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doc_第1页
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doc_第2页
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doc_第3页
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doc_第4页
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述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作品研究 摘要: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他首先发现了“儿童”及“儿童文学”,他以“儿童本位”等教育理念,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的儿童学研究理论至今仍是后世研究借鉴的素材,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还仍是很有魅力,对现代的儿童文学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他在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及儿童文学批评方面的突出贡献。 关键字:周作人儿童文学研究 其个人简介: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幼年在家乡的私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后来在国内新学的风潮中,于1901年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民国后改海军军官学校),在管轮班(轮机专业;轮机科)读了6年、后来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另外周作人在日本还短暂学习俄文、梵文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其创作背景。1、“五四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学革命,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绚烂的春天。许多作家在这里实践西方的创作理论,弱小的、被压迫民族的创作经验;把边缘化的小说、散文等非主流文学体式推上了中国文学的舞台,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辉煌。在这场时代的洪流中,周作人以顶立浪尖的姿态创造着他的文学贡献。2、周作人的故乡绍兴是吴越文化滋生和培养的重要土壤,这里的遗风逸俗、乡野村趣不仅给他的童年带来无限的欢乐,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精神烙印,少年时期周作人就对故乡的文化、风俗习惯及儿时游戏非常感兴,这种兴趣和情感也影响了周作人后来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和研究。3、于日本求学期间,他认真阅读了许多日本、英国学者的民俗学理论著作,尤其是当时日本新兴的儿童学与民俗学的讨论研究运动使他更关注这一方面的研究。周作人在日本时就因为安特路朗的影响,阅读了哈忒阑(Hartland)的童话之科学与麦扣洛克(Maulloch)的小说之童年等专著,后来又阅读了高岛平三郎的歌咏儿童的文学、儿童研究,塞莱(Sully)的幼儿时期之研究等书,由此产生了对儿童学与儿童文学的浓厚兴趣。在绍兴担任绍兴教育会长时,周作人对儿童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周作人有关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最初是以翻译介绍外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开始的。他最早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系列的白话译作童子Lin之奇迹、皇帝之公园、卖火柴的女儿、铁圈等都是描写儿童或涉及到儿童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他为中国的读者专门翻译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如安兑尔然、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读安徒生的十之九、无画之画册、卖火柴的女儿、皇 帝之新衣等,使他成为中国翻译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的第一人。他的这些翻译介绍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与倡导者,他还身体力行地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早在1902年2月,周作人就与鲁迅合译了域外小说集,儿童的文学(1912.12),在1913-1914年间,陆续撰写和发表了童话略论童话研究儿歌之研究古童话释义等文章。1923年他发表了关于儿童的书,发表了歌谣读读谜语吕坤序等儿歌理论文章。,他的新诗集过去的生命中有儿童诗7首,其中以小孩(19211922)为题的诗有5首,另外还有一首儿歌(1920),一首对于小孩的祈祷(1921),大多发表在新青年及每周评论上。他的儿童诗创作直到他的晚年仍在坚持,周作人自编文集老虎桥杂诗中就收有儿童杂事诗首,这些诗作创作于19461949年的南京老虎桥监狱中,主要分为儿童生活、儿童故事两类。他的儿童诗生趣盎然,自然,真切,充满儿童情趣,如新年、风筝、上学等。 周作人的的儿童文学理论。一、以人道主义儿童观和人道主义学观为基础,承认儿童不但是独立的个人,而且是与成人不同的个人。周作人“发现”:儿童是“完全的个人”,儿童期的生活也是真正的生活;儿童在生理心理上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要客观地理解,相当地尊重;儿童又是转变着生长的,须顺其自然,助长其发达;应以儿童为本位,废去祖先崇拜等。不但要把儿童当作人,而且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这是周作人对儿童基于科学认识基础上的“真发现”。周作人认为中国历来对儿童缺乏正当的理解,“不是将他当作小形的人,期望他少年志成,便 是看他作不完全的小人”,结果是一样地不把儿童当作“完全的个人”。就像“不把人当人看”,“不把女人当人”一样不把儿童当人,中国人生育儿女子孙,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奉亲养老,“当作所有品,牛马一般养育,以为养大以后,可以随便吃他骑他”。而不曾讲到最起码的“儿童的权利”与“父母的义务”。周作人认为应该废弃“祖先崇拜”的亲子人伦观念,建立合乎自然规律的儿童本位观。周作人强调需要重新评价儒家道德和重新评价一切传统儿童文学观念的价值,尊重儿童的独立个性,由此而建立起“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原则。究儿童及儿童文学的最初出发点是儿童教育。 在儿童的文学中他呼吁:“把儿童当人看”,“把儿童当儿童看”,教育必须以“儿童为本位”等关于儿童的看法。 二、他承认儿童有自己的特点,儿童教育要顺应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强调儿童文学必须反映儿童特有的心理年龄特征。为此,他在对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进行比较时,特别推崇安徒生童话,认为安徒生童话是以“原人和小儿”的“野蛮的思想”,写“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是“真正的童话”,真正的儿童文学。他说:“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倘若是在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那么王尔德的特点可以说是在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了。因此他的童话是诗人的,而非是儿童的文学”(P.10)。由此可见,真正的儿童文学必须是有和小儿相近的思维,“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的文学。这种与小儿相近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幻想、想象。在这里,周作人就成功地揭示了儿童文学的本质。还有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在北京孔德学校所作的讲演儿童的文学中,重点分析了幼儿期、少年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各自阶段对文学的不同要求。)他的这一阐述,祛除了中国传统儿 童文学对儿童年龄特征的模糊性认识,为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找到它们存在的理由。其次,又提倡附和儿童生理心理正常发展的“自然”的儿童教育。周作人关注和研早在1914年3月发表在绍兴教育月刊第6号上的儿童问题之初解一文中,就将儿童教育与民族的兴亡直接联系起来,他这一时期的儿童教育理论始终贯穿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思想:一是顺应自然本性的发展。他说:“教育之力,但得顺其固有之性,而激励助长之,又或束制之,使就范围,不能变更其性。 三、提出了让“儿童文学回归到文学”,主张:儿童文学作为给儿童读的书必须以“儿童为本”,避免“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太艺术的,即偏于玄美”的两种倾向。他说:“大抵上在儿童文学上有两种方向不同的错误:一是太教育的,即偏于教训;二是太艺术的。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的价值主要应是娱乐、审美等功能,所以他强调:“我很反对学校把政治上的偏见注入小学儿童,我更反对儿童文学的书报也来提倡这些事”。1922年周作人与赵景深以书信形式在晨报副刊展开童话讨论,他明确强调:“童话在儿童教育上的作用是文学的而不是道德的”(p66)。只有游戏才是儿童生活和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儿童的“玩”总是兴之所至的,无目的,无意识,一切出于自然的本能的创作,“他这样地玩,不但是得了游戏的三昧,并且也到了艺术的化境。这种忘我地造作或享受之悦乐几乎具有宗教的高上的意义我们走过了童年,赶不着艺术的人,不容易得到这个心境,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p30)。为此,他成为中国第一个批判儿童教育、儿童文学中的教训主义倾向的人,为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找到了最大的敌人。他认为,最好的儿童文学是那种“无意思之 儿童文学与创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儿童文学与创作 课程英文名称:ChildrensLiteratur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24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 总学分:2 适用专业:师范类艺术教育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儿童文学教程是师范类艺术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这门学科在学科领域上从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此课程主要阐述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介绍这个学科范畴内的多种文学体裁,着眼于在师范类艺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其它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的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为儿童文学的体裁、欣赏、创作教学奠定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儿童文学各主要体裁的文体特点,了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原理及常见文体的创作要求,学会改编和创作儿童文学的几种主要体裁:儿歌、短小的故事、儿童小说和童话。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形成阅读欣赏、批评儿童文学的能力。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儿童文学史发展规律和中外儿童文学史发展的概况,扩大儿童文学视野,提高儿童文学修养。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中国现当代文学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及学时安排(共24学时) 第一章:基本原理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美学特征,了解儿童文学的学习研究领域、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的释义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一、概述 二、儿童文学主要美学特征: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第二章:历史和今天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发展的过程及现状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与新媒体的关系及互相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第三章: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作家的及读者的各自的特殊性。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作家、读者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 一、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二、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 三、儿童与儿童文学创作 第二节儿童读者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四、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第四章:文本特征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文学故事性的构成、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儿童文学的插图特征,了解儿童文学是故事文学、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插图的功能。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故事性的构成、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儿童文学的插图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一、故事性与儿童阅读 二、故事性的构成 三、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二、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性 三、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四、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插图 一、插图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二、插图的特征 三、插图的功能 第五章:儿歌儿童诗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歌的概念及艺术特征、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儿童诗的含义与艺术特征,以及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如何欣赏儿歌和儿童诗。 教学重点: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儿童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如何欣赏儿歌及儿童诗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儿歌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 二、儿歌的一般艺术形式 三、儿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第二节儿童诗 一、儿童诗的含义 二、儿童诗的艺术分类 三、儿童诗的类型 第三节儿歌和儿童诗的阅读指导 一、儿童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 二、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第六章:童话寓言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童话、寓言的概念与艺术特征,以及童话、寓言的区别,安徒生童话作品解读,了解童话的发展历史、创作要求和分类。 教学重点:童话、寓言的概念与艺术特色、安徒生童话作品解读 教学难点:童话与寓言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童话 一、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二、童话的文学特征 三、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四、童话的形象类型 第二节寓言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二、寓言的特征 三、寓言与童话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第七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概念与艺术特征,以及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区别,曹文轩儿童小说解读,了解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的分类,儿童小说的创作要求。 教学重点: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含义与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儿童故事及儿童小说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儿童故事 一、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 二、儿童故事的类型 三、儿童故事与其他体裁的关系 第二节儿童小说 一、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 二、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三、儿童小说的分类 第三节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第八章: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和类型,了解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指导要求。 教学重点: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和类型 教学难点:儿童散文的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儿童散文 一、儿童散文的特征 二、儿童散文的类型 第二节儿童报告文学 一、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二、儿童报告文学的类型 第三节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的阅读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第九章:儿童科学文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了解科学文艺的类别和代表作家作品。2.教学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 教学难点:儿童科学文艺欣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 一、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统一 二、客观性和幻想性结合 三、教育性与趣味性相交融 第二节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 一、科学童话 二、科学幻想小说 三、儿童科学诗 四、科学小品 五、儿童科学相声 六、儿童科学故事 七、科学寓言 八、科学谜语 第三节儿童科学文艺的阅读指导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第十章:图画书 1.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图画书的含义、艺术特征及其基本形式,并了解图画书的发展,学会如何欣赏图画书,并掌握相关代表作家及作品。 教学重点:图画书的含义、艺术特征、基本形式 如何欣赏图画书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图画书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图画文学的含义和发展 一、图画文学的含义和作用 二、图画文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及基本形式 一、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 二、图画文学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图画文学的欣赏指导与作家链接 当下儿童文学现状的分析与改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儿童文学的面貌也日益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有良好的势头,也有不好的趋向。下文将对当下儿童文学的良莠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当下儿童文学的良好状况 1、创作队伍扩大,教学力度加强。 目前,儿童文学作家呈现出老当益壮、壮年正旺、青年辈出的良好形势。老年的作家中,金波就创作出了唯美温馨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孙幼军推出了小布头新奇遇记,承续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佟希仁出版了儿童散文诗丛书,填补了儿童散文诗的空白。中壮年作家中还具有相当创作活力的有曹文轩、常新港、刘先平、沈石溪、郑渊洁等,他们活跃在少年小说领域、儿童诗园地、儿童散文天空之中。年轻的作家有祁智、杨红樱、杨鹏、薛涛等,他们创作的是偏向大众化、科幻式的儿童文学,可能相对于老壮年作家,这一代还不够厚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