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自己的国家乃至国际间自由迁徙与就业,本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在 我国,这种权利却被长期禁止与剥夺。建国初期,追于国内外形势,要求迅速提 升本国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国家实施赶超战略,集中国内一切资源,优先发 展重工业,由此而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劳动用 工领域贯彻一种类似的严格管制政策,严格禁止与限制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劳动者 的流动就业。这种管制政策尽管取得了某种积极效果,使国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 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但终因极大地侵害了劳动者的有关权益,造成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低下,国家工业 化进程受阻,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1 9 7 8 年后,国家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 将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改为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战略也调 整为各方面协调发展,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各种制度纷纷解冻。流动就业的管制 政策也开始逐渐放松,慢慢变得更加合理和公正,劳动者的流动就业由原先严格 禁止与限制逐渐走向自由而规范。这种规制政策的转变使劳动者的积极性顿时爆 发了出来,农村劳动者纷纷从农村、农业中出逃,进入城市,形成规模宏大、世 所罕见的“民工潮”。大量农村劳动者的流动入城一面给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建设 带来活力,但一面也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落后以及改革过程中一些千丝万缕 因素所造成的磕磕碰碰,使国家和城市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城市之中,城 市既得利益者与新流入的农村入城就业者相互斗争、冲突又依存,这种矛盾同城 乡矛盾、地区矛盾等交织在一起,使流动就业法律规制反反复复、时紧时松,成 为我国当前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极富代表意义的一种法制现象。 如果从一种新经济学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的视角出发,或许可以为这种流 动就业规制变迁找到某种深刻的理论根源。政府规制理论是一种在十九世纪末发 展起来的理论,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公共利益理论到部门利益理论以及新近激 励规制理论的不断演化历程。政府规制理论的公共利益理论假设,政府规制是对 市场失灵的最通常的回应,其目的就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并假定规制者总是能专一地追求这一目标,把政府规制看作是政府对一种公共需 要的反应。其部门利益理论则揭示了在规制过程中,规制者往往为被规制者所俘 虏,使政府规制成为某种特殊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按照部门利益理论的一种扩 展形式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政府规制的形成即类似于一个规制者与被规制 者及相关主体讨价还价的市场交易过程。这种理论最终促成了放松规制的运动。 a b s t r a c t t 0 骶e l ym i g r a t ea n d b ee m p l o y e di nh i sc o 眦r y i sab a s i cc i v i lr i g h t so fac i t i z e n b u ts u c hab a s i cr i g h t si s d e p r i v e do rr e s t r i c t e df o ral o n gp e r i o di nc h i n a ,i nt h e b 铝m n j n 罟d fn se s t a b “曲】gc s f 蹦n e d 够m es t e 衄m u a 丘。盯ma n da b o a 西曲e c o u n t 呵n e e d e dt op r o m o t e i t se c o n o m i ca n dp o l i t i cs t h e n g t hu 唱e n t l ya n dc a 盯i e do u tm e s u r p a s s i n gs t r a t e g y g a t h e r i n ga i ir e s o u r c e si nc o u m r yt od e v e l o pt h ei n d u s t f y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h e a v yi n d u s t r ya n dt h u sg o v e m i n ge v e r ”h i n g 疗o mu pt od o w nt 上l i d u g h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r e s t r i c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w a sa l s oi m p l e m e n t e di ne m p l o y m e n t t h es t a t ea l l o c a t e d t h ei a b o r 、v i t hp l a n n i n ga n di n h i b h e dt h el a b o re s p e c i a l l yt h em r a i l a b o r 丘o mm o v i n g 疔e e i yt h o u g hi tg a i n e ds o m ew e l le f 琵c t s ,c o n s t r u c t e di o t s o fb a s ef a c i l i t i e sa n d i m p f o v e dt h er a t i oo fh e a v yi n d u s t r yi n o u rw h o l e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t h i sk i n do f r e s t r i c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e di nal o we f f i c i e n c yi n 丘i n g e dt h ec i t i z e n sb a s er i g h t sa f l d i nt h ee n dl e tt h ev 小o i en a t i o n a ie c o n o m yo nae d g eo f c o l l a p s ea f l e r1 9 7 8 ,t h ec o u r 哪 r e f o r m e di t ss y s t e m so np o l i t i c sa i l de c o n o m yi tt 哪e di t se c o n o m i cs y s t e m 厅o m p l a n n i n gs y s t e mt om a r k e ts y s t e ma n da d j u s t e di t ss t r a t e g yo f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m 矗o m h e a v y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f i r s t t o a f i c u i t u r e a r i d i n d u s t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r m o n i o u s l yt h ec o u n t r yg o tan e w 厅e s hf i g u r ec o m p a n i e dw i t ha l ls y s t e m sb r o k ei t s j c e ,t h er e s t r i c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o ne m p l o y m e n ti nf l o a t i n gi o o s e ns l o w l yt o oa r i dg o tf a i r a n df 砘e s t e pb ys t e p s u c ha c h a n g em a k et h el a b o rg i v e o u tag r e a td e a lo f e n t h u s i a s m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l a b o ri nr u r a l ,m o s to fw h oe s c a p e d 厅o mc o u n t r ya n dm o v e d i n t oc i t i e sa n dt h e nt h eg r e a tm o b i l et i d eo f 八j r a i l a b o r t o o ks 1 1 a f pt h el a b o rc o m i n g 仔o mr u r a ii st o ol o tb u tt h ed e v e i o p m e n to fc “i e si no u rc o u n t r yi st o ob a c l ( w a r d ,t h e c o u n t r yf a c e dag r e a tc h a l i e n g et h e r ea r et o om a n y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s u c ha st h e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u r b a na n dm r a la n d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ma r e a sa n d t h ee t c ,w h i c ht w i n e dt o g e t h e r ,a d d i n g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o fc i t i e s i n t e r e s th a v e - g a i n e d p e o p l ec o n f l i c t i n ga n ds t m g 剖i n gw i t hc h ec i t i e s n e wc o m e r s ,m a “n gt h er e g u i a t i o no n f l o a t i n ge m p l o y m e n td e v e l o pz i g z i 硝y , w h i c hb e c o m eo n eo ft h em o s ts y m b 0 1 i c p h e n o m e n o ni nt | l i ss p e c h i s t o r i c a ip e f i o d i nt h ee y e so fan e w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 t h et h e o r yo f ( 如v e m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 ,t h e n w ec a nr e a l i z et h a tt h i sk i n do fc h a n g e sh a sp r o f b u n d l yo “e n ta sat h e o r mt h e o r yo f g d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 e x p e r i e n c e d a p r o c e s s f r o mp u b l i ci n t e r e s t t h e o r yo f r e g u l a t i o nt os e c t i o n a li n t e r e s tt h e o r yo fr e g u l a t i o na n dt h e nt h e o r yo fl n c e n t i v e r e g u l a t i o na n ds u c hb a s i ct h e o r y sc h a n g el e a d st h es p e c 涵cs y s t e m st or e f o f mt o oa s i o o k e df o mp u b l i ci n t e r e s tt h e o r yo fr e g u l a t i o i l t h e ( b v e r n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i sa n o r m a lr e s p o n s et ot h ef a i l u r eo fm a r k e tt h er e g u i a t i o n sa i mi sj u s tt oi m p r o v es o c i a l w e l f 打et h r o u g hi n c r e a s i n gt h ee 币c i e n c yi n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a l l o c a t i o na n dt h i st h o e f y s u p p o s et h a tt h er e g u l a t o r sw i l la l w a y sp u r s u es u c hau n c h a n g e a b l ea i m s e c t i o n i n t e r e s tt h e o r yd e s c r i b e dt h er e g u l a t o r s “l lb ec a p t u r e d b yi t s 叩p o s i t e sa n dr e s u l t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b e c o m i n gs o m ek i n do fo u t c o m eo fr e n t s e e k i n g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u b l i c c h o i c et h e o r y a ne 妣e n d e ds a m p l eo fs e c t i o ni m e r e s tt h e o r y t h ef 0 肌a t i o no f f e g u l a t i o np r o d u c ei sj u s t a si nb a r g a i n i n gt h i st h e o r yp r o d st h em o v e m e mo f d e r e g u l a t i o n b u tt h ei n c e n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t h e o r yt h i n k st h a tt h er e g u l a t i o ni s s t i l l n e c e s s a r yi ns o m ei n d u s t r i e s f i e l da n dt h eo n l yt h i n gn e e d e dt od oi sj u s tt of i n dam o r e e m c i e n tm e a s u r e t h ed e f e c t so ft f a d i t i o n a lf e g u l a t i o nt h e o r i e sc a nb ec o r r e d e ds o m e n e wt h e o r i e ss u c ha sg a m et h e o r y ,t h e o r yo fi n f o m l a t i o ne c o n o m i c s ,m e c h a n i c a ld e s i g n t h e o 叮a n dt h ei n c e n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t h e o r ym a k e so u ts o m ei n c e n t i v ec o n t r a c ta 1 1 dg o t n i c ee 腩c tt h ec o u r s eo fc 1 1 a n g eo f0 u r l e g i s l a t i v ef e g u l a t i o ni n m o b i l i t yi sj u s ta n e x c e i i e n tm o d e io ft h i sg o v e m m e n tr e g u i a t i o nt h e o r y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o r ys u c ha s y s t e mc h a n g i n gm a yb ec a u s e df o rt h ea i mo fw h o l en a t i o no rs o c i e t y lb u tp f o b a b l yi t j u s tr e s u l t sf r o mt h eg a m eo fs o m ed e f 打e mi n t e r e s tp a r t i e s i fw es a yt h a tt h er e s t r i c t e d r e g u l a t i o ni m p l e m e n t e db e f o r et h er e f o r mw a sf o rt h ei n t e r e s to fn a t i o no rs o c i e t yt h e n t h a tt h ed e r e g u l a t i o ns t i l ln o th a p p e n e de n t i r e l yi nt h el a t t e rt w e n t yy e a r sa r e rr e f 0 肌i s j u s tt h er e s u 】to fs o m es p e c i a l i n t e f e s td e p a m t l e n t se 廊r 亡no n l yb e n e 疗ss o m es p e c i a j d e p a r t m e n t sb u ti sn o tf o rt h ea i mo fn a t i o n a l i n t e r e s tt h a ts u c hr e s t r i c t i v ef e g u l a t i o n c o u l dn o tb ed e r e g u l 砒e df o rs oi o n gt i m ei sj u s tm eb e s ts a m p l eo ft h ec o n f l i c ta n db e d e a d l o c kb e t w e e nt h eu r b a ni n t e f e s td e p a r t m e n ta n dt h er u r a l i n t e r e s td e p a r t m e n tt h a t t h er i g h t so fm r a l i a b o r so ne m p l o y m e n ti nn o a t i n gc a n n o tb et u r n e di n t or e a l i t yi sa l s o j u s tb e c a u s et h a tt h eu r b a nj n t e r e s td e p a r t m e n lj st o os t r o n ga n dc a nw i nt h e6 9 h tw i t h t h er u r a l i n t e r e s td e p a n m e n tf o ri t sl o n gh i s t o r i c a ia d v a n t a g e o u ss t a t u s t h el e 百s l a t i v er e g u l a t i o no fe m p l o y m e n ti nn o a t i n gc o n t a c t sw i t hl a b o r sb a s i c r i g h t sa j l da 矗色c t sw h o l ep r o c e s so fo u rn a t i o n a i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u r b a n i z a t i o nh o w t ol e a da n dn o r m a l i z ee m p i o y m e n ti nf l o a t i n ga n dp r o t e c tt h er i g h t so fl a b o ra n dk e e p t h ew h o l en a t i o nd e v e l o p e ds m o o t h i ya n dq u i c “yi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t a s k sl a y 、v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劳动者向城市的转移,是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上所共同遭遇的 个重大课题,历来就为各界所普遍关注。 建国伊始,流动就业的浪潮就此起彼伏。 尤其在我国,由于巨大的城乡差距,自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流动就业的 发展更是举世瞩目,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来势之迅猛,令上至政府官员、下 至庶民百姓的社会各界引发极大注意。而今,流动就业者起足迹遍及全国各个大 中城市,其人员涉及各个部门和行业,流动就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成了我们这个时 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因一些历史性的制 度安排之故,目前流动就业者在我国各个城市和地区普遍遭受歧视,其境遇堪忧, 稍有不慎。将有引发社会动荡之虞。近年来的一些情况表明,流动就业问题已成 我国当今社会的一大隐患,而如何解决流动就业的问题,成为摆在我国国家与政 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任务,需要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马上求得政 策解。许多年以来,从政治学、经济学到社会学、法学乃至人口学,从国内到国 外,众多学者都对农村劳动者的流动就业进行了各自深入而细致地研究分析。可 一方面也由于流动就业问题横跨各个学科和专业,关涉乎社会上下,绝非任何一 个专业,一】学科或一类学者所能覆盖把握。各界学者对流动就业的探讨和分析 都是关于流动就业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其各有侧重,但都是对流动就业研究所做 的一种必要而且有益的补充和贡献,也共同连成一个整体。本文也即试图在众多 学界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从一种新经济学理论一政府规制理论的视角出发, 对流动就业作出新的诠释,以期对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将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有 所捭益。 二、文献综述 对于流动就业,经济学界与社会学界曾有着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如经济学 早期的“推拉”理论( p u s ha n dp u l lt h e o r y ) ,威廉亚瑟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 论及托达罗( t 。d a r o ) 的预期收入理论以及后来的“两部门理论”( c w os e c t o r t h e o r y ) ,社会学的社会理性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 s t r u c t u r a t i o n ) 理论以 及市场转型理论( n e e ,1 9 9l ) 和文化资本理论( b o u r d i e u 1 9 7 0 ) 等等。经济学家 多从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出发,讨论流动就业的经济成因以及劳动力市场 的分割问题。社会学家则认为人的行动往往受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制约,“如果说 经济学意在分析人们为何要选择什么,那社会学则总是强调人们为何无法选择什 么”( g r a n o v t t e r ,1 9 9 2 ) ,多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流动就业者的职业流动与生存状态。 因为在许多方面,经济学与社会学以及另外一些人口学、政治学、法学的分析研 究有交织共通之处,故笔者在此将诸多文献作统一描述。 研究流动就业规模特点及流动就业者生存状态的,有马侠的当代中国农村 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 马侠,1 9 8 9 ) ,王奋字、李路路等的中国城市劳动力流 动( 王奋宇、李路路等,2 0 0 1 ) ,乇俊祥、王洪春的中国流民史( 王俊祥、王 洪春,2 0 0 1 ) ,宋金平、王恩儒的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发展趋势( 宋金 平、王恩儒,2 0 0 1 ) ,李培林主编的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 ( 李培林等,2 0 0 3 ) ,还有国家或部门的各个研究所或课题组,如国务院研究室农 村组和中国社科院农发所该所自1 9 8 7 年就开始了对全国个省2 2 2 个村 2 6 9 9 3 名异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组和中国社科院农发 所,1 9 9 0 ) ,中国农业银行该行在1 9 9 3 年1 2 爿到1 9 9 4 年1 月对全国2 6 个省、 区、市的6 0 0 多个县1 4 3 4 3 个样本户作厂调查( 农村经济年度分析课题组,1 9 9 4 ) , 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发展中心该组织在1 9 9 4 年对全国l 5 个省、区、市的2 8 县 的2 8 个村进行调查( 催传义执笔,1 9 9 5 ;赵树凯,1 9 9 5 ) ,农业部“民工潮”跟 踪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其在1 9 9 4 年5 月对全国l l 省区7 5 个固定观察点村庄作 出调查( 赵长保执笔,1 9 9 5 ) ,农业部农研中心其在1 9 9 4 年儿月到1 9 9 5 年4 月对全国2 9 个省、市、区3 1 8 个固定观察点村庄的2 5 6 0 0 个样本户进行调查( 张 晓辉等,1 9 9 5 ) 等等。 有研究流动就业的内部组织化的,如王春光的社会流动与社会重构京 城“浙江村”研究( 王春光,1 9 9 5 ) ,项飚的跨越边界的社区一一北京“浙江 村”的生活史( 项飚,2 0 0 0 ) 。有研究流动就业与城镇化的,如李梦白等人所著 的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李梦白等,1 9 9 1 ) ,陈廷煊的城市 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陈廷煊,1 9 9 9 ) 。有研究流动就业者与城市居民劳 动力市场分割的,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的上海: 城市职工弓农村民工的分层与融合( 1 9 9 8 ) 、四川绵阳:一个统一的、城乡通开 的劳动力市场( 1 9 9 8 ) 、广东中山:外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分析( 1 9 9 8 ) 及 看,这两者是一致的,故而可以也应当合二为。一+ ,而目前大多学者都习惯作分段 论述,甚至基本对建国初期的流动就业不予重视,这同笔者的考虑有所出入。第 二,文章中大量引用了一些经济学与人口学的统计数据和图表,本人认为,这些 都是必要的且不可缺的。从经济学或说理科的学者来说,惯于通过数据研究和分 析问题,可能这对谙于法学的学者来说显得有些累赘,但笔者思之再三仍然作了 保留。第三,文章的一些论述中激情多于理性的分析,其在一些语气与措辞 【二时 有偏激,降低了文章严谨的一面,这也是作者自觉以后应该大力改正修炼的地方。 最后,基于本人学识的限度,对一些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理解掌握的不尽深刻, 对把握如此重大的题材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再加上对国内外研究成果占有上的不 够充分,使论文必然存有不少的疏漏与不足,还望各位专家学者及学界同人批评 指正。 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1 中国的流动就业及其由来 1 1 中国的流动就业 1 1 1 流动就业的概念界定 流动就业,也即劳动者不断离开原地、原工作岗位而重新就业,因其通常都 伴随着人口与社会的流动和迁移,历来就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法学、政 治学等共同关注的课题。从广义上说,劳动者的流动包括工作改变但职业和居住 地不变的流动,职业改变但不涉及地点变更的流动,地点变更但不涉及职业改变 的流动以及伴随着职业变换的跨地区流动四种类型1 。在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结构 下,人员、资金、原材料等各种生产要素本来就应该而且也必须是可以自由流动 的。正是通过这种生产要素在价格机制和竞争机杠杆下的合理流动,市场才实现 对资源的有效配制。劳动者的流动就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同时 也是劳动者本应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对于流动就业,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立法规制,学界也缺乏相应成熟统一的界 定,实践中将流动就业称为外来、外来经商务工、外来、外出打工或流动务工的等 等不一。我国现阶段的流动就业中,既有农村劳动者农民的流动,也有城市劳 动者市民的流动;既有农村劳动者或城市劳动者的跨城乡跨地区流动,也有农 村劳动者或城市劳动者在农村或城市内部的流动;另外还有大批转业退伍军人以及 每年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流动。在这流动就业大潮中,主体是农村劳动者, 约占其中的7 0 8 0 。一项最新的国家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有流动人口1 3 l 亿, 其中从农村流出的占7 3 ,从城镇流出的占2 7 ,从流向上看,这1 3 l 亿流动人口 中,有7 4 4 流入城镇,另2 5 6 流向农村,城镇表现为净流入2 。也就是说,目前 我国的流动就业,主要表现就是农村劳动者稳定而偏向地向城市转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还出现过一种特殊形式的流动就业,即安排农村劳 动者在各乡镇企业就业,所谓一一种“离士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转化农村劳 动力的方式。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农村劳动者,身份上是个农民,有承包地,但 又一面在企业从事非农生产,工作三班倒,每月拿 资,在形式上已是一个标准 1 坎贝尔。r 麦克南、斯坦利l 布鲁、大卫a 麦克菲逊:当代劳动经济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 0 0 4 年 版,第2 5 2 页。 2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95 的抽样资料。 l 1 中国的流动就业及其由来 的工人。他们往往上班忙工作,下班干农活,就这样介于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属过渡性质的流动就业方式。 本文所称的流动就业并不包含所有的流动就业方式,也不包含以上此种方式, 不包含城市劳动者、部队转业退伍军人以及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流动就业,而是 专指农馥爆驾蟛矧磺雩甚谣埋g 始二韬一“子l 击毵舔鉴薹瑚型熏商国滞喃陶垧 嘶隅。掣丽毁餮e 盐妊雕饕瑾净i0 羹萎囊於孵啦砭配1 瓣研驵殁鲤郭嚣刘鍪。 踏犏纠鞠姐弛强塑封鏊翮带槲擗鞘野凄慧鎏,巨吩嚣董俺菇穗壤强溪隔美主 p 照圳堂劐明确指丞要求制些诺硼舅功青抛况嚣辇曲受i 莳衔鏊渺# l 引电巍 蜀封曼蓉蔼榘例; _ ? i 。羹痕霎囊犁惹蠹 蟮强型堪辫嘘荡嚏博慨霉一篝嚣笃魂哺凄。型蟹鞘季,爷掣霉囊;掣轮船 啦一矗孺刿鲥 社会 保障、劳动用工等制度联系在一起,严格限制农村劳动者流动就业。但由于l9 5 6 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和1 9 5 8 年的“大跃进”运动及三年自然灾害,农村人口外流 严重,流动就业屡禁不止。国家于是颁布一系列更为严厉的措施,在农村以“人 民公社”体制介入农民生产生活全过程,限定农村劳动者从基本生产资料到土地 到劳动力的使用方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在城市划分“农”与“非农”两类 户口性质,实行二元户籍管理( 1 9 6 3 ) ,禁止工矿企业招用农村人员。公安部也颁 布规定严格限制农村劳动者有农村迁f 城市集镇,堵住农村劳动者入城就业的大 门。“文革”期间,城市人口继续增长,城市形势依旧卜分严峻,国家甚至动员城 市千万知识青年下乡,缓解城市压力,流动就业规制政策持续紧张,愈演愈烈, 终f 最终形成了一整套以户籍制度为中心,包括住宅分配、粮食、副食品和燃料 供应,生产资料供给,就业、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劳动保护、婚姻生育等十多 项城乡分治的制度壁垒,农村劳动者的流动就业被严格禁止与生生切断。特别 x 中国流动就业法德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并成为当中国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1 9 7 8 年一1 9 8 8 年十年间,农村劳动力向城 市转移4 7 5 3 万。城市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例,从1 9 7 8 年的2 3 7 上升到 1 9 8 8 年的2 6 3 。在此期间,全国农业劳动力由于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 9 7 8 年的2 8 3 7 3 万人,增加到1 9 8 8 年的3 2 3 0 8 万人,但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 比例,则从1 9 7 8 年的7 0 5 下降到1 9 8 8 年的5 9 3 ,下降了1 1 2 个百分点1 。这 是继1 9 5 8 年“大跃进”之后农村劳动者从农业、农村向非农产业、城市的又一次 大规模流动,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经济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 9 8 8 年后,流动就业再次陷入低迷状态。1 9 8 9 年到1 9 9 1 年间,随着流动就 业者纷纷从北京、上海等地回流农村,流动就业出现回落。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估算,1 9 8 9 年全国流动人口仅3 0 0 0 多万。1 9 9 2 年,是我流动就业发展的又。 个转折点。流动就业大幅回升,突破历史最高点,达6 0 0 0 多万2 。1 9 9 3 年、1 9 9 4 年持续攀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估算,1 9 9 4 年全国跨乡流动人口就有8 0 0 0 多万( 见 下表l 1 ) 。之后于1 9 9 5 年和1 9 9 6 年,流动就业又作r 一次调整。1 9 9 7 年后重 新直线上升,到2 0 0 0 年全国总迁移人口达t 3lt 6 万,其中省内迁移为9 2 7 7 4 万人, 跨省迁移为3 3 9 2 万人,在省内迁移人口中,5 2 为农村到城市的移民在跨省迁 移人口中,7 8 为农村到城市的移民,也即全国流动就业者共有7 6 0 0 多万3 。1 9 7 8 年一2 0 0 1 年二十多年间,有近1 3 5 亿农村劳动者实现就业转移,其中绝大部分是 流动入城。1 9 7 8 年,城镇人口有1 7 2 4 5 万,乡村人口有7 9 0 1 4 万,城乡人口比例 为l 4 5 8 。2 0 0 1 年,城镇人口有4 8 0 6 4 万,乡村人口有7 9 5 6 3 万,城乡人口比例 变为l 1 6 6 。从就业结构看,1 9 7 8 年全国农业劳动力2 8 3 亿人,占全社会劳动 力比重为7 0 5 。2 0 0 1 年农业劳动力3 6 5 亿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下降到5 0 。1 9 7 8 年,全国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仅2 3 0 0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 5 , 到1 9 9 8 年全国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猛增到1 5 8 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 9 4 。4 本世纪以来,流动就业规模还在继续壮大。2 0 0 2 年,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 司委托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全国3 1 9 个观察点村,2 万多个农户劳动力外 出就业的情况调查显示,2 0 0 1 年,农村外出劳动力占农村所有劳动力比例为 1 陈廷煊: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9 9 年第4 期第2 7 页。 2 蔡哜、部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2 6 8 页 3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95 的抽样资料。 4 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皈社2 0 0 4 年l ! ;叵,第4 2 7 页。 3 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表卜一2 流动人口与其他人口比较 年龄城镇常住人口农村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o _ 一1 41 7 5 2 6 4 1 9 1 l l5 _ 一2 41 2 5 4 1 4 4 6 1 8 7 6 2 5 _ 一3 41 9 17 1 8 9 9 3 07 3 3 5 _ 一4 92 6 2 32 0 8 82 0 4 2 5 0 - 一5 91 0 5 98 7 65 4 l 6 0 以上1 4 4 21 0 5 l5 5 6 资料来源:人口研究2o 叭第l l 期 其中1 5 岁一4 9 岁的青壮年劳动者占流动人口的6 9 6 ,而同一年龄段在城镇 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中则分别仅占5 7 9 4 和5 4 3 3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 全国3 1 个省区市的6 8 万个农村住户和7 1 0 0 个行政村进行的抽样调查也显示, 2 0 0 3 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中,4 0 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占8 5 5 ,其中2 5 下 的占4 7 3 ,以青壮劳动力为主。1 9 9 5 年李培林参加的一个课题组在山东济南的 问卷调查结果,当地流动就业者平均年龄为2 5 6 岁1 。另据陈剩勇等在浙江的一个 调查,受调查的流动就业者平均年龄为3 0 6 岁2 。几乎所有的调查都表明了我国目 前流动就业群体中年龄结构轻的特点。 我国流动就业的第二个特征是流动的偏向性。在省内流动中,流动者多流向 就近城( 见下表l 一3 ) 。3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发现,地区或省内流动的比 例在逐年下降,跨省流动就业的比例和绝对数却在不断增加。跨省流动的劳动者 中,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和广西等地,而广东、浙江、 上海、北京、福建、江苏等六省市则是流动就业者的主要目的地,共吸纳全部跨 省流动就业者的7 8 2 。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载于社会学研究1 9 9 6 第4 期第2 3 页。 。陈剩勇、颜江伟、傅炎平:进城劳工阶层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一以浙江省为个案的调查研究,载于浙 江学刊,2 0 0 4 年第1 期第3 2 页。 3 塑i 自蔡畴、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晦人民出版社2 0 0 3 皈,第1 2 c 4 张照新、柬洪远: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讨会重要观点综述。 5 1 中国的流动就业及其由来 表1 31 9 8 7 2 0 0 0 年全部迁移人口的地区分布( ) 流出地 流天诧、 东部中部西部全国平均 东部1 9 8 7 9 1 o1 3 6 9 7 4 0 5 1 9 9 08 7 01 8 61 8 ,l4 3 2 1 9 9 59 2 ,63 0 52 2 75 4 1 2 0 0 09 543 2o2 2 55 4 5 中部1 9 8 7 5 68 2 74 73 0 3 1 9 9 08 47 5 87 52 9 9 1 54 1 6 2 9 4 92 1 6 2 0 0 02 56 5 12 6 2 2 7 西部1 9 8 7 3 43 78 5 62 9 2 1 9 9 04 65 5 7 442 6 9 1 9 9 53 36 67 242 4 3 2 0 0 02 03 37 4 92 2 8 注:19 8 7 年和1 9 9 0 年的迁移人口指迁入1 年以上者;19 9 5 年和2 0 0 0 年的迁移人口别 指迁入半年以上者 我国流动就业的第三个特征是明显的季节性与兼业性。流动就业者虽然在地 源上已从农村迁移入城市,但其身份上仍是农民,在家有责任地。他们在城市就 业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但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失业的危险,所以他们通常 都不脱离农业生产。对极大多数流动就业者来说,种地仍是他们的第一职业,在 城市务工或经商是他们的第二职业,在许多流动就业者的收入结构中,非农收入 大大超过其农业收入,农业收入实际上早已不再占主要地位,但他们仍然不肯完 全放弃农业生产,可见农业、农田在他们心中占有某种比实际价值更高的地位, 所以他们大都选择春季出来,秋收回去,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则回家种地, 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与兼业性。还是李培林在山东的调查,流动就业者在秋季回 乡抢收的占5 0 o ,在春耕回乡帮种的也占2 8 ,5 。而在省内的流动中,这种比例 就更高1 。 我国流动就业的第网个特征足近期出现的战略性回流。部分流动就业者在城 市学习、掌握r 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并积累定的资本后,便作出- 一种战略 性的回乡选择。,早在1 9 9 2 年,湖南省永州市就有8 0 0 0 多流动就业者回流,办起 李培林:流动民t 的社会网络和 十会地位,载予朴会学研究, 1 9 9 6 第4 期第2 4 页 6 中国流动就业法律规制的经济学分析 1 5 0 0 多家个体私营企业。l 9 9 4 年,四川达川地区有6 3 万人回乡办厂办店,共投 资6 亿元,接收当地劳动力1 5 万人。垫江县有1 3 8 名回乡创业人员,投资1 4 1 8 万元,创办了6 9 家企业,每年利税达4 3 0 多万元。山东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l 临 月句,每年在外出就业者多达l o 万人,近年来随着县经济环境的改善,3 万余外 出就业男女带资携艺返乡,一批有技术专长有经营头脑的流动就业者回乡施展才 华,创办起4 0 0 余家工厂商店,消化吸收劳动力7 1 2 万人。湖南省冷水滩市,5 万多外出农民已经有3 万多返乡就业1 。据学者王俊祥、王洪春分析,到1 9 9 0 年后 期,每百名流动就业者中约有4 人走上回乡创业的道路,如果按全国7 0 0 0 万流动 就业者测算,大约就有2 8 0 万流动就业人员回乡成为创业者2 。众多流动就业者的 战略性回流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1 2 中国流动就业的成因分析 1 2 1共同因素 这种农村劳动者向城市的转移,是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上所共同遭遇 的一个重大课题。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劳动者流动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上的驱动。 早期的“推拉”理论( p u s ha n dp u l lt h e o r y ) 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 动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流动是由于他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 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 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就促使了劳动者的流动。劳动者由农 村向城市的转移正是由于城市相对有利的经济发展条件形成的“拉力”与农村相 对不利的经济发展条件形成的“推力”两者合力的结果。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及后来由许多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部门理论”( os e c t o r t h e o r y ) 则分析,城乡劳动者流动的动机在于城市现代工业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