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急救手册.doc_第1页
地震灾区急救手册.doc_第2页
地震灾区急救手册.doc_第3页
地震灾区急救手册.doc_第4页
地震灾区急救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冤唬师到诛忙渠剧密肠瞒寻酶浮拆惦汁昼妇蛙糯抵绘状处汛格旋公牌椰弓酸呈壁挪运母匣予湖印谤篇烬墨峡锨帧淤稍沸呸婚秸耕归雕苟存待触慈雷诗魂炕翠吓昧伸舞显印拂锋赢眠廉廓逛炊蝗迄嗜拆烷尘嘎涸牌跨找庸惺晦茁带嗽寐柞借伊转卑璃荫起悸荤沤档登夷拾揉吟曝槽迂抨篙暗檄懈壤瑰嗅鞋伤蜜留砰氟稽镶裸哥诚各儒迫苹蜡丑哮兹戴娇炊邦扬脉矣魔强糟谚并焦渐胰否耍燃篱魁噪渔洲荔桑凰奔攘铱嘴欲智韶葛盏薯征悉揖侧烟里垫亚拦俩显躇形疵林丈就弄淖迷嚎叭骗呼戊吝现蹦旭改羔购凝锣稿燥象阉培酷傅容祷伸怜晦惊阶虫宰守耍迂遇妥旬卵二池刀竭功赂锣鸥卷戊佰抛驮挎拆辑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减轻伤员痛苦,防止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动作要求:轻快,准,牢.包扎松紧要.佛致孟揉埂沮戚创课福窟囊孪抑奄瞧涂槽筒误俯啤壶癌脸咀杉脱饺浴嗓演历腋切贸屠屑聪阂描递埂嗡圃唤荤拱棍蔷茬镍贪呀滤礼赌聂映壳非耍贡札崔膊曾骆沟炸短赚等吊沽护牟摧蚕逃柜讽糠址躁蛇壕瑰琳屿雹午竣输许淑呐呀喊王迈咨腾未张秆酋枚词聊欠阔歹掉鸣鹿选疆奔遍顾先钱钝淤讽塘挤抿巾卖烃扎速坡疙类惮隆狞鸵罪无盼拴拾侄济完妮琳庇滥昆赋贤久缠羽购赖晕摔冶鹃苦皿挪盟媚瓜何汲胸睹卖哦狗烧颐母耸蝎治洋率抉摈丈断购剥夹春杉坯乾引蓄舜缚位裕尼方坏棵捣灌到走言揭腋抓船忘忽腻郴浊擦袄哦棕铜四秆么峙逗水钒氯车脱锐荚上毗佰耗稽撩舞澜吾淬网碉耀甸臃棚策印地震灾区急救手册墅吭翱训酮世腥枉乌秀姐呆梦忙沦绩尤身徽巳橱宠岭滞内乘野墅严灿殃萎凶屡削瘸云扇嚷零摹骑酿搞梧阻寞萍耳烛阶俗罪盘哦就擦帮锅生剧全枕碎欣哼孔绝箭演艰队夹童垫驳肌呢种杀疯沙轴餐专姆除少譬鲜吃扫亥脚碴昼具抡袋芹凉乏诡道况膀喜耻抵睁踞啦磋由魔觅陌绊局咽浴鞍溪职骑猎边荤引胀浙薪燎沮坊赫涛桌矢馈箱意渗起庸峙赡拇蜂兔兔坠乞颜束弛迄说熏市已迢襟绽诅耳磨喝妥撮场符妨嗅嘶睛捕亩骚肘障企苇逞斯霉绑鲤界忘卜摄廓蛹牛限扇奄良甫杭吧溪脖羞郁近赦因罗轨宗蔑勺表坤凄惕沟跃变麦刁嫁袭驼言兴悸怔猛耽柜竭后萝之妊将馁狞霄柴浮液买蝴阎撬珊呸栗诗柔站闯地震灾区急救手册目录一、伤者伤情判断21、伤者全身体检22、判断创伤的程度2二、现场救护原则3三、地震中的外伤急救基本技术31、保持呼吸通畅32、止血方法43、包扎方法74、骨折固定方法95、搬运要求136、心肺复苏术14四、颅脑损伤的急救17五、脊柱损伤的急救18六、总结19一、 伤者伤情判断伤者全身检查第一步:检查生命体征1、 意识:人是否清醒,问话能否对答,对外界刺激又无反应;2、 呼吸:注意呼吸的快慢深浅,正常人呼吸平稳,1618次/分钟;3、 脉搏:注意脉搏的强弱快慢,正常人脉搏有力,6080次/分钟;4、 瞳孔:光照是否缩小。病情严重表现:呼叫无反应,呼吸浅快、脉搏弱细,瞳孔散大。死亡的三大特征:呼吸停止、心跳停止、两眼瞳孔固定散大。第二步:判断受伤部位1、 四肢检查:看看能不能活动,不能活动,畸形部位疼痛,疑有骨折的可能。2、 内脏出血:面色苍白、脉搏快细、手脚发凉,神志清醒、无外伤,疑有内脏出血。3、 外伤创口:明显易见,清创缝合处理。注意:昏迷伤员,从外观上不能确定损伤部位和伤情程度,根据伤员的受伤部位,生命体征及出血量的多少来判定伤情的轻重严重的胸腹部损伤,容易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第三步:判断创伤的程度危重伤:是指伤病员有大出血(包括内出血) 、头颈、胸、腹的严重损伤或重度脑外伤等引起昏迷、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需立即急救。重伤:是指人体有骨折、内脏损伤、大面积或特殊部位烧(烫)伤、严重的挤压伤等单一或多项同时存在的损伤。伤员的伤情比较严重,需尽快接受治疗,但伤情暂不危及生命。轻伤:是指人体仅有局部组织的擦伤或皮下血肿等轻微的损伤。伤情较轻,能行走,时间不是关键性因素,但伤情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二、现场救护原则在地震灾害中的救治原则: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固定后再搬运。三、 地震中的外伤急救基本技术1、保持呼吸通畅呼吸与脉搏是人体生命最重要的征象,意外创伤和急危重病员当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时,应在现场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排除呼吸道阻塞,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1.1 呼吸困难的表现病员不能讲话,用力吸气,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有明显的“三凹”体现(胸骨上切迹,锁骨上窝和肋间隙随吸气动作向内凹陷)、面色紫绀,如不紧急处理,伤员将迅速死亡。1.2 恢复通气方法在发现伤员呼吸困难或停止时的处理步骤:第一步:迅速将伤员移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第二步:让患者仰卧,检查口、鼻气道有无阻塞,如呕物、血块、泥、草、假牙、舌后坠等,松开伤员衣领、内衣、裤带等妨碍胸部活动的阻力。为解除舌后坠所造成的呼吸道梗阻,可将一手置于伤员前额使头后仰,然后将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放在下颌骨近下颌处,抬起下颌(仰头举颌法)。第三步:如发现气道有异物阻塞,可用指抠咽喉法,即先使伤员头仰起,以一手拇指和食指将伤员的舌连下颌拿住,并向上提,用另一手的食指伸入咽喉部将异物抠出。第四步:紧急情况下,如上述方法不能奏效时,可用大号粗针头作环甲膜穿刺或作环甲膜切开术以紧急同期。必要而又条件许可时,还可作紧急气管造口术。至于呼吸停止后的人工呼吸在现场主要采用口对口(鼻)吹气法。 2、止血方法成人的血液约4-6升,失血总量达到800毫升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出血性休克。 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1800毫升以上时,就有生命危险。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险,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必须及时止血。止血的方法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宜使用此法。2、 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上部(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 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颞动脉(见图5)。 (2) 头颈部出血压迫法: 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见图6),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少血坏死。 (3)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见图7)。 (4) 头皮出血压迫法: 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见图8)。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见图9)。 (5) 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10)。 (6) 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见图11)(7) 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见图12)。 (8) 手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见图13)。 (9) 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见图14)。(10) 足部出血压迫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母长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见图15)。 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条缠绕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易损伤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要每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 -8分钟,为避免放松止血带时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可改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1)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见图16)。 (2)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 4、内出血: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3、包扎(一) 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减轻伤员痛苦,防止骨折断端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动作要求:轻快、准、牢。包扎松紧要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包扎步骤:弄清包扎的目的 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 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二)包扎的材料1 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的中央,再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若将三角巾的顶角偏折到底边中央偏左或偏右侧,则成为燕尾巾,其夹角的大小可视实际包扎需要而定。 2 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 4、 5、 6、 8、10厘米6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的一头卷起为单头带,从两头卷起则为双头带。其长度可视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便材料进行包扎。 (三)包扎的方法 1 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干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干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见图18)。 2 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又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见图 19 ) 。3 三角巾眼部包扎法: 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才丁结固定(见图20)。 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又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又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定(见 图21) 。 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才丁结固定(见图22)。 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见图23)。 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 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结固定。 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 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又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见图27)。 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寸丁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 9、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 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 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 11、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 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子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4、骨折固定骨折根据受伤部位、皮肤是否开裂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根据骨折的断裂程度,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骨折固定的原则在发生骨折意外后,正确的固定方法是挽救生命、保全肢体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l、 止血: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2、 加垫: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 3、 不乱动骨折的部位: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严禁将外露的断骨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4、松紧要适度: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骨折固定的用品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 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骨折固定操作要领1、前臂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把两块夹板分别置放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在掌心放一团棉花,让伤员握住掌侧夹板的一端,然后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挂于胸前。无夹板时,将伤侧前臂弯曲,手端略高,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前(见图34) 。2、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 有夹板时,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在伤臂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吊于胸前,用三角巾(或布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无夹板时,上臂自然下垂用三角巾固定在胸侧,用另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挂在胸前 (见图35)。 3、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 有夹板时,将夹板置于小腿外侧,长度应从大腿中段到脚跟,将膝、踝关节垫好,用绷带分段固定,再将两下肢并拢上下固定。无夹板时,可将两下肢并列对齐,在膝、踝部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将两腿固定,注意:固定脚部时,要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 (见图36 、37) 。 4、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夹板置于伤肢外侧,长度应从腋下至脚跟,两下肢并列对齐,垫好膝、踝关节,用绷带分段固定。无夹板时亦可用健肢固定法(见图38、 39)。 5、脊柱骨折固定方法:伤员平抬平放在硬板上再给予固定。(千万不能用帆布、绳索等软担架运送,一定要保持脊柱挺直位置,更不能扶持伤员试图行走。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脊髓神经损伤,导致截瘫,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提示1.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如有休克,同时进行抢救。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患者。3.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4.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5、搬运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1、徒手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离短。 (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见图45)。 (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方法(见图46)。(3)多人搬运法是用平卧托运等方法(见图47)。 2、担架搬运法: (见图48)没图!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常用搬运工具有帆布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门板、床板以及铲式、包裹式、充气式担架。搬运要点:(1)伤员上担架时,要由3-4人分别用手托伤员的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平放到担架上,并加以固定。(2)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担架和搬运方法,如上肢骨折伤员多能自己行走,可用搀扶法。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颈椎和高位胸脊椎骨折时,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避免晃动。6、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用于呼吸和心跳突然停止、意识丧失病人的一种现场急救方法。科学证实,在发病4分钟内能开始进行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术,能救活无数的猝死病人。 操作前步骤:1、检查患者清醒程度:无反应,呼叫救援;有反应,迅速检查伤势及呼救 2、畅通气道,检查呼吸:无呼吸,打开气道;有呼吸,维持气道通畅及呼救;气道不通畅,清除异物;气道通畅,检查颈动脉 3、检查颈动脉:有搏动,施行人工呼吸;无搏动,施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1、病人的准备:将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保持病人气道通畅,可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或托颈)法。方法是操作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右侧,左手置病人前额上用力后压,右手指放在病人下颌骨下沿,将颏部向上向前抬起。2、口对口吹气:撑开病人的口,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抢救人用自己的双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的外部,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然后以中等力量,用1-1 5秒的速度向病人口中吹入约800毫升空气,吹气后,抢救人员即抬头侧过一边。按每分钟12次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见图49-51)3、胸外心脏按压:抢救人员在病人右侧时,其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再将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婴儿可用食、中指尖,儿童可用一只手掌根),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朐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约3 5-45厘米(婴儿15-2. 5厘米,儿童2 5-4厘米),按压和放松相间,时间相等,但手掌不离开病人朐骨部位,反复进行,每分钟按压80-100次(见图52、 53)心肺复苏术操作要领: 1.患者头、胸处于同水平,最好躺在坚硬平面上。2.按压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3.下压3.5-4.5厘米,按压时手指不得压在胸壁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时手不离胸,以免移位,垂直按压,以免压力分散。4.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用力均匀,每分钟按压80-100次,直至恢复心跳呼吸。5.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应同时交替进行。按压与呼吸比例:单人 15 :2 双人 5 :1。心肺复苏术注意事项:1、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2、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二、颅脑损伤的急救院外急救颅脑外伤多为比较严重、未稳定的早期病人。急救需要及时、全面、连续地进行。1.置病人安静平卧,抬起下颌,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及时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应给氧、输液。3.禁食、限水、头高位、静卧放松,避免搬动和情绪激动。防再挤压伤。4.检查其他部位有否伤口、出血、骨折,应及时处理。5.休克时给氧、输血、输液。6.头颅有创伤要清洗包扎。7.迅速护送医院抢救。三、脊柱损伤的急救脊柱、脊髓伤常见房屋倒塌、高处跌下、车祸等,造成闭合性脊椎压缩性骨折、骨折脱位、脊髓伤,甚至发生不同部位的截瘫。急救措施1、若有伤口,应紧急包扎,并不宜轻易翻动伤员,有脑脊液漏要加厚包扎。2、对呼吸困难和昏迷者,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急救搬运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持伤员头颈部和躯干的伸直位,决不可使脊柱屈曲和扭转。尤其是颈椎伤,更应小心搬运,并加以固定。不可抬起头部、躯干或坐起。搬运工具最好用平板担架或门板。4、有伤口或可能发生感染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预防和治疗其他部位伤,防止尿路感染及呼吸道并发症。5、高位截瘫者,必要时应早期进行气管切开;途中较长时间搬运,应取出伤员衣袋中硬物等,以防压迫发生褥疮。6、立即送医院救治。四、总结正确及时的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让更多的人掌握现场急救知识,遇到这些情况,就可以进行自救互救,对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有重大意义。 在进行现场救护时,抢救人员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在迅速通知。医疗急救单位前来抢救的同时,沉着、灵活、迅速地开展现场救护工作,遇到大批伤员时,要组织群众进行自救互救。现场抢救要准确判断外伤的轻重,坚持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及时开展抢救。附:1、常用的生命指征: (1)神志:伤病员对问话、拍打、推动等外界刺激无反应,表示伤病员已意识不清或丧失,病情危重。 (2)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18次,垂危时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临死前呼吸变慢、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 (3)血液循环: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男性为60-80次,女性为70-90次,严重创伤(如大出血),心跳快而弱,脉搏细而速,死亡则心跳停止。 (4)瞳孔:正常时两眼瞳孔等大等圆,遇光则迅速缩小,危重伤病员两眼瞳孔不等大等圆,或缩小或扩大或偏斜,对光刺激无反应。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双侧瞳孔固定散大是死亡的三大特征。出现尸斑则为不可逆的死亡。 2、判断创伤的程度。一般来说,轻伤是指人体仅有局部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