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文学校个性化辅导资料 TEL:59792069专题 光考点: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相关现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素的。 2、光的反射现象及光反射定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及成像特点。 3、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4、会画反射与折射的光路图,会画平面镜成的像。知识回顾: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 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 光源。2规律: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 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3分类: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反射。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 反射。4面镜: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像、物大小 。像、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球面镜: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凹面镜性质:凹镜对光线起 作用。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 作用。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三、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和 光线分居与 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度。注意:(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是和界面的夹角。(2)、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3)、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界面时,通过分界面后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度。(4)、光从空气射入透明物质时,如果增大或缩小入射角,折射角就随着增大或减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或减小;但如果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入射光线会发生全部反射现象,这时没有折射光线。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 而形成的 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 而形成的 像。四、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专 题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1、透镜的特点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掌握透镜的成像原理 4、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知识回顾:一、透镜名词: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叫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 ,边缘 的叫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 到凸透镜 的距离。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 作用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 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分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fv2f fu2f uu u=2fV=2fu=f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u2f是像 和 的分界点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成虚像时:典型题练习:1、08年北京光学模拟试题汇编(08东城一模7)如图5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乙图中的( )图5(08东城一模14多选)下面和光有关的知识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C渔民叉鱼时,要把鱼叉对准看到鱼的下方叉去D用照相机照相时,在胶片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08东城一模2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由此可知反射角为_。(08东城一模28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2 cm,当蜡烛在20 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6 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08东城二模2在图2所示的几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08东城二模13)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幻灯机B潜望镜C放大镜D照相机(08东城二模17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 m处,她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为_m。(08东城二模30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22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下表是小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一部分数据,任意选取表中第2列至第5列数据中的两列数据进行比较,写出一条可以得出的初步规律。_。序号焦距/cm10101010物距/cm30152518像距/cm15301723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08昌平二模5)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A小于10 cm B大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08昌平二模17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30度时,反射角是 度(08昌平二模图21甲乙28(2分)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21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21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图22(08昌平二模30(2分)图2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的 ;(2)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则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 (08崇文二模9)烛焰到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烛焰离透镜15cm,那么烛焰经过透镜在光屏上A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一定成等大的实像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放大的虚像(08崇文二模17如图8所示,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观众看不见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演员,这是因为光是沿 传播的。 (08崇文二模26如图14所示,用A、B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文在实验中发现,移动点燃的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可以使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图14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 _(实、虚)像。(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 _(相等、不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 _(相等、不相等)。(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变大、变小、不变)。(08崇文一模5)用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超过100mm 正好等于50mm 在50mm与100mm之间 小于50mm 30在“探索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刻度尺、 火柴、和光屏。(2)成实像时,当物距增大时,像变_,像距变 。(3)蜡烛在_点时,从透镜右边的光屏上能承接到清晰缩小的像,_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08年海淀一模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手影荷花在水中的倒影小孔成像直的花茎“错位”了图1DCBA(08年海淀一模17小兰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0.5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m。(08年海淀一模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小刚同学用焦距分别为“5cm”、“10cm”、“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将蜡烛放在15cm处,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0102030405060708090100c m图21(1)选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选用焦距为_cm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可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投影仪和幻灯机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08年海淀二模17由于光的 现象,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选填“漫反射” 或“镜面反射”)图19FcbaF2f2f(08年海淀二模30小丽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凸透镜的下方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一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5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 cm。小丽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图19中透镜左侧的a、b、c各点,发现在_点处时透镜右侧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08西城一模7)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靠近法线时,反射光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08西城二模8)图3(甲)是我们学习的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扉页。如果把它放在平面镜前,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3(乙)中的图3(甲)图3(乙)DCBA(08西城一模18)为了减弱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发出的噪声对路旁居民楼住户的影响,有关部门在公路旁搭起了“防噪墙”,如图7所示。从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来看,这种方法属于_。(08西城二模图1017)图10是一幅电视截屏照片。描述的是在08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场景。位于幕布后面的表演者利用自己的一双手做造型,观众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这个节目利用了光在_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08西城二模32图20描述的是凸透镜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情景,请写出各自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图甲_;图乙_;图丙_。甲:照相机乙:投影仪丙:放大镜(08宣武一模2)教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A直线传播 B镜面反射 C折射 D漫反射 (08宣武一模17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 55 度时,反射角是 度。(08宣武一模30如图15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 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资料,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08宣武一模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16所示,小刚同学按计划将蜡烛有远到近逐渐向透镜移动进行探究。当蜡烛置于32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 的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的。09年北京模拟考试光学汇编(09年海淀一模2)在图1所示的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的是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山峦在水中的倒影烛焰通过小孔成像在墙上投出的手影图1ABCD图9(09年海淀一模17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09年海淀一模18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平面镜,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如图9)是湖边树木的_像。 (选填“实”或“虚”)图13OAN(09年海淀一模24在图12中,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09年海淀一模图20Bcm0102030405060708090100ACD31小红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在长为100cm的光具座上按图20所示完成仪器装配,然后将蜡烛置于A点,在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当她再把蜡烛移到B点时,光屏上的像变得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要通过此凸透镜观察到蜡烛正立、放大的虚像,则应将蜡烛置于透镜左侧A、B、C、D 四点中的 点处。(09西城一模5)晓伟面对平面镜,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相对他的速度是( ) A0.25m/s B0.5m/s C1m/s D2m/s(09西城一模17)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09西城一模19阳光以50度的入射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跟镜面的夹角等于_ 度。(09西城一模31)如图16所示,小丽和成成用甲、乙两枚相同的跳棋子、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在桌面上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跳棋子乙,都不能与立在玻璃板前的跳棋子甲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他们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完成了实验。下表是小丽和成成在实验中记录的一部分测量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_。图16序号甲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到玻璃板的距离/c09年东城一模3)如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A B C D屏幕上的手影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图3 图1手影桥在水中的倒影A B C D小孔成像直的花茎“错位”了(09朝阳一模2图1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09朝阳一模8小阳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 ,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cm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09朝阳一模18坐在教室里的同学,能从各个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发生 反射的缘故(选填:“镜面”或“漫”)。(09年崇文一模2)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光反射的结果 B小孔成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C电影屏幕上发生的反射现象是镜面反射 D看到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反射的结果(09年崇文一模7)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cm-20cm之间调节。这台幻灯机是用下列哪一个透镜做镜头. 焦距为5cm的凸透镜. 焦距为10cm的凹透镜.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09年崇文一模9将物体沿凸透镜主轴从焦点处移动到距凸透镜10倍焦距处的过程中,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将 (变大、变小、不变)。(09宣武一模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日全食现象B人照镜子C树在水中的倒影D用放大镜看书图1(09宣武一模3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如图1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他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图19高度。然后点燃蜡烛,将蜡烛由远到近逐渐向透镜移动。当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2)通过实验他发现:当蜡烛在 范围内移动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若从光屏位置通过透镜向物体方向看去,可观察到正立 的像。图20(3) 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各场馆安检全面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20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计算机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识别。其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小刚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摄像机的镜头的焦距应小于_ cm。图17cm1000102030405060708090(09年石景山29)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 的清晰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09年顺义一模19)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 45,则折射角将 4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9年顺义一模31图13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若将点燃的蜡烛先后置于a、b、c、d、e 各点,并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 (1)烛焰在 点时,屏上成像最大;(2)烛焰在 点时,屏上成像最小。(2分)(09年东城二模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09年东城二模10)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此 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0 cm处,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A可能是放大的像B可能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09年东城二模2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图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然后前后各放一粒相同的棋子A、B,移动棋子B,使它与A的像重合如果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B的位置,在纸上不能出现棋子A的像,所以平面 镜成的是_像(选填“虚”或“实”),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09西城二模多选1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站在游泳池边的人看到游泳池中的水很浅B清晨,我们看到地平线上刚刚升起的太阳C汽车在倒车时,司机利用后视镜观察车后的景物D护士用水银体温计为病人测量体温后观察体温计的示数(09西城二模17今年是国庆60周年。北京的广场、街道两侧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绚丽多彩的鲜花,这是由于阳光在鲜花上发生了_反射的缘故。(09西城二模29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14(甲)所示。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如图14(乙)所示的位置,则在透镜的_侧(填:“左”或“右”)可以看到一个烛焰_立的、_的(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实像。(09海淀二模19)如图7所示,一束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其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这束光的反射角为。图7(09海淀二模20如图8所示,在观看电影时,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图像,这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现象(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图8(09海淀二模28如图15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图15(1)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选填“”、“”或“”)(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选填“”、“”或“”)(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09朝阳二模2)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09朝阳二模17小阳站在竖立的平面镜前照镜子,镜子中有他的像当小阳远离平面镜时,跟他本人相比,镜中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09朝阳二模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探究前,小阳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如图17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图17 图18 (2)小阳将蜡烛、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质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人员健康管理方案
- 幕墙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 萤石矿矿山通风系统方案
- 水稻生产机械化培训课件
- 水利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
- 水电站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水电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牌匾智能控制系统安装合同
- 2025版房屋置换项目环保验收与节能改造合同
- 探索语文学习的有意义情境任务设计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诊治2025
- 智慧停车系统开发与运营合作
- T/SHPTA 102-2024聚四氟乙烯内衬储罐技术要求
- T/CAQP 001-2017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
- 高速考试题目及答案
- 眼内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门球场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答案)
- 理发店消防安全制度
- 食堂火灾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