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姓名:邬艳艳 指导教师:侯莉敏教授 专业:教育学原理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年级:2005 级 摘 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人一生的发展基础,而幼儿教师作为 幼儿的启蒙教师,是幼儿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影响源。幼儿感性经验少,有意注意 时间短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在接受信息时,靠教师单一的口头言语教学易使幼儿疲倦,幼 儿园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需要运用口头言语的同时,不可缺少的是体态语的运用。幼儿 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必要手段,对于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效果、幼儿和教师来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选择桂林市某示范幼儿园 6 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和实 况详录法对幼儿教师组织 35 个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的体态语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观察记 录进行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分析,得到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体态语的真 实状态。 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有关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中教师运用体态语的次数有所区别,具体体现在不同年龄班幼儿教师运用体态语的次数有 所差异;幼儿教师在五大活动领域运用体态语的次数有所差异;不同年龄班幼儿教师在五 大活动领域运用体态语的次数有所差异。二、有关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语 的类型,体现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教师运用体态语类型多样化;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各 时段教师运用体态语类型的情况有所区别。三、有关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 语的特点。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运用的体态语具有功能性、情境 性、丰富性、示范性、不可替代性。四、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语的表现分 析,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开始部分注重运用表露性动作中的眉目语,注重运用体态语 实现对幼儿的控制,注重运用说明性动作来辅助活动的开展。最后结合本研究的结论,对 研究内容、对研究者自身进行反思。 关键词:集体教育活动;幼儿教师;体态语 ii research on teacher s body language of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in kindergarten a u t h o r : w u y a n - y a n s u p e r v i s o r : p r o f e s s o r h o u l i - m i n m a j o r : p r i n c i p l e o f p e d a g o g y r e s e a r c h o r i e n t a t i o n : p r e 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 g r a d e : 2 0 0 5 abstract the pre-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elementary component. it has established t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or person. kindergarten teacher takes the kindergarten the initiation teacher who is the material sources for kindergartener to accept th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e kindergarteners perception experiences are few, the voluntary attention time is short had decided when accepts the information they are easy to be weary if only depending on the teacher sole oral spoken language teaching.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needs to utilize the oral spoken language while the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what more, the body language. kindergarten teacher body languages utilization is the teacher and the kindergartener carry on the communication, exchange the emotion. the kindergartener and the teacher display an affecting irreplaceable way regarding the active development and the active effect. this research chooses guilin some demonstration kindergartener 6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the object of study, uses the time sample method of inspection and the live detailed record law 35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utilization body language which organizes to kindergarten teacher carries on observes the record, and to observes the record to carry on the quantity the research and the archery target research analysis, obtains kindergarten teacher in the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the utilization body language real condition. through to studies the material the reorganization and th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first, in the related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the teacher has the difference using the body languages number of times, manifests specifically in the disparity in age class teachers has a difference using the body language number of times; the teacher has a difference in five big fields of activity using the body languages number of times; the disparity in age class teachers have a difference in five big fields of activity using the body languages number of times. second, in the related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the teacher utilizes the body language the type, manifests utilizes the body language type diversification in the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teacher; the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various time intervals teacher has the difference using the body language types situation. third, in the related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the teacher utilizes the body language the characteristic. the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kindergarten teacher utilizations body language has the functionality in the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the situation, the richness, and demonstrativeness, not the interchangeability. fourth, in the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the teacher utilizes the body language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kindergarten teacher, in the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starts the part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utilize reveals in the movement eyebrow to signal with the eyes,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realize using the body language to the kindergarten the control, pays great iii attention to be auxiliary active using the declarative movement the development. unifies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finally to studies the content, to carry on the reconsideration to researcher oneself. key words: collective pedagogical activity; kindergarten teacher; body language 37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邬艳艳 日期: 2008.4.29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 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 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邬艳艳 日期: 2008.4.29 导 师签名: 侯莉敏 日期: 2008.4.29 1 第一章:研究的缘起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进入研究生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导师就要求我们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我早 已将兴趣点缩小到了“幼儿教师体态语”这个方面,然而真正要决定写这篇论文的时 候,同样经历了长时间思考与探求的过程。 1、目光聚焦:刚吃完早餐,教室里一片热闹,幼儿在进行着自由活动,比如看书、 搭建玩具、交谈、嬉戏。教师来到钢琴前,一边环视幼儿,一边弹起歌曲坐好来的旋 律,这时幼儿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好;教师用端正的姿势示意幼 儿坐姿,点头向幼儿表示肯定;讲述故事情节时,教师用眼睛、面部表情、动作的变化来 吸引幼儿注意这是教师运用体态语向幼儿传达信息、与幼儿进行交流。 2 、兴趣未泯:体态语作为教学艺术的重要部分,由于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的特 点,幼儿教师与他们进行言语交流、进行教育的时候,体态语常常被教师所运用, 对教师开展教育 教学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做本科毕业论文时,我对幼儿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态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 论文答辩的时候,有老师提出硕士论文可将此研究进一步深入。于是,在前期大量资料与所得结论 的基础上,我又在思考着新的问题: 幼儿教师体态语为什么会出现?幼儿对教师运用的体态语有什 么样的回应?幼儿教师体态语有什么特点?幼儿教师运用的体态语都是对幼儿有益的吗?面对这 些问题时,又将我带入到了更深的思考和探寻中。 3 、理论探寻:带着疑问查阅了书籍、论文、网站、论坛,访问了幼儿教师,在导师 的指导下,慢慢有了些许头绪。对前人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发现,对于教师体态语的研究较 多,关注的群体大多是中小学教师,研究的内容多为教师在各门学科中的体态语运用,以 英语、语文、体育学科居多。而对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是经验性文章, 总结性的结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刘云艳所著幼儿园教学艺术 1 、姜美芬的文章师 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 2 、谈谈幼儿教师的体态语 3 。因此,对于幼儿教师体态语 诸多问题还未能进行解释,对于指导实践未形成理论依据。 4 、实践需要:笔者曾经与园长、幼教骨干、刚进入幼教行业的同学、以及从事幼教 工作的同行谈起体态语这个问题,大家都肯定了体态语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可是体态 语在幼儿园中为什么需要?有什么功能?怎样去更好地运用?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们只能 从实际工作经验举例说明。如果幼儿教师能够获得关于体态语研究的指导依据,对于教师 的工作、幼儿的成长来说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的意义 1 刘云艳. 幼儿园教学艺术 m .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 2 姜美芬. 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和适态 j . 山东教育, 2 0 0 6 , ( 1 5 ) . 3 姜美芬. 谈谈幼儿教师的体态语 j . 学前教育研究, 2 0 0 4 , ( 7 - 8 ) . 2 选题是否有意义是研究中的首要问题,确定选题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研究意义所在。 “ 研究的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前者指的是本研究对有关理论建树的贡 献;后者指的是本研究对改善有关现状的具体作用 4 ” 。 1、理论意义 (1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 理论。国内对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已经取得研究成果,这充分肯定了体态语对于教师课堂教 学有着辅助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中小学教师,研究的 是中小学课堂,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部分,对于幼儿教师体态语在幼儿园集体教 育活动中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可能会影响幼儿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认识,本研究可以起 到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作用。 (2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都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自身教学经验,总结 概括形成描述性的“应然状态”的幼儿教师体态语。本研究对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 体态语所采用的时间取样观察法、实况详录法,使幼儿教师体态语成为可以分析的行为, 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实然状态” ,能 够较为准确地理解幼儿教师体态语,从而推进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探讨。 2 、实践意义 (1)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幼儿教师对体态语言艺术 的重视,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通常幼儿教师的素质重视从语言运用的能力、组织教 学的能力、艺术技能方面进行培养,但是集体教育活动是师幼之间的交往活动,幼儿教师 的动机、态度、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同样会对教育活动产生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而这些 非智力因素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幼儿教师的体态语来表现,幼儿教师需要重新认识体态语 言艺术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自身运用体态语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最 佳教育活动效果的目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效 果,扩大幼儿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活动的主题是围绕语言、健康、艺术、社会、科学五大领 域开展的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对象和活动主题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除了运用口头言语, 还需要运用体态语刺激幼儿的视觉,引起和保持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例如:幼儿教师面 部表情的变化,从情绪情感的方面带动吸引幼儿进入活动,增强活动气氛;幼儿通过幼儿 教师的体态语理解言语不能传达的信息等。 (3)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树立榜样 的作用。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决定了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和姿势 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优化幼儿教师的体态语,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 4 陈向明.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 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0 0 : 1 2 8 . 3 和享受,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二、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 、体态语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 5 ” , “言语” 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或产物。 “非言语” 相对于“言语” 提出,人们交往的过程既有 “言语交流” ,也有“非言语交流” 。 “非言语交流是有社会共知的含义,被有目的或 被解释为有目的地发出,被有意识地接收,并有可能由接收反馈的除言语本身以外的人类 属性或行动 6 ”也就是说,非言语交流是除言语本身以外的人类属性或行动,体态语包含在 其中。由于人们对“体态语”研究视角不同,内涵理解有所区别, “体态语”出现了不同 的名称,从身体动作角度,称为“身势语” 、 “动作语言” 、 “非言语行为” ;从用于交 际角度,称为“非语言交际” ;从与有声语言的关系角度,称为 “无声语言” ;从语言学 的角度,称为 “态势语” 。 教育大辞典中“体态语”的注释为: “体态语(e m b l e m s )指以具体动作来表达类 似言语信息的沟通手段。在人际沟通中,人们常常使用身体运动和姿势来传递信息或强调 自己的言语,如扬眉、张大鼻孔、耸肩、撅嘴、挥手、点头、摇头等身体的动态,均称作 体态语,对这方面的研究称为体动学。体态语常具有明确的含义,在人们不能说或不想说 但需要交流信息时,往往使用 7 ” 。其他学者关于体态语的概念界定基本相同。 “手势、身体 姿势、面部表情和眼色以及沟通者和接受者的空间位置关系等一系列与沟通者和接受者的 身体姿态有最直接关系的伴随语言手段,称为体态语 8 ” 。 “人们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 体态动作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际的方法和 手段称之为体态语9” 。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 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的身体态势。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 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 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1 0 ” 。人们对“体态语”的理解有三个方面是达成共识的:体态语与个体 的身体是有联系的;体态语的运用与言语是有联系的;体态语不同于一般的身体动作,是 用于人们交际交往的。因此,对体态语的理解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身体发出的用来 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表明态度的一种语言方式,它具有明确的含义,可对言 语行为起作用,可伴随言语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 2 、教师体态语教师课堂体态语 教师体态语是针对教师而言的。体态语是公共语言学和人际关系学中的重要概念,也 5 转引自周鹏生. 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 d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 0 0 3 . 6 朱作仁. 一项填补空白的创造性研究评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j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1 9 9 3 , ( 4 ) . 7 教育大辞典. s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 5 卷, 1 9 9 0 , ( 7 ) . 8 耿二岭. 体态语概说 m .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 9 8 8 . 9 章志光. 社会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9 6 : 2 6 0 . 1 0 庄锦英, 李振村.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m .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9 9 3 : 5 . 4 是公共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1 1 ,它还是服务行业(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培训内容之一 1 2 。 不同职业的人由于交往对象、交际目的的不同,体态语有其各自的职业特色。教师的交往 对象主要是学生, 教师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规范,决定了教师与学生进 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体态语具有示范性和适宜性的特点。 我国学者王枬研究表明: “教 学中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身体有关部分及位置的移动来传递信息、表达思 想感情的动作的总和。我们说的体态语言艺术,就是指教师灵活、准确、巧妙地运用身体、 表情等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创造活动 1 3 ” 。 教师课堂体态语是专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教育教学目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运用的 体态语。教师课堂体态语是构成教师体态语的一部分,教师体态语的构成可以通过教师言 语的组成来理解。 “教师言语一般来说由三大类组成: (1 )课堂教学言语(2 )教育言语(3 ) 交际性工作言语 1 4 ” 。与教师言语的组成相联系,教师体态语的构成也包括三大类:教师课 堂体态语、教师课堂外为了教育目的所运用的体态语、教师课堂外与学生进行交际交往所 运用的体态语。 3 、幼儿教师体态语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 幼儿教师体态语是针对幼儿教师而言的。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 交往活动 1 5 ”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教师的教育就是与幼儿进行的交往活动, 幼儿教师体态语对于教师体态语来说又有其独自的特色。对于幼儿教师体态语,我国学者 刘云艳认为: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使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而且还 用无声语言表情传意。这种无声语言即指教学非语言又叫体态语言。所谓教学非语言就是 教师通过手势、表情、姿态等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语、头语、眼 语、表情语言、空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6 ” 。基于此, 本研究将幼儿教师体态语界定为: 幼儿教 师通过身体有关部分发出的,用来与幼儿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表明态度的一 种无声语言。 幼儿教师体态语的构成与教师体态语构成相一致。 “教学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交往 1 7 ”学 校的教学情境是课堂,在幼儿园与课堂相对应的情境则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因此,幼 儿教师体态语的构成是:幼儿教师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的体态语、教师集体教育活动外为 了教育目的所运用的体态语、教师集体教育活动外与幼儿进行交际交往所运用的体态语。 我国学者刘焱认为: “集体教育活动的外延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有代表性的 观点主张把教育活动与生活、游戏活动并列。把集体教育活动看作过去的上课或全班集体 教学活动的替换词,这种看法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有相当的普遍性 1 8 ” 11 黎运汉. 公共语言学 m .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1 9 9 0 : 2 5 3 . 1 2 马桂茹, 张文俊. 仪表美与训练 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1 9 9 3 : 3 3 . 1 3 王枬. 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8 : 2 2 . 1 4 宋其蕤, 冯显灿. 教学言语学 m .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1 9 9 9 : 2 2 . 1 5 肖川. 论教学与交往 j . 教育研究, 1 9 9 9 : 2 . 1 6 刘云艳. 幼儿园教学艺术 m .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 1 7 肖川. 论教学与交往 j . 教育研究, 1 9 9 9 : 2 . 1 8 刘焱.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m . 中国社会出版社, 1 9 9 9 : 1 3 1 . 5 基于此,本研究将“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体态语”界定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 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目的,通过身体有关部分发出的,用来与幼儿交流思 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表明态度的一种无声语言。 (二)有关体态语的研究 1 、体态语的研究 “对体态语言的研究,最早也许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曾经 分析过人类行为的表达方式 1 9 ” 。已经开始关注人类行为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古罗马雄辩家 西塞罗也对体态语有过评论, “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划脚等动作,双目传神的面部表 情尤为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 2 0 。1 9世 纪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c . d a r w i n ) 在 1 8 7 2 年出版的人类和动作的表情一书, 成为人类真正开始进行人体语言研究的标志,从这时开始对人体语言的关注引起越来越多 研究者的兴趣,2 0世纪美国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r . l . b i r d w h i s t e l l )在 1 9 5 2年出版 的体态学导论 ,成为体态学系统化研究的标志。 “他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试图将身 体动作和语音一一对应起来,他甚至发明了一套记谱法,把所有有关动作分解成基本单元, 标上符号” 2 1 。此后体态语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事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 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的学者都尝试将体态语的研究与自己的研究内容相结合,将体态语的研 究更为深入、具体。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巴克从体态语表达方式角度对人身体的各种动作 进行阐述,表明体态语在人类交际交往中起的重要作用。非语言研究专家埃克曼从体态语 的功能角度理解人类行为。我国对体态语的研究最早是从翻译国外论著开始的,如:孟小 平译体态与交际 2 2 、汪福祥译奥妙的人体语言 2 3 。 2 、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研究 2 0世纪 6 0 、7 0年代进入体态语研究的高峰,教师的体态语开始引起一些研究人员的 注意,体态语的研究进入到教师教育领域。临床心理学家布鲁克斯(r . b r o o k s ) “经研究 认为,占很大比例的课堂交流是非言语性的,和其他人一样,教师往往是通过体态语言向 他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爱憎的 2 4 ” 。从事教育工作的学者也对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研究高度重 视,马卡连柯提出“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它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们,如怎样站、怎样 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着装等等细微末节。在我们的 实际工作中,对于我和对于你们这些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一样,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2 5 ” 。 我国对教师体态语的研究以张广君和杨心德为代表,张广君发表的著作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2 6 、杨心德发表的著作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认知及其对学习的影 19 王枬. 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8 : 5 0 . 2 0 黎运汉. 公共关系学 m .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1 9 9 0 : 2 8 0 . 2 1 王枬. 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8 : 5 1 . 2 2 美 朱利斯法斯特著, 孟小平译. 体态与交际 m . 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 9 8 8 . 2 3 汪福祥译. 奥妙的人体语言 m .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 9 8 8 . 2 4 张勇译. 美国关于体态语言研究 j . 外国中小学教育, 1 9 8 8 , ( 6 ) . 2 5 ( 苏) 马卡连柯, 刘长松, 杨慕之译. 论共产主义教育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8 1 : 4 0 7 . 2 6 张广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j . 教育研究, 1 9 8 7 ( 6 ) 6 响 2 7 引起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开始了解和关注体态语与教师、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2 0世纪 9 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学者对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研究角度扩大、重点有所侧重, 有了各自的成果。王枬从教学语言艺术的角度对教师课堂体态语言提出五点看法: 体态语 言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信息源、体态语言通过视觉的主渠道实现信息交流、课堂教学是体 态语言全面展示的舞台、教学体态语言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须立 足于整体的协调 2 8 。 近年来从事教学一线的教师将教师课堂体态语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尤对语文、 外语、体育学科的教学研究颇多。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教师体态语运用上各具特色,常配 合教学内容使用。 3 、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我国关于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较少,以著作中专章论述的有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 术 ;以幼儿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方式呈现的有姜美芬的教师体态语对幼儿个性和谐发 展的影响 ,作为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承担的苏州市教育学会“ 十五” 立项课题;还有学术刊 物上发表的论文,如: 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谈谈幼儿教师的体态语、体 态语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尽显风姿于无言中幼儿教师与体态语言等。 把幼儿教师体态语作为教学艺术探讨,纳入教学艺术组成部分。如刘云艳在幼儿园 教学艺术29中从含义与作用、要求、类型与技巧、评价与训练五个部分对幼儿园教学体 态语进行详细系统论述。她认为体态语主要包括手势语、目光语言、面部表情语言及距离 语言,每一种类型还有细致的划分标准,并且相应地提出在实践中的不同和一些运用技巧。 直接论述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行为规范、从情感和美学角度形成幼儿教师遵循的体态语 行为规范。姜美芬30通过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得出幼儿教师体态语最好的标准 应为以下 8 种:亲情式体态、平等式体态、感染式体态、回应式体态、示意式体态、巡视 式体态、鼓励式体态、仰视式体态。文中还对每一种体态语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具体动作要 求,还提出了一些教师不恰当的体态语。 将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实际运用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进行论述。在幼儿园从事一 线工作的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论述体态语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教育活动 中运用体态语结合活动内容配合教学以及如何运用体态语干预问题幼儿的实验研究等等。 第二章:研究的问题与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 从我国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 究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把幼儿教师体态语作为教学艺术探讨,纳入教学艺术组成部分; 27 杨心德. 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认知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j . 心理科学通讯, 1 9 9 0 ( 4 ) . 2 8 王枬. 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 9 8 : 5 5 - 9 6 . 2 9 刘云艳. 幼儿园教学艺术 m . 重庆: 西南师大出版社, 2 0 0 1 . 3 0 姜美芬. 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 j . 山东教育, 2 0 0 6 , ( 1 5 ) . 7 二是直接论述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行为规范,从情感和美学角度形成幼儿教师遵循的体态语 行为规范;三是将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实际运用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进行论述。研究 者已经认识到幼儿教师体态语的重要作用,并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具体运用、运用要求、 运用艺术等进行了探讨,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供了可供思考的 依据和借鉴的实例,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综观研究成果尚有可继续 探讨的地方:(1)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大多是经验性的定性的研究,从教师的自身 管理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的结论,未有专门的实证性的研究。(2)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 究一般都是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体态语进行片断式的描述,未有针对特定的教育教学 活动进行教师体态语的微观分析。(3)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研究大多从“应然状态”提 出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标准和要求,未能反映出幼儿教师体态语的个体及整体的“实然状 态”。 因此,本论文将要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体态语呈现 的真实状态是什么?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体态语运用的次数多吗?幼儿园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体态语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在教育活动各时段是如何运用 的?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体态语有特点吗?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有哪些 典型表现?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1 、文献法:以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为依据,通过调查分析文献资料,能够全面、正 确的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主要是根据体态语教师 体态语幼儿教师体态语这一线索进行相关研究成果的查找,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 析得出幼儿教师体态语研究的相关结论,从而为本研究的进行奠定理论基础。 2 、时间取样观察法:研究者事先对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在自然状态下以一定的时间 为记录的划分依据,对观察内容进行记录的研究方法。这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对幼 儿教师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体态语的行为进行分类,把复杂的行为转化为可以数 量化的材料进行记录,对教师运用的体态语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得到较为真实的 全面的资料。 3 、实况详录法:在一段时间内,研究者连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行为 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采用此方法在于观察幼儿教师在集体教 育活动中运用的体态语行为及行为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本研究所选的对象是桂林市一所幼儿园大、中、小班各 2 位,共 6 位幼儿教师所组织 的 3 5个集体教育活动。之所以选择这所幼儿园,一是该幼儿园是自治区示范幼儿园,教 师整体素质较高;二是该幼儿园是笔者教育教学的实习基地,笔者与教师之间关系融洽, 8 教师易于配合研究;三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法,教师对笔者较为熟悉, 教师组织集体教育活动时不易产生紧张感,对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观察可以得到较为真实的 信息材料。 (三)研究行为的操作定义与编码 研究学者对教师体态语的分类各有不同,如贝克将体态语分为无声的动姿、无声的静 姿和有声的类语言 3 1 ;艾克曼和弗里森等人对教师课堂体态语的分类是象征性动作、说明 性动作、面部表情的显示、调节性行为和适应性行为 3 2 ;我国的研究者刘立祥在研究教学 中人体语言的应用时,把教学中的非语言分为:面部语(面部表情的变化) ,眉目语(眼 眉、眼睛及神情的变化等) 、 手势语(手势的变化) 、 身姿语(人的身体躯干的各种姿势(站、 坐、倚等) 3 3 ;我国学者刘云艳将幼儿园教师的体态语主要分为手势语言、面部表情、目 光语言、空间距离等类型。各类型又可进行细分,如将手势语言分为指示手语、情感手语、 形象手语;目光语言分为环视、注视、探视、虚视等。 3 4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参照艾克曼和弗里森等人的分类,结合幼儿教 师体态语的特点和实际观察的需要,经过预观察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中教师体态语分为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表露性动作、工具性动作、适应性动作、调 节性动作和距离性动作七大类型,幼儿教师体态语在每一类中具体表现如下: 1 、象征性动作:即为传递明确信息,有固定含义的身体动作或姿态的体态语,包括 指势、掌势、头势,指的是伸出拇指表示肯定、手心向上抬起表示起立、拍手鼓掌、点头 摇头等。 2 、说明性动作:即为了辅助言语的说明,根据人或物的特征进行直观动作比划的体 态语,指的是表现人的高矮胖瘦、物的长短宽窄、人或物的某种运动状态与运动方式等。 3 、表露性动作:即通过嘴巴、眼睛、面部表情的变化传达或辅助传达信息的体态语, 指的是环视、注视、微笑、无表情、面部表情能根据活动内容情境变化等。 4 、工具性动作:即由于教学需要,教师操作教具、教学设备等运用的动作或姿态, 指的是弹琴、摆放挂图、悬挂教具、操作教学材料等。 5 、适应性动作:即教师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或习惯性形成的身体动作或姿态,指 的是背手、手交叉置胸前、手插口袋等。 6 、调节性动作:即教师出现的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动作或姿态,指的是玩弄教 具、修饰头发等。 7 、距离性动作:即教师做出的身体移动的动作形成教师与幼儿空间距离的扩大或缩 小,指的是教师在幼儿前方、教师走到幼儿中间等。 为了观察记录的快速性和整理资料的便捷性,有利于对观察结果进行量的分析,本研 31 转引自周鹏生. 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 d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 0 0 3 . 3 2 李振村、庄锦英. 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m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9 9 3 : 1 5 0 . 3 3 张武升. 教学艺术论 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 9 9 3 : 2 0 6 . 3 4 刘云艳. 幼儿园教学艺术 m .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1 . 9 究将观察的资料进行了编码。 本研究的编码具体如下: 1、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具体表现编码:象征性动作为 a,分为 a1 (指势)和 a2 (头势) ; 说明性动作为 b;表露性动作为 c,分为 c1(眉目语)和 c2(面部语) ,面部语又分为 c2- 1(有表情)和 c2- 2(无表情) ;工具性动作为 d,分为 d1(使用教具)和 d2(操作 设备) ;适应性动作为 e,调节性动作为 f,距离性动作为 g。 2、各活动领域的编码:健康活动领域为 h,语言活动领域为 l,社会活动领域为 c, 科学活动为 s,艺术活动为 a。 (四)时间取样观察法的实施 1、记录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观察的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体态语,时间取样观察法是本研究 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得出对教师运用体态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 有两种:一是对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体态语按照类型采用频数记录,进行量化研究; 二是对个别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体态语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研究学者大多采用第 二种观察记录方法,因此这种记录方法是可行的。而对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 体态语是否可采用频数记录,进行量化研究是值得质疑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 运用的体态语是否可以分解,是否可以进行微观分析。 对于教师运用的体态语可以分解、 可以进行微观分析有着理论基础和实践的研究成果, 为本研究采用此记录方法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首先,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参照人们对 语言结构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套用来记录身体动作(包括面部表情)的最小符号单位。 他把构成有规则的动态无声动作的身体部位分为如下八个基本部分: (1 )头部(2 )脸部 (3 )躯干(4 )肩、臂、腕(5 )手、手指(6 )臀、腿、踝(7 )脚的动作和走动(8 )颈 部 3 5 。从行为学角度看,教师行为研究的重点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了的组织行为、 技术活动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方式。这种研究具有外显性研究的特征,认为教师的这种 行为是可以观察、可以分解的,并且是可以进行分析并加以改善的。 3 6 其次,从实践的研 究成果上看,教师体态语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技能成为微格教学的内容之一。微格教学的特 点就在于训练的教师教学技能是可观察、可分解、可训练的教学行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技能都包含有教师体态语的内容。最后,弗兰德斯相互作用分析系统也是教师体态语可以 分解、进行量化研究的有力依据。这是运用时间取样观察法记录与解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 的成功的范例。该系统主要观察记录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言语交往情况,以了解师生在课堂 中的活动水平和地位。研究者事先对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确定各种 反应的操作性定义,即具体的行为。研究者对 10 种行为分别规定了代码,以便观察时能 迅速、准确地记录。这项观察研究要求观察者每隔 3 秒钟记录一次师生行为活动的情况, 35 h a l l . e . t h e s i l e n t l a n g u a g e . f a w c e t t p u b l i c a n t i o n s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