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基于机动车比功率(vsp)的油耗模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本论文采用一套车载实验系统,对6 种不同车型机动车在实际道路上行驶时 的速度、油耗、排放和高度等参数进行实时检测,研究了机动车油耗与排放的关 系,引入了比功率v s p ( v e h i c l es p e c i f i cp o w e r ) 这一参数,对北京市机动车实际行 驶时的v s p 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机动车油耗与v s p 的关系,合成出了机动 车基于v s p 的油耗模型。 对油耗和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4 种车型机动车单位油耗与四种排 放污染物( c 0 2 、c o 、c h 和n o x ) 的关系。结果表明:c 0 2 的排放速率与单位 油耗线性相关程度较高,捷达电喷、富康电喷、夏利电喷和公共汽车的回归直线 斜率分别为0 6 4 0 6 、0 6 2 4 3 、0 7 0 7 2 和0 5 4 3 8 。由此得到了四种车型机动车基于 油耗的c 0 2 排放模型。 对速度、油耗和高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得到了六种车型机动车实际行 驶百公里油耗与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际行驶百公里油耗随速度的增加先下 降后有上升的趋势,最低百公里油耗一般出现在速度5 0 6 0 k m h 处。此速度范 围可看成是机动车行驶的经济速度。 通过计算得到了四种车型机动车每个v s p 区间内样本点的频数分布图。结果 表明: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其v s p 处于一2 6 k w a :的情况比较频繁,超过9 0 的时间内,其v s p 介于6 1 0 k w t 。 通过五种车型机动车各v s p 区间内的平均单位油耗与v s p 的关系图看出,当 v s p 0 时,单位油耗较低,而且较稳定;当v s p 0 时,单位油耗随着v s p 呈线 性增加,线性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 9 9 。由此得到五种车辆机动车分 v s p 0 和v s p 0 两部分的单位油耗与v s p 的关系式,合成了机动车基于v s p 的 油耗模型。 对五种车型机动车进行讨论,利用合成的模型进行油耗量的计算,然后与实 测值比较,发现相对误差一般在1 左右。因此,所合成的油耗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机动车比功率排放运率油耗模型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a b s t r a c t u s i n ga o n - b o a r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y s t e m ,t h i st h e s i sp e r f o r m e dr e a l - t i m et e s t so v e r s p e e d , 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 ,a l t i t u d ea n de x h a u s te m i s s i o no fs i x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m o t o r v e h i c l e so ns e l e c t e dr o u t e si nb e i j i n gc i t y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 a n de x h a u s te m i s s i o no fm o t o rv e h i c l ew i t ss t u d i e d t h ep a r a m e t e rv s p ( v e h i c l e s p e c i f i cp o w e r ) w e r e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t h er e s e a r c ho f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o nm o t o r v e h i c l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i v e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v e h i c l ee m i s s i o n ) m o d e l 。b a s e do nt h e a n a l y s i st ot h ev s p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d r i v i n gv e h i c l ei ns c i j i n gc i t y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v s pw a sc o n c l u d e d a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m o d e lo f m o t o rv e h i c l eb a s e do nv s pw a ss y n t h e s i z e df i n a l l y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d a t ao f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e m i s s i o n , t h i st h e s i sa c q u i r e d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a n df o u rt y p e se x h a u s tp o l l u t i o n so ff o u r t y p e so fv e h i c l e s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e m i s s i o nr a t eo fc 0 2 ( i ng s ) w a s l i n e a r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u n i t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 ( i nt h ) t h er e g r e s s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 s r a n g e df r o m0 5t o0 7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t h ec 0 2e m i s s i o nm o d e l so ff o u rt y p e sm o t o r v e h i c l ew e r ec o n c l u d e d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d a t ao fs p e e d , 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 , a n da l t i t u d e ,t h i st h e s i s a c q u i r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p e r1 0 0k i l o m e t e r sa n ds p e e do f s i xt y p e so fv e h i c l e s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p e r1 0 0k i l o m e t e r s c a m ed o w n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 , a n dt h e nw e n tu ps l i g h t l yw i t ht h es p e e d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l o w e s tv a l u ea p p e a r e du s u a l l yw h e nt h es p e e dr a n g e df r o m5 0t o6 0k m p e rh o u r t h i s s p e e dr a n g e c a nb er e g a r d e da st h ee c o n o m i c a ls p e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v s p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t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m o r et h a n9 0 p e r c e n to fv s ps a m p l e so far u n n i n gv e h i c l er a n g e df r o m 一6t o1 0k w tw a sa c q u i r e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v e r a g eu n i tf u e lc o n s u m p t i o ni na v s pi n t e r v a la n dt h ev s pi n t e r v a l s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w a sa c q u i r e dt h a tt h eu n i tf u e l c o n s u m p t i o nw a sl o wa n ds t e a d ya sv s p 富康电喷 公共汽车。在燃油密度和碳的质量分数一定的 情况下,消耗等量的燃油排放的碳的质量是一定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c o 排 放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公共汽车 富康电喷 捷达电喷 夏利电喷,公共汽车 出现富燃状况的比例较高。这与公共汽车的高使用率和保养情况差有关。 3 6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对机动车单位油耗与四种主要污染物c o z ,c o 、h c 和n o x 排放 速率关系的研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具体结论如下: ( 1 ) 除了c 0 2 的排放速率与单位油耗线性相关程度较高外,其它三种污染物 的排放速率与单位油耗相关程度都较低; ( 2 ) 得出了四辆实验用车基亍滴耗的c 0 2 素放模型; ( 3 ) 从画归出的西神车型单位拓耗与c 0 2 的译放运率的关系式可以得出消 耗等量的燃油,西神车型c 0 2 的勇;放量的大j 、群死顺序为:夏氰黾喷 捷达电 基于机动车比功辜(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喷 富康电喷 公共汽车; “) 消耗等量的燃油四种车型c o 排放量的大小排列顺序为:公共汽车 富 康电喷 捷达电喷 夏利电喷,公共机动车出现富燃状况的比例较高。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机动车油耗与行驶特征的关系 4 1 机动车实际行驶百公里油耗与速度的关系 速度对油耗的影响在于当速度增加后,一方面,机动车行驶阻力消耗功率, 尤其是空气阻力消耗的功率会显著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车速高时,机动车行 驶时的档位也较高,使得发动机的转速不一定很高,加上速度高时机动车的行驶 时间缩短,因此百公里油耗并不是一定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8 】。 将速度以l o k m h 为间隔分成若干个区间,然后分别计算机动车以每个速度 区间内的速度行驶时的百公里油耗。由于车速受实际道路交通状况的限制,每次 实验时车速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不一样,因此分得速度区间数可能不一样。图4 - 1 铴给出了六种车型的实际行驶百公里油耗与速度的关系图。 墨 省 誊 量冒暑军营季官罾 g g墓g要墓董g r “- ,h ) 图4 1 捷达电喷车速度对油耗的影响 亘再冒军官冒罾 g 曼建 茸掌 基 菪 y o r e h ) 图4 3 捷达化油器车速度对: 函耗的影响 冒 画画军罾孽暮冒 g 要匿g要墓童g v ( j a j h ) 图4 2 富康车速度对油耗的影响 1 3e ,一 冒 百季冒暮吾冒喜 萝 兰gg要g 妻是 r ( h h ) 图4 - 4 公共汽车速度对滴耗的影响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2 暑雩882霉 dood 璃 d 。 o尊oo8so r ( h ,吣 冒 冒百冒百百 冒 g g韪g要墓g r ( k a h ) 图4 5 金杯车速度对油耗的影响 图4 6 夏利车速度对油耗的影响 从图4 - 1 4 - 6 可以看出,实际行驶百公里油耗随速度的增加先下降后有上 升的趋势,最低百公里油耗一般出现在速度5 0 6 0 k m h 处。出现这种情况有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 ( 1 ) 速度越小,行驶1 0 0 公里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油耗量就会越多。此外,低速 往往伴随着频繁地加减速和怠速,加速时需要加大油门,发动机燃料不完全燃烧, 也会增加油耗; ( 2 ) 虽然随着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消耗的功率会增加,但是车速高时,机动车行 驶时的档位也较高,此时发动机的转速不一定很高,加上速度高时机动车行驶 1 0 0 公里所用时间缩短,使得百公里油耗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 ( 3 ) 当速度较大时,空气阻力会显著增加,消耗的功率也会显著增加,从而使油 耗有所增加。 此外,通过计算还可得出,捷达电喷车最低行驶百公里油耗为5 2 l ,捷达化 油器车为7 6 l ,富康车为5 3 l ,公共汽车为2 5 7 l ,金杯车为8 2 l ,夏利车为、 5 3 l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捷达电喷车比捷达化油器车的最低行驶百公里油耗低。 由此可得出结论:电喷技术除了在改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方面有贡献外,还可使 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 4 2 机动车行驶单位油耗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菡4 7 给出了捷达电喷车某同一盯问段内的速度、单位油耗和加速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单位泊耗最大和最小的酊刻大体上对应于速度与 加速度最高和最低的时刻。这说萌它仍三者的变亿趋势有很大的相似性,即单位 油耗和速度、加速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2 1 5 1 裔o 5 0 q - 0 5 一l 一1 5 - 2 l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t ( s ) 11 12 13 14 15 16 17 l8 19 l t ( s ) t ( s ) 图4 - 7 捷达电喷车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单位河耗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图舢8 给出了公共汽车瞬时速度为零的不同时刻单位油耗的分布情况。可以 看出,相同的瞬时速度对应的单位油耗分布很不规则,没有统计性。 加o t 1 1 占 8 7 6 5 4 3 2 l o 1 ) 鏊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2 0 - 1 8 1 6 1 4 1 2 一 1 0 一 图4 8 公共汽车瞬时速度为零的不同时刻单位油耗的分布 图4 9 给出了公共汽车加速度为0 5 m s 2 的不同时刻单位油耗的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相同的加速度对应的单位油耗虽然大部分集中在1 5 1 _ h 附近,但离散 程度较大。因此,单独考虑加速度对油耗的影响也存在缺陷。 3 5 3 0 一 三2 5 琵 1 。 : a = o 5 t ( s ) 图4 9 公共汽车加速度为o - s m s 2 的不同时刻单位油耗的分布 4 3 机动车v s p 的定义 按照前面所述,机动车行驶单位油耗和机动车速度与加速度存在一定的对应 关系,但单独用速度或加速度采对油耗规律进行讨论都存在不足。因此,迫切需 要寻找蓟另外一个郎与速度有关又与加速度有关的参数,呆舸i 面耗规律进行研 究。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般研究认为,影响机动车油耗的因素有三十多种,概括起来主要是三大类, 即机动车自身特性、道路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机动车消耗燃料最根本的目的就 是做功,因此做功的多少直接影响油耗的大小。 在机动车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机动车的实际行驶特征( 如速度、加速度 变化情况) 以及道路特征( 如坡度) 可以用一个参数来衡量,即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v e h i c l es p c x i f i c1 ) o w c l ) 。其表达式为0 s s r c ,2 0 0 4 ) 为: v s p = z , 1 1 a + 9 8 1 x ( at a n ( s i n u 力) + 0 1 3 2 3 + 0 0 0 0 3 0 2 i ,3 式中,v s p 表示机动车比功率,k w t ;p 为速度,m s ;4 为加速度,m s 2g 为 道路坡度。 图4 - 1 0 4 - 1 2 显示了三种车型的单位油耗与v s p 的关系。可以看出,单位 油耗f c 随着v s p 的增大而增大,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在预测机动车油耗的建模 过程中,通过用一个参数来反映影响机动车油耗的几个因素,可以减少变量,简 化计算。因此,在本研究中,尝试引入v s p 这一参数。 图4 - 1 0 捷达电喷车u f c 与v s p 的关系 匿4 - 1 1 富康车u f c 与v s p 约关系 3 5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图4 - 1 2 夏利车u f c 与v s p 的关系 4 4 机动车v s p 的分布特征 有研究表明,车辆v s p 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车辆运行工况与污染物排放量之 间的关系( ji m c n e z p m a c i o u s ,1 9 9 9 :k u h n s 甜a 1 ,2 0 0 4 ;潘汉生等,2 0 0 5 ) 。 因此,在i v e 模型中引入车辆v s p ,并用它对机动车基本排放因子进行修正。i v e 模型将发动机瞬态的工作状态分成6 0 个v s p 区间,每个v s p 区间对应1 个排 放水平,据此建立发动机瞬时工作与排放的分段对应关系。根据v s p 区间的时 问分布以及各区间与排放的对应关系,i v e 计算得到机动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的 排放因子1 4 3 。每个区问对应着不同的修正因子,对机动车的基本排放因子进行修 正。在本研究中结合i v e 模型的思路,考虑对i v e 排放模型进行油耗方面的补充, 将v s p 以4 k w t 为间隔分为若干个区间,计算每个区间内对应的单位油耗( u f c ) 的平均值。图4 - 1 3 4 1 6 为四种车型每个v s p 区间内样本点的频数分布图。 :i :;呈琶琶兰量量量誊; 曼曼是兰宝宝g 邑邑兰毽邑 舌4 一1 3 捷达亿沿器车每个v s ? 区简内样本点豹频数分布 蝣蚰;乌;8坫加0 o 0 0 裁蚕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0 3 5 3 0 童2 5 豢2 0 蚕1 5 1 0 5 0 i 一嘲蚕il i i - 一 冒冒富雩暑冒冒冒冒冒= 冒冒冒百l n一 - 占茁上一茹2 = 霉器g 8 焉胬兰= 7 山 v一一vo 占上上上山。 v s p b i n 图4 - 1 4 捷达电喷车每个v s p 区间内样本点的频数分布 4 0 3 5 3 0 ;2 5 藏2 0 暴1 f i 1 0 5 0 l 一曩蚕i! 蚕_ 主罨琶主董詈登置 v s p b i n 图4 - 1 5 公共汽车每个v s p 区间内样本点的频数分布 6 0 5 0 4 0 邑 蔌3 0 爨 2 0 1 0 0 8 + o o 鼍璧售要喜号枣要 宝v 毫o 。巴 v s p b i n 画4 - 1 6 富康车每个v s p 区简内祥卒点刍勺频数分布 守 + 邑 一9 6 一) c 0 。竺)号i 曼_ ) b 一d 2 曰q 口h - ) 9 哗0 - ) 一9 古一山 0 i 哥i )曰1 苎)曰i d 2冒哔9 2雷叶0 )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可以看出,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其v s p 处于一2 6 k w t 的情况比较频繁。 可以计算出,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超过9 0 的时间内,其v s p 介于于一6 l o k w t 。 4 5 机动车平均单位油耗与v s p 的关系 图4 - 1 7 4 2 1 为五种车型各v s p 区间与其平均单位油耗的关系。从中可以 看出,当v s p o 时,单位油耗随着 v s p 的增加迅速上升,并且增速逐步放缓。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有: ( 1 ) 当v s p ,o 时,随着v s p 的增加,机动车输出功率越大,因此消耗的燃料就增 加; ( 3 ) v s p 很大时,有时存在单位油耗的增速放缓的现象,可能是由于v s p 较高的 样本点较少,误差较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乏 e 鏊 图4 - 1 7 公共汽车各v s p 区间与其平均油耗的关系 富i=);一。1 ) 客一9 ) ( 9 n ) 胁 寄绀- ) 聊 一舳。- ) 世;07一 一。一,=)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窜霜亩os 窜奇裔。含令窨奇 甲甲甲777对寸- =:鼍 毒爵磊蜡薯主旱三山一巴邑三墨 上山上山上上。 聊b i n 图4 - 1 8 富康车各强p 区间与其平均油耗的关系 卿b i n 图4 - 1 9 金轿车各v s p 区间与其平均油耗的关系 图4 2 0 捷达化滴器车各v s p 区间与其平均涵耗的关系 21一壁日 1一铀 o 钓n 一 寄门1 )富一:-令h 。f ) o 一口一 o g o一=-)_一)| 富i n 博上 一伯廿一)器o) 8 7 6 5 4 3 一1 ) p 暑 2 l o 磊筠)a n 曲【) |a t 1 ) = 6 i ) ,。肋 ( 9 d)|胛 一尊v q 叶v 9 - o i v 8 i _ 寸i - ) |;一叠1 v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2 鏊 图4 - 2 1 夏利车各v s p 区间与其平均浊耗的关系 本章4 4 得出结论,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其v s p 处于一2 6 k w t 的情况 比较频繁,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超过9 0 的时间内,其v s p 介于于一6 i o k w t , v s p 较高的行驶状况较少发生。因此,可以考虑把单位油耗增速放缓的v s p 区间 对整个线性趋势的影响忽略,即把所有v s p 区间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讨论:v s p o 的部分和v s p 0 部分。 ( 1 ) 公共汽车。从图4 - 1 7 可以看出,v s p o 盯金杯车u 与v s p 的拟合关系 ( 4 ) 旋达亿沿器车。求得v s p o 区阃上线性福关程度较高,裙关系数为0 9 8 ,通过拟合方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程可求得v s p 为零时的单位油耗为2 4 6 9 8 l h 。 8 : 乏5 一 喜: 2 一 。ilj _ 2261 0 1 4 1 82 22 6 v s p ( k w t ) 图4 - 2 5v s p 一 0 时捷达化油器车u f c 与v s p 的拟合关系 ( 5 ) 夏利车。求得v s p ,0 区间上线性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 9 9 ,通过拟合方程可求 得v s p 为零时的单位油耗为0 8 0 3 1 l h 。 8 2 2 4 6 本章小结 6l o1 41 8 v s p ( k 吖t ) 图4 - 2 6v s p , 0 时夏利车l f c 与v s p 的拟合关系 本章通过对滴耗、速度以及高度数锯的订论和分析,得出了机动车实际行驶 百公里浩耗与速度的关系,得到了几种车型的最低实际彳亍驭百公里拓耗。通过对 i v e 模型甲v s p 的分析,在 面耗的研究甲也弓i 入了v s p 这一参数,得出了实际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v s p 分布特点,并结合油耗数据,得出了几种车型机动车 的单位油耗与v s p 的关系。具体结论如下: ( 1 ) 实际行驶百公里油耗随速度的增加先下降后有上升的趋势,最低百公里 油耗一般出现在速度5 0 6 0 k m h 处,此速度范围可看成是机动车行驶的经济速 度。 ( 2 ) 捷达电喷车最低行驶百公里油耗为5 2 l ,捷达化油器车为7 6 l ,富康车 为5 3 l ,公共汽车为2 5 7 l ,金杯车为8 2 l ,夏利车为5 3 l 。 ( 3 ) 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其v s p 处于一2 6 k w t 的情况比较频繁。可以 计算出,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超过9 0 的时间内,其v s p 介于于6 1 0 k w t 。 ( 4 ) 机动车在v s p 1 0 的状态下运行时,平均单位油耗随v s p 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具体关系见表4 一l 。 表4 - 1 单位油耗与v s p 的关系式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第五章基于v s p 的油耗模型的合成与相关计算分析 第四章着重论述了机动车实际行驶单位油耗与v s p 区问的计算关系式,但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在进行机动车油耗量的统计时,我们经常关心的不是机动车 的某一时刻的单位油耗,而是机动车行驶一段时间内的总油耗量。为此,需得到 一个更具统计特征的油耗模型。下面对五种车型进行分析,得出基于v s p 的油 耗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5 1 合成基于v s p 的油耗模型 5 1 1 前提假设 ( 1 ) v s p 区间的v s p 值用其区间的中间值代替; ( 2 ) v s p o 时的实际行驶单位油耗用其平均值代替。 5 1 2 特征参数 表5 - 1 合成油耗模型的特征参数 本油耗模型是基于v s p 进行讨论的,西此要得到一个对所有行驶的机动车 都普通适用的油耗模型就需要对一个城市范围内的机动车行驶v s p 分布进行分 析。在本研究中v s p 分布用参数表示。具体各特征参数及其注释见表5 - 1 。 5 1 3 技术路线 对采集到的大量秒秒速度、高度和油耗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秒秒的v s p ,并 对v s p 进行分区间讨论,得到各v s p 区间的平均油耗与对应v s p 区间的关系, 利用拟合与归纳的方法合成机动车基于v s p 的油耗模型。具体的合成路线见图 5 1 。 车载实验 l 每珊一秒逢度,高度和油耗数劐 5 1 4 模型公式 图5 1 基于v s p 的油耗模型合成技术路线 前面一章已经论述,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可以分为v s p 一0 两个 阶段,那么实际油耗就应是两部分油耗之和,具体计算式见式5 - 1 。 f c z 。u 阳一 ox t x x c 。+ 荟暇r t ) ( 5 - 1 ) 基于机动车比功率( v s p ) 的油耗模型研究 其中,f c z 为某车型机动车实际行驶时间r 内的总油耗,l ; u f c v s e o 为机动车实际行驶中v s p 0 时的单位油耗,l h ; 聊卵。o 为机动车实际行驶中处于v s p o 状态的时间占总行驶时间的比例; 砸b 为中间值o 的各v s p 区间的单位油耗,i j h ,由表4 - 1 中公式计算 出: 硷为机动车在中间值o 的各v s p 区间的行驶时问占总行驶时间的比例 5 2 基于v s p 油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5 2 1v s p 分布参数 前面4 4 得出结论: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其v s p 处于一2 6 k w t 的情况 比较频繁,可以计算出,机动车实际行驶过程中超过9 0 的时间内,其v s p 介于 于一6 l o k w t 。下面通过计算石值来得出北京市城市机动车v s p 分布特征。表 5 - 2 a 和表5 2 b 给出了几种实验车型的运行总时间a 每个v s p 区间对应的运行 时间兀及其占总运行时间的百分数。 表5 - 2 a 五种用于模型合成的车型的v s p 分布参数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续表5 - 2 a 表5 2 a 中所用的机动车是合成模型的实验用车,仅仅用这些数据来对油耗 模型进行验证可能存在缺陷,所以还需要利用没有用于模型合成的机动车来对合 成出的油耗模型进行验证。表5 2 b 使出了四种没有用于模型合成的车型的v s p 分布参数。 表5 - 2 b 四种没有用于模型合成的车型的v s p 分布参数 5 2 2 各v s p 区间的实际油耗 在利用式5 - 1 的模型公式进行实际油耗的计算时,需要计算机动车在行驶过 程中各v s p 区间的实际油耗,结合表4 1 的公式和表5 2 a 、表5 - 2 b 的褶关参数, 就可计算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各v s p 区间的实际油耗及总油耗,见表5 3 a 、 表5 3 b 。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5 - 3 a 五种用于模型合成的车型基于模型计算的油耗值 表5 3 b 四种没有用于模型合成的车型基于模型计算的油耗值 5 2 - 3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机动车行驶一段时间的实测油耗值可通过对每秒的单位油耗值求和得到,几 种实验车型通过基于v s p 的油耗模型的计算值和实 匝 j 值的对比关系见表5 - 4 a 和 表5 4 b 。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5 4 a 五种用于模型合成的车型利用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表5 4 b 四种没有用于模型合成的车型利用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从表5 4 a 、表5 - 4 b 可以看出,利用模型计算得的油耗值对实测值的相对误 差都不超过5 ,一般在1 左右。 5 3 本章小结 本章利用第四章油耗和v s p 的关系公式,合成了基于v s p 的油耗模型,得 出了模型公式,并将利用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作了比较。具体结论如下: ( 1 ) 通过对v s p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五种车型机动车实际行驶时的总 时间r 和在各v s p 区间运行时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几种车型机动车的t 值见表5 5 。 表5 - 5 几种车型机动车各v s p 区间的j f 值 t ;。 各v s p 区间值 一 v s p - 2 ( 2 ,2 ) ( 2 ,6 ) ( 6 ,l o ) ( 1 0 ,1 4 ) ( 1 4 ,1 8 ) ( 1 8 ,2 2 ) ( 2 2 ,2 6 ) 富康0 1 2 70 5 3 50 2 2 20 0 8 60 0 2 50 0 0 5 00 金杯0 1 4 6 0 3 9 60 2 5 8 0 1 2 60 0 5 20 0 1 70 0 0 4 0 0 0 1 捷达化油器 o 1 5 90 4 0 6 o 2 4 20 1 2 50 0 4 70 0 1 50 0 0 4 0 0 0 2 夏利0 0 9 70 5 1 40 2 2 90 0 9 70 0 4 20 0 1 6 0 0 0 40 0 0 1 公共汽车0 1 1 8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的电子电路设计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乡镇农技站招聘农业物联网维护员考试重点与难点解析
- 抹灰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课件
- 2025年低熔点金属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大坝建设项目发展计划
-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开学摸底考试数学试卷(含部分简单答案)
- 2025年微机励磁屏项目合作计划书
- 职教云诊断学题库及答案
- 考试英语搞笑题及答案
- 技能培训知识课件
- 供应商现场考核记录
- GB/T 22365-2008纸和纸板印刷表面强度的测定
- UPS基础知识及竞争分析课件
- 2021《改革开放史》课件全文
- 视频拍摄入门(上)课件
- 基础培训s8课件
-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美林时钟的自我救赎
- 锐捷兵法-售前学员版课件
- 催产素引产术的护理PPT课件
- 2022年会计师事务所预算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