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中重要的一门理论,二十世纪以来,产业组织理论 得到了充分发展。山西煤炭产业是山西的支柱产业,为全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能源,同时,伴随着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山西经 济的兴衰。因此,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作为研究对象。 关于山西煤炭产业的研究,之前的许多学者已经做了论述,在为山西煤炭经济发展 方面做出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文试图从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角度重新对山西煤炭产业 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进行论述,从整合前后的产业组织对比中体现资 源整合对山西煤炭产业整体提升的促进作用。通过本文研究,希望能对山西煤炭产 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首先对二十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产 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流派主要经历了新古典经济学、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 利学派等。每个学派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经济状况,形 成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另外,重点介绍了 scp 范式的理论内容。其次,对山西煤炭 资源整合运用 scp 范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 场绩效方面在资源整合前后对山西煤炭产业进行了论述。认为:资源整合之前,山 西煤炭产业结构极为分散、企业竞争行为过度、市场绩效水平不高,通过两年的整 合战略的实施,山西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大大提高、企业竞争行为明显改善、市场 绩效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得成绩。然后,在总结资源整合带来的成就的同时,也 提出了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垄断与竞争的矛盾、 “国进民退”的争议 等,同时也从科学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说明。最后,为了山西煤炭产业今后更好的 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意见。 关键字:关键字:产业组织;煤炭资源整合;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iii abstract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from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has been fully developed.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shanxi, its coal industry has provided sufficient energy for the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shanxi, coal industry is related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conom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is research will study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shanxi province. many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a lot on shanxi coal industry ,which has mad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about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shanxi coal industry , the conduct of corporat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market from the respect of re-integ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shanxi, and talk about the promotion of the industry owing to this re-integration from the contrast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hrough this study, i hope that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guidance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hanxi coal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as made a detailed discrip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nclude these different schools in chronological order:neo-classical school of economics, harvard school, chicago school, the new austrian school and so on. 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 of previous theoretical results, each school has formed their own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according to realistic economic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oretical content of the scp paradigm has been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secondly,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in shanxi has been made according to scp paradigm. statements has been made about the industry mainly from the iv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structure of market, conduct of business and performance of marke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gration. i considered that: before the integration, structure of shanxi coal industry has been highly scattered, with excessive business competition and low level of market performance. after the integration, shanxi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has greatl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improved competitive behavior and risen level of market performance: the implemen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hirdly, with summing up the achievements the integration has brought , 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ome of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proces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controversy about contrast between advanced nation and degenerate people, etc., and illustrated these issues 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 finally, the paper has raised some poli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n shanxi. key words: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re-integration of coal resources; market structure; conduct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of market 承诺书 49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 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文献资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成果。 作者签名: 201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50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2011 年 月 日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悠久 的历史。上世纪 80 年代初,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国家制定政策要把山 西建设成为强大的能源基地。 “有水快流” ,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是当时能源 基地建设的基本方针。煤矿在山西的土地上遍地开花,历史上煤矿数量最多时,全 省合法矿点数将近 11000 座。九十年代后,随着国家经济大力发展,对煤炭资源的 需求骤然增大,山西省煤矿经营权出现了五种形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煤矿、地方 煤矿、乡镇煤矿、劳改农场煤矿、当地驻军煤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煤矿与地方上 争夺资源。一时间,“有水快流”变为“有水乱流”。小煤矿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实现翻两 番的目标做出巨大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省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 严重后果,这些问题是导致山西矿难频发、生态破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官商 结合、贪污腐败的根源。区域经济也陷入了“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诅咒之 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山西能源,山西省也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深层 次问题,先后开展了“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减少了 7000 多家 小煤矿。但是,到 2008 年全省矿井数仍有 2600 多家,小煤矿仍占到 70%以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西煤炭产业的集中度,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促进转型发展,山西省开展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经过一年的大力整顿, 到 2009 年底,山西省全省矿井个数由 2600 座减少到 1053 座,办矿主体由 2200 多 个减少到 130 个, 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 90 万吨以上, 30 万吨以下煤矿全部淘汰, 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整合后山西省煤炭月产量达到 6100 万吨以上。在煤 炭产业的市场进入门槛方面,也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对于注册资金不足两亿元人民 币的企业主体不发放煤炭开采证,这样就保证了煤炭资源开采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目前,山西省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煤矿企业的比例为 2:3:5,丰富了煤炭企业 所有制的形式,为煤炭产业市场的有序竞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在煤炭资源整合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同时存在的问题,2009 年冬季, 我国出现了罕见的煤荒现象,主要原因是电煤缺乏,究其深层次原因,是煤炭价格 受到了控制。整合后煤炭价格是由市场经济调节,还是由国家宏观调控,是一个值 得思考的问题。理论上应当由市场调控。但由于整合后绝大部分煤炭资源已经在国 有煤炭企业手里,有了垄断的迹象,所以目前煤炭价格已经出现被操控的苗头。另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 2 外,在企业所有制问题上,虽然大部分矿井经整合后都归属煤炭大集团所有,但“国 进民退”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因此,在下一步的资源整合过程中,不应仅仅关注矿 井数量、产量、产值,还要正确引导民营资本,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和宽松的政策,通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山西煤炭企业的市场话语权,通过 资源整合更加完善山西省的经济结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从 中分化发展,近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数次理论的革新与发展,最终形 成较为完善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框架。回顾近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 了新古典经济学派、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新奥地利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发 展的不同阶段,各学派在继承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使得产业组织理论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1.2.1 新古典学派 追根溯源,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是现代产业组织的发展源头。马歇 尔夫妇在其著作产业经济学中首次把产业内部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随后,萨 伊的生产三要素的理论基础上,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在分析到有关收益 递增即规模经济性的问题时将组织作为第四要素列入生产要素中,并提出了著名的 “马歇尔冲突” , “马歇尔冲突”是关于规模经济性与垄断之间的矛盾观点,他认为: 自由竞争即大规模生产必然带来规模经济,使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 提高,继而会带来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增强的后果,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阻 碍竞争,从而导致竞争机制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扼杀企业活力,降低资源配 置效率。 “马歇尔冲突”的矛盾性在于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不可兼容性,为了解决 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从企业发展过程论述垄断不会无限制发展,在发展到一定程 度即会停止,从而可以使规模经济和竞争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均衡。1 进入 20 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大规模生产逐渐兴起,垄断因素所占比例 日益增强,自由竞争市场受到严重威胁,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开始针对垄断与 竞争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理论进行了重点研究,如垄断 的程度、现有及潜在竞争者、规模经济性。 1933 年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和剑桥大学教授罗宾逊夫人的 1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1. 第一章 绪论 3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解决了传统单纯的自由竞争 理论带来的规模经济性与竞争的矛盾。垄断竞争理论否定了以前极端的单纯竞争和 单纯垄断的相互对立的观点,提出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各种形式不同程度的竞 争与不同程度的垄断相互交织在一起。张伯伦教授根据竞争和垄断因素的大小程度, 从完全竞争到完全垄断将现实市场形态划分为不同类型,并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中 价格的形成以及对市场的作用,他提出的许多概念和观点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 要理论来源。2 在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发展中,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夫人为该时期产业组织 理论的鼻祖,为后来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开创了理论源头。 1.2.2 哈佛学派 20 世纪 30 年代,继张伯伦和梅森在哈佛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后,梅森建立了一 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该小组以若干行业的市场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个案分 析,研究了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竞争行为和竞争结果,1939 年,梅森在其 出版的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中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 1940 年,克拉克提出了有效竞争3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以及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拉克认为,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产期均 衡和短期均衡存在不协调性,这种不协调反映了市场竞争与实现规模经济的矛盾, 为了寻找缩小这种不协调的现实手段和方法,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非常有必要。所 谓有效竞争,简言之,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是作为协调二者关系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之后,梅森又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将以往有关有效竞争的定义和现 实有效竞争的条件论述,归为两种基本类型的有效竞争标准:一为将能够维护有效 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为将从市场绩效角度判断竞争 有效性的标准归纳为市场绩效标准,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绩效标准,有效竞争 标准的二分法。继此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 即市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市场绩效标准。4 1956 年,梅森的学生贝恩出版了产业组织一书,作为第一步系统论述产业 组织理论的教科书, 产业组织的出版标志了哈佛学派的正式成立,贝恩也被誉为 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该书中,贝恩总结了现有理论成果尤其是哈佛学派的 2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2. 3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2. 4 董维刚.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20.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 4 研究成果,系统的阐述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明确阐述了产业组织的研究目的和 方法,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并将其与产业组织政策相连,规范并完善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1970 年,谢勒出版的产业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一书中,对市场行为与市场 绩效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分析,分析了市场行为尤其是价格行为、广告行为、创新性 行为等方面,弥补了贝恩的产业组织中对市场行为论述的不足,提出了完整的 scp 范式。 哈佛学派以实证分析推导出企业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方面之间 存在在着单向的联系:市场结构的状况影响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而市场行为又决定 了市场绩效的优劣。5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重点侧重于研究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他们认 为,竞争属于结构方面的问题,判断行业是否是竞争性的标准,要凭借该行业的市 场集中度高低,不能单凭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由于市场结构在该学派理论体系的 重要作用,哈佛学派又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注重实证研究和突出市场结构的研 究方法是哈佛学派的两大理论特征。 哈佛学派主张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应注重形成有效的竞争市场结构,并应对垄 断和寡占采取适当的规制政策, 以保持市场的有效竞争, 6取得令人满意的市场绩效。 这一政策主张原则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美国政府制定反垄断政策的根据。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首先,哈佛学派开创了近代产业组织研究的先河,对产业 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历史意义;另外,哈佛学派的形成体现了当时美国国 家干预调节经济的力度不断加深的历史特征,为当时美国反垄断政策法规的制定和 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实践意义上来看,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垄 断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 1.2.3 芝加哥学派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哈佛学派的缺陷在现实经济中日益暴露出来,哈佛学派也 随之成为经济学理论批判的热点,许多观点认为曾是世界最大最强的美国钢铁、汽 车行业的竞争力日趋下降的原因归结于哈佛学派奉行的反垄断政策的实施,因此, 一些着眼于反垄断政策放松、批评结构主义的理论开始重新受到关注, 其中,最有 影响力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5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6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5. 第一章 绪论 5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施蒂格勒、德姆塞茨、波斯纳等。在理论上,芝 加哥学派的理论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芝加哥学派继承了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坚持竞争机制在自由市场 上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只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 动的效率性,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7。对政府的干预政策持怀疑态度, 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政府干预,保证企业在经济领域最大的自由活动范围。同时, 芝加哥学派还坚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哈佛学派理论中认为的那种垄断的严重 性,相反,他们认为生产资源集中在实力强大的企业手中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 经济性起着有利的作用。因此,芝加哥学派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以及政府规 制政策。 第二,芝加哥学派认为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必须从价格理论角度研究,重新回 归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两个概念作为分析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8。对于现 实经济中存在着的垄断势力以及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管制,长期均 衡时可以实现的。即使市场处于垄断或寡占,在市场绩效良好的条件下,政府规制 没有必要。同时,芝加哥学派非常注重定价结果对效率的影响,只要定价行为对市 场绩效的影响是好的,没有必要关注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即是否损害了竞争机构。 第三,芝加哥学派反对政府以任何形式对经济活动实施干预。他们认为,企业 规模的发展壮大以及经营条件的提高是通过企业内部自身成长发展增长实现的,企 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内部增长是因为企业具有强于对手的生存能力和成长源泉9。 另外, 兼并通过企业外部增长得以实现,通过兼并,可以将资源从经营不善、绩效低下的 部门转移到业绩良好,效率高的部门,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在没有故意人为进入 管制的条件下,兼并后的企业在潜在的竞争压力下会依然处于竞争带来的压力中, 因此,反托拉斯的实施应针对影响市场绩效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因为是这些市场 行为影响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消费者福利。 芝加哥学派与哈佛学派最鲜明的对比在于方法论,否定了哈佛学派在产业分析 过程中价格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运用进入壁垒以及产品差别的概念加 以说明10。 在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基础上,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可竞争市场与 7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8. 8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7. 9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8 10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7.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 6 产业结构理论 一书中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可竞争市场理论11, 作为对哈佛学派的批判, 可竞争市场理论提出市场绩效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市场结构一定要是竞争性,无需 市场上存在众多竞争者,只要市场进入壁垒不存在,即市场进入完全自由,潜在竞 争压力就能够使得任何市场结构中的企业采取有效市场竞争行为。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观点与芝加哥学派相似,其理论依据都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均 衡方法,同时着重强调长期均衡分析。 1.2.4 新奥地利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基础不同于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它的研究目标是个人 效用和行为到价格的非线性因果传递,而非数学函数的相互影响。在分析过程中着 重个体行为的逻辑分析,理解市场时注重过程分析。 在理论方面,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关系在时刻变化着,这 种变化收到了具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影响与制约,这种人的行为称之为创新精神。 企业家的创造精神是市场竞争的源泉,要想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就要保证市场进 入机会的自由性,然而,唯一能成为进入壁垒的因素就是政府进入壁垒管制,包括 规制政策和行政垄断12。因此,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奥地利学派主张去除规制政策和 行政垄断,实施自由放任政策。另外,从新奥地利学派的角度来看,提高社会福利 的动因在于生产效率,在没有政府干预的前提下,垄断企业是生产效率最高的企业, 市场竞争过程历来就是强者生产,弱者淘汰的过程,新奥地利学派支持大规模企业 的生存,反对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结构主义政策主张。 1.2.5 国内产业组织研究现状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前,由于经济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 有关产业组织方面的问题,经济学界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对苏联范式下的产业组织 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当时的研究领域涉及工业经济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与协 作问题,工业生产的联合化和集中化问题等。20 世纪 60 年代后,关于产业组织理论 的研究涉及到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工业托拉斯的优点,但是在当时以如何通过计划 引导企业之间分工为出发点的传统范式下的研究,未能给产业组织理论的“马歇尔 冲突”带来理论上的研究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产业组织理论进入了引进与研究范式初步转换的过程:一 方面,传统范式以及在此范式下的研究问题继续被讨论,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 11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12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2. 第一章 绪论 7 试图运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式分析我国产业组织的有关问题,一些大学也 开设了产业经济学课程。但这个时期的理论成果以翻译和介绍外国产业经济学著作 为主。 进入 90 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曾经出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产业组织 问题在我国经济中也暴露出来,这为我国产业组织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 国著作研究的积累,我国经济学家通过对外来文献的引进和吸收,结合我国产业组 织的实际问题,出现了一些比较规范的研究成果。我国第一部介绍和分析产业组织 理论、方法和产业组织政策的教材是夏大慰的产业经济学13。该教材的创新之处 在于把体制因素包含在产业组织研究框架中,建立了一个包括体制因素的新分析范 式。金培的产业组织学14从我国的产权制度、产业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制度、流 通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对产业组织的影响,将产业组织 学的分析范式发展的更加完善。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理论框架上, 既有传统框架内的拓展,也有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框架内的分析研究; 研究方法上,实证和案例分析趋于增多,理论分析减少;分析广度上,综合分析、 行业分析各有发展。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文以山西煤炭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范式 scp 分析范式 为研究方法,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做了系统分析。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产业 组织理论的经典范式 scp 范式的理论内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最具影响的理论 成果主要有四个学派,分别是新古典学派、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奥地利学派, 在每个学派的发展历程中,都有对前人理论成果的继承与批判,各学派都形成了自 己的理论观点并就其观点展开了详尽论述,本文就各学派发展过程和理论做了概述。 第二部分为山西煤炭资源的 scp 分析。在对 scp 范式的理论内容做了详细介绍 的基础上应用 scp 分析框架从市场结构指标、企业行为特征、市场绩效指标等方面 分析了山西煤炭产业的状况,并结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进行了资源整合前后情况的 对比。 第三部分为煤炭资源整合现状,主要从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做了具 13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14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 8 体分析。在取得的成就方面,分析了市场集中度、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竞争行为。 在存在的问题方面,就垄断与竞争的矛盾、煤炭价格调节机制、 “国进民退”争议做 了具体研究和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观点。 第四部分为应对措施,主要针对当下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提 出了政策制定、整合实施、机制调节等方面的措施。为保证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顺利 完成提出了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以改善山西煤炭市场结构,提高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效果为目的 而写作完成的,旨在通过分析山西煤炭产业现状,为山西煤炭产业更好发展提出有 效建议。 第二章 山西煤炭资源的 scp 分析 9 第二章 山西煤炭资源的 scp 分析 2.1 scp 范式的理论概况 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的哈佛学派认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是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市 场行为,继而市场行为又影响到市场绩效。这就是产业组织理论中著名的“市场结 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范式,即 scp 范式。最初,这一范式的形式是贝恩 提出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1970 年,谢勒在其出版的产业市场结构和市 场绩效一书中继承并发展了贝恩的理论,研究了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提 出了市场行为尤其是价格、广告、兼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弥补了贝恩两端论范式 中对市场行为研究的不足。scp 范式的正式形成进一步完善了哈佛学派。 2.1.1 市场结构及其因素 (一)市场结构及其类型 市场结构反映的是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市场组织特征。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讲,就 是买方、卖方以及买卖双方之间的竞争和垄断关系。通常,将市场结构的类型根据 竞争与垄断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 场和完全垄断市场15。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在一个市场上拥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所有的卖者生产同质 的商品。不存在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都 能够完全掌握市场上所有与交易有关的信息。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经济 模型,除农产品市场外,现实社会中几乎没有行业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介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他偏向完全竞争。 这种市场结构同完全竞争市场相似,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市场上卖方数量比较多, 但提供的商品有所不同,通常商品在包装,质量,服务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企 业的垄断势力取决于自己提供的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时表现出的优势。由于 垄断竞争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行业存在一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垄断竞争 市场是一种比较接近于现实状态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大企业占领着市场上商品的大部分供给份额,这种 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以垄断为主的同时又具有竞争性质。在寡 头垄断市场上,产品集中度较高,市场上大部分产品的供给都集中在少数几家厂商, 15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9.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 10 并且产品差异程度较大。厂商进入和退出壁垒都较高,已存在的厂商在资金、技术、 销售渠道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为潜在进入者提供了很高的壁垒。在现实经济体中, 许多行业都属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例如汽车,钢铁,电子计算机等行业。 完全垄断市场是与完全竞争市场性质相反的市场结构,他只有一个买方或卖方。 在经济学中,通常研究的是只有一个卖方,其占领着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份额,及 产业集中的为 100%,相应的,市场上就没有该厂商提供的产品的替代品。在这种行 业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非常高。完全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一样,在现实 社会中比较少见,属于理想的经济模型。 (二)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指在某一行业市场中买者或卖者所占市场份额的规模,直接影响 着市场的竞争及垄断状态,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产业组织理论中, 通常以卖方集中度为研究对象。 (1)绝对集中度指标 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衡量指标。指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 所占市场份额,可反映产业的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16。计算公式为: 其中,crn 表示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 n 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xi 表示产业中第 i 家企业的产量、销量、销售额等数值;n 表示产业内的企业数,通常情况下,n 取 值为 4 或 8,即前 4 家或前 8 家的市场集中度;n 表示产业内的企业总数。 crn 的取值范围介于 0 和 1 之间,越接近于 0,意味着前 n 家的市场集中度越 低,该产业的市场结构属于竞争状态。反之,crn 越接近于 1,表示前 n 家企业所占 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 贝恩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对产业的垄断和竞争程度进行了研究分类 16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6 第二章 山西煤炭资源的 scp 分析 11 表 2.1 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及实例 17 类型 cr cr 该产业的企业总数 典型产业 极高寡占型 75% 2040 轿车、卷烟 高集中寡占型 65%75% 85% 20100 轮胎、洗衣机 中(上)集中寡 占型 50%65% 75%85%较多 钢琴、轴承 中(下)集中寡 占型 35%50% 45%75%较多 使用肉类制品、 壁纸 低集中寡占型 30%35% 40%45%较多 面粉、水果蔬菜 罐头、涂料 原子型 2 的效果。这种兼并方式解决了煤炭市场上国有煤炭企业竞争激烈而单个企业市场占 有率低的问题,经过重组,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组合,改善煤炭市场企业竞争 效率。 小型乡镇煤矿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是为了解决大多数煤矿规模小,技术差、安 全低的缺陷,通过企业之间的重组,可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善 生产技术,使众多生产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走上正规化的道路。 (2)纵向兼并 纵向兼并是按照煤炭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通过与向前关联和向后关联的企业 兼并,延长煤炭产业链的一种方式。纵向兼并的方式不但增加了资源价值和利用程 度,而且能带来更好的资源与经济效益。当前,我省煤炭企业的纵向兼并主要建立 在煤炭和电力的联系上,形成了以煤电产业为主要联合的产业链延伸。另外,在此 次资源整合中,大多数企业以煤炭能源传统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煤焦领域资本市 场,实现了传统产业新型化,煤炭及煤焦、化工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了 12 家之多, 其中西山煤电、大同煤业、潞安环能等都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了产 业链的延伸。 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期间,根据山西省煤化工产业调整和产业振兴规划 , 制定了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约发展的整体目标。依托太化,联合省内煤炭企 业,联合相关资源,建设煤、电、化于一体的现代大型煤化工集团。依托晋煤集团, 对天泽化工等晋城尿素企业进行整合,组建特大型尿素和清洁能源特色煤化工企业。 对潞安、天脊和周边关联企业实施联合重组,组建大型综合性煤化工企业。引进中 石化、中石油等战略投资者,与山西省煤炭企业联合,建设甲醇制烯烃项目和煤制 天然气项目,培育新型煤化工企业。 2.4 山西煤炭产业的经济绩效分析 2.4.1 行业利润 长期以来,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是通过扩大生产要素投入而增长的,形成了一种 粗放经营的工业发展模式,以下是山西煤炭产业利润情况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 24 表 2.4 20072009 年山西省煤炭利润表(单位:亿元) 2007 2008 2009 2507 320 461.5 数据来源:根据 2007-2009 年山西煤炭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可以看出山西煤炭行业利润水平不够高,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这种经济绩效 对煤炭工业本身及其下游产业产生影响。 第一,企业经济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着企业的生存状况和职工的生活状 况。煤炭企业利润高,在扩大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投入的同时,企业职工福利待遇 也会随之提高。相反,利润低的情况下,企业在维持了正常的生产投入后,不得不 在安全设施、维修设备、技术进步方面采取缩减政策,这对矿工安全和矿区基本生 活带来了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企业发展。 第二,利润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改进方面的进程。由于煤炭产 业不同于普通加工业,机器设施和生产技术不变的前提下,矿井生产能力不会改变。 在煤炭行业利润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企业除掉正常开销外,用于设备更新、采掘拓 展的资金非常有限,通常都是在已有作业范围内加大回采力度。一些乡镇企业基于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生产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只局限在浅煤层开采,对资源浪费和 环境污染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更新不及时的脱轨, 很容易造成整个煤炭产业生产能力不足,致使整个产业落差悬殊,对国民经济造成 严重威胁。 第三,行业利润水平影响能源产业相关产业技术进步。煤炭作为一种能源是大 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投入,煤炭价格高低决定了相关企业成本投入大小。在市 场经济中,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每个生产企业中,各种生产要素构成 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的煤炭价格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企业不会考虑将 廉价的成本更换为相对昂贵的替代品,但是从对立面来看,也带来了企业缺乏技术 改进和节约成本的思想,从这一角度来说,阻碍了相关技术的进步。 第四,利润水平低延缓了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众所周知,产业结构 升级的原动力是技术进步,在工业发展史上,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能源的利用, 为新能源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纵观历史,冶铁、采煤等重工业以及早期机器制 造业的兴起借助了新设备和技术的运用,在电能应用的条件下,电力和机械部门应 运而生,并得到了长足发展,汽车、飞机制造业的崛起由石油作为推动力。在煤炭 第二章 山西煤炭资源的 scp 分析 25 产业利润偏低的情况下,各产业以煤为主要能源将经历一个较长时期,这势必会延 缓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进程,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2.4.2 安全绩效水平 安全绩效水平是煤炭产业特有的经济绩效指标之一,包括生产机械化水平、生 产技术水平、生产安全水平等三个方面。 2.4.2.1 机械化水平 在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市场集中度低,乡镇企业煤矿和私人煤矿 数量众多,资金在机械设备上的投入比例很小,导致了山西省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 度较低,据统计,2008 年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机械化程度为 98.45%,地方煤矿采煤 机械化程度仅为 29.78%29,一些规模更小的企业开采技术更加落后,依靠人力劳动, 采用最原始的人拉肩扛等生产方式。山西煤炭开采技术与世界上主要采煤国家开采 技术存在一定差距,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还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效率和安全状况。 另外,煤炭开采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制约着资源回采率。 2.4.2.2 生产技术水平 由于山西省煤炭产业生产加工技术不够完善,加上煤炭产业链短,造成了煤炭 初级产品较发达,而深加工、精加工技术欠缺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国 有重点选煤厂的实际利用率只达到了 2/3,与设计生产能力的差距比较大,主要原因 是受到了选煤方法、工艺流程技术的限制;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洁净煤 技术是为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利用率所采取的煤炭开采、加工、燃烧以及污染控制 等技术的总称,具体技术和产品有干法洗煤、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现阶 段,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这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另外,煤炭 深加工精加工技术还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这种利用新技 术将煤炭开发利用范围推广的应用技术还处于空白状态。 2.4.2.3 生产安全水平 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经营中的最重要前提,历史上,山西的煤矿生产为全省乃 至全国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全省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了 50%以上,绝对死亡人数每年近千人。究其原因,主要是 中小煤矿安全生产措施不完善,事故发生后救援不及时,据统计,2007 年山西省乡 镇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省死亡人数的 70%,百万吨死亡率是重点煤矿的 17.8 倍, 可以看出,小型乡镇企业煤矿是造成山西省煤矿事故频发、死亡率居高的元凶。 29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产业组织研究 26 经过两年的资源整合, 山西省煤矿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2009 年,山西省各类煤矿累计发生伤亡事故 72 起,死亡 206 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 48 起,下降 40%;死亡人数减少 97 人,下降 32.0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 32.8%,同 比减少 9.47%,下降 22.4%,仅为全国的 36.77%,创历史最低。2010 年山西生产安 全事故中死亡人数下降 72%, 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 33%30。 推动煤炭企业兼 并重组有利于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而煤炭产业集中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死亡率 就下降 0.58 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煤炭资源整合不仅将资源配置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且给山西煤炭 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更有力的保障,使山西逐步走出“带血的 gdp”的阴影。 2.4.3 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衡量一个产业经济绩效的有效指标。煤炭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全国市场上,山西煤炭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主要表现在:第一,资源优势, 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易开采等优势,到目前为止,已探明资源储量占全国储量的 1/3,这种在资源储量的优势为山西煤炭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区位优势, 由于山西位于全国能源消费扇形中心地带,同时具有国家经济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在 全国领域承东启西的优势区位,使得山西煤炭经济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明显优势。据 统计,山西距全国煤炭消费和港口地的平均半径为 600700 公里,交通方便,为山 西煤炭运输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第三,成本优势,从全国范围来看,山西煤炭 原煤的制造成本水平最低,在销售市场上,势必使山西煤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