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批判的法哲学——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批判的法哲学——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批判的法哲学——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批判的法哲学——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批判的法哲学——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批判的法哲学——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解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面前, 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 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 现实生活给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 哲学进行批判动机,在 18421843 年间担任莱茵报编辑工作时,马 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这些难事涉及了书报 检查制度、出版自由和林木盗窃法等,与国家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 决这些难题, 马克思从社会舞台退回到书房, 写了第一部对黑格尔法哲学 进行批判性分析的著作,这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本文通过对黑 格尔法哲学批判 一书的解读, 试图找到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性的理论魅力 之所在。 本文第一部分对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史逻辑进行了梳理。 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 是马克思脱离黑格尔唯心主义, 实现法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 变的开端。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笔记”写作中所获得的思想成果,和在此 之上的对费尔巴哈“颠倒”方法的确认, 是马克思写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的思想基础。本文还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 的地位: 它为马克思后来实现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 共产主义、 并进而创立新的法哲学体系作了全方位的重要思想准备的重要 历史地位;此外,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的写作也使马克思初步认识 到了经济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为他后来从经济领域解 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黑格尔晚年著的法哲学原理是一部充满思辨的法哲学著作,它代 表了资产阶级古典法哲学的最高成就。但是由于历史和个人等因素的制 约, 黑格尔的法哲学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部分。 马克思对其不科学之处进 行了批判。 本文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 社会与政治国家、法的关系问题的批判。这三个方面包括:市民社会决定 政治国家和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政治国家、 法必然同市民社会相异化; 重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 法的同一性。 文中还针对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 学具体思维方式(包括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非批判性和二元论)的 批判展开了论述。 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 找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的逻辑进路, 即由宗教批判回到世俗批判, 由世俗批判上升到哲学批判, 最后由哲学批判诉诸现实批判。 2 马克思把哲学的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人类社会,从宇宙本体转入到 人的生存状态, 从而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开始转变, 体现了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上的变革, 同时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展开了从本体论、 价值论 和方法论等方面进行的批判。 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 马克思坚持了从人的 生存与生活现实出发, 寻求对人的行为予以法律规制的有效途径, 达到未 来生活的一种理想状态。 因此, 批判性是马克思法哲学的内在本性与科学 品格。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实践批判和理论批判, 完成其在理论 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创造和建设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在完成对黑格尔法哲 学的批判之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 并在这一批判中建立起了不同于黑格尔 法哲学的批判法哲学。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说明, 对方法的批判 远比对内容的批判重要。只有在方法上创新,才能在内容上有所突破。我 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察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重新研究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探讨的市民社 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 对于寻找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法治社会的法哲学理论 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黑格尔 关于国家、 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批判,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市民社会 和政治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特点。 关键词:关键词: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法哲学 批判 1 abstract the reason why marx wrote the book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law thoughts and the developing processes in his early periods. marx was affected by the hegelian law philosophy after finishing university. he thought that law was the product and presentation of “rationalism” or “reasoning”. but, once contacted to the real world, marx found that he could not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s with the theory. so, he came to realize that the opinions on nations and laws received of hegel we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world. obviously there is a sharp discrepancy between them. to a large extent, this pushed him to introspect hegelians law philosophy.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which is marxs earlier works, the article makes a carding in hegels law philosophy with critical and transcendental thought. it carried on a kind of critical feeling in metaphysics to the former law philosophy. part 1 in this text, thought is an inherited process, so this paper elucidates and arranges the thoughts of marxs law philosophy. the book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is marx from hegels idealism, philosophy and world new of achieving the first time the beginning of change. marx in the keluocinahe notes writing in the thinking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and on the right in this feuerbach upside down approach, confirmed that marxism writing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ideological foundation. this paper also reveals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in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the position: it was realized from marxist materialism to idealism, from communism to democracy revolution, and thus the creation of a new system for the philosophy of law all-round preparations for the important thinking of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status; in addition,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a book also writing to the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arxist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field, he later from the economic field interpretation of the 2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law, and laid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foundation. 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 written by hegel at his old age is the first completion in his law philosophy completed system, which was filled with speculation and incomparable by other scholars law and philosophy afterward. it represented the highest achievement of the classic method philosophy of the propertied class. but because its restricted by historical conditions or personal factors, parts of his philosophy were not reasonable. part 2 in the text, by studying the book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the author analyses marxs critiques on hegelian citizenrys social theories, law and nation to control private possessions, pantheism, non-criticalness and dualism in this paper. marx criticized hegels mistakes that he traded bureaucracy and the grade as the intermediate. and he disclosed the truth that citizen society separated from the country. to make this clea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mprehend hegels law philosophy correctly, espe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marxs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marx transferred the focus of philosopher from the whole world to the human world, from the universe entity to the living state of man; as a result, the theme of philosophy was changed completely. marxs philosophy of hegels law started from ontology, valu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riticism. in this critical process, adhere to marxism from the existence and re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on the behavior of laws, regulations,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the future life of an ideal state. therefore, critical philosophy of marxism is the inherent nature and scientific integrity. through hegels philosophy of the practice of criticism and critical theory, marx completed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wo aspects of the creation and building of the historic mission. marx in the comple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hegels law after criticism of reality to the criticism, and, in this critic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law different from the philosophy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the criticism. marxs criticism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law that the method of criticism than on the content of critical importance. only 3 innovative methods, in order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he content. we grasp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law, it is important to grasp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this issue and solve the problem. re-examine marx in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on the people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untries, to find ways to build a society ruled by law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hilosoph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marx in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in hegel on the country, law and public critic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ty, but also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hinese public soci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features. key words: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state law philosophy criticism 1 目 录 导导 言言 . 1 一、一、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史逻辑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史逻辑 . 3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缘起 . 3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基础 . 4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 7 二、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10 (一)围绕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法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批判 . 10 1、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和法 . 11 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国家、法必然同市民社会相异化 . 13 3、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的同一性 . 16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中思维方式的批判 . 18 1、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的批判 . 18 2、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非批判性的批判 . 20 3、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与市民社会二元论的批判 . 22 (三)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进路 . 24 1、从宗教的批判到法与政治国家的批判 . 24 2、从世俗现状批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26 3、从法哲学批判的武器到现实武器的批判 . 29 三、三、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意义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意义 . 31 (一)理论意义 . 31 1、从法哲学的批判到批判的法哲学 . 31 2、方法论的更新 . 32 (二)现实意义 . 35 参考参考文献文献 . 40 后后 记记 . 43 1 导 言 法哲学不是有关法的一般的普通知识, 而是对法之存在及其意义的批 判性反思。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性研究, 也就是对法存在及其意义的必然性的探寻, 是对人与法的相互关 系在自己时代水平上的根本性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定位和马克思在著作中对黑格尔 法哲学进行批判的相关理论问题,学术界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 国外学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以前苏联学者维尔斯基、 约夫楚克、 拉宾等人为代表,认为手稿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完成了哲学世界 观的转变, 他们所列举的重要证据就是: 马克思不是像黑格尔那样认为国 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第二种观点,以前苏联学 者费多谢耶夫、巴库拉泽和法国学者奥古斯特 科尔纽等为代表,认为这 部手稿带有过渡性质。第三种观点,以日本学者城冢登为代表,认为马克 思这时总体上停留在旧哲学的地基上。 城冢登在其所著 青年马克思的思 想 一书中认为, 当时马克思还站在几乎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相同的立场 上, 马克思找到了一条用费尔巴哈现实人本主义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道 路。 国内学者在这些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北京大学王东教授认为,黑 格尔法哲学批判 蕴含马克思一般世界观的看法, 马克思的理论水平在 黑 格尔法哲学批判 中绝对超越了黑格尔, 而这部著作也是标志唯物史观的 成熟之作。 中央编译局鲁克俭博士则坚持相反的观点, 认为马克思此时还 没有达到黑格尔的高度, 因为黑格尔已经看到了市民社会的缺陷并提出通 过理想国家扬弃市民社会,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市民社 会还是肯定的(肯定市民社会,否定君主立宪制) ,只有一处提到了市民 社会的异化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安启念教授提出在此著作中, 马克 思的唯物史观并没有真正奠定。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争论, 要结合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哲学立场及马克思 法哲学本身发展去理解,对于马克思著作研究要注意其整体性与动态性, 要当作动态过程来研究。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早期代表作 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的解读,力求客观地定位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并通 过解析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相关理论问题, 阐明马克思超越黑格 2 尔之所在,并进而寻找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法治社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发表以后,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应有的 重视,更没有像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1932 年)后那样出现 国际性的研究热潮。直到 1957 年,意大利学者德拉 沃尔佩在其所著卢 梭和马克思 一书中, 才把这部手稿作为马克思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来研究。 最近二十多年来,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受到了国内学者不少的 关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不是单层面的, 而是包含着多层面的理论内容: 首先是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 其次是国家与市民社会问题基础上的 一般政治哲学雏形,包括国家观、民主观、法律观等等;再次是一般哲学 层面的问题。其中,市民社会理论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区分市民社会和国 家, 并把市民社会理解为与国家不同的一个独立的领域是黑格尔的伟大功 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来源于黑格尔。清华大学韩立新副教授认为,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基本上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不是一个政治学概 念。而青年学者刘军博士认为,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既有财产关系、 所有制结构等经济学的内容, 同时也涉及政治关系、 等级特权和国家制度 等内容。马克思对许多范畴包括“市民社会”的理解,已经不局限于经济学 领域了。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热潮既说明马克思思想在当代有强大 的生命力, 更说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是与当前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经 济改革的需要相符合的。 这正是重新解读这一部经典著作的意义和价值所 在。 3 一、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 1843 年夏天写于克罗茨纳赫,其 中包括手稿 39 张,每张手稿上均有马克思标上的罗马数字。第一张没有 保留下来。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重要的手稿之一,它在马克思 伟大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马克思是在怎样的 社会环境下产生写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的念头?他又是基于什么思想 前提来著作的?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在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哲学体系形成 过程中, 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笔者将在下文中, 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一 分析。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缘起(一)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缘起 在大学学习法律期间, 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深受康德客观唯心主义的 影响。他试图离开“现有”,从“应有”出发,建立一个庞大的法哲学体系。 但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并非抽象原则的表现, 也不可能建立起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原则,这就使他的尝试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此后,马克思成为 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接受了黑格尔的学说,逐步认识到“应有”与“现有” 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从“现有”出发,从“现有”事物的自身矛盾出发, 来求得这种统一。 而后, 青年马克思是如何走上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道路呢?正如 马 克思恩格斯传的作者法国学者奥古斯特 科尔纽所说的:“到 1848 年为 止,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是由他们要评说的、 摆在他们面前的 政治和社会问题决定的”1,这绝对不是他内心激动的产物,也不是纯粹理 性推理的结果。 科尔纽的这一分析是切合客观实际的。 马克思对于他为什 么写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也曾经有一个说明。 马克思在 1859 年的 政 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解释说:“18421843 年间,我作为莱茵报 的编辑,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为了解决使我 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2引 起马克思“苦恼”的“难事”,就是指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从黑格尔那里接受过 1 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译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哲学译丛编辑部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249 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31、32 页。 4 来的关于国家和法的观点, 与客观现实生活大相径庭, 看到黑格尔国家和 法的观点同社会现实的矛盾。 黑格尔认为, 在人类历史上起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力量, 即黑格尔所谓 的世界观念。因此,国家、法律都应受理性规律的支配。但是,马克思在 莱茵报工作期间看到,莱茵省议会的立法过程并非如此。在整个立法 过程中,土地所有者、森林所有者的利益占了上风。立法者根本不是从理 性出发去立法,而是从地主、资本家的利益出发去立法。在这个过程中, 理性显得软弱无力,束手无策。 这一矛盾的发现, 对青年马克思原先的法哲学思想冲击非常大。 然而 要摆脱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黑格尔法哲学这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并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别是当它已经成为支配马克思思想的基本信念时, 要 与之决裂,就更为困难了。对此,马克思写道:“至于掌握着我们的意识、 支配着我们的信仰的那种思想(理性把我们的良心牢附在它的身上) ,则 是一种不撕裂自己的心就不能从其中挣脱出来的枷锁。”3显然, 莱茵报 时期的马克思还没有找到打开黑格尔法哲学枷锁的钥匙。 为了弄清楚使自己“苦恼”的问题,1843 年 3 月马克思退出了莱茵 报编辑部,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创立新法哲学体系的历程。1843 年夏 天,马克思写作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这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 的第一部著作,同时,这也是马克思脱离黑格尔唯心主义,实现法哲学世 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基础(二)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基础 在研究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思想的过程中, 笔者产生了这样的 疑问: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是得益于费尔巴哈的影响,还是依靠 马克思自己独立的探索, 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将其放 到马克思法哲学世界观的第一次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 希望从中得到 客观的答案。 1842 年 2 月,费尔巴哈发表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领 ,这一著 作震动了整个德国哲学界。 在这部著作中, 费尔巴哈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发 表他对人和宗教关系的看法, 阐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宗教不过是人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年版,第 134 页。 5 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 并且对黑格尔神秘主义的思辨哲学给予了最猛烈的 批判, 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自然哲学颠倒过来, 使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 坍塌下来。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 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发表之初就读到了 它。 这可以从 1843 年 3 月 13 日马克思致卢格的信中得到证明。 在信中,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这一著作做了如下评价:“费尔巴哈的警句只有一点 不能使我满意,这就是:他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然而这一 联盟是现代哲学能够借以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 结果大概像在十六世纪那 样,除了有醉心于自然的人以外,还有醉心于国家的人。”4从这封信的上 述内容,我们可以做出这样合理的推理: (1)马克思对关于哲学改造的 临时纲要 中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 包括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是肯定的。 这从马克思谨慎地使用了“只有一点”可以看出,他对于费尔巴哈在关于 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的大部分思想是接受的; (2)马克思认识到了费 尔巴哈的缺陷,即他没有像关注“自然的人”那样去关注“国家的人”; (3) 透露了马克思在法哲学领域将致力研究的方向社会历史领域, 研究如 何建立自然和政治的联盟。5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呈现的内 容,可以说就是他上述三点认识的具体贯彻和最初体现。 费尔巴哈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只是这样的: 存在是主体, 思维是宾词。 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 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6因此,“我们只要经常将宾词当作主词,将主 体当作客体和原则,就是说,只要将思辨哲学颠倒过来,就能得到毫无掩 饰的、 纯粹的、 显明的真理。 ”7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新颖方法 把颠倒的事物再颠倒过来,对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也发生了 确定无疑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可以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相关内容 得到直接有力的证明。 文中, 马克思在论述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时写道: “黑 格尔从国家出发,把人变成主体化的国家。民主制从人出发,把国家变成 客体化的人。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 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 。”8那么是谁把宗教意识中神和人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27 年版,第 442443 页。 5 陶富源: 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 , 高校理论战线 ,2006 年第 12 期。 6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 115 页。 7 同上注,第 102 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0 页。 6 的关系颠倒过来的呢?马克思在这里没有说明。 但在写作 黑格尔法哲学 批判的过程中,即马克思于 1843 年 9 月给卢格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们 的全部任务只能是赋予宗教问题和哲学问题以适合于自觉的人的形态, 像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时所做的那样。”9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莱茵报时期的革命实践使马克思积 累了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经验素材, 而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批判 则给马克思提供了理论武器。正因为如此,列宁说,马克思这时开始“离 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10 马克思受着费尔巴哈影响的同时, 也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思考。 如果 有人认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把费尔巴哈的“颠倒”方法作 了简单的哲学推导, 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那么这样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马克思把“颠倒”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是建立在“克罗茨纳赫 笔记”独立思想成果的基础上。 克罗茨纳赫笔记写于 1843 年 710 月,从时间上看处于黑格 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过程之中,而且从内容上看它与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 的主题相同, 其内容是紧紧围绕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 克罗茨纳赫笔记 的批语直接被运用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的行文中。 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研究, 马克思初步形成了如 下的观念:(1) 国家的现实存在决定国家的观念。 “克罗茨纳赫笔记”写道 : “因此,当黑格尔把国家观念的因素变成主语,而把国家存在的旧形式变 成谓语时可是,在历史真实中,情况恰恰相反:国家观念总是国家存 在的形式的谓语他实际上只是道出了时代的共同精神。 道出了时代的 神学。”(2)所有制决定国家和法。马克思发现在上古史中,“土地所有 制总是德国制度的基础”。同时,他注意到“英国的代议制建立在地产的基 础上,地产的巩固是立宪君主制的基础。”另外,马克思还意识到资产阶 级“议会的成员不是人民的代表,大部分是他们自己利益的代表”11 由此可见,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笔记”写作中所获得的思想成果,和 在此之上的对费尔巴哈“颠倒”方法的确认,是马克思写作黑格尔法哲学 批判的思想基础。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418 页。 10 列宁全集第 3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第 386387 页。 11 转引自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48151 页。 7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对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有两种流 行观点长期占据着主要位置。 一是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 他们主张这一手 稿应该归于所谓“不成熟的著作”之列12;二是以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为 代表,他们认为,这一手稿是马克思法哲学的开山之作,具有开创性的历 史作用13。比较这两种观点,前者过分贬低了手稿的历史地位,后者又过 分拔高了其历史地位。笔者认为,应从手稿本身出发,纵观手稿前后马克 思法哲学思想的具体发展, 并参照马克思本人对手稿的相关说明, 实事求 是地确定其历史地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第一 座里程碑, 它为马克思迈向唯物史观、 构建新的法哲学体系作了重要的铺 垫。 1、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本身的文本出发,并联系这部手稿前后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具体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 它为马克思后来实现由唯 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并进而创立新的 法哲学体系,作了全方位的重要思想准备。 莱茵报 工作期间, 马克思在从事反对德国专制制度的现实斗争中, 开始认识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现实, 并对其产生了怀 疑和不满, 但就基本的哲学立场而言, 此时的马克思仍然是一个唯心主义 者。但是,随着革命实践中,物质利益和普遍理性矛盾的尖锐化,马克思 开始反思自己的法哲学信仰。 由于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是在黑格尔法哲学 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着很深的黑格尔法哲学的烙印。因此,要对自己 的法哲学思想进行清理,首先应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在黑格尔法 哲学批判 中,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中国家内部制度的批判, 用“颠 倒”的方法,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律的结论,结束了以理性自然 法作为衡量实在法是否合理的历史, 走上了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法哲学思想 体系的道路。这可以从马克思后来的相关说明中找到明确的根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1873 年 1 月)中写道:“将近 30 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 12 这种观点是以捷伊奥伊则尔曼、尼拉宾等前苏联学者为代表。他们主张以神圣家族作为划分马克思成熟 著作与不成熟著作的标志。在他们看来,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充其量只是青年马克思的一部思想尚未成熟的过渡 性著作。 13 该种观点是以德拉沃尔佩等意大利“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他们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 克思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标志马克思哲学革命最重要的著作。 8 的神秘方面。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 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我的辩证方法, 从根本上说, 不仅和黑格尔 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甚至 被他在观念这一名称下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 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 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4由此可 见,唯物辩证法确立的关键就在于,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颠倒,这一颠 倒和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颠倒是一致的。正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第 一次实现了这一颠倒, 确立了唯物主义, 从而为唯物辩证法的诞生创造了 根本前提。如果说马克思后来在德法年鉴时期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共 产主义的转变,那么,我们决不能忽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实现这两 大转变的奠基意义。正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 义, 基本确立了唯物主义世界观, 为下一时期完成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奠定 了坚实基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还初步确立了超越资本主义, 寻求人类更高发 展形式, 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基础地位, 通过革命来建立新的政治 制度等思想。 如果说区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 诉诸无产阶级和武器的批 判等思想是下一时期完成向共产主义转变的主要标志,那么 黑格尔法哲 学批判 中的这些思想无疑为实现这一转变奠定了思想前提和初步的理论 基础。恩格斯后来曾将马克思活动时期分为“社会主义以前的时期”和“社 会主义时期”,将莱茵报时期归入前者,而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作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开端”15,这是有一定根据的。 2、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深入批判了黑格 尔的国家哲学、法哲学及其唯心主义世界观,找到了使自己“苦恼”的问题 的思想根源,初步认识到了经济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为他后来从经济领域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 础。 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他关注经济因素的地位、 作用, 基本是同步进 行的。马克思曾在 1859 年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解释了 14 马克思: 资本论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2 页。 15 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242254 页。 9 为何当时从研究哲学、历史转向研究政治经济学。“184243 年间,我作 为 莱茵报 的主编, 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 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 的分析, 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 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 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 照 18 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 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 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16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 致力于解决令他“苦恼”的问题,即如何评价物质利益问题,通过深入批判 黑格尔的国家哲学、法哲学及其唯心主义世界观,他找到了使其 “苦恼” 的问题的思想根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初步认识到了经济关系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 的重要地位, 明确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私有财产支配政治国家 的鲜明观点,把政治国家、法律制度的根源确认为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 经济关系领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开始重视经济问题。从经济问 题入手,正是马克思后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前提,而黑格尔法哲 学批判 在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就在于它不仅是马克 思“两个转变”的第一步,更是他开始重视经济领域、经济问题后,探讨社 会历史领域重大问题的第一部法哲学著作, 为他后来从经济领域解释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就在于:它为马克思后来实现“两个转变”,进而创立新的法哲学体系,作 了全方位的思想铺垫,并为他后来从经济领域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 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这一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 定。 16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第 12 页。 10 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集中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的第 261313 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判,这几节是该书阐述国家问题的一章 中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这几节“集法哲学和黑格尔的全部哲学的神秘主 义之大成”17。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国家问题的批判,试 图寻找一个建立“法制政府”的方法。 黑格尔作为一代思想宗师, 他的法哲学思想对马克思本人, 甚至整个 德意志民族都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因此,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进 行批判的过程中, 并不赞成费尔巴哈的那种对黑格尔法哲学体系全盘否定 的方法。马克思认为“仅仅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 像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的伟大创作, 是 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方法加以消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 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 内容”。 18因而,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吸取其丰 富的辩证法思想, 并注意剔除其唯心主义的观点, 把颠倒了的东西重新再 颠倒过来。 (一)围绕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之间的关系展(一)围绕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之间的关系展 开的批判开的批判 什么是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的主题?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我们把握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思想主要内容的关键之一。恩格斯在 1869 年写的卡 尔 马克思一文中谈到马克思通过分析和批判黑格尔的观点所做出的结 论时写道:“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结果得出这样一种见解:要 获得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