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习题解答(整理 ).doc_第1页
化工原理习题解答(整理 ).doc_第2页
化工原理习题解答(整理 ).doc_第3页
化工原理习题解答(整理 ).doc_第4页
化工原理习题解答(整理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流体流动填空1.某设备的真空表读数为500mmHg,设备外环境大气压强为640mmHg,则它的绝对压强为_Pa。(该设备的绝对压强=640-500=140mmHg140133.321.866104Pa。)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层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呈_形曲线,中心最大速度为平均速度的_倍。此时摩擦系数与_无关,只随_加大而_。(抛物线,2,/d,Re,减小。_)3.牛顿粘性定律表达式为_,它只适用于_型流体。( 或)牛顿型流体 4. 内摩擦力是流体_的表现,所以又称为_力或者_力。(粘性, 粘滞,粘性摩擦) 5.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在湍流区则摩擦系数与_及_有关。在完全湍流区则与雷诺系数的关系线趋近于_线。(Re,/d,水平)6. 在定态流动系统中,水连续地从粗圆管流入细圆管,粗管内径为细管的2倍。则细管内水的流速为粗管内流速的_倍。(据()2()2(2)2=4 )7.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可分为_和_两种。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_法和_法。 (直管阻力,局部阻力,阻力系数,当量长度。)8. 开口U型管压差计是基于_原理的测压装置,它可以测量管路中_上的_或_。(流体静力学 任意截面 表压强 真空度)9.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_,邻近管壁处存在_层,且Re值越大,则该层厚度越_。(零, 滞流(或层流)内 薄(或小))10. 流体在一段装有若干个管件的直管中流过的总能量损失的通式为_,它的单位为_。(. J/Kg )选择题: 1. 判断流体流动类型的是( B ) (A) Eu准数 (B) Re准数 (C) /d(D) 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定态流动,雷诺准数Re1500,则其摩擦系数应为( B )(A) 0.032 (B)0.0427 (C)0.0267 (D)无法确定3. 在静止流体内部各点的静压强相等的必要条件是( D ) (A) 同一种流体内部 (B) 连通着的两种流体(C) 同一种连续流体 (D) 同一水平面上,同一种连续的流体4. 在一水平变径管道上,细管截面A及粗管截面B与U管压差计相连,当流体流过时,U管压差计测量的是( C ) (A)A、B两截面间的总能量损失 (B)A、B两截面间的动能差(C)A、B两截面间的压强差 (D)A、B两截面间的局部阻力5管路由直径为573.5mm的细管,逐渐扩大到1084mm的粗管,若流体在细管内的流速为4m/s。则在粗管内的流速为( B )(A) 2m/s (B)1m/s (C) 0.5m/s (D) 0.25m/s6. 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D ) (A) 速度相等 (B) 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 质量流速相等7. 在阻力平方区内,摩擦系数( C )(A) 为常数,与Re,/d 均无关(B) 随Re值加大而减小(C) 与Re值无关,是/d的函数(D)是Re值与/d的函数是非8. 在计算突然扩大及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公式中的流速应该用小管中的流速。( + )9. 流体在管道任意截面径向上各点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我们把它称为平均流速。( ) 10. 用U管压力计测量管路中两点的压强差,其压差值只与读数R和两流体的密度差有关,而与U管的粗细、长短无关( ) )。简答11. 流体的绝对压强(实际压强)、表压强、真空度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一个公式表示。(表压强绝对压强当地外界大气压强真空度)12. 化工厂哪些计算要应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主要应用与以下三个方面:(1) 压强差与压强的测量。 (2) 测量容器内的液面位置(3)计算液封高度。)13.在化工厂中,柏努利方程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1、 (确定管道中流体的流量2、 确定设备间的相对位置3、 确定输送机械的功率4、 确定管路中的压强或压强差简单管路、分支管路、并联管路的计算。)计算14.水在附图所示的水平管内流动,在管壁A处连接一U形管压差计,指示液为汞,密度为13600kg/m3,U形管开口右支管的汞面上注入一小段水(此小段水的压强可忽略不计),当地大气压Pa为101.33KPa,水的密度取1000kg/m3,其它数据见附图,求A处的绝对压强为多少Pa?解:(1) 取U形管中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B、C、D三点,根据等压点的判定条件可得到PB=PC,PC=PD,于是可得PB=PC=PD(2)根据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可得:PD=Pa+RHgg=Pa+0.25Hgg=PB PA=PB+hH2Og=PD+ hH2Og = Pa+0.25Hgg+0.20H2Og 于是A处的绝对压强:PA=101330+0.25136009.81+0.2010009.81=136646Pa=136.646kPa 15.实验室为了控制流动为定态流动,采用带溢流装置的高位槽。(如本题附图)槽内水经893.5mm的管子送至密闭设备内。在水平管路上装有压强表,读数为6104Pa。已知由高位槽至压强表安装的截面间总能量损失105/kg。每小时需要水2.85104kg。求高位槽液面至压强表安装处的垂直距离h。解:(1)取高位槽水液面为1-1截面,压强表安装位置为2-2截面,以水平管的中心线为基准水平面,如图中所示。(2)可列出柏努利方程: 各量确定如下:z1=h(待求值),z2=0,P1=0(表压),P26104Pa(表压),u10,u2可求出,we0 (3)求: 取,而m/s (4)将以上各值代入柏式,可求出z1:可得16.用泵将出水池中常温的水送至吸收塔顶部,水面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输水管为763mm钢管,排水管出口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强为6.15104Pa(表压),送水量为34.5m3/h,水流经全部管道(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为160J/kg。水的密度取1000kg/m3。求:(1)水在管内的流速(2)泵的有效功率(kw)解:(1)求u: m/s(1分)(2)求Ne。取水池液面为1-1截面,且定为基准水平面,取排水管出口与喷头连接处为2-2截面,如图所示。(3分)在两截面间列出柏努利方程: (2分)各量确定如下:z1=0,z2=26m,u10,u2=u=2.49m/s,P1表=0,P2表=6.15104Pa,hf1-2=160J/kg (1分)将已知量代入柏式,可求出we求Ne。kg/s (1分)而w kw 17. 用离心泵将贮水池中的水送到高位槽中水池液面与高位槽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35m,定态流动。输水管直径为1654.5mm,管路中直管总长为1300m,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为50m。若泵的流量为100m3/h,泵的效率为65%,摩擦系数可取为0.02,水的密度取1000kg/m3。求:泵的轴功率N(kw)。解:(1)取水池液面为1-1截面,且定为基准水平面。取高位槽液面为2-2截面,如图所示。(2)在两截面间列出柏努利方程: 各量确定:z1=0,z2=35m,u10,u20,P1=P2=0(表压),we待求,必须先求出hf1-2及u。 (3)求u及hf1-2(4)求we、s及N。 把各有关量代入柏式可求出wewe=z2g+hf1-2=359.81+182.7=526.05J/kg s=vs=100/36001000=27.78kg/s kw 18.将密度为850kg/m3的油品,从贮槽A放至B槽,两槽液面均与大气相通。两槽间联接管长为1000m(包括直管长度和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子直径为0.20m,两贮槽液面位差为6m,油的粘度为0.1Pas。求此管路系统的输油量为多少m3/h?假设为定态流动,流程见附图。解:(1)取A槽液面为1-1截面,B槽液面为2-2 截面,且定为基准水平面,如图示。(3分)(2)在两截面间列出柏努利方程:各量确定:z1=6m,z2=0,u10,u20, P1=P2 =0(表压),we=0,=998kg/m3,L+Le=100m,d=0.20,=850kg/m3上式可见化为: 式 (3)以上式中有两个未知数,无法直接求解。考虑油品的粘度很大,在管内流速必然很小,流型很可能是滞流。先设油品为滞流,而后验算。 所以有: 式将式代入式中,可得: 解得: 上述计算有效。(5)求vh:可按u=0.625m/s来计算vh。 第2章:流体输送机械填空题:1离心泵的主要部件有( )、( )和( )。(叶轮,泵壳,轴封装置)2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1) 、(2) 、(3) 、(4) 、(5) 等。(1)流量 (2)压头 (3)轴功率 (4)效率(5)气蚀余量3. 离心泵特性曲线包括 、 、和 三条曲线。它们是在一定 下,用常温 为介质,通过实验测得的。(H-Q N-Q -Q 转速 清水)4离心泵安装在一定管路上,其工作点是指: (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5离心泵启动前应 ( 关闭 ) 出口阀;选则题:6离心泵的扬程是指( (C) )A、实际的升扬高度 B、泵的吸上高度C、泵对单位重量液体提供的有效能量 D、泵的允许安装高度7离心泵的轴功率是( (C) )A、在流量为零时最大 B、在压头最大时最大C、在流量为零时最小 D、在工作点处最小 是非题:8离心泵启动前需要向泵充满被输送的液体,否则将可能发生气蚀现象。( () )9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吸上高度时,将可能发生气缚现象。 ( )简答题:10在化工生产和设计中,对流体输送机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基本要求有:(1) 能适应被输送流体的特性(如粘性、腐蚀性、含固体杂质等)。(2) 能满足工艺上对流量和能量(压头)的要求。(3) 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和高效,投资和操作费用低。11用简单语言来说明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答: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泵内液体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自叶轮中心被甩向外界并获得能量,最终体现为液体静压能的增加。12为什么在启动和停止离心泵前,必须先关闭出口阀?答:启动离心泵前应关闭出口阀,以减小启动电流,保护电机。停泵前先关闭出口阀是为防止高压液体倒流入泵损坏叶轮。13简述离心泵有哪些种流量调节方法?常用哪一种?答:离心泵流量调节方法有:(1)改变泵出口阀门开度; (2)改变泵的转速; (3)减小叶轮直径。 生产中常用第(1)种方法。第四章:传热:填空题:1传热的基本方式有 、 和 三种。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2在湍流传热时,热阻主要集中在 ,因此,减薄该层的厚度是强化 的重要途径。滞流内层 对流传热3在间壁式换热器中,间壁两边流体都变温时,两流体的流动方向有 、 、 和 四种。并流 逆流 错流 折流4无相变时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传热,在=0.023/diRe0.8Prn 公式中,n是为校正 的影响。当流体被加热时,n取 ,被冷却时n取 。(热流方向 0.4 0.3)5某化工厂,用河水在一间壁式换热器内冷凝有机蒸汽,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发现换热器的传热效果明显下降,分析主要原因是 。(传热壁面上形成污垢,产生附加热阻,使K值下降。)6总传热系数的倒数代表 ,提高值的关键是 。(间壁两侧流体间传热的总热阻 设法减小起决定作用的分热阻)选则题:7管壁及污垢热阻可略,对薄管壁来说,当两流体对流体热系数相差悬殊时(如),为有效提高K值,关键在于(B )A 提高 B 提高 C 减小垢层热阻 D 提高管内流体流量8双层平壁定态热传导,两层壁厚面积均相等,各层的导热系数分别为和,其对应的温度差为和,若,则和的关系为( A )A C = D 无法确定9空气、水、铁的导热系数分别是1、2和3,其大小顺序是( B)A 123 B 1231 D 23 BLmin的前提下,若L增大,塔高可降低,设备费较低,但操作费较高。反之,若L减小,则 操作费减低,而设备费增高。故应权衡利弊。 要确定适宜的液气比应使以上两种费用之和为最小。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取LV(1.12.0)(LV)min或L(1.12.0)Lmin33. 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来计算传质单元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在吸收操作所涉及的组成范围内,若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时,则可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来计算传质单元数。计算34. 常压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溶质组分A。已知操作温度为27,混合气体处理量为1100 m3/h,清水用量为2160Kg/h。若进塔气体中组分A的体积分数为0.05,吸收率为90%。求塔底吸收液的组成X1。解:(1) (1分)(2) Y2=Y1(1-A)=0.0526(1-0.90)=0.00526(1分)(3) 清水吸收X2=0(1分)(4) (3分)(5) (2分)35. 用油吸收混合气体中的苯蒸气,混合气体中苯的摩尔分数为0.04,油中不含苯.吸收塔内操作压强为101.33Kpa,温度为30,吸收率为80%,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0.126X.混合气体量为1000Kmol/h,油用量为最少用量的1.5倍,求油的用量L,Kmol/h.答案与评分标准(1) (1分)(2) Y2=Y1(1-A)=0.0417(1-0.80)=0.00834(1分)(3) 由题意知,X2=0,m=0.126.(1分)(4) 求V:因题给V混(1-y1)=1000(1-0.04)=960Kmol(惰气)/h(2分)(5) (3分)(6) (1分)36. 在常压逆流吸收塔中,用纯吸收剂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组分.进塔气体中溶质组分为4.5%(体积),吸收率为90%;出塔液相组成为0.02(摩尔分数),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1.5X.求:塔顶塔底全塔平均推动力,以物质的量之比(摩尔比)表示答案与评分标准解:求塔顶气相推动力Y2,y1=0.045=4.5%(1分)出塔气相组成Y2=Y1(1-A)=0.047(1-0.90)=0.0047(1分)由题意知:进塔液相组成x2=0. m=1.5(1分)Y2=Y2-Y2*=Y2-mX2=0.047-0=0.0047(2分)求塔顶气相推动力Y1。 M=1.5出塔液相组成(1分)Y1=Y1-Y1*=Y1-mX1=0.047-1.50.0204=0.0164(2分)求全塔气相平均推动力Ym(3分)37. 在一内径为0.8m,填料层高度为4m的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溶质组分A.塔内操作压强为101.33Kpa,温度为20,混合气体积流量为1000m3/h,进塔气相中A的组成为0.05,出塔气相中A的组成为0.01(均为摩尔分数),吸收剂用量为96Kmol/h.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2X,求:吸收剂用量为最少用量的倍数;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KGa,Kmol/(m3hKPa)答案与评分标准解:求吸收剂用量为最少用量的倍数L/Lmin.(1) (1分)(2) (1分)(3) 由题知:X2=0,m=2(0.5分)(4) 惰性气体摩尔流量(2分)(5) Lmin=V(1分)(6) L/Lmin=96/63.8=1.5(0.5分)求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KGa(1分),已知Z=4m (2分)Y1=Y1-mx1=0.0526-20.0175=0.0176(1分)Y2=Y2-mx2=Y2=0.0101因KY,a=38.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溶质组分A.进塔气体中A的组分为0.03,出塔液相中A的组分为0.013(均为物质的量之比),吸收率为99%.操作压强为101.33Kpa,温度为27,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2X(X,Y为物质的量之比),已知单位塔截面上惰性气体流量为54Kmol/(m2h),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KGa为0.95Kmol/(m3hKPa).求所需的填料层高度Z.答案与评分标准解:由题意可知:Y1=0.03,X1=0.013,X2=0,m=2(1分)Y2=Y1(1-A)=0.03(1-0.99)=0.0003(1分)Y1=Y1-mx1=0.03-20.013=0.004(1分)Y2=Y2-mx2=Y2-0=0.0003(1.5分)(3分)Kya=KGaP=0.95101.33=96.26Kmol/(m3h)(1分)题给条件:(0.5分)Z=HOGNOG=(2分)39. 在常压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用清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混合气的质量流速为580Kg/(m2h).溶质组成为6%(体积),吸收率为99%,水的质量流速为770Kg/(m2h).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0.9X.若填料层高度为4m,要求用脱吸因数法求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求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答案与评分标准解:用脱吸因数法求NOG,清水吸收x2=0(1分)Y2=Y1(1-A)=0.0638(1-0.99)=0.000638(1分)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m=MAyA+MByB=29(1-0.06)+170.06=28.28Kg/Kmol(2分)惰气的摩尔流速(2分)清水的摩尔流速为:(1分)(2分)m(1分)40.在常压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用纯吸收剂吸收混合气中溶质组分A.进塔混合气中A组成为6%(体积),已知操作线和平衡线为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求下列两种情况下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OG如何变化?吸收率从90%提高到95% 进塔气体中A的含量由6%降至3%,而吸收率保持90%不变.答案与评分标准解:因题给平衡线和操作线互相平行,则有:NOG=(2分)对于纯吸收剂,则X2=0,Y2*=mx2=0 (1分)故有:,在题给条件下,NOG只与A有关。(3分)在题给条件下,NOG只与A有关.A由90%提高到95%时,有:当A=90%时, (1分)当A=95%时,(1分)当A的含量由6%降至3%时,而A不变(保持90%)此时由于NOG只与A有关,则A不变,NOG也不变.当A=90%时,NOG=9. (2分)41.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用循环溶剂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溶质.进塔气相中溶质组成为0.091(摩尔分数),出塔液相组成为21.74g溶质/Kg溶质.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0.86x(x,y为摩尔分数).若液气比L/V为0.9,已知溶质摩尔质量为40Kg/Kmol,溶质摩尔质量为18Kg/Kmol.求:最大吸收率max; 吸收液的组成X1答案与评分标准解:求最大吸收率max1) (1分)2) (2分)3) (1分)4) 当逆流操作时,因题给L/V=0.9m=0.86,故平衡线与操作线交点的位置在塔顶,即(1分)5) 最大吸收率为:(2分)6) 求吸收液的组成x1此时,42.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用清水吸收焦炉气中的氨,氨的浓度为8g/标准m3,混合气体处理量为4500标准m3/h,吸收率为95%,吸收剂用量为最少用量的1.5倍.操作压强为101.33Kpa,温度为30,气液平衡关系为Y*=1.2X.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为0.06Kmol/(m3h),空塔气速为1.2m/s.求:用水量L Kg/h; 塔径D;填料层高度Z答案与评分标准解:求用水量L, 先求Lmin(2分)(1分)(1分)题意得:,M=1.2(0.5分)Kmol/s(2分)Kmol/s(2分) Kmol/s (0.5分)Kg/h(1分)求塔径D,已知u=1.2m/sm3/s(1分)m,算出的塔径还需按国家标准要求调整到D=1400mm=1.4m(2分)填料层高度Z. (1分)m2(1分)m(1分)(1分)(1分)43.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中的氨,进塔气相组成Y1为0.05,出塔液相组成为0.05(均为摩尔比),回收率为95%.单位塔截面积上惰性气体流量为0.02Kmol/(m2s),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0.95X(X,Y均为摩尔比),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为210-2Kmol/(m3s)求:操作液气比 填料层高度答案与评分标准解: 求操作液气比L/V,已知Y1=0.05,V/=0.02Kmol/(m2s),且X2=0求填料层高度Z求. 44. 含NH3 3%(体积)的混合气体,在填料塔中被水吸收。求该氨溶液的最大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塔内绝对压强为202.66Kpa。在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P=266.4x*(P为气相中氨的分压Kpa;x为液相中氨的摩尔分率)答案与评分标准解: 吸收操作中,当气液两相达平衡时,液相浓度即为过程的最大浓度。(1分)由平衡关系:P=266.4x*得气相中氨的分压为:P=py=202.660.03=6.080Kpa.(1分)由气相平衡的液相浓度:x*=P/E=6.080/266.4=0.0228(1分)即出塔时溶液的最大摩尔浓度为2.28%。(1分)45.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烟道气中的CO2,烟道气中的CO2含量为13%(体积),其余可视为空气。烟道气通过塔后,其中90%的CO2被水吸收,塔底出口溶液的浓度为0.2g(CO2)/1000g(H2O).操作温度为20,压强为101.33Kpa,在操作条件下烟道气处理量为1000m3/h,气体空塔速度为0.2m/s。填料的比表面积为93m2/m3m假设填料被完全湿润。平衡关系为Y=1420X(操作条件下),液相吸收总系数Kx为115Kmol/(m2h)求:用水量Kg/h 塔径D,m吸收所需填料层高度Z,m答案与评分标准解: 求用水量L. (1分)(1分),清水吸收X2=0(2分)Kmol/h(2分) Kmol/h(2分) Kmol/h(1分)求塔径D.,算出的塔径还需按国家标准要求园整到D=1400mm=1.4m. (2分)求填料层高度Z,题给填料全部润湿,则有(2分)(1分)(1分)(2分)(1分)(1分)46.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中, 直径为800mm,填料层高度为6m;操作温度为25,压强为101.33Kpa在操作条件下,每小时处理2000m3的混合气体含丙酮5%(体积),用清水为吸收剂。塔顶出口气体中含0.263%(体积)丙酮。每Kg塔底出口溶液中含丙酮61.2g。据以上所测得的数据来计算。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每小时可回收多少Kg丙酮。答案与评分标准解: 求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ya,x2=0(1) (1分)(2) (1分)(3) (2分)(4) Kmol/h(2分)(5) (1分)(6) (1分)(7) (2分)求丙酮回收量GAGA=V(Y1-Y2)=77.71(0.0526-0.00264)=3.88Kmol/h=3.8858=225.0Kg/h(2分)第六章:精留部分填空1.蒸馏是分离 的一种方法,其分离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分离的条件是 。 ( 均相液体混合物 挥发性差异 造成气液两相系统 ) 2. 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是溶液中 的挥发度对 的挥发度之比,若=1表示 。物系的值愈大,在x-y图中的平衡曲线愈 对角线。 (易挥发组分 难挥发组分 不能用普通蒸馏方法分离 远离 ) 3. 在连续精馏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其作用是 ;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 ,其作用是 。 (精馏段 提浓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提馏段 提浓下降液体中难挥发组分)4. 离开理论板时,气液两相达到 状态,即两相 相等, 互成平衡。( 平衡 温度 组成 )5. 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有(1) 和(2) 。 (塔顶易挥发组分含量高 塔底压力高于塔顶6. 精馏过程回流比R的定义式为 ;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来说,当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少,此种操作称为 ;而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 ( R= 全回流 Rmin )7. 精馏塔有 进料热状况,其中以 进料q值最大,进料温度 泡点温度。( 五种 冷液体 小于)8.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回流比等于 ,馏出液流量等于 ,操作线方程为 。 ( 零 yn+1=xn )9. 在操作的精馏塔中,第一板及第二板气液两相组成分别为y1,x1及y2,x2;则它们的大小顺序为 最大, 第二, 第三,而 最小。 (y1 y2 x1 x2 ) 10. 精馏操作时,增大回流比R,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 ),馏出液组成xD ( ),釜残液组成xW ( ).A 增加 B 不变 C 不确定 D减小(A A D )11. 精馏塔的设计中,若进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的理论塔板数NT( ),提馏段下降液体流量L/(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加 D 不确定( A C )12.对于饱和蒸汽进料,则有( )L ,( )V。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不确定(A B )选择13. 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n-1,n,n+1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 ) A yn+1ynyn-1 B yn+1=yn=yn-1 C yn+1ynyn-1 D 不确定(C)14. 完成某分离任务需理论板数为NT=7(包括再沸器),若ET=50%,则塔内需实际板数(不包括再沸器)为( )A 14 层 B 10层 C 12层 D 无法确定(C)15. 若进料量、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都不变,要提高xD,可采用( )A、减小回流比 B、增加提馏段理论板数C、增加精馏段理论板数 D、塔釜保温良好(C)16. 精馏塔采用全回流时,其两操作线( )A、 与对角线重合 B、距平衡线最近C、 斜率为零 D、在y轴上的截距为1 (A)17. 精馏的两操作线都是直线,主要是基于( (D) )A、 理论板的概念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