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为学教案.doc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为学教案.doc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为学教案.doc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为学教案.doc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为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为学教案 一教材说明 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本文有删节原来曾入选过初中语文教材文章用意在于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方能有所建树本文阐述的“事在人为|”的道理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说理深刻语言精练是古汉语学习的典范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先提出论点后用典型事例加以证明全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 二学情分析 城区学生见多识广语文基本功扎实语文能力也较强宜以自主自学为主加以适当辅导即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流利地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理解摆事实的作用初步认知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自读与讨论相结合;教师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并努力践行它 四教学重点 1)学习重点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读解文言能力 2)理清论证思路初识举例论证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主旨“事在人为”的道理明确“人之立志”的重要性 六教学方法 自读和探究结合法引导教学法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或白板 八教学课时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从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导入本课文“两个和尚朝南海”的故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四川丹棱人清代四川著名文学家四川三才子之一曾任吏部郎中乾隆20年(1755年)出任广东肇罗道道员1761年辞官归蜀隐于成都白鹤堂入锦江书院走上了课士育贤之路著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等曾提携过清代名臣纪晓岚 为学写于1744年从为学一首示子侄可以看出是为勉励他的那些不求上进的子侄辈们努力学习而写的 (三)诵读课文 注意朗读节奏语气语调;先个读再齐读 (四)译读课文 1)难解词语:A蜀之鄙有二僧B其一贫其一富 C贫者语于富者曰D子何恃而往 E西蜀之去南海F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虚词“之”的解法归类: 作代词代前文所说之事可译成“它” 作助词相当于“的” 作动词相当于“去到前往”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A为之则难者亦易也()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蜀之鄙有二僧()D吾欲之南海() E顾不如蜀鄙之僧哉()F学之则难者亦易也() G西蜀之去南海()H人之立志() 3)翻译课文:一句一段的进行有学生口译学生评价指正 (五)赏析课文 1)文言句式赏析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用设问的句式提出天下事和做学问的难易关系是可以转化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努力从天下事说起再到做学问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规律深刻阐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B“子何恃而往”文中出现两处都是富和尚说的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疑问句式是质疑穷和尚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性充满了怀疑第二句是祈使句式是在陈述自己条件优越尚且不成之后说的充满了不屑和轻视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这是文章的结句是一个反问句句式作者用反问的语气来肯定说明我们立志求学的人应该胜过“蜀鄙之僧”树立志向大胆实践并持之以恒 2)写法探讨 作者为了证明“为学”的观点没有举学习的事例而是从“天下事”的角度举了“蜀鄙之僧朝南海”的故事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 从“天下事”的角度举例更具有一般性和说服力 举典型事例来论证有“事实胜于雄辩”之效 从“示”字中可以看出是要暗示子侄们希望他们从事例中悟出道理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又紧扣标题 3)文中“僧朝南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从全文来看作者的观点请简洁概括 立志求学大胆实践事在人为 (六)拓展阅读一(课内)勤学小故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字稚圭西汉著名经学大师为汉元帝时丞相封安乐侯东海郡承县人 逮:及到大姓:大户人家有钱人家愿:希望映:映照照耀偿:报酬怪:以为怪 解释划线词语 A邻居有烛而不逮()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资给以书()D遂成大学() 翻译句子 A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匡衡于是凿穿墙壁引出烛光把书映照着烛光来阅读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匡衡于是给大户人家做雇工却不要报酬 从上面短文中可归结出成语如今一般用来形容 你还能举出几个勤学的成语典故呢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韦编三绝断齑划粥牛角挂书 (七)拓展阅读二(课外) 初一我们学过孙权劝学吴下阿蒙因就学而让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结合为学不难看出“立志求学”的重要性这里我们再读两篇古人的劝学诗加深对“惜时勤学”的认识 其一其二 三更灯火五更鸡少年易学老难成 正是男儿读书时一寸光阴不可轻 黑发不知勤学早未觉池塘春草梦 白首方悔读书迟阶前梧叶已秋深 颜真卿朱熹 十板书设计 为学 做学问难易相互转化 朝南海僧穷者至大胆实践 僧富者不至事在人为 立志求学 有志者事竟成 十一课外作业 1)熟读成诵:为学劝学诗二首 2)搜集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成语典故名言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