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由于五四薪文学时期中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缺席、“科学”精神和“真与美” 的缺失,福楼拜以客观冷静的科学的写作风格,追求美的方式,对待写作的苛刻 态度,以及毕生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神话式的隐喻探索和书写。被中国现代文 学所接受。他的这种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以及在创作中常常呈现出来的思维模 式和审美心理机制以及创作理念。对丁玲、李劫人和茅盾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 及其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丁玲学习和继承了福楼拜幻想与现实的对比手法以 及细腻的心理描写等特点,创作出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在暑假中 等作品,塑造了许多不同于庐隐、冯沅君、凌淑华等同时代女性作家笔下主人公 的女性形象。李劫人吸收了福楼拜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创作了长篇小说死水 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作品,借鉴福楼拜塑造人物的技法,塑造了众多 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经作家“令人羡慕的笔”的精心刻画,无不栩栩如生,呼 之欲出。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上有以文学为游戏消遣和想当然不务实地观察现实 世界的弊病,茅盾认为这是中国文学不能进步的主要原因,为了校正中国文坛的 这些弊病和拯救中国文学,茅盾学习、借鉴福楼拜的科学、理性精神和客观、冷 静的创作方法,极力为中国文学寻找的一剂良药。丁玲、李劫人和茅盾等作家在 自己的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福楼拜作品中人物的影子,但是她们又不同于 福楼拜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们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主体意识,没有被种种欲望所 淹没。 中国文坛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引进福楼拜这样一位特色鲜明的现实主义 作家,不但直接填补了中国五四新文学时期现实主义的缺席,找回了这一时期中 国文学中“科学”精神和“真与美”的缺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出现还校正 了五四时期中国文坛以文学为游戏消遣和想当然不务实地观察弊病,使得中国现 代文学能够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和发展,从而“拯救”了中国现代文学。 福楼拜通过创作,辛辣地批判、讽刺了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社会,思考和探 索了当时人类的现实生存状况,明显地带有阶级意识,同时他也意识到了社会中 阶级的分化与不平等,他的思想带着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但丁玲、李劫人、茅 盾等中国作家在学习福楼拜的科学理性精神和客观、冷峻的仓作方法的同时也 思考和探索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这种在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功利性色彩是其他国 家文学中不常见的。 关键词:福楼拜: 中国现代作家:接受;原因 u a b s t r a c t d u et ot h el a c ko fr e a l i s ma n dt h el a c ko f “s c i e n t i f i cs p i r i t a n d “t r u ea n d a e s t h e t i c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m a y4 t hn e wl i t e r a t u r ei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f l a u b e r t , w i t hh i so b j e c t i v ea n ds c i e n t i f i cw r i t i n gs t y l e ,h i sw a yo fp u r s u i n gb e a u t y , s t r i c t a t t i t u d et ow r i t i n ga n dh i sw h o l el i f e sp u r s u i tt om e t a p h o r i c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r e a l i s t i cl i v i n gs i t u a t i o n s , w a sa d m i t t e d l ye m b r a c e db yc h i n e s em o d e m l i t e r a t u r e c h l u e s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w r i t e r s , s u c ha sd i n gl i n g , l ix i e r e na n dm a nd u n , a n dt h e i rc r e a t i o n sa r eg r e a t l yi n f l u e n c e db yf l a n b e r t sw r i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a n ds t y l e s , w a yo ft h i n k i n g a n dm e n t a lm e c h a n i s mw h i c hw e r eo f t e np r e s e n t e di nh i s c o m p o s i t i o n s h a v i n gl e a r n e da n dc a r r i e do uf l a u b e r t sc o n t r a c t i v ew a y sb e t w e e n f a n t a s ya n dr e a l i t ya n df i n em e n t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 , d i n gl i n gp r o d u c e dm a n yl i t e r a r y w o r k s ,s u c ha s m i s s s o p h y d i a r y , l a a y a m a o ,a n d i n t h e s u m m e r h o l i d a y s ,鹞w e l l a sat o to fh e r o i n e sw h ow e r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o s eo fh e rp e e rw o m e nw r i t e r s ,i my i n , f e n gy u a n j u n , l i n gs h u h u aa n dt h el i k e a d o p t i n gh a u b e r t sw r i t i n gp r i n c i p l eo f r e a l i s m ,l ix i e r e nc o m p o s e dt h en o v e ll g h tw a v e si nm o t i o n l e s sw a t e r , b e f o r e s t o r ma n dg r e a tw a v e s ;l e a r n i n gf r o mf l a u b e r t st e c h n i q u e so fc r e a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 s ,h e p r o d u c e dn u m e r o u sw o m e nf i g u r e s ,w h i c hw e r ed e p i c t e dv i v i d l ya n de f f e c t i v e l yb y u d u r i n gm a y4 t hp e r i o d s i n c es o m ec h i u e s eh a dt h e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r e g a r d i n g l i t e r a t u r eag a m et oa m u s ea n do b s e r v i n gt h er e a l i s t i cw o r l di m p r a c t i c a l l y , m a od u n a t t r i b u t e dt h ec a s et ot h em a i nr e a s o nw h yc h i u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w a su n a b l et og r o w t o c o r r e c t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a n ds a v e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 m a od u nl e a r n e df l a u b e r t s s c i e n t i f i cs p i r i t ,w h i c hm a od u nm a d ee v e r ye f f o r tt os e e kf o rt h es a k eo f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i nh i sw o r k s ,m a od u na l s op r o d u c e dag r o u po fw o m e ni nt h en e we r a i n s o m ee x t e n t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c r e a t e db yd i n gl i n g , l ix i e r e na n dm a od u n c o p yt h o s e b yf l a w u b e r t ,h o w e v e r , t h e ya r ed i f f e r e n t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w a y s :t h e yh a v et h e i ro w n i n d i v i d u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w h i c ha r e k e p ta n dn o td e v o u r e dw h e nf a c i n gt h e t e m p t a t i o n s ,i n s t e a d ,t h e yg ot ot h eo t h e rp o l eo f w o r l d b e f o r em a y4 t “n e wc u l t u r em o v e m e n ti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l d ,t h ef a c tt h a t f l a u b e r t ,am a s t e ri nl i t e r a t u r e ,w a si n t r o d u c e di nc h i n a ,n o to n l yb r i d g e dt h eg a po f i l i l a c ko fr e a l i s md r e c t l y , b u tf o u n d “s c i e n t i f i cs p i r i t , t r u ea n da e s t h e t i c ”i nt h ep e r i o d o fm a y 铲n e wl i t e r a t u r e w h a t s1 1 1 0 ei m p o r t a n t , h i sa p p e a r a n c ec o r r e c t e dt h e w e a k n e s s e so fs o m ec h i n e s e ,t h a ti s ,t h i n k i n go fl i t e r a t u r ea saw a yt oa 1 1 u s ea n d o b s e r v i n gt h ew o r l di m p r a c t i c a l l y , r e s u l t i n g _ i nc h i n e s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t u r et o d e v e l o pa n da d v a n c e h e a l t h i l ya n ds a v i n gi ti nt u r n b ym e a n so fh i sw o r k s f l a n b e r t c r i t i c i z e sa n ds a t i r i z e st h ef r e n c hc a p i t a l i s tc l a s sb i t t e r l ya tt h a tt i m e ,t h i n k sa n d e x p l o r e st h er e a l i s t i c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r e f o r e ,t h e r ee x i s t sc l a s sa w a r e n e s s i nh i s w o r k so b v i o u s l y m e a n w h i l e , h ei sa w a r eo fc l a s sd i v i s i o na n di n e q u a l i t yi ns o c i e t y , s oh i si d e a sh a v et h em a r k e dh u m a n i s m h o w e v e r , f o ro n et h i n g , c h i n e s ew r i t e r s , s u c ha sd i n gu n g ,l ix i e r u na n dm a o d u n ,l e a r n e ds c i a n c :ea n dt e n s o rf r o mf l a u b e r t , f o ra n o t h e r , t h e yt h o u g h to v e ra n dp r o b e dt h ec h i n e s er e a l i s t i cl i v i n gs i t u a t i o n s t h a t u t i l i t a r i a n i s mw h i c hi sp r e , s e n t e di nt h e i rw o r k sj sf e w , r a r e ,e v e rn o ts e e ra ta l li n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o f o t h e rc o u n t r i e s k e yw o r d s :f l a u b e r t , c h i n e s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w r i t e r s , r e c e p t i o n , r e a s o n s 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傲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糍日期:址日,: 2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越导师签名: 魄毕弘 引言 在欧洲现代作家中,福楼拜大概是最为特别的一位了。从其成名一直到今天 的将近一个半世纪里,在欧洲他几乎是持续不断地激发着人们的兴趣,并且对中 国现代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健吾在其福楼拜评传中提供的研究、评价 福楼拜及其作品的书目表明,仅是1 9 3 5 年以前,欧洲就已有近百位作家,百余 种著作对其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者既包括波德莱尔、法朗士、莫泊桑、普鲁斯 特、纪德、莫里亚克、左拉这样的大作家,又有诸如圣勃夫、朗松、丹纳、亨利詹 姆斯、阿尔贝迪博岱( a l b e r tt h i b a u d e t ) 、珀西卢伯克( p e r c yl u b b o c k ) 、 安东尼阿尔巴拉特( a n t o i n e a l b a l a t ) 、保尔布尔热( p a u lb o u r g e t ) 等渊博的 学者兼批评家,甚至哲学家尼采也研究过福楼拜。 李健吾于1 9 8 0 年对这个书目又作了补充说明。其中提到了萨特研究福楼拜 的专著家庭的白痴。可见福楼拜是怎样一位受人重视的作家了但是,一个 奇怪的问题出现了,人们愈研究福楼拜,关于他作品的困惑也就越多。在2 0 世 纪的福楼拜研究中,瓦莱里、让普雷沃( j e a np r e v o s t ) 、马尔罗、热拉尔热 奈特、罗兰巴尔特、乔纳森卡勒、格雷厄姆福尔考纳( g r a h a mf a l c o n e r ) 等著名理论家、批评家都有极重要的著述,他们的批评方法与圣勃夫、朗松等人 的传统批评方法相比,特点极为明显:瓦莱里的批评观点实际上契合了结构主义 的视界,而让普雷沃和马尔罗尽管没有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但在某种程度上 却露出了新批评的端倪。热奈特、巴尔特、乔纳森卡勒、格雷厄姆福尔考纳 等人的研究,从方法上看尽管都是结构主义的,但同时他们的批评又或多或少地 吸收了普鲁斯特、阿尔巴拉特、迪博岱、萨特等人的某些看法。总的来看,结构 主义批评家和符号学家在对福楼拜作品的探究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磨难,经历了 愤怒、惊奇、困惑、喜悦o 。 福楼拜是我国读者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除了前面 提过的李健吾外,我国法语界前辈李劫人、李青崖等,已陆续将福楼拜的作品译 介到中国。到目前为止,除未完成的布瓦尔和佩库歇之外,福楼拜的小说均 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译本,仅包法利夫人的经典译本的就有七种之多,而且现 在还有福楼拜的小说全集面世。为了让读者对这位对中国文学有极大影响的 小说家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为了从众多译本中精选出最优秀者向读者推荐,人 i 馓峰:论“福楼拜题”外团_ 盘= 学计沦,1 9 9 4 年第4 朋。 v 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以译文见长的福楼拜小说全集。全集分上、中、下三 卷:上卷收包法利夫人及萨朗波;中卷收情感教育及圣安东尼的 诱惑;下卷收三故事及布瓦尔和佩库歇。 中国文坛在五四新文学初期大量的介绍和翻译了福楼拜及其作品,中国现代 作家受其影响是必然的。阅读福楼拜的作品,读者都会感到他不同于同时代的其 他作家,无论是他的生平,还是他的写作风格,都具有独特性。中国现代作家丁 玲、李劫人、茅盾等人,都十分推崇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他们的一 些作品,创作风格和技法上学习和借鉴于福楼拜的地方很多。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福楼拜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专门 研究福楼拜和中国作家之间关系的或者说福楼拜对中国作家影响的还不多。作为 法国1 9 世纪一位独特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是不能忽 视的。 基于此,考察福楼拜的创作在欧洲和中国现代文坛的传播和接受就具有了重 要学术意义。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 一福楼拜的创作风格及其在欧洲的影响 ( 一) 福楼拜的生平及其创作 1 9 世纪的西方文坛,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 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究其根源,本时期的文学继承与发展了自古希腊古罗马,特别 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化与文学的传统,然而与此同时,它也悄无声息的发生着由近代 向现代的历史性过渡:一方面使欧洲近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得以最充分的发展 与弘扬,另一方面也酝酿了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 在本时期的众多流派之中,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两大流派尤其显得重要,现实主义 和自然主义的主要成就在于小说,而这两大流派均产生于1 9 世纪后期的法国,并由此 流传到其他国家,本时期法国文学的成就突出体现在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以及左 拉,莫泊桑等作家的创作上。 这一时期的法国文坛主要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巴尔扎克的创作是这一流派发展 的一个高峰,他以精湛的写作技巧、娴熟的创作手法高举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 他理所当然地成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盟主。但是,在巴尔扎克去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 间内,法国文坛逐渐趋于平静,没有什么文学巨匠出现来填补这一盟主的地位,就在此 时,居斯塔夫福楼拜凭借一部包法利夫人占据了法国文坛的一隅。法国著名文艺 评论家兼作家波德莱尔于1 8 5 7 年1 0 月1 8 日在艺术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评论福楼拜 的包法利夫人说: 说它好,是因为自从巴尔扎克去世之后,对小说的一切好奇心都已经减弱和麻 木了这颗神奇的流星曾经以一片辉煌的云彩覆盖了我们的国家,发出怪异的、不 同寻常的光彩,象极光一样以它美妙的光辉覆盖了冰冷的荒原应该承认,也曾有 人做过尝试 在文章中波德莱尔充分肯定了福楼拜的天才和小说不同于他人的艺术特色。 在此之前,福楼拜是一个隐居乡野的无名作家,他家世代为医,父亲是法国鲁昂地 区远近闻名的外科专家,鲁昂市立医院的外科主任,医术很高明,他的兄长阿希尔继承 父业,后来也成为了一代名医。福楼拜在家人的眼中是智力低下的,但是他很早就显露 出了文学天赋,还没学会写作就开始自演戏剧,十三岁时他编了份手抄的小报,十四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 五岁己醉心于创作,可是直到三十六岁才真正开始发表作品。福楼拜的生活经历非常简 单,中学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巴黎大学学习法律,由于突发神经官能症( 类似癫 痫) 而中断学业,以后几乎一生住在克鲁瓦塞庄园与母亲为伴,终身未娶,读书和写作 成为他唯一的感情所系。1 8 8 0 年,福楼拜突然离开了人世。 对于在前面提过的福楼拜的神经官能症( 类似癫痫) ,这里不能不特别加以注意, 因为福楼拜以后的创作跟这种病有着极大的联系。这种神秘而奇怪的病症的情况,经过 若干学者和医学专家的研究,直到现在,依然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根据杜买尼 ( d u m e s n i ) 的推论,这是一种近似歇斯底里的脑系病,绝非他好友杜刚所指的羊痫, 但是应当属于一种脑系病。当时,对于福氏的这种奇怪的脑病,他的医术精湛的父兄也 束手无策。福楼拜一生受尽这种脑病的折磨,这种病发作时的痛苦体验成为他后来创作 的素材,在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中有所体现。 1 8 5 6 年至1 8 5 7 年间,法国巴黎杂志上连载了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就是包法 利夫人,小说的作者是居斯塔夫福楼拜。这部小说轰动了当时的法国文坛,同时, 该小说因为将矛头直接指向法国社会当局,所以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为此,法国 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了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审判的闹剧最后以“宣 判无罪”而告终,这样,毫无名气的福楼拜却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至此,法国人真正认识了居斯塔夫福楼拜其人。 福楼拜一生只写了数量有限的几部作品:包法利夫人( 1 8 5 7 年) 、情感教育 ( 1 8 6 9 年) 、萨朗波( 1 8 6 2 年) 、圣安东尼的诱惑( 1 8 4 9 年) 和短篇小说集三故 事( 1 8 7 7 年) ,还有一部未完成的遗作布瓦尔和佩库歇。他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 但是这几部作品在法国文学史上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 二) 福楼拜的创作风格及其在当时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福楼拜一生经历了法国文坛上众多流派主导文坛的时期,他的少年时代是在蓬勃发 展的法国浪漫主义思潮的伴随下度过的,当时,福楼拜最崇拜的作家是法国浪漫主义代 表作家雨果。另外,福楼拜在作为医生的父亲那里继承了科学的思维方式,青年时代, 法国流行的实证科学,再加上福楼拜痴迷的斯宾诺莎唯理主义哲学,以及福楼拜天生善 感细腻的自身气质,养成了福楼拜对事物作缜密的观察和科学的考证的习惯,也形成了 他在创作上兼收并蓄而又独树一帜的特点。 福楼拜曾经说过:“在我身上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一个酷爱大叫大喊,酷爱激 情,酷爱鹰的展翅翱翔,句子的铿锵和臻于巅峰的思想;另一个竭尽全力挖掘搜寻真实,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 即喜爱揭示细微的事实,也喜爱揭示重大事件”母从福楼拜的这段自述,大体上也 可以看出,福楼拜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技巧都具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侧面。 上述特征在当时人们对于其作品的评价中也可以略见端倪: 首先,可以从拉马丁对待包法利夫人前后不同的评价中看出。1 8 5 7 年4 月, 包法利夫人问世。这是福楼拜第一次和世人见面。这部小说引起了空前的反响和世 人的颂扬。这期间有一个微小然而趣味浓郁的细节,值得特别的注目和回味,那就是法 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拉马丁对包法利夫人先热后冷的态度。由于包法利 夫人的原因,福楼拜被传唤到法庭,当时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福楼拜的人,都纷纷向福 氏表示同情。在这些人当中,最有实力和最有影响力的,而且最出福氏意外的,却是高 唱浪漫主义的诗人拉马丁。最初听了这种传说,福氏还很怀疑,1 8 5 7 年1 月1 4 日,他 写信给施莱新格( s c m e s i n g e r ) 夫人说道: 我收到了好些丈人的漂亮的颂扬,是真是假,我也不去管它。有人甚至于告 诉我,拉马丁先生也高高唱起我的赞歌一一这使我吃惊不小,因为我的书,其实全 应该激恼他! 回 这不是传说,拉马丁确实写了一封来信,并允许福氏的律师,把其信的内容引入他的辩 护书。对于一个初次问世就闯了祸的“年轻”作家来说,这是非常荣幸和有用的。福楼 拜亲自去向拉马丁道谢,关于他和拉马丁的会面的情形,之后福楼拜有书信给他的兄长, 在信中他写道: 今天我独自和拉马丁整整谈了一点钟,他把我夸奖的不得了那些恭维我的 面谀的话,同你讲,我都觉得难为情;然而确实的是,他从,o 知道我的书,他明白 我全书的用意,他一直认到我的深处 但是等到官司打完之后,福楼拜被宣告无罪,拉马丁却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福氏在写给 施莱新格夫人的信中,表示了他对拉马丁的失望和不满: 拉马丁先生没有给巴黎杂志写文章,他一面颂扬我的小说的丈学价值 。福楼拜:1 8 5 2 年1 月1 6 日致路易丝科莱函( 见福楼拜著李健哥何友齐详:福楼拜小说伞集,人民丘= 学j i j 版 针,2 0 0 2 年版,第4 5 9 页) 。孛健吾善:稿楼拜计传,湖南人民 版补,1 9 8 0 年8 月r 第6 1 页。 。“di :,第6 2 孤。 3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棱拜的接受研究 一面却向人说它玩世不恭( c y n i q u e ) 他拿我和拜伦相比,诸如此类! 这太美了; 然而我倒愿意他少来一点言过其实,同时少来一点隐约其辞他一高兴给我道喜, 特别是到了紧要关头,他却摔下我不管总之,他这次:和我来往,一点不象正人君 子o 从福楼拜给他兄长和施莱新格夫人的信中,可以看得出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拉 马丁对福楼拜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表现出来的天才是给予极大肯定的;对于一个“刚 刚出道”的作家,拉马丁给予其极高评价和莫大的鼓舞。没有理由不认为,如果不是拉 马丁看到包法利夫人上卷的第六章中把自己的名字当成形容词的那一段: 所以她由着自己滑入拉马丁的蜿蜒的细流,谛听着湖上的竖琴、天鹅死时的种 种哀鸣,落叶的种种响声,升天的贞女和在溪谷布道的天父的声音。 或者是福楼拜在开始创作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时,没有把拉马丁的名字当作形 容词写进着自己的作品中;再或者,不是由于拉马丁对于作者成功的极大嫉妒,拉马丁 也许不会有对待福楼拜和其作品先热后冷的态度。尽管如此,福楼拜的天才和包法利 夫人的价值却反而更好地体现了出来。 福楼拜的这种文学思想和创作技巧还可以从他创作的特点中显现出来。 1 客观性艺术。福楼拜有意识地从作品中删去了自我,创造了文学上有名的客观 性艺术。巴尔扎克在其作品中试图“把握一切、认识一切、解说一切”,时刻感觉到自 己:“有某种思想要表达,有某种体系要建立,有某种学说要阐释”。所以在巴尔扎克的 作品中,永远看得见作者的身影,永远听得见作者的声音。他满怀激情,与他虚构的人 物同呼吸共命运,时时刻刻在剖析他们的心理,评判他们的言行,甚至以作者的身份在 一旁击节叹息。但是,与巴尔扎克不同的是,福楼拜主张作品中不插入议论,不让一字 一句留下作者的观点或意图的痕迹;不流露感情,还要排除自我。福楼拜把小说称作“生 活的科学形式”, 要求作家约束自己的感情,像自然科学家对待大自然那样,以冷静客 观的态度,对事物作出完全客观的、科学地反映。“作者的想象,即使让读者模模糊糊 的猜测到,都是不允许的”。福楼拜还严防作家的理性在自己作品中的流露,他曾经 。李健并著:福楼拜评传,湖南人民i | j 版社,1 9 8 0 年8 月,第6 2 页。 。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i i 版利,2 0 0 3 年3 月,第3 2 页。 尊福楼拜:1 8 6 5 年8 月敏勒内马皂库尔函( 见祸楼拜善李健吾译: 包法利六人,人民史学出版 i = ,2 0 0 3 年3 月 第4 兜) ,艾泊亲:居斯塔人锅楼辟( 见镉楼拜等牵啦再 千:包法利人人,人民上学j i j 版i 2 0 0 3 年3 门第4 “) 4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 说过,作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像上帝一样,始终不露面地去注视发生的一切。莫 泊桑在谈到自己的老师时,说他“深深地藏匿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 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o 。如果去审视历来文学作品, 就会发现有隐藏自己意图的,但是还不曾见过作者的意图隐藏得像福楼拜这样深的作 家。不能说这种艺术方法比他的前辈低劣或高明,但确是现实主义艺术方法的一种突破,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所以他的包法利夫人一出版,立刻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圣 伯夫从文中看出了“一种新文学的标志”o ,左拉宣称“包法利夫人问世后,产生了 文学上的整整一场革命。现代小说的格式在巴尔扎克的巨型小说中是分散存在的,似乎 f l o f l j 经过压缩,明确地在这部4 0 0 页的小说中提了出来。新艺术的法典写成了。包法 利夫人具有一种明晰和完美,这种完美佼这部小说成为典范小说和小说的最终典范。” o 。这些足以证明福楼拜这一尝试的成功。普列汉诺夫曾经点评道:“客观性是福楼拜的 创作方法中最有力的一面。”这种把作者和作品拉开一定距离的写作方法,以其客观、 冷漠的风格,后来对2 0 世纪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福楼拜在 2 0 世纪受到推崇,被奉为现代派艺术的先驱人物之一。 2 作品主题的淡化。福楼拜曾表示,他所愿意写的,“是一本不谈任何问题的书, 一本无任何外在束缚的书,这本书没有任何主题,或者说,如果可能,至少他的主 题几乎看不出来”o 。在福楼拜心目中,文学和音乐、绘画一样,首要任务是给人以美 的享受,不一定要说明什么问题。福楼拜是纯艺术的推崇者,艺术是他唯一的信仰,是 他心中至高无上的上帝,除了对美的追求,他不允许艺术有任何其他目的。在他看来, 艺术创作若有功利性的考虑,便是玷污了艺术的纯洁性。他认为“艺术不应该被任何学 说用来耕作,否则便会衰退! 人们想把现实引到某个结论时总是歪曲事实。想作结 论的狂热是人们最致命、最无结果的怪僻之一。最卓越的天才和最伟大的作品都从 不作结论,荷马、莎士比亚、歌德,所有上帝的长子都( 如米什莱所说) 提防自己做再 现以外的事情”o 。福楼拜强调“再现自然”是艺术的基本属性,批评、指责和教训都 不属于文学范畴,作家所能做的,只是“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并尽最大的努力去忠实 地描绘它”。西他说:“艺术是一种描述,我们只应当想到描述”,“艺术就是真实本身”。 中莫泊桑:( 居斯塔夫福楼拜( 见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第4 页) o 圣伯夫:包法利夫人,月曜日谈话第1 3 集( 见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第5 页) o 左拉:居斯塔夫福楼拜( 见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第5 页) o 福搂拜:1 8 5 2 年1 月1 6h 敏路易丝科莱函( 见参照福楼拜著李健吾何友齐译:福楼拜小说全集,人民义学 j 壬;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6 1 页) 6 福楼拜:1 8 6 3 年l o 月2 3 | 毁尚待比小姐函( 见福楼拜箸李健开何友齐译:祸楼霹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小版 。 2 0 0 2 年版第5 5 4 - - 5 5 5 页) 必泊蒹:居斯塔凡稿姥j f ( 见锅桂,f 告李健再何足齐泮:镉楼歼小说伞隹,人民史学f | :版1 2 0 0 2 年版,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 。也就是说,不管你写什么,只要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便达到了艺术的目的,不 必让艺术去承担不属于它的重负。他还认为艺术家的思想应当像大海一样宽广,像大海 一样清纯,而不应趋奉时尚。显然,福楼拜和当时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格格不入, 所以他认为一些作家迎合公众口味的做法是“取悦功利主义”的市侩行为,而且对雨果 在他的大型戏剧里“谈人类、谈进步、谈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他一些他自己都不相信 的废话”o 大不以为然。由此可见,福楼拜有关艺术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淡化主题的主 张,在很大程度是为了和政治拉开距离,以保持自己在艺术上人格的独立。他的小说情 感教育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 3 福楼拜一生追求真与美,因此,他被誉为是“真与美的冷血诗人”。在他所追求 的美中,对形式美、对形式的爱好是压倒一切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形式可以 脱离内容:“没有美的形式就没有美的思想,反之亦然。观念仅仅依赖形式而存在, 正如一种形式不可能不表达一种观念。” 福楼拜曾这样教育弟子奠泊桑:“某一现象, 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只用一个形容词表明其特征,只能用 一个动词使它生动起来。作家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唯一的名词、形容词和动 词,而决不应满足于近似的,决不应利用蒙混,甚至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不要利用语言 的戏法来逃避困难。”o 这就是著名的“一词说”。福楼拜是这样教育自己学生的,而且 自己也是这样傲的。不仅如此,福楼拜还要求散文能琅琅上口,和诗一样铿锵有致,具 有节奏和韵律的美:“如果文句读起来能适应呼吸的要求,才能说文句是活的;如果文 句可以高声朗读,这文句才是好的。”囝福楼拜厌恶夸张和堆砌,尤其不能容忍装腔作势、 矫揉造作。他所追求的美以准确、简练朴实无华为最大特色。他的作品看上去简单、平 实,细细领会方知韵味无穷。莫泊桑把福楼拜的艺术评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以 说是评得精准之至。 福楼拜在语言艺术上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相形之下,司汤达和巴尔扎克的要粗 糙的多。有人说,巴尔扎克的作品犹如天才的巨斧砍劈而成,雄浑有力、神采不凡,但 未经细细打磨,颇有些凹凸不平之处;司汤达语言简洁,却不够丰满和形象。福楼拜还 极其擅长刻画资产阶级的中间人物或中间性格,重视中间色调,他指出“中问色调的真 实性不下于鲜明色调”。这一点在他的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两部代表作品中 第4 7 页) o 福棱拜:1 8 5 2 年9 月1 3 日致路易丝科蒹函( 见福楼拜著李健吾何友齐译:福楼拜小说全集,人民文学出版 社,2 0 0 2 年版,第4 8 8 页) 2 同e ,第4 7 8 页 。劂h ,第4 4 5 页 。焚泊荣:居斯塔夫福楼拜( 见福楼珂r 善车健于手译:包泣利大人,人民义学出版社,2 0 0 3 年3 月第9 弧) 6 福幢拜:路易布邵c 避后昀歌,前言见_ 鬲帻拜著李健吾详:包法利人人人民文学 i ;版社,2 0 0 3 年3 ,i , 辩91 i )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接拜的接受研究 有着极其突出的表现。前者中的赫麦和后者中的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都是他笔下 塑造得最成功的典型。 ( 三) 包法利夫人等作品在法国本土的接受 1 包法利夫人的接受 1 8 5 6 年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发表之后,读者对作品的反应虽然令福楼拜大失所 望,但是,到1 8 5 6 年年底,就像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发表之后的情形一样:西班牙人和德国人走在街上都在看堂吉诃德和少年维特之 烦恼,当时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在谈论包法利夫人。官司完结,福楼拜被无罪释放, 这时候,出版商米歇尔莱维买下了包法利夫人,该书于四月底正式出版。它使福 楼拜博得了一些女作家,尤其是勒鲁瓦耶德尚特比小姐的青睐。她从1 8 5 7 年1 月 和福楼拜开始通信,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当年只有二十岁的雅娜得图尔拜,即未来 的卢瓦娜夫人,也向包法利夫人的作者表达了爱意。这两位女人都是法国上流社会 的著名人物,福楼拜和她们的结识,使得福楼拜有机会在上流社会的文学沙龙里占得一 席之地,这样福氏的包法利夫人和以后发表的其它几部作品更快地在法国上流社会 得以传播。法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圣伯夫在包法利夫人发表之后,对这部小说发表了 评论文章,高度赞扬了小说的作者,同时给于该小说极高的评价,圣伯夫在自己的文章 中极其恳切地指出了该小说的艺术价值。这使得福楼拜很高兴,同时也使福楼拜在鲁昂 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与此同时,福楼拜开始构思他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萨朗波。同 年7 月,福楼拜得知波德莱尔要发表有关包法利夫人的评论文章,该文章于1 8 5 7 年1 0 月1 8 日发表在艺术家上面。文章阐述了福楼拜的出现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 意义,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的重要价值,以及他对作品中的主人公包法利夫人的一 些独到看法作了深刻地阐释。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波德莱尔还提到了福楼拜的小说圣 安东尼的诱惑,而且特别提到了在该小说中存在的“那种高度的反讽和抒情”。 至此,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和其作者被法国人所接受了。随后,人们渐渐地从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中认识到了福楼拜的天才和他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方 面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天赋。场官司使得毫无名气的福楼拜被法国民众所认识,这不 能不说是个契机。 1 9 0 6 年在鲁昂的法兰西剧院上演了由威廉比斯纳克导演的包法利夫人,未获 成功。2 0 世纪( 1 9 9 2 年左右) 法国著名剧作家兼导演克洛德沙布罗斯在忠于原著的 基础上,根据小说包法利夫人改编成的同名电影也成功上映。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 随着包法利夫人经典性的确立,包法利夫人出现了续篇。法国著名小说家、 批评家和随笔作家雷蒙让于1 9 9 1 年发表了包法利小姐。该小说写包法利夫人爱玛 的女j t , t 刍尔特小姐读过福楼拜的杰作包法利夫人之后,满怀激动、愤怒与好奇心情 寻找福楼拜算账,为其母、也为自己讨个公道。自尔特既有其母的美丽,也有其母放荡 生活的遗传基因,福楼拜为少女的魅力而倾倒。小说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注意和强烈 反响,直到现在仍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关注。 法国文学坛盛赞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美。 包法利夫人一问世,批评家圣伯夫立刻慧眼识珠,敏锐地指出:“在许多地方, 在不同的形式之下,我似乎发现新的文学标志:科学、观察精神、成熟、力量、有点严 厉。这是新特点,未来几代入的领袖们会追求这些特点的。”o 圣伯夫大声赞扬这部杰作。 维克多雨果从盖纳西岛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杰作”米 舍莱、朱尔雅南、尚弗勒里向作者表示祝贺。朗松也指出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观 察细致而紧凑,形势辉煌而简洁的作品。”窜布吕内蒂埃断定说:“人们可以认为包法 利夫人在当代文学史上是一部重要著作。”蒂博岱认为:“就小说而言,包法利夫人 的技巧,几乎就像 安德洛玛克( 拉辛的作品) 在悲剧中的地位那样,是部典范作品。” 国另一位批评家沙尔杜博斯指出:“包法利夫人不仅是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也许这 是从严格、紧凑和狭隘意义上来说成为艺术品的唯- - b 说。脚当代批评家巴尔德什认为: “必须重读包法利夫人:它达到人为的完美境地,人们不会倦于欣赏它。”o 这些作 家和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包法利夫人的艺术性作了高度评价。 2 其他几部小说的接受 1 8 6 2 年4 月2 4 日,福楼拜经过五年的艰苦写作,萨朗波完稿了。1 2 月1 日, 龚古尔兄弟去见圣伯夫,发现他对福楼拜的萨朗波十分生气,认为小说无法卒读, 是最差的古典作品,絮絮叨叨,哗众取宠;他在这个月关于该书的三篇文章则表现的较 为礼貌。对此福楼拜表示:自己的作品受到如此关注,他既感到受宠若惊,又对那些猛 烈的批评感到愤怒。1 8 6 3 年,在圣克洛蒂尔德和圣三会教堂,讲道者们指控福楼拜伤风 败俗,尤其是萨朗波的穿着仿佛狂欢节假面舞会上的流行时装,两脚间被砸碎的锁链让 人议论纷纷。同年,泰奥菲尔戈蒂耶编写了萨朗波的歌剧脚本。这一年的戏剧舞 台使得福楼拜极度兴奋。 o 见发表于1 8 5 7 年3 月2 1h 世界导报上的文章,转自包法利夫人,拉罗斯古典丛书,拉罗斯书局,1 9 8 7 年 版,第1 7 4 页。 o 法国文学史,阿舍特h 版社,巴黎1 9 0 6 年版,第1 0 5 6 1 0 5 7 页 o 橘楼拜,加单玛h i 版杜,巴黎,1 9 3 5 年版,第9 3 页。 o 近似褒,泣弧尔j | ;版十 ,巴黎1 9 6 5 年版,第1 8 1 贞。 f 福债肝的作品,l 也小版 l ,巴黎1 9 7 4 年版,第2 0 4 虹, 8 中国现代作家对福楼拜的接受研究 1 8 6 9 年5 月1 6 日,情感教育完稿。几天后,福楼拜在玛蒂尔德公主家开始把该 书读给人听,共读了四次,每次四个小时,十分成功。1 1 月1 7 日,情感教育出版。 新闻界将它贬得一无是处。 圣安东尼的诱惑和三故事以及在福楼拜去世之后发表出来的布瓦尔和佩 库歇,在当时都是得到了读者的好评,但是售书却不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福楼拜小说多层次的、丰富的内涵,使得福楼拜的面目也显 得更加得复杂。不同的流派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代表人物:如现实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