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羊毛拉伸变性技术的研究.pdf_第1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羊毛拉伸变性技术的研究.pdf_第2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羊毛拉伸变性技术的研究.pdf_第3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羊毛拉伸变性技术的研究.pdf_第4页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羊毛拉伸变性技术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纺织工程专业论文)羊毛拉伸变性技术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 卉舟古舟士古冉古* 摞i要舟舟音舟舟音舟舟击舟舟 本文简要介绍了差垂邀性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就当前 羊毛改性的新技术之一一拉伸变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分析探讨了羊毛拉伸变性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证实了 拉伸变性的可能性。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确定了合理的 工艺路线。f 在初步掌握有关工艺参数及影响因素的前提 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预浸酸、还原剂用量、反应温 度、反应时间、拉伸条件( 拉伸倍数、拉伸隔距) 五个 参数为反应因子进行工艺优化,数据处理中考虑了还原 剂用量、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通 过对试样细度、长度、强度和断裂伸长测试结果的数学 分析,以细度变化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长度、强度和 断裂伸长性能优化出了最佳工艺方案。对优化方案采用 平行试验方法证实了该方案能够实现羊毛拉伸变细的目 的。另外,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羊毛鳞片 结构的变化情况。根据各样品的测试数据分析结果和纤 维表面鳞片的变化对羊毛拉伸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 看法和建议,最后分析了拉伸变性羊毛对纺织染及最终 产品服用性能的影响。 v 关键词:羊毛拉伸变性细度长度 舟膏舟卉者士古青膏女音舟a 8 s t r a c t s 古卉舟古击舟士击鼻音虫蠹舟士舟 t h ea r t i c l ei n t r o d u c e s b r i e f l y t h ed o m e s t i c a n da l i e n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o d i f i e dw o o l f i b r e w e d e e p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o nw o o lf i b r e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b ys t r e t c h i n g , o n eo ft h en e w e s t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a l y s e a n dd i s c u s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i b a s i st o v e r i f y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 y o f s t r e t c h i n 2 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nw 0 0 1 b a s e do ns e r i e so f e x p e r i m e n t s i n c o n t r a s t ,w e f i n d f n a l l y t h e t e c h n i c a lr o u t eo fw 0 0 1s t r e t c h i n gm o d i f i c a t i o n i nt h e b a s i so fp r e l i m i n a r yk n o w i n gt h er e l e v a n t p a r a m e t e r s a n de f f e c t i v ef a c t o r s ,w e a d o p t t h em e t h o do f o r t h o g o n a ld e s i g n a n d c h o o s e f i v e g e n e s ,n a m e l y p r e i m m e r g e i n a c i d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r e d u c i n g a g e n t ,t h er e a c t i o no ft e m p e r a t u r e ,t h er e a c t i o no ft i m e , s t r e t c h i n gt y p e ( m u l t i p l e o f s t r e t c h i n g , r a t c ho f s t r e t c h i n gr o l l e r s ) w ea l s oc o n s i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i l r e a u c m ga g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t i m e o n ea n o t h e r i nt h er e a c t i o no fm o d i f i e dw 0 0 1d a t a p r o c e s s t h e o p t i m u mt e c h n i q u e i s a c q u i r e dt h r o u n h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t ot h er e s u l to f s a m p l e s t e s t i n g a b o u tw o o lf i b r e s f i n e n e s s ,l e n g t h , t e n a c i t y ,e l o n g a t i o n a tb r e a k a st h em a i na i m t o r c h a n g i n gt l n e n e s s ,m e a n w h i l ea s s u r i n g t h e p r o p e r t y o f l e n g t h,t e n a c i t y a n d e l o n g a t i o n a t b r e a k t h e o p t i c a lp r o c e s s i sv e r i f i e dt oe n a b l e r e a l i z i n g w o o l s t r e t c h i n g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b yp a r a l l e l e x p e r i m e n t s,w i t h t h e h e l p o fs c a ne l e c t r i c m i c r o s c o p e , w eo b s e r v ea n d a n a l y s e t h e c h a n g i n g o fw o o l s u p e r f i c i a l s c a l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a l l s a m p l e st e s t i n g d a t ea n dt h e i m a g e s o fw o o ls c a l e ,s o m ev i e w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i i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f o r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w o o l s t r e t c h i n gm o d i f i c a t i o n ,f i n a l l y ,w e d e d u c et h e p r o p e r t y i n f l u e n c eo fm o d i f i e dw o o li n s p i n n i n g,w e a v i n g,d y e i n g a n de n d p r o d u c t d r e s s i n g k e y w o r d :w o o ls t r e t c h i n gm o d i f y f i n e n e s s l e n g t h i l 第一章羊毛改性概述 人类从史前就开始利用动物纤维,特别是羊毛被广泛地应用于衣 着、工业用昵绒、呢毡、衬垫材料等纺织制品,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 料。羊毛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不易沾 污、耐磨性好、光泽柔和等。这些性能使毛织物具有许多独特风格。但 是,由于羊毛自身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某些方面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羊毛织物的洗后尺寸不稳定性、湿膨胀性、以及贴身穿着时对皮肤产 生刺痒感等。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对羊毛进行处理,改善和弥补纤 维性能的不足,拓宽它的使用范围,或者对羊毛织物进行各种后整理加 工,使其能满足人们对毛纺织品性能的不同要求。 动物纤维处理一般是通过化学法或物理法等途径,赋予动物纤维新 的特性如防缩、防蛀、拒水拒油、抗菌防霉、阻燃、低温染色、增加卷 曲、伸长变细等,提高动物纤维的使用价值。改性为动物纤维更深层次 的加工整理,为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有很高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动物纤维改性大体上可分为提高纤维的功能性和可加工性两方面, 在此就动物纤维改性现状作简单介绍。 第一节羊毛改性的现状 羊毛纤维改性的目的是提高它的服用性能,挖掘羊毛纤维的潜在 优势,使其经变性处理后,克服自身的某些弱点,如经改性进一步改善 它的光泽和手感,达到羊绒般的柔、软、滑、糯的特性。羊毛改性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羊毛防缩 毡缩是影响毛制品尺寸稳定性,并使之起毛、起球,影响服用性能 的根本因素。毡缩的原因一方面是纤维表面定向排列的鳞片层因顺、逆 摩擦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定向摩擦效应,另一方面是羊毛自身良好的回弹 性。为此,防缩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使织物保持适当的组织结构,织物结构密度越大,其收缩便越 小。 2 部分或全部剥除鳞片。 3 覆盖纤维鳞片。 4 减弱羊毛纤维的摩擦力,降低d f e ( d i r e c t i o n a l f r i c t i o n a l e f f e c t ) a 5 减弱羊毛纤维的弹性。等等。 防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 1 ) 氧化法。该法通过破坏羊毛鳞片层达到防缩的目的,也是最早 采用的羊毛防缩方法。常用试剂有含氯制和、高锰酸钾、双氧水、过硫 酸、及近代电晕放电产生的臭氧等。遗憾的是用此类方法虽能获得防缩 性能,但易造成纤维较大的损伤,缩短了处理织物的使用寿命,而且此 法处理的羊毛易出现处理不匀,有气味、易泛黄等,难以产生明亮的浅 色调;如果染色后进行氧化处理多数会引起色泽变化。另外,如采用含 氯制剂,则处理废水中有不易降解的有机氯氧化物,对环境污染大,与 呼声同高的环保要求不相适应。 ( 2 ) 树脂填充法。即利用聚合物在羊毛纤维表面形成连续的薄膜覆 盖鳞片,减小羊毛的d f e 或是使树脂在纤维之间粘连,阻止纤维移动 而防止毡缩,树脂用于羊毛处理时,焙烘与固着,主要依赖于加热引发。 同时还辅以有腐蚀性、活力强的催化剂。固着温度一般在1 0 0 一1 5 0 产 品经处理以后,还要设法去除残留在产品上的催化剂,如酸、酸性盐和 有机胺等。加工过程中的气味与设备受到腐蚀和污染给生产带来了很多 困难。目前,国外采用电离辐射等新技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树脂固化, 具有加工迅速、处理均匀、防缩效果良好的特点。 ( 3 ) 氯化,赫科塞特法。该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羊毛纤维经氯化预 处理,可使树脂在羊毛表面形成光滑连续的弹性薄膜,起防缩作用,且 对羊毛损伤小。这种方法也是目前国际羊毛局推荐的羊毛防缩法,处理 效果可达“超级耐洗”的要求。当然该法处理羊毛同样存在环保方面的 问题。 ( 4 ) 生物化学法。该法是一种比较缓和、稳定且污染小的加工手段,因 此成为羊毛防缩工艺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是酶处理所用时间长,所以又 出现了氯化,酶化法、氧化酶化法及等离子体酶化法等。 羊毛经防缩处理后,依加工程度可达到“手可洗”、“机可洗”及 “超级耐洗”标准,大大提高了它的实用性。防缩加工的同时,通过控 制处理条件和反应深度,可得到“仿生羊毛”既用羊毛仿制马海毛、山 羊绒、丝等。通过其它整理手段,如陶瓷加工,并配以适当的纺纱工艺、 特殊的织物结构设计和织物后整理手段,可生产出轻薄型夏令毛织物面 料,既所谓“凉爽羊毛”。 二、羊毛防蛀 羊毛是天然蛋白质纤维,常受到食毛蛀虫的侵蚀。羊毛防蛀已有几 十年的历史,最初采用防御法防蛀,如使羊毛制品经常通风、晾晒、保 持低温干燥,放入樟脑丸、荼丸等。但这些方法不能有效地杀死蛀虫, 后来又发明了化学防蛀法,这种方法分为三种形式: 1 化学变性法 通过化学变性破坏羊毛分子固有的交联形式,并建立新的稳定交 联,使幼虫食后无法消化,常用的方法有巯基醋酸法、醋酸锌有机溶 剂法。 2 生物干扰法 利用生物方法干扰蛀虫代谢能力,或干扰蛀虫繁殖能力,使之不育, 也可利用无害的细菌、病毒感染幼虫,控制其生长,或利用天敌捕杀等。 3 药物毒杀蛀虫法 用防蛀剂对羊毛制品进行防蛀整理,防蛀剂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 最近,为提高防蛀剂的长效性,已研制出缓释型微胶囊防蛀荆。通过调 整内容物与壁膜质量比,可使缓释速度从“无被包物释出”到“被包物 急速释放”大幅度变化,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经防蛀加工后,使羊毛免受蛀虫侵蚀,易于存储或保管,减少经济 损失。 三、羊毛的三防整理 羊毛的三防( 防油、防水、防尘) 整理,又称防污保沽整理。它是通 过在羊毛纤维表面涂覆一层具有低表面张力的拒水拒油剂,形成新的低 表面能薄层,使水、油均不能浸润,达到拒水、拒油的目的。常用的药 剂有:蜡和金属盐类、吡啶盐类和其它含氮化合物、硅酮类、有机氟类, 其中有机氟类是最常用的防护剂能同时拒水、拒油及污垢。最新产品有 f c 一5 1 0 1 、5 1 0 2 等,其中均已含加速固化的交联剂及柔软剂。经有机氟 化合物处理的产品,除优良的拒水拒油效果外,还有高的耐水洗、干洗 牢度,不影响手感。 羊毛经拒水拒油整理后,可望成为优质风雨衣料和特征工作服、蓬 盖布、窗帘等用料。 四、阻燃加工 羊毛阻燃整理主要采用阻燃整理剂整理法,目前,国际卜工业化广 泛使用的羊毛阻燃法是i w s 的z i r p r o 法,z i r p 是英文i r c o n i u m 和p r o c e r s 的缩合词即含锆加工。经i w s z i r p r o 整理的羊毛可而j 1 3 0 04 c 高温烘烤,织物温度仅从2 0 。c 升到1 4 7 。c ,特别适合于高温作业 服和消防服装,该法是7 0 年代初国际羊毛局发明的用于羊毛阻燃的成 功技术,自今仍在广泛使用,尚未被其它方法所取代。 羊毛织物舒适、耐磨、易保养、防火效果好,再加上z i r p r o 加 工,使羊毛可以通过现有各种防护服燃烧性能标准,实践证明,羊毛是最 好的高温保护服和熔融金属飞溅防护服用纤维。经z i r p r o 整理的羊 毛可用作儿童服装、睡衣、航空、船舶、汽车、室内饰物及其它特种服 装。此外,通过在织物表面喷铝使其表面具有防辐射性能,可进一步提 高防护水平,达到最佳防辐射热水平。 五、抗菌防霉 抗菌防霉是毛织物的一种新加工方向,对提高毛织物的服用性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外使用的抗菌防霉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季铵盐、卤代 二苯醚类、吡啶硫酮类、硝基呋喃类、有机氮类等,其中有机硅季铵盐 类是研究较多的一种,其抗菌机理是季铵盐阳离子吸引对应的细菌,破 坏细菌的细胞壁,使其内溶物渗透而死亡。 抗菌防霉处理可以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繁殖,防止疾病传播。因 此,抗菌防霉织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六、超卷曲加工 我国有山羊毛、牦牛毛等丰富的粗毛资源,但由于粗毛纤维粗长、 卷曲少、硬挺、刚直、抱合力差,难于纺纱,尚未被充分利用,粗毛改 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性,增加卷曲提高纤维的可纺性能,其处理方法 分化学变性法和物理处理法两种。 l 、化学变性法 粗毛纤维因其粗硬、无卷曲、抱合力差,这是造成粗毛可纺性差的 主要原因。应用化学方法使粗毛变细、软、卷曲度增加,就可以提高粗 毛的可纺性和成纱性能。目前,粗毛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氯化一还原法、 氯化氧化法、还原法、氧化法、氯化,酶化法、氨碱法等。有关文献对 粗毛化学处理后的纺纱实践分析可知,粗毛经变性处理后,其纺纱性能 明显提高,这主要体现在变性粗毛纤维卷曲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纤 维柔软度增加,伸长变形的能力增大,顺逆摩擦系数和鳞片摩擦效应提 高,而纤维强度不仅未受太大影响,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 、物理处理法 化学处理方法只能局部改善粗毛的性能,在软化方面效果较好,对 卷曲度的提高并不明显,其变性效果还受到纤维损伤程度的限制,而且 加工工艺流程比较繁杂。目前经化学变性处理的山羊毛在产品中的比例 还不能太高,一般在4 0 以下。针对化学处理法存在的不足,采用物 理机械方法,给粗毛加上卷曲,提高粗毛卷曲特性,而不影响粗毛原有 的优良机械性能,从而提高了可纺性,目前已研制成功的“粗毛纤维卷 曲机”有很好的改性效果。经物理法处理的粗毛可纯纺地毯纱和毛衬等, 产品混用比例达5 0 以上,充分发挥了粗毛资源的优势,使其产生巨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化学法和物理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粗毛的利用价值,使这一丰富 的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目前,利用变性粗毛可与粘胶纤维、腈 纶、级数毛、精短毛等混纺生产包括地毯、提花毛毯、衬布、粗纺呢绒 以及仿马海毛绒在内的许多产品。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在某些方面具 有优良的性能。可以预见随着粗毛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和提高,粗毛这种 资源将对拓宽毛纺原料范围,挖掘原料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羊毛改性还有抗皱、抗静电等。羊毛经上述各种改性处理后, 完善了其功能性和可加工性。不仅提高了它的服用性能,而且能使毛制 品拓展到其它领域,如建筑、交通、军事等,为这一资源的充分利用提 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节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 一、课题的提出 迄今,羊毛改性大多仅限于对羊毛的表面结构进行处理,完善纤维 的各种功能要求,很少触及皮质层。近年来,毛纺织品特别是精纺昵绒 面料高支轻薄化成为全球毛纺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据国际羊毛局分 析,自8 0 年代中期以来,男装面料重量下降了2 0 一3 0 ,女装面料 重量下降了l o 一1 5 ,高支轻薄化,使毛织物的使用范围从传统的外 装拓展到衬衫内衣及凉爽的夏装等,以其优良的悬垂性和飘逸感倍受消 费者的青睐。然而,生产高支轻薄高档面料需较严格的可纺条件,近来 赛络纺( s i r o s p u n ) 、赛络菲尔( s i r o f i l ) 、可溶性维纶伴纺技术r 益完 善,为生产高支纱创造了较好的硬件条件。但要生产高支产品,高档特 细原料的选用仍是产品设计人员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世界范围内特细羊 毛非常稀少,我国基本上需要依赖从澳大利亚进口,价格十分昂贵,由 于量少,各厂家争购现象突出,难以保证原料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 特细羊毛的长度偏短,难以纺出条干均匀的细纱。为此,是否能将一般 品质的羊毛纤维经过处理,伎其细度、长度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达到 纺高支纱截面具有较多的纤维根数、纱线条于均匀、质量稳定的要求一 直是很多毛纺科技工作者长期考虑的问题。一般的羊毛表面性能的改性 虽可满足耐洗、穿着舒适等方面的要求,但就细度而言由于只能做到部 分或全部剥除鳞片( 鳞片厚约0 5 1um ) ,因此细度最多只能减少1um , 再过度处理羊毛将严重损伤纤维皮质层,恶化纤维各项物理机械性能, 甚至导致纤维原纤化。因此,为了挖掘原料潜力,提高纤维价值,羊毛 拉伸变性技术近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该技术可以使羊毛纤维变细,手 感更加柔软,达到仿羊绒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羊毛的使用价值。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羊毛拉伸变性技术在国外纺织发达国家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 了一些专利技术,据有关文献报道,日本科技人员用了九年时间从羊毛 单纤维拉伸试验入手,采用各种方法探索了羊毛拉伸技术,最后确定了 先对羊毛用蛋白酶脱鳞处理,然后机械拉伸的工艺路线,现以向市场上 推出了名为“克拉利纳”的多种高附加值新型机织、针织纱和毛织物, 利润回报十分理想。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 c s i r o ) 将一定重量的毛条 经梳理、扭转施以定的捻度并拉伸至1 6 0 ,继而进行定形处理成为 拉伸变性毛条。据报道,该技术可使纤维直径减小3 - 4 1 , 1m ,长度增加 1 5 左右,断裂强度增加3 0 ,因大分子链取向度提高,纤维断裂伸长 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用这种技术开发的样品具有羊绒般光泽和手感, 由于拉伸后鳞片伏贴相应解决了服用的刺痒感,无化学改性的环保问 题,为实现羊毛的“羊绒化”、产品轻薄化创造了条件。 国内对羊毛拉伸变性的研究较多地表现在卷曲加工方面,基本步骤 是将毛条经过一种罗拉牵伸装置进行拉伸,然后让它在自由状态松弛, 经过松弛后再在蒸汽中定形使加工产生的卷曲稳定下来。这种处理只适 用于象美利奴羊毛那样具有双侧结构的羊毛,否则将不能产生满意的效 果。这是因为,在羊毛进行拉伸时,具有双侧结构的羊毛正、偏皮质同 时受到拉力作用,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一部分二硫键、盐式键发生断裂, 但由于f 、偏皮质细胞中二硫键的交联密度不同,因此,正、偏皮质层 产生了不同的内应力,当拉伸纤维放松后,由于正、偏皮质应力不同, 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力学平衡就自己形成了更多的卷曲。最 后通过定形作用在卷曲状态下重新建立被破坏的大分子间连接,这样就 6 实现了更多的卷曲。但至今国内尚未见有侧重于对纤维拉伸变性方面的 研究文献。 鉴于此,我们也进行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探讨了羊毛拉伸变性的理 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羊毛拉伸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合理的变性加工工艺。 第二章羊毛拉伸变性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羊毛拉伸技术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一、从大分子结构上来看 羊毛纤维是由许多种a 一氨基酸用酰胺键联接构成的多缩氨酸 为主链的蛋白质,在组成羊毛的2 0 多种a 一氨基酸中,以二氨基 氨基酸一精氨酸、松氨酸,二羟基氨基酸一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 含硫氨基酸一胱氨酸的含量最高,因此在羊毛角蛋白大分子主链间 能形成盐式键、二硫键和氢键等( 如图2 一1 ) 。蛋白质纤维 氢健 c o h n ,、 c h rc h r , n 氢饕0 c c o h n , r u c c h r n h 毛o c o盐式髓hn h i c h 2 - c o o + 。h s n - c h 2 - - c h z c h z c 1 1 2 一b h 、 k h 夭冬氯馥 橙氟酿晶 c o n h r h c , c 。h r n h c o 、c o 盐式键 h “c h , - c h 2 - c h “h 2 啃一n h ;- o o c - c h z - c h t 每h h 靖氨酸 n h 咎氟醵 c o c i o 、n h r h b 幽r , 、 h n c o , ,c o咣氧皱键 时h c 、h c h ? s s c h :未。 图2 1 羊毛纤维大分子结构图 大分子链的单分子构象通常有两大类:一为直线形,二为螺旋形。 羊毛纤维中低硫蛋白部分的大分子呈a 空间螺旋结构,在微观结构 中,基原纤一般由三个a 螺旋形大分子按一定距离、一定相位、一 定相对形状“捻合”而成,各大分予以及螺旋圈之削依靠分子矧力、 氢键、盐式键和二硫键等相结合构成较稳定的空f g j 螺旋结构,在一 定条件下大分子间的空间联键断裂,氢键、盐式键拆散,经拉伸后 基原纤中单分子的螺旋链伸展成直线形的曲折链,这种空i b 】构象的 转变使羊毛具有被拉伸的潜力。 二、 从羊毛形态结构上来看 羊毛由许多细胞聚集构成,细毛一般由包覆在毛干外部的鳞片 层,组成羊毛实体主要部分的皮质层两部分组成( 如图2 2 ) ,另 外,粗毛还有髓质层。 图2 2 细羊毛结构 鳞片层是由角质化了的扁平状角蛋白细胞组成,这些薄片状细 胞似鱼鳞状重叠覆盖,包覆在毛干的外部,根部附着于毛干,梢部 伸出毛干表面并且指向毛尖,按不同程度突出于纤维表面并向外张 开,形成一个陡面阶梯结构,鳞片层厚约0 5 - 1l l n l ,由鳞片表层e p i 、 鳞片外层e x o 以及鳞片内层e n d 三层构成,其主要部分为e x o 及 e n d ,约占纤维重量1 0 左右,包覆每个角质细胞的e p i 层是厚约 3 n m 的薄膜,疏水性极高,对化学药品也显示出极高的抵抗性。 e x o 是由较多的二硫键骨架构成的角质蛋白质,是难以膨化的坚硬 结构。e n d 是由含二硫键含量较少的非角质化的蛋白质,膨润性极 高,对化学试剂的反应性高。将各细胞粘合在一起的细胞间质c m c 是进入纤维内部分子优先进行扩散的导管,e p i 层的介入,使羊毛 纤维合理的具有拒水与亲水两种相反属性。鳞片层的上述特性使其 每层对水、酸、碱、氧化剂、还原剂等物质的膨润性,反应性存在 明显的差异。要使拉伸变性能够顺利地进行,必须采取一定的预处 理办法,使疏水性极高的e p i 层发生变化,使其能与改性试剂具 有亲和性,另外,中断e x o 层中的硫键骨架,使之具有一定的膨 润性,将利于后续拉伸的进行。 皮质层为羊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羊毛物理化学性质的基 本物质,位于与天然转曲弧内侧为偏皮质细胞,位于转曲弧外侧的 为正皮质细胞,形成双侧结构,这是羊毛具有转曲的主要原因。正 皮质细胞含硫量比偏皮质细胞少,对酶及其它化学试卉可反应活泼, 吸湿性大。偏皮质细胞含有较多硫键,使羊毛分子连接成稳定的交 联结构,对化学试剂的反应较差。为此,使横向交联的硫键中断, 有利于羊毛大分子间发生相对滑移,达到抽长拉细的目的。根据皮 质层的上述特点,为顺利完成拉伸,预处理主要发生在偏皮质的二 硫键部分,使稳定的交联结构“松散”。同时,需注意的是羊毛皮 质层中的基质同样属高硫蛋白,含有二硫键,反应过深将不可避免 地损伤皮质层,降低羊毛的服用性能。 三、从已有的文献来看 从大分子空间构象和形态结构分析来看,羊毛拉伸技术在理论 上是完全可行的。己有资料表明羊毛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当伸 长率超过2 0 以上时,分子螺旋构象开始转变( 如图2 3 ) : 图2 3 角蛋白分子从a 结构向p 构象转变 当伸长率达到3 5 时,转变明显;当伸长率达到7 0 时,则完全转 变为p 构象,放松后,分子构象产生可逆的变化,最后恢复到a 螺 旋构象。因此在拉伸后需对羊毛施以适当的定形措施,使大分子链 在新的位置间形成交联,阻止大分子链的回复,使羊毛纤维较持久 地保持拉伸后的状态。 综上所述,要顺利完成羊毛拉伸,关键是要解决好羊毛预处理、 合理确定拉伸条件及定型问题。 第三章羊毛拉伸变性试验 第一节试验设计 一、试验目的 通过对羊毛纤维的全面分析,利用有关化学试剂对其预处理后拉 伸,对比分析羊毛经拉伸变性处理后各项性能的变化,优化出最佳工艺 组合,为以后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试验材料 原料:6 0 s 澳毛( 毛条已牵伸至公定回潮率下的单重5 4 2 0 9 m ) 原料物理指标为: 指标单位数据 细平均值um2 3 7 0 度标准差um5 1 1 变异系数 2 4 5 7 加权平均 m m7 4 3 长主体基数4 0 5 标准差 i m3 8 1 度 变异系数 5 1 2 短毛率 8 9 强平均值c n t e x 1 7 6 度标准差c n t e x0 7 1 变异系数 4 0 1 伸平均值m m 1 0 m m 4 8 长标准差m m 1 0 r m n0 9 9 变异系数 2 0 7 三、试验试剂 甲酸、亚硫酸氢纳、氨水、渗透剂( 羊绒洗剂) 、冷烫精( 含巯 基乙酸) 、二氯异氰尿酸盐 四、器材及设备 恒温水浴锅、小型脱水器、高压锅、y g s o i a 型烘箱、调温电炉、 温度计、烧杯、p h 试纸等 五、羊毛拉伸变性设备 棉纺四罗拉并条机( 如图3 - 1 ) 拉伸型式为 告胳 1 撑2 水 3 卓 4 拳 图3 - 1 1 # 罗拉的表面速度可通过变换齿轮改变,2 # 、3 # 、4 撑之间的拉伸 倍数不可调,e 2 3 = ! 2 2 0 e 3 4 = 1 9 故e 2 4 = 2 3 2 。由于采用弹簧加压, 滑移率较大,实际拉伸倍数在1 7 - 1 8 之间。 第二节拉伸变性试验的探索 为了探索出一条合理的拉伸变性路线,本研究用了较长一段时间先 后采用了几种预处理方法和拉伸工艺。首先,参考了前人在羊毛防缩、 山羊毛、牦牛毛改性处理中的一些经验。经测试发现:经氧化剂处理的 羊毛拉伸断裂伸长率显著减小,根本无法满足拉伸的要求;经酸液处理 试验表明酸液有助于羊毛的拉伸,但还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用冷烫精处 理羊毛时发现因其含有的巯基乙酸既有酸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的特点,经 过试验表明此试剂处理的效果较好,细度可减少1 0 左右,长度指标 也较为理想,但冷烫精气味难闻,其中所含巯基乙酸的量不明确,不便 于进行定量的研究。最后,经多次试验得出采用酸液处理后使纤维适度 膨化并中断部分联键后,再用还原剂处理的拉伸效果最为理想。 经过多次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了如下工艺流程: 预浸酸一水洗一脱水一还原剂处理一脱液一加热一拉伸一定形 第三节正交试验设计 在初步掌握了有关工艺参数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 变性工艺。 一、正交试验各因子的确定 1 酸液的选择 酸的作用主要是中断角质蛋白中盐式键及多缩氨酸交键,软化纤维 并适度膨化,为还原剂处理羊毛做好准备。蛋白质具有两性特征,当溶 液 h + 增加时,纤维中 - 一n h : + 一卜 _ - n h 3 + ,其浓度随之增加,蛋白 质大分子肽链间的作用力减弱,纤维膨化。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认为 最好采用甲酸进行处理,甲酸不仅能使纤维膨化,而且对角朊蛋白纤维 中的c m c 有特殊的溶解作用,c m c 是毛纤维中唯一连续的组织结构, 它对纤维的力学性能有很大贡献,c m c 遭到破坏,纤维的力学性能势 必降低,对纤维的拉伸变形有利。 2 还原剂的确定 还原剂主要是中断部分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同时有作用盐式键、氢 键的性能,使大分子变得相对柔顺,利于后道的拉伸。还原剂的浓度火 小,直接关系到对羊毛纤维处理的程度,浓度大,纤维容易损伤,强力 下降造成拉伸时纤维断裂,长度减小,不利于纺纱;浓度太小,反应不 充分,大分子链不易被拉伸,达不到抽长拉细的目的。因此,合理确定 还原剂浓度是十分重要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碱性环境下有利于加速 还原剂对二硫键的作用,且当p h 值为9 1 0 时羊毛纤维的延伸性较好, 利于拉伸,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注意到了当p h l o 时,碱对羊毛 的损伤急剧上升,因此在试验过程中我们用氨水调节p h 值在9 - 9 5 之 间。本课题预处理中主体反应原理为: w c h 2 :$ = 8 :c h 2 - w + n a h s 0 3 一w c h 2 - s h + n a 0 s 0 2 - s c h 2 - w w 一代表羊毛大分子链,经还原剂处理后二硫键被拆散,减弱了夫分 子之问的作用力,使大分子间在拉伸时可产生错位,易于伸长变形。 3 还原反应的时间及温度 还原反应的时间长短、温度高低对反应进行的程度有直接影响。温 度高时间长,还原作用剧烈,易对羊毛造成损伤,长时问高温处理还会 造成羊毛泛黄,影响毛织品的最终效果;温度低时间短,又会使反应进 行得不充分,处理程度不够,不易拉伸。因此,温度与时间以及两者的 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4 拉伸工艺 拉伸的目的是要使纤维中的大分子构象由a 一螺旋链向b 一直型链 转变,在预处理中,大分子之间和大分子内的部分二硫键已被中断,拉 伸时有利于大分子之间的滑移错位。拉伸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对 羊毛纤维进行拉伸时大分子链空间构象的转变程度,是至关重要的一 步,拉伸剧烈,纤维易断,不仅达不到抽长的目的,反而减少了原毛的 平均长度;拉伸作用缓和,大分子链不能充分伸展,羊毛潜在的伸长能 力不能发挥到极至,效果不好。 本研究试验中,控伸条件包括拉伸倍数和拉伸隔距。前罗拉速度可 通过变换齿轮进行调节,并条机有四罗拉三区牵伸机构,后两区的拉伸 倍数不可调,而后两个拉伸区的机械拉伸倍数已达2 3 2 倍,为保证拉 伸控制在一定程度,满足羊毛大分子由a 型向b 型转变的需求,经过对 比试验,认为决定前罗拉不加压,只需靠罗拉自身重量控制住经后两区 或一区拉伸过的条子,适当延缓拉伸后的急弹性回缩。前罗拉输出的条 子需施以一定的捻度,利用纤维之间较大的摩擦力和抱合力阻止拉细后 的纤维回缩,尽可能保持拉伸效果,最后将具有捻度的条子紧密卷绕起 来,在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定形。 由以上分析,最终确定了酸液浓度、还原剂浓度、还原反应时间及 温度、拉伸工艺为正交试验的五个因子。 二、 羊毛拉伸变性正交实验设计表l 2 7 ( 3 1 3 ) 1 因子水平分布表 因子浓度温度时间预浸酸拉伸条件e abcd 倍数隔距 水平 ( ) ( )( m i n ) ( m l l )( r a m ) 18 5 03 0无1 93 8 21 2 6 54 5l o1 2 1 96 0 3 8 31 6 8 06 02 01 2 1 ,98 0 3 8 2 l 2 7 ( 3 1 3 ) 表头设计 j 列号 l234567891 01 1 jf 因子蠢、 l 5 bf a x b ) 1( a xb ) :c( a c ) z( a x c ) jf b c ) ,de ( b c ) :j 表头设计说明 由于本试验中涉及因子较多,每个因子采用了三种水平,且在还原 剂处理时需考虑还原剂的用量、反应的温度、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故 选用带交互作用列的l 2 7 ( 3 1 3 ) 试验表。 3 正交试验表 列号l234567t 891 01 1 实溶 】11l1l11 1 】lj 21l112222222 311l13333333 41222lll2 22 3 512222223331 6l222333 】 】l2 71333lll3 332 8133322211l3 913333332 2 21 1 02123l23l 231 l l2 】2 3 23l23 i2 1 2212 33123123 1 3223ll232 3l3 1 4223 123l3121 1 522313l212 32 】623 】2l23 3l22 1 723l2231l 233 1 823123122 3l1 1 931321321321 2 03l322132132 2 l3l3232l3 2l3 2 232i313221 33 2 332i32l3 32l1 2 43213321l 322 2 5332 l1323212 2 6332j2i3l323 2 733213212131 第四节羊毛变性试验步骤 一取样 在链条天平上称取计算干重为1 0 e 的羊毛条,精确到o 0 0 1 9 。 二 变性预处理 1 浸酸 对需采用浸酸的处理方案,根据试验要求配成浴比为l :2 0 的甲酸溶液,测量试液p h 值后,将羊毛条浸入其中,在 室温下保持5 m i n 后用水冲洗至近中性,然后用脱水器脱 液。对不需浸酸处理的试样,用3 0 左右的温水浸泡1 0 m i n 后脱水。 2 还原剂处理 称取试验要求用量的亚硫酸氢钠( 对羊毛干重的百分比) 溶解于浴比为l :2 0 的溶液中,用氨水调至p h 为9 - 9 5 , 将浸酸后的毛条放入其中,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处理纤 维。试验中缓慢搅动羊毛,使处理均匀,同时随时观测 p h 值,保证溶液的微碱性环境,到达处理时间后,将试 样在脱水机上脱液至稳定含水率。 三 拉伸处理 将还原剂处理后的毛条保持其温度并在并条机上拉 伸,为延缓发生急弹性回缩,条子通过拉伸区施以捻度并在 一定张力下卷绕。 四定形处理 将拉伸的条子放入高压锅中进行处理,以便拉伸移位时 断裂的大分子联键在新的位置重建,使拉伸条子的内应力得 以消除,这样可有效保持拉伸变细的效果。定形时间为1 5 小 时。 第五节试验测试及数据汇总 一、细度 1 细度测试说明 本试验样品的细度测试采用显微投影仪,在显微镜视野范围内均匀 测量5 0 0 根纤维,根据测量所得数值,按照规定的方法计算细度平均值、 直径标准差、直径离散系数。 2 细度指标汇总 t 艺组合细度平均值d细度标准差细度离散c ( u m )s ( i t m )( ) 原毛2 37 05 1 l2 4 5 7 la 1 bi c l d l e l2 0 7 95 5 82 5 3 8 2a 1 8 1 c 2 d 2 e 22 19 755 92 5 4 5 3a 2 b l c l d 2 e 32 2 1 455 52 5 0 5 4a 1 8 2 c l d 2 e 22 2 0 75 6 92 57 7 5a 1 8 2 c 2 d 3 e 32 1 4 25 2 4 2 4 4 6 6a l b 2 c 3 d l e l2 2 0 75 8 82 66 3 7a 1 8 3 c 1 d 3 e 32 0 9 55 5 9 2 1 6 0 8a 1 8 3 c 2 d 1 e 12 1 4 46 1 22 50 5 9a l b 3 c 3 d 2 e 22 0 0 9 5 3 82 6 7 8 1 0a 2 8 1 c 1 d 2 e 32 2 1 8 5 9 42 67 9 1 1a 2 b l c 2 d 3 e 12 2 1 0 56 02 5 3 5 1 2a 2 8 1 c 3 d 1 e 22 3 1 55 ,0 8 2 2 8 8 1 3a 2 8 2 c 1 d 3 e 12 2 6 96 2 5 2 7 5 6 1 4a 2 8 2 c 2 d 1 e 22 2 6 35 6 6 2 7 4 3 1 5a 2 8 2 c 3 d 2 e 32 2 1 86 7 4 3 0 0 8 1 6a 2 8 3 c 1 d 1 e 22 1 8 55 5 9 2 5 5 8 1 7a 2 8 3 c 2 d 2 e 32 3 - 3 26 1 2 2 6 2 6 18a 2 8 3 c 3 d 3 e l2 2 8 35 1 2 2 24 3 1 9a 3 b l c l d 3 e 22 2 0 25 0 0 2 2 7 l 2 0a 3 8 1 c 2 d 1 e 32 3 4 85 3 82 29 3 2 la 3 8 1 c 3 d 2 e l2 1 9 05 5 5 2 5 3 5 2 2a 3 8 2 c 1 d 1 e 32 3 3 3 5 9 12 53 2 2 3a 3 8 2 c 2 d 2 e l2 3 0 453 7 2 3 3 3 2 4a 3 8 2 c 3 d 3 e 22 3 2 0 60 72 6 1 6 2 5a 3 8 3 c l d 2 e l2 2 _ 8 35 6 1 2 4 5 7 2 6a 3 8 3 c 2 d 3 e 22 1 8 96 6 1 3 0 2 2 2 7a 3 8 3 c 3 d 1 e 32 2 0 65 5 7 2 5 0 2 3 细度测试结果分析 从拉伸变性羊毛样品的试验测试结果来看,14 ,7 4 ,9 “,1 4 “方案的 细度变化较大,均达2 5 3um ,相当于纤维直径减小1 0 1 5 ,这说 明只要处理条件适当,拉伸型式合理,拉伸变细羊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而1 2 ”,1 7 4 ,2 0 # ,2 2 8 ,2 4 4 试验方案细度变化的程度不大,这样的结 果达不到试验目的要求,其它方案的直径变化均在l 2 um 左右。总的 来说,拉伸变性后,纤维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只要完善试验条件, 优化出满意的工艺,就能实现本课题的意图。分析细度标准差和细度离 散可知,拉伸变性处理的样品这两个指标均有所增大,这对后道纺织过 程是不利的。这两个指标增大的原因从测试细度的分布来看,主要是细 纤维数量增多,而中等细度的纤维数量分布相对不变,故离散会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对此在后道加工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 二、长度 1 纤维长度测试说明 本课题对纤维长度的测试采用y 1 31 型梳片式羊毛长度分析仪, 称量采用精密扭力太平( 最大量程1 0 0 m g ) ,按规定方法进行测试, 得到各组长度的重量值,据此计算出重量加权平均长度、长度标准差、 长度变异系数、加权主体基数及短毛率。 2 长度汇总 试验值加权平均加权主体长度标准长度变异 短毛率 序害长度基数系数 l g ( m m )s i n ( 、s ( m m )c z ( 1( ) 原毛7 4 34 0 53 815 1 28 9 j7 893 6 43 6 24 5 999 27 5 23 713 7 6 5 0 11 1 4 37 2 o4 1 33 4 94 8 51 0 9 47 2 53 9 23 6 65 0 51 2 5 57 4 3 3 7 43 7 65 0 51 1 9 66 784 1 63 435 0 61 3 8 77 1 o3 7 83 7 15 2 31 4 4 86 8 54 1 63 3 13 84 1 4l 96 6 44 0 33 5 35 3 21 65 l o6 3 64 0 43 4 95 491 8 6 i l6 444 3 43 6 45 651 7 7 1 26 2 84 2 83 3 25 2 8 183 137 0 03 8 53 7 55 3 7 15o 1 46 924 273 5 25 091 31 j 1 57 0 53 783 7 25 2 8i 4 9 1 66 4 o4 2 ,o3 7 o5 7 81 9 1 1 76 4 94 3 93 5 25 4 21 5 8 1 86 3 54 5 43 4 25 391 6 3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