微观经济分析 假设完全相反,它从“成本极小化将是例外而不是通则”这个基本假定出发, 对“没有竞争压力下”和“受到庇护”的垄断性厂商的资源运用方面的无效率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哈维所认为的,在垄断条件下,由 于企业没有外在的竞争的压力,所以会使整个企业组织从高层决策者到最低操 作层改变行为准则,即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变为追求低风险原则。这样企业长期 下去,会缺乏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成本的动力,造成产品质次价高,服务态度 冷漠,挥霍浪费等,从而使企业产品成本高于相应产量规模的最低成本,企业 的实际平均成本曲线向上移动,这就是所谓的“资本运用无效率” ,又叫“x 非效率” (xinefficiency) 。 (三)行政垄断引发“寻租”成本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生产性活动获得报酬,称之为“创利活动” ,它既可以 自己获得,也可以给社会创造新的财富;但是,假如人们发现不生产劳动,也 可以从别人那里分配获得一份收入,即“寻租”活动,他就会放弃劳动,专门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14 去寻找利润,则只能使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少,资源浪费严重,这种为寻找租金 而浪费的资源,称之为“寻租”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塔洛克分析认为,形成垄断、维护垄断和反垄断都必须借助 政府的政策保护,而能否寻求政府保护,则要靠投入的资源和获得的收益比较, 只要获益大于投资,人们就会将资源用于寻求政府保护,造成垄断,直到收益 和投资相等为止。因此,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寻租基本上是通过政治活动进行 的,是为了获得垄断或取得政府其他庇护而从事的活动,因此,克服寻租行为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除政府的行政垄断,在市场经济中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 行政管制限制在绝对必要的范围内(丹尼斯 c.缪勒,1999) 。 (四)行政垄断扭曲市场机制 企业差别待遇的典型表现就是对不同企业进入市场、或对已进入市场的企 业附加不同的权力和义务,人为造成市场主体的不平等,竞争的不公平,而我 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基础之一 就是形成开放的、多层次的、全国统一的市场。而行政垄断所奉行的地区封锁、 条块分割的“诸侯经济”与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恰恰是背道而驰的17。出现大 大小小的条块分割势力范围,致使全国统一的市场无法形成。行政垄断行为扭 曲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不仅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且破坏了统一 的国内市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者利益都是一种弊害。 2.2.2 石油产业垄断理论石油产业垄断理论 对于石油资源,不同国家的市场发育成熟度有所差别,其石油产业形成垄 断的条件和过程也不尽相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由 于市场体制较为完善,其石油产业垄断的形成也是在效率的基础上形成的,因 此,可以说这种垄断带来的不全是负面效果;而欠发达国家,由于体制上存在 的缺陷及市场条件的不成熟,使得石油产业过多受到行政垄断的干预,因此导 致效率也相对低下。 在我国,对于石油垄断的危害研究,主要观点有: 第一,石油垄断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石油垄断行业所谓的“计划”根本跟 不上市场发展的变化,尽管从表面上看,当前的“油荒” 、 “批零倒挂”等是我 国的石油定价机制导致的,但真正的根源在于垄断。 第二,石油垄断利润不是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得,而是建立在特殊的 体制上,是以全社会的高额付出为代价。垄断利润的获得是行政垄断的结果, 对社会其他行业及消费者都极不公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第三,行政垄断排斥竞争,我国的石油企业也因此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 石油集团依靠行政垄断即可获得丰厚利润,这使石油企业失去了降低成本、提 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和积极性。 总之,在我国,行政垄断是滋生腐败和浪费的温床,是市场发挥有效作用 的阻碍者,要保证我国石油的安全供给,提高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破行 政垄断刻不容缓。 2.3 政府价格规制的基本理论政府价格规制的基本理论 2.3.1 政府价格规制的理论依据政府价格规制的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依靠价格机制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古典经济 学家从完全竞争能够带来资源最优配置效率的角度出发,认为如果价格机制能 够自动调节资源配置,那么政府就不必进行规制,但是,要实现由价格机制来 达到最优配置是有诸多条件的,包括商品交换的普遍性、市场交易的完全竞争 状态、市场信息的完全性和对称性以及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等。而这些前提条 件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得到满足。由于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仅仅依靠价格机制 就不可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市场失灵” (market failure) ,它主要是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或不具有使资源配置达到社会最 佳状态的能力。因此西方规制理论认为: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及信 息不对称等导致市场失灵出现时,政府规制就成了必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下, 世界各国的政府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到市场经济活动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 除了市场失灵以外,垄断的存在也是政府管制的重要原因。垄断引起两类 经济管制:一是公用事业管制,它被提出来控制自然垄断的行为;二是反垄断 管制,它被提出来消除任何可能的非法垄断的影响18。 显然,如果说石油产业或石油市场中同样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那么 上述规制理论也适合于石油产业的规制问题。由于石油生产经营主体在石油的 生产、交易、竞争和经营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 因素,加之石油产业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使石油生产经营系统 面临更大的风险因素,进而导致石油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为了消除石油 生产经营体系的“市场失灵” ,使各个利益主体及整个社会免受利益、效率和一 般福利损失, 客观上需要政府通过一定的产业规制加强对石油产业的监督管理。 2.3.2 政府价格规制的双重目标政府价格规制的双重目标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研究 16 从本性上看,价格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它是一种激励机制,作为经济活 动参与者相互沟通信息的方式而形成于市场中,但是由于市场价格机制存在诸 多缺陷,有些缺陷市场本身无法克服,即“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 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反映供需双方的利益和意志,因此,政府介 入社会经济生活就构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19。 由于政府以全社会代表的名义行事,价格干预从表面上看是维护整个社会 经济正常运行,其实在政府干预价格的双重目标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它限制和 控制价格的一面:某些价格干预措施看起来是针对某些垄断集团的、或是限制 垄断和鼓励竞争的、或者是保护普通消费者的。人们往往忽视了国家干预是为 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这一实质。这里要引入“政府的有限管理”理论20。政 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是全社会赋予的,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是一个全能 的政府。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也是一种资源,故而也存在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 政府的角色定位应该在法律、法规、制度等市场规则的维护者和监督者,而不 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 2.3.3 政府规制的失灵政府规制的失灵 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是全社会赋予的,其行政管理权力其实也是一 种资源,也存在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由于政府的运行成本是由全社会来共同 承担的,如果政府把本来应该由市场配置的资源归由自己配置,则一方面会增 加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及效率低下。 所以政府管制理论认为,只有当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时,政 府才有必要实施管制。政府规制的介入改变了市场的均衡,也改变了市场参与 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但是各个市场主体并不会完全被动接受政府规制,他们会 采取各种手段来影响和改变政府规制的结果。同时,规制机构作为政府规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给蚊子的一封信400字15篇范文
- 阿房宫赋文化内涵解析教案
- 时间像小马车旋律线课件
- 教师节歌颂老师的作文范文15篇
- 老师不在课室的时候350字(9篇)
- 交通出行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合作项目投资合同
-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项羽之死:秦汉战争背景及英雄精神分析教案
- 路边见闻1500字15篇
- 合作开发研制合同书
- 滤波电路课件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1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肺结节培训讲课
- 算量BIM模型建模规范要求
- 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赛项)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大比武理论考试指导题库500题(含答案)
- 会计加薪述职报告
- 《考研英语:综合能力提升教程(新版)》配套课件-阅读理解
- 年级组长培训
- 课题申报参考:安多藏区乐舞类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 急性脑卒中的急救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