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文作者签名:,西夔 闩期:”衫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文作者签名:稚l 指导教师签名:盘! 筵 期:) 缱么,| 1 期:苫幺么 本人声 t 作及】_ 0 ( 得 曲 的比方夕 也不包含为 用过的材料 在论文中作 学位论 本学位 沦文的规定 构送交学位 授权东北师 据库进行检 学位论文。 ( 保密 学位论 闩 学位论 工作j - 通讯地 摘要 2 1 世纪足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知t 时代。在这个时代,作为人类 交流: 具,外语在l 【| 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是2 l 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之。社会的 发展与变化,要求外语教育工作者采用先进、科学的外语教学方法来提高外语教 ! 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量的高素质的外语人爿。 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法流派。l r 确地认 u 牙【j 借鉴各外语教学法流派,系统全面地掌握备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实质,埘建立 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方法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足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学科之一。历史上各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 都是以当时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的。刘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使 人们从更科学的角度柬探索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原理和客观规律,进而为制定更为 合理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提供现实可靠的心理学依据。 奉沦文运用文献阅读法、文献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心理学理沦的发展进行 系统全而地论述,并探讨心理学理沦在各外语教学法流派中的应用和体现,从而 揭示出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为外语教育j :作者f 确、灵活地运用各种外 语教学方法,创建符合我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方法体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理论支 持。 本论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部分:论述外语教学法流派形成的背景因素及理沦基础。 第二部分:阐述官能心理学的丰要理论观点,论述其理论在语法翻泽法的教 学【_ :_ | 的、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第三部分:阐述联想心理学的主要理论j ! ! l l 点,论述其理论在直接法的教学目 的、教学原则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第四部分:阐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论述其理论在昕蜕法和视 听法的教学曰的、教学原则等方i f | i 的具体体现。 6 b 】t bn o e 3 m d m h 且凡p a 3 b h r h 爿c h c t e m b lm e l l o 且m ( hn p e h o 皿a b a h h 牙h h o c t p a h h o r d 月j b i k a , n p e 皿c i a b j l 且珂h h t e p e chb i e o p e i m i e c k o m ,hb 兀p a k i h q e c k o m1 1 _ 】1 a h e - 且a h h a 爿且h c c p t a u h 且c o c t o h th 3c e m nq a c t e 话 b n e p b 0 荫 q a c t mo n h c a h b i t e o p e t h q e c k h e o c l i o b b i t e o p h hm e t o 且h k h p e n o 且a b a h h hh h o c t p a i l l i o r o 且3 b 1 k a b ob t o p o 荫q a c t hp 瑚c h h e t 凹t e o p h 且4 ) y h k u m o h a 卫b h o 越c h x n o lh h , 酣 p o j bb 兀e p e b o 丑h o mm e1 1 0 且e 丌p e 兀。且a b a h h 矿 bt p e t b e 话q a c t ha h a h 3 h p y e t c a c c o i 工h a u h 且 ho p e 且e h e t c 且e 芒 p o n b b “n p 州o mm e l d 且e p e 0 且a b a h m ” b i e t b 芒p t o 访q a c l mp a 6 0 t b ih 3 a r a e t c 且t e o p h 且6 h x e b h o p h 3 m ah o l c a 3 b i b a e t c 且 e 芭p o bb “a ) r h o 儿h h r b a b h o mm e l 、o 且e ”h a y 阴0 b h 3 y a b h o mm e t o 且e ”p e o 且a b a h h 妊 bn h t o 话q a c t hp a c k p b i b a e t c 且“t e o p h 且n p a k t h i t e c k o r oc h a h 嘲”h “t e o p 删 p e q e b o 讨 且e 凡t e b h o c t n ”, hh x p o bb“c 0 3 h 盯e b h o n p a k t h q e c i c o m m e t o 且e ” o _ x 0 _ ekh 3 y l l e h h oh h o c t p a h h o r 0 且3 b i k a b 脚e c t 0 诸q a c t hh 3 a r a e t c 爿代o p h 且0 3 h a b a t e b h o 崩n c m x o 儿o r h hhe 芑p o n bb “r 1 0 3 h a b 批b h o mm e t 0 且e ” b c e 且b m o 菇q a c n i 且h c c e 口a u h h0 1 1 h c b i b a e t c 且h e c k o 肺k ol i o 且x o 且o bb0 6 y q e h 肼 p y c c k ( ) m y 爿3 b i k y l c j l i o q e b h i ec j l o b a : t e o p h 只兀c h x o o 兀| h , 山k o hj 】c h x q 门o r h h , m e t o 且h k an p e n o ,| a b a h h 且h h o c t p a h h o r 0 珂3 b l k a v a b s t r a c t 2 1c e n t u r i e sa r eah i g h t e c ha g e s ,i n f o r m a t i o na g e s ,k n o w i e d g ea g e s e s a tt h i s a g e s ,b et h em a n k i n dt h ee x c h a n g e st 0 0 1 ,m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d e v e l o p s i nt h e i n t e m a t i o n a le x c h a n g e so ft h er e a l m s ,s u c ha st h ew o r l dp 0 1 i t i c s ,c c o n o m ya n dt h e c u l t u r a le d u c a t i o n ,e t c ,m o r ea n dm o r ei m p o n a n tf u n c t i o n s t u d ya n dc o n t r o la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i sa l r e a d yo n eo ft h e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so ft 1 1 e c i t j z e no f2 1c e n t u r i e s 。r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v a r i e t i e so ft h es o c i e t y ,r e q u e s tt h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e d u c a t o rt o a d o p tt h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o f s c i e n c et or a i s et h e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q u a n t i t y ,t h u s t r a i nt h ef o r e i g n1 a n g u a g et a l e n t e dp e r s o no ft h eh i g h c h a r a c t e r t h e r e s e a r c ho ft h ef o r e i g n1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h a st h e1 0 n gh i s t o r y ,a n d b e c a m et h ed i f k r e n tt e a c h i n gm e t | l o dt of l o wt l i ep a r t i e s k n o wa n dd r a wi e s s o n sf 如m e a c h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m c t h o d x 引言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外语教学过程和教学规律 的科学。具体而言,是研究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原理、教学目的要求、教 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一整套外语教学科学规律 的教学方法体系。1 1 】 笛卡尔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是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 盲目摸索。”外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随着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外语教学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 语言学等相邻学科理论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建立 在各自理论基础_ j 二的不 司外语教学法流派。正确地汲谤 和借鉴这些教学法流派对 于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浯教学方法体系具有币要意 义。但黠教学方法的研究切不可只是味地就方法而研究方法,这样只会停留在 低层次的经验描述上,其结果也往往足生搬硬套各教学法。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 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伞面地掌握各教学法的理论实质,深入研究外语教学的 客观规律,将方法的研究升华为理沦层面的研究。只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才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进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心理学作为外语教学法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人类认识世界、获 得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的学科。1 2 1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外语教 学法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各教学法流派的形成都是以当时 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建立自身的理论体系的:官能心理学是语法翻译法 的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促进了直接法的形成;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使听说法 和视听法得以形成和发展;南语活动理论完善并发展了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则足 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 本论文以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为主线,运用文献阅读法、文献比较法等研究方 法,通过对心理学理论发展的系统论述,探索各外语教学法流派形成的原因和内 在规律,进而深入研究外语教学的客观规律,为外语教育工作者f 确、灵活地运 用各外语教学法,创建笱合我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方法体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理 论支持。 第一章、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 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形成、完善、发展 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对外语的不同需求,从而产生了不同 的教学法流派。任何一种教学法流派的形成都是继承了前人的经验,集中相关学 科的理论,结合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经过长期的积累而逐渐形成 的。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都标志着社会的某种变化和邻近学科、边缘学科、 交叉学科的理论发展。因此,本论文将首先从背景因素和理论基础这两方面论述 各主要教学法流派的形成。 一、外语教学法流派形成的背景因素 。外语教攀洼流派形成的背景因素主要有社会需求因索、相关理论的发展因素 和学生自身需求因素。社会需求因素是决定性因素。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对 外语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山此产生了与之相应的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用以 培养符合社会不同需求的外语人爿。纵观历史上各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都是社 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相关理论的发展是 外语教学法各流派形成的根本因素。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与哲学、 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邻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各学科相关理论的发展为 教学法流派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学生自身需求因素也是背景因 素中的重要因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 作用。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同学习者已有的知谈水平之间的矛 盾,促使学习者从自身发展出发,要求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自己以符合社会的 要求。但学生自身需求因素源于社会需求因素,两者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本 论文下面将重点论述社会需求因素和相关理论发展因素。 ( 一) 社会需求与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形成 自公元2 世纪术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固教至1 5 世纪术长达一千多年构时 问单,欧洲一直处于封建王朝与宗教教会豹联盟统治之中。统治阶级为了桎梏人 们的思想而大力宣传宗教神学的思想体系,因而基督教会垄断了西欧教育达千年 之久。当时,拉丁语是欧洲文化教育、著书立况的国际语言,是宗教语言和官方 语言,所以教会大量兴建教堂和教会学校用以教授人们学习拉丁语。但拉丁语的 语法极其繁难,从而使以拉丁语书就的宗教文献、专著等难以理解,阻碍了宗教 思想的传播与普及。在此背景下,语法翻译法应运而生,其目的旨在通过对语法 规则的学习,丌发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宗教 文献的内容,促进宗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 8 一1 9 世 纪在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相继开设了英语、法语、德语等现代语言课程, 但由于新的外语教学法尚未形成,于是仍沿用了语法翻译法来进行外语教学。直 至十九世纪下半计,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法、德、俄 等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已迎头赶上了英国。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打破了各 国闭关自守的桎梏,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各国之间 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此时,语言不通制约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憾为了阻碍 各国之问,各国人民之间壹接交往的瓶颈。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流通需要大 l 垦掌握口语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各种言语交际形式中,口语是最常用、最直接 的形式,而语法翻译法既不把口语作为教学目的,也不将口语训练作为主要的教 学手段,因此其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于是,注重口语训练的直接法 逐渐形成了。 自觉对比法和自觉实践法是形成于前苏联的两种外语教学法流派,是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f 可需要而产生的。从十月革命到四十年代,前 苏联一直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孤立、包围。在这一段历史时期,需要实际 掌握外语、运用外语的只是一小部分专业人员。而对于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外语 教学而言,其真正的价值是普通教育一教养任务,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认知、 识别、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演绎、推导等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扩大语言 知识,进而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此外,为了巩固建立不久的苏维埃政权,政府 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完成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彻底 决裂的任务,同时力图创新,建立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学派【3 1 。外语教学法也不 例外,许多外语教学专家认为,产生于西方的直接法就是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在外 语教学领域的代表,因此集中火力对其进行批判。于是在批判直接法的过程中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外语教学方法体系,即“自觉对比法”。他们认为外语教学应把 普通教育一教养任务置于首位,外语课的价值在于“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能够明确认识自己的思维,并加深理解母语课所学的知识。这一功能是其他任何 一门学科所无法取代的”。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前苏 联经过十年的恢复与调整,至2 0 世纪6 0 年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 域得到了全面发展,国际地位f 1 益提高。1 9 5 5 年9 月前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 同时也改善了与英、法等国家的关系,并与国外各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面对社 会对外语人爿越来越多的需求,苏联教育部必须在短时间内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熟 练掌握外语、运用外语的人才,实现各个领域的国际性接触。而多年来自觉对比 法固有的“轻视口语训练”的缺陷一直制约着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此社会背 景下,前苏联教育界展开了关于外语教育改革的大讨论,从而产生了自觉实践法。 昕浇法和认知法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为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形成于美国的 两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听说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1 9 4 1 年,同 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全面参战。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派遣大批青年 军人出国作战,这就迫使美国士兵必须在短时期内掌握一门外语,主要是能够听 与说,由于战前美国外语教育一直比较落后,很少有战士通晓外语,这成为了战 时的一个突出矛盾。面对这种状况,美国政府委托各高校为培养军用外语人才设 计教程、教材,负责培训,并组织专家论述了以培养听说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新的 教学方法,为军队培养了大批掌握外语口语的人才,满足了战争的需要,为战争 的胜利立下了功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高校仍沿用了这种教学法进行 外语教学,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继续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了听说法。2 0 世纪6 0 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问的竞争与交流己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科技等各个领域。1 9 5 7 年,前苏联率先发射了斯波尼克号第一颗人造卫星, 震惊了世界。美国教育界当即进行检讨反省,终而认定美国太空科学之所以落后, 是由于学校科学教育失败所致。而当时外语教学界风靡一时的听说法由于它重实 践、轻理论,重口语、轻书面语,重机械操练、轻灵活运用等种种缺陷已不能胜 任社会赋予的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任务。在外语教学中研究并运用一种新的教 学方法已势在必行。于是认知法便由此产生。 出了五叮艇吲重:茎渤澎浏罐摩痢潦希。硼北勤熵猷! 辩利妁圬酣:甄拍甜酮 辩群鞋演黼;僻黼珏菇籀臻渊储汽。秉i 毒;弼囊瑚:;i = 辅捌噬矗鼍茹d 妻骧。1 ;手型 俞鲐雅;鹣赢掣芤蔓要氖 叫到9 蟮瑚型蒯葛国壶藿壤;缓擎襄漤泪蒜霉鲋艇 鎏圣兰一氇臻猢冀刚斟 糕。i ”少则很容易想起来矧北研 睬抛雁藏酾剐孤群j 猫# 象鬟崔裂豇氍葭8 ;赢蠢张嘏翳描掣些墓孺鬻黔全氆;霉科的人,大家只知道他爱唱歌,却不容易回想起他唱 的是哪首歌。有的时候知道东西多的人反面不如知道东西少的人反应快,这可理 解为迭代联想副律的一种表现。 ( 6 ) 体质差异:个人体质不同,有人的视觉好,有的人听觉好。例如,。有 的人容易想起看见过的事情,而不容易回忆起听见过的事情,有的人却完全相反。 ( 7 ) 情绪状态:随着人们一时情绪的变化,联想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例 如,一个人生气时容易想起过去使他生气的事。 ( 8 ) 生理状态:身体不好时容易想起悲观的事情,而身体好时容易想起愉 快的事情。例如,酒醉、精神错乱、健康不良等状态,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 9 ) 思维习惯:各人职业背景不同,引起联想的内容也就常常不同。所谓 “三名话不离本行”。 布朗所提出的这些副律,并不是由逻辑推导出来的,而是从一些观察中获得 的。但它们又不是被动产生的,而是由心的主动作用形成的。这反映了苏格兰学 派的思想特色,而和传统的联想的机械观相区别。前5 条副律属于制约联想的客 观条件,而后4 条副律则属于主体条件,布朗强调指出了主体状态对联想的影响。 前j 朗的“九条联想副律”理沧中前5 条副律,即为后世所说的强度律、显困律、 频因律、近因律和不可分割律,至今仍在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直接影响到 后来桑代克等人关于学习副律的研究。 二、联想心理学理论与直接法的形成 直接法产生于1 9世纪下半叶,是在外语教学改革之后形成的一个新学派。 直接法主张外语学习是一个“直接”的过程,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讲解语法,也 不需要利用学生的母语,只需要运用外语直接进行教学、会话和阅读。他们认为: 学习外语的过程与 x 理分为两种: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前者是必然的,后者足偶然的。推理的 真理是根据“矛盾律”,它不依赖经验两是来自一些“天赋的内在原则”,是找们 凭借理性直觉和推理获得的;而事实的真理则是依据我们感官经验而获得的。 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对不同时期的各教学法流派的彤成有着深 远的影响。唯理主义重视理性思维,因而为强调发展学生智力,注重语言知识传 授的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提供了哲学的理论支持;而“经验主义” 注重实践经验,为主张通过大量直观操练而掌握外语的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 奠定了理论基础。 ( 二)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原属于哲学范畴,直到1 9 世纪下半叶才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 科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心理学体系已逐步完善,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学流 派。纵观2 0 世纪心理学史,两大主流心理学派统治着心理学领域。2 0 世纪上半 叶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2 0 世纪下半叶为认知心理学派。 _ x 识、观念等内部心理过程,而主张用客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的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者将行为看成是刺激和反应联结的过程,认为影响这种联结的不是行为 者内部的心理因素,而是“接近”、“频因”、“练习”和“强化”等外部条件。因 而对刺激量的大小、刺激早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强化的手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发展了严密的实验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同趋精进。【l6 j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 为,行为的变化和行为的塑造是由学习引起的,因而将学习作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问题,并将研究行为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直接作用于学 习理论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对于教学法而言,直接法、听说法 和视听法都主张通过反复操练,使学生形成语言习惯,并注重利用直观手段和现 代化教学手段来加以强化。因此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巴甫洛夫、桑代克的心理学 理论为直接法的发展、听说法和视昕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卜的支持。 1 9 1 2 年,格式塔心理学在德国柏林大学诞生,它是强调心理活动整体性和 认知性的心理学派。主张从研究人的知觉现象入手,注重人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现 象的组织作用,重视对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闪而被认为是早期的认知心理学学 派。 2 0 世纪下半时以来,由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兴起了当代认知心理学。认知 心理学家们主要研究方向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揭示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和特 点,总结教学经验,提出各种适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这样,认知心理学既 推动了学习理论的研究,也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理论有: 粕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加涅的“认知学习 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其共同特点是:( 1 ) 研究的对象是学生 的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 2 ) 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 3 ) 注重学生 的内部条件的研究,例如知识结构的内部动机等。( 4 ) 研究的方法多采用自然实 验和现场实验。( 5 ) 把学习理论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理论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 l ”1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对各学科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外 语教学法方面,在认知心理学的直接作用下,形成了认知法流派。认知法的“发 展学生智力”原则:“以学生为主”原则;“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原则等都是以认 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而确定的。此外,认知心理学对现代语法翻译法,自觉对 比法的教学理论都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 三) 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它通过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语言的社 会功能,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发生以及语言历史发展等方面,来揭示语言的本质 及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1 8 1 语吉+ 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知识十分繁浩,属社会科 学q - 的领先学科之一。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 起始于1 9 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 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 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苦学派。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联系密切,两者都从理论祁实践两个方面研究语言的现 象。纵观1 9 世纪以来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随者语言研究的发展和各种 语言学流派的产生,人们对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并先后形成了 不同的教学法流派。不同的语言理论的产生总会促使与之相应的外语教学法的形 成。卜面将具体论述不同阶段的语苦理论对各外语教学法流派形成的影响。 1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法翻泽法、直接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指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问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 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吉的演变规律及亲缘关系。 1 9 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林广泛 地调查了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 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并由此确定了它 们之涮的亲缘关系。这一语言理论为当时尚未形成完整教学体系的语法翻译法提 供了理论支持。语法翻译法认为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因而注重语法知识的 传授。 1 9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该派的出现将历史 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步。新语法学派强凋了个人语言的特点,认为语言 之中所有的变化只能以讲话人为出发点。这一观点为直接法注重口语原则提供了 理论支持;此外,新语法学派认为人在学会从祖先那晕继承来的语言以及在摹仿 和重新构成被意识所接受的语音形象时的心理和体力活动,在任何时候从本质上 讲必须是相同的。他们认为语言变化的舰律是类比原则,并认为类比原则对构成 新的语言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表囊萨麓鄞鼍囊蚓耋越缝 i 氍辖。琢美k 攀堡凌逶蕊瓣酾纂鍪囊囊笺 强囊誊蹩薷天蠢臻毽穰引引鬃。 善。舔囊芤整夏静童憾燮弱嚣甏謦i 噱蝈蓊耄= 翊强黼鲥嘛鳓诲塾稀臻i 葭萋砖冀毪z 固i 豪是委增一龚霪攀蘸氍 黼辇砺曼蓉堡鞫摹蠹鬯弘疆器i霉雹露蠢蕊羹鬻龉理番粪浑蔬鋈镬攥喘俐。煎率。因此,探索和掌握行为的规律,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 作效率,是荚同资木主义社会大r 业机械生产的迫切需要,也是华生行为主义的 社会丰旨。h 2 1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自1 9 世纪术问世以来,山于它刚刚从哲学的母 体中分娩出柬,仍带有浓厚的杆学气息。i :将神学心理学传统的意议作为对象, 用内省的方法出心理学家观察自身的心理过程作为心砰学的研究方法,似心理学 的研究成效甚微而问题却不少。因而许多心理学家纷纷自立门户,试罔处啦一种 更为利学且众望所归的心理学派别。些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应以行为为研究 州象,要求彻底放弃意识等传统心珲学的主观性概念。在此历史背景下,应运而 生的 正足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概念界定 行为二e 义心理学于2 0 世纪初形成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冈著名心瑚学家华 生(j b r o a d u s w a s o n ,1 8 7 8 1 9 5 8 ) 。1 9 1 3 年春,华生发表了题为行为主义者 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这篇论文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宣言书,标示着行 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其根奉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1 i = 为心理学的研究对 象。行为主义产生后很快肛l 靡美国乃至全球,还引发了一场心理学史上的“行为 主义革命”。从2 0 世纪韧至5 0 年代长达! 个虻纪的时问晕,行为主义几予一统 天下,因此被称为西南心理学的第势力。 行为主义大致可分为三代:( 1 ) 早期行为丰义,又称古典行为主义,其主要 行为驴煞治h 】) 早期行为主义,又称古典行为t 义,其主要 x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由此提出了教学过程 应从感知丌始,然后是理解、记忆、运用。f 2 2 】夸美纽斯的这一观点对外语教学 法的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各教学法流派都依据这 一教学原理而设计教学过程。 课程理论方丽,夸美纽斯以“泛智”作为其核心概念,“泛智”是指人人可 以学习的,内容广泛的知识。【2 3 1 他认为应该研究并总结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 体系,通过教育,人人都应掌握。这样可使人类的智慧普遍增长。这一理论也为 认知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在教学原则方面,他以“适应自然”为指导思想,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根 本指导原则是模仿自然秩序,教育应依掘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章灼年龄特征来进 行。这一理论在直接法的教学原则中得以体现:直接法认为学习外语应该遵从儿 童学语的自然规律。 夸美纽斯依据“适应自然”思想提出了“直观性”原则。他认为“一切知识 都是从感官感知丌始的”,因此他把通过感观所获得的对外部世荠的感蹙经验作 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条“金科玉律”。此外,1 他提倡“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他主张在教学内容上,要妥当地安排 教学科目的顺序,而每一门科目则要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 道路”。在教学安排上,要求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 知,由具体到抽象等。这些原则在直接法,听说法以及自觉实践法中都有体现, 成为其教学理论的基础。 2 1 9 世纪未,2 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了进步教育运动,杜威作为代表人物 之一,其教育理论统治了美国近半个世纪,并享有国际威望,对世界各国的教育 都有相当的影响,为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在教学思想上,杜威批评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他认为,来到学校 的儿童不是一1 块可由教师任意涂写的白板。当他们走进教室时带有发展的潜力, 例如儿章本能地要求交流、探询、组织、表达,他们带有以往生活中培养的兴趣 和经验,这是一种“天然的资源”。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利用这些“原材料”对儿 章的活动加以引导,从而产生有价值的成果。f 2 4 1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不调动儿章 内在的动力,填鸭般地灌输知识。但杜威在批评传统教育理论的阿时,又指出以 儿章为中心的极端改革派理论上的不足。他认为,极端改革派将儿童的能力和兴 趣绝对化、理想化了。他认为儿童在教学中应掌握系统的知识,但反对把课程题 材按抽象的逻辑体系编排起来硬灌给学生。他提出应“将课程题材还原于经验之 中”。让儿童从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将儿章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改 组。【2 5 】这样儿章会感觉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 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教学理论方面,牡威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做中学”。他根据哲学认 知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结论,认为从“做中学”是学生的一种活动方式, 教学不是直截了当地注入知泌,而是诱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他强调 的是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现实生活来进行。他认为“只有 将重点转变到必须让儿童积极参加、亲自积累自己的问题并参与寻求解决问题的 方法( 即使是实验性的和会犯错误) 这样的环境时,思想才是真正自出的”。体 现这一思想最理想的方法是当时创彳亍的设计教学法。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 把思维活动分为五步,设计教学法也应包括五步,即要安排真实的情景;在情景 中要有刺激思维的课题;要有可利用的资料以作出解决疑难的假定;要以活动去 验证假设;要根据验证成败而得出结论。【2 6 1 杜威反对把学习知识从生括的活动 中孤立出来,主张把实践活动摆到了学习的中心位置上。 在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方面,杜威从“做中学”这个原则出发,论证了课程 与教材的问题。他主张应依据儿章的生活经验柬安排课程和选择教材。建议在学 校中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文学等,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 活动。他并不否定人类积累的知以遗产,他希望小学生能学到丰富的理科、历史 和文科知识,著能学会阅读、写作、计算,学会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准确地表 达自己的思想。 杜威的教学理论对认知法、自觉实践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认知法遵循 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意义学习”等核心教学原则,都可以从杜威的教育 学理论中找到依据。而自觉实践法的首要原则是“外语教学应紧密结合交际实际, 以交际为目的,又以交际为重要手段”,更是杜威所提倡的“做中学”这一核心 概念的集中体现。 9 第二章、官能心理学与语法翻译法 一、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产生于中世纪的“教父学”。公元初兴起的基督教随着不断地发 展与壮大,到了公元2 世纪后半叶已经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丌始了政教联 盟统治。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宣传基督教神学体系,一些人利用希腊哲学为基督 教制定了一整套教义体系,被称为教父学( 或教父哲学) 。教父学以神学代替哲 学,以灵性代替理性,其特点是重视意志和情感,突出官能的作用和内省的价值。 在教父学的理论基础上,罗马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被教会封为“伟大的圣师” 的奥古斯丁( a a u g u s t i n u s ,3 5 4 4 3 0 ) 提出了“官能心理学”思想,其提出的 : 理论体系虽不完善,但是对心理学的对象,身心关系,研究方法和心理分类等问 。 题都有明确的阐述,因而奥古斯丁也被视为古典官能心理学的创始人。 公元1 l 、1 2 世纪,教会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种超级大国的庞大势力,是西 欧封建政治的国际中心。在思想上,基督教神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精 神支柱,一切科学和哲学都成为了宗教的附属和工具。教父学也发展为更加系统、 精巧的“经院哲学”。而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 t h o m a s a q u i n a ,约1 2 2 5 1 2 7 4 ) 在奥古斯丁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完善 官能心理学的理论,进一步将官能心理学神学化。 1 7 1 8 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势头已开始形成。宗教神学 不再是统一天下,官能心理学也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沃尔夫( c w o l f f ,1 6 7 9 1 7 5 4 ) 的努力下,发展成为近代官能心理学。 ( 一) 官能心理学概念界定 官能心理学分为古典官能心理学和近代官能心理学。 古典官能心理学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己经萌发。柏拉图( p l a t o ,公元前 4 2 7 一前3 4 7 ) 将灵魂分为三级:理智、意志和情欲。继稻拉图之后,亚早士多 德( a r i s t o t 】e ,公元前3 8 4 一前3 2 2 ) 描述了人至少有五种不同的官能,其中像 植物的、食欲的、感觉的和运动的官能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推理能力的理性官 能则是人所特有的。 官能心理学明确的阐述者则是奥古斯丁,他是古典官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身心“二元论”者。他认为灵魂和躯体均是上帝创造的,各自独立存在,灵魂是 非物质的,分布于全身,支配身体,管理人的一切行为。他承认,人是躯体和灵 魂的结合,灵魂接受来自于各种感官印在脑中的印象,又将冲动传到肌肉,使肌 肉发出各种动作。奥古斯丁认为感觉、思维和意志等是灵魂的官能,躯体只是灵 魂感觉外物的媒介,真正的推动力是灵魂。他认为,人的灵魂是天生固有各种专 司相应心理活动的官能,并把灵魂分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种官能。在论三位 一体中,他指出记忆、理智、意志不是三种活力,而是一种活力;不是三个心 灵,而是一个心灵。它们在经验上形成统一体,贯穿于一切活动之中。1 近代官能心理学是由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建立的,他是官能心理学的系统化 者。沃尔夫把人的心灵分为两大官能:一是认识官能,即“知”的官能,包括感 觉、想象。记忆、,注意、知性( 形成、区分和判断一般概念) 和理性( = = i 纯概念 推出结论) 等;二是欲求宫能,即“情”的官能,包括愉快和不愉快的感情和意 志作用,并把意志纳入“情”的官能之中。他还认为注意是使人观念明白的官能, 注意范围的大小与对象的明析度成反比,即范围大则明晰度低,范围小则明晰度 高,而且注意力也可帮助记忆。沃尔夫认为心灵可以主动地使用这些不同的心理 官能从事各种心理活动,就像使用身体的四肢一样。 从中世纪的古典官能心理学到1 7 世纪术的近代官能心理学,经历了漫长的 形成、完善和发展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的辩证关系。两个阶段宫能心理学的思想形式是一样的,但奥古斯丁是从本体论, 即灵魂是什么的角度来论述的;沃尔夫则是从认识论角度,即知识是怎样获得的 角度来说明的。两者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因而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也自然不同。 ( 二) 官能心理学的心理训练说 官能心理学的心理训练说形成于1 7 世纪末和1 8 世纪初的德国近代官能主 义心理学,其中心思想是:心理是独立存在的非物质实体,具有自己的本质,并 以其独特的方式起作用。心理具有多种官能,如感知官能、记忆官能、意志官能 语法翻译法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慧而不是掌握语吉。知 识,研究语言的本身就是发展智慧的普通教育手段,可以使智力获得积极的发展 。通过复杂的拉丁语文法的教学,可以训练学z i ! 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意志 力等各个官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语法翻译法这一教学目的的确立,源于近代官能心理学和官能心理学的“心 理训练说”理论。沃尔夫将心灵官能分为“知”与“情”两种官能,并将感觉、 想象、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包含在“知”的宫能中,而注意力和意志力则属 于“情”的官能。这些官能以及相应的心理活动是与生俱有的,能相互分离和独 立地加以训练和发展;“心理训练说”也认为人的心灵有不同的官能,每一种官 能都是独立的实体,从事不同的活动。各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加强 和发展。心理训练说认为,某个学科叮能对堋练某种或某些官能有特别价值,因 而主张学校把难记的拉t 1 语法或深奥的数学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从而训练记 忆、思维、意志等心理官能。 2 一语法翻译法首要的教学原则是重视语法规则形式的学习与练习 语法翻译法认为,语法规舞是学习外语的基础,语法规则的练习是学习外 语的有效手段。它主张外语教学要先背熟语法规则和例旬,然后通过翻译和大量 练习来巩固语法觑则。他们认为,只有在掌握语法的基硎址:才能阅读和翻译原文。 学习语法既利于理解、翻译外语,又有助于“磨练”学生智慧,培养学生逻辑思 维能力,因而是外语教学的首要原则。 语法翻译法的这一教学思想也源于重活动形式,轻活动内容的“心理训练 说”。“心理训练说”认为,若两种学习涉及相同的官能,则前次学习会使官能得 到提高,并对后来也涉及到该官能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因此,不必重视实用知 识的学习,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会忘记的,其作用是有限的,重要的在于形式的训 练。教育的目的仅在于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官能,而学习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所学习的内容难度和训练价值。 第三章、联想心理学与直接法 一、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产生于1 7 世纪中叶的英国,是西方心理学学派中历史最为悠久, 影响较为深远的心理学派别。 1 7 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 会的国家之一,是当时的世界商业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 哲学和许多自然科学,特别是力学、天文学和数学,相继从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 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走向了自然与理性的复归。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而与封 建的经院哲学直接对抗的联想心理学,就在英国产生并发展起来。联想心理学根 据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来说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以抨击封建的宗教神学和官能心 理学的理论。 联想心理学继承了古希腊心理学韵联想概念和联想规律,并经过二百多年的 完善和发展,扩大了心理学的领域,丰富了心理学的内容,形成了独立而又完整 的体系,并对西方其他心理学学派的某些基本论点给予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 联想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独有特性。 ( 一) 联想心理学概念界定 联想这一概念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的柏拉图和亚早士多德。柏 拉图曾在他的著作斐多篇中描述过人的回忆过程,阐述了回忆中的联想。亚 晕士多德被普遍公认为是第一位联想主义眷,在他的著作论记忆中提出了后 世所说的三大联想定律相似律、对比律和接近律。b 2 1 不过,柏拉图和亚旱 士多德只是用联想来说明记忆或回忆的过程,他们并未企图把人的一切心理历程 都归为联想。因此,我们最多只能说联想的概念形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 多德,而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派却并不形成于此。 联想心理学创始人是英国心理学家霍布斯( t h o b b e s ,1 5 8 8 一1 6 7 9 ) 。他从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应用当时最发达的力学原理来l 浼明人的各种心理现 律”。在他看来,儿是相似的观念必然都具有共同的成份;所有对比的观念,也 必然有共同的成分。例如“美”与“丑”这两个对比观念虽然是根本对立的,但 却都是用以表示评价的名称,如果两个观念彼无共同的成分,那么它们就不可能 发生对比关系。出此,哈特莱把“对比律”也看作是“接近律”的衍生物。所以, 他认为“接近律”是联想的根本规律。 哈特莱还提出联想的三个副律或次级律:( 1 ) 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 念性质的算术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 2 ) 由于多次重复的原因,本来有意识的 活动,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 3 ) 有些 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的其它观念。此外,哈特莱还用 联想的原理,对其它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解释。例如,他认为距离的视觉乃是联 想的结果:记忆是精确的联想,想象是不精确的联想等。总之,哈特莱对联想的 本质、机制、种类、作用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 联想主义心理学经过哈特莱的努力,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 三) “九条联想副律”理论 “九条联想副律”是由苏格兰学派的杰m 代表托马斯椎朗( t b r o w n ,1 7 7 8 1 8 2 q ) 。提出的。他在接受亚晕士多德关于相似,对比和接近三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