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汉中山公园作文4篇.doc_第1页
游武汉中山公园作文4篇.doc_第2页
游武汉中山公园作文4篇.doc_第3页
游武汉中山公园作文4篇.doc_第4页
游武汉中山公园作文4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武汉中山公园作文4篇 游中山公园 紫金县附城中心小学六(2)班刘思婕 暑假一天早晨,我和几个同学沐浴着柔和的阳光,神采奕奕地一起到早已向往的中山公园游玩。 来到中山公园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头石狮,一头张开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显得非常凶猛,一头威武镇静地蹲着。这两头石狮就像两位忠诚的战士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日夜守卫着美丽的中山公园。我们沿着台阶往上登,一排排树木,在微风中“沙、沙”地响个不停,好像是对我们说:“同学们,欢迎你们到来。”我抬头看,只见正门上写着“中山公园”四个刚劲有力、晶光耀眼的大字。 进入大门,展现眼前的是一个宽大的喷水池,喷水池中央有一朵粉红的石雕莲花,正开得鲜艳。上面有一个红宝石,两边各有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龙”,只见它们半个身子跃出水面,前爪互相抵着,张牙舞爪,围着红宝石嬉戏着。喷水池实在太美了,难怪游客们在这里照相呢! 一阵风轻轻拂过,一股幽雅的花香把我们引诱到花坛边,花坛里长着许多美丽的花,有红得似火的玫瑰,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雪一般的月季花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花儿。这一丛,那一簇,有的像要显示自己的美丽似得仰头微笑;有的羞答答不肯全部开放只开了几片,有的是含苞欲放的花骨花儿,还有的是圆鼓鼓的花蕾。它们有的像歪头欢瞧,也有的像害羞似得掩藏在绿叶底下,微风轻轻吹过,花儿像一位位仙女在跳舞,花丛里蜜蜂嗡嗡,彩蝶飞舞,鸟儿叽 叽喳喳叫个不停,真热闹“这个花坛是多么美丽啊!”我看着五颜六色的的花儿,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走,一路上,看到了几座供人休息的凉亭,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公园的山顶上,这里是一块草坪,草坪上有一个蘑菇形的凉亭,有的人在休息,有的人在欣赏景色,有的人在交谈在亭子左边耸立着像要即将射向太空的火箭,那就是高大的电视塔。远看像破土而出的春笋。啊!这里的风景真美啊!我真想多呆一会儿,把它看个够。 太阳已经下山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山公园,当我回头再看一眼公园的景色时,真正体会到了“人行公园路,如在画中游”的诗情画意。啊!中山公园,你为城市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为人们带来了欢乐。 中山公园参观报告 城市公园设计 武汉中山公园参观报告 一公园基本概况 湖北武汉中山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1265号,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园内有孙中山宋庆龄铜像、日军受降纪念馆等景点。 公园区位 中山公园地处繁华的汉 口商业中心区内,公园周 边已形成以武汉广场、武 汉世界贸易大厦,万松园 商业街组成的市级商业 中心;以武汉展览中心、 市体育场、新世界购物中 心、两家医院组成的会 展、体育和医疗等大型公 共服务设施群。区位交通 条件十分优越,为全国百 座名园之一。 公园性质 中山公园经改建以后由一个封闭的城市中心区公园变为集合园林与开敞空间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 公园规模 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70平方米(含地下建筑4000平方米)其中商业服务面积占3000平方米,餐饮服务面积3000平方米,管理用房1170平方米,其他500平方米。 公园定位 公园以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纪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公园核心主题;功能上集历史性、趣味性和休闲型于一体,结合娱乐为目的的游乐园和纪念意义的广场与湖景观赏性的公园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园。形式上是集园林与开敞空间于一身的开放式公园。 公园历史 中山公园前身名曰“西园”,始建于1910年,为私人花园,占地三余亩。1914年西园扩建至20多亩。 武汉中山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公园主要特点 公园整体保持公园的生物种群总量和自然形态,突出了其生态特色。中山公园传承历史文化遗存和园林特色,规划上丰富了公园景点,提高了绿化品质。为了适应城市公园开敞式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满足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建设工程的实效性以及兼顾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将一个封闭的城市中心区公园建成集园林与开敞空间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 二公园的分析和评价 总体布局分析评价 -功能分区 中山公园各具特色的三大功能分区: 前区为园林景观区,中区为人文景观 区,后区为林荫游乐区。并以水作为 三个区域的划分分界线。 中山公园整体贯彻“传统-现代相结 合”的原则,着重从区域环境进行整 体布局,调整功能分区、丰富景点, 突出水文化和桥文化特色。 1、明确的分区,各园区拥有各自不同 的的文化特色 公园分为三大区:南区、中区、北区, 分别为园林景观区、人文景观区和林 荫游乐区;各区之间以交通游线联系, 丰富并突出各区的景观特色。 2、丰富的公园景观,拥有十二大景点 公园规划时注重对公园自然、人文景 观的挖掘,在完善当时现有设施的同 时,围绕公园的水、桥文化特色,建 景桥28座;贯通水系,净化水体,丰 富水上活动,形成贯穿公园全园南北 的水道,游船可自由通行。 -空间组织 公园从连接城市步行系统开始,整个用地被分为三部分,南侧前区与城市直接相连,空间主要以休息,绿荫为主,用于人们集散休息,园区南面沿解放大道一侧基本都是开放的,在南面靠近大门附近一个小型广场下,有地下通道直通武汉会展中心地下商场,广场周围三个地铁出入口,将公园空间与城市相互联系。南大门楼进入,便是前区,开始于一个小型广场,链接一条道路通向公园内部;大路西侧是湖面水域范围,路沿湖岸延伸;东侧大片林荫绿地,几何分割树木密集,景观衔接转换较多。 沿大路过前区到达中区,中区被一条东西向水系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由胜利广场、和平广场两个广场与大片观赏草坪组成,公园最主要的交流互动空间。后半部分为水系所环绕,以园林形式出现,景观甚多。中区广场,西侧有受降纪念堂,北侧设有中山展鉴馆,整个中区空间性格具有强烈纪念性。 中区跨过两座桥,便是后区,后区是三个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四面环水在城中心成为一个岛屿,是中山公园中的游乐部分,设有游乐设施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总体空间南北贯通,切合一体。 -景观特色 1、设计富有整体感,改善地区综合环境 开放式公园的定位,从公园内部功能设置、环境规划到周边环境协调,从地下管线到地上植被和设施系统构思设计,实现公园与城市综合功能、空间景观、交通组织、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保护历史与创新环境相结合 妥善保护了众多历史遗存,注重对公园自然人文景观特色的挖掘并赋予新的含义,在完善道路、市政系统的同时,环境设计的内容覆盖到公园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环节。 3、突出了展露公园的自然与人文特色 园内留春湖实施截污清淤后,建造景桥,展现公园的水文化、桥文化特色;发掘受降堂(全国首家蜡像纪念馆)、张公亭(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迎晖亭等丰厚文化底蕴,以十二大景点为载体,将公园建成自然人化与精神物化的结晶。 4、景观规划布局适应公园的开放式经营管理 (1)理顺并分级设置公园内外道路交通系统:增加 出入口,方便市民出入;拓宽公园内主干道,理顺游览线 路;建成环湖通道;改善入园停车问题;优化道路和硬质 地面铺装。 (2)公共设施配套:着力提升中山公罗游、憩、食、 购等综合旅游服务功能,规划综合布局安排各项配套服务 设施,为整体提升公园各项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提供指导 依据。 5、景观功能分区 (1)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 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 大游人的赞誉。园内有湖心亭、深秀亭、回瞰阁、落虹桥、步桥、游泳池、人民会场、儿童运动场。图书阅览室、梅花园、动物园、岩石园等。 (2)人文:前区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及历史建筑;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绿色广场、观鱼池、鸽子坪、大型喷泉则衬托“受降堂”的历史地位和警示作用;后区以游乐设施为主,较宽阔,辟有草坪、梅山、岩园、楼山等小区,并设有“三峡屏”、“啜茗轩”、“霁雪楼”等景观及西游记宫、水上世界等,而且近年新增了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诚、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 公园出入口、园路系统、游线组织的分析与评价 A.公园出入口 中山公园共有七个出入口,主要入口安排在解放大道上,面对游人的主要来向,附近还有一个停车场。一进公园大门是一个入口广场,入口广场设置有三个地铁站出入口。入口的下沉式广场则将游人的视线引向公园。 自1946年扩建以来,中山公园便形成了前、中、后三大区域的基本规划形态,以经过梳理的两条水系为节点进一步强调了三大区域的划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