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休闲旅游业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开封休闲旅游业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开封休闲旅游业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开封休闲旅游业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 1 开封旅游人次的变化开封休闲旅游业发展研究李 锋(1、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610042;2、河南大学 旅游学系,河南 开封 475001)摘 要:通过对开封旅游的本底趋势分析,发现开封旅游业的发展快要接近其逻辑增长曲线的顶点,急需对旅游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调整,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为开封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难得机遇。开封要实现休闲旅游的大发 展,当前必须在城市休闲环境氛围的治理和营造、休闲设施的建设和集聚、休闲旅游发展的规划制定和政府的政策 引导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发展保障和动力支持。关键词:开封;休闲旅游;旅游本底趋势线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3240(2007)04- 0125- 04开封具有发展城市休闲旅游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现实资源,郑汴一体化的实现将为开封改变传统“景点经 济”的旅游发展模式,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发 展机遇。开封发展休闲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开封发展休闲旅游的必要性分析对开封旅游的发展现状采用旅游本底趋势线法(TBL)进行研究 1,研究不分入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 者,而以旅游客流总量作为分析对象。从 1991 年2005 年,开封旅游客流总量从 254.2 万人次增长到1107 万人次 2,15 年来旅游客流量增长了 4.36 倍。做 出开封旅游人次的本底线和统计线(如图 1),从图 1 中可以清晰地看出,15 年来开封客流量生命周期为 “扇贝型”模式(“凹形谷”为 SARS 事件影响所致),完 成了前后相联的两个周期。从 1991 年 1994 年为快 速增长期,旅游客流量从 254.2 万人次增长到 426.5 万人次,年平均增长速率为 16.95%;从 1995 年 1999 年为缓慢增长期,旅游客流量从 438.9 万人次增长到543.6 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 4.77%;1999 年 2002年为快速增长期,旅游客流量从 684.3 万人次增长到941.3 万 人 次 , 年 平 均 增 长 率 为 12.52% ;2003 年2005 年为缓慢增长期,旅游客流量从 981.35 万人次 增长到 1107.3 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 4.28%。为定量模拟开封旅游客流量的生命周期,运用内 插修正法对 2003 年的数据进行订正,以消除此年SARS 事件对旅游的扰动影响,采用分段的 S 型曲线进行数据模拟,旅游本底趋势线方程如下(变量从起 始年,依次取 t=1,2,3, ):!115.16ln(t)+251.66.(1991- 1996)Q 客流量 =1070 .1+exp(- 0.45t+3.8).(1997- 2005)相关系数 r=0.994,后验差检验 C=0.106。开封旅游人次本底趋势线,从 1998 年 2005 年 时间段是逻辑增长曲线特征,观察图 1 可以看出,其发展将要接近极限值。因此,如果开封旅游业在当前 的发展模式下运行,在随后的 23 年内,就要面临发 展的“透明天花板”处境3。当前,开封旅游业的经营是单体景点机械相加等 于开封旅游的模式,这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开 封旅游资源(旅游信息资源、旅游品牌资源、旅游市场 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开发层次较为肤浅,类似于“广 种薄收”的农业模式;二是单体景点机械相加式经营 存在着“透明的天花板”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受饱和 点的约束。收稿日期:2007- 06- 10;修订日期:2007- 07- 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5BJY038)对开封旅游业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处在一场深刻嬗变的临界点上,开封旅游面临着重新选择 和调整,这就要从自身文化本底出发,做出符合自身 发展条件的选择。如果开封旅游要有一跨越式发展, 必须打破传统的景点经济模式,在当前的基础上,在 旅游发展战略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加强旅游消费的支 持条件,改善旅游消费的环境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高起点地规划开发休闲旅游产品,走“内涵型”旅游发 展的道路。概念意识,郑州市民到开封休闲游览、品尝美食等将以更大规模扩张。三、开封发展休闲旅游的障碍性分析一个城市的休闲功能能否有效地发挥,从根本上取决于城市休闲系统的结构特征。城市休闲发展的实 现依赖于城市休闲发展系统内各要素对系统发展的 支持和保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满足人们休闲需 求的供给能力(休闲资源、休闲设施、休闲产业)以及 能够促进这种供给的政府政策导向、社会舆论和公众 意识等保障能力5。通过对开封休闲旅游系统的分析, 可以发现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开封城市休闲系统有机结构不完善 休闲产业是城市为休闲者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开创的空间和建设的设施所构成的行业集群,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休闲空间(超越生活的感受)、休闲设 施(异常环境的体验)、休闲服务(虚拟情感的需求)6, 空间和设施是休闲业的物质基础。休闲设施的发达度 最直观的反映了城市休闲发展程度。开封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处理系统和城市道 路等基础设施的不足和环境卫生、街区美化、停车场、 路标、绿化等设施不足构成了开封休闲旅游发展的极 大障碍。在城市的整体休闲环境设施建设方面,没有 能充分运用文化小品、绿地、雕塑、文化廊道等来营造 和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整个城市的休闲服务设施的 数量和质量结构也不能满足休闲者的游憩需要,没有 主体特色鲜明的休闲社区和场所,没有符合休闲者需 求的演艺中心,没有服务设施集聚、主题鲜明的餐饮 街、购物街或酒吧街等休闲特色突出的主题街道。旅游休闲空间的内容包括空间的物理尺寸的大 小和空间的环境质量 (自然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 量)。结合开封的实际,会发现开封集聚的休闲大空间 很少,单体的休闲设施小空间也不多。就空间环境质量而言,开封市整体环境与休闲环境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城市街巷的清洁卫生、城市环境美丽优质、城市交 通方便通达、城市生活祥和有序、城市居民友好礼貌 直接反映了城市的风貌,但是开封以鼓楼广场为核心 的周边环境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存在着许多的不二、开封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性分析(一)开封有发展休闲旅游的历史和现实资源条件目前,开封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省 级 28 处,旅游景点(区)22 个,仅市区内就集聚着 4A 级景区(点)9 处。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河湖水 面,为打造景观化休闲城市提供了难得的资源优势。 从现实角度来看,开封市景区、园区、街区、水景分布协 调,浑然一体,自成景观。整个城市基本形成了三环相 绕(大堤、古城墙、水系),三色相间(绿(林木)、蓝(河、 湖)、黄(名胜故迹),三区相衬的景观城市大格局。(二)开封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文化资源条件 开封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作为北宋国都时间长达168 年,集中体现了北宋市井休闲的最高峰为开封这 座城市流延了休闲的文脉。开封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开封书法绘画艺术驰名神州;开封的杂技可以追 溯到北宋的“百戏”、“路技”、“勾栏”、“瓦舍”的作艺;开封民俗、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于北魏的开封盘鼓,粗狂豪放,气势不凡,民间游艺、斗鸡、斗狗、风筝等民俗 文化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汴绣、官瓷、朱仙镇木 版年画等民间工艺,无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凡 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开封特有的整体市井休闲底蕴。(三) 郑汴一体化为开封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客 源保障郑汴一体化的推动和发展为开封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机遇。开封和郑州关系密切,两个城市作为承 前启后的河南省政治中心,文化背景相似,人员往来 规模庞大。郑州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常住人口和流 动人口众多,城市经济基础良好,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庞大的休闲需求市场。郑州虽然旅游基础设施完备, 合理、不协调的违章建筑。但城市的性质是以商贸、物流、制造为主,城市休闲文化氛围较淡,生活节奏较快,城市特色不鲜明,综合环 境欠佳,而开封文化底蕴丰厚,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 好,环境优美,物价低廉,适宜人居4。当前,郑州是开 封旅游客源的重要支撑,郑州客源几乎占到开封客源 的一半,走郑汴城市快速通道,两市之间车程只有 30 分钟,郑汴一体化的大力推进,将给游客郑汴同城的总之,开封休闲空间、休闲设施和休闲环境这些休闲发展的供给因素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足,这些 主要支持因素的建设和完善是开封休闲旅游发展的 首要解决问题。(二)开封休闲旅游发展的动力要素不匹配 按照系统动力学原理,城市休闲发展强调融合能力,其关键在于城市休闲发展各要素(人、产业、政策、126舆论)的平衡匹配,以达到城市休闲发展的良性循环。尽管开封休闲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是 一种自发无序的发展,休闲供给单一,休闲产业发展 滞后。资源的条块管理和利益独享问题严重,全局意 识薄弱,散、乱、弱问题突出,浪费了宝贵的休闲旅游 资源,还没有树立大休闲观念。造成这种的局面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政府休闲经 济意识落后是根本原因,没有将休闲业作为一重点产 业来培育,并明确和巩固休闲业的产业地位,把其列 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 业行为,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的组织和个人参与 到休闲产业中来。其结果导致没有关于开封休闲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没有适应当前休闲发展的产业政策 支持和措施行为引导,没有形成开封发展休闲旅游的 舆论导向。总之,开封休闲旅游发展的动力要素不匹 配制约了开封休闲旅游的发展。市历史延续的记忆和标志。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开封实际,开封街区应分为三类:1、现代街区:主要是交 通、商业、民居功能;2、传统风貌展示街区:如大梁路、 古楼街、寺后街、御街等;3、传统街区:即列入开封城 市总体规划和古城保护专项规划的三街两片,特别是 书店街、刘家胡同、双龙巷及附近民居群,应最大限度 的保持或恢复传统风格,措施可以采取统一规划设 计,政府政策扶植,保护性开发,将无力自建的居民从 传统街区中逐步迁出,将改造复建的民居、四合院、府 邸拍卖、出售或租赁,也可以作为民居客栈去经营。城市休闲发展的魅力是城市休闲发展的人性化 表现。营造开封的风貌风情城市品牌是一项系统工 程,需要做出规划认真整合。开封许多民间活动,如果 加以组织、包装和策划,也是一种民俗风情的极好展 示。通过多侧面、立体化、动静结合、活灵活现的文化 展示,各景区、特色街区、传统门店的有机整合,开封 就会成为一休闲特色浓郁的休闲旅游城市。(三)加强休闲服务的空间集聚 休闲城市要有休闲氛围、典型休闲区域和较为完善的休闲体系。休闲娱乐服务设施的集聚可以形成休 闲的氛围,为创新和发展休闲产品提供动力和机会,并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给休闲旅游者提供更优和更 多可供选择的休闲产品,也有利于形成品牌区域。就开封的休闲旅游业来说,旅游者普遍认为开封 市区缺乏集聚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和能提供购物、观光、游览、娱乐等多种功能的休闲区。开封鼓楼广场附 近地段虽然形成了一定设施基础,但休闲娱乐功能十 分薄弱。开封的鼓楼街、寺后街、徐府街、马道街、书店街,这几条街道成十字形,交会于鼓楼广场,这里古都特色浓郁,集聚着许多老字号店铺和现代商铺。可以 考虑把这几条街道改成步行街,形成大鼓楼休闲区, 成为白天的集购物、游览、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休闲 区。夜间是人们休闲频率最高的闲暇时段,开封有许 多街段有开发晚间休闲娱乐的良好条件,如潘、杨二 湖和包公东西二湖的夜景十分靓丽,这种景象资源在 北方城市十分稀缺,沿湖区段有发展晚间休闲娱乐的 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可以考虑加大休闲设施的建 设,形成几个有主题特色的休闲娱乐集聚区,以便形 成几个晚间休闲娱乐的知名休闲品牌。开封旅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开封旅游的 动态过程的变化分析,开封旅游急需从传统旅游经济 向现代休闲旅游经济方向的战略性转变;郑汴一体化 的实现为开封休闲旅游的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 机遇,结合开封和郑州的城市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依托开封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城市特色,加大对 开封休闲旅游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相信开封旅游 业定会有大的跨越式发展。127四、开封发展休闲旅游的对策建议(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引导 目前我国理论界已形成这样的共识:为休闲而进行的各项生产和服务活动正成为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封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休闲产业带动地 方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作用。依据当前和未来休闲发展趋势,建立开封的休闲机会谱系(LOS,Leisure Opportunity Spectrum),结合自 身资源和特性,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运作,编制完 善开封市的休闲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及专项休闲区 和项目规划,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要引入现代休闲业 理念,尤其要把休闲业的规划与风景名胜区、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城市绿地和公园、居民小区等各类规划 搞好衔接。另外政府应出面策划一批品位高、效益好、 在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对开封市休闲业发展能起到重 要牵头作用的特色休闲精品工程,树立开封休闲旅游 的知名品牌,以推动开封休闲旅游的大发展。(二)打造城市品牌,彰显城市休闲个性 开封休闲旅游的全局性主体定位应是宋都、宋文化,各景区尽管曲调各异,但必须在总体上配合,围绕这个主旋律,唱准自己的调,例如:龙亭公园重点展示 北宋皇家宫廷文化,天波杨府展示杨家将爱国忠烈文 化,清明上和园展示北宋市井民俗文化,开封府、包公 祠展示北宋府衙吏治文化,御街、第一楼、又一新、矾 楼展示北宋勾栏瓦肆、杂耍、辞赋弹唱、茶酒饮食文 化,大相国寺、铁塔、繁塔、延庆观展示北宋禅宗老庄 文化。街区是城市特色,城市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参考文献:1孙根年.我国 6 大境外客源市场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140- 143.开封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汇编Z.2006(, 2).李锋.开封旅游发展的动态过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66- 70.程遂营.郑汴一体化背景下的开封旅游研究J.人文地理,2006,(2):42- 46.郑胜华、刘嘉龙.城市休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 辩证法研究,2006,(3):96- 101.张顺、祁丽.城市休闲产业组成体系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