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动区中各区域的活动目标一、美工区目标: 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2.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3.是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 4.是幼儿审美和创造的过程。 1.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2.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3.是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 4.是幼儿审美和创造的过程。 1.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2.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3.是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 4.是幼儿审美和创造的过程。教育目标1.绘画游戏的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能快乐、大胆、轻松地作画。 (2)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水粉画笔涂染,知道爱护纸张。 (3)练习使用直线、曲线、折线,能有控制地、手眼协调地表现线条的方向、曲折、粗细、疏密,感觉线条的变化。 (4)会用圆形、方形等简单图形表现单个物体的轮廓特征及其变化。 (5)学习辨别红、黄、蓝、绿、橙、黑、白等不同颜色,并会选择使用多种色彩作画。 (6)学会区别背景和主体色,鼓励儿童用主观感觉大胆画出主体形状和衬托背景的色彩。 (7)知道把主要部分画在纸的中心位置,主要物体耍比其他部分大。 (8)培养对称感、均衡感。 2.手工游戏的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对彩纸造型的兴趣。进行撕纸、粘贴,能辨别构成物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学习用彩泥造型,了解泥的可塑性质,掌握搓、团、压扁等技能,体验物体的立体构成。 (3)用自然材料,如小石子、果实、豆类等拼贴造型。 (4)用布团、纸团、木块等材料,蘸上各种色彩,作装饰画。3.欣赏活动的教育目标。(1)能注意观察感兴趣的物品和具有美感的物品。 (2)观看和欣赏同伴的作品。 (3)对画片、图书中的各种形象感兴趣。1绘画游戏目标。 (1)学习运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大胆表现。 (2)能较正确地把握形状的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的象征意义。 (3)培养对色彩的敏感性,能注意色彩的变化,学习用较丰富的色彩表现自然界。 (4)鼓励儿童不断打破模式画的干扰,培养大胆地按主观意识作画的习惯。 2手工游戏目标。 (1)学习用泥土表现立体图形的能力。能够掌握球形、蛋形、立体形和组合形的塑造。 (2)学习剪贴,能正确使用剪刀剪出方形、圆形、三角形和组合形体,并拼贴起来。 (3)学习图案拼贴,注意色彩的协调搭配,体验对称感、平衡感。 (4)学习折纸,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折叠出简单的玩具。 (5)学习使用硬纸、自然材料及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玩具。 3.欣赏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名作、名画、雕塑、玩具的兴趣,能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 (2)欣赏同伴的作品,能说出自己喜爱的作品,对同伴作品作简单的评价。 (3)感受作品的色彩变化及相互关系,欣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变化和统一。 (4)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鲜明性、象征性,并体验其情感,理解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 (5)感受作品的构成和排列位置,注意到作品中的对称、均衡、节奏和韵律。1绘画活动目标。 (1)能较完整地描绘出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形象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事件,能表现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内容较为丰富的画面,并注意画面的均衡、协调。 (2)能运用较有表现力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画出物象的变化和运动。 (3)能表现出一定的方向、前后、远近等简单空间关系,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4)能分辨色彩的浓、淡、鲜、灰,大胆使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5)能根据线索的启迪,运用自己的构思和联想画想像画、抽象画。 (6)能对称地制作装饰画。2手工活动目标。 (1)能用泥或代用品塑造较为复杂的形象和结构(动物、人物等),表现主要特征及某些细节;能分工合作集体塑造群像,表现某一主题或场面。 (2)能用纸(硬纸、白板纸、图画纸)制作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等立体玩具。 (3)能使用自然材料或废旧材料独立设计制作玩具,并加以装饰。 3欣赏活动目标。 (1)能欣赏感兴趣的作品、名画、民间工艺品等,了解作品主题和简单的背景知识,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2)能欣赏感兴趣的儿童作品、儿童读物插图等,并说出自己的评价。 (3)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之间关系的变化、色彩情感,并说出这种感觉。 (4)能感受作品中形象特征、寓意性以及人物形象的感情变化。 (5)能感受作品的对称、均衡、韵律、和谐所造成的美感,并能引起审美联想。1.观察感受自然万物的生命形式及运动变化,体验自然的变化和运动。2.感受色彩、线条、形状的疏密、曲直和鲜浊所产生的节奏感。3.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表达这种感觉。4.能使用线条、形状表现力度感、空间感、节奏感和和谐感。5.能使用主观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幻想。6.能根据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发展变化,在作品中表现出生命的象征意味。7.能掌握一定的秩序和变化规律,发展构思、构图的能力。8.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增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二、建构区和积木区目标: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能满足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在探索建构性玩具过程中获得感官上的满足。 2.通过手对材料的加工,认识其物理特性,并理解物体在造型方面的特征。 3.在练习过程中增强手指的力度和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4.通过各种建构材料重现过去的经验,经反复练习,提高空间知觉能力。 5.能够调动幼儿构思、设计、协作、交流的积极性。1.能够满足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在探索建构性玩具过程中获得感官上的满足。 2.通过手对材料的加工,认识其物理特性,并理解物体在造型方面的特征。 3.在练习过程中增强手指的力度和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4.通过各种建构材料重现过去的经验,经反复练习,提高空间知觉能力。5.能够调动幼儿构思、设计、协作、交流的积极性。1.能够满足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在探索建构性玩具过程中获得感官上的满足。 2.通过手对材料的加工,认识其物理特性,并理解物体在造型方面的特征。 3.在练习过程中增强手指的力度和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4通过各种建构材料重现过去的经验,经反复练习,提高空间知觉能力。5.能够调动幼儿构思、设计、协作、交流的积极性。教育目标1.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对搭建活动兴趣的持久性。 2.培养幼儿对事物有序的观察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 4.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基本的数概念:数、形、比较、对称等,并能在搭建活动中巧妙地运用。 5.初步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自己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搭建。 6.能够有意识地与同伴交流、合作游戏,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 7.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使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 1.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搭建活动的持久性,激发其延续主题搭建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细致的观察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充分表现,尽情创造。 3.培养幼儿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搭建。 4.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数概念(如数、形、比较、对称等),并能在搭建活动中巧妙 运用有关力学的设计概念。 5.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所需搭建材料,并能自制一些搭建中所需的特殊材 料,有创造性地搭建。 6.具有较强的合作游戏意识,能够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交往技巧。 7.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个人和小组的愿望得到充分满足。1.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建构,提升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2.通过投放各种色彩鲜明、富于变化的材料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对建构的兴趣。3.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增加想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搭建技能,促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4.通过游戏规则的约束,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各种规则,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5.对幼儿的作品给予及时评价,围绕作品的创意评价,激励幼儿大胆创新。 6.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意识。7.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和想象力。 8.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搭建出符合实际的建筑物。 9.凭借幼儿的想像力,拼出不同造型的图案,发展儿童的眼力,脑力和手力等。 10.根据幼儿自己的思维,对长、短、高、矮、方、圆、大、小、三角形及其他形体的培数进行随意构造和搭配,变化出多种多样的结构形态和建筑物,从而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动脑等能力。三、图书区目标: 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愿意听成人讲故事,共同翻看图书。 2.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 2.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2.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3.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教育目标1.愿意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喜欢应答。2.知道一页一页的翻看图书。3.喜欢发现指认讲述书中感兴趣的人或物。 4.学会爱护图书方法。(不乱扔、乱撕)1.能看懂画面,读懂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 2.喜欢听故事,学习复述、仿编、续编故事,并能从中体会乐趣。 3.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4.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时,能运用图书查找资料,感受图书的作用,体验阅读的乐趣。1.乐于参加语言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看懂和理解童话书中的大概意思,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3.能够倾听他人,与他人交流想法和感受。 4.对文字符号感兴趣,喜欢主动辨认身边常用符号和文字。1.引导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使用图书,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和独立性。 2.通过图书区阅读间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的早期阅读技能和语言发展的能力。 3.通过图书角的创设与利用,拓展幼儿的早期知识,形成读书爱书护书的良好习惯。 4.通过提供多种图书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益智区目标: 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和需要。 3.是幼儿主动性、探索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4.满足幼儿自我挑战的需要,搭建成功的平台。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和需要。 3.是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 4.满足幼儿自我挑战的需要,搭建成功的平台。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和需要。 3.是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 4.满足幼儿自我挑战的需要,搭建成功的平台。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感官的满足,并促进手眼协调、手指灵巧等各项小肌肉的发展。 2.运用感官活动探究游戏材料。3.通过感官探索感知事物的某些特征。 4.通过直接操作获得学习经验。1.引导幼儿通过直接经验与动手操作,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2.幼儿通过游戏获得感官上的满足,促进手眼协调。 3.把已有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1.能有目的地使用材料进行观察和探究,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2.能通过探究描述不同事物的异同特征和归属类别。 3.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认知能力(例如排序、数概念)和创造性思维(例如自制拼图、自创棋牌玩法、观察记录方法、自我评价方法等)。1.能利用多种玩具材料来感知探索、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和智力。2.通过幼儿积极地思维活动调动起幼儿战胜困难,向自我挑战的勇气,发展他们的运算和推理能力,促进思维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3.满足幼儿好动手的需求,促进他们感官的灵敏和手指的灵活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的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4.通过为幼儿提供分享经验的机会,加强同伴之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五、角色区的建议和目标:(一)角色区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能够满足幼儿模仿成人世界的需要。2.能够满足幼儿表达对生活认识的需要。 3.是扩大幼儿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4.是幼儿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有效途径,如扮演商店、医院里的角色。5.是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他们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智慧的有效途径 1能够满足幼儿模仿成人世界的需要。 2.能够满足幼儿表达对生活认识的需要。3.是扩大幼儿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4.是幼儿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有效途径,如扮演商店、医院里的角色。 5.是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他们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的有效途径。1.能够满足幼儿模仿成人世界的需要。 2.能够满足幼儿表达对生活认识的需要。 3.是扩大幼儿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4.是幼儿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有效途径,如扮演商店、医院里的角色。5.是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他们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的有效途径。教育目标 1.能在老师引导下,选择玩具与游戏,游戏中情绪稳定、愉快。 2.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能对小朋友的主动交往做出积极反应。 3.有初步的角色意识,能用语言进行简单的角色交流。4.在游戏过程中能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动作。5.不乱扔玩具,玩后能将玩具按固定位置摆放好。6.了解各种角色游戏的简单规则,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遵守规则。1.满足幼儿的角色扮演欲望,游戏中情绪投入、积极愉快。2.懂得要爱护玩具,不用玩具来发泄情绪。3.能用协商的方法开展游戏,游戏中促进语言交流。4.能根据需要对游戏空间进行调整。5.通过游戏感知周围环境中人物的丰富特征。6.在游戏过程中能进行角色之间的积极互动。7.游戏后能将玩具按类进行收放整齐。8.知道游戏规则,并有意识地遵守。1.喜欢班里的小朋友并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愿意帮助他人做些力所及的事情。 2.通过游戏感知各种社会人物角色。 3.能生动地表现所扮演的人物角色。 4.有转换角色的意识,能在同一游戏中体现出不同角色身份。 5.能在游戏中主动与小朋友进行角色交往和角色合作。 6.能用语言表达所扮演角色的想法并与扮演的其他角色积极交流。 7.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主动与幼儿协商解决。 8.与老师和同伴共同建立游戏的规则。 9.游戏中能主动的、自觉的制定、遵守规则。(二)角色区的意义:1.角色区的装扮与假想游戏,使幼儿将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情景、事物富于创造地模仿和再现,或是细心呵护婴儿的妈妈,或是精心照料病人的医生,或是热情周到的服务员,或是手艺精湛的理发师。2. 在这里他们装扮自己熟悉的人物,象征性地运用一些物品或动作来交流思想感情,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真实的世界并体验多彩的人生;在这里,他们自由自在,充满幻想,富于创造,尽情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绪;在这里,他们与同伴保持较为持久的友好关系,结交朋友,彼此适应,发展他们卓越的社交技能。3.通过角色扮演,扩展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社会成员及不同职业的人们的劳动,体会这些角色所表现的行为和他们之间交往的关系。在角色分配和游戏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协商、轮流、合作等友好的交往策略与技能。4.借助假想活动,表达和渲泄愉快、恐惧、压抑等情感情绪。在角色之间的交往中,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表达思想和感受,从中学习新的词汇和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以物代物,用具体事物表达意念,发展幼儿的智能。学习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促进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6.遵守扮演角色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取放和收拾整理材料时,把相同和类似的物品放在一起,学习对应、配对、分类等技能。(三)角色区的中心内容娃娃家1.家具:娃娃床、小型桌椅、沙发、用品柜、梳妆台、屏风等。2.娃娃用品:毛绒玩具、奶瓶、尿布、各式服装、衣架、化妆用品、头上饰物、梳子、婴儿手推车、浴盆、毛巾、被褥等。3.家用电器:电视机、录音机、电熨斗、熨衣板、吹风机、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钟表、电话等。4.厨房用具:炉灶、盆、锅、碗、铲、勺、碟、壶、水杯、筷子、刀子、菜板、围裙、各种蔬菜、食品、水果等。5.清洁用具:扫帚、簸箕、搓板、抹布、墩布等。6.其它材料:还可设种植的内容及买卖的钱币和针线盒等。以上所提供的用品、用具可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活经验逐步投放和丰富,特别是在娃娃的选择上,年龄小的孩子应提供大一点的娃娃,准备一些婴儿的衣服让幼儿练习穿脱;年龄大的孩子可提供一些模特娃娃及服装,不仅可以练习穿戴,还可进行服装的搭配与装饰。(四)角色区的道具箱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扩展,他们开始扮演其它各种角色,并加以联系和配合,但是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能为每一种角色提供固定场所,因而小小道具箱的设立,不仅能解决空间的问题,而且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道具箱一般采用纸盒或塑料筐等较大的容器,外边贴上代表每种角色的标记,将有关材料放在里边即可。每一个道具箱都设在娃娃家附近,根据幼儿角色变化,随时都可派上用场,灵活地进行使用。常见的道具箱有:1.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护士帽、听诊器、体温表、压舌板、医药箱、药瓶、注射器、纱布、胶布、处方、病历卡等。2.美容美发厅:主要材料有镜子、梳子、吹风机、发卷、毛巾、围布、塑料剪刀、洗发水、各种化妆用品的空盒、发型图片等。3.食品店:主要材料有水果、糖果、饮料等实物或玩具、图片和其它一些食品包装盒、秤、钱币等。4.快餐店:收集的麦当劳、肯德基或其它快餐店的食品包装盒和各种小玩具、托盘、收款机、钱币、餐具等。5.服装店:收集婴儿或幼儿的四季服装、包装袋、价目签、钱币等。6.蛋糕房:各种糕点的纸盒、多彩泥、模具、过生日的饰物、餐具、蜡烛等。7.文具店:各类笔、本、纸、橡皮、尺、文具盒、笔筒、削笔机、胶水等。8.菜市场:各种蔬菜的实物或图片、秤、小筐、塑料包装袋等。9.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五)角色区的活动建议角色的扮演与情节的发展来源于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所见所闻,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无拘无束加以创造性地结合与表现,并充分运用语言进行谈论、交流。因而在活动中,教师千万不要将自己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强加给幼儿,按照教师导演或指示去玩,对幼儿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才能使他们产生真正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应表现为:1. 扩展、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带领幼儿到户外、社区进行专门的参观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观察了解邮局、超市、食品店等场所中所特有的设施、物品及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方法和使用的语言。除此之外,观看电视节目、经常阅读图书也能从中获得大量相关的经验。幼儿一旦有了这些内容的储备和积累,则会很自然地纳入游戏之中,教师大可不必刻意去教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与幼儿共同商讨、决定角色内容每当确定一个新的角色内容之前,不妨坐下来和幼儿谈一谈,听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当幼儿刚刚过完生日之后,他会说:“开一个蛋糕房,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来这里过生日。”当幼儿和妈妈去过洗衣店后,他会想到:“我们开一个洗衣店吧,名字叫静水洗衣店。”当幼儿去过夜市后,他会提议:“我们建一个超市,专门卖一些风味小吃。”讨论的结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大吃一惊。接下来,他们会很积极主动地搜集和寻找材料,麦当劳的小玩具、生日蜡烛不用说,游戏的情景肯定是生动活泼,别有一番情趣,而这一切来自教师要倾听的幼儿心声。2.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把角色区作为玩合作性装扮游戏的地方,许多幼儿把该区当作一个探究、解决问题和使用工具的地方,他们在这个区并不是玩角色游戏,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在搅拌、装东西、穿衣服、剪、卷等。有的幼儿可能玩象征性游戏,但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玩,或者和娃娃、小动物及其它手上玩的东西进行对话,和别人没有交流,这些并不说明幼儿不会玩角色游戏,而是幼儿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一直从事幼儿戏剧扮演研究的心理学家莎拉斯米兰斯基曾提出六大范畴,以观察幼儿在各个阶段所扮演角色的行为。幼儿戏剧扮演行为的发展阶段观察准则:初级阶段、高级阶段。3.扮演角色、选择角色幼儿大多喜欢扮演那些经常接触而又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物,例如:父母、小弟弟等。这类扮演可以增加幼儿对自己的肯定和了解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各类人物,甚至自己幻想出某些角色来。最常扮演的角色有医生、护士、老师等。这类扮演可以增加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4.如何扮演角色只模仿那个角色其中一两个特质。例如幼儿说:“我是爸爸。”他拿取一个袋子当公事包,跟着又放下,并且跑开了投入于某个角色而做一连串的模仿行为。例如幼儿说:“我是爸爸。”跟着拿来一个袋子,拿一些纸笔用来写字、打电话、看报纸等。5.道具使用:道具的类型和如何使用道具使用真正的实物或仿制的玩具。例如杯子或玩具小杯从把玩、操作中得到乐趣。例如随意拿起杯子放到口边,然后大力放回桌上可以用任何东西当作所需的物品。例如拿一块积木当杯子,甚至只用手势假装在喝水只将道具用在扮演活动需要的时候。例如假装娃娃要喝水,才拿起杯子喂娃娃喝。装扮行为与情景做一些成年人的简单动作。例如拿着铲子在铁锅上像炒菜般铲几下所扮演的内容比较复杂,有时候还是有情节的。例如幼儿边装着炒菜边说:“我要烧几道好菜,今天是爸爸生日呢!等会我还要去买个蛋糕。”时间长短时间短暂。幼儿可能走到假想角里,把玩具电话的听筒拿到耳边再放下,便离开了可以留在假想角里玩一阵子,甚至达十几分钟。幼儿会定一个主题,演出一连串的情节互助行为单独玩而不理会旁边的幼儿功用性的合作。在需要与人分道具或要另一个人扮演时,便会要求一起玩。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至能够定一个主题和其他幼儿一起扮演。幼儿认识到合作的好处,主动和他人一起扮演角色。6.言语内容:所说的只是和所用的玩具有关的话。例如:“把杯子拿给我。”“我要这个娃娃。”所谈的正是扮演活动的有关情节。例如玩餐厅游戏时,说:“你要什么饮品呢?”“我要冰淇淋。”“你还要什么吃的吗?我们有很多蛋糕呢!”7.扮演角色加入幼儿的游戏之中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角色情绪单调乏味或不能投入时,不妨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从中给予帮助、示范和指导,但这一切都是以扮演某一角色来进行的,在娃娃家教师可扮演妈妈,并提议:“今天晚上家里要来客人,我们要多准备一些饭菜。”可以先制定一个菜谱,然后一起来做,轻松自然地吸引幼儿加入活动,这种游戏方式对他们日后的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他们也会尝试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来丰富活动内容。六、自然角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2.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1.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2.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1.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2.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3.培养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4.提供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目标1.对周围事物感兴趣,亲近大自然。 2.愿意饲养动植物。培养幼儿爱的情感。(爱环境爱自然) 3.在学习照顾环境的同时,学习观察环境,获得对周围环境变化的一些认知。 4.懂得珍惜、保护环境资源。1.主动观察探索周围自然物的现象以及变化。 2.能感知事物的特征,能初步比较常见的植物。 3.在探索中发现事物的本质,能感知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基本条件。 1.对观察自然有浓厚的兴趣,喜欢种植和饲养小动物。 2.培养幼儿责任意识 爱护动植物,珍惜生命。 3.对常见植物和动物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喜欢探究大自然。 4.热爱生活、感受自然带来的美。 5.学习有序观察及清晰的表达。七、表演区的活动目标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2.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表现的需要。 3.是幼儿学习和掌握表演技能的有效途径。 4.是幼儿接受表演艺术熏陶的途径。5.是幼儿表现美和对文艺作品再创造的过程。1.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2.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表现的需要。 3.是幼儿学习和掌握表演技能的有效途径。 4.是幼儿接受表演艺术熏陶的途径。5.是幼儿表现美和对文艺作品再创造的过程。1.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 2.可以满足幼儿活动和表现的需要。 3.是幼儿学习和掌握表演技能的有效途径。 4.是幼儿接受表演艺术熏陶的途径。5.是幼儿表现美和对文艺作品再创造的过程。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喜欢听故事,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在表演区内随录音机学唱曲调简单、节奏明显的短歌。 3.模拟身边熟悉的人物角色(语言、动作、表情)。 4.能随音乐磁带做简单的小动物律动。 5.使用简单的手偶进行有意、无意的小肌肉活动。 6.在反复听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熟悉一两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并敢于模仿表 现。 7.在自己理解和需要的基础上改编故事个别情节。 8.在学会一些模仿律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音乐自由想像去编创舞蹈动作。 9.用造型、道具(例如头饰、服装、表演背景等)表现自我经验。 10.培养幼儿能运用乐器进行简单的节奏乐表演。第一学期目标: 1.引导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喜欢听故事,并能跟着录音表达简单的故事。 2.在游戏和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 3.在表演游戏中,引导幼儿随音乐做模仿动作及简单的舞蹈动作。 4.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结合歌谣、故事即兴表演,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5观看舞蹈、表演剧等VCD录像,培养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锻炼幼儿模 仿表现能力。 第二学期目标: 1.锻炼幼儿自己组织表演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在对一些经典文学(如小红帽)熟悉、理解的 基础上,逐步培养幼儿表达文学作品的能力。 3.在丰富幼儿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编、自演故事(如蚂蚁的故事),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4.引导幼儿布置环境、制作道具,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表演活动,使幼儿养成自信、大方等积极的个性品质。 第一学期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音乐表演游戏活动,快乐、自由、自信地感受愉悦的情绪。 2.幼儿能够用舞蹈的形式表现藏、蒙、维、汉四个民族的特点。 3.幼儿在表演区愿意主动表现、展示自己,能够自信地进行表演。 4.通过表演游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并能够在同伴间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表现美、感受美。 5.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过程中,能够有秩序地进行表演与欣赏,学会尊重他人,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6.通过表演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与延伸活动的交错进行过程中,幼儿能 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索活动,并在表演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 第二学期目标: 1.幼儿在筹备一个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愿意与父母、 同伴、教师共同合作,运用多种方法、多渠道地完成准备工作。 2.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剧本内容的讨论活动,能够积极大胆地 讲述故事内容,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故事内容和角色的讲述、分析与比较。3.幼儿愿意有礼貌地欣赏、聆听同伴的讲述,并能辨别声调、语调的不同。 4.借助表演游戏的活动内容,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增加知识积累,促进幼儿主动探索。 5.以表演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能够与同伴协商、讨论,并进行分工合作。 6.在表演游戏的延伸活动中,幼儿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探索态度,愿意主动阅读相关故事内容,同时乐于讲述自编故事。 八、运动区的活动目标小班中班大班教育功能1.满足幼儿运动的要求和需要。 2.有利于幼儿身体发育和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 3.满足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和个性、社会性的形成。 4.有助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1.满足幼儿运动的要求和需要。 2.有利于幼儿身体发育和运动机能的协调发展。 3.满足幼儿情绪、情感的需要和个性、社会性的形成。 4.有助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1.满足幼儿运动的要求和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书阅读活动方案
- 函数考试题目及答案
- 锅炉工作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氩弧焊考试题及答案
- 农业养殖场建设合作协议
- 企业信息化电子网络开发协议
- 儿科科室考试题及答案
- 电子档考试题及答案
- 农业产业链合作与供应保障协议
- 标准化客户服务流程及服务质量监测工具
- 脑梗死恢复期护理查房范文讲课件
- 京东安全工程师笔试题库
- ISO 37001-2025 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中文版-雷泽佳译-2025)
- 大型公共机构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 歌曲try的歌词8篇
- 完整word版《大中国》歌词-
- 三年级走美杯试题汇总
- 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学员版
- 2022年03月北京肿瘤医院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NB/T 10728-2021煤矿膏体充填留巷开采技术规范
-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及其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