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pdf_第1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pdf_第2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pdf_第3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pdf_第4页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西方经济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对资本的概念补充以后,还有一些现象不能被很好的解释, 如具有类似自然禀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和个人收入水平却有很 大的不同;并且,生产上的投入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同难以很全面的解释各种绩效差异及 社团在公共资源管理、共同利益协调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别。为了解释这种社会 化后带来的群体性的不同,一些学者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在20世纪早期就被 提出来并且开始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早期,由于科尔曼、布迪厄和普特 南的研究使其得以广泛使用,成为一种新兴发展迅速的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已经被运用 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领域,有效的解释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转型与 社会分层、企业发展、就业、创新和教育等问题。 区域创新成为现代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域拥有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 域竞争力中的核心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还关系到区域的 历史与文化传统、路径依赖及拥有的社会资本等众多因素。所以需要从文化、社会传统 等多个视角认识区域创新。创新需要的要素包括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而社会资本为一 个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组织和交往原则,通过把知识、信息转换为大众使用的普通语言的 机制,可以加强知识和信息的扩散。这种以互相合作、互相依赖和互相信任为基础的网 络关系,有利于技术、知识、信息在网络主体之间的传播以及应用。区域创新体系是以 一个网络的形式存在, 这种网络是一种关系网络。 社会资本通过对创新主体、 知识传播、 创新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创新效果。因此对社会资本与创新体系的研究有理论意义。 河南省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经济发展取得很大进步。河南省已经步入工业化中 期的阶段,技术作为经济的推动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增强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 发挥河南本地区域创新的优势,可以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持。 本文希望通过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通过对河南区域创新中社会资本的分析,对 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区域创新体系 文化 v abstract after the human capital and cultural capital, some phenomena also cannot be explained well,such as the countries which have natural endowments and similar material and human capital have different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and personal income level .meanwhile, production inputs differences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is hard to comprehensive explain various project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in management and the community public resources and coordinate common interes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ocialization brought by the group , some scholar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 had be brought up and began to use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until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coleman、bourdieu and putnams research helped the social capital using extensively, and it became a kind of emerging rapidly developing theory. social capital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fields such as sociology economics management, political to explain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 transition , social stratification ,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mployment,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etc. regional innovation become the only way of moder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involves regional historical , cultural traditions, social capital and so on, not only is a pure technical problem. so it needs more perspective from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innovative elements includes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ocial capital as a series of high-end organization principle and a mechanism for the knowledge conversion of mass can use to ordinary language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overflow. basing on mutual cooperation,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trust, it is useful for mutual relationship to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new ideas. regional innovation is an innovative network form, and the network is a kind of relation network. social capital affects innovation in innovation subject, knowledge spread and innovative cultural factors. studying the social capital and the innovation system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henan province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henan has entered the middl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so technologies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henan province as a economic impetus. strengthening regional innovative ability of henan and playing the advantage of local regional innovation can provide sustainable motive support.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the social capital of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hope to propose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of henan province . keywords: social capital,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ulture iii 绪 论 1 第一章 绪论 创新(innovation)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 国家发展绩效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取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全球 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创新要求的外向性表现出来,即越来越多的需要从企业外 部、区域外部、国家外部收集信息。这种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需要良好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社会资本的网络、信任、交流、规范的特征能够促进与外界的交流,整合企业 内外部资源,促进持续的交流合作关系的形成,促进企业和区域创新。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产生,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ris)作为 国家创新体系层次的一个体现,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与创新功能相对应,区域创 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支持。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1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不断深化 区域创新体系(ris)是国家创新体系不断深化的结果.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弗里曼(1987)研究日本经济时提出,国家之间的竞争与超越不仅仅在于 技术创新,而且还有很多制度和组织的创新,政府、企业以及研发工作、教育和培训以 及产业结构四个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创新体系的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提出来以 后出现了研究热潮。英国加的夫(cardiff)大学的库克教授(philip nicholas cook, 1992)首先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将区域创新体系 (ris)定义为“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 的区域性组织系统,该系统支持并产生创新” 。在以后的研究中,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不 断的深化。国内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以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标准可以把区域创新 体系(ris)分为四种: (1)价值网络型区域创新体系 (2)企业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 系(3)科研机构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4)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创新体系。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2 1.1.2 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国家实现崛起和超越的重要力量。综合国力的 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根本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的 英国和美国都是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产生新技术,引领产业革命,使其在国际竞争中 取得长时期的巨大优势。 科技在发国家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各国经济竞争从产品竞争深入到生产要素的 竞争,发展到科学技术的竞争,以及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 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增强我国自身的创 新能力是我国的一个基本战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 指出: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 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 我国的创新战略大概经过了四个阶段: (1)形成阶段(1949-1977) (2)发展阶段(19781995) (3)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阶段(1995-1998) (4)国家创新系统阶段(1998 至今) 表 1.1 中国创新战略阶段划分 阶段 时间 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阶段特征 形成阶段 形成阶段 1949-1977 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开始 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19781995在这个时期以计划主导的方式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 出台了一些改革政策和措施。 国家技术国家技术 创新系统创新系统 阶段 阶段 19951998确立市场经济模式,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 国家创新 系统阶段 国家创新 系统阶段 1998 至今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综合创新 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中,明确的指出各地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引导创 新,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东部地区加强高新科技的研发 绪 论 3 和基地建设, 参与国际竞争。 中西部依据各自资源发挥特色农业和能源优势, 提升农业、 能源和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1.1.3 产业转移的战略背景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由来已久, 经济发展水平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 呈现梯度递减的趋势。2006 年,中部崛起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而为了实现产业 地区间转移,商务部提出万商西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内开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 部内陆的产业转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吸引资金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大。沿海发达地区将 产业、资金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在接受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面临着产业的可 持续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由于产业转移的产业多数为相对成熟的产业,中西部在付 出资源、劳动力的同时,随着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转移,虽然提升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地 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如果长期不能形成技术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差距就不能拉近,无法 增加本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因此,研究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对产业接受地区 有重大的意义。 1.2 问题提出和现有研究的不足 1.2.1 社会资本与创新理论概述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在 20 世纪早期就被提出来并且开始使用。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90 年代早期,由于科尔曼(james coleman)、布迪厄(bourdieu)和普特南 (putnam)的研究使其得以广泛使用,成为一种新兴迅速发展的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已经 被运用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领域,有效的解释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 转型与社会分层、企业发展、就业、创新和教育等问题。很多学者研究了社会网络在知 识积累与传播中的作用。 知识的积累就是一种新的科学思想在科学家拥有的这种非正式 网络联系之间进行的。人们把这种非正式联系的网络称为无形学院。 无形学院的存在 实质上是科学共同体中的社会资本存量,它为科学家之间交流、合作提供了前提,从而 有利于科学与技术创新。社会资本有利于创新组织间合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4 确定性,为创新组织间互动学习、技术知识转移创造条件,从而降低了创新风险,提高 合作创新效率。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从社会资本理论与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看,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区域创新之间的 关系被越来越深的认识到。作为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社会资本在减少交易成本、增加 信息、交流、信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理论成果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理论成果看,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对社会资本的内涵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各有各的侧重,没有一个清晰 的社会资本整体框架。由于社会资本理论来源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三门学 科。这三门学科构成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基础。但是在不同的学科的使用里边,尽管 社会资本的基本指向和意义相似,但是很难给出一个共同的统一的概念和界定。对社会 资本的界定出现了不同的目的和类型。总结起来有四种:资源论、功能和能力论、组织 网络论、文化规范论(见表 1.2) 。 8,37 表 1.2 社会资本类型划分 学说 主要特征 学说 主要特征 资源说 资源说 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集合体,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源 功能说 功能说 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力,从社会汲取的社会联系的能力 组织网络 组织网络 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组织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 文化规范 文化规范 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文化规范,比如信任等 由于对各个学科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社会资本的概念相对不太统一,不统一的界定 不利于讨论社会资本范畴和社会资本的利弊。 本文在后边提出本文主要讲的社会资本的 内容和形式。 (2)与社会资本内涵没有统一认识的情况相对,社会资本的衡量缺少统一的标准, 不易对社会资本进行测度。目前就已有的社会资本文献来看,对于社会资本的测度文献 很多,形式多样,但是缺乏规范。测度社会资本往往因为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的不清楚 以及社会资本性质的界定不清楚带来标准的不同。在比如一些因素属不属于社会资本, 绪 论 5 是好的还是坏的社会资本等方面有争论。 出现这种情况是对区域创新的内涵界定的不统 一以及对所研究的主体不同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社会资本内涵的统一。 (3)已知研究的相关文献,缺少对好的社会资本与坏的社会资本的区分。 现有研究中往往拿个体的利益目标作为社会资本的作用佐证, 很少考量社会资本的 好坏性质。社会资本在小集团中的作用是否具有排他性,进而是否对整体具有一定的消 极作用。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公共物品,科尔曼(james coleman,1999)认为社 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公共性。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不是公共物品,原因在 于社会资本具有排他性,并且社会资本可能对更大的集体产生负面的作用。以个体社会 资本研究为例, 对于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研究, 个体社会资本往往与持有人的地位, 持有人的花费联系起来,而对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少考虑。但是这种地位和花费对 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不一定是好的, 这种社会资本对个体有利但是在整体上说往往和寻 租以及腐败联系在一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中,因为面向 个体或者群体带来的社会资本的不同,应该更谨慎的细分。 1.3 关键概念的界定 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的是指一定区域内推进创新的制度和组织以及其形 成的网络,以期推动区域内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以及转化。区域创新体 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 社会资本-实际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和,即通过关系网络利用资源, 社会资本由网络 和可通过网络流动的资产组成(奈哈皮特,nahapiet,1998)。 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社会资本-区域创新体系各主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 形成的关系网络或组织,各主体可以通过关系网络形成资源共享,使用其中的资源,从 中获得更多的创新要素。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和意义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内在竞争力。特别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走向工业化,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6 必须走技术创新的路子。因此,创造创新的条件,引导创新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工作。 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现代社会信息的流动使得企业不能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与企 业外的组织团体合作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撑点。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政策、服务机 构共同构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和内容。社会资本可以增加各个主体之间的互信,交 流,互相联系,增加信息与资源的流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通过国内外已有相关理论的回顾和研究,加上平时所作的调查和综合,本文希望在 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社会资本与创新,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然后 通过社会资本的形成机制的研究, 对一定区域良好社会资本的形成给出一定的理论上的 解释和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建议。 1.4.2 本文的创新点 国内对社会资本与特定区域的创新结合的并不多,在分析社会资本时,往往对现有 的社会资本进行分析,对社会资本的建设和产生方式上研究的也不多。 (1)在研究内容上,研究特定区域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其次分析地 区社会资本的层次问题, 通过对层次的分析对于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社会资本的建立提出 对应的途径。进而分析河南省所在的文化、经济背景下社会资本建设的途径,得出社会 资本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力引导的,与创新主体相联系。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社会资 本的建设、使用都有不同的特性。 (2)在研究方法上,因为社会资本量化的研究方面还不太成熟,所以在量化方法 上,通过借鉴已有研究大概得出具体的社会资本量化指标。其次,通过各个层次社会资 本的对比,更好的说明社会资本的内涵和表现形式,通过明确社会资本的层次可以为社 会资本的建设提供更清晰的责任划分。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利用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以 及图书管馆藏书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本文的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在此基础上,对这些 绪 论 7 文献和理论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对已有的研究理论成果和其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好的认 识,也为新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实证研究法 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观察,对本文中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进 行了研究,确定社会资本中的一些变量,通过数据和图例更好的说明社会资本与区域创 新体系之间的因果关系。 (3)案例研究法 本文收集一些例子进行比对说明, 通过对一些地区的社会资本与创新成果的描述来 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1.5.2 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选题的意义,选题的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 文章框架,对一些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是对以往已有理论的概括的综述。主要包括社会资本理论、创新理论、国 家区域创新体系等。通过对已有理论的综述,找到本文的研究理论依据和方法。 第三部分通过引用资料和总结概括,对河南省现在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特点、创新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说明。指出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引 出区域创新社会资本的研究做铺垫。 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的层次, 制定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 的主要衡量指标,对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了概括,进 而为下边对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中社会资本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第五部分主要通过分析文献得出建设社会资本的一些方法, 进而分析河南省区域创 新体系中社会资本与创新体系的建设。 第六部分通过总结本文的观点,指出本文写作的不足,进行对本文的梳理和对现有 文献的反思,对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问题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社会资本理论 的发展进行展望。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8 1.5.3 本文框架 本文的大概框架结构如下: 研究背景 理论深化 研 究 目 的 和 意 义 区域创新理论 社会资本分层 分析及指标体 河南省区域创 新 河南省 区域创 新中的 社会资 本问题 社会资 本视角 下对区 域创新 体系建 立的建 议 总结 相关理论论述 9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社会资本的理论综述 2.1.1 社会资本理论的渊源 社会资本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会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 格兰诺维特 (m. granovetter, 1970)在考察个人找工作的问题上,提出个人工作与其关系网络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弱 的关系网络可能比强关系网络对工作更有利。 即来源于弱关系网络的工作信息可能比强 关系网络的要好。格兰诺维特解释为,强关系网络中的群体更加的相似,他们接触信息 的相似度高,这样信息的重复性强。弱关系网络恰恰相反,弱关系网络主体之间传递的 信息重复性低,价值相应就大。这种对关系网络的研究是社会资本的前期工作。 而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经济学家洛瑞(glen loury,1977)首次提出社会资本 的概念。他认为,在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不能很好的说明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和关系,而这些交往和关系对一个人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有影响的。所以“经济 人”假设不能很好的说明现实。洛瑞认为社会资本应该比“经济人”更能说明现实社会 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出来的群体性质。 洛瑞没有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的研究,一直到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80)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分析以后,社会资本的概念才开始被广为接受和 研究。 2.1.2 社会资本的定义 因为对社会资本的研究领域不同,有经济学、社会学等等。社会资本的定义也有所 不同。但是究其内涵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即把社会资本当成一种有用的关系,这种关系 可以带来一定的资源,资源嵌入在一定的网络群体中,群体中的成员可以因此而获得一 定的能力或者资源。对社会资本定义的不同来自对社会资本代表主体的不同理解。形成 社会资本必须包括几个条件:主体形成的网络(家庭、区域到国家等) 、网络带来的不 同的关系(由血缘、伦理到文化传统) 、不同的关系带来的不同的收益(资源或者能力) 。 而对社会资本的描述, 往往也是侧重于主体、 网络、 关系或者收益即资源或者能力描述。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10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85)把社会资本界定为“真实或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人或 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 它是自然积累而成的。 ”布迪厄强调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这些资源是由关系网络产生 的。普特南(robert d putnam,1993)从群体出发,侧重信任和组织。普特南把社会资本 看作对生产能力有影响的人们之间所构成的一系列“横向联系” ,这些联系包含人们的 关系网和社会准则。经济学家洛瑞(glen loury,1977)把社会资本引入经济学中,通 过论证社会资源对人力资本的重要影响来描述社会资本的概念。洛瑞认为,社会资本是 一种资源,它存在于家庭与社区的社会组织网络之中。科尔曼(coleman,1988)侧重 社会网络,认为社会资本中有一种纵向联系,社会资本本身是一种社会信用卡。林南认 为社会资本应该侧重于一种资源,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从社会网络本身嵌入的资源获得 的。林南主张一种较为狭义的社会资本概念,他认为,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关系的财产,必 须与集体财产和物品,如文化、规范和信任等分开。福山认为,应该明确区分社会资本 的构成要素和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 一些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 实际上并不是社会资本, 而是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他认为信任、网络、公民社会应该属于社会资本的现象,是 社会资本本身的结果,而不是社会资本本身。 综上所述,学科不同带来的对社会资本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社会资本的概念概 括的不同,但其意义指向相似。 2.1.3 社会资本的分类 社会资本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现有文献总结有以下几种分类 方法: 从社会资本的范畴大小看, 可以分为微观社会资本、 中观社会资本、 宏观社会资本。 微观社会资本以布迪厄为代表,认为社会资本是嵌入自我的。个人可以使用社会关系和 网络中的资源。微观的行动主体以个体为主。中观的社会资本也叫做结构的社会资本, 以科尔曼为代表,强调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质和公共物品性质。宏观的社会资本以普特南 为代表,也称为嵌入结构的社会资本,认为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并且通过社会结 相关理论论述 11 构发挥作用,改善社会。 按照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纬度不同,可以把社会资本分为结构维(structural from approach) 和关系维 (tie approach) (gabby, 1997)。 更进一步, 奈哈皮特和高肖 (nahapiet & ghoshal,1997)将社会资本分为关系维、结构维、认知维。根据拥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是否相同,可以把社会资本分为同质社会资本和异质社会资本。同质社会资本是指以感 情和社会伦理关系建立的具有先天性的社会资本。 异质社会资本是基于现代法理关系而 非先天形成的社会资本。 2.1.4 社会资本的测度 要准确的认识社会资本就要对其进行测量,但是由于社会资本是一个新兴的概念, 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侧重,加上社会资本一些概念的抽象性,在测度方面有着 一定的困难。对社会资本的测量没有统一的方法,一些经过调查的方法也不算精确。总 结起来有以下代表性的测量方法: 普特南在 1993 年分析意大利南北部社会资本的情况时,认为一个人的社会资本的 大小与其所在的社区网络有关。他使用投票参与、报纸的读者群、非盈利联盟会员数量 等表示意大利地区的社会资本的多少。 林南(1999)采用主体的财富、权力和地位来描述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并且把社 区网络的规模和密度、其同质和异质性、封闭性和内聚性作为候选的指标。 布伦和奥妮克丝(bullen&onyx,1995)使用社区社会资本的 8 个指标:对社区 活动的参与社会背景中的能动性信任和安全感邻居间的联系家庭与朋友的联 系差异化的承受力生活价值 工作联系。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社区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测度一直是社会资本问题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2.2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理论 2.2.1 技术创新 创新理论研究起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熊彼特在其发表的 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概念,后来在经济周期中深入的阐述了创新理论。熊 彼特的创新(innovation)指的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引入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12 到生产体系,从而改变生产函数,以求获取更多潜在的利润。创新的内容包括:1.生产 新产品,即是产品创新;2.采用新生产方法即生产技术创新;3.开辟新市场,即市场创 新;4.获得原料的新供给来源,即原料创新;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 理的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讲的是技术创新,其中也有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 他强调创新和经济的结合,即把创新引入到经济发展中,改变生产的函数,提高效率, 这样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也讲创新的集群,熊彼特认为,创 新并不是孤立的,并且在时间上也不是均匀分布的。创新趋于集群,就是说更集中于某 些部门以及其相邻的部门。 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后,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以微电 子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许多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长时期高速增长的现象, 传统经济学理论中资本、劳动力要素很难解释这一现象。人们才开始发现并且重视创新 的作用,很多的经济学家对创新进行了研究。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五代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张方华,2004) , 即“技术推动”模式、 “需求拉动”模式、科技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交互作用”模式、 一体化的创新、创新的战略集成和网络模式。 目前。技术创新理论大概可以分为四大理论学派,总结如下:新熊彼特学派、制度 创新学派、新古典学派以及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张磊,王淼,2008) (见表 2.1) 8 表 2.1 技术创新的学派划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特征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特征 新熊彼特新熊彼特 学派 学派 阿罗、卡米 恩、施瓦茨 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研究企业组织行为。 制 度 创 新 学派 制 度 创 新 学派 兰斯戴维 斯、诺斯 主要强调制度的好坏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新 古 典 学新 古 典 学 派 派 索洛 把技术视为经济要素,引入经济模型中。 国 家 创 新 系统学派 国 家 创 新 系统学派 克 里 斯 托 夫 弗里曼、 技术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和完成的,强调国家因素对制度创新 的作用 相关理论论述 13 2.2.2 区域创新体系的渊源和概念 区域创新体系(ris)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组 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的结果。区域创新体系的是指一定区域内推进创新的制度 和组织以及其形成的网络,以期推动区域内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以及转 化。 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来源主要包含三个: (1)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渐进经济学 和区域发展理论。 (3)产业集聚理论。 库克(philip nicholas cook)在 1992 年发表了区域创新体系:新欧洲的竞争规则 一书,里边对区域创新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区域创新理论得到重视的另外一个原 因是硅谷的成功。 硅谷的成功是区域创新的范例。 库克教授 (philip nicholas cook, 1992) 首次提出“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库克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 建立区域学习和创新、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且研究了区域创新 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 2.2.3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 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运作机制上,库克分为 5 个构成要素:区域、创新、网络、 学习过程和相互作用。 随着创新理论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进行研究。 asheim 和 isaksen(1994)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三个部分:(1)区域产业集群公司; (2)支持的知识组织; (3)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而 doloreux(1994)给出了四个 相互关联的“内部力学” : (1)互动学习(2)知识生产(3)邻近性(4)社会根性。pavitt 和 patel(1994)认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系统的建立包含两个方面:内部支撑和外部 联系。其中内部支撑系统包括:企业家精神、创新文化和制度、人力和教育资源、研究 与发展体系。而外部连续系统包括:政府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消费者、服务机构以 及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也有自己的分析:胡志坚、苏靖(1999)认为区域 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主体要素、功能要素以及环境要素。 9王稼琼、绳丽惠(1999)认为 创新体统主要包括创新机构和创新基础设施。 10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14 2.2.4 区域创新体系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吧区域创新系统分为不同的类别。 doloreux 按照技术转移的管制类型,把区域创新体系分成三类:草根类、网络类、 管制类(陈广胜等,2006) (见表 2.2) 。 11 2.2 区域创新系统按照技术转移的分类 草根类 网络类 管制类 草根类 网络类 管制类 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 主要在当地转移推广区域组织或国家支持 组织之间进行 中央政府倡导 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 合作程度高 非正式协调广泛 当地倡导 区域及地方倡导结合当地相互作用小, 主要由中央政府和金 融机构倡导 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 自下而上 介于草根及管制类间自上而下 (2)按照功能要素分类,一般可以以分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 创新。 (杨拴强、林荣清,2010) (如见表 2.3) 12 表 2.3 区域创新系统按照功能要素的分类 创新类型 主要内容 创新类型 主要内容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 通过制度安排,制度的变革与转型优化配置资源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技术系统的创新、技术成果进入生产、产品市场化 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 对资源的整合,对内部环境的优化,达到资源优化胚子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 对创新所需服务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创新效率 2.2.5 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 由于对区域创新的分类和不同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特殊性, 所以对区域创新的能力 的测度也有不同的研究。以下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刘友金、李宏铭、叶俊杰在 2001 年发表的基于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 相关理论论述 15 究中,把指标分为两大类:科技投入(包括每万人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从业人员 大专以上文化人数、社会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额、新增固定资产基 础设施投资 5 个指标)和科技产出(包括专利授权量、每十万人中平均发表论文量、工 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技术市场成交额、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 5 个指标) 。 13 郑伯红、彭际作在 2003 年发表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中,把区域 创新能力的测量分为 6 个指标: (1)区域经济实力(2)人力资源以及潜力(3)科学技 术资源及潜力(4)企业创新实力(5)信息化水平(6)区域管理水平。在这些指标中 又包含进一步的分类指标。 14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小组使用的指标体系(2001) : (1)知识创造,包括研究投入、 专利和科研论文(2)知识流动,包括技术合作、技术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3)企业的 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研究投入、设计、创造和生产能力、创新产出(4)技术创新环境, 包括基础设施、需求、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新基金多少、创业水平(5)技术创 新的绩效,包括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就业。 不同的区分用不同的指标,不过这些指标都基本要包括区域创新的几个要素,其指 向具有相似性。 2.3 社会资本与创新理论综述 2.3.1 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文献回顾 社会资本的功能决定了他的广泛的应用。企业创新中的社会资本具有以下作用:促 进创新组织间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为创新组织间互动学习、知识转移 创造条件、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合作创新效率。 在国外研究中,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很多。maskell(2000)认为社会资本不 仅与企业内部的知识产生相联系, 同时也与企业间临时性或长期拥有的某种与生产相关 联的知识交换有关。通过分析,他将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联系起来,认为社会 资本能够减少企业之间交换知识和信息的时间。企业间的社会性的、非正式的联系能够 增加企业之间知识和信息的流动, 促使从企业到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反馈增加并且加 社会资本视角下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16 快, 联系和信任在研发新产品、 新工艺的研发项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tsai和ghoshal (1998)以企业产品创新的特点以及过程作为出发点,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本,通过对一 些国际间大型电子企业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企业拥有的社会资本对其获得市 场、技术、知识以及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些能力的获得可以加速企业 创新的速度、提高企业产品创新的效益,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与其创新之间存在着显 著的正相关的关系。 sapienza(2001)以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 180 家英 国高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后证实,新创企业从核心客户获取外部知识,并依靠获取的知 识通过新产品开发、技术的独特性以及销售成本效率促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landry (2002) 对加拿大蒙特利尔某区域分属于不同产业的 440 家制造型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分 析,强有力地证实了社会资本所表现的不同形式对于创新决策的影响,并且认为拥有的 社会资本的边际增长, 特别是其中的参与资本和关系资本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创新的可能 性。 15-17 国内也对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之间做了研究。陈劲、张方华(2002)在社会资本 与技术创新一书中,利用企业内部与外部资本分析企业创新理论。 18韦影(2005) 通过问卷调查,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在不考虑吸收能力作用的情况下,企业拥有的社会 资本的结构、 关系以及认知三个维度的能力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和显 著的作用。因此,企业能够通过建立联系的广度和以及联系的深度,提高企业拥有的内 外部的信任程度,增加知识的共享。所以努力提高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的水平,能够有效 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 19王霄,胡军(2005)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探 索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 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测量和机 理分析,认为中小企业的创新结构和知识管理水平受到结构性、认知性社会资本和企业 人力资本的综合影响。 20 2.3.2 社会资本与创新体系 在对社会资本与创新体系理论的研究中, 多数是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创新之间关系 的研究。或者是在企业的外部联系以及内部结构中提出社会资本与创新关系。 国外研究主要有:派奥尔和萨博(1984)通过研究美国的硅谷和意大利的艾米利亚 一罗马格纳地区,认为不论是在美国的硅谷地区,还是在罗马格纳地区,区域创新网络 相关理论论述 17 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安娜李萨克森尼 (1991)以社会网络和创新共享文化视角,对社会资本在硅谷网络的形成、网络的发展以 及其持续繁荣中的显著作用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她认为,硅谷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 度上得益于区域内各种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创新的 网络。 capeuo(1999)认为区域中的各个行为个体在区域网络联接的过程中, 能够不断地 进行集体性的学习,促进所在地区区域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环境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 企业的良性集聚以及带来的新产业区的持续发展。 21 国内研究文献主要有:薛澜(2003)通过对河北清河羊绒聚集区的研究,认为社会 资本对清河的发展过程构成了一个自我增强的正反馈。 22陈耸 (2009)通过对浙江民营 企业的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水平对于浙江民营企业技 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均具有积极显著作用。 23李志燕、孙玉中、肖玲诺(2010)通过对 胶州半岛特色产业集群的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整合有助于区域内知识创新网络的形成,加 速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知识的流动、共享、转化,共同提高抵御创新风险的能力。 24 也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网络之间的关系不是必然正相关的。nabil amara 和 moktar lamari(2002)认为随着企业关系资产和研究网络资产的增加,创新 的突破性程度增加,而商业网络资产、信息网络资产和信任资产与创新的突破程度之间 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 25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综述 19 第三章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综述 3.1 河南省发展概况 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和新兴的工业地区.在历史上,农耕时期的河南一直处于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先民们曾在这里创造下辉煌的 文明和历史。中国的八大古都,河南省占其四(洛阳、开封、安阳、郑州) 。在文化历 史中, 河南省也是文化交汇的中心。 中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